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预科班《我都做对了》为例

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预科班《我都做对了》为例

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预科班《我都做对了》为例一、概述本文旨在以预科班《我都做对了》这一具体课例为基础,深入分析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通过对该课例的详细剖析,我们期望能够揭示出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都做对了》这一课以其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贴近生活的语言点以及富有挑战性的练习设计,成为预科班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文化背景和学习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首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我都做对了》这一课进行概述,然后结合具体的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深入剖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得失。

通过对这一课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的启示。

1. 对外汉语综合课的重要性与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综合课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也是连接其他单项技能课(如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等)的桥梁。

通过综合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提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汉语环境下的生活和学习。

综合性强。

综合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汉语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汉语学习框架。

实践性强。

综合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文化性突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综合课在教授语言知识的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介绍中国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汉语的应用场景,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一些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案例一,购物对话。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购物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场景。

通过购物对话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商店中购物,如何与店员交流,如何谈判价格等。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对话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的角色,进行购物对话练习。

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际生活中的汉语运用技巧。

案例二,旅游指南。

旅游是另一个常见的场景,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旅游指南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询问路线、如何预订酒店、如何点餐等。

可以设计一份旅游指南,包括地图、酒店信息、餐厅推荐等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汉语的应用。

案例三,日常生活对话。

除了购物和旅游,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日常生活对话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可以设计一些日常生活对话的情景,比如在家庭聚餐时的对话、在朋友聚会时的对话等,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汉语口语表达。

通过以上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外汉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希望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多加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汉语。

对外汉语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案例分析在国际交流中,对外汉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对对外汉语教学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成功案例。

在某个国际学校,一位资深的对外汉语教师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成功地帮助一批外国学生掌握了一定水平的汉语。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对外汉语教学失败的案例。

在某个留学机构,一位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辍学的情况。

经调查发现,这位教师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导致学生对学习汉语产生了厌倦情绪,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案例。

在某个在线教育平台,一群年轻的对外汉语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开设了一门生动有趣的对外汉语课程。

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成功的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也是一个创新的方向,可以为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希望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对外汉语教育中案例分析(3篇)

对外汉语教育中案例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外汉语教育在我国逐渐兴起。

本文以《西游记》教学为例,分析对外汉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探讨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理解能力。

关键词:《西游记》;对外汉语教育;案例教学法;文化理解一、引言对外汉语教育是我国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汉语基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本文以《西游记》教学为例,探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应用。

二、案例分析背景《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师将《西游记》作为教学素材,以期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理解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1. 学生对《西游记》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难以理解故事情节;2.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3. 学生汉语基础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1. 案例选择(1)文化背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文化背景。

(2)情节设计:选取故事情节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段,如“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语言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言表达,如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

2. 案例导入(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西游记》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场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故事概述: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问题提出:针对故事情节,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和行为。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大全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大全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大全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一:2011年*月*日:今天教了五年级的学生。

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

有一个学生写他的姓是瘳。

我问他你是不是姓廖?他说是。

我说你写错了后面的两个点应该没有。

他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还大声地跟我说:我以前也这样写,我妈妈也这样写,我的老师也这样写。

然后我给他看一本词典,但是我恰巧带的是一本小的词典,里面没有廖这个词。

这个学生跟我说,你自己也看词典嘛!我跟他说我想给你看你写错了。

他还不服说你不相信就问我妈妈,问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从中国来的。

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暴露出很多问题,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第一,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本体知识的掌握必须过硬,否则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只会误人子弟。

如案例中的事件,就是由中国的汉语老师教错了汉字才引发的。

该案例中,中国老师之所以教错,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就认为“廖”字就应该有后面的两个点,由此可见该教师对汉字的掌握并不过硬,最起码对“廖”和“瘳”两个字的区别并不清楚。

把错的东西当成正确的教给学生,自然会出现问题。

第二,在教授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确定的字词或知识点,一定要查阅、确认之后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或猜测来应付学生。

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如案例中,如果该生之前的老师能负责地查阅词典、确认之后再教给学生“廖”字的正确写法,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发生教错的事,其一可能是如第一条中所述,老师本身对知识的掌握有问题;其二,则是老师也不知道正确答案,而随意地拿自己也不确定的答案来应付学生,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三,学生很容易对老师产生盲目的信任,认为只要老师说的都是对的。

所以,首先老师要尽可能的提升自己,对自己讲授的每句话负责,确保教给学生的都是正确的。

其次,老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犯错的时候,所以老师还要教学生学会怀疑,告诉学生老师的话也可能会出错,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大家一起求证,鼓励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_汉语国际教育(3篇)

案例分析_汉语国际教育(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语作为世界第二大语言,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推广汉语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的重视。

本文以我国某汉语国际教育项目在某国的实施为例,分析该项目在推广汉语、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成效。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某汉语国际教育项目2. 项目时间:2015年至2020年3. 项目地点:某国4. 项目目标:提高该国汉语教学水平,培养汉语师资,促进中某文化交流。

三、项目实施过程1. 师资培训项目实施初期,我国派遣了优秀的汉语教师赴某国,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师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旨在提高当地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

2. 课程设置根据当地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项目设置了不同层次的汉语课程,如初级、中级、高级汉语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3. 教学资源项目为当地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汉语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软件、教学设备等。

同时,我国还向某国赠送了大量的汉语教材,为当地学校提供了教学保障。

4. 文化交流活动项目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如汉语角、汉语比赛、文化节等,旨在增进中某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四、项目成效1. 提高汉语教学水平通过师资培训、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投入,某国汉语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据调查,项目实施期间,某国学生的汉语水平平均提高了20%。

2. 培养汉语师资项目为某国培养了大量的汉语师资,为当地学校提供了稳定的师资力量。

这些师资在当地学校担任汉语教师,为更多学生传授汉语知识。

3. 促进文化交流项目实施期间,中某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通过汉语角、汉语比赛、文化节等活动,两国人民加深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

4. 提升国家形象汉语国际教育项目的成功实施,使某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更加深入,提升了我国在该国的国家形象。

五、总结某汉语国际教育项目在某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广汉语、促进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学习汉语产生了兴趣,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也变得尤为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就是通过研究和探讨真实的对外汉语教学案例,来总结和分析其中的教学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下面将以一则对外汉语教学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某外国人学生学习汉语情况某外国人学生,名叫小明,来自韩国,已在中国留学一年。

在他学习中文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由于中文和韩文语言结构、发音等方面的差异,小明在学习中文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感到特别困难。

小明对于中文的汉字书写也感到头疼,他觉得汉字太难写了。

小明还抱怨说,他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感到很孤单,因为他的中文水平还不够高,与中国人交流的时候总是会有语言上的障碍。

针对以上情况,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针对小明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中韩语言结构的差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意识,帮助学生弥补差异造成的影响。

针对小明对汉字书写的困难,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汉字书写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小明在学习中文过程中感到孤独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多与中国同学进行交流,增强语言实践能力,提高交流水平。

通过以上对每个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小明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系统、全面、有力的教学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这也同时充分说明了针对性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针对外国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比如中文歌曲学唱、汉语潮流话题讨论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颠倒的语序陈镛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颠倒的语序陈镛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颠倒的语序陈镛
【原创版】
目录
一、引言: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问题
三、案例分析:颠倒的语序
四、解决方法:调整语序,注重语法和语义
五、结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与挑战
正文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播工作。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语序问题。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问题
汉语和许多外语在语序方面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在动词和宾语的排列顺序上。

这种差异往往会给初学者带来困惑,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出现错误。

因此,如何解决语序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师关注的焦点。

三、案例分析:颠倒的语序
陈镛老师在文章中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学习汉语。

”在这个句子中,主语“他”和宾语“汉语”的顺序与英语等许多外语相反。

如果学生不熟悉这种语序,就可能会说成“他学习英语。

”这种颠倒的语序往往会引起误解。

四、解决方法:调整语序,注重语法和语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序,教师需要从语法和语义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语序。

在讲解语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汉语和学生的母语,说明两种语言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语序的重要性。

在语义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义,从而更加自然地运用正确的语序。

五、结论
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语序问题,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困难。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这是一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真实案例。

该案例发生在一所外语学校,学生为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

他们的母语分别为英语和法语,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案例描述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了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一篇短文进行教学。

这篇短文是关于春节的,内容包括了春节的传统习俗和节庆活动。

教师首先给学生们介绍了春节的重要性和由来,然后让学生们阅读短文,并对其进行理解和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们对一些生词和句子的理解有困难,比如“除夕夜”,“拜年”等。

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教师引导学生们使用课堂上学习过的汉语词汇和结构进行猜测,并对学生们的猜测进行了纠正和解释。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思考和回答一些与春节有关的问题,比如“你们国家有类似的节日吗?”“你们在节日里都做些什么?”等。

在讨论中,教师还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文化和节日经验,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们积极发言,介绍了自己国家的一些传统节日,比如圣诞节和复活节,以及庆祝方式和活动。

教师在学生们分享的过程中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加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对汉语的兴趣。

教师通过演示和模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们跟读和模仿短文中的一些句子和表达方式。

并对学生们的发音和语调进行纠正和指导。

学生们通过反复朗读和练习,逐渐掌握了短文的内容和语音特点。

三、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采用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短文。

教师通过预先给学生们介绍春节的背景和由来,为学生们打下了学习的基础。

然后,在阅读短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猜测和分析生词和句子,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思考和回答问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跟读和模仿的方式,加强了学生们的口语能力和语音训练。

这个案例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都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而设计的。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某教育机构的对外汉语教学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名叫Tom,是来自美国的留学生。

Tom 在入学时已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但短期内想要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发现,Tom存在以下问题:1. 词汇量较小,句式构造能力有限。

2. 拼音发音准确度不高,语调不自然。

3. 倾向于一味追求正确性,不愿意冒险尝试。

二、问题分析1. 词汇量较小,句式构造能力有限Tom的词汇量较小,句式构造能力有限,这可能是由于他之前学习时注重了理论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实践和使用的机会。

他可能需要更多的语言输入,来扩展他的词汇量和句式构造能力。

2. 拼音发音准确度不高,语调不自然Tom的拼音发音准确度不高,语调不自然。

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对于拼音的认真学习和练习。

对于拼音的准确掌握是学好汉语口语和提高听力能力的基础。

3. 不愿意冒险尝试Tom倾向于一味追求正确性,不愿意冒险尝试。

这可能是因为他过于担心自己的错误会被批评或者导致误解。

教师需要帮助Tom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他积极参与、尝试并从错误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1. 提高Tom的词汇量和句式构造能力,使其能够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改善Tom的拼音发音准确度,使其能够更流利地进行口语交流。

3. 帮助Tom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克服害怕犯错误的心理,提高他的冒险尝试能力。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增加语言输入量通过给Tom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包括听力材料、阅读材料和口语练习,来帮助他扩展词汇量和句式构造能力。

可以选择适当难度的听力材料,同时要求Tom进行大量的听力练习,提高他的听力理解能力。

2. 强化拼音学习和发音练习加强对于拼音的学习,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掌握。

通过练习发音,纠正Tom的发音错误,帮助他准确掌握拼音并提高口语流利度。

3. 创设情境,鼓励Tom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语言交际情境,鼓励Tom大胆尝试语言的运用。

并对Tom的尝试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从错误中学习,并逐渐建立自信。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介绍本案例是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真实案例。

在某个国际语言学校中,有一位对外汉语教师正在开设一堂初级汉语课程。

这是一个针对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的课程,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需要从零开始学习。

本案例将对这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读音和书写,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日常交流。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拼音学习、词汇记忆、听力训练等等。

三、教学过程分析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直接教学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

在教授汉字拼音的时候,教师采用了直接教学法,让学生直接模仿教师的发音,然后进行练习。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拼音的发音规则,但缺点是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难以正确发音的情况。

在词汇记忆方面,教师引入了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卡片配对游戏让学生记忆和巩固词汇。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但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因为游戏进行的时间较长。

在听力训练方面,教师采用了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听,并配合图表,要求学生在图表中填写相关信息。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来进行听力训练,并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巩固所学知识,但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听力水平较低,无法完全理解录音内容。

四、教学效果评价从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师的观察来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大部分学生在拼音发音、词汇记忆和听力训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一些学习困难,特别是在拼音发音方面。

这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了课堂掌控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关注不够。

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预科班《我都做对了》为例

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预科班《我都做对了》为例

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预科班《我都做对了》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综合课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汉语水平提升。

本文以预科班《我都做对了》一课为案例,深入分析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策略、方法及其效果,旨在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参考,同时也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贡献实证案例。

《我都做对了》作为预科班的一节综合课,其教学内容丰富,涉及词汇、语法、听力、口语等多个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一课。

通过对此课的教学案例分析,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综合课中平衡各语言技能的培养,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互动,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教学案例概述本案例研究的对象为某高校预科班的对外汉语综合课程。

该课程旨在通过综合性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理解。

《我都做对了》是该课程的一个教学单元,该单元围绕日常生活场景展开,通过一系列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教学案例中,教师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需完成一系列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任务。

例如,模拟在餐厅点餐、在超市购物、询问路线等场景。

每个任务都设计有特定的语言目标和交际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汉语进行沟通。

在案例中,教师注重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教师通过设计各种互动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汉语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还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语言错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不仅需要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汉语。

对外汉语教育案例分析(3篇)

对外汉语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汉语。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对外汉语教育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对外汉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案例介绍(一)案例背景某语言培训中心开设了一门面向外国留学生的初级汉语课程,旨在帮助留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词汇、语法和听说能力。

课程为期三个月,每周四节课,每节课两小时。

学员来自不同国家,年龄在18-30岁之间,具有不同的汉语学习背景。

(二)案例描述1. 课程设置该课程共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4个课时。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基本表达。

2.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员学习情况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点:(1)学习兴趣较高,但对汉语学习有一定恐惧感;(2)学习积极性较高,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3)对汉语语音、词汇掌握较好,但对语法和表达运用能力较弱;(4)学员之间交流较少,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案例分析(一)问题分析1. 教学方法单一案例中,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虽然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但长期依赖多媒体教学可能导致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2.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过于简单,未能满足学员的多样化需求。

部分学员反映,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学员学习习惯不良部分学员学习兴趣较高,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不理想。

4. 团队合作能力不足学员之间交流较少,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二)解决策略1. 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学员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游戏教学、案例分析等,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员需求,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增加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用语言知识,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 钻研和熟悉大纲,可以统观全局,在具体备某一课时能把它跟整体 教学联系起来,把握脉络,理清主线,领会这一课在整个教学中的 地位和作用。
◦ 教学大纲是教师手头必备的文件,备课时要随时翻阅。
◦ 北语汉语速成学院制定的《汉语速成教学大纲》中规定,学生经过 20周的强化训练,能够进行基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一定范围内的 社会交际活动;掌握全部声、韵、调;甲乙两级词3051个,甲乙两 级汉字1604个,甲乙两级语法项目252项。为此,教师要了解和熟悉 这些内容。
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的教学 行为
口语课:
◦ A组: 教师:这是桌子吗? 学生:是。 教师:那是椅子吗? 学生:是。 教师:这是书吗? 学生:是。
◦ B组: 教师:这是什么? 学生:这是桌子。 教师:这是谁的桌子? 学生:这是我的桌子。 教师:那是什么? 学生:那是椅子。 教师:那是谁的椅子? 学生:那是我的椅子。
教学过程
◦ 三 课文 (46分钟) ◦ 1把课文变成未完成式,制作PPT,跟同学一起完成课文。 ◦ 2问答 ◦ 3按照提示复述。 ◦ 4模仿
◦ 四 读课文(5分钟) ◦ 五 总结 (5分钟) ◦ 六 作业 (2分钟)
◦ 一 复习(15分钟)
◦ (一)听写(4句60个字,4分钟,平均每分钟15个字),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其 他人写在本子上。
◦ 2 课文重点:复述和活用课文做模仿练习。 ◦ 3难点:
◦ (1)生词“猛地”和“充满、快活、气氛”。 ◦ (2)句子:“挤成相片了”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 (15分钟) ◦ 1听写 ◦ 2提问
◦ 二 生词 (28分钟) ◦ 1利用PPT,领读, ◦ 2利用PPT,出示生词,学生读(先集体,后个人), ◦ 3领会性生词和一般应用性生词的讲练 ◦ 4重点词语讲解、练习。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一:在适应语言环境中教授初学者基础词汇情景: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在一所国外的语言学校教授初学者的汉语课程。

学生们对汉语毫无了解,教师需要从基础词汇开始教授。

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发音和使用基础的汉语词汇。

2. 学会用汉语基础词汇表达简单的日常生活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介绍汉语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2. 学习基础词汇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实物,教授一些基础的汉语词汇,如数字、颜色、家庭成员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学生的模仿,教授正确的发音和使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如跟读、对话、填空等,巩固所学的基础词汇。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游戏、小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复习所学的基础词汇,并进行小结。

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5. 实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词汇进行实际应用,如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对话。

6. 反馈教师可以向学生征询意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案例二:在国际交流活动中教授汉语口语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流利地使用汉语。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2.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和对话,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不同情境下的口语表达。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口语表达能力。

3. 跨文化交流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与学生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方式和习惯,让学生理解并适应不同文化下的交流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4. 实践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国际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使用所学的汉语口语。

可以邀请一些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或者外国人来学校进行交流,让学生有机会与母语者进行交流,提高口语应用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优秀范文五篇]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优秀范文五篇]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案例你学习法语么?一、教学对象汉语初级水平混合班二、教学目标:1、掌握生词的写法与读法。

2、掌握上声变调、“不”的变调、学习、们的用法。

3、i、u、ü的拼写规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1.i、u、ü自成音节时的拼写规则。

2.上声变调3.“不”的变调四、课时安排:两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五、教学过程1、打招呼提问,复习上节课的课文。

2、P27语音练习。

3、生词的讲解。

(1)、学习学习汉语、学习法语、学习课文(2)、法国-----法语;泰国-----泰语;中国-----汉语“法语”上声变调:两个三声连续,第一个发音变为二声。

如:nǐhǎo、měnggǔ、měinǚ、měihǎo、fǎyǔ等等雨伞--好雨伞--五把雨伞--五把好雨伞,体会上声变调(3)、说+语言如,说汉语、说英语、说法语、说泰语(4)、“不”的变调(不+四声,发音变为二声)不+一声:不吃、不安不+二声:不来、不如不+三声:不想、不好、不久不+四声:不去、不要、不会、不对(5)“们”的用法他们、她们、它们的区别老师们、同学们、美女们、孩子们(只能用在人后面,且不能用数量词修饰)4、课文的学习与阅读。

5、下课前复习当天所讲的知识点。

五、课后反思课堂气氛很好,大部分学生积极地配合。

但是,理论性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英语的使用使一些也门等阿拉伯国家、蒙古、老挝等亚洲国家的学生很难懂。

应该尽量使用汉语来解释,实在不行再考虑加入些英语的辅助。

在上声变调与“不”的变调的讲解中,没有明确解释上声变调是读音的变化,而“不”的变调是拼音的书写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下课之前提问当天所学知识,反响很好。

既使当天所学消化吸收,也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常见汉字的认读能力有所提高。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流程:T:现在开始上课,首先我要问大家几个问题。

对外汉语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案例分析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汉语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作为一门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案例,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们将针对几个典型的对外汉语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初学者的案例。

小明是一名来自美国的汉语学习者,他对汉语的发音和语法规则一窍不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他对声调的掌握非常困难,经常发生错误。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让他大量听汉语,模仿汉语发音,进行口语练习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汉语发音和声调掌握得非常好,语法规则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针对初学者的教学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个中级学习者的案例。

小红是一名来自韩国的汉语学习者,她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汉语,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遇到了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红的词汇量较小,语法运用不够熟练。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了大量的阅读练习和写作训练,同时注重扩大她的词汇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红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中级学习者的教学需要注重词汇量的积累和语法运用的提高,同时要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个高级学习者的案例。

小李是一名来自法国的汉语学习者,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语知识,但在口语交流和听力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听力训练,同时注重提高他的交际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高级学习者的教学需要注重口语交流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要注重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同时要注重词汇量的积累和语法运用的提高,同时要注重口语交流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学习语言要完成两次转化:
第一次转化:把语言要素转化为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第二次转化:把语言技能转化为语言交际技能。
不同的语言技能要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才可能快速获得。
二、语言课堂教学
包括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不包括语言学教学。 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重在能力的获得,不是 知识的获得。
汉语教学的原则:
在教学中把语音教学贯彻始终,帮助学生克服洋腔洋调。 自始至终地强化词语教学,重视词语搭配练习; 还要让学生理解语言与文化、心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 汉语语感和用汉语思维的能力。
第二章
教学案例分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构成课堂教学的因素 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
教学对象:成年人
要利用和发挥学生第一语言系统的正迁移,防止和克服第一语 言的负迁移。
教学内容:
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目的语在一定范围 内进行交际的能力。
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打好学习第二语言的基础,以语言交际能力 的提高为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
四、对外汉语教学
1、教师 2、学生:日、韩、东南亚、欧美学生 3、汉语:语音;汉字;词汇;句法; 语音:第二声、第四声 汉字:“已”与“己”与“巳” 词汇:如:“看”,瞧、瞅、瞥、扫、望、察、阅、顾、瞻、 相、饱览、观赏、观望、浏览、目击、目睹、凝眸、凝视、远 眺、逼视、俯瞰、仰视。(瞻仰) 句法: 4、环境: 大课堂、小课堂,把社会变成大课堂,把课堂变成小社会。
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的教学行为
口语课:
A组: 教师:这是桌子吗? 学生:是。 教师:那是椅子吗? 学生:是。 教师:这是书吗? 学生:是。 B组: 教师:这是什么? 学生:这是桌子。 教师:这是谁的桌子? 学生:这是我的桌子。 教师:那是什么? 学生:那是椅子。 教师:那是谁的椅子? 学生:那是我的椅子。
句法:
如“了”的用法:
1、昨天你真是帮我的大忙。(无“了”不对) 2、昨天你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3、昨天中国同学热情地帮了我拿行李。(有 “了”不对) 4、昨天中国同学热情地帮我拿行李。
句法(二)
如“把”字句:
1、我把他打了一拳。 2、我把他打了一顿。(对) 3、他把我的话说了一句 4、他把我的话说了一遍。(对) 5、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净。 6、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干净净。(对) 7、他把那件事问了老师。 8、他把那件事告诉了老师。(对)
所谓“强化词法教学”,不是取消句法教学,而是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必自始至终强 调句法教学,只教最基本的句型,句法规则宜粗不宜细。
传统的语法教学,十分重视句子的讲练,句法规则讲得很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细”则烦 琐,学生记不住,教师记不住,所以句法规则只讲最基本的规律。对于讲不清的,从词语搭配 的角度来讲,让学生学会搭配和组装就可以了。 成人学习语法的重要策略是“类推”,汉语的结构讲究意义搭配,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教句法, 学生类推时,往往一说就错。
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
“名师出高徒”。 “要提高教学质量,应该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学’。” 此流行观点有其偏颇处。研究教师的“教”仍课研究“教”,大致从以下几个专题进行:
1、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 2、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内容:
以语言要素为教学内容,同时也以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为 教学内容。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语言要素、语用规则、 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及相关的文化知识。
教学方法: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第二语言课堂教学
当前二语教学的现实:效率与成功率不高
要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与成功率,必有充分了解二语教学 的特征,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案。
上述二组:A为无效教学行为,B为有效教学行为。
口语课讲究提高学生的开口率。忌讳教师说得多,学 生说得少。 A组没有交际价值。 B组有交际价值;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无效教学行为:
你知道中国哪些城市有地铁吗? 学生不能回答。于是问老师,老师也说“我也不知道。” 东拉西扯的问题;提出没有难度的幼稚问题;提出高难度的问 题;提问时先点名后提问题,被问的紧张,没问到的不去积极 思索。
控制讲解的深度与广度。
确定哪些重点讲深讲透,哪些略讲,哪些不讲; 讲解词语,一个词有多个义项,只讲基本义还是也讲引申义,引申义讲一个还是多 个,必须控制得当。学生都会有收获和兴趣。
控制练习的难度和数量。
重点内容练习的量要大,非重点内容量要小;学生已掌握就打住,学生尚未掌握要 继续练习;时间充裕要扩大量,紧张减小难度与数量。
归纳总结:
重要。让学生明确:今天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可以回去复习,提高效率。
每个教学行为的目的:
一堂课由若干个教学行为构成。学生的“学习行为”受 教师的“教授行为”的支配和制约。 如:听写生词的行为,有以下多个教学目的:
检查学生汉字学习的情况;(复习、预习) 利用听写材料纠正发音; 为后面的语法练习提供词汇; 为后面的叙述课文提供提示词汇。
1、备课 教案、教具;2、组织教学 开课 结课;3、讲解;4、操练 5、提问 答疑;6、纠错;7、教师的话语 表情
3、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
1、综合课 ;2、听力课;3、说话课;4、阅读课;5、写作课
三、教学意识与教学行为
教学意识:
指对于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的认识。即教学理念。
教学行为:
指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教学意识越先进,教学行为则越有效。即有效行为越多, 无效行为越少。
1、语言课堂的根本目的; 提高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模式:句型展示——机械练习——交际练习。
如:……,……也认了。(解释) 只要质量好,多花点钱也认了。(展示) 这么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多吃点,……(表达) 交际练习:
2、每种课型的目的; 3、每堂课的目的; 50分钟或100分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重点 是什么。确定重点的语言内容和技能,精读多练,讲透练熟, 不要面面俱到,学生好像什么都学了,可是什么也没学会。 4、一堂课每个环节的目的; 5、每个教学行为的目的。
综合课:语言、技能、文化三位一体,是听力等四课型 的基础。因此,要“全面”。既要语言要素、语言知识 的教学,又要语言技能的训练。 听力、口语等单项技能课,讲究“重点”,重点训练某 个方面的语言技能和微技能。
如:处理生词。
同样课型,初、中、高级又不同。
以处理生词为例:
综合课:
通过讲练,使学生全面掌握词语的音、形、义、用。
讲练语法:
通过讲练语法,让学生能够说出结构完整、搭配得当、关联、意义明确的句子, 说出符合身份、目的,场合的话语。
讲练课文:
是每一堂课的核心环节。课文提供生词、语法点使用的语言环境和进行交际的 模式。课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首先是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课文的内容,然后以 课文为模式说自己想说的话,进行模拟真实的交际。
第三章: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一)
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一)
教师要发扬有效教学行为,克服无效教学行为, 必有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意识。良好的教学意识 包括许多方面。大致言:
1、课程性质的意识。 2、教学目的的意识。 3、教师的控制意识。
一 课程性质意识
不同性质的课,有不同性质的教学方法。
总的方法:实践第一 精讲多练。 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方法不同。
2 “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的意识
语法教学中是突出词语教学还是突出句法教学,一直有分歧。 所谓“强化词法教学”,是说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法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放在语 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
在词语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讲清楚词语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讲清楚词语的用法,即词与 词的搭配以及搭配时要注意的问题,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 词语教学向下可延伸到语素,向上可延伸到词组、句子。 语法教学其实质是教学生把词语如何组装成句子。不是讲理论,而是讲词语的用法。使学生了 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词语和使用这个词语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控制讲、练时间。
一般讲要精(30%至40%),练要多(60%至70%)
第四章: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二)
教师的教学意识(二)
1、“输入大于输出”意识 2、“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意识 3、“上好第一节课”与“上好每一节课”意识。
1 “输入大于输出”意识
教师教授、学生学习(输入);学生掌握(输出)。 学习规律: 初级阶段:学<会;(11月至3岁孩子,学与会:50:1) 中级阶段:学=会;( 3岁至6岁:1:1) 高级阶段:学>会。 (6岁以后:>1) 对学生输入大量材料,并把输入的材料作为经验成份储存于大脑。 弄清“是什么”,不要追问“为什么”。 反复讲解与反复操练。重复是学习之母。 提高词语、语法的重现率。大量刺激、反复刺激。
一、构成课堂教学的因素
三要素:
课堂教学由三个最基本要素构成:教师、学生、教材。
四要素:
即: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课堂教学是教师以教 材为教学内容、以课堂为教学环境,指导学生获得知识 和技能的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 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或者相统一的活动。)
学生: 教学的对象。 教师: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最重要的是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 教材: 现在通行的几种教材。 教材应该是优质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的信息应该实用有效、 有针对性、时效性、经典性。 环境: 环境是语言信息通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 线的“三主”原则正以是课堂为依托而实现。 优化的课堂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充分表演和大有作为的舞 台。“鼓励可以使白痴成为天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