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研究新视角_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及启示
二语习得视域下工作记忆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其教学启示的研究
![二语习得视域下工作记忆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其教学启示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f53f70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6.png)
Vol.10No.92013年9月第10卷第9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Sep.20131.引言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学的重要概念,它最早由著名心理学家Miller 等人于1960年提出。
自从被McLaugh 鄄lin 和Skehan 等人引入二语研究后,工作记忆引起了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国内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工作记忆对二语习得和二语产出的影响,例如,陈宝国和高怡文(2009)研究了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对第二语言语法加工的影响;任虎林和金鹏荪(2010)探讨了工作记忆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处理自嵌式英语复句的影响;马拯和王同顺(2011)分析了外语学能和工作记忆对外语阅读的影响。
但是,不难看出国内在工作记忆对书面语产出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工作记忆对英语写作的影响角度来探讨其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学习的书面产出方面的启示,为二语习得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工作记忆的概念及其主要模型工作记忆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核心,它对言语理解、决策推算、心算加工等复杂认知活动的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肖小燕、王继红,2011)。
工作记忆这个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Miller 提出,随着Baddeley&Hitch 工作记忆多成分模型的提出而被世人所熟知。
Baddeley&Hitch (1974)将工作记忆定义为“对信息进行短时加工和储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从概念中可以分析出它的两个基本特点,第一,其不仅能进行暂时的信息存储,同时也担负着信息的即时加工;第二,工作记忆是有容量限制。
最早区分工作记忆的处理功能和存储功能的是Daneman 和Carpenter ,他们指出工作记忆必须为这两个任务同时提供资源,这就意味着如果处理过程需要的资源较多,那么分配给存储过程的资源就相对较少。
工作记忆模型的新进展及其研究展望
![工作记忆模型的新进展及其研究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11061cffaef8941ea76e0502.png)
很多记忆问题将得到解决 三 情景 缓冲 器的研 究进 展
发相互冲突的活动时,C E 就会进行相应的调节活动来解决
干扰 E B 是一个容量有限的临时存储系统, 它可以对不同
在 B a d ! 提出情景缓冲器这个工作记忆新成分的 来源的 de e y 信息进行整合, 它由中央 执行器控制, 中 央执行器可 近几年,一些研究者做了相应的研究, 为情景缓冲器存在提 以讲存储的信息以意识察觉的方式提取出来 , 并根据加工
[4 5 [6
释 一些实验现象, 如发音相似性效应,词长效应,发音抑制 它可以 对不同 来源的信息进行整合, 它由中 央执行器控制, 效 应等 一些病理研究和短文式回忆的研究都对 单一的语 中央 执行器可以 把存储的信息以 意识觉察的 方式提取出来
音环的假设提出了质疑 Ba d le 等人认为, 除了长时记 进行加工 该情景缓冲器是情景的, 在于它可以保持这样 d e y
ta sk sw iteh in g . J E x p
的形成过程中有较大程度的激活 实验还得出了一个比较 确定的结果:海马在表征中起关键作用 四 情景 缓冲器 研 究展 望 从 2000 年情景缓冲器(EB )被提出到现在, 已经出有 很多的学者做出了相关的研究, 但现有研究无论在方法还 是着手点上都有明显的弊端 在这里, 作者基于工作记忆 模型理论,提出情景缓冲器的几个的重要研究方向: 证明了情景缓冲 不单单是一个存储的成分, 它还涉及了动态的加工过程
[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工作记忆理论模型
![[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工作记忆理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8e0d12a833687e21ae45a937.png)
《[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工作记忆理论模型》摘要:rl xv) 、语音回路( lgl l) 和视空模板(Vl k) 三子系统构成,新模型(图3)增加了新子系统即情景缓冲区( br)并且加入了工作记忆与长记忆系,97年Bl和模拟短记忆障碍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rkg r)替代原"短记忆"(rr r )概念工作记忆( rkg r) 是指体执行认知任, 对信息暂储存与操作能力你知道工作记忆理论模型有哪些吗?下面由编给你带关工作记忆理论模型希望对你有助!理论模型、Bl三成分工作记忆模型Bl 和提出三成分模型由央执行系统( rl xv) 、语音回路( lgl l) 和视空模板(Vl k) 三子系统构成央执行系统相当系统核其功能主要包括对工作记忆各子系统功能协调、对编码和提取策略控制、操纵系统以及从长记忆提取信息语音回路责以声音基础信息储存与控制能通默重新激活消退着语音表征而且还可以将面语言换语音代码视空模板主要责储存和加工视觉空信息可能包含视觉和空两分系统三成分模型指导日常活动假想图该模型不但释了许多实验结似乎还能释我们日常生活现象因提出便备受推崇但是不可避免也存着以下些缺陷、各子系统与长记忆分离例子是随机单词记忆任被试只能即回忆出约5 单词但如根据散容进行记忆则能够回忆出6 左右单词很显然这多出这0 多项目()长记忆、央执行系统没有存贮能力有些脑损伤患者他们智力表现良而且央执行系统也能够正常地工作他们延回忆成绩却非常差而即回忆成绩却很三成分模型设定其子系统容量有限并且央执行系统没有存贮能力所以这不能很地释这种现象3、语音回路和视空模板两不子系统分离许多研究证明即使是简单言语单元也都是言语和视觉编码结合也就是说语音回路和视空模板并不是完全分离它们信息某种水平上存着相作用理论模型二、Bl四成分工作记忆模型了弥补以上这些缺陷000 年Bl 对原模型进行了升级[]新模型(图3)增加了新子系统即情景缓冲区( br)并且加入了工作记忆与长记忆系情景缓冲区与语音回路、视空模板并列受央执行系统控制是容量有限存储区它是能用多种维代码储存信息系统语音回路、视空模板和长记忆提供了暂整合信息平台通央执行系统将不信息整合成完整连贯情景虽然不类型信息整合身由央执行系统完成但是情景缓冲区能保存其整合结并支持续整合操作新模型视空模板、情景缓冲器和语音回路这些部分表示流体智力系统;而视觉语义、长情景记忆和语言这些部分则表示晶体智力系统通新工作记忆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不但流体系统可以影响晶体系统而且通学习程晶体系统也可以接地对流体系统产生影响这两者是相作用和影响根据心理学ll提出智力结构学说r般智力可以分成两种普通因素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包含推理能力、记忆容量和信息加工速等知觉、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与遗传因素(天赋)关系较密切;晶体智力则包含了将己获得知识和技能应用到问题能力与词汇、数学技能及知识验关系密切受天环境(学习、训练、实践) 影响作用较因四成分工作记忆模型提出能更地释工作记忆和长记忆关系也给人们研究工作记忆能力和智力(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关系提供了新启发其他理论模型除了Bl多成分模型学术界还流行着很多其他工作记忆理论模型理论模型三、嵌套加工模型嵌套加工模型是由l 988年他早期研究基础上提出其主要目是了结构对和工作记忆领域系列观察结进行释说明嵌套加工模型仅有储存结构这储存区就相当长记忆系统而且它还被假定对系列相关特征表征进行储存(或称特征整合)首先长储存区嵌套信息子集可以被放入突出临激活状态这种激活有限而且容易消失其次这被激活信息子集可被进步激活而进入焦这就使得这些信息更突出明显(也就是工作记忆)这焦容量(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次只能容纳少量信息虽然这模型与Bl模型有共处但它们还是有些质区别这些区别主要包括嵌套加工模型把工作记忆看作长记忆子系统而不是专门暂储存系统对不类型刺激(比如视觉、触觉和语言信息)短储存是共存储媒介(长记忆)进行而不是像多成分模型那样储存具体材子系统进行除了基言语复述外策略性加工也对重新激活已储存信息也起重要作用工作记忆信息保持既可通基言语复述获得也可通策略性(隐)加工已储存信息获得其他模型还有Lv等R模型、Brr 等认知交模型和g等控制模型等等这些模型从不角对工作记忆实质和结构进行了阐述概括起这些模型致可以分成两类类是欧洲传统模型其代表就是Bl 多成分模型强调把工作记忆分成多种具有独立附属系统突出通道特异性加工和储存另类是北美传统模型以程嵌套模型代表强调工作记忆整体性突出般性分配和激活重探讨工作记忆复杂认知任作用工作记忆定义作记忆是种对信息进行暂加工和贮存容量有限记忆系统许多复杂认知活动起重要作用97年Bl和模拟短记忆障碍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rkg r)替代原"短记忆"(rr r )概念工作记忆和短记忆有了不义和语境工作记忆(rkgr)工作记忆是种较短围记忆形式能够让脑组织处理多种想法工作记忆是从长记忆提取出存着分离记忆结构工作记忆依赖脑前额叶皮层神环路功能尤其是谷氨酸神元与多巴胺神元平衡。
关于工作记忆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工作记忆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国外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c1846f6d5bbfd0a78567311.png)
关于工作记忆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国外研究综述作者:龙皓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05期【摘要】工作记忆在语言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语言理解和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机制。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工作记忆的概念,然后对近年来国外工作记忆在语言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发现工作记忆与语言教学领域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工作记忆语言教学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12-02工作记忆是指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既负责信息存储又负责信息加工的一个资源有限的认知资源系统,负责资源与任务的协调、语言信息的处理、视觉和空间信息的处理。
工作记忆的概念主要源于心理学家早期对人类短时记忆的研究,其中以Baddeley和Hitch(1974)提出的多成分工作记忆理论模型最为经典,几乎成为工作记忆的代名词。
本文将主要在国外关于工作记忆在语言教学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一、听力教学与工作记忆听力是通过听觉领会言语含义的一种能力。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听力理解是一个涉及记忆、思维等诸多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语言过程,不仅是对语言知识的表层加工,还是对其加以解码和编码的一系列复杂过程。
从外语学习的角度研究工作记忆的实验为数不多。
Cook. V(Mcdonough,1981)开展的一个记忆实验,他比较了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说话者在识记数字和其他单词时的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记忆随机数字的能力不因语言的不同而有差别。
成年的英语学习者用英语识记数字的能力跟以英语为本族语的成年人的能力相似。
但是,识记其他单词,如物体名称,存在差别。
二、词汇教学与工作记忆Rivers. W. 和M. Temperly 1978 指出,在学外语时,外语单词往往使工作记忆负荷过度,一些单词还未被组词成句和释义便告消失。
组块化过程对于外语学习词汇相当重要,它提供了一个扩大存储空间的路径。
三、阅读理解与工作记忆有关工作记忆能力对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国外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认知心理学中的工作记忆模型
![认知心理学中的工作记忆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b1121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c.png)
认知心理学中的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一部分,它是短期记忆的一个延伸,是临时存储和处理有关信息的重要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在观察世界、思考问题、记忆知识等方面使用工作记忆。
认知心理学家们对工作记忆模型的研究和探索,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类的认知过程,以及相关的神经系统机制等等。
工作记忆模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中央执行系统、视听工作记忆和语言工作记忆。
下面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这三部分。
一、中央执行系统中央执行系统是工作记忆模型的核心部分,它是负责控制和协调其他两个部分的活动。
中央执行系统包括前侧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体等多个脑区。
在认知任务中,中央执行系统主要负责注意控制、制定计划、灵活决策、认知切换等高级认知活动。
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解决外界环境变化和任务要求之间的冲突矛盾,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方案能够在新的情境下得到运用。
例如,在记忆任务中,中央执行系统通过选择、排除、分配、维持、更新等多种策略,调节外界刺激和记忆信息之间的交互,从而对长期记忆加以筛选、修改和巩固。
二、视听工作记忆视听工作记忆是另外一个给工作记忆模型的组成部分。
视听工作记忆系统主要负责临时储存有关视听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和操作。
这里所说的视听信息,涉及到语音、图像、物体等多种信息类型。
在视听任务中,我们需要对视觉和听觉信息进行编码、分类、排序、保持和转换等操作,以完成相关的认知任务。
视听工作记忆和中央执行系统之间通过电路直接衔接,实现与信息同步的处理过程。
三、语言工作记忆语言工作记忆系统是工作记忆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负责存储和处理有关语言信息,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等多个层次的信息。
语言工作记忆扮演重要的角色,支持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语言学习等多种认知任务。
在语言理解任务中,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储存信息的同时对其进行深度的解析和处理,对每个词汇、语句进行分类、关联、转换等处理,最终完成对语义和语法的理解和整合。
工作记忆研究进展
![工作记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e5acbf6f61fb7360b4c65a4.png)
Vol.29No.42010年7月第29卷第4期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uly.2010工作记忆研究进展曾亚南(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工作记忆是当前记忆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文章回顾了以往的研究,从以下方面系统总结了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包括工作记忆的概念界定,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工作记忆的广度研究及个体差异,工作记忆的应用,并对研究进程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作记忆,理论模型,工作记忆广度中图分类号:B8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004(2010)04-0150-05收稿日期:2009-11-19作者简介:曾亚南(1985-),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一、工作记忆的界定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 )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Baddeley 和Hitch 于1974年提出的一个记忆模型,指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和存储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1]。
心理学大辞典对工作记忆进行如下解释[2]:人作为一种加工系统,把接受到的外界信息经过模式识别加工处理而放入长时记忆。
以后人在进行认知活动时,由于需要,长时记忆中的某些信息被调出来,这些信息便处于活动状态。
它们只是暂时得到使用,用过后再返回长时记忆中。
信息处于这种活动的状态,就叫工作记忆。
这种记忆易被抹去,并随时更换。
然而,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储存的系统。
它与短时记忆是有区别的,短时记忆只是对信息进行短暂的储存,而工作记忆对信息不但要进行短时储存,而且还要进行暂时性加工。
Baddeley (2000)对工作记忆概念进行了补充[3,4]:从理论上来说,工作记忆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储存的能量有限的系统,这个系统为知觉、长时记忆及其活动之间提供了一个分界点,从而支持了人类的思维活动过程。
《从工作记忆的角度研究交替传译》范文
![《从工作记忆的角度研究交替传译》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d9577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8.png)
《从工作记忆的角度研究交替传译》篇一一、引言交替传译作为语言交流的一种关键手段,一直是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重点领域。
然而,对交替传译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并不止于语言表达技巧或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也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工作记忆的角度出发,探讨交替传译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二、工作记忆概述工作记忆是一种有限的认知资源,涉及信息处理、存储和操作等多个方面。
在交替传译过程中,工作记忆对于译者的信息处理、语言转换和记忆保持等环节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从工作记忆的角度研究交替传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交替传译的认知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交替传译中的工作记忆在交替传译过程中,工作记忆主要涉及听力理解、语言转换和短期记忆等环节。
首先,听力理解是交替传译的基础,译者需要通过工作记忆对源语信息进行捕捉、分析和理解。
其次,语言转换是交替传译的核心环节,译者需要将源语信息转换为目标语表达,这一过程需要工作记忆的支持。
最后,短期记忆在交替传译中起着桥梁作用,帮助译者在源语和目标语之间进行信息转换和整合。
四、影响交替传译工作记忆的因素(一)认知负荷认知负荷是影响交替传译工作记忆的重要因素。
当译者的认知负荷过高时,工作记忆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会受到影响,导致翻译质量下降。
因此,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工作效率是提高交替传译质量的关键。
(二)语言水平语言水平直接影响到交替传译的质量和速度。
语言水平较高的译者具有更好的听力理解、语言转换和短期记忆能力,能够在工作记忆的支持下更好地完成交替传译任务。
(三)注意力分配注意力分配也是影响交替传译工作记忆的重要因素。
在交替传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在听力理解、语言转换和短期记忆等多个环节之间进行注意力分配。
合理的注意力分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翻译质量。
五、优化交替传译的工作记忆(一)训练听力理解能力通过听力训练、多语种材料学习等方式,提高译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增强对源语信息的捕捉、分析和理解能力。
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https://img.taocdn.com/s3/m/99228067f5335a8102d2200b.png)
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郭春彦)|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是对信息暂时保持与操作的系统。
它是由英国心理学家Baddeley等人于1974年提出的一个记忆模型[1~3]。
3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它不仅在表象、言语、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4~6],同时在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中也有很大影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8]。
1 工作记忆的发展进程工作记忆是在对短时记忆系统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在Atk inson-shiffrin的多重贮存模型中,短时记忆被认为是一个工作系统。
它有两个功能:其一,作为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
其二,作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
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后进入长时记忆[9]。
然而,Craik等人(1973)对其功能二提出挑战,认为在短时记忆中经过复述的信息并不能保证进入长时记忆,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函数[10]。
来自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也对此模型提出疑问。
短时记忆对学习来说被认为是一个关键工作系统,如果短时记忆受损,必将给学习带来困难。
但是Shallice和Warrington(1970)发现,虽然短时记忆有缺陷的病人数字记忆广度有所下降,但仍能进行正常的长时学习,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认知技能也基本没有损害。
这种现象用记忆的多重贮存模型无法解释[1 1]。
基于这些疑问,Baddeley等人提出了工作记忆模型。
工作记忆模型吸收了多重贮存模型的部分观点,但是,工作记忆模型认为短时记忆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而是一个有不同独立的成分组成的复杂系统。
Baddeley等人将工作记忆分成语音环、视觉空间模板和中央执行系统。
其中,中枢执行系统起到了控制作用,它保证大脑将注意集中在相关信息及加工过程上,而对无关信息进行抑制;负责在复杂任务中的各个不同过程间进行转换;对工作记忆中的内容进行监控等。
工作记忆及其理论模型
![工作记忆及其理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36b4cc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7.png)
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工作记忆的神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们揭示了工 作记忆是如何利用神经资源来编码、存储和检索信息的。其次,这些发现有助于 我们理解工作记忆如何与长时记忆交互作用,从而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知识获取。 最后,这些发现可能对开发新的认知训练和干预策略具有指导意义,以提高工作 记忆的性能。
然而,尽管ERP技术在工作记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 需要解决。例如,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各种ERP成分的具体功能和神经基础。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ERP成分在工作记忆不同阶段(如编码、存储和检索) 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工作记忆及其理论模型
01 引言
03 理论模型 05 研究结果
目录
02 工作记忆 04 研究方法 06 认知过程,它在许多高级认知功能中起着核心作用, 如推理、学习和解决问题。自20世纪初以来,工作记忆及其理论模型一直是认知 神经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次演示将介绍工作记忆的定义、特点及其在认知神 经科学中的应用,阐述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介绍 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未来展望。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用于研究人类神经认知过程的技术,可以用来 检测大脑对特定刺激事件的电生理反应。在工作记忆的研究中,ERP技术主要与 记忆编码、存储和检索相关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工作记忆的ERP研究中的一些关键发现。例如,N400 是一个反映语义记忆活动的ERP成分,当呈现与预期不符的语义信息时,N400的 幅度会增大。这表明工作记忆在处理和存储信息时,会根据信息的意义性和相关 性进行编码。此外,P300是一个反映注意力和知觉加工的ERP成分,当信息与个 体的期望或需求相关时,其幅度会增大。P300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工作记忆在处 理和检索信息时的效率。
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
![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4ac501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b.png)
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 是指个体在执行认知任务中, 对信息暂时储存与操作的能力,你知道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有哪些吗?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希望对你有帮助!理论模型一、Baddeley的三成分工作记忆模型Baddeley 和Hitch 提出的三成分模型由中央执行系统( Central executive) 、语音回路( Phonological loop) 和视空间模板(Visuo-spatial sketchpad) 三个子系统构成。
中央执行系统相当于系统内核,其功能主要包括对工作记忆中各子系统功能的协调、对编码和提取策略的控制、操纵注意系统以及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
语音回路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的储存与控制,能通过默读重新激活消退着的语音表征,而且还可以将书面语言转换为语音代码。
视空间模板主要负责储存和加工视觉空间信息,可能包含视觉和空间两个分系统。
三成分模型指导日常活动的假想图该模型不但解释了许多实验结果,似乎还能解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因此,一经提出便备受推崇。
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以下一些缺陷。
1、各子系统与长时记忆的分离。
一个例子是,在随机的单词记忆任务中,被试只能即时回忆出大约5 个单词,但如果根据散文内容进行记忆,则能够回忆出16 个左右的单词。
很显然,这多出来的这10 多个项目(item)来自长时记忆。
2、中央执行系统没有存贮能力。
有一些脑损伤患者,他们的智力表现良好,而且中央执行系统也能够正常地工作。
他们的延时回忆成绩却非常差,而即时回忆成绩却很好。
三成分模型设定其子系统的容量有限,并且中央执行系统没有存贮能力,所以,这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
3、语音回路和视空间模板两个不同子系统的分离。
许多研究证明,即使是简单的言语单元也都是言语和视觉编码的结合。
也就是说,语音回路和视空间模板并不是完全分离的,它们之间的信息在某种水平上存在着相互作用。
认知科学中的工作记忆研究
![认知科学中的工作记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fb66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9.png)
认知科学中的工作记忆研究在认知科学领域,工作记忆是一项热门的研究课题。
工作记忆是指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处理和存储信息的能力。
与长期记忆不同,工作记忆只能保持有限的信息量,并在稍后将这些信息转移到其他储存器中。
本文将对工作记忆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工作记忆定义工作记忆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关键部分,涉及到人类大脑的不同区域相互协作的过程。
它通常定义为一系列能够在短时间内保存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所保存的信息可以是语言,图像和声音等多种类型。
二、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该过程。
现今工作记忆模型大多基于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短期记忆模型”。
这个模型由Atkinson和Shiffrin于1968年提出,它将信息处理过程分成3个阶段:感觉存储、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感觉存储是处理感官输入的阶段,例如目睹一件事情或听到一些语言。
短期记忆是指对信息进行简短保留的过程,通常只能保留7±2个单位记忆。
最后,长期记忆是指被保存并存储时间较长的信息。
基于该模型,当一个人向我们描述一幅图画或告诉我们一句话时,它可能首先进入感官存储,然后进入短期记忆。
如果我们需要在稍后的时间里使用这个信息,它可能会被用来加工和转移到长期存储中。
三、人类工作记忆的限制尽管我们认为功能记忆能力非常重要,但我们的大脑在某些时候仍然会有限制。
具体来说,我们被限制在我们对信息进行输入和处理的数量和质量上。
如前所述,短期记忆的容量很有限,而且背负着信息转换为长期记忆的责任。
因此,如果人类在输入信息的同时无法及时加工和运用其价值,那么它几乎不可能在长期记忆中存储。
由于这种限制,我们经常需要使用不同的策略来帮助我们记忆信息。
一些策略包括:复述、记法、分块等。
熟悉这些策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我们的工作记忆,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存储和检索信息。
四、工作记忆的应用工作记忆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之广泛,包括制药、精神疾病、老年人认知退化等方面的研究。
工作记忆与语言学习关系的研究
![工作记忆与语言学习关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4e6c260f524ccbff02184c0.png)
工作记忆与语言学习关系的研究摘要】工作记忆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工作平台,新旧信息是一个不断地经历转换与结合的过程。
工作记忆理论又被用于与语言学习能力和复杂认知活动的关系研究,它包括工作记忆与言语理解、推理、智力、学习、抑制能力的关系等。
本文就近年来对工作记忆与语言学习的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发现使工作记忆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工作记忆语言学习认知过程【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2-0017-02一引言最早的一种记忆模型是由william James 提出的,该模型认为,记忆在本质上是二分的,一些事物被知觉到,进入记忆,然后消退;而另一些则永久地保存在记忆之中,由此产生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概念。
Lloyd Peterson 与Margret Intons-Peterson(1959)用实验证明,我们在短时记忆库中储存信息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如果没有机会复述的话,信息很容易被遗忘。
加拿大研究者Milner 提到的H. M.的例子以及Brown-Peterson 范式的形成,确立了短时记忆作为一个独立的记忆系统的概念。
Baddeley提出的一种早期记忆类型实际上包括的是长时记忆的一种特殊组成部分但又具有短时记忆的一些特征。
这种记忆被称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其定义是:当我们在执行认知任务时短时保持和操纵信息的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工作平台,新旧信息在此不断地经历转换、结合、转换。
为了解决对短时记忆容量不超过大约7 个组块的疑问,Baddeley 又提出了语音环路的概念:在工作记忆中,我们只能复述有限量的信息,而语音环路则是一种循环复述,用于保持内部语言,以便进行语言理解。
19 世纪的哲学家William Hamilton 提出的有关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的观点是至今为止最早的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研究的证据。
语言习得研究中的认知心理学视角与实证研究
![语言习得研究中的认知心理学视角与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4ded90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7.png)
语言习得研究中的认知心理学视角与实证研究近年来,语言习得研究中的认知心理学视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语言习得的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实证研究。
一、认知心理学视角1. 认知心理学简介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的思维、认知和知觉等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处理信息,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规律。
在语言习得领域,认知心理学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学习者在习得语言时是如何进行思维和认知的。
2. 语言习得中的认知心理过程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认知心理学视角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输入的识别与理解:学习者需要通过感知和理解语言输入来获取语言知识。
认知心理学可以研究从外部输入到内部认知的过程,包括感知、注意和记忆等。
(2)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处理:学习者在习得语言时需要处理语音、语法和词汇等不同层面的语言元素。
认知心理学可以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对不同的语言元素进行加工和整合的。
(3)概念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概念是语言习得的基石,学习者需要通过概念的构建和迁移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认知心理学可以研究概念的形成和演变,以及概念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二、实证研究1. 实验设计与方法在语言习得研究中,实证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我们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认知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适用于语言习得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例如反应时实验、眼动实验和大数据分析等。
2. 实证研究的范例(1)认知负荷理论在语言习得中的应用: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在认知任务中,个体的工作记忆资源是有限的。
某些语言习得的任务可能会加载较高的认知负荷,从而影响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效果。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进一步验证和探索认知负荷理论在语言习得中的适用性和解释作用。
(2)注意力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注意力是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心理过程之一。
国内二语习得视角下工作记忆研究中测量工具和研究方法小议
![国内二语习得视角下工作记忆研究中测量工具和研究方法小议](https://img.taocdn.com/s3/m/35c32ea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4d.png)
国内二语习得视角下工作记忆研究中测量工具和研究方法小议邱琳【摘要】聚焦国内二语习得视角下工作记忆测量工具和研究方法,可以发现如下问题:工作记忆内部构式没有得到全面反映;效度值得商榷;多项研究之间测量工具不统一;某些研究中语言学习任务的切合度不强;相关性研究思路单一;缺乏相应历时跟踪研究.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看法和建议.【期刊名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5页(P83-86,77)【关键词】工作记忆;测量工具;研究方法【作者】邱琳【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指在复杂的认知活动中对信息进行短时加工和存储的记忆系统[1]。
自Baddeley&Hitch提出工作记忆模型后,工作记忆作为重要的个人认知能力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不同学者针对工作记忆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理论模型,如 Just&Carpenter[2], Cowan[3],Kane&Engle[4]等,但尤以Baddeley的理论最受关注,最具影响力,被研究者广泛采用。
根据Baddeley的设计,在最初的模型中,它包含领域特属性的两个短时记忆系统(语音回路和视觉空间面板)和中央处理器。
其中,语音回路(Phonological loop)专司声音与语言信息的保存,视觉空间面板(Visuo-spatial scratch pad)专司空间视域信息的保存,中央处理器则负责短时记忆信息的控制和协调。
由于实际研究中解释力受限,Baddeley在2000年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第四个成分情景缓冲器(episodic buffer),指各成分信息的短时融汇和存储[5]。
但到目前为止,关于情景缓冲器的实证研究较少,还缺乏相应的实证依据。
工作记忆的模型与基本理论问题
![工作记忆的模型与基本理论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a4312c3169a4517623a307.png)
然而, 正因为 WM 研究的广泛性和角度的多样性, 不同研究者尽管同样使用 “工作记忆” 这 一术语, 但他们所指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别 . 如 Neath 批评指出, 现在很多人谈及的 WM 甚至连 [3] 记忆都不是, 而只是一种特殊的注意, 或者说 “工作注意” ( working attention) . 很多研究者则 只是考察了 WM 与各种认知作业关系、 个体差异或简单的脑定位, 对 WM 的实质和内在机制 缺乏系统的考察 . 因此, 随着 WM 研究日益广泛, 很有必要对 WM 的理论和一些基本问题进行 反思, 以把握今后的研究方向 . 这里所谓的基本问题主要是指在揭示 WM 的本质、 建立系统的 WM 理论时所面临的问题 . 本文旨在对 WM 主要理论模型和对一些基本问题研究的进展进行 系统地总结和反思 .
在认知老化神经分裂症发展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孤独症的研究上也受到了特别的重视然而正因为wm研究的广泛性和角度的多样性不同研究者尽管同样使用工作记忆这一术语但他们所指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别neath批评指出现在很多人谈及的wm甚至连记忆都不是而只是一种特殊的注意或者说工作注意workingattention很多研究者则只是考察了wm与各种认知作业关系个体差异或简单的脑定位对wm的实质和内在机制缺乏系统的考察因此随着wm研究日益广泛很有必要对wm的理论和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反思以把握今后的研究方向这里所谓的基本问题主要是指在揭示wm的本质建立系统的wm理论时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旨在对wm主要理论模型和对一些基本问题研究的进展进行系统地总结和反思工作记忆模型的新发展及存在问题最早的wm模型是由baddedey1974年提出的此后10余年有关wm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该模型的验证和完善20世纪90年代前后wm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因篇幅所限这里主要对影响最大的baddedey多成分模型进行考察并对其他有一定影响的模型做简要述评的多成分模型传统的baddedey模型认为wm由语音回路视觉空间画板两个附属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centradexecutivece组成和发音控制两个过程能通过默读重新激活消退着的语音表征防止衰退而且还可以将书面语言转换为语音代码视觉空间画板主要负责储存和加工视觉空间信息可能包含视觉和空间两个分系统中央执行系统是wm的核心负责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它们与长时记忆的联系注意资源的协调和策略的选择与计划等现在人们对语音回路的进化论意义有了深入了解最近baddedey等指出这种保存只是派生的机能语音回路真正的机能在于语言掌握在视觉空间画板的研究上大量证据表明视觉空间wm本身又可分成一些独立的子成分如脑成像研究发现视觉客体信息和视觉空间信息的wm激活了各自独立的特殊脑区对视觉信息复述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logie指出视觉空间画板可细分为视觉缓存visuadcache和内部抄写器innerscribe两个成分前者主要用于视觉信息的被动储存后者参与视空信息的动态操作和复述ce的研究上首先研究者已经把信息保存功能以及特定领域信息的加工功能从中央执行系统中分离出来把该系统看成纯粹的信息执行结构陈彩琦等
关于工作记忆发展的新研究
![关于工作记忆发展的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e2c79c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4.png)
关于工作记忆发展的新研究
张向葵
【期刊名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5(000)006
【摘要】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学者们对记忆随年龄发展的研究是十分广泛的。
但是,对工作记忆随年龄发展的研究还很少。
近年来,一些学者在研究成人工作记忆时受到启发,认为研究记忆广度是探讨工作记忆发展的途径之一。
所谓记忆广度是指一个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次序立刻回忆出呈现刺激的最大数目。
近年来,有些学者直接采用工作记忆的模型(Working Memory Model)来研究它。
工作记忆模型最初是由Baddeley&Hitch(1974)提出,后由Baddeley(1986,1990)修改。
只有后来修改的模型用于说明儿童工作记忆的发展。
【总页数】4页(P51-54)
【作者】张向葵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2.3
【相关文献】
1.双重缺陷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和阅读能力研究 [J], 谭珂;马杰;连坤予;郭志英;白学军
2.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J], 刘爽;仝晶晶;郭冬月;柯余锋;许敏
鹏;万柏坤;明东
3.记忆研究的新突破:工作记忆 [J], 赵荣军
4.发展性计算障碍的工作记忆研究进展 [J], 李强;
5.珠心算训练与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J], 孟晓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言语认知能力与工作记忆广度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言语认知能力与工作记忆广度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7f7b7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b.png)
大学生言语认知能力与工作记忆广度之间关系的实
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言语认知能力和工作记忆广度是人类智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
们对于人类的语言表达、学习和思维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阶段是
个人语言认知能力和工作记忆广度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与大学生即将步
入职场、承担更多责任和挑战的现实需求有关。
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研究言语认知能力和工作记忆广度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
语言认知水平、把握其智力发展特点和提高其语言表达和成就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言语认知能力和工作记忆广度之间的关系,
探明言语认知能力对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为大学生语言认知教育和智
力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选取5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言语认知能力和工作记忆广度的整体状况,采
用语音刺激和工作记忆测验等实验方法,测试大学生语音信息处理和工
作记忆广度,从而得出大学生言语认知能力与工作记忆广度之间的相关
性以及言语认知能力对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关系。
四、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大学生群体中言语认知能力与工作记忆广度
之间的关系的普遍性和程度,探明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揭示大学生言
语认知能力和工作记忆广度的普遍特点和个体差异,为大学生语言认知
教育和智力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利于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通过与短时记忆概念的对比,本文阐述工作记忆概念的具体含义,梳理欧洲和北美具有代表性的、与语言研究密切
相关的四种工作记忆理论模型和两种广为采用的研究方法,分析工作记忆对语言习得、言语理解以及传译等语言研究领
域带来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 模型; 方法; 语言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3
从机能角度来说,短时记忆是一种存储系统,其作用 是暂时存储 信 息。 而 工 作 记 忆 是 一 个 执 行 系 统,执 行 着 暂时存储信息、加 工 信 息 以 及 监 控 和 协 调 信 息 的 多 重 功 能( 刘惠军 郭德俊 2006: 109) 。从构成上看,短时记忆指 的是一种单一通道的单元系统; 而工作记忆是由多个独 立成分组成的多元系统。声音信息和视觉图像信息可以 经过不同的通道进入记忆区。有些学者认为工作记忆系 统包 含 短 时 记 忆 系 统 ( Cocchini et al. 2002: 1086 - 1095) 。也有学者( Case et al. 1982: 386 - 404) 把工作记 忆比喻成一个 心 理 工 作 空 间,分 为 操 作 空 间 和 短 时 存 储 空间。从内容 上 分 析,短 时 记 忆 强 调 的 是 新 接 收 到 的 信 息。由于短时 记 忆 容 量 有 限,大 部 分 信 息 很 快 淡 出 短 时 记忆而被遗忘。工作记忆系统则包括接收到的新信息, 以及完成当前任务所须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部分信息。 例如,在阅读理解中看到一个新的句子,我们须要同时激 活长时记忆中相关的语音、语义、句法知识以及相关的背 景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这一系列的理解过程 依靠的是工作记忆,而不是短时记忆。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手语翻译理论建构”( 08CYY005) 的阶段性成果。
86
2011 年
肖晓燕 王继红 语言研究新视角
第4 期
论和模型进行 梳 理,具 体 分 析 了 这 些 理 论 模 型 对 语 言 习 得、言语理解、传译等领域的重要启示。
2 工作记忆 vs.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概念是加拿大心理学家 Hebb 根据实验 室观察到的信息对人脑的相关记忆区域产生的不同物理 影响提出的: 如果信息进入人脑后促使相关脑区发生了 神经元的改变或生长,也就是说信息留下了痕迹,那么这 种现象就是长时记忆; 如果信息进入人脑只是带来了一 阵脑波震荡,之后相关脑区恢复原样,没有留下痕迹,那 么这种现象就是短时记忆。
由于语言是 人 类 独 一 无 二 的 高 级 智 能 活 动,认 知 心 理学大量关于工作记忆的研究都围绕工作记忆与言语活 动的关系展开,特别是言语理解( 崔耀 1997: 1 - 5,陈平
文 2007: 9 - 12)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语言研究界也 开始大量借用 其 理 论 概 念、模 型 和 研 究 方 法 进 行 跨 学 科 理论和实证研究。工作记忆是与语言研究最为密切相关 的理论体系之一,可以为语言研究的诸多领域,尤其是语 言习得( language acquisition) 、言语理解( language comprehension) 以及传译( interpreting) 等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 框架、研究思 路 以 及 研 究 方 法。 鉴 于 语 言 研 究 界 对 工 作 记忆的认识还远不够深入,甚至存在一些误区( 如目前仍 有教科书和文章将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混为一谈) ,本文 作者希望通过 与 短 时 记 忆 的 对 比,澄 清 工 作 记 忆 的 根 本 含义与性质; 同时,作者从欧洲和北美影响较大的工作记 忆理论模型中选择了其中 4 种与语言研究密切相关的理
综上所述,工 作 记 忆 是 比 短 时 记 忆 更 为 广 阔 的 一 个 理论概念,具 有 更 强 的 解 释 力。 尽 管 短 时 记 忆 的 概 念 在 一定的场合仍在使用,但是在解释人类复杂认知活动时, 工作记忆的概念已经基本上取代了短时记忆。
3 欧洲和北美较有影响的四种工作记忆理 论模型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0100(2011)04 - 0086 - 5
A Working Memory Perspective on Language Research
— Models and Implications Xiao Xiao-yan Wang Ji-hong
(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Macquarie University,Sydney 2109,Australia) Working memory ( WM) is a key theoretical concept from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It has a great deal to offer research into complex cognitive behaviors such as languag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concept of WM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the better known concept of short-term memory,and presents a critical review of four influential WM models which are highly relevant to language research and two common research methodologies. The paper also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the implications of WM theories for research into various fields concerning language,including language acquisition,language comprehension,and interpreting ( both spoken and signed) . Key words: working memory; short-term memory; models; methodologies; language research
工作记忆是认知科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体系和研究热
点,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欧洲和北美的心理学家推出 了一系列工作 记 忆 理 论 模 型,各 理 论 模 型 的 研 究 重 点 和 测量方法各有不同。本文选择分析其中 4 种较有代表性 的、对语言研究有较强针对性的理论模型。这 4 种理论 模型包括: 多成分模型 ( Multi-component Model) 、嵌套加 工模型 ( Embedded-processes Model) 、ACT-R 理 论 ( 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Rational Theory) 以及长时工作记忆 理论( Long-term Working Memory) 。
2011 年第 4 期 总第 161 期
外语学刊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2011,No. 4 Serial No. 161
语言研究新视角*
———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及启示
肖晓燕 王继红
( 厦门大学,厦门 361005; 麦考瑞大学,悉尼 2109)
提 要: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学的重要理论概念,它对语言等复杂认知行为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
Baddeley ( 2000: 417 - 423) 又提出了情景缓冲区( episodic buffer) 这一新成分,以便能够解释为什么人们对于不 相关的单词只能记住 5 个左右,而对于一个有意义的句 子中的词却能记住 15 个甚至更多。情景缓冲区强调各 个子成分之间 的 互 动 和 信 息 的 整 合,并 为 工 作 记 忆 和 长 时记忆提供 一 个 交 互 衔 接 的 工 作 平 台。 但 是,情 景 缓 冲 区的研究仍 有 待 认 知 心 理 学 和 神 经 心 理 学 的 进 一 步 深 入,它和中央执行系统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澄清。
图1 Baddeley & Hitch ( 1974) 的工作记忆三成分模型
欧洲心理 学 家 对 语 音 回 路 进 行 了 大 量 系 统 性 的 研 究。语音回路主要处理声音和语言信息。该成分由两个 次级系统构成,一 个 是 接 收 并 暂 时 保 存 语 音 信 息 的 语 音 存储器( phonological store) ; 另一个是对已保存的语音信 息进行发声默认加工的发声环 ( articulatory loop) 。语音 信息一般只能 在 语 音 存 储 器 中 保 持 短 短 的 几 秒 种 ,如 果 没有经过发 声 默 认 加 工,很 快 就 被 遗 忘。 我 们 都 有 这 样 的体验,听到一个新的电话号码时,我们须要在心里快速 地默念一遍甚至几遍才能记住,这就是发声默认加工。
短时记忆概念关注的是信息的短暂储存。随着对记 忆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一概念并不能解 释 言 语 理 解、言语生成、心算加工等人类复杂认知活动中用到的记 忆,于是研究人员开始发展新的记忆理论: 工 作 记 忆 理 论。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其实是研究人员在不同阶段为 了不同的研究 目 的 而 提 出 的 两 个 理 论 概 念,工 作 记 忆 不 仅强调对信 息 的 存 储,更 突 出 对 信 息 的 主 动 加 工。 笔 者 认为可以从机 能 角 度、构 成 角 度 以 及 所 包 含 的 内 容 三 个 方面来加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