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综述

合集下载

水产品有机有害物的检测—四环素类的测定

水产品有机有害物的检测—四环素类的测定
水产品中四环素的测定
目录
四环素药物的简介 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理 提取步骤 注意事项
四环素药物简介

四环素是广谱抗生素,对多数革兰阳性与阴性菌 有抑制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用,并能抑制立克次体、 沙眼病毒等,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较好。
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可食性动物疾病的治疗和药物 添加剂中,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但是如果不 合理地、过多地使用该类药物,会使该类药物残留于 动物组织。
定量方法
1.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质谱仪测定 2.外标峰面积法定量。

1.提取过程:
提取步骤
① 称取均质试样5 g,置于50 mL聚丙烯 离心管中。 依次20mL,20mL,10mL 0.1 mol/L
② EDTA-Mellvaine(pH 4.0)缓冲溶液 超声提取三次,
③ 3000r/min离心5min,合并上清液。 并定容至50mL,混匀,
μm滤膜测定。

检测范围:
注意事项
① 动物肌肉、内脏组织,水产品、牛奶 ② 金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

用快速姥纸过滤。
提取步骤

2.净化过程:
① 活化:5 mL甲醇和5 mL水。 ② 上样:准确吸取10 mL滤液,过HLB固相萃取柱。 ③ 洗涤:依次用5 mL水和5 mL甲醇+水(1+19)淋洗。 ④ 洗脱:用6 mL甲醉十乙酸乙酯(1+9)洗脱。 ⑤ 浓缩:洗脱液氮吹至近干(≤40℃)。 ⑥ 复容:1.0 mL甲醇+0.1%甲酸水溶液(1+9),过0.45
在出口水产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越来越为 国外食品界所关注,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先后对 我国出口食品提出了具体要求。

水产品中天然毒素的检测

水产品中天然毒素的检测

状原膝沟藻,塔马尔原膝沟藻被毒化的双壳贝 类所产生的生物毒素。
按结构可分为氨甲酰基类毒素如石房蛤毒素、
新石房蛤毒素、膝沟藻毒素及氨甲酰—N— 磺基类毒素。
麻痹性贝毒---石房蛤毒素
石房蛤毒素(STX)亦称贝类毒素,因中毒后
产生麻痹性中毒效应,又称麻痹性贝毒。
1mg石房蛤毒素即可使人中度中毒。石房蛤毒
其他贝类毒素
包括神经性贝毒、记忆缺失性贝毒。 1 DSP:这类中毒的发生取决于摄入毒素的剂量, 在摄入贝类后少则30分钟到两三个小时内即可发 生,疾病症状持续2到3天。恢复完全无后遗症; 这种疾病一般没有生命危险。 2 ASP:这类中毒以在24小时内出现胃肠道症状为 特征;神经症状发生在48小时以内。在老年人中, 中毒症状特别严重,可有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的症状。迄今为止,所有死 亡均发生在老年病人中。
4. 蓝藻毒素
蓝藻毒素可分为海洋和淡水蓝藻毒素两类: 1. 海洋蓝藻毒素 海洋中的巨大鞘丝藻具有两种皮肤毒性的化合物: 脱溴海兔毒 鞘丝藻毒素A 中毒表现 在有蓝藻污染海水中游泳,数分钟至几小时皮肤发 痒,并有烧灼感,这后皮肤发红,出现水疱和脱皮。 表皮下深层部分出现多形核白细胞浸润。
2 淡水蓝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MCYST)是淡水蓝藻毒素的主要代表,由 铜绿微蓝藻产生,其他微囊藻(绿色微囊藻、惠氏微 囊藻、鱼腥藻、念珠藻、颤藻)也能产生此类毒素。
疾病特征:
DSP一般表现为较轻微的胃肠道紊乱,如恶心、 呕吐、腹泻、和腹痛并伴有寒战、头痛和发热。 ASP表现为胃肠道紊乱(呕吐,腹泻,腹痛)和 神经系统症状(辨物不清,记忆丧失,方向知觉 的丧失,癫痫发作,昏迷)。
贝类中毒控制措施
①建立疫情报告和定期监测制度。定期对贝类生长水域采 样,进行显微镜检查,如发现水中藻类细胞增多,即有中 毒的危险,应对该批贝类作毒素含量测定。 ②规定市售贝类及加工原料用贝类中毒素限量。目前,美 国和加拿大对冷藏鲜贝肉含石房蛤毒素(STX)的限量为 ≤80μg/100g;对罐头原料用贝肉中毒素限量,美国为 ≤200μg/100g,加拿大为≤160μg/100g,可作借鉴。 ③做好卫生宣传,介绍安全食用贝类的方法。贝类毒素主 要积聚于内脏,如除去内脏、冲洗、水煮,捞肉弃汤,可 使毒素降至最低程度。

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危害及常用检测方法

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危害及常用检测方法

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危害及常用检测方法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中的抗生素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然而,磺胺类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药物残留问题,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下是关于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危害及常用检测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危害1.抗菌耐药性:磺胺类药物长期或高剂量使用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使治疗感染病情复杂化,增加治疗难度。

2.人体健康危害:磺胺类药物残留会引起过敏反应、神经系统毒性和造血系统抑制等不良反应。

较高剂量使用还可能导致急性磺胺中毒,出现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皮疹等严重症状。

3.环境污染:磺胺类药物通过动物粪便、饲料、养殖废水等途径进入环境,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常用的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分离样品中的磺胺类药物,再通过检测器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HPLC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灵敏度好等优点。

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LC-MS/MS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能够实现对多种磺胺类药物的准确检测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等优点,在水产品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中被广泛应用。

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ELISA方法基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原理,通过免疫反应检测样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数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磺胺类药物。

4.生物传感器法:利用生物传感器对磺胺类药物进行检测是一种新兴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生物分子(如酶)与磺胺类药物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通过转化为电信号或光信号进而进行定量分析。

生物传感器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和简便等优点。

综上所述,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对水产品进行磺胺类药物残留的监测。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HPLC、LC-MS/MS、ELISA和生物传感器法等。

水产品有机有害物的检测—孔雀石绿的测定

水产品有机有害物的检测—孔雀石绿的测定
② 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结晶紫、 隐色结晶紫。
定量方法

内标法:
① 实验过程采用同位素内标法。 ② 内标物为:同位素内标氘代孔雀石绿(D5-MG)、
同位素内标氘代隐色孔雀石绿(D6-LMG),纯度 大于98%。
检测原理

提取原理
试样中的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结晶 紫、隐色结晶紫残留用乙腈提取,中性氧 化铝和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
定量方法
1.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 2.内标法定量。

1.提取过程:
提取步骤
称取5g样品于50 mL塑料离心管中; 加入20 μL内标标准工作液,加人10 mL乙腈; 匀浆2 min(l0000 r/min); 超声提取10 min,离心3 min(3000 r/min); 取上清液再加人10 mL乙腈,重复提取一次;
提取步骤

2.净化过程:
活化:5 mL乙腈。 上样:准确吸取5mL过固相萃取柱。 洗脱:用4 mL乙腈淋洗收集。 浓缩:洗脱液氮吹至0.5mL(≤45℃)。 复容:1.0 mL乙腈溶解,再加入1mL 乙酸铵溶液,过0.45 μm滤膜测定。
检测范围

种类及项目参数:
① 鱼、虾、蟹、贝、鱼粉、植物源性饲 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饲料添加 剂、精料补充料。
检测原理 提取步骤 检测范围
孔雀石绿 简介

孔雀石绿室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易 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曾经作为杀菌剂,杀虫剂, 消毒剂 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中,预防水产品水霉病、 鳃霉病和寄生虫病等,也用于水产品的运输和存放过 程中消毒并延长鱼类的生存时间,经研究表明孔雀石 绿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后,代谢产物有高毒性、高残留 具有致畸 致癌 致突变风险严重危害人体或水产品安 全,因此我国已将孔雀石绿列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

水产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分析

水产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分析

食品科技水产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分析於小惠,赵 蓓(如东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江苏如东 226400)摘 要:三聚氰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化工原料之一,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业、造纸、纺织、医药等行业,但对于农副产品,尤其是水产制品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食用会对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本文旨在为检测水产制品中的三聚氰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水产制品;三聚氰胺;检测方法作为工业上常用的有机化工原料,三聚氰胺隶属含氮有机化合物,常被用于制作生产塑料、阻燃剂等。

以三聚氰胺板(不同纹理的纸经三聚氰胺树脂粘胶剂浸泡后组合而成的模板)为例,因其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近年来在医院、写字楼、实验室等建筑室内外装修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在食品中三聚氰胺因氮含量丰富的缘故往往被不法商贩掺入以应对检测。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引起轩然大波。

也正因如此,国家近年来加大了三聚氰胺检测力度,尤其是针对动物源性食品与水产制品的测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三聚氰胺理化性质1.1 三聚氰胺概述三聚氰胺又称密胺、氰尿酰胺,作为化工原料在各行业中,尤其是建筑业受到广泛应用。

我国作为全球三聚氰胺产量最多的地区,据统计显示截止2019年我国三聚氰胺产能达195.4万 t,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但随着行业领域的不断拓宽,三聚氰胺仍具备一定的应用前景[1]。

1.2 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三聚氰胺(C3N6H6),分子量126.12,呈白色颗粒状结晶粉末,密度1.573 g/cm3。

常压下熔点与升华温度分别为354 ℃与300 ℃,无味。

易溶于甲醛、甲醇、乙酸等有机溶剂,不溶于乙醚、四氯化碳与苯溶液[2]。

1.3 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三聚氰胺是弱碱性物质,与各类酸反应生成盐并于强酸或强碱溶液中发生水解。

在弱酸条件下与羟甲基衍生物反应生成的三聚氰胺树脂在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3]。

2 三聚氰胺的毒性三聚氰胺毒性较低,但并不代表没有毒性。

由于三聚氰胺含氮量较多(66.6%),而食品行业检测食品中蛋白质的标准通常以氮的总量为界定指标,很多不法商贩往往利用这一点钻空子而选择掺入三聚氰胺。

水产品安全分析报告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检测与评估

水产品安全分析报告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检测与评估

水产品安全分析报告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检测与评估水产品安全分析报告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检测与评估一、引言随着养殖水产品消费量的增加,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检测与评估,旨在提供有关养殖水产品安全的关键信息。

二、方法为了分析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采样:我们在不同地点的养殖场和水域中随机采集水产品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 样品处理:我们从采集的样品中选择一部分进行样品处理,以去除可能的表面污染和杂质,确保测试准确性。

3. 重金属检测: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

我们选择了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镉和铬等进行检测。

4. 数据分析: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对标准,评估养殖水产中重金属污染的水平和风险。

三、重金属污染检测结果根据我们的检测结果,以下是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含量情况:1. 铅(Pb):我们的检测显示,在部分养殖水产品样品中,铅的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制。

这意味着这些样品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2. 汞(Hg):汞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然而,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养殖水产品样品中汞的含量处于安全范围。

3. 镉(Cd):镉是另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可能对养殖水产品造成污染。

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在部分样品中,镉的含量超过了食品安全标准的限制。

4. 铬(Cr):大部分养殖水产品样品中铬的含量处于安全范围。

然而,个别样品中铬含量超过了限制标准,需要引起注意。

四、养殖水产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估与影响基于我们的检测结果,我们对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结论:1. 潜在风险:铅和镉的超标含量表明部分养殖水产可能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2. 汞的安全性:汞在大部分养殖水产品中的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

2023年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方案

2023年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方案

2023年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方案一、引言水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重要食物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

然而,由于人工养殖和捕捞过程中常常使用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水产品中可能存在着药物残留风险。

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因此有必要对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进行检测。

本文将介绍2023年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方案。

二、检测目标水产品中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物、麻醉剂等。

对于不同种类的水产品,需要针对其常见药物进行检测,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三、检测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目标残留物与柱上涂膜相互作用,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和富集,然后通过质谱仪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灵敏度高、分辨率好、重复性好,适用于多种药物的检测。

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该方法适用于检测具有揮发性的药物残留物,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和提纯,然后通过质谱对化合物进行确证分析。

该方法适用范围广,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

3.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该方法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目标残留物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通过酶的活性来测定残留物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大规模的样品检测。

四、样品处理水产品样品一般需要进行前处理,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1.样品溶解与提取:将水产品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并用提取方法提取目标残留物。

2.净化与浓缩:通过分离和纯化技术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并将目标残留物浓缩至一定体积。

3.衍生化与标记:对目标残留物进行衍生化或标记,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五、质量控制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1.标准物质:使用含有目标残留物的标准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确保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质控样品:使用特定浓度的质控样品进行日常检测的质量控制,以评估检测过程中的误差和精确度。

六、结果解释与评价根据检测结果,将目标残留物的含量与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水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鲜河豚鱼的肌肉、肝脏、皮肤和性腺组织中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写为TTX)的测定。

第二法适用于河豚鱼、织纹螺、虾、牡蛎、花蛤及鱿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第三法适用于鲜河豚鱼中TTX的测定。

第四法适用于河豚鱼中肌肉、肝脏、皮肤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第一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 原理试样经1%乙酸甲醇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甲醇(CH3OH)色谱纯。

3.2 乙腈(CH3CN)色谱纯。

3.3 甲酸(HCOOH)色谱纯。

3.4 乙酸(CH3COOH)优级纯。

3.5 乙酸铵(CH3COONH4)色谱纯。

3.6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

3.7 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

3.8 氯化钠(NaCl)。

3.9 氢氧化钠(NaOH)。

3.101%乙酸-甲醇溶液:量取10 mL乙酸(3.4),用甲醇定容至1000 mL。

3.112%乙酸-甲醇溶液:量取10 mL乙酸(3.4),用甲醇定容至500 mL。

3.120.1%甲酸溶液:量取0.1 mL甲酸(3.3),用水稀释并定容至100 mL。

3.130.1%甲酸溶液(含5 mmol/L乙酸铵):取0.5 mL甲酸(3.3)和0.19 g乙酸铵(3.5),用水溶解并定容至500 mL。

3.14 0.1%甲酸-乙腈溶液(1:1,体积比):取50 mL 0.1%甲酸溶液(3.12)加到50 mL乙腈中,混合均匀。

3.15 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溶液,0.05 mol/L):称取磷酸氢二钠6.45 g(3.6),磷酸二氢钠1.09g (3.7),氯化钠4.25 g(3.8),用超纯水溶解并定容至500 mL。

水产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综述

水产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综述

水产品中常见污染物质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1、前言水产品加工是指以海水、淡水产的鱼类、贝类、虾蟹类等水产品为主体,加工制造成各类食品、饲料和工业、医药等用品。

我国是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渔业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国民健康消费的基础。

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存在的污染主要是:①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水产品自身所携带的病原菌和寄生虫;②化学有机物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如滥用药物、饲料以及污水排放等;③物理污染,主要是指一些重金属离子之类的。

2、污染介绍2.1微生物污染水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可分为一次性污染和二次性污染。

一次性污染是指鱼虾贝类遭受自然界微生物感染发病,从而导致鱼虾贝类自身的污染。

二次性污染是指来自自然环境污染,其中包括鱼虾贝类捕获后的污染,二次污染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

2.1.1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也是我国沿海食物中毒和夏季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河流弧菌是一种嗜盐菌,广泛存在于河流或出海口水中,抵抗力较强,是世界范围内海水鱼类和贝类养殖的主要威胁之一,是引起鲍鱼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霍乱弧菌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自1817 年以来,已发生过7 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创伤弧菌是人和动物共患病的重要致病菌,在医学界和鱼病学界都广为重视。

按寄主范围和生化反应类型可划分为生物1 型和生物2 型两个生物型。

2.1.2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主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之一,在我国,以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

动物性食品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鱼贝虾类水产品是其中之一。

2.1.3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个很大的菌属,包括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微生物。

多年来,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病例一直位于第二,大肠杆菌很容易随污水传播,所以一旦检出大肠杆菌,即意味着直接或间接地被粪便污染。

水产品有机有害物的检测—氯霉素的测定

水产品有机有害物的检测—氯霉素的测定
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氯霉素 简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更为严格, 尤其是各种药物在动物中的应用,因为药品残留已成为威 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对水产品氯霉素药物残留进行检 测,是提高其食用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对保证人体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就我国水产品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氯霉素已 成为禁用药物,如果不对其残留量进行检测,将会直接影 响水产品的食用性,一旦出现因为药物残留过量导致出现 安全事故,必定会造成市场萎缩,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 对我国渔业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
检测原理

提取原理
样品中的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在 碱性条件下,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旋 转蒸干后,残渣用水溶解,经正己烷液液分 配脱脂,
定量方法
1.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质谱仪测定 2.内标峰面积法定量。

1.提取过程:
提取步骤
称取均质试样5g式样,加入内标
15mL乙酸乙酯 0.45mL氨水 5g硫酸 钠均质提取,4000r/min 离心5min
清洗刀头,重复提取两次,
合并全部上清液至50 mL比色管中, 用乙酸乙酯定容至50 mL
提取步骤

2.净化过程:
① 取10mL提取液与25mL鸡心瓶中 ② 45℃下旋转浓缩至干 ③ 3mL水复溶 ④ 3mL正己烷液液分配 ⑤ 水围:
范围
① 本标准规定了可食动物肌肉、肝脏、鱼和虾 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液 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② 适用于可食动物肌肉、肝脏、鱼和虾中氯霉 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
③ 其中标准方法的检出限:氯霉素为0.1 μg/kg, 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1.0 μg/kg
氯霉素 简介

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检测标准

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检测标准

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检测标准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检测标准氯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中的抗生素,也被用于水产养殖中。

然而,氯霉素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二类致癌物质。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检测标准。

我国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检测方法目前,我国常用的氯霉素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荧光免疫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氯霉素的含量,而且能够同时检测出多种抗生素残留物质,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2. 检测对象我国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水产动物及其制品。

其中,对于进口水产品,我国要求检测对象范围更广,包括所有水产品及其制品。

3. 检测标准我国对于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检测标准分为限量和禁止两种。

其中,限量标准是指在一定重量范围内允许残留的最高含量,而禁止标准则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出现氯霉素残留。

目前,我国对于水产品中氯霉素的限量标准如下:鱼类及其制品:0.3mg/kg虾类及其制品:0.5mg/kg贝类及其制品:0.3mg/kg对于进口水产品,我国要求检测出氯霉素残留物质即视为不合格。

4. 监督管理为了保障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检测质量,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于生产、经营、使用水产品的企业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并对不合格企业进行处罚。

同时,我国还建立了食品安全快速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总之,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检测标准是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

我们应该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检测标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当前国际水产品药残限量与检测方法

当前国际水产品药残限量与检测方法
2004/882EC等四个新规章,强调了食品安全生产和管理链条的全过程管理
欧盟国家水产品药残限量
由于2000年我国出口至欧盟的冻虾仁中,多次被查 出含有欧盟的禁用药品氯霉素,欧盟于2001年11月 对我国的“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残留监控体系”进 行了考察。并于2002年1月23日发布了“欧盟动物 及动物源性产品残留监控评估团赴中国考察报告 (草案)”,在此报告中,对我国的“监控体系” 全盘否定,并于2002年1月31日发布2001/69/EC决 议,全面停止中国动物源性食品进口,并对中国已 进口的产品全面进行任意项目的检验
• HPLC • HPLC / MS/MS
• 试剂盒方法 。
分析方法
LOD 0.5~2ppb ;母体,紫外;代谢物,荧光。 LOD 0.5ppb ;
3、孔雀石绿和结晶紫
液相检测方法/液质确证方法
称样:称取5.000g样品 提取:15mL乙腈提取 酸化:加2mL柠檬酸/盐酸羟胺混合溶液 净化:过MCX小柱,甲醇洗涤 定容:乙酸铵甲醇溶液1.5mL洗脱,盐酸羟胺溶液
寒感菌作用更强 • 临床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也用于其它敏感菌的
感染。 • 饲料添加剂,动物疾病治疗。
1、氯霉素
代谢动力学和毒性
代谢动力学 • 主要在肝脏中降解。 • 主要排泄途径:在猪和牛为肾。 • 存在在全部可食组织中,以及牛奶和蛋中 ,在内脏
中浓度最高。 毒性
• 具胎儿毒性 • 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及血小板减少。 •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浓度无关,不可逆)
测定低限至少要达到: 0.3 µg/kg or L
1、氯霉素 检测方法
试剂盒方法 称取5.000克样品 10mL乙酸乙酯提取
液质联用方法 称取5.000克样品,加氯霉素d5内标 10mL乙酸乙酯提取

水产品有机有害物的检测—氟喹诺酮类的测定

水产品有机有害物的检测—氟喹诺酮类的测定

检测原理

提取原理
样品用1%乙酸乙腈溶液提取,经正 己烷去脂后,氮吹浓缩,磷酸盐缓冲液 复溶后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
定量方法
1.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标法定量。


1.提取过程:
提取步骤
准确称取样品 5g,加入30g无
水硫酸钠和 30mL酸化乙腈;
用高速组织捣 碎机匀浆;
经摇床振荡15 min(120r/min);
经0.45um微 孔滤膜过滤. 供高效液相 色谱仪测定。

检测范围:
注意事项
① 水产品 ②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
水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目录
喹诺酮 简介 检测原理 提取步骤 注意事项
喹诺酮 简介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二三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划 时代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 疗效显著、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一般无交叉耐药性等 优势。长期以来,我国在防治细菌性鱼病上使用的抗 菌鱼药品种混乱,同类药经常反复、超量使用,耐药 菌株不断出现,致使药物用量不断增大,且效果不佳。 这些药物多对人、畜、鱼副作用大,甚至有致畸、致 癌作用。
转入离心管中, 4 500 r/min离 心15min,取上
清液;
往残渣中加入 30mL酸化乙腈, 重复上述操作 一次,合并上
清液。

2.净化过程:
提取步骤
将上清液置 于分液漏斗 中,加入25 mL正已烷;
振荡5min, 充分净置,取 下层乙腈层 移人烧瓶;
55℃旋转蒸 发至干;
用1.0 mL流 动相充分溶 解残渣;

水产品中天然毒素及检验方法

水产品中天然毒素及检验方法

西加毒素( c iguatox in, CTX)是20世纪60年代从毒 爪哇裸胸鳝肝脏中提取发现的, 它是深海藻类分泌的 毒素, 被热带或亚热带食草性鱼类蓄积并在鱼体内被 氧化而成的一类强毒性聚醚类毒素, 通过食物链逐级 传递和积累, 最终传递给人类。据报道全世界每年至 少2万人不同程度的遭受CTX的伤害, 食入0. 1 Lg的 CTX 可使一个成年人致病。CTX中毒最显著的特征 是"干冰的感觉"和热感颠倒, 即当触摸热的东西会感 觉冷, 把手放入水中会有触电或摸干冰的感觉。
三、免疫检测法 免疫学方法检测贝毒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初 步的应用,但是免疫技术和贝毒本身存在的 一些问题,如产生抗体的交叉反应、系列标准 毒素的缺乏以及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钠离 子通道受体结合试验等还存在着各种不足之 处,但由于免疫检测法有快速、简便、灵敏、 特异、经济的优点,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发 展前景。 方法:放射免疫(RIA)法,酶联免疫吸 附测定(ELISA)法,竞争性酶免疫分析 (EIA )法。 尽量用图解方式表达
尽量用图解方式表达
2 贝类毒素
• 定义:贝类动物因摄取有毒藻类而在体内积累的 毒素。 • 种类: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腹泻性贝类毒 素(DSP)、神经毒性贝类毒素(NSP)、失忆性 贝类毒素(ASP)。
2.1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 麻痹性贝类毒素专指摄食有毒的涡鞭毛藻,莲 状原膝沟藻,塔马尔原膝沟藻被毒化的双壳贝 类所产生的生物毒素。
中毒机理:河豚毒素阻抑神经和肌肉的电信号传导, 阻止肌肉、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道,使神经末梢及 神经中枢麻痹,使机体不能运动。毒素量大时,迷 走神经麻痹,呼吸减慢至停止,迅速死亡。
河豚毒素的检验方法
生物检测法:小鼠生物检测法和组织培养分析法。 仪器检测法: 荧光检测法是检测方法之一, 主要是利用河豚毒素加碱水解 后生成C9 碱, 该物质在特定波长发荧光, 从而可进行检测。 薄层层析(TLC)用于河豚毒素的定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HPLC)反相色谱, 用硅胶柱作固定相。

水产养殖中的水产产品质量检测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水产产品质量检测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水产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然而,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品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水产产品质量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水产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旨在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一节: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水产产品质量检测方法。

它通过分析水产产品中的化学成分,包括营养成分、有害物质等,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质量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例如,质量分析可以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成分;光谱分析可以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色谱分析可以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残留药物等。

第二节:微生物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是一种用来评估水产产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方法。

它通过检测水产品中的微生物菌落总数、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来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常用的微生物分析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PCR法、酶标记法等。

例如,菌落计数法可以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PCR法可以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各类致病菌;酶标记法可以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食品中毒菌等。

第三节:物理性状检测法物理性状检测法是一种通过测试水产品的物理性状来评估其质量的方法。

包括外观检测、大小形态检测、质地检测等。

例如,外观检测可以用于检测水产品的颜色、形状、透明度等;大小形态检测可以用于检测水产品的长度、宽度等尺寸指标;质地检测可以用于评估水产品的硬度、弹性等质地特性。

第四节:传感器技术检测法传感器技术检测法是一种基于现代传感器技术的水产产品质量检测方法。

它通过采集水产品表面或内部的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分析和判断。

常见的传感器技术包括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例如,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氨氮、硫化物等物理指标;光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脂肪含量、鲜度等;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微生物菌群等生物指标。

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法

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法

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法水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之一,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特别是水产品在捕捞、加工和运输等环节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细菌、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研究和发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水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传统水产品质量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在专业实验室中进行,该方法耗时耗力且成本较高,往往无法满足实时性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系列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检测速度、降低成本、增加便携性和提高准确性。

其中,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方法是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器对水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识别和检测。

生物传感器对特定物质具有高度选择性和敏感性,可以通过检测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浓度来判断样品的质量安全性。

生物传感器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可以制备成便携式检测设备,使得检测过程更为快速方便。

以此为基础,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改进和开发更加高效的生物传感器,以满足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需求。

另外,基于光学技术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也备受关注。

该方法利用光学仪器对水产品进行快速扫描和分析,通过光学信号的变化来判断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性。

例如,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通过检测水产品中特定物质的光谱特征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无需破坏性取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检测,具有高效性和高准确性。

此外,一些新兴的检测方法也正在逐渐应用于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

例如,基于电化学技术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利用电化学传感器对水产品样品进行电化学反应和分析,可以得到快速、准确的检测结果。

此外,基于纳米技术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使其可以用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质量安全检测。

总之,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发展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水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23年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方案

2023年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方案

2023年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方案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其中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方案。

一、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药物残留检测的第一步,合理规范的采样过程能够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对于水产品,我们应当选择不同产地、养殖方式、品种等代表性样本,进行标本采集,确保覆盖范围广泛。

二、检测方法选择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分析法和生物学分析法两种。

化学分析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质谱法等。

生物学分析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单克隆抗体法等。

在选择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具体药物种类、残留量及样本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针对不同残留物,我们可以选择相应的化学方法或生物方法。

同时,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检测项目范围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应涵盖常见药物残留物种类,如抗生素、麻醉药物、激素、镇静剂等。

此外,对于新开发的药物,也需要根据其应用情况及风险评估结果,逐步加入检测项目范围。

四、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是药物残留检测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包括提取、净化、浓缩等。

提取方法有液液提取法、溶剂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

净化方法有固相萃取法、液液分配法等。

针对不同的药物残留物,需选择适当的样品预处理方法。

五、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在检测过程中,应加入质量控制样品进行验证,同时建立质控体系,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等。

此外,还需要建立标准品和校准曲线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六、结果判定与风险评估检测出来的药物残留水平需要进行结果判定和风险评估。

根据不同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标准,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类,从而得出食品的安全性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品中常见污染物质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1、前言水产品加工是指以海水、淡水产的鱼类、贝类、虾蟹类等水产品为主体,加工制造成各类食品、饲料和工业、医药等用品。

我国是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渔业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国民健康消费的基础。

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存在的污染主要是:①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水产品自身所携带的病原菌和寄生虫;②化学有机物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如滥用药物、饲料以及污水排放等;③物理污染,主要是指一些重金属离子之类的。

2、污染介绍2.1微生物污染水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可分为一次性污染和二次性污染。

一次性污染是指鱼虾贝类遭受自然界微生物感染发病,从而导致鱼虾贝类自身的污染。

二次性污染是指来自自然环境污染,其中包括鱼虾贝类捕获后的污染,二次污染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

2.1.1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也是我国沿海食物中毒和夏季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河流弧菌是一种嗜盐菌,广泛存在于河流或出水中,抵抗力较强,是世界围海水鱼类和贝类养殖的主要威胁之一,是引起鲍鱼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霍乱弧菌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自 1817 年以来,已发生过 7 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创伤弧菌是人和动物共患病的重要致病菌,在医学界和鱼病学界都广为重视。

按寄主围和生化反应类型可划分为生物 1 型和生物 2 型两个生物型。

2.1.2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主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之一,在我国,以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

动物性食品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鱼贝虾类水产品是其中之一。

2.1.3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个很大的菌属,包括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微生物。

多年来,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病例一直位于第二,大肠杆菌很容易随污水传播,所以一旦检出大肠杆菌,即意味着直接或间接地被粪便污染。

2.1.4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嗜温、有动力的气单胞菌群,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类粪便中,对水产动物、畜禽和人类均有致病性,是一种典型“人→兽→鱼”共患病病菌,各种淡水鱼都可感染,人类可因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而发生腹泻、食物中毒和继发感染。

2.1.5迟钝爱德华氏菌迟钝爱德华氏菌是目前在水产养殖中有极大危害的病原菌,迄今,该菌已在二十多种鱼类养殖中引发了病害,造成了巨大损失。

另外,它是爱德华氏菌属中唯一感染人的成员。

比较容易感染本来已患有肝炎和肿瘤疾病的人群,还可引起人的脑膜炎、肝脓肿、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和败血症等。

2.2化学有机物污染2.2.1孔雀石绿孔雀石绿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菌和杀寄生虫的化学制剂,对鱼体水霉病和鱼卵的水霉病有特效。

孔雀石绿进入水生动物体后,会快速代成脂溶性的无色孔雀石绿。

孔雀石绿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

2.2.2氯霉素氯霉素在生物医学中属于抗生素种类之一,对病原菌能够起到抑制生长的作用。

但是其对水产品的肌肉组织生长具有一定的毒性、副作用。

因此,国家将其列入兽药的禁用行列中,并对其在产品中残留量进行检测,以确保水产品的卫生安全。

2.2.3硝基呋喃硝基呋喃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它们作用于微生物酶系统,抑制乙酰辅酶A,干扰微生物糖类的代,从而起抑菌作用。

曾今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业,后来发现它们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胎副作用,就被禁止使用了。

2.2.4组织胺水产品中的组胺主要是鱼肉在腐败过程中其机体中的组氨酸通过其中存在的微生物所产生的组氨酸脱羧酶的脱羧作用而生成。

组胺中毒是水产食品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一,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组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当有机体摄入组胺超过100 mg(或每千克体质量 1.5 mg)时,即可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口服 8~40 mg 组胺将引起轻微中毒症状,超过 40 mg 产生中等中毒症状如果超过 100 mg 将产生严重中毒症状。

2.2.5DDT及其衍生物DDT是一种杀虫剂,也是一种农药,为白色晶体,无味无嗅,不溶于水,溶于煤油。

上世纪风靡一时。

后来经研究发现,由于其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可在动物脂肪蓄积,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使用。

2.3物理污染2.3.1砷砷可以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生物体富集,水生生物对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长期食用砷污染的水产品会导致砷在人体蓄积,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表现为疲劳、乏力、心悸、惊厥;急性中毒表现为口腔有金属味,口、咽、食道有烧灼感,恶心、剧烈呕吐、腹泻,体温和血压下降,重症病人烦躁不安,四肢疼痛。

砷还能引起皮肤损伤,出现角质化、蜕皮、脱发、色素沉积等,有时会诱发恶性肿瘤。

2.3.2铅食用受污染的水产品会使铅进入到人体,人体中的铅通过与多种酶结合从而干扰有机体多方面的生理活动,对全身器官产生危害,特别是对人体神经系统、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等造成损害。

无机铅干扰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亚铁血红素合成酶,导致贫血症。

金属铅可引起神经细胞坏死、髓鞘退化,还可以引起由于脑脊髓液压力升高而导致的脑血管损伤。

有机铅化合物容易通过上皮组织大量吸收,导致脑部疾病和孩童智力损伤。

2.3.3汞水环境中的无机汞可被厌氧生物转化为毒性强的甲基汞,甲基汞具有脂溶性,可被微生物吸收积累并转入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危害。

甲基汞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导致神经受损或肌肉运动不协调、颤栗、癫痫发作等,也会造成肾损伤;甲基汞对发育中的胚胎和幼儿的神经系统危害更大,孕妇和幼儿等敏感人群应该避免食用甲基汞含量高的水产品。

2.3.4镉在日本,镉污染事件曾造成过轰动一时的“痛痛病”。

人体的镉在体半衰期可能长达 30 年,在骨骼、肝、肾、脾、胰等器官中都会有蓄积。

镉与含羟基、氨基、巯基的蛋白质分子结合,能使许多酶系统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肝、肾器官中酶系统的正常功能,使组织代产生障碍,对人体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

3检测方法3.1微生物检测方法3.1.1免疫学检测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是利用某些荧光素通过化学方法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制成荧光抗体,荧光抗体与被检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波长光的激发下可产生荧光,借助荧光显微镜可检测或定位被检抗原。

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化学和血清学的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与显微术的高度精确性相结合, 在水产养殖病原的检测上得到一定应用。

免疫酶技术利用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酶促反应的高度敏感性,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及分光光度计测定,达到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上示踪抗原或抗体的部位,以及对其进行定量的目的。

可分为固相、均相和双抗体酶免疫测定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固相免疫酶测定技术。

免疫磁珠分离法可将特异性抗体偶联在磁性颗粒表面,与样品中被检致病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载有致病微生物的磁性微球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向磁极方向聚集,因此可特异性地将目的微生物从样品中快速分离出来。

3.1.2核酸检测技术核酸杂交是利用特异性的标记 DNA 片段为指示探针,与其互补链退火杂交,从而达到检查核酸样品中特定基因序列的检测。

核酸杂交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速度快和操作较为简单等优点, 它对流行性爆发病的诊断并制定及时的方案, 以及抗特种病原的动物育种等方面可提供可靠实用的依据, 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 DNA 序列的方法,也称无细胞克隆系统。

该方法可使极微量的目的基因或特定的 DNA 序列在短短几个小时扩增至百万倍。

当我们知道待检病原具有某一特定基因片段时, 即可利用特异的引物对样品中微量的目标 DNA进行 PCR 扩增,通过电泳检测扩增出的特定片段, 即可确定感染的病原。

DNA 指纹技术是指限制性酶消化产物在电泳图谱或 Southern 杂交中产生的一系列带纹, 不同带纹代表了在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长度的 DNA 序列。

目前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上应用的 DNA 指纹技术主要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和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等技术。

16S rRNA(rDNA)基因为所有生物体生存所必需的基因序列并且也是较保守的序列之一。

16S rRNA (rDNA)基因的序列检测已被成功地建立为一种鉴定微生物种、属、家族种类的标准方法。

同时,由于种间 16S rRNA(rDNA)基因之间的间隔区在长度、序列上具有相对多变性,利用 16S 及 23S rRNA(rDNA)基因中的保守区为引物,对此间隔区进行克隆和分析,就能为病原微生物各种菌株、种、属的鉴定、分型提供依据。

3.1.3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是将各种基因寡核苷酸点样于芯片表面,微生物样品 DNA 经PCR 扩增后制备荧光标记探针,再与芯片上寡核苷酸点杂交,最后通过扫描仪定量并分析荧光分布模式来确定检测样品是否存在某些特定微生物。

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对环境中的微生物实现高通量和并行检测。

它在理论上可以在一次实验中检出所有潜在的致病原,可以用同一芯片检测某一致病原的各种遗传学指标,同时具有灵敏、特异和快速便捷等优点,因而在致病微生物检测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3.2有机化合物检测方法3.2.1孔雀石绿检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孔雀石绿在水产品体可被代为无色孔雀石绿,所以鱼体同时残留孔雀石绿以及无色孔雀石绿。

孔雀石绿肉眼可见,水溶液显蓝绿色,可被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或者高效液相色谱的紫外光检测器测定(检测波长618 nm)。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无色孔雀石绿肉眼不可见,水溶液显无色,但是无色孔雀石绿具有荧光特性,因此可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或者高效液相色谱的荧光检测器测定(激发波长265nm;发射波长360 nm)国标 GB / T20361-2006是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加入硼氢化钾,将孔雀石绿还原成无色孔雀石绿,再通过荧光检测器进行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和荧光检测器同时检测法:针对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孔雀石绿不易完全被硼氢化钾还原为无色孔雀石绿的情况,可以将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串联起来使用,这样无色孔雀石绿可以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没有被还原的孔雀石绿可以被紫外检测器检测出来,最后将两者一起定量。

3.2.2氯霉素检测发光细菌法: 发光细菌与外来毒物接触后会对发光细菌细胞代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细菌的发光强度。

发光细菌法就是利用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或抑菌圈的大小与毒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来定量或定性分析样品中毒物浓度的新型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检测快速。

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随着接口技术的成熟,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逐渐应用于水产品CAP药物残留分析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