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空城计课件 语文版

合集下载

语文版七年级课件《空城计》PPT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课件《空城计》PPT课件
1、发现自己的优势 ,了解自己的劣势 诸葛亮:优势:扬长避短,以智取胜(智取有利) 劣势:兵少、将寡、城小 (知己知彼) 司马懿优势:兵多、将广、以力取胜(力战有利) 劣势:犹豫不决、贻误战机(知己不知彼)
2、发挥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3、扬长避短,实现目标。
课外拓展:
诸葛亮几乎成为 智慧的代名词 ,有关他的故 事,你还知道 什么?
三 國 鼎 立
掌握生字
分析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兵临城下 临危施计 司马中计 孔明释计
• 试结合故事的情节,说一说诸 葛亮、司马懿这两个人物形象 的特点以及为了表现人物所运 用的描写 方法。
明确 •

正面描写
临危不惧
诸 镇定自若 外貌描写
葛 亮
谨慎小心 知己知彼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空 城 計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1400) 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散
海人,山西太原人。
《三国演义》: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
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2020/3/22
2、司马 懿简介
• 司 马懿 是 魏 国 的名 将,才 智 多 变,文 武 双 全。虽然 为 魏 国 立下 不 少汗 马 功 劳,但是 一 心 却 想毁 灭 魏 国,建 立 自 己的 王 国,以便 统 一 三 国, 建 立 新 王朝。
笑容可掬→ 故作轻松的笑
(想:别看你司马懿带来十五万大军,我只有 一座空城,但你决不敢攻进来。)
抚掌而笑→ 如释负重的笑
(想:司马懿果然中吾计矣。)
拍手大笑→ 成功自豪的笑
(想:我以一座空城就吓退司马懿,还 Nhomakorabea让他吃个 败仗,司马懿你真是太傻了也。)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空城计》课件(56张PPT)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空城计》课件(56张PPT)

哨”:巡察,探察。 模:mú(模样)(模子mú zǐ);mó(模型) (模糊) 笑容可掬(jū ):形容满脸笑容。掬:双手 捧着。 麈 尾 zhǔ :即拂尘。 旁若无人:不把旁人放在眼里。 莫非:莫不是,大概。表示推测。
抚fǔ掌:拍手表示高兴。即“拊掌而笑” “骇然”:课文中指惊讶的样子。 丞 chéng 相之机”:这里指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机,能适应事物变化的,灵活的。 遁:dùn 逃跑,逃离。 言讫(qì ):说完。讫:完结,终了。 “得不为wéi司马懿所擒乎”:怎能不被司马 懿捉住呢?得不,怎能不。为……所,表被动, 相当于“被”。
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
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
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
长 篇 篇 篇
分 类
中 短
小小说(微型小说)
我来介绍空城计的背景:三国时魏主曹
丕新亡,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 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愿里 应外合,但不慎走露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 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 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 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 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了内应, 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 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 率二千五百军兵居西城,形式万分危急。
空城计
1、掌握文中重要生字词的拼音及解释。 2、熟读课文,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 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1、生字: dùn nì hài jīng fén zhǔ
jū fǔ

七级语文上册 13 空城计课件 语文(通用)

七级语文上册 13 空城计课件 语文(通用)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2021/5/11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5月11日星期二2021/5/112021/5/112021/5/11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说一说:空城计何以成功?
之疑 际中 奇生虚 而疑者 复,虚 奇刚之 。柔,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
专家告诉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4:56:36 AM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2021/5/112021/5/112021/5/11May-2111-May-21
13. 空城计
罗贯中
讲一讲 谁知道的三国故事多?
比一比:
谁知道的歇后语多?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空城计》ppt课件

《空城计》ppt课件

司 马 懿
多疑自负
老谋深算 刚愎自用
侧面烘托
众文官三惊

• • •

尽皆失色 无不骇然 众皆惊服 侧面烘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司马昭一疑
满脸狐疑

侧面烘托司马懿的固执己见
1、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
么?
对司马懿了如指掌、知彼知己
2、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
对诸葛亮不够了解、刚愎自用
理清故事情节
• 开端( 1):兵临西城 • 发展( 2 ):临危施计 • 高潮(3~4):司马中计 • 结局(5~6):孔明释计
分析人物形象
诸 葛 亮 三 笑
笑容可掬→ 故作轻松的笑 抚掌而笑→ 如释负重的笑
拍手大笑→ 成功自豪的笑
诸 葛算
司马懿三疑
• 笑而不信----生性多疑 • 看毕大疑----老谋深算 • 中计而退----固执己见
• 《三十六计》又名《秘本兵法》,是一部被称为“益智之荟萃、 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 丰富的斗争经验,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遗产之一。 •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第二计 围魏救赵,第三 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第五计 趁火打劫,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第八计 暗渡陈仓,第九 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第十二 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 远 交近攻,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 槐,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第二十九 计 树上开花,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13 空城计》课件1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13 空城计》课件1

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 通常我们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本文虽 是长篇节选,但是情节依然清晰完 整。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把课文 分作四个层次。
开端 兵临西城(1自然段) 发展 临危施计(2自然段) 高潮 司马中计(3、4自然段) 结局 孔明释计(5、6自然段)
西江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卷首词
《三国演义》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 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止,共97年 的历史。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 小说。五十回以前,写出了中华大地上无 数军阀割据的局面及这些军阀各自消长沉 浮的命运;五十回以后,则集中写魏、蜀、 吴三个政权各自的发展及相互间的关系。 以塑造人物形象和描写战争场面见长。鲁 迅评价“它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成就最多、 影响最大的一部。”
3. 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人 物性格。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1400) 元末 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第95回,此前的故事背景 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 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离间计,令曹睿将 司马懿削职返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 35万大军伐魏,一路斩将略地,势不可当。曹 睿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司马懿猜到诸 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切 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 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 分被动,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 率大军趁胜追击。而此时诸葛亮却势单力薄, 形势十分危急。课文描述了诸葛亮面对强敌, 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 却,不战而胜。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3课《空城计》精品课件共23页PPT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3课《空城计》精品课件共23页PPT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3课《空城计》精 品课件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七年级语文《空城计》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空城计》ppt课件

《 三 国 演 义 》 开 篇 词
临 江 仙
课外练笔:
围绕你熟悉的一个人写一段话
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对比映衬)中的一种,抓住人物特点, 写出其与众不同之处。
要求:至少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
——多疑
3、“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 若进,中其计也。 ——老谋深算 狡诈多端
司马懿
人物描写方法: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4、“汝辈岂知?宜速退。”
——刚愎自用
正面描写司马懿
侧面描写诸葛亮
除此之外,文章还对 诸葛亮的神态进行了细节 描写。
这就是诸葛亮的“笑”, 文中诸葛亮笑了几次,每一 次又有什么不同?分别体现 了诸葛亮什么样的心理?
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智慧: 司马懿狡诈多端,诸葛亮更是“计”高一筹。 司马懿也谨慎,但却比诸葛亮少了几分灵活变 通的智慧,这也正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 实施的重要原因。
空 城计 空城计

古 一惯 白 几青是

今 壶看 发 度山非 浪滚 付 花 多 浊秋 渔 夕依成 长 笑 淘 少 酒月 樵 阳旧败 江 谈 尽 东 事 喜春 江 红在转 中 英 逝 相风 渚 头 雄 水 上 空 逢
课题
13. 空 城 计 .
罗 贯 中
计谋,谋略
作者、作品简介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 说,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着重描 写了历时约半个世纪的魏、蜀、吴三 国的兴衰过程。全书分回标目,首尾 连接,故事完整,它的出现,使我国 章回体小说走向成熟。
字词积累
遁(dùn)
蜂拥
隐匿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第13课《空城计》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第13课《空城计》课件 语文版
1——33回: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曹操平定北方;
34——50回:赤壁之战及战后天下三分;
51——115回:重点写刘备集团。刘备死后,诸葛亮治理 蜀国、南征聘北伐;
116——120回:三国归晋。
文学 知识
罗贯中
名本,号湖海散人,贯中是他 的字,山西太原人。他出生于元 代,死于明初,他生平不见史传, 据一些片断材料说,他性格孤僻, “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 东奔西走,“不知其终”。他在 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 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 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 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 义》《三逐平妖传》等。他写过 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诸(众;许多)君 吾(我)自有计 凭(依,靠)栏
遂(于是 )止住三军
看毕( 完 )
兴、苞二人在彼( 那里)等候 远遁( 逃跑 )
得不为 ( 怎能不 )司马懿所擒乎?


旁白一人

孔明

司马懿

司马昭
众官员齐读
学会 概括 故事 情节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 同学们可按这四个阶段把课文 分作四个层次。
2、诸葛亮巧施空城计(临危施计):从孔明传令和孔明自身的举动来描写
A、详写孔明传令的内容,作用:一是具体展示了空城的方法;
妙联
收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 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杜甫《蜀相》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书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长安 (高翔)
列柳城
(王平) 街亭(马谡)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空城计》ppt课件1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空城计》ppt课件1

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从东汉末年黄 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 康元年全国统一止,共97年 的历史。它是我国第一部章 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五十回 以前(赤壁之战以前),写出了中华大
地上无数军阀割据的局面及这些军阀 各自消长沉浮的命运;五十回以后, 则集中写魏、蜀、吴三个政权各自的 发展及相互间的关系。

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神机妙算
司马懿三疑
• 笑而不信---• 看毕大疑---• 中计而退----
• 生性多疑 • 老谋深算 • 固执己见
侧面烘托
众文官三惊


尽皆失色

无不骇然

众皆惊服

侧面烘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司马昭一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满脸狐疑
• 突出司马懿的固执己见
走 近 人 物:
才 作者运用哪些手法 智 来塑造人物形象?
三笑 :“拍手大笑”:自豪、嘲笑——我以一 座空城就吓退了司马懿,还要让他吃记 闷头棍,他司马懿真是太傻了!
心 灵
结合课文,站在司马懿的角
度设想一下,司马懿知道真 相后有什么反应?
碰 击
立于城楼之上,望着空无一人 的西城,司马懿手抚香炉,不
禁苦笑一声,如此良机就这样
檫肩而过,是悔?是恨?还是
心心相惜?随即又是一阵释然,
授课人:李丹授课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 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 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 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 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 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 会》,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 代史演义》等。其代表作《三国演义》, 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 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代表着古代历 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它采用浅近的文言, 明快流畅,雅俗共赏。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13课《空城计》ppt课件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13课《空城计》ppt课件
三、齐读课题,理解背景
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回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略地,势不可当。魏主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漏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
析读空城计方法
司马懿绝非等闲之辈,乃“魏之名将”是个狡猾奸诈之人,可他为什么会中计呢?原因都有哪些?
析读设计成功原因
(1)司马懿谨慎、多疑。“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司马懿不相信眼前是一座空城,就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深知诸葛亮用兵之道,所以中计。
析读设计成功原因
第三步:总结方法,概括层意。 提炼概括法: 画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组合后进行提炼压缩;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分别概括其他各层层意。 第二部分:临危施计; 第三部分:司马中计; 第四部分:孔明释计。
刘备
张飞
关羽
关羽
单骑
曹操
六将
七军
麦城
三顾茅庐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6.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故事: 成语: 故事:
析读设计成功原因
一笑:“笑容可掬,焚香操琴”(第三段),镇定自若的笑。心理活动:别看你司马懿带来十五万大军,我只有一座空城,但你决不敢攻进来。
析读设计成功原因
二笑:“抚掌而笑”(第五段),脱险之后,如释重负,胜利的笑。心理活动:司马懿果然中计矣。三笑:“拍手大笑”(第六段),成功之后的笑,即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心理活动:我以一座空城就吓退司马懿,还要让他吃个败仗,司马懿你真是太傻了呀!

人教版新课程七年级语文上第13课《空城计》PPT课件

人教版新课程七年级语文上第13课《空城计》PPT课件
在这一部分中,虽未直接写诸葛亮的神态,但通过他有条 不紊地发布一系列命令,表现了他从容镇静,沉着应战的 统帅风采,他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围绕“空”字做文章,就 是让司马懿看到一座空城。他还严肃纪律,谨防露出破绽, 同时还安抚属下,“吾自有计”。这些描写鲜明地刻画了 人物的性格。
分析第三部分:司马中计。
分析第四部分:孔明释计。
写故事余波。通过诸葛亮的解释,表现其足智多谋。
本文写诸葛亮以他 的才智,在大军压 境,寡不敌众的危 急关头,机智地设 下空城退敌的妙计, 最终使敌兵退却, 城门不失,刻画了 一个随机应变、从 容对敌的机智形象。
分析课文人物性格刻画的特点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 没有故事情节,就没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开端 兵临西城(1自然段)
看 你


发展 临危施计(2自然段)



高潮 司马中计(3、4自然段)
格 填


结局 孔明释计(5、6自然段)



分析第一部分:兵临西城。
第一部分主要写施用空城计的背景,突出一个 “危”字。 具体写“危”的内容有哪些?
“司马懿引大军15万,望西城蜂拥而来”;而诸葛亮 仅有五千兵,却还有一半去运粮草,城中仅余二千五 百人,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这一部分重点写谁?是怎样写这个人物的?
以司马懿为重点,写他的所见所思所感,先写他 “笑而不信”,再写他“看毕大疑”,即令退兵, 后面写司马懿父子的对话,写出了他的心理活动。
这两段写诸葛亮只写一句: “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 掬,焚香操琴。”而把更 多的笔墨用来刻画司马懿 一个人物。从反面衬托了 诸葛亮的高超智慧。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空城计》教学课件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空城计》教学课件

《空城计》教学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计划与反思01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空城计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场景等知识。

能够准确解释空城计的内涵和意义。

知识与能力1过程与方法23通过阅读、分析、归纳、讨论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探究《空城计》中的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历史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安排课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能力。

03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1引导学生感受《空城计》中诸葛亮的沉着冷静、足智多谋和胆识过人等品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02通过《空城计》中智勇之战的情节,教育学生认识智慧和勇气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02教学内容与过程介绍作者罗贯中及《三国演义》的相关背景。

展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导入新课1分析课文2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尝试概括故事情节。

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特点,包括诸葛亮、司马懿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讨论文中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互相交流学习。

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探究人物性格03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系统、生动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点。

讲授法情境模拟法小组讨论法问题导向法通过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和体验课程内容。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使用精美的PPT演示文稿,将课程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

《空城计》ppt课件

《空城计》ppt课件


测 抚掌

言讫
字 词
蜂拥:像蜂群一样拥挤着。 莫非:莫不是,大概。
走:跑,指逃跑。
遁:逃。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能不被司马懿擒获吗?
言讫:说完。
第一步:复述故事。



文 第二步:理清情节。

清 情
开端 : 兵临城下 (第1段)

发展: 孔明施计 (第2段)
高潮 : 司马中计 (第3、4段)
结局: 孔明释计 (第5、6段)
小说的概念: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
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 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文 体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 环境 知 识 情节发展四阶段: 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
环境的分类: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理清故事情节。
学 习 2.把握人物形象。 方 法 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故 事
百军兵居西城,形势万分危急。


街亭
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回“马谡 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要求:
朗 读
(1)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标注拼
课 文
音。
疏 通
(2)结合注释批注难字词,疏通
文 意
课文大意。

司马懿

城铺
ng
鹤氅
guān
纶巾
jū zhǔ
笑容可掬 麈尾
检 fǔ
dùn
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
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
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回
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
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略地,势不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 城 計
盡古 付今 笑多 談少
一 慣白 壺 看髮 濁 秋漁 酒 月翁
三 國 演 義
中事 喜 春江
相 風渚 卷

上首

幾青 是 度山 非 夕依 成
浪滾 花滾 淘長
三 國 演
陽舊 敗 盡江 義
紅在 轉 英東
頭 雄逝 卷 立
第 六 段
孔 明

敵 的 道 理
孔 明 解 釋 不
释 计




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处乱不惊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司 马 懿
疑心病重 主观武断 老谋深算 马失前蹄
作者运用那些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如第一 段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 “尽皆失色”来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二段,城 外尘土冲天、大兵压境的环境描写与诸葛亮在城楼 上悠闲自在的弹唱表演,突出诸葛亮过人的胆识和 气度。第四段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 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五段司马军尽去,众官“无 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突出诸葛亮的与众 不同。第六段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 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诸葛亮超人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