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治理策略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治理策略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治理策略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水是生命之源,它滋养着万物,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水体富营养化却成为了威胁水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呢?简单来说,就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随着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为藻类等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

比如,氮肥中的氮元素和磷肥中的磷元素,很容易溶解在水中并被带入河流、湖泊。

其次,工业废水的排放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一大原因。

一些工业企业,特别是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其废水中常常含有高浓度的氮、磷等污染物。

如果这些废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必然会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再者,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大。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和磷,如果处理不当,也会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

此外,水产养殖过程中投放的饲料和鱼类的排泄物也会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一些不合理的养殖方式,如过度投放饲料,会导致大量未被利用的营养物质积累在水体中。

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首先,它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大量藻类的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得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这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其次,影响水质和水资源的利用。

富营养化的水体往往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水质变差,无法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再者,还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一些藻类会产生毒素,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可能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面对水体富营养化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策略。

在源头控制方面,要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水体富营养化论文

水体富营养化论文

水体富营养化摘要: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水体中含有过多的溶解性营养盐类(主要是NH3-N、NO3-N、NO2-N、PO4-P),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异养微生物旺盛的代谢活动,耗尽了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质,从而破坏了水体中的生态平衡现象。

关键词: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生态平衡绪论一、富营养化的成因水体富营养化可分为自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

天然的湖泊都有一个从贫营养向富营养的发展过程,从贫营养过渡到富营养,进而发展到沼泽,直至死亡,是湖泊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但是人类活动会大大加速这个进程。

1.天然富营养化的成因自然界的许多湖泊,在数千年前,或者更远年代的幼年时期,处于贫营养状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湖泊一方面从天然降水中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一方面因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使大量的营养元素进入湖内,湖泊水体的肥力增加,大量的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生长繁殖,为草食性的甲壳纲动物、昆虫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

当这些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机体沉积在湖底,积累形成底泥沉积物。

残存的动植物残体不断分解,由此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又被新的生物体所吸收。

按照这样的方式和途径,经过千百年的天然演化过程,原来的贫营养湖泊就逐渐演变成为富营养湖泊。

湖泊营养物质的这种天然富集,湖水营养物质浓度逐渐增高而发生水质营养变化的过程就是通常所称的天然富营养化。

2.人为富营养化的成因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城市化”现象愈加明显,使得不断增加的人口,集中在一些水源丰富的特定地区。

人口集中的城市排放出的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废水流入湖泊、河流和水库,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

同时,在农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学肥料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过雨水冲刷和渗透,使一定数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以面源的形式最终输送到水体中。

据估计,农业地区输出的总磷可达森林地区输出量的10倍以上,而城市径流中的总磷量又可以是农业集水区径流量的7倍左右,城市农业森林地带的地表径流都可能是某种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水体富营养化论文

水体富营养化论文

水体富营养化摘要: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水体中含有过多的溶解性营养盐类(主要是NH3—N、NO3—N、NO2-N、PO4-P),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异养微生物旺盛的代谢活动,耗尽了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质,从而破坏了水体中的生态平衡现象.关键词: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生态平衡绪论一、富营养化的成因水体富营养化可分为自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

天然的湖泊都有一个从贫营养向富营养的发展过程,从贫营养过渡到富营养,进而发展到沼泽,直至死亡,是湖泊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但是人类活动会大大加速这个进程。

1。

天然富营养化的成因自然界的许多湖泊,在数千年前,或者更远年代的幼年时期,处于贫营养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湖泊一方面从天然降水中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一方面因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使大量的营养元素进入湖内,湖泊水体的肥力增加,大量的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生长繁殖,为草食性的甲壳纲动物、昆虫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

当这些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机体沉积在湖底,积累形成底泥沉积物。

残存的动植物残体不断分解,由此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又被新的生物体所吸收.按照这样的方式和途径,经过千百年的天然演化过程,原来的贫营养湖泊就逐渐演变成为富营养湖泊。

湖泊营养物质的这种天然富集,湖水营养物质浓度逐渐增高而发生水质营养变化的过程就是通常所称的天然富营养化。

2.人为富营养化的成因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城市化”现象愈加明显,使得不断增加的人口,集中在一些水源丰富的特定地区。

人口集中的城市排放出的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废水流入湖泊、河流和水库,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

同时,在农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学肥料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过雨水冲刷和渗透,使一定数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以面源的形式最终输送到水体中.据估计,农业地区输出的总磷可达森林地区输出量的10倍以上,而城市径流中的总磷量又可以是农业集水区径流量的7倍左右,城市农业森林地带的地表径流都可能是某种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度积累,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引发藻类等水生生物的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本文旨在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地质、气候等也会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地区的湖泊由于地质原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容易发生富营养化。

此外,气候因素如降雨量、水温等也会影响水体的营养状况。

2. 人为因素(1)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等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雨水冲刷、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三、防治措施研究进展1. 控制外源污染(1)农业活动:通过改进农业耕作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田径流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同时,建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2)生活污水: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确保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

(3)工业排放:严格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对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确保有害物质得到有效去除。

2.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或其产物对水体进行修复的技术。

通过投加生物制剂、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促进水体中藻类的吸收和降解,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此外,生物修复技术还可以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恢复水体的生态环境来改善水质的方法。

包括湿地修复、湖泊生态修复等。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1 绪论1.1 水体富营养化1.1.1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1]。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正在许多地区相继出现,而水污染又使得本己极为有限的水资源不断遭受污染,造成水资源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尤以水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最为严重。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环境中一种常见的且危害极为严重的污染现象,其主要发生于湖泊、池塘、水库、海湾等相对“静水”水域,尤以湖泊最为典型。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接纳过多的氮、磷等无机营养物,引起藻类和其它水生植物大量繁殖,造成水质恶化,加速水体老化,从而使其水生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影响和破坏,影响水资源的利用。

水体的富营养化常表现为“水华”、“赤潮”等现象[2 ]。

湖沼学家认为天然的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表现,其过程及其缓慢,所谓的沧海变桑田,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最终结果[3]。

但当过量的植物性营养元素氮、磷排入水体,在光照和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将大大加速这一过程,使水体在短时间内呈现水体衰老的状况,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的结构破坏,严重的使湖泊变成沼泽甚至湿地。

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时造成水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1.1为我国几个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含量。

表1.1我国几个城市污水中氮磷含量水质项目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哈尔滨pH 7.0~7.7 7.0~7.5 7.3~7.9 7.1~7.6 6.9~7.9 悬浮物(mg/L) 100~320 300~350 —60~330 110~450BOD5(mg/L) 90~180 350~370 —320~340 80~250氨氮(mg/L) 25~45 40~50 23~33 15~60 15~50磷(mg/L) 30~35 —4~21 11.5~34.5 5~10由表可见,我国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含量均已超过了国家颁布的生活污水排放指标,也就是说生活污水必须进过处理才能排放,我们将就此展开深入的研究。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分析及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范文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分析及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分析及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也称为“水华”,是水体污染的一种形式,其特点为水体中营养元素如氮、磷等含量过高,导致水生生物的过度繁殖。

这不仅影响了水体的生态平衡,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原因,并探讨植物修复的机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原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中,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等对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影响。

例如,某些地区的地质条件可能导致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较高。

此外,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水体温度、光照等条件变化,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首先,农业活动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畜禽粪便含有大量氮、磷等元素,随着农田排水和雨水冲刷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

其次,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营养元素,这些物质随着废水排放进入水体。

此外,城市生活污水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营养元素,如生活洗涤剂中的磷等。

三、植物修复机理研究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及其相关微生物来去除或减轻污染的方法。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植物修复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吸收与转化营养元素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将其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同时,植物还能通过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将部分氮、磷等元素转化为不易被水生生物利用的形式,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2. 抑制藻类生长一些植物能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某些植物能分泌出对藻类有毒的物质,从而抑制其生长。

此外,植物还能通过竞争光照、养分等资源来抑制藻类的繁殖。

3. 改善水质环境植物的存在可以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改善水质环境。

此外,植物的根系还能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和生长的场所,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元素的转化。

四、结论综上所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由人为因素引起,而植物修复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水生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

水生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

水生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水生生态系统是指水生环境中所有不同等级的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循环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这种系统的健康程度受到水体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含量的影响。

水体中的富营养化是一种慢性的生态问题,它会引发多种物种的生存问题,影响水生生态平衡。

以下是本文探讨水生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问题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一、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原因1. 水源污染水源污染是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废水、化学品、农药等污染物进入水体,这些污染物都含有营养元素,它们被转移到水中后将极大地促进富营养化的发展。

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不仅产生恶臭的气味,还能影响生境中的动植物的繁殖和地表水的水质。

2. 过度饲养与养殖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过度饲养和养殖都会使营养物质的释放增强,随之而来的是水中营养物过剩,构成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循环。

现代的水产养殖饲料中常含有大量氮和磷元素,这些营养物质无法完全消耗掉,进入水中后会增强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现象。

3. 水体的流动过程水体的流动过程也是造成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在流水的过程中,水体中含有的氮和磷元素会逐渐搬运到下游地区形成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使得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更加严重。

二、富营养化的防治1.丰富优化自然湖泊的生态系统自然湖泊与浅滩、湿地等是大型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水体能够自我净化,但对富营养化问题来说,减少化学物质和污染物的排放是必要的。

同时在湖泊周边的开发过程中,应以保护湖泊的环境为主。

2.实行污水的处理目前,在城市排水处理方面,收集和净化排放水的能力仍处于初级阶段。

要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必须使整个城市都执行污水处理,确保清洁的废水得到回收利用。

3.提高水产品养殖的节能技术水平饲养和养殖水产品在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同时,也造成能源和物质的浪费。

完善养殖的配套设施,促进远程数据采集和作物种植等技术的普及,可使养殖业在水资源利用、绿色化和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盐的过度积累,导致水质恶化的一种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本文将从富营养化的原因和防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1.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通过雨水或灌溉水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升高,从而引发富营养化。

2.工业废水工业废水中富含化学物质和有机物,一旦排放到水体中,会引发富营养化现象。

特别是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造纸、化工等行业,其排放的有机物具有较高的生物降解性,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生活污水家庭生活中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和营养盐,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尤其是大城市人口的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相对较大。

4.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土壤被侵蚀,其中的营养物质会一同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这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种植和土地开垦等活动所导致的。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1.加强农业管理农业活动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农业管理,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合理施肥。

此外,选择周转农作物和间作农作物,避免连作,并采用生物农药等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有助于减少化学物质对水体的污染。

2.加强工业污水处理对于工业排放的废水,应采取严格的处理措施,确保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

可借助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如生物膜法、活性炭吸附法等,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化学物质,减少其对水体的污染。

3.推行生活污水处理对于家庭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应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可采用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等技术,使污水得到有效的净化处理,减少富营养物质的排放。

4.加强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风险。

包括合理利用斜坡,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实施耕地保护和植被修复等措施,维护土地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摘要: 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现象,它通常是指湖泊、水库等封闭水体以及某些河流水体内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本文将从水体富营养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各元素对水体的影响,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富营养化来源危害治理措施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生产能力提高,使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藻类、浮游生物、植物、水生物和鱼类衰亡甚至绝迹的水质恶化污染现象。

富营养化具有缓慢、难以逆转的特点 ,因此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水污染问题之一。

我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所带来的最大负效应就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大江、大河及湖库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据2003年我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我国七大水系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38. 1%, Ⅳ、Ⅴ类水质占32. 2%,劣Ⅴ类水质占29. 7%。

2001年对我国130余个湖泊调查资料显示,高营养化湖泊占调查总数的43. 5%,中营养化湖泊占调查总数的45%。

以藻型富营养化为主的湖泊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超营养化湖泊主要分布在城市和城郊附近。

1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1.1 自然因素数千年前或者更远年代,自然界的许多湖泊处于贫营养状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湖泊一方面从天然降水中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一方面因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使大量的营养元素进入湖内,湖泊水体的肥力增加,大量的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生长繁殖,为草食性的甲壳纲动物、昆虫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

当这些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机体沉积在湖底,积累形成底泥沉积物。

残存的动植物残体不断分解,由此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又被新的生物体所吸收。

因此,富营养化是天然水体普遍存在的现象。

但是在没有人为因素影响的水体中,富营养化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即使生态系统不够完善,仍需至少几百年才能出现。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某些营养物质过量积聚,导致水体生物过度生长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已成为全球水环境问题的主要之一,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活动: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尤其是氮、磷等营养元素经过灌溉水流入水体,成为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田径流和农业污水的排放使富营养物质直接进入水体,刺激藻类等富营养植物的过度繁殖。

2. 工业排放: 工业污水中的有机废水和含磷废水,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水体,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富含营养物质,如磷、氮和有机物,进入水体后,使水中的富营养植物过度生长,破坏了水生态平衡。

3. 城市排污: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污有明显增加,给水体带来了严重威胁。

4. 水体基础环境变化: 水体污染、水体枯水期和枯水期过度开采等因素会导致水体环境的恶化,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这种环境变化会加强富营养化现象,使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积聚。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我们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恢复和维持水体的健康状况。

1. 农业管理: 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建立农田防渗漏系统,阻止农田径流进入水体。

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作物和养殖业的有机循环。

2. 工业控制: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建立和完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使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使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得到有效去除。

对于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要进行合适的处理和处置,以防止其进入水体。

3. 城市污水处理: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又称为“水华”现象,是一种因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度积累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其主要是由于过度排放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利用,进而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失衡。

本文将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以及防治对策,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影响水质:水体富营养化会使得水质变差,透明度降低,水质变浊。

这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 生态失衡:富营养化导致的水生生态系统的失衡,会使某些物种大量繁殖,形成藻华现象。

这些大量繁殖的藻类会消耗水中的氧气,使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从而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3. 人类健康威胁: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某些有害藻类的大量繁殖,这些藻类可能会产生有毒物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同时,受到污染的水源可能影响饮用水质量,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4. 景观破坏:富营养化水体的藻类大量繁殖,可能会形成浮游藻类水华或底泥藻类水华,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三、防治对策1. 控制污染源:控制污染源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

这包括减少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等。

对于农业污染源,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等环保农业模式。

2. 科学施肥:在农业生产中,应科学施肥,避免过量使用氮、磷等营养物质。

同时,应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等环保肥料。

3. 生态修复: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养殖鱼类等生物措施,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例如,种植一些能够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植物,或者养殖一些能够消耗藻类的鱼类等。

4. 强化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定期对水体进行检测和评估。

同时,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管理和处罚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规。

5. 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认识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让公众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共同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治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治理

咸阳实验中学课题研究论文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治理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指导老师: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治理摘要:水体富营养化是许多湖泊、水库的主要环境问题,被人们形象的称为“生态癌”本文简要介绍其成因、危害及治理。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机理;危害;治理如今,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屡见不鲜,结果导致水体污染、生物减少。

我们要积极学习环保知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继续扩散,保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

一、水体富营养化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二、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

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导语: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聚集在水体中的过程,导致水体生物多样性丧失、藻类爆发性增长、水质恶化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针对这一问题的防治措施。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1. 农业活动:农业用肥过量、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等现象,导致农用化肥、农药等富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

2. 工业活动:某些工业生产活动排放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富营养物质,如工矿污水、废弃物的处理不当等都会促进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3. 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污水排放、建筑施工、道路建设等都会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使得水质恶化,无法供给生物所需的氧气,一些水生动植物难以存活。

2. 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水体中富营养化会导致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藻华,藻类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其他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3. 饮用水安全问题: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中富含大量的藻毒素和细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饮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水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行科学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制定种植绿色农产品的标准,采取科学的灌溉方式减少水肥固氮。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建立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科学处理污水,减少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3.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推广湿地保护和修复:湿地是自然的净水工厂,湿地能够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因此应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

5.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通过开展水体富营养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水体保护和治理工作。

6. 加强监管和执法: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水体污染的监管和追责,加大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环境执法的执行力度。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范文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探究》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又称为“水华”现象,是当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被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平衡。

本文旨在探究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以期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过量的营养物质输入水体,导致水中的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

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农业排放、工业废水等。

具体来说,氮、磷等元素是藻类生长的主要营养源,当这些元素在水体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促进藻类的快速繁殖。

此外,气候因素、水体流动性、水生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等也会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过量的藻类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其次,一些藻类会产生毒素,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富营养化还会导致水质恶化,降低水的使用价值。

在景观水域,富营养化还会影响景观美感,降低旅游价值。

四、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首先,从源头上控制营养物质的排放,减少生活污水、农业排放和工业废水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

这需要政府加强法规制定和执行,确保各类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其次,加强水体的流动性,通过引水冲刷、底泥疏浚等方式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

此外,可以采取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吸收和分解水中的营养物质。

同时,加强水体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处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五、结论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层面。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源头上控制营养物质的排放,加强水体的流动性,利用生物修复技术等综合措施。

同时,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积累,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失衡。

这种现象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阐述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并探讨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这些藻类在生长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同时,过量的藻类也会阻挡阳光,影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其生长和繁殖,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 饮用水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会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产生异味和有害物质,严重影响饮用水的质量。

这些有害物质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 生态环境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浑浊、透明度降低,影响景观美感。

同时,死亡的藻类在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变得更加缺氧,进一步加剧水生生态系统的恶化。

三、防治对策1. 控制外源性污染源控制外源性污染源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

通过合理规划工业、农业和城市布局,减少污染物排放。

对于工业排放,应加强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对于农业排放,应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于城市排放,应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2.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措施。

通过在水体中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藻类的生长。

同时,可以放养适量的食藻动物,如螺类、贝类等,通过生物链的调控来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3. 科学管理水资源科学管理水资源是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

应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评估。

同时,应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人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对于已经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定期换水、底泥疏浚等。

四、结论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物多样性、饮用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毕业论文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毕业论文

蚌埠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目录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2)1引言 (3)2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污染物的来源 (3)2.1水体富营养化 (3)2.2水体污染物的来源 (3)2.2.1非点源污染 (3)2.2.2点源污染 (5)2.2.3内源污染 (6)3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对策 (6)3.1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6)3.2水体富营养化的对策 (7)3.2.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 (7)3.2.2重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7)3.2.3加强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8)3.2.4 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 (8)3.3防治主要的方法有 (8)3.3.1工程性措施 (8)3.3.2化学方法 (9)3.3.3生物性措施 (9)4小结 (10)参考文献 (11)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摘要: 从外源( 面源和点源) 和内源的角度分析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营养的来源,水体富营养化营养的危害,并根据不同污染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富营养化、污染物来源、危害、对策。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utrophication Abstract:From outside source (point source and point source) and endogenous point of view ofnutrition that led to the source of eutrophication, nutrient eutrophication hazards,and presen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ources with the targeted response. Keywords:Eutrophication, pollution sources , hazards and solutions.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1引言水是人类地球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介质,它是环境中能量和物质自然循环的载体和必要条件,也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量积累,导致水生生物的生长过于繁茂,从而引起水体生态系统的恶化。

这个问题一方面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气候变化、地质环境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探讨,旨在加深人们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认识,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水体富营养化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1、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了肥料、农药、工业污染等排放物的大量进入水体中,使其养分含量增加。

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不完善,城市雨水、垃圾等向水体中排放,也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2、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自然环境也对水体富营养化发生起了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诱发大气和水体中的蓝藻和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更快更严重。

此外,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也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

二、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很多,它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水体富营养化会加速水生物的死亡,因为水体中的大量有机物已经分解,细菌和其他依靠有机物生存的微生物数量增加,产生了大量的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会对水生生物及人类造成严重影响,加速水生物的死亡。

其次,富营养化会引起水面范围内蓝藻堆积,这些蓝藻堆会使水面变得厚重而难以穿过。

一些渔业和船只将难以进入这样的水域,会对渔业和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影响。

最后,富营养化还会导致水质变差,因为经过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分解后,水体无法维持清洁的状态。

这只会加速富营养化的发展,加重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极大,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1、协调发展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平衡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之间的平衡是保证水生生物存活和生长的关键。

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浓度超过正常水平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常常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并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质恶化、氧气消耗过多、生态系统变化等。

为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本文将从源头污染和水质管理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源头污染:1.农业活动:大量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排放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对策应包括合理施肥、控制农药使用、推广有机农业等,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工业废水:工业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硫酸盐、氨氮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防治对策应包括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监管,确保废水排放符合标准。

3.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如果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会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

防治对策应包括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4.土地开发:土地开发、石头城市的建设会导致大量的土壤侵蚀和裸地暴露,这些裸露的土地上的养分会随着雨水流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防治对策应包括加强土地保护,合理规划城市和农业发展,减少裸地暴露。

二、水质管理:1.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水体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富营养化的趋势。

2.生态修复:通过湿地建设、水生植被的种植等方式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增加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物的能力,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3.养分削减:加强源头控制,降低农业、工业及生活污水中营养物的含量,减少养分进入水体的量,以达到削减富营养化的目的。

4.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管理和治理,规定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5.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共同制订防治对策,分享经验和技术。

总之,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加强水质管理等方面综合施策。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防治随着科技与工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富含大量的营养物质,比如氮、磷等。

在高浓度的情况下,会导致水体中的海藻和细菌繁殖加速,细菌死亡反而会使得水体富含有机物,进一步加重水体里透明度的下降,光合作用不足导致水生物的消失。

本文将从成因、影响以及防治策略等几个方面,对水体富营养化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成因1.农业破坏农业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肥料,这些肥料含有一定的氮、磷等元素。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会将剩下的肥料翻盖到田地,这些肥料会随着雨水进入浅层水源,一次又一次的沉淀进入深层水源,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

2.城市化造成的污染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排放进水源中的工业废物和居民生活污水也越来越多。

水中的污染物质极大地加重了水体的生态压力,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3.气候的变化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减少了冬季的降水量,导致了土地的流失,很多矿物质和有机物质随着土壤流动进入水体中,从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二、影响1.生态变化水体富营养化极大的影响了水体中的生态环境。

因为有机物的大量增长,导致氧气稀缺,一方面降低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细菌数量,另一方面让毒素积聚,致使水生生物缺乏足够的氧气而死亡,从而导致水环境的变化和生态平衡的失调。

2.影响健康水体富营养化也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一旦人们使用了富含有机物的水,它们将会导致人们的中毒,特别是食用富含有机物的海鲜和瓜果。

这些食品都成了污染者的传播渠道,进而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

三、防治1.政策调整首先,政策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加强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和监管。

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农业废物处理和排放政策,同时引入新的农业生产技术。

在城市化进程中,细分水厂并分别进行水质监测,对于水源的运输也进行严格管控。

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因为氧合作用是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控制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焚烧枯叶等导致的空气污染,尽可能的避免人类活动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这些措施对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也有重要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目录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2)1引言 (3)2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污染物的来源 (3)2.1水体富营养化 (3)2.2水体污染物的来源 (3)2.2.1非点源污染 (3)2.2.2点源污染 (5)2.2.3内源污染 (6)3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对策 (6)3.1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6)3.2水体富营养化的对策 (7)3.2.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 (7)3.2.2重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7)3.2.3加强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8)3.2.4 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 (8)3.3防治主要的方法有 (8)3.3.1工程性措施 (8)3.3.2化学方法 (9)3.3.3生物性措施 (9)4小结 (10)参考文献 (11)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摘要: 从外源( 面源和点源) 和内源的角度分析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营养的来源,水体富营养化营养的危害,并根据不同污染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富营养化、污染物来源、危害、对策。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utrophication Abstract:From outside source (point source and point source) and endogenous point of view ofnutrition that led to the source of eutrophication, nutrient eutrophication hazards,and presen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ources with the targeted response. Keywords:Eutrophication, pollution sources , hazards and solutions.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1引言水是人类地球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介质,它是环境中能量和物质自然循环的载体和必要条件,也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为频繁的活动而导致海洋、湖泊、河流、水库等储蓄水体中富营养化的发生,是当今世界水污染治理的难题,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全球约有75%以上的封闭型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

因此,探讨和研究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为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提供依据。

2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污染物的来源2.1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根据美国环保局的评价标准,水体总磷<20~25g/L,叶绿素a<10g/L,透明度>2.0m,深水溶解氧小于饱和溶氧量10%的湖泊可判断为富营养化水体。

2.2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面源(非点源污染)如农业施肥中农田渗漏水、家禽畜养殖污水、塘河水产养殖中过量施肥、大气沉降的尘埃及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进入水体中的氮、磷和矿质盐类,由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过量的外源营养物质经人为的、自然的输入,打破了水体营养物质循环的平衡,导致氮磷营养过剩,富营养化现象频繁发。

2.2.1非点源污染可溶性营养物或固体污染物在降水和径流冲刷的动力作用下,汇人湖泊的地表水体而引起的污染。

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差异性更大,污染物及排放途径具有不确定性,水体运行过程较复杂,污染严重。

Boers.P.C.M研究指,非点源污染是导致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农业非点源污染贡献率最大,如荷兰农田排放中的氮、磷污染负荷分别占6O%和5O%。

(1)农田超量施肥: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投入由1949~1999年逐年迅速增加,食产量于1994着化肥用量的增加而趋于平稳或下降趋势。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如1999肥总量3251万t(纯N),肥施用量达4124.3万t,1978年(884.0万t)增长了78.6%。

按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计算,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达262.4kg/hm²,世界化肥平均用量(105.0kg/hm²)的2.5倍。

我国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很低,据统计氮肥平均利用率为30%~35%,磷肥10%~20%,用的氮、磷极易在降雨或灌溉时产生流失,氮磷及其无机盐类可随地表径流进入地面水或下渗,通过地表侧向运动排人湖泊中,这是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

据对太湖污染源的调查,来自农业面源污染的总氮排放量达27679.4t,该地区总氮排放量的36.1%,其中化肥流失占农村污染源的58.5%;在滇池来自农田地表径流的氮、磷含量分别占水体有机物总量的53%和42%。

美国对非点源污染进行的鉴别和测量,发现农业是主要的非点状污染源,农田径流使全美64%的河流和57%湖泊受到污染。

(2)禽畜、水产养殖:些畜牧业发达和集约化禽畜养殖地区,畜、禽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排泄物极易随地表径流、亚表面流流人江、河、湖而污染水体。

海市环保局开展的“黄浦江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对上游面源污染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黄浦江流域每年畜禽粪便的C0D、BOD、TN、TP的污染负荷量分别为68555t、22152t、34115t 和3132t,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占黄浦江上游污染总负荷量的36%,而居民生活、农业、乡镇工业和餐饮业的污染负荷分别为33.8%、19.2%、6.0% 和4.4%。

近年来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养殖的快速发展,池塘高产技术和大水面优越的生态条件相结合发展“三网”养殖,这些养殖新技术虽然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但也加速了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进程。

美国网箱养虹鳟饵料中仅有24.7%的氮和30.0%的磷被鲑体吸收利用,而74.3% 氮和70%的磷被直接排入水体,水产养殖中的残饵、残骸和排泄物在水体中分解并消耗溶解氧,使水体中溶解氧减少,含氮分解产物大量增加,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或水质恶化。

(3)街道、矿区的冲刷:我国大中型城市的街道路面大部分夯实成为不透水地面,使得人类活动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活污水及某些工业废水所携带的氮、磷营养盐随雨水形成地表径流,通过排水渠道或直接引入江湖,造成地表水污染。

美国环保局把城市地表径流列为导致全美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

在磷矿区,人为活动破坏了原有的土壤结构和植被类型而使土壤表层裸露,降雨使散落在矿区的矿渣、磷酸盐等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湖泊、江河和水库。

(4)大气沉降:工业化大都市的迅速崛起,使得工业燃烧的烟灰颗粒随着气层的凝固于大气层中,这些有害尘粒随着大气沉降并通过降雨或降尘的途径进入水体,农业系统中因施肥造成的氨氮逸出也是大气沉降的一个重要来源。

日本农业所供给的氮磷,因大气沉降分别达到300kg/km².d和0.1kg/km².d。

1998年和1999年上半年,因雨引起地表径流带人太湖水体中的TN、P0P和CO污染物的总量占太湖同期人湖TN、P0P和CODMA分别为9.8%~15.5%、1.9%~2.2%和3.5%~6.0%。

2.2.2点源污染点源污染是污染物通过排放口,直接或经渠道排入水体的污染,其含量可以直接监测,污染物主要是含有氮、磷以及有机物的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1)工业废水: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有的氮磷,较大一部分来自工业废水,钢铁、化工、制药、造纸、印染等行业的废水中,氮和磷的含量相当高。

工业生产中的废水量大,化学成分复杂,且不易净化,因工业排放的废水逐年递增,工业废水中常规的污水二级处理对氮磷等可溶盐类的去除率分别达20%~50%和40%,尾水中氮磷等富营养成分极易引起水体中氮、磷源的污染,与促进水体富营养化临界浓度值相比,则远高出一个数量级以上。

2001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达201亿t ,湖泊、水库中磷的80%来自于污水排放。

(2)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杂排水,因其含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盐及细菌、病毒,易造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污染。

其来源除了活污水的排放外,还有如公用事业等排出的污水,它是造成水体有机、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从太湖流域的城镇生活污水排放负荷来看,COD占42%,TN占25%,TP占60%,仅对有机污染贡献大,而对TP的贡献占第一位。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研究指出,在城市生活污水中有50%的磷来自合成洗涤剂的使用。

我国人均人生活污水中的含磷量为11.1g/人.d ,其中使合成洗涤剂排放的磷约占40%,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合成洗涤剂的用量将不断增大。

我国目前居民使用的洗衣粉中,大多含有17%的三聚磷酸钠,洗涤污水流淌是河、湖水域中磷的来源之一。

例如我国南方水网地区一些湖叉河道中从农田流入的大量的氮促进了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鸭草等浮水植物的大量繁殖,致使有些河段影响航运。

在这些水生植物死亡后,细菌将其分解,从而使其所在水体中增加了有机物,导致其进一步耗氧,使大批鱼类死亡。

最近,美国的有关研究部门发现,含有尿素、氨氮为主要氮形态的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排入水体后会使正常的氮循环变成“短路循环”,即尿素和氨氮的大量排入,破坏了正常的氮、磷比例,并且导致在这一水域生存的浮游植物群落完全改变,原来正常的浮游植物群落是由硅藻、鞭毛虫和腰鞭虫组成的,而这些种群几乎完全被蓝藻、红藻和小的鞭毛虫类(Nannochloris属,Stichococcus属)所取代。

据有关资料说明,在过去的15年内地表水的磷酸盐含量增加了25倍,在美国进入水体的磷酸盐有60%是来自城市污水。

在城市污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来源是洗涤剂,它除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外,还使许多水体产生大量泡沫。

水体中过量的磷一方面来自外来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另方面还有其内源作用,即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磷酸盐,从而增加磷的含量,特别是在一些因硝酸盐引起的富营养化的湖泊中,由于城市污水的排入使之更加复杂化,会使该系统迅速恶化,即使停止加入磷酸盐,问题也不会解决。

这是因为多年来在底部沉积了大量的富含磷酸盐的沉淀物,它由于不溶性的铁盐保护层作用通常是不会参与混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