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微课教案
初中音乐真人微课教案模板
![初中音乐真人微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f776b5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0.png)
一、课程名称:初中音乐——《XXXX》(例如:《茉莉花》)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悉并掌握歌曲《茉莉花》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 学习并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 学会运用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歌曲旋律的准确演唱。
- 歌曲节奏的把握。
- 歌曲情感的表达。
2. 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的音准把握。
- 歌曲节奏的稳定性。
- 歌曲情感的细腻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设备:电脑、音响、投影仪等。
2. 教学材料:歌曲《茉莉花》的乐谱、歌词、课件等。
3. 学生准备:预习歌曲《茉莉花》,了解歌曲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播放与民族音乐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歌曲《茉莉花》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 新课学习:- 聆听:播放歌曲《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分析: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结构等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艺术魅力。
- 模仿: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练习: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问题。
3. 巩固提高:- 小组合作: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表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唱才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
- 拓展:介绍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演唱水平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中学微课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中学微课音乐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4b3ef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d.png)
课题:《春江花月夜》音乐欣赏与创作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及演奏形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特点,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技巧。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设备:电脑、音响、多媒体课件。
2. 教学材料:《春江花月夜》乐谱、音乐创作素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它有哪些特点?(二)新授1. 教师介绍《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及演奏形式。
2. 分析音乐特点,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
(三)音乐创作1. 教师讲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技巧,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要求运用所学技巧,创作一首类似《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作品。
(四)展示与评价1. 各组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创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音乐欣赏与创作,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展览,了解音乐发展史。
2.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比赛,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3. 举办音乐讲座,邀请音乐专家为学生讲解音乐知识。
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音乐微格教案模板
![初中音乐微格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bd4e97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e.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XXX》这首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并能正确演唱。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简介:《XXXXX》2. 教学重点:歌曲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
3. 教学难点:歌曲情感表达及合唱技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情境导入:播放与歌曲主题相关的音乐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歌曲学习(20分钟)1. 旋律学习:-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
- 学生跟唱,教师个别指导。
2. 节奏学习:- 教师讲解歌曲节奏特点,并示范。
- 学生跟随教师节奏练习。
3. 演唱技巧:- 教师讲解歌曲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等。
- 学生练习演唱,教师个别指导。
(三)小组合作(10分钟)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任务分配:每个小组负责学习歌曲的一部分,如主歌、副歌等。
3. 练习:每组分别练习所负责的部分,并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四)合唱练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歌曲合唱部分,引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
2. 学生练习:全体学生跟随教师合唱,教师个别指导。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2. 教学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3.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合唱练习中表现如何?如何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五、教学资源1. 歌曲音频、视频2. 音乐教材3. 教学课件---备注:1. 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微课教案音乐
![初中微课教案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aa070d8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6.png)
初中微课教案音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这首歌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3. 通过学习《梁祝》,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梁祝》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位年轻人相爱却不能结合,最终化蝶飞舞的感人故事。
2. 歌曲结构:这首歌曲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调式,结构紧凑,旋律优美。
3. 音乐特点:歌曲运用了大量的民族乐器,如二胡、古筝、琵琶等,展现了浓厚的民族风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梁祝》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
2. 难点:引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音乐的美感。
2. 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
3.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4. 实践法: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梁祝》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聆听歌曲: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感受音乐的美感。
3. 讲解歌曲: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创作过程、音乐特点及民族乐器的作用。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5. 实践活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如合唱、民族乐器演奏等,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 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同时,通过团队协作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中学微课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中学微课音乐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791bf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9.png)
一、课题名称:《春江花月夜》音乐鉴赏二、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知识与技能: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曲式结构、演奏形式,掌握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聆听并感受《春江花月夜》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2. 难点:分析《春江花月夜》的曲式结构,理解其音乐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设备:电脑、音响、投影仪。
2. 教学资源:《春江花月夜》音乐录音、乐谱、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对古典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二)聆听欣赏1. 学生聆听《春江花月夜》音乐,感受其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结构,如:主题、副主题、过渡等。
(三)分析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春江花月夜》的曲式结构,如: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
2. 学生讨论音乐的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舒缓、和声丰富等。
(四)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春江花月夜》中的哪个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特点,强调其在我国古典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学生分享对古典音乐的看法,提出拓展学习的建议。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七、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聆听《春江花月夜》音乐,进一步感受其魅力。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3.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春江花月夜》的音乐鉴赏文章。
初中生音乐微课教案模板
![初中生音乐微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2d600b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3.png)
1. 让学生了解音乐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音乐微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运用音乐微课进行学习。
2. 难点:如何运用音乐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音乐微课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播放一段音乐微课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微课的魅力。
2. 教学内容(1)讲解音乐微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短小精悍、图文并茂、易于传播等。
(2)分析音乐微课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习资源等。
(3)介绍几种常见的音乐微课制作方法,如:PPT、视频、音频等。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音乐微课进行音乐学习。
3. 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音乐主题,运用音乐微课进行创作。
(2)各小组展示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交流。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音乐微课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1.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品评价、小组评价。
2. 评价标准:(1)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认真听讲、发言积极。
(2)作品评价:创意新颖、制作精美、具有教育意义。
(3)小组评价:合作默契、分工明确、成果显著。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六、教学资源1. 音乐微课视频:网络资源、教育平台等。
2. 音乐教学课件:PPT、视频、音频等。
3. 音乐教学案例:优秀音乐微课作品、教学经验等。
4. 教学参考书籍:初中音乐教材、教学参考书等。
微教案范例音乐初中
![微教案范例音乐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ea08437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8.png)
微教案范例音乐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和弦、节奏等。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谱、唱谱,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音乐理论知识:音阶、和弦、节奏等。
2. 音乐欣赏:欣赏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实践操作:学习乐器演奏,参加合唱、合奏等活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动听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音乐理论知识讲解:讲解音阶、和弦、节奏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基础。
3. 音乐欣赏:播放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乐器演奏学习,组织合唱、合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给予相应评价。
2. 音乐作品欣赏:评估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乐器演奏、合唱、合奏等活动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阶段的音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音乐学习资源。
2. 乐器:提供各种乐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音乐演奏的乐趣。
3. 音响设备:播放音乐作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
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
2.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3.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音乐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初中教师音乐课微课教案设计
![初中教师音乐课微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922f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7.png)
初中教师音乐课微课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初中教师音乐课微课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节奏、旋律、和声、节拍等。
2. 音乐欣赏:选取一首适合初中生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音乐要素。
3. 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设计一个小合唱或伴奏,并进行演示。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段动听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引起学生的注意。
2. 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问:“你们平时喜欢听音乐吗?你们最喜欢的音乐是什么类型的?”二、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15分钟)1. 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节拍等。
2. 通过示范和学生参与,教授基本的节奏和旋律练习,加深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
三、音乐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选取一首适合初中生的音乐作品,播放音乐。
2.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分析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
3. 提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四、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
2. 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小合唱或伴奏,展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
3. 每个小组进行演示,其他小组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重要性和学习音乐的意义。
2. 鼓励学生对音乐保持兴趣和热爱,提出个人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教学资源与评估:1. 背景音乐、教学投影仪、音乐播放设备等。
2. 学生小组设计的音乐演示作品。
3.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参与度,以及对音乐欣赏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团或音乐活动,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初中音乐微课教案
![初中音乐微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17635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0.png)
初中音乐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音符,正确分辨它们的演奏长度。
2.能够演奏《茉莉花》的简单乐谱,并理解其基本乐理知识。
3.能够通过唱歌齐唱练习,提高听觉反应和合唱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音符,准确演奏。
2.练习《茉莉花》的基本乐谱。
3.通过齐唱练习,提高听觉反应和合唱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法
1.音符认知
–介绍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音符,对比其演奏长度。
–通过示范与学生一起演奏,直至学生能够准确演奏。
教法:示范-听-模仿,带领学生逐步掌握基本节奏,并进行游戏或歌唱练习。
2.曲目演奏
–介绍《茉莉花》的基本乐谱,包括简单的和弦和演奏节奏。
–通过练习乐谱,帮助学生提高技巧和掌握基本乐理知识。
教法:教授吉他指法,带领学生弹奏、演唱,进行齐唱,共同欣赏。
3.齐唱练习
–使用简单的唱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听觉反应和合唱能力。
–通过齐唱练习,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投入。
教法:即兴的平齐,与团队完成歌曲编排,并评估其过程和结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摒弃了传统的黑板模式,采用了开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基本概念和技术。
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教师应与学生同步快速熟悉学习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控制度,促使教学效果得到最佳发挥。
初中音乐微课教案
![初中音乐微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f8bcc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5.png)
初中音乐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掌握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培养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介绍。
2.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的学习。
3.音乐欣赏和表达。
三、教学重点1.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的学习。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音乐播放设备。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复习音乐的基本概念。
–提问学生对音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15分钟)–使用课件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如音高、音符、节拍、节奏等。
–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些概念。
3.学习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30分钟)–使用课件播放不同节奏和旋律的音乐片段。
–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敲打物体等活动,感受音乐的节奏。
–引导学生模仿音乐的旋律,尝试用声音表达。
4.音乐欣赏和表达(30分钟)–使用课件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指导他们发现音乐中的情感和表达。
–让学生自由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可以用语言、绘画、舞蹈等形式。
5.总结(10分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提问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表达意愿。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音乐的理解等。
2.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回答,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教学延伸1.建议学生多听音乐、多关注音乐节目,培养音乐的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参加音乐社团、合唱团等课外活动,提升音乐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使用微课的形式,将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进行简洁明了地呈现给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的表达欲望不够强烈,可能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下次上课,我会采用更多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
中学音乐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中学音乐微课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2193c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b.png)
一、课题:《中学生活,音乐相伴》二、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丰富课余生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创编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合作精神。
3. 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音乐创作技巧。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作品、音乐创作软件等。
2. 学生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创意。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音乐相伴?(二)新授1. 教师介绍音乐的基本知识,如:音乐元素、音乐形式、音乐风格等。
2.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讨论。
(三)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同学担任指挥,其他同学进行演唱。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创作简单的旋律、歌词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音乐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音乐,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欣赏、演唱、创编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入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丰富教学内容。
人教初中音乐微课教案模板
![人教初中音乐微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c8a565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4.png)
2d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Grace: What did you do in class today, Sarah? Sarah: W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TV shows. My classmates like game shows and sports shows. Grace: Oh, I can’t stand them. I love soap operas. I like to follow the story and see what happens next.
3. Who can’t stand talent shows?
A. Mark B. Jim C. Jack
C. He can’t stand them.
4. What time does the soccer game start?
A. At 5:00 p.m B. at 5:00 a.m. C. at 6:00 p.m
Sarah: Well, I don’t mind soap operas. But my favorite TV shows are the news and talk shows. Grace: They’re boring! Sarah: Well, they may not be very exciting, but you can expect to learn a lot from them. I hope to be a TV reporter one day.
every night.
A: Why? v.希望 B: Because I hope to find out what’s going on around the world.
音乐微课教案初中
![音乐微课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c27a2aa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7.png)
音乐微课教案初中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古典音乐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和著名作品。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1. 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
2. 古典音乐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古典音乐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2. 古典音乐的分析和解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古典音乐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著名作品等。
2. 准备相关的音频资料,包括古典音乐的演奏和解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讨论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古典音乐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和著名作品。
2. 讲解古典音乐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如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等。
3. 分析古典音乐的结构和风格,如奏鸣曲式、赋格曲式等。
三、欣赏与解析(20分钟)1. 教师播放准备好的音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古典音乐。
2. 引导学生对古典音乐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
3. 让学生分享对古典音乐的欣赏感受和心得。
四、实践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欣赏古典音乐,如何理解和解读古典音乐。
2.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3.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典音乐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2. 学生分享对古典音乐的收获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古典音乐的历史背景和著名作品。
2. 布置一篇关于古典音乐的作文,让学生表达对古典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欣赏,让学生对古典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践和拓展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了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解读能力。
初中音乐微型课教案模板
![初中音乐微型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7230b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c.png)
---课程名称:初中音乐授课年级:初中X年级授课班级: X班授课时间: 40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歌曲《XXX》的基本旋律和节奏,并能进行简单的演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内容:- 歌曲《XXX》- 音乐知识:节奏、旋律、情感表达教学重点:- 歌曲旋律的掌握- 情感表达教学难点:- 歌曲情感的表达- 节奏的准确把握教学方法:- 欣赏法- 模仿法- 讨论法- 演唱法教学准备:- 课件(歌曲《XXX》音频、图片等)- 钢琴- 音乐欣赏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歌曲《XXX》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歌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二、新授(15分钟)1. 旋律学习:- 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XXX》的旋律,引导学生跟随钢琴模仿。
- 通过多次重复,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
2. 节奏学习:-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并示范演唱。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节奏。
三、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练习歌曲《XXX》,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四、情感表达(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演唱表达歌曲的情感。
3. 学生展示情感表达,教师点评。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XXX》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音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4. 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备注:1. 教案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音乐初中七年级微课教案
![音乐初中七年级微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ccfa5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1.png)
音乐初中七年级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阶段和代表人物。
2. 掌握流行音乐的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对流行音乐的鉴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初的美国爵士乐开始,到摇滚乐、民谣、电子音乐等各个阶段的代表音乐和代表人物。
2. 流行音乐的特点:旋律简洁明快,节奏明快有力,和声丰富多样,歌词内容贴近生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流行音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流行音乐,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环节一: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1)20世纪初的美国爵士乐:播放爵士乐的代表作品,如《爵士春秋》、《蓝色狂想曲》等,引导学生了解爵士乐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50年代的摇滚乐:播放摇滚乐的代表作品,如《塑胶人》、《 advanture》等,引导学生了解摇滚乐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60年代的民谣:播放民谣的代表作品,如《加州旅馆》、《平凡之路》等,引导学生了解民谣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70年代的电子音乐:播放电子音乐的代表作品,如《摩登时代》、《电音王国》等,引导学生了解电子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 教学环节二:流行音乐的特点(1)旋律:流行音乐的旋律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
引导学生分析流行音乐的旋律特点,如重复、变化等。
(2)节奏:流行音乐的节奏明快有力,富有动感。
引导学生分析流行音乐的节奏特点,如鼓点、贝斯等。
(3)和声:流行音乐的和声丰富多样,富有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流行音乐的和声特点,如和弦、转调等。
(4)歌词:流行音乐的歌词内容贴近生活,富有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流行音乐的歌词特点,如叙事、抒情等。
4. 教学环节三:实践与鉴赏(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流行音乐进行演唱或演奏。
(2)学生互相鉴赏,分析各自选择的流行音乐的特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特点的掌握程度。
初中音乐微课精选教案模板
![初中音乐微课精选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be2005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a.png)
---一、课程名称:初中音乐《春天的故事》微课教学二、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歌曲《春天的故事》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 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演唱、模仿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 歌曲旋律的掌握。
2. 歌词的理解和演唱。
四、教学难点:1. 歌曲节奏的准确把握。
2. 歌曲情感的表达。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播放设备。
3. 学生演唱练习。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春天的故事》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旋律学习:- 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 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调式、音程等。
- 通过节奏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
2. 歌词学习:-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
- 鼓励学生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词。
(三)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如绘画、写作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增进对歌曲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介绍与歌曲相关的音乐知识,如创作手法、音乐风格等。
2. 学生自主选择歌曲进行演唱,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情感体验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在拓展延伸环节的表现。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 教学内容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教案模板旨在为初中音乐微课教学提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音乐精品课微课教案
![初中音乐精品课微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6d436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a.png)
初中音乐精品课微课教案二、课型:音乐鉴赏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对古典音乐的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教学内容:1. 古典音乐的基本概念:古典音乐是指西方音乐史上从1750年到1900年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
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具有严谨的结构、丰富的情感和高度的艺术价值。
2. 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
3. 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巴赫《马太受难曲》、莫扎特《安魂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美。
2. 新课导入:介绍古典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3. 作品欣赏:播放巴赫《马太受难曲》、莫扎特《安魂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等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4. 欣赏分析:针对作品的特点,分析古典音乐的结构、情感和艺术价值。
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典音乐的感悟和欣赏心得。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古典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古典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欣赏法:播放古典音乐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欣赏心得。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3. 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古典音乐代表作品音频、视频资料。
2. 教材:音乐鉴赏教材。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十、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美。
2. 新课导入:介绍古典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3. 作品欣赏:播放巴赫《马太受难曲》、莫扎特《安魂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等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初中音乐微课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音乐微课试讲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48e150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1.png)
一、课题:《青春舞曲》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形式,感受歌曲《青春舞曲》的旋律美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 通过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青春舞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歌曲《青春舞曲》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二)歌曲学习1. 教师范唱歌曲《青春舞曲》,引导学生跟唱。
2.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
3.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三)歌曲欣赏1. 教师播放歌曲《青春舞曲》的完整版,引导学生欣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音乐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与《青春舞曲》相似的旋律或节奏。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青春舞曲》的旋律美和情感表达。
2. 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向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2.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微课音乐课教案模板
![初中微课音乐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7f7a64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07.png)
一、课程名称《初中音乐微课课程:XX歌曲赏析与演唱技巧》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XX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背景。
- 掌握XX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呼吸、发音、节奏等。
-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微课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XX歌曲的演唱技巧。
- 音乐作品的鉴赏与理解。
2. 教学难点:- 演唱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 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入挖掘。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制作微课课件,包括歌曲背景、演唱技巧、音乐鉴赏等内容。
- 准备示范演唱、伴奏音乐等。
2. 学生准备:- 学习微课课件,了解歌曲背景和演唱技巧。
- 准备演唱练习。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微课课件,展示歌曲背景和作者简介。
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为何如此受欢迎?它有何独特之处?(二)学习演唱技巧1. 分析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呼吸、发音、节奏等。
2. 结合微课课件,讲解演唱技巧的具体操作方法。
3.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练习演唱技巧。
(三)音乐鉴赏1.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
2. 引导学生从音乐角度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唱技巧错误。
3. 学生展示演唱成果,互相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演唱技巧和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八、课后作业1. 复习微课课件,巩固演唱技巧。
初中音乐深情微课教案模板
![初中音乐深情微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660ff5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7.png)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深情音乐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情感音乐的定义和特点2. 情感音乐的表达方式3. 情感音乐的鉴赏方法4. 情感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首具有深情旋律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氛围。
2. 提问:同学们,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二、情感音乐的定义和特点1. 介绍情感音乐的定义:情感音乐是指能够唤起听众情感共鸣的音乐作品。
2. 分析情感音乐的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舒缓、音色柔和、歌词富有情感等。
三、情感音乐的表达方式1. 介绍情感音乐的表达方式:旋律、节奏、音色、歌词等。
2.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表达方式在情感音乐中的作用。
四、情感音乐的鉴赏方法1. 介绍情感音乐的鉴赏方法:听、唱、思考、感受、交流等。
2. 引导学生学会从旋律、节奏、音色、歌词等方面鉴赏情感音乐。
五、情感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1. 播放一首情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情感音乐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情感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情感音乐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情感音乐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情感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情感音乐作品(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千千阙歌》等)2. 教学课件3. 黑板、粉笔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情感音乐的学习热情。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微课教案【篇一:浅谈微课在初中音乐教学备课和实践中的应用】浅谈微课在初中音乐教学备课和实践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微课教学就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
它利用其生动直观的图像、富有感染力的音效以及启发性的视频片段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讲授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辅助使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并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初中音乐教学;应用音乐是一门启蒙式的教学,对发展初中生的艺术潜能和审美情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通常包括:音乐理论教学、音乐歌唱教学、节奏练习、音乐鉴赏教学等。
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形式往往在教学效果上收不到好的效果还容易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微课的出现和应用打破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时空限令,一个微课就是一个知识点,它注重的是方法的传授,即“授之以渔”,为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理解歌曲内容、丰富情感体验创设了更为客观真实的、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准确掌握要点,培养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师备课环节运用到微课更是能够丰富教师集体备课的形式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
一、微课在音乐集体备课中的应用以往传统的集体备课形式通常都是通过一位主讲人以说课的方式展示一节课的整体思路。
这样的展示通常都是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等。
这样的备课流于形式,只有集中、合作的“壳”,却没有互动碰撞的“魂”,起不到利于教学的作用。
如何在初中音乐集体备课中体现微课呢?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一节音乐课,那么在集体备课时,备课组里主讲人之外的其他老师既要扮演评委的角色也要扮演学生的角色。
另外,因为微型课时间比较短,因此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完全可以有两位甚至三位老师展现自己的课堂设计。
为了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优势,不妨在音乐集体备课中进行四个阶段的展开:第一阶段、探讨。
在该阶段先集体探究一个单元的整体内容,要找出重点以及单元目标,随后再探讨每一课。
在探讨之前每位老师都要提前准备一节自己研究的课。
第二阶段,展示。
展示阶段即由一位甚至三位老师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微课。
其他老师不但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还要又当学生又当评委。
第三阶段,反馈阶段评价微课。
最好采用“即时评价”的形式。
大家可以从导入、教师教法、学生学法,问题设置以及活动设置等方面对微课进行直接的评价与反馈。
对于重难点突破以及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更要作为反馈的重点。
第四阶段,整理。
在结束评价反馈后,每位老师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上课思路进行重新整理,然后写出备课笔记。
第五阶段,检验。
为了更好地体验微课教学在集体备课中所发挥的作用,备课组的老师们要相互听课,然后再做出反馈。
二、微课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老师通过自己的讲解,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传递给学生。
介绍专业知识后老师会以自我表演的形式为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模仿自己。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表达能力不足就很难将音乐如此抽象的学科准确教授给学生。
但是今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利用微课辅助音乐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内容和情景,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下面就微课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及音乐技巧练习两方面的应用进行探究讨论。
(一)微课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应用歌唱教学一直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受关注的领域。
传统的歌唱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把学习一首歌曲作为一节课的主要任务。
然后围绕这个任务进行一系列的导入、练声、欣赏和跟唱。
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比如对歌曲的把握较浅,可能会出现学生跟唱敷衍的情况。
这时就可以及时利用微课来进行处理。
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力,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动态学习的教学环境,而且会学的兴味盎然,教学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
如在学唱歌曲《青春舞曲》时,可先用视频形式向学生介绍这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介绍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演唱风格以此来让学生对新疆民歌欢快热情的情绪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为学习把握歌曲《青春舞曲》的演唱情绪打下基础。
其次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来介绍改编这首歌曲的作者王洛宾,并通过欣赏一些他的其它作品来了解这位西部歌王。
还可以通过微视频来展现一些新疆民族歌舞,让学生在欣赏、模仿、实践中深切的感受新疆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微课在音乐技巧练习教学中的应用---节奏练习在音乐技巧练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易被攻克的难点,比如节奏的联系。
可以借助微课,对歌曲中的难点节奏进行练习。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说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节奏就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音乐更是没了骨骼。
因此节奏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
然而节奏练习常常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
在节奏练习中如果不注重教学方法,单纯靠常规方式要求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这时就可以利用微课来进行突破。
比如许多学生在学唱歌曲时把握不准节奏,需要单独摘出其中节奏进行单独练习。
经过练习还有个别同学费了很长时间但是仍然效果不理想。
这时不妨运用微课,把歌曲中的节奏难点与微课相结合。
可以把微课中生动的音像以及图文颜色的变化,在学生面前直观真实的展现,吸引学生的兴趣轻松地引导学生掌握难点节奏,还可以使学生在节奏练习中享受到美的愉悦,这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演唱自信心,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1】潘丽琴.走进音乐“微课视频”.中国音乐教育【j】.2013.07.【2】孙伟.浅谈微课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3.3.【3】蔡卫娣.让微课hold住你的音乐课堂.山西教育(教学)【j】.2014.05.【篇二: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篇三:浅谈微课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意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
【关键词】微课教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兴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学习,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解决节奏疑难、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调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因此,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意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
它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各种电教设备,结合在同一个微课之中,操作简单易行,可实现不同教学方式的切换。
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解决节奏疑难、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等。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相对于其他的多媒体而言,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组成结构“情景化”。
微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有以下几点:在平时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经常会穿插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来辅助教学,但是有时候会弄巧成拙,没有达到到预定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音乐游戏规则讲解不到位或者是学生理解不透,这样教学效果估计就会很一般。
例如:学生在认识1、2、3、4、5 这五个音符时,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
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 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长“ 1” ,在“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 ,这时候有的学生不理解。
这个时候如果穿插播放一个介绍音乐游戏的微课效果就事半功倍了,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微课,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缺陷,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享受了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二、微课在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三、微课在节奏练习教学中的运用借助微课,练习歌曲中的难点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他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
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
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许多学生在歌曲学唱时节奏把握不准,需要单独摘出其中节奏单独练习,经过节奏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节奏,但是还有有个别同学没有唱准节奏,经常感觉费了很长时间效果还是不理想的状态,这些难点节奏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微课,将歌曲中难点与微课相结合,利用微课中的生动的音像、图文颜色的变化,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掌握难点节奏,又可以从中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演唱自信心,使他们在节奏练习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四、微课在课堂乐器演奏教学中的运用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及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乐器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器乐教学在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乐器进课堂”这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为学生美好人生打基础而进行的大胆尝试乐器演奏的教学扩大了音乐的表现力,改变了音乐教学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