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帝国的兴替》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明清帝国的兴替

明末农民起义 背景: 天灾人祸
历经近三百年的时间,明朝日趋衰败,官府多次 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 农民破产逃亡.明末,在对后金用兵及连年天灾 重压下,终于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开始1627年陕北饥民暴动,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主要起义军
以上两个场景反映了什么?
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经济上 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强化皇权
(参考第三课P21皇权膨胀)
废除丞相(秦朝创立)、创内阁、设厂卫特 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强化皇权,奠定 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设立廷杖制度 明代廷杖制度拉开大幕正是从朱元璋开始的
经济上P3 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
经过长期战争,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将辽东地方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
南明政权 共同抗清 明末起义军余部 清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
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康乾盛世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第一课时 明清帝国的兴替
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
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 经济上采取了பைடு நூலகம்些措施? 明末农民起义
清朝的建立与清军入关
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 元末阶级矛盾与 民族矛盾激化
朱元璋(明太祖),濠州 (今安徽凤阳)人,原名 朱重八,出身于一个贫农 家庭,小时候为地主放过 羊,做过和尚,1352年参 加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 军 ,是郭的女婿,郭死后 掌握兵权
元末红巾军大起义
元朝灭亡, 明朝建立
(1368-1644年)
明朝是中国历史 上最后一个由汉 族建立的 大一统封建王朝
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北京)
第一课第1课时明清帝国的兴替

(2)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 康熙、雍正、乾隆
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要 点 探 究
探究点一 明朝灭亡的原因
(1) 土地兼并严重,造成大量流民。
(2) 朝廷赋税增加,农民苛捐杂税沉重。 (3) 军队纪律涣散,严重害民扰民。 (4) 攘外安内,军事失败。 (5) 用人和策略上失误,军事将才被冤杀罢斥。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4)明朝疆域:明朝疆域最广时,东北抵______ 、鄂霍次克海 日本海
, __________( 兀的河 今乌第河 ) 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 今天的 ________ 西藏 、 ________ 云南,东南到今 ________ 东海 、南海并及 于海外诸岛。
清 朝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女真族兴起: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后金”)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 清 朝
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 各地的抗清斗争
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课 外 链 接
明成祖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2.明初的统治措施(__________ 明太祖 和__________ 明成祖 执政时期) (1)政治上:通过__________ 创内阁 、_______________ 废除丞相 、__________ 设厂卫特务机构 和________________ 等举措,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________ 迁都北京 政治体制
完整。他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第一课时 明清帝国的兴替 教案

第一课时明清帝国的兴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时间,理清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认识他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知道明朝的疆域范围,明确统一是中国发展大势。
了解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的拓展,学习从明到清的更替过程。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历史必然。
通过思考、课堂讨论,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史为鉴,通过对明清帝国兴替的学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知道统治者采取正确政策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明清朝代的更替教学难点:清初统治者调整政策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年代尺朝代更替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指导学生阅读第五单元导言,明确两点“纵向比较:传统道路上继续发展,横向比较:与西方国家拉开距离。
”明清时期,中国在自己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但世界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明。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此后近20年时间,扫平各种残余势力,完成了统一。
2、明朝疆域利用明朝疆域图,了解3点,明朝疆域的情况,明朝疆域和现在疆域的比较,明朝都城的变化。
3、明朝的兴盛的原因和表现提问:明朝立国近300年,在中国的王朝中,时间并不算短。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明初皇帝强化皇权的措施:废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明初皇帝促进经济的措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表现:国力的强大——郑和下西洋赋役制度的改革(一条鞭法)——市镇经济的繁荣4、明朝灭亡任何一个强大的王朝,也总要走向衰落、灭亡,明朝也不例外。
请同学们参考教材第3页,了解明朝灭亡的情况。
展示材料:李自成农民起义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的军事家。
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
《明清帝国的兴替》教学PPT课件

明清帝国的兴替
清由地方民族政权转化 统治全中国政权的过程
Ø 17世纪初(1616),努尔哈赤建立金 Ø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Ø 1644年,明灭亡,清军入关 Ø 经过长期战争,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明朝灭亡的原因 有哪些?
政治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
❖根本原因: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大量农民破产逃亡
连续旱灾
❖自然原因:
明朝后期有哪些人领导的农民起义?
课文第3页
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了不纳粮”中的“闯王”是谁?他率 领的起义队伍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课文第3页
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的支持?
你知道清朝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吗?
满族 满族以前的名称是什么? 女真
女真是居住在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隋唐朝 时期称为 黑水靺鞨 ,唐末五代始称女真,后 来,女真族完颜部统一女真各部。12世纪初 期,他的杰出首领 完颜阿骨打 ,起兵抗辽,建 立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就_阿_骨__打_是金太祖。明朝前期, 属于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管辖。
明成祖
说说明朝疆域的四址
明朝的建立
课文中的明清时期指的是什么时期? 这里的明清时期指的是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 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历史。
明朝的统治者有什么新的举措? 课文第3页
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一课时 明清帝国的兴替

清初的统治
1、清初的弊政
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 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
2、弊政的影响
激起民众的强烈反抗(反清复明) 导致社会经济衰颓
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
1.原因:
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
2.结果: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 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明 清 帝 国 的 兴 替
时间:4分钟 内容:明朝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明朝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答:(1)赋税负担的增加 (2)土地兼并的恶化 阅读第3页第2段分析明朝衰亡的原因。 (3)常年用兵
如果你是一位生 活在明末的农民,面 对当时的情况,你会 做出怎样的选择?
1627年,陕西北部连发旱灾,官 吏催逼赋税。高迎详、张献忠、李自 成等人先后起义,席卷陕西、河南等 地,几百万民众参与,持续了近二十 年。
元末阶级矛盾激化
• 元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 蒙古贵族已完全成为封建的大 地主,各自占有大量的田土。 • 在最高统治集团中,奢侈 腐化成为风气。蒙古皇室和元 朝政府把每年搜括来的民脂民 膏,大部分用于挥霍。元朝统 治者要弥补亏空,只有加重税 收,人民所受的剥削也越来越 重。 •
第五单元 第一课 第一课时 明 清帝国的兴替 一、学习目标:(1分钟)
问题3、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 的支持?
答:1、因为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 口号,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渴望 2、起义军赈济贫困、平买平卖的措施得到 了农民的支持
清朝的建立
1.后金的崛起
女真族的祖先完颜阿骨打在 12世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作金, 所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 建立的政权叫作后金。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 史称后金。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学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时间
1627年
领导人
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
口号
“均田免赋”“平买平卖”
规模
席卷陕西、河南等地,几百万民众参与,持续了近二十年
结果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起义军
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支持的原因:起义军的做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
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经济
明初统治者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
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经济恢复和发展
明朝中后期进步改革赋役制度
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对外关系
明代前期,郑和下西洋
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
(2)明朝强盛的表现: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又一强盛时期。明代前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
4.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其措施不包括( )
A.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B.推崇儒家学说
C.继承历代文化传统D.大力发展牧业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重农抑商,并非是大力发展牧业,D错误,符合题意;ABC均是清朝入关后的统治政策,不符合题意。故选D。
2.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A.君权的强化B.君臣关系亲善C.君臣关系紧张D.君主同情大臣
【答案】A
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导学案

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导学案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之盛衰1、明朝建立的背景2.明代的繁荣有哪些方面?3.明朝衰亡、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原因有哪些?4.晚明农民起义为什么发展迅速,得到农民的支持?5.清初的统治为什么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呢?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学习目标]1.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
2.了解和总结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了解明清盛衰。
【教学难点】分析明清时期由盛而衰的历程。
【课前导读】1.1368_u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末先后发生了____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
1644年,____(称\李闯王\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并于同年攻入北京,推翻___朝。
17世纪初,统一女真各部,脱离明朝,建立“女真”历史名称,将女真人改为“女真”,1636年宣布登基,改名为“女真”。
4.明______;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清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立调查]1、明朝的兴盛表现在那些方面?(1)政治上:(2)经济上:(3)对外交往密切:(4)城市经济繁荣:2.明朝衰亡、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原因有哪些?(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3.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的支持?4.清初的统治为什么会引起人民的强烈反抗?统治者是怎么解决的?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当堂检测】1.如果你是明朝的地方官员,去北京见皇帝朱元璋,你应该去长安B.东京C.北京D.南京2.东昌特勤局成立于明朝a.明成祖b.明太祖c.明英宗d.明景帝3.2000年10月,一家名为“锦衣卫”的国有企业出现在江苏省苏州市。
许多人对这种命名方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锦衣卫”一词的实质是:(A)经济的高速发展B.专制制度的加强C.国家监督机构的完善D.思想文化的繁荣4.明代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a.《诗经》b.四书五经c.《二十四史》d.八股文5.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是在()a、公元前1351年1368年1636年1644年6.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的朝代是()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7.明朝君权进一步加强的表现是设置了()a、总理B.内阁C.执行秘书D.工厂和卫生特勤局8.“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被百姓呼之为闯王的是()a.张献忠b.李自成c.高迎祥d.努尔哈赤9.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是()a、西夏B.后金C.契丹D.清朝10.“康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
《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 明清帝国的兴替2

《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明清帝国的兴替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时间,理清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认识他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知道明朝的疆域范围,明确统一是中国发展大势。
了解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情况。
通过材料的拓展,学习从明到清的更替过程。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历史必然。
通过思考、课堂讨论,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史为鉴,通过对明清帝国兴替的学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知道统治者采取正确政策的必要性。
通过对古代王朝时序的排列,树立起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历史观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明清朝代的更替。
2、难点:探究明清兴替的原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教师:利用年代尺朝代更替导入新课。
请回忆并说出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学生:回忆或制作王朝时序表。
【新课教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五单元导言,明确两点“纵向比较:传统道路上继续发展,横向比较:与西方国家拉开距离。
”明清时期,中国在自己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但世界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明。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此后近20年时间,扫平各种残余势力,完成了统一。
2.明朝疆域利用明朝疆域图,了解3点,明朝疆域的情况,明朝疆域和现在疆域的比较,明朝都城的变化。
3.明朝的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探究兴的原因)探究:明朝立国近300年,在中国的王朝中,时间并不算短。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明初皇帝强化皇权的措施:废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 明初皇帝促进经济的措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表现:国力的强大──郑和下西洋赋役制度的改革(一条鞭法)──市镇经济的繁荣4.明朝灭亡 (探究被替的原因)任何一个强大的王朝,也总要走向衰落、灭亡,明朝也不例外。
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第一课 第1框 明清帝国的兴替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

明清帝国的兴替一、课程标准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3 知道从秦代到秦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时间,理清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认识他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知道明朝的疆域范围,明确统一是中国发展大势。
了解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的拓展,学习从明到清的更替过程。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历史必然。
通过思考、课堂讨论,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史为鉴,通过对明清帝国兴替的学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知道统治者采取正确政策的必要性。
通过对古代王朝时序的排列,树立起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历史观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知道明清朝代的更替教学难点:探究明清兴替的原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四、教学策略通过让学生制作王朝更替的时序表,掌握中国历史发展脉络;通过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资料等,使学生获得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把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 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1.明朝的建立 2.明朝疆域3.明朝的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4.明朝灭亡 二、清朝1.女真兴起和清朝建立 2.清初统治者的政策 七、教学反思 1.本课时内容的设计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从导入开始就要求学生回忆上册所学历史知识,并且准确制作年代尺或时序表,这不仅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为基础,而且还要掌握制作年代尺或时序表能力。
2.探究明清兴替的原因是本课时的难点,难点突破的方法选择运用材料让学生阅读、思考并对比不同的统治政策导致不同的社会结局,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兴或替是与统治政策有密切相关的。
5-1-1明清帝国的兴替课时学案.doc

课题明清帝国的兴替H标导学 1.了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时间,理清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知道明清时期发生的明朝建立、明末农民起义、明的灭亡、清的建立,以及在此期间的重要历史人物:朱元璋、朱棣、李自成、努尔哈赤、皇太极,并常握他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彫响。
3•知道明清时期的疆域范围,掌握两朝统治者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明确统一是中国发展大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屮华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重点明清的兴替及其原因自学质疑学案学生笔记学案内容(一)自学新知(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结合学案问题引导,做好课本标记和提示语!)1 •明朝的建立(1)任务:通过阅读课外资料1,讲讲明朝建立与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2)明朝建立的吋间、人物、定都?(在书本上标记)2.明朝疆域(1)任务:通过阅读书本图5J《明朝疆域图》,说说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
(2)观察、思考:图5J《明疆域图》能够反映出哪些信息?(在书本上标记,并写出提示语)3.明朝的兴盛(1)任务:课本第三页第一段从哪些方面高度概括了明朝兴盛的表现并提取主要信息。
(标记书本相关实史,并写出提示语)(2)思考:明初统治者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的原因。
(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4•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的衰亡)(1)任务:结合书本,说明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在书本上标记)(2)思考:结合起义军的口号和做法,说明为什么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的支持。
(3)农民起义军的结局是怎样的?对明末农民起义,你将做出怎样的历史评价?5.后金崛起(1)任务:了解后金政权的建立、时间等相关实史。
(2)思考:简要概括努尔哈赤的主要作用。
(在书本上标记)6.清初政策(1)农民起义军入京、明朝灭亡以及清军入关儿个重大事件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明末纷乱的历史画卷。
请理清它们的关系。
(2)思考:清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有哪些?有何彫响?统治者如何应对?启示?(在书本上标记)(二)拓展提升1.年代尺(书本中重大历史事件)2.中国朝代更替3.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你对标题“明清帝国的兴替”的理解。
新八下511明清帝国的兴替

清政府划定一个濒海范围(从濒海三十里左右,到濒海四十里、五 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 在这个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有敢不迁移的,杀无赦,有敢越界 的,也杀无赦。总之,让距离海边三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等的整个中 国沿海地区,成为一个无人区。 影响: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让中国从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 家之一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弱化了中国人的海防意识和海洋意识。
清初统治的弊端
弊政:清初二三十年间,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 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
剃发易服影响:剃发易服是一种民族压 迫政策,加深了当时的民族矛盾,亦压 制了汉族的服饰文化和发式传统; 圈占土地影响: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 离失所,造成大量流民、乞丐出现。 影响:加深社会矛盾, 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 加剧社会动荡,导致社 会经济的倒退。
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一多民 族国家空前巩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 “康乾盛世”的局面,达到了中国历史上新的高 峰。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我国清王朝前 期统治下的盛世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 盛世。持续时间长达115年。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 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因制度僵化,闭 关锁国,使得这一局面无法长久。
1644年,不同寻常的一年: 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几个大事交织在一起 清军占领北京
理一理:清朝的建立过程
17世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形成新 的民族——满族,建立后金政权。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 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 迁都北京,清王朝逐渐统治整个中国
纵向比较:传统道路上继续发展
横向比较:与西方国家拉开距离
第一课第一课时明清帝国的兴替

3.对外交往的密切。
4.市镇经济的繁荣。
明朝强化君权措施
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 (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锦衣卫、东厂、西厂)
明成祖朱棣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军事方面:削藩、迁都
1.皇权的加强。
明朝
2.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对外交往的密切。 4.市镇经济的繁荣。
兴
清朝
明 清 帝 国 的 兴 替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明朝
替
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清朝
1644年,清军入关。
八旗制度
八 旗 旗 帜 八 旗 铠 甲
八旗制度是中国 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 形式。满族先世女真 人以射猎为业。努尔 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 后,创建了正黄、正 红、正蓝、正白、镶 黄、镶红、镶蓝、镶 白八旗。满洲制度规 定,“八旗子弟,人 尽为兵”,因此八旗 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
(2)清朝的建立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 称帝,改国号为清。 皇太极,即清太宗。他是努尔哈赤 的长子。努尔哈赤死后,诸王拥立皇太 极继承汗位。即位后,皇太极在经济上 重视农业生产和改进手工业技术;政治 上,注意选拔人才,改革机构;军事上, 笼络联合蒙古各部。同时,他继续发动 对明朝的战争,占领关外大片土地,并 几次派兵攻入长城以内地区。1635年, 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他 皇太极 在沈阳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3.统一中国:
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 往漠北。此后,明军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 国。
第五单元第一课《明清帝国的兴替》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明清帝国的兴替》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趋势。
解读:知道元明清三朝的更替;知道朱元璋、李自成、努尔哈赤等历史人物以及明末农民起义;知道明清疆域。
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结合课标以及八年级相关内容,这一课内容放在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的第一框。
旨在通过对明清朝代更替的了解,让学生感知历史的兴替,了解明清时期的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
2.教材结构体系:明朝的建立政治上明朝统治政策经济上明末农民起义原因概况清朝的建立清朝统一全国原因清初的反抗概况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更迭时序、时间;知道明朝清朝的疆域范围;知道明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年代尺的绘制,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描绘地图,了解明清疆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材料、史料的研读,清楚年代更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史观,明确朝代更替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明清朝代的更替;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以史导论,论从史出;以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年代尺的绘制和地图的描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成为可样真正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诗】+图片(故宫)紫禁城七律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
太和殿大乾清静,神武楼高养性深;金水桥白宁寿秀,九龙壁彩御花芬,前庭后院皇家地,旷世奇观罕见闻。
【师】你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吗?【生】故宫【师】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
中小幼明清帝国的兴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幻灯 片5
朱棣
明成祖
靖难朱之元璋役
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
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 夺皇位的战争。
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指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七
明清帝国的兴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农耕文明的繁盛
三国 两晋 夏秦 商周 两春汉 秋战国 南秦北两朝汉
三南国隋 北两朝晋唐隋
唐
五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十国
辽夏金
北宋南宋 元明清
紫禁城·七律
金碧三辉国 煌两晋紫禁城,五代 辽夏金 秦红两墙汉 宫南北里朝 万隋重唐门。十国 北宋南宋 元明清 太和殿大乾清静,
神武楼高养性深; 金水桥白宁寿秀,
百万民众参与,持续了近 二十年。 结果: 1644年,李自成 率军攻入北京, 推翻明朝。
⑶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 发展,并得到农民的支持?
因为起义军的做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
二、大清帝国的建立与兴起 我国最后一个由
1.女真崛起和清朝建立
少数民族建立的
⑴后金政权
统一的封建王朝
族名 女真
•根据这则材料,请分析,朱元璋除宰相的理由,除了材 料说法,您认为朱元璋废臣相的深层目的是什么?废丞 相这一举措所起的作用。
理由:朱元璋借历史之鉴认为: 宰相权力过大会专权乱政,导致王朝灭亡。目的:强化君 主集权;强化皇权。 作用:高度集权于帝王一人之身,君权空前强化。
废丞相
胡惟庸(?~1380年),
帝
清朝
国
人教新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时___明清帝国的兴替导学案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一课时明清帝国的兴替主备审核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
2.了解和归纳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了解明清两朝的兴替。
【教学难点】分析明清时期由盛而衰的历程。
【课前导读】1.1368年,____ _(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__,即现在的__ __。
2.明末先后发生了__ __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
1644年,_ ___(称"李闯王")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并于同年攻入北京,推翻_ __朝。
3.17世纪初,_ ___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__ ___。
____ 改女真族民为___ __,1636年在_ __称帝,改国号__ ___。
4.明朝_ __在位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清朝___ ___在位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难点释疑】1.明朝兴盛表现在哪些方面?2.明朝衰亡、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原因有哪些?3.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的支持?4.清初的统治为什么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呢?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巩固练习】1.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是在( )A.1351年B.1368年C.1636年D.1644年2.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的朝代是()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3.明朝君权进一步加强的表现是设置了( )A.丞相B.内阁C.行中书省D.厂卫特务机构4.“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被百姓呼之为闯王的是()A.张献忠B.李自成C.高迎祥D.努尔哈赤5.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是( )A.西夏B.后金C.契丹D.清朝6.“康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
这时期的在位皇帝不包括()A.康熙帝B.雍正帝C.乾隆帝D.道光帝7.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明朝建立②元朝统治结束③明前完成统一④靖难之役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④②③8.阅读下列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明清帝国的兴替新教材修改课件

明朝强化君权措施
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
璋
明成祖朱棣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 (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锦衣卫、东厂、西厂)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军事方面:削藩、迁都
穿越
第1课时
导学案
• 1.明朝建立的背景 • 2.明朝兴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 3.明朝衰亡、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原
因有哪些? • 4.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
到农民的支持? • 5.清初的统治为什么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呢?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 启示?
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明
清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帝 明朝 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
国 的
替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兴 清朝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替
1644年,清军入关。
朱元璋
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瑞, 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明朝开国皇帝,太祖 。他出生 在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家,少年时曾为地主牧童。元至正四年(公元 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遭旱蝗灾害,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及兄长 都在这场灾难中相继死去。为了糊口,朱元璋投皇觉寺出家当和尚。 但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游食于皖西、豫 东三年,历经磨难。
赛会、祠祷、夜行,甚至不许夜间点灯。
2.建立: 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
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
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 朱
璋就是明太祖。
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明清帝国的兴替》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3 知道从秦代到秦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时间,理清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认识他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知道明朝的疆域范围,明确统一是中国发展大势。
了解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的拓展,学习从明到清的更替过程。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历史必然。
通过思考、课堂讨论,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史为鉴,通过对明清帝国兴替的学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知道统治者采取正确政策的必要性。
通过对古代王朝时序的排列,树立起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历史观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知道明清朝代的更替
教学难点:探究明清兴替的原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
四、教学策略
通过让学生制作王朝更替的时序表,掌握中国历史发展脉络;通过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资料等,使学生获得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把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
1.明朝的建立
2.明朝疆域
3.明朝的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4.明朝灭亡
二、清朝
1.女真兴起和清朝建立
2.清初统治者的政策
七、教学反思
1.本课时内容的设计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从导入开始就要求学生回忆上册所学历史知识,并且准确制作年代尺或时序表,这不仅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为基础,而且还要掌握制作年代尺或时序表能力。
2.探究明清兴替的原因是本课时的难点,难点突破的方法选择运用材料让学生阅读、思考并对比不同的统治政策导致不同的社会结局,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兴或替是与统治政策有密切相关的。
这一处理方法是本课时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