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理念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用心施教,用激情感化学生,用情感的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情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认知活动与情感变化同时进行的过程,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关系,情感投入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重要影响。“事实上,认知成绩测试中多达四分之一的差异,是由入学时的情感特点造成的。”可见,情感教育在学生认知过程中不可低估,而且要注重培养。
1 注重情感,活跃课堂气氛
情感教学,应立足于教师情感的投入与学生情感的发展。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会引起学生的认真思考,而且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有助于学生尽快达到“懂”的境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可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教学活动中突出的情感性。课堂教学如果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打动学生的心扉,必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
1 “用心”施教,活跃课堂气氛
快乐地当教师,这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追求;舍弃功名利禄的追求,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把教育当成一种美学,在平淡中体会着愉悦。如此一来,倦怠的心理烟消云散了。渐渐地,收获就越来越多,也会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
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教师只有心情愉快,热情饱满地面对学生,才能让学生同样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课,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教师也会思绪纷飞,灵感闪烁。反之,如果教师心情不好,一站在讲台就流露出郁郁的神情,那学生也会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而使学习效果受到影响。这样,学生的反映又会进一步影响教师的心情,如此恶性循环,教学效果会如何?可想而知了。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常常把课堂气氛放在突出方面。常常评价某个老师上课缺乏激情,整堂课教学语气平淡无奇等等。因而学生觉得乏味,觉得厌烦;确切一点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老师缺乏情感的教学方式,勾不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激不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有时使学生产生恹恹欲睡的情
绪,何来教学效果呢?
另一种情况,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激情有了,但过于情绪化。有时遇到上课过程中,一位学生稍微不注意,就大声呵斥,不分对象,全班训责,久而久之,学生听惯了,熟悉了,也厌烦了。学生的情绪也低落了,课堂效率如何提高了?更严重者,在老师的呵斥声中,不知不觉地把学生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使学生对老师的善言良语充耳不闻,何来课堂气氛呢?
因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循循善诱”,语言的“抑扬顿挫”,就包含着教师教学情感的投入。教师只有以平静的心态,把握好自我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以情感勾起情感;以悟真唤起学生渴求知识的心态,在知识传授中,达到“教学相长”。为何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课堂教学气氛呢?
总之,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而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很大程度来自于教师的情感激发,教师只有用心施教,而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2 注重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的学习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广大教师所关注。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
新的课堂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设计。传统教学中,主从师生关系造成的是学生人格和学业上对教师的依附,同时,也造成了教师心理的畸形发展。教师缺乏宽容,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等等。这种师生关系助长了教师的霸权与霸气。主从师生关系往往也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过分管理与控制,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冷漠、反感、厌恶、憎恨等情感的出现。师生之间难以达到深层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这样的师生关系也很难具有教育性和教育价值。
2 注重情感沟通,优化师生情感
优化师生情感,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一堂成功的课堂,要立足于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应立足于情感的交流与沟
通。善于交流和沟通,师生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地求知欲伴随着心灵的沟通而能取得最大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副教授胡东芳先生在《教育新思维》一文中提出:“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一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之基础的过程。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现实的交互主体性关系的一种表现。在教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拥有语言文化和沟通文化的前代与后代,作为成长与成长中的新一代,作为各自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个人,在沟通与沟通关系中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提供了‘发现世界’、‘发现自我’乃至‘相互发现’的契机”。[1]强调的是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本人在从事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与学生情感沟通,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促进教学相长起着相对于某些说教更大的作用。
记得有一次,我上语文课过程中,所教九年级(7)班,许XX同学,听课情绪很不好,动辄就想趴在桌子上,笔记不认真记。我一下课,就叫他来谈谈,并告诉他:如果陈老师上课讲得较快,语气含糊,听不清楚,你可以当场举手提问,或下课及时给老师反映,我一定会改进的。他低着头轻声地说:“我曾受过一位老师的伤害,所以‘恨屋及乌’,情绪不好,是你的宽容,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会改进的。”此后,这位同学情绪高昂,听课效率高。从没见过他昏昏沉沉的情态。
我不敢自诩宽容,但我想对天下所有的同行说:“无论学生的举动多么伤人,但请看在他们年少轻狂的份上,原谅他们,你宽大的胸怀或许能够创造奇迹,你的宽容与友善的情感沟通,使他们认清了自己,改变他们的一生。
3 优化师生情感,实现“好”的教学
“‘对’的教学可以看做是一种关注知识传输的教学,而‘好’的教学则可以看做是一种关注情感交流的教学,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知识、感悟知识,让知识负载着情感的翅膀,学生才能真正将知识内化。”[2]——胡东芳语
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行育人。课堂上,只有通过教师积极情感的种种表现,比如喜欢、关心、鼓励、期待、爱抚等,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大脑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上或行为上发生向上的变化。
笔者曾有过强烈的感悟,一个教师心情郁闷,情绪低落,一走上讲台,就觉得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学习的料,动辄出口伤人、威胁、巩吓。一节课下来,自觉得整堂课上得一塌糊涂,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何来“好”的教学呢?何来学生知识的“内化”呢?究其原因,是导演者——教师,把不好情绪带入班级所造成的。由此可见,情感的优化,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好”的教学是何等重要。但是,目前我国教学现状而言,教师情感的潜能还远远未被充分利用,教师情感的表达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总之,新课堂改革,提出教学过程要立足“三维”目标。笔者认为,情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