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摘要】教学过程的艺术不仅是结课精彩,余味无穷,而且要求开课能引人入胜,精彩的导入对课堂教学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教学过程的艺术不仅是结课精彩,余味无穷,而且要求开课能引人入胜,精彩的导入对课堂教学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精彩的导入往往能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课堂导入究竟有哪些方法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一、以疑激趣法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应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巧妙的导语如果蕴藏着丰富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处于欲答而难以言表的着急之态。只有通过学习之后,才能弄清问题。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利用导语设置疑念。上课伊始,就给学生设置疑障,造成悬念,可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激发思维兴致,对他们的学习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可如下导入:“你听说过张家界吗?知道张家界在哪里吗?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张家界的迷人?读了课文后,你一定会被张家界的自然风光迷住。”
二、揭题引趣法
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与文章的立意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如果能从解题入手,自然导入,一定能帮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理解。这种方法一般在成语故事、童话、寓言故事一类的课文中运用。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时可如下导入:“ 同学们,狼是一种很狡猾的动物,有一天,它看见一只羊,很想把羊当成美餐,就想方设法骗羊。没想到自己反而被羊引到陷阱里去了。狼是如何骗羊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三、导游解说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贴近学生生活。从内容上看,风土人情,山川村舍,花草虫鱼,无所不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先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游人的角度,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草原》一课时的引入,改变了以往的导入形式:“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没有”“那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原》一课。”而是教师先播放
《草原风情》录像,将学生带进美丽、辽阔的大草原,给他们耳目一新的画面,教师随着画面进行介绍,使学生在观看画面的同时,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他们在观赏中尽情享受草原的美丽与乐趣,领略蒙古人民的人情风俗,从而引发学生急切地想知道老舍笔下浩瀚无边的大草原是怎样的一番风情的欲望。
四、情境陶醉法
在讲课文之前,先播放一段乐曲,在情感上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时,教师可先播放配有优美旋律的维也纳风光幻灯片,学生欣赏后会如痴如醉。接着教师顺道兴行,提问:“维也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此时,学生就会带着对维也纳的美好憧憬走进文本。
五、回忆导入法
利用回忆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为系统化。让课文主要内容历历在目。这样,既便于学生的记忆,又便于学生复习与巩固。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可如此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马上就会回忆——学习了生字。知道了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你的感受”等。这节课我们来看看课文具体是怎样写山、写水的。这样,两节课就会连成一条线,学生对课文的脉络一清二楚。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结尾和导语水乳交融,结尾“画龙点睛”固然主要,“先声夺人”的导入更是妙不可言,善教者只有把它作为一个系统结构来认识,才能发挥其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