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差异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一、本文概述《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英汉语篇结构、语义理解和翻译策略的学术论文。
本文将对英汉语篇的主要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者在篇章组织、信息排布、逻辑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汉语篇的本质特征,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文章将首先概述英汉语篇对比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然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分析框架,最后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以期为英汉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英汉语篇的基本特征对比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在语篇构建上也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上,还深深植根于两种文化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中。
英语语篇通常呈现出一种直线型思维模式,即开篇直接点明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逐步深入,最终得出结论。
这种思维模式在英语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文体中尤为明显。
英语语篇往往重视逻辑性和形式化,通过丰富的连词和语法结构来体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整个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相比之下,汉语语篇则更多地采用螺旋型思维模式。
在汉语表达中,作者往往先从外围入手,通过描绘背景、渲染气氛等方式逐渐引出主题。
这种思维模式在汉语文学作品、日常会话中尤为常见。
同时,汉语语篇更注重意合性,即通过语境和语义的关联来实现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而非依赖明显的连词或语法结构。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英汉两种文化的不同。
英语文化强调逻辑性和客观性,注重分析和推理,因此英语语篇也呈现出一种客观、直接的风格。
而汉语文化则更注重整体性和和谐性,强调综合和感悟,因此汉语语篇更倾向于采用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了解英汉语篇的这些基本特征差异,对于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在语篇构建上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以实现原文与译文在语义、风格和文化内涵上的对等。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中英文语言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语法结构上均有较大差异。
本文比较了英汉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两种语言背后的中英文化差异。
1、中英文语言结构的语法差异1.1语篇差异中文语言结构趋向于意合,思维方式呈螺旋型,不强求于语言形式;英文语言结构趋向于形合,思维方式呈直线型,力求结构上的严谨。
中文较少使用连接词,各部分之间靠意思连接,所以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目了然。
而英文讲究层次,多在词、短语、分句之间用连接词和关系词,使英语句子、文章更具层次感[1]。
中英文两种语言结构在语篇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章策略的差异。
篇章策略(text strategy)是指篇章生产者根据交际目的对组篇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是为一定的目的而对决策参数(decision parameters) 所作的权衡。
中国人写作倾向于采用堆积和重复论断、引用典故和权威、套用成语和谚语的策略;而西方人则强调使用数据和细节、引述个人和常人经历,运用成语、习语则采用掐头去尾、添枝加叶的推陈出新策略。
⑵语篇模式的差异。
汉民族由于受重综合的思维习惯影响,语篇模式属于典型的东方“螺旋型”(circular/ spiral) [2]。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篇章的主题不是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而是采用曲折起伏、隐喻含蓄方式来阐述。
即不直接切入主题。
英语通常“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先概括,后细节”。
换句话说,英语语篇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linear) ,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它们把话题、观点、态度从一开始就引入文章,然后用事实说明,先有主题句,后接例证句,而后结尾,语篇模式属于演绎型。
⑶语篇主题的差异。
受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英民族通常把主题句(topic sentence) 置于句首, 主题突出,观点清晰,然后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
从英汉语篇的差异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附加任何写作注意事项,即使题目也是开放性的:Why do I
Choose...? 学生两次作文就有较大不同。 笔者主要从开篇布局 (包括篇主题句和段落主题句) 、衔接连贯两个大方面对作文 进行了统计分析。
2.过程及 结果分析
式和语言组织方式的悟性和意合(parataxis)与理性和形合(hypotaxis)的不同。几乎所有语言都有三种句子衔接方式:句法
英语 口语教材最好是采用有很强西方文化信息的地道的西方 英语 口语教材。不能再靠背诵英语书面语教材来提高口语能
两次作文比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开篇布局方面。笔者阅
力了。 一套地道的英语口 语教材, 可以为英语教学者提供好的
语用知识 , 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 只有有 了好的英语 口语学习教材 ,才能真正改变 目前英语 口语教学 的不 良的局面。 4.3 增加资金投入比例, 改善英语 口 语学习的设施 英语学习的器材是英语学习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保证。 要想学习英语口 首先要听英语口 仅靠听老师的译语表 语, 语, 达是不够的。 一个办学单位如果真正重视英语教学, 就会想办 法增加资金投入比例, 购买收音机, 影碟机, 建立语音室、 多媒 体教室和互联网络, 让学生无论在课堂上, 还是在课堂外, 有 条件学习英语 口语。 这是一个重要的物质保证。 我国广大农村 和基础薄弱的大学, 在英语学习的硬件设备上的不足, 是学生 英语学习水平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4.4 课内 课外比翼齐飞, 营造英语 口 语学习的环境
从 英 汉 语篇 的差 异 看 大 学英 语 写作教 学
邓 莉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 要 : 英汉语篇思维的差异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 : 直线 式和螺旋式、 形合与意合以及客体意识和主体意识。 英汉语篇 的差异为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学习上制造了障碍。为改进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实提高学生语篇能力, 切 作者从六个方面 提 出了建议 。 关键词 : 英汉语篇对比 语篇能力 教 学现状 建议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差异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差异英汉语篇语法衔接差异英汉语篇语法衔接差异摘要:语篇翻译涉及形式衔接与内容连贯。
衔接是连贯构建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而语法衔接作为衔接中极常用的一种手段,在英汉翻译中有许多差异。
本文以《红楼梦》中晴雯撕扇片段中英版为例,深入分析英汉语篇在语法衔接上的异同。
关键词:语法衔接连贯语篇翻译《红楼梦》1.引言衔接和连贯是构成语篇的两个必备要素。
衔接是连贯的外在形式,连贯是衔接的内在意义[1]。
语言学界较早提出连贯标准的是Halliday和Hasan,他们认为语篇连贯通过语言形式上的衔接得以实现,“衔接是连贯的基础”。
[2]Halliday和Hasan认为,要使语篇连贯,必须使用一些显性的衔接手段,如指称、省略、替代、连接等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把语篇中不同的成分从意义上联系起来。
这些衔接手段被认为是显性连贯。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
英语作为形合语言,其语义的连贯通常依赖于高度形式化和逻辑化句法结构,并以动词为核心。
汉语作为意合语言,对句法结构要求较少,偏向于意合。
因此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上有很大不同,英语多用显性衔接,汉语多用隐性衔接。
本文将以《红楼梦》中晴雯撕扇片段为例,从语法衔接差异角度分析英汉翻译异同。
2.语法衔接语法衔接也称句法连接,其本义是借助构造句子的语法手段即标志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因素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3]语法层面的衔接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
2.1指称:或指代衔接,是指能使C1(C代表小句,下同)和Cn通过指称而建立衔接的关系。
C1与Cn通过指称的衔接而完成语篇内这一环节的连贯建构。
指称有三种体现方式:人称、指示和比较。
[4]这三种类型的指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同时存在。
由于英汉语言习惯的不同,在实际的语篇中,一一对应的翻译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在英汉翻译中有明显的体现。
例1:便笑着递与她。
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
With a smile he handed her his own.Sure enough,she ripped it in two,then tore it to pieces.汉语中省略主语宝玉,但从上文中可知“便笑着递与他”的主语是宝玉。
英汉语篇形合与意合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二 、 汉语篇形合与 意合差异对英汉 互译 的 英 影 响 ’
任何语言都不是独立地使用 一种固定 的表达模式来传递语 言信息的 , 而是两种模式的混合 自由作用 。但是受文化 背景 、 思 维模式的影 响 ,在表达过程 中会表现 出不 同的特点。英 语重形
合, 汉语重意合。英语 行文 注重结构 、 形式 , 注重显性接应 , 以形
一
、
引 不可或缺的。它是如此地不可或
以致 当主语 因修辞原 因而移位 时, 甚至要使用形式主语来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 了与其相应 的文 缺 , 句子的主谓之间没有强制性 的一致关系 , 化 。西方 人重形式分析和逻辑 推理 , 调“ 强 由一到多 ” 的思维传 足空位 。汉语重意合 , 句法地位并不十分重要 , 统 。在处理问题上 , 注意把具体问题从总体 中分离 出来 , 把极复 主语对谓语动词 的形式没有决定作用 , 在语境 ( 包括上下文 、 情景语境 、 常识与背景知识等 ) 中为交际双 杂的问题划分为比较简单 的形式 和部分 , 然后逐一去研究 ; 民 汉 以意承脉 , 因而汉语 中存在大量的无 族讲究 “ 天人合一 ” 重视 整体思维 , , 注重心理 时空 的思 维方式 。 方所共知 的主语常常省去 , 如 译成英语时则 要补 在处理问题上 , 注意从 整体上 , 从一事物与 他事 物的联 系上加以 主句或主语省略句。 以下汉语 中的无主句 ,
英汉语篇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
英 语 阅读 在 学 习英 语 中 至 关 重 要 ,对 听说 读 写 都有 很大 的帮 助 。 既然 英 语 阅 读 包 罗 万 象 ,英 语 阅
是 一系列连续的段落或句 语 篇分 为书面语和 口语 ,学生语篇分析能力要求首先从整 篇 把 握 内容 ,分 析 段 与 段 之 间 关 系 然后提炼 出中心思想 。在 大 学 英 语 写作 教 学过 程 中发 现 ,不 少 学 生在 写作 中 出现 很 普 遍
实英语文化随处可见,英语学习者有很 多机会接触 到英语文化 ,如广告、报刊、标 识、电影等等 ,都
是 学 习英 语 文 化 的 途 径 , 英 语 学 习者 应 该 好 好 利 用 周 围 的环 境 学 习熟 悉 英 语 文化 。 第 三 ,英 语 学 习者 应 当 培 养 宽容 异族 文 化 的心
,
语篇是交 际过程 中的语言单位
子
。
,
读就 需要一定 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拥 有较 高的跨文 化交际能力 ,英语 阅读能力也会提高,所 以英语 阅 读 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相辅相成,缺一 不可 。英 语学习者在学 习英语 阅读的过程 中,一定要注 意跨
的 问题是, 习惯通过查找字典 ,写 出所要表达 的大致意思 ; 语 篇结构缺乏逻辑 ; 整篇文章不能够突出主题和中心思想。这就 说明学生缺 乏篇 章学 习的训练 。所 以在 写作 时,一定要注意训 练学生把握 文章语义整体 的统一性。 文对英语和汉语
的 话语 差 异 进 行 了详 细 分 析
如何才能有效解决在英语 阅读 中的跨文化难题
呢? 第一 ,教师应该有 效地扮演文化角色 。老师在 他 们 的英 语 学 习 中 起着 至关 重 要 的作 用 ,在 教 授 学 生 如 何 学 习英 语 的 同时 , 也应 该 注 重 英 语 文 化 的积 累 。 英 语 教 师 在 平 时 的 教 授 中 , 充 分 利 用 教 学 工 具 ,如 多媒 体 ; 举 办 有 关 英 语 文 化 的 活 动 ,如 英 语 话剧等等 ,向学生传播英语 文化 ,使英语学习者潜 意识 中慢慢 了解、认同英语文化 。 第二 ,英语学习者有意识地 学习英语文化 。其
英汉语篇模式的差异与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
湖 北广 播 电视 大 掌 学 报
J u n l f Be Un v r i o r a o Hu i TV i e st y
Vo . 8 No 1 1 , .2 2
De e e . 0 8 1 4 1 5 c mb r 2 0 . 0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
成 的具有 各 自特色 的考 虑 问题 、认识事物的 习惯方 式和方 法 。例如,中国人写信时 ,地址的顺序是 国名 一省名 一城镇
名一街道名 一住宅的门牌号码 一收信人;而英美人的顺序却 恰恰相反,其顺序是收信人一住宅 的门牌号码 一街道名 一城 镇名一省名 一国名,这里就包含着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上 的 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是 由于每一种文化有其特别的思维方 式, 而一个人的思维方法大体上就决定 了他组织意思的方法。 三、英、汉语篇模式的差异 1 英语语篇模式 的特点 . 由前述语篇模式与思维模式和文化的关系可知, 英语语篇 模式的特点是由英语族人的思维模式特点和文化背景决定的。 ( ) 崇 尚 自我 ”与 “ 门见 山” 1“ 开 。英语语 篇的一个突 出 特点就是开 门见山,也就是作者首先直截 了当, 旗帜鲜 明地 提 出 自己的观点、想法,然后 再进行具体分析 ,阐 明理 由, 英美人无论是说话、写文章,他们的话语组织模式都是遵循 这一原则,总是结果在前, 原因在后; 请求在前, 由在后 。概 理 括起来说,就是先概括 , 后具体 ; 先整体 ,后细节;先综合 , 后分析。直截 了当地 声明论点 ,然后逐渐地、有层次地展开 阐述 。这种 率真 的表达方式是和英美人高度 “ 崇尚 自我 ”的 文化理念息息相关的。 ( )重逻辑 、分析的思维特点与直线式语篇模式 。相对 2 于中 国人的思维模式,英美人更偏 向于逻辑、分析 、抽象的 思维模式,他们强调感官所提供 的原始材料 ,并把理性原则 应用于这些原材料,使其成为有规则 ,自我连贯的整体 。他 们运用概念 进行判 断、推 理,总是进行概念到概念的归纳, 运用逻辑方法,把感官所提供 的素材进行分析 , 来支持 自己 的论点,概 括起 来说 ,英美人在思维模式上有一种重理性、 重分析、重形式完备的鲜 明特 征。 受这种 思维模式 的影 响, 美人 的语篇模式偏重于事件 英 发生的先后顺序 , 客观现象挖掘较充分 , 对 并依此组织设计 段 落情 节,文章 结构层 次感和独立感强 ,内容 多围绕一根主 线 展开,因此,又被称为 “ 直线式 ”语篇模式 。这种模式基 本 代表 了英语 语篇结构 的主 要模式 ,一般 都 由三个 部分组 成 :开头、主体 、结尾 。开头主要开宗明义 ,点破 主题 ,起 到指 向的作用 ,即阐明文章 的要点 , 以此吸 引听者和读者 又 的注意力 。主体 由若干段落组成 。涵盖与主体相 关的要 点, 以及支持要 点的论据和事实 。结尾 以概括要点的形式 定局 ,
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差异分析
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差异分析-社会科学论文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差异分析刘英杰(赤峰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语篇(discourse)的构成要旨是符合语法规范,层次清楚,语义连贯且语句之间衔接得当。
语篇中语义性衔接手段的运用是语篇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作为语法衔接手段之一的照应衔接在语篇衔接手段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本文旨在围绕英汉两种语言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的差异进行分析对比。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英汉语篇;照应衔接;差异分析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30-03 语篇作为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必须符合语法,层次清楚,语义连贯,语句之间衔接得当。
因此说,衔接与连贯关系是语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篇衔接手段有语篇——语境衔接和语篇内衔接之分,语篇内衔接分结构性衔接和非结构性衔接,其中的非结构衔接是语篇中衔接与连贯的研究重点。
非结构性衔接包括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和语音手段等。
非结构衔接手段中的语法手段通常包括照应衔接、替代衔接和省略衔接三个方面。
这里所说的照应衔接又分为外照应和内照应。
承担外照应作用的语言项目意义必须依靠具体的语境才能作出准确的理解。
而内照应语言项目的指称对象则存在于语篇内部。
所谓照应是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指称说话或文章中谈论、说明的对象,进而将语篇有机衔接起来,实现语篇意义的连贯。
在此,我们主要对比分析内照应衔接(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篇中的异同。
一、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通常而言,人称照应就是使用人称代词的某种形式来回指上文中出现过的人物,一般为前照应。
但在实际运用上,人称照应也可以是后照应。
这种用人称照应手段来进行语篇中语义衔接的情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是没有什么大的差异的,请看下列例句:1. Several times on his trips to China,which he made as agues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Jack’sbirthday occurred while he was in Beijing. 可以明显看出,“his”和由“which”引出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的“he”均指向主语“Jack”,属于后照应关系;最后一个从句中的“he”则是前照应关系。
从主位、主题来看英汉语篇差异
2从 主位 、 主题来看英 汉语 篇差异
2 1主位推进与英语 的形合 .
捷克语 言学家丹尼斯 ( ae) D ns 是最早从 语篇 的视 角来 研究 连贯语篇 中旬子与句子之间的主位 关系的。他将 语篇 中复杂的
主位关系称作主位推进模 式 , 并建 立了线形 、 连接 主位、 生主 派 位、 分裂述位和跳跃主位五种推进模式 ( 刘景 霞 ,06 。胡壮麟 20) 对前人提 出的模式进行 了总 结并加 以简化 , 出最 基本 的三种 提 形式 :1 重复前句中的主位 , () 即第一句 的主 位继续成 为第二句 的主位 , 以用“ 1 2 表示 ;2 前句述位 的部 分内容发 展为 可 T 一T ” ()
主位概 念较 早是 由布 拉格 学派 的创 始 人 之 一 马 泰休 斯
( teis 提 出 的。后 来 系统 功 能 学 派 的 代 表人 物 韩 礼 德 Ma s ) h u ( a ia) H ldy 和汤姆森 ( h m sn 接 受并发 展了这 一理论 。他们 l T o po ) 给主位下的定 义很 具有代表性 :T e ei tes rn —p i r “ m t t g on f h sh ai to
( a ia , 0 0 3 )“ h h m 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e f s cn tu n f t H l y 2 0 : 8 T e t e i h r o s tet o h l d e i t i e
c ue” T o po , 0 0 19 即主位 是信息 的出发点 , l s. ( hm sn 20 :1 ) a 是小 句
t e me s g ,i i h ru d f m h c h lu e i tk n f ’ h sa e t s te g o n r o w i h te ca s s a i g o . ’
形合与意合——浅析英汉在语篇衔接上的差异
言之 . 他们认为女人 的感情平时只能零 星发泄 , 有了丈夫和孩子 , 必须
情感 收聚起来有 了归宿 , 自己才能得到满足。” 通过比较这段汉语文字和上段英语文字 . 能够看到汉语 变英语的 复合句为小分句 , 且省去 了许多连接词。 22 照应 的使用 . 照应是指在语篇 的某个部位 出现参 与者或情景部分 可成为它在 另一个部分出现的参 照成分 。 英语 中大量使用参照手段 , : 如 指示照应 和人称照应 . 而汉 语却 相对较少地使 用照应 . 汉语往往 使用原词重复 或零照应来表达照应关 系 . 达到语篇衔接与连贯的 目的。胡壮麟认 为 “ 零照应指在语篇中本该 出现 的照应词被省略了。 来看两个英汉对 比 ” 的例子 :
纯理论的教育不能加强职工的认识而且很容易忘记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将日常工作的违章行为一一记录在案将记录的内容定期分析定期汇总总结通过个人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学会认识每一项工作的危险点因为每一活动场所的危险点都不同甚至同一项工作在不同的进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危险点都不一样着重通过提高学生自己的认识来防范现场的安全隐患是安全工作的最有效途径
“ ro s atc scn s a etefu d to so u ig s ul ig , Terr t t k a h k h o n ain fo rbg etb idn s i a
1 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
b t h yc n o tu h f n aino me c . h s cs h t r te, u u e a n t o c u d t f t o o A r a T ee a t s at e l b t i es
【 要】 摘 因为英语重“ ”汉语重“ 形合 , 意合”所以造 成了在语篇衔接方面的差异。从连接词 的使 用、 , 照应语的使用和省略语的使 用这三 个 方面, 结合一些 实例 , 来对比英汉语在衔接方面的差异 , 在 更好地 阅读英语文章和进行 英汉翻译 。 旨 【 关键词 】 ; ; 形合 意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衔接
英汉语言对比(精编课件).ppt
B: Give me the same, please.(语法功能性名词替代) 译文: A:劳驾,我要一杯加糖的清咖啡。 B:请给我也来一杯。(词汇衔接中的重复)
(2)A:Do you think he was too serious? B: Yes, I think so.(替代一个完整的陈述分句)
精品课件
重分析
她们或许是我们的奶奶,满头银丝,满脸皱纹,世人多用“慈 祥”去形容她们,但很少有人能品味皱纹背后那岁月与历史 浮过的幽香。她们无须再用铅华刻意雕饰,我却分明看见她 和她的老伴共同演出那首动人的歌—《牵手》。 眼泪是上苍对一切感情动物的馈赠,爱为心之声,泪因爱而凝, 留泪是女人爱的宣泄,情的倾诉,女人流泪时最美。 (“女人什么时候最美”《英语沙龙》1999/8,19)
together , they have no water to drink. • 分析: • 交替性同构只在第1、2句,第3句主要靠词汇重复和指称实现衔接。而they have no
water to drink一句虽仍与前两句同构,但其衔接作用已大大降低了。
精品课件
2. 词汇连接的差异
•词汇连接指的是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 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据此, 应明确把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种种关系统称为语义 的重复同现,并把各种指称关系(属于语义上的同一性的前 后照应和上下指等)归入词汇连接。在此基础上,下面就从 语义的重复同现(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相似、分类 等)和指称照应两方面来探讨英汉语篇词汇连接的差异。
语言的连贯与其语言特色往往是同一语言的两面。
中英文写作差异浅谈
中英文写作差异浅谈前言作为一名工科的研究生,撰写科技论文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较强的写作能力是完成一篇高水平的科技论文的必要前提。
对于部分工科学生而言,撰写一篇中文科技论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写一篇地道的英语科技论文却是一件相当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有必要提高我们的英语写作能力,而分析中英文写作差异,深刻领会其差异,则是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1.中英文写作差异之源:文化剖析首先,需要从文化的高度来分析中英文写作的差异,因为文化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所在,只有从文化学的高度分析,才能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认识理解这种差异。
具体而言,无论中文写作还是英文写作,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行为文化体系,因此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中英文写作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宏观上把握两种写作文化的联系与区别,发现一些共同的价值和规律,促进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1.1.表达与阐释:两种不同的写作文化观念在中英文写作文化的价值观念层面上,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区别,这些区别概括起来,就是中文写作的功能与价值都强调“表达”,而英文写作(甚至以英文写作为代表的西方写作)的功能与价值都注重“阐释”。
从中国关于诗歌起源的理论可以看出对诗(写作)的表达作用的强调。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在孔子的《论语》中,也突出地强调诗可以“兴、观、群、怨”,表达老百姓的心声。
后来无论是司马迁提出“不平则鸣”,还是唐宋古文运动提出的“文以载道”,都无一不是强调写作的缘起和作用就在于表达。
而英文写作的源流——古希腊的写作理论,一开始就强调写作是一种“模仿”。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提出著名的人模仿动物的模仿说;苏格拉底把他对人的哲学思考运用于文艺领域,认为人应当成为文艺模仿的对象,不仅人的外部形体动作可以模仿,就是人的精神方面的特质也可以模仿,不论这种特质是善的还是恶的;亚里士多德在其著名写作论著《诗学》里具体阐释了“悲剧”,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从衔接手段看英汉议论文语篇的差异——以《劝学》和Of Studies为例
从衔接手段看英汉议论文语篇的差异——以《劝学》和OfStudies为例黄劲怡【摘要】英语和汉语是截然不同的语言,但对于劝导学习这一主题两者都有经典语篇.以荀子的《劝学》和Bacon的Of Studies为例,以Halliday和Hasan的语法、词汇衔接理论为指导,对英汉两个主题相近的议论文语篇进行衔接手段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两位作者的个人文风还是两种语言形式、语义上的差异,都来自于"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差异.%s: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totally different languages, but both of them do have classic texts about encouraging learning.This paper conducts a contrast of cohes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essays, taking Quan Xue by Xuncius and Of Studies byF.Bacon as the cases, the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cohesion theories byM.Halliday and R.Hasan as its theoretical framework.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authors' writing styles and that of forms and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ses are derived fro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which can after all be concluded as cultural differences.【期刊名称】《兰州工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4)003【总页数】8页(P121-128)【关键词】劝学;OfStudies;衔接【作者】黄劲怡【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语言学研究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直觉和语感的层面上,必须找出其根据,理清语言成分得以形成语篇的途径[1]。
英汉语篇差异比较
语言文学研究英汉语篇差异比较陈双莲(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通辽028000)摘要:语篇是具有完整意义的语+单位,每种语+都有自己的特4,各具特色的语+建构起来的语篇有独有的风格。
本文从分析与概括、形合与意合、抽象与形象、静态与动态四个方面,对比分析英汉语篇的结构和语用差异,指出差异与语言本身的特4,以及语+使用者的思维定式和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英语汉语语篇差异语篇是交流中相对完整和独立的语言片段,它的话语结构和信息功能是相对完整的。
每种语言都有独有的特点,各具特点的语言建构起来的篇章必然会展示独有的特性。
英汉语言使用者由于受语言自身及文化思维模式的影响,使用的语言显现出一些语篇结构和语言定式。
―、分析与概括西方人使用逻辑推理式即deductive的思维,英语语篇多为演绎结构,语句的重心往往落在句首,句子喜用开门山、头短尾长的结构"例如:Gun sales surged in May as shops reported an uptick in interest and demand amid national protests after the Memorial Day killing of George Floyd and as the COVID-19pandemic wreaked havoc and stoke fear across the country.本句的重心是"Gun sales surged in May",而后的推理方式阐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这种先总结即先点出的重、结、观点、、,相关的、、、、原、、现在西方人方式中。
段落中往往句(topic sentences)于段首,句(supporting sentences)置于句后对一步解释。
汉语语篇英语语篇的先的结构相,先......................原、、结。
中英旅游语篇差异论文
中英旅游语篇差异论文关键词:中英文旅游资料词汇句法修辞篇章结构摘要:本文从词汇、句法、修辞、篇章结构等四个方面对中英文旅游资料进行了比较,并对中英文旅游语篇的差异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引言旅游资料是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它包括包括图书、宣传册、导游图、景点介绍、明信片、幻灯片、电视录象片、电影记录片等。
它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一手信息,对旅游景点、旅游资源、服务设施等进行了介绍以及宣传。
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要求文体生动传神,因为它还要传递信息。
但是它也不像科技文,有很强的专业性,并且准确、严谨,因为旅游资料的读者是普通的旅游者,他们希望旅游资料可以写的通俗易懂。
无论是中文或者英语的旅游资料都具有这样的一些共性,比如准备传达信息,文本生动有趣,简单易懂等。
但是他们的差异也很大。
本文将从词汇、句法、修辞、篇章结构等四个方面分析中英文书面旅游资料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二、中英文旅游资料文本的对比英语旅游资料的基本特点是:重在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等信息的传递,对风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则着笔不多。
而中文旅游资料则多用描速性的语言,并不十分看中信息的传递。
由此可见中英文旅游资料各具特色,特点鲜明,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词汇从词汇的角度看,中英文行文用字习惯不同。
英文用实际的信息词使得文章简洁精练,表达直观通俗。
英文旅游资料注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形容词使用较少。
中文旅游简介一般写的非常有“文采”。
大多使用形容词以及四字成语来渲染气氛。
笔者在游览英国著名的温莎城堡时看到了以下的一段介绍:Wind-sorCastleistheoldestroyalresidencetohaveremainedinco ntinuoususebythemonarchsofBrit(13acres)andcontains,aswellasa royalpalace,amagnificentcollegiatechurchandthehomesorworkpl acesofalargenumberofpeople,includ-ingtheConstableandGovern oroftheCastle,theMilitaryKnightsofWindsorandtheDeanandCano nsofStGeorge’sChapel.从这段英文简介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关于温莎城堡的基本信息:简单的历史,位置,作用以及城堡的组成等等。
英汉语篇衔接的六种差异及其原因-文档
英汉语篇衔接的六种差异及其原因【】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ext cohes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final section,the anthor uncovers the reason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ext cohesion.一、绪论语篇衔接是一个动态的具体的概念,我们应当从不同方面进行考察。
中国学者们对英汉语篇衔接也做了相关的研究。
如:李兴运(2001)指出在翻译活动中应当尊重源语语篇习惯,以便使译文自然流畅的且不失源语的“语言魅力”;潘文国(1997)认为在语篇组织中,汉语倾向于使用重复手段,而英语则倾向于替代手段.本文讨论了常见英汉语篇衔接的差异性,并从英汉语言结构,思维方式和文化理念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二、汉英语篇语音衔接的差异性分析胡壮麟(1994)朱永生(1995)张德禄(1999)提出语音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并认为同指成分的非重音化,语调衔接以及语音修辞衔接是英语语篇衔接机制中语音手段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汉语是声调语言,因此语音是汉语语篇衔接中一种常见的手段。
1.英语语篇的语音衔接方式。
语言学家D.Bolinger在其《语调及其语调成分》中指出如果语篇前后所传达的信息相同,后同指成分的语句重音则趋向于非重读化,这样就造成了前后所指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结以达到语篇衔接的目的(D.Bolinger,1986)。
因此,若一个指称代词为非重读音,它很可能是前指称,相反,当一个指称代词为重读音时,就增加了它后指称的可能性。
在英语中,一句话的完整意义是由词汇意义加上语调意义构成的。
同样的话语会因说话者使用语调的不同而使所要传达的信息的意义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如A:The food was quite cheap. And quite delicious B:Well,it’s cheap.(but not very delicious)(降升调)B使用了升降调,说明了B对A的评价持有保留意见。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导语: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涉及到两种语言在表达某一文本的同一个内容时的各种表达方式。
这些表达方式,有的是相似的,有的是有差别的。
下面本文将从词汇、句子结构、篇章及文化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一、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曾说:“文本翻译的大多数工作都是在词汇层面上完成的”。
许多学习者在翻译时逐字逐句地把汉语翻译成对应的英语,从而导致“中国式英语”现象的频繁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受到了汉语的干扰。
英汉词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对比:(一)词义比较1.词的多义性英语词义比较灵活,词的涵义范围比较广,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大,而汉语词义比较严谨,凝滞,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词的意义比起英语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少。
英语一向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可塑性较强的语言。
Eric Partridge: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词本无义,义随人意。
)英语词义灵活,突出地表现为一词多义。
例如:“story”这个词,汉语的词义是“故事”,但在英语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却有不同的词义。
如:2.抽象与具体英语表达中常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次涵义抽象笼统,往往给人以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
而汉语用语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并给人以一种“实、明、直、显”的感觉。
3.静态与动态英语常用静态词汇,具体体现在较多的适用名词和形容词。
而汉语则多使用动态词汇。
如: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他能吃又能睡。
4.构词法(1)英语主要构词法有派生、转化和合成三种,汉语主要有派生、转化、合成、重叠四种。
(2)英语派生可用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汉语派生只用于名词。
(3)重叠是汉语主要构词法之一,英语则无重叠法。
浅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
浅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摘要: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是一个客观而显著的现象,本文运用韩礼德与哈桑所著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关于语篇衔接的相关理论,从照应这一衔接方式的角度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揭示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运用的不同方式,总结出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关键词:语篇衔接;照应;差异中图分类号:H315;H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8-0000-02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无论从表象的文字构成到深层的语义表达方式等众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其中,两者的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是最显著的差异之一。
在语篇衔接手段差异的讨论中,概括较全面、认可度较高的是韩礼德和哈桑在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进行的总结。
在书中,韩礼德与哈桑将语篇衔接手段主要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
语法衔接主要包括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连接(conjunction),其中照应又包含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和比较照应(comparison reference)(Halliday&Hasan, 1976:30)。
本文将通过一些语篇实例,从照应这一衔接方式的角度详细分析在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
一、人称照应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将某一句话与对应的语境或上下文连接起来。
英语和汉语有各自的人称照应系,所以两者在人称照应上有很大差异。
人称词包括三种:人称代词、所有格和物主代词。
英语中的第二人称“you”并不像汉语中的“你”和“你们”有单复数的区别,也没有“您”和“你”之间尊敬程度的不同;第三人称复数“they”也不能像汉语中的“他们”、“她们”或“它们”区分出性别的差异。
此外,汉语中还有第一人称复数“咱们”和“别人”、“人家”、“大家”都具有照应功能。
英汉语篇对比
Anne was a girl who lived in a children’s home. She was an orphan. Matthew Cuthbert lived in the little village with his sister Marilia . we’d better believe that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that would happen in sometimes. Matthew Cuthbert wanted to adopt a boy, but the children’s home sent him a girl Anne, who was full of imagination. she liked to imagine all of the things .just like Marilia said that she had so much trouble things around her. While she lived in the Matthew Cuthbert’s home ,she had so many different troubles. But she never gave up. she was still full of imagination for all the things.
3 重复
失业经常带来许多问题,即使没有经济问题,也 会碰到“今天我应做什么事”的问题。人们注意 到失业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问题,而且还会带来 巨大的心理上的问题。(蔡基刚,2001:265) Retirement often brings many problems surrounding the “What shall I do today?” question, even though there may be no economical cares.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withdrawal from work, quite aside from exerting financial pressures, brings enormous psychological troubl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是话题, ②-- ⑥描述“青年的朋友”的特点, ② ③是他们的优点, ④ ⑤是他们的缺点,尤其 是⑤,与② ③形成极强的反差,“青年的朋友” 的特点引起作者的忧虑,于是自然地过渡到⑥。
从语法结构来考虑,②③④⑤的逻辑主语毫无疑 问是“(他们)青年的朋友”,⑥的逻辑主语是 “我”。尽管“他们”和“我”都未出现,但原 文的意义十分明白,反映了作者清晰的思路,汉 语读者也能完全理解。
4. 信息结构 (information structure)
篇章最主要的功能是信息功能,因而对 篇章信息结构的剖析十分重要。 绝大多数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所以, 句子信息结构是研究篇章信息结构的重 要对象。
一个句子中,某些词语要先说,某些词语要 后说,先说的词语是主位(theme),后说的 词语是述位(rheme),这主位——述位 (theme—rheme)结构便是句子的信息结构。 它是作者思维方式的反映。 当句子的成分既是已知信息又处于主位时, 这一成分便称为主题(topic),句子的其余 部分便是述题(comment)。(许余龙, 1992)
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hypotaxis),英 语句子的特点是强调形式和功能。句子成 分之间的关系要求用形式标记表明。 英语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 和语态,主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 系副词和连词,都行使其语法功能并起着 纽带作用,将句子各成分衔接在一起。
①我常见许多青年的朋友,②聪明用功,③成 绩优异,④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⑤甚至写一 封信亦难得通顺,⑥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 方面。(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且常见于英语说明文、论说文,其次是夹叙夹 议的文章。 据资料统计,仅英语说明文中就有60%至70% 的段落是以话题句开始的。
1.2 螺旋形
中国的螺旋式,公认为以八股文的“起、 承、转、合”为典型:
先宣称主题之重要,继而展开反复的论 述,最后回归到主题并对它再三强调。
The village of Marlott lay amid the northeastern undulations of the beautiful Vale of Blackmore or Blackmore aforesaid, an engirdled and secluded region, for the most part untrodden as yet by tourists or landscape-painter, though within a four hours’ journey from London.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Richard Coe和胡曙中(1989)对Kaplan 的英语段落线性说给予了论证,指出:
“英语段落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它一般按一 条直线进行……往往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意思,而 后分点说明”,“英语段落呈典型的直线性,这 是英语段落连贯性的一种特殊类型”。
所谓直线形,就是先表达出中心意思,由此展 开,即英语所说的develop,或层层推演或逐 项分列,后面的意思都由前面的语句自然引出。
3. 主体意识 VS. 客体意识
中国人讲天人合一、人法自然、万物皆备于我, 所以凡事凡物都有很强的主体参与意识,语言 表现上多以“人”作主语。 西方人由理性的分析而执着于主客分离和区别, 所以一方面或以“人”这个主体为主语,或以 事物这个客体为主语,视需要而定;另一方面 更多地抱客观审视的态度,以事物为主语,对 之进行客观、冷静的剖析和描述。
英汉语篇的基本差异
郭亭亭 对外汉语专业2008级 汉英语言对比 2010.11.30
简述:
英汉语篇的基本差异有内在的思维和外 在的衔接与连贯手段两个方面,内外既 相应又各有独立。
一般说来,思维层面是决定性的,而作 为语篇比较研究则首先应着重于语言本 身的衔接与连贯。 英汉语篇思维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点:
英语的从句前必须根据其语法功能用 when、where、who、that、as等表示关 联词将其与主句衔接起来,汉语不重视 这种形式衔接,更注重语义的连贯,这 是汉族人重整体、重综合思维方式的一 种表现,也是汉语语法隐含性 (convertness)的一种表现。
汉语语法的隐含性还表现在词类无标记、 动词本身无时态或语态标记、名词和代 词的主格和宾格没有形式变化,主语和 谓语只要求在语义上一致(concord), 无须在形式上对应等方面。 英语的语法特征正好相反,所以,英语 的语法呈外显性(overtness),体现了 英美人重个体、重分析的思维方式。
前面说过的那个美丽的布雷谷或布莱谷, 是一处群山环抱、幽静偏僻的地方,虽然 离伦敦不过4个钟头的路程,但是它的大部 分不曾有过游历家和风景画家的足迹。马 勒村就在它东北部那块起伏地带的中间。 (张谷若译)
中译与原文根本的区别: 英语直截了当以主题“马勒村”为主位和 重心,由里向外扩展,直到远涉伦敦; 中文则以一个已知信息为主位,先远涉伦 敦,再迂回到近旁的、作为主题的“马勒 村”。
倘若完全按原文的句法特征将其译成英文,可能是: ①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young friends, ② bright and diligent, ③ do exceedingly well in studies, ④ but they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⑤ even can’t write a smooth Chinese letter. ⑥ When asked why, they’ll say th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Chinese. 这样的译文是英语病句,②是形容词词组,③是动 词短语,它们不能缺乏任何语法关联而并列于此。 ③作为young friends的修饰成分,不应该以这种形 式置于其后。⑤没有主语。⑥的时态与①的时态不 一致,应该用过去时,它是指作者“曾经”问过青 年朋友为何语文差。“when asked”似乎符合原文简 洁的特点“问其故”,但“asked”在该句中是被动 语态,省略的主语是they (young friends),而此从句 中的主语应该是“I”。
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bright and diligent young friends who have done exceedingly well in their studies, but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They cannot even write a letter in correct Chinese. When I asked them why, they said they we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张培基译) 将②这一形容词词组来修饰“young friends”,将 ③与④结合起来作定语从句后置,仍然修饰 “young friends”,行文就顺了,愿意的表达也清 楚了。将⑤单独成句以强调这些成绩优异的青年 的缺点,正是作者的本意。添加“who”等下刻线 的词非常必要,能使译文形合意顺,符合英语表 达习惯。
汉语是主题显著(topic-prominent)语言。
汉语的句子强调意义和功能,建构在意念主轴 (thought-pivot)上,“句子跟思想的简单明 确的顺序一致”。“出现在句首的成分犹如文 章的‘题目’,而后面的部分则是就这个题目 ‘做文章’,说明它的实际含义”(洪堡特语, 引自徐通锵,1993)“这部分一般重读,往往用 强调的语气说出来。”(邢福义,2002:28)
这就导致了英汉语篇主语、主位的差异。
如: 近年来热情的读者纷纷致函各地方报纸, 对北京的城市建设提出了种种建议。
In recent years local newspapers have been sprinkled with passionate letters advising various suggestions o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1. 螺旋形 VS. 直线形
总体来看,英汉语篇的确分别呈现直线 形与螺旋式的逻辑特征。
这从根本上讲是中西方各自重综合与重 分析的思维习惯的表现。
1.1 直线形
英语段落呈直线发展之说最先由美国学 者Robert Kaplan (1966/1972)提出。 Kaplan对英、汉、俄、阿拉伯等民族的 英语学习者写的英语文章进行了对比分 析,认为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与修辞模 式有关,而文章的结构特征反映了他们 的思维模式特征。
如: 关于春游,你们建议去哪儿? 武汉,那是我的家乡。 为了完成这篇论文,他熬了一个通宵。
上述三例的划线部分都是主题,但都不 是主语。
主题和主语有时重合。
Hale Waihona Puke 如: 校门口今天停满了小汽车。
英语是主语显著(subject-prominent) 语言。 英语句子重形式和功能,句子建构在主 谓主轴(subject-predicate-pivot)上, 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一种形式上的一致 关系。较严格地受到英语语法的制约。
2. 意合 VS. 形合
中西方综合性与分析性思维差异的又一 表现,是构思方式和语言组织方式的悟 性和意合(parataxis)与理性和形合 (hypotaxis)不同。
汉语的特点是“以意统形”,因而汉语的 句法特征是意合(parataxis),强调逻辑 关联与意义关联而不在意词语之间和句际 之间的形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