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差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篇的基本差异
郭亭亭 对外汉语专业2008级 汉英语言对比 2010.11.30
简述:
英汉语篇的基本差异有内在的思维和外 在的衔接与连贯手段两个方面,内外既 相应又各有独立。
一般说来,思维层面是决定性的,而作 为语篇比较研究则首先应着重于语言本 身的衔接与连贯。 英汉语篇思维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点:
1. 螺旋形 VS. 直线形
总体来看,英汉语篇的确分别呈现直线 形与螺旋式的逻辑特征。
这从根本上讲是中西方各自重综合与重 分析的思维习惯的表现。
1.1 直线形
英语段落呈直线发展之说最先由美国学 者Robert Kaplan (1966/1972)提出。 Kaplan对英、汉、俄、阿拉伯等民族的 英语学习者写的英语文章进行了对比分 析,认为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与修辞模 式有关,而文章的结构特征反映了他们 的思维模式特征。
就英语族人来说,他指出:The thought patterns which speakers and users of English appear to expect as an internal part of their communication is a sequence that is dominantly linear in its development. (1972: 297)
3. 主体意识 VS. 客体意识
中国人讲天人合一、人法自然、万物皆备于我, 所以凡事凡物都有很强的主体参与意识,语言 表现上多以“人”作主语。 西方人由理性的分析而执着于主客分离和区别, 所以一方面或以“人”这个主体为主语,或以 事物这个客体为主语,视需要而定;另一方面 更多地抱客观审视的态度,以事物为主语,对 之进行客观、冷静的剖析和描述。
2. 意合 VS. 形合
中西方综合性与分析性思维差异的又一 表现,是构思方式和语言组织方式的悟 性和意源自文库(parataxis)与理性和形合 (hypotaxis)不同。
汉语的特点是“以意统形”,因而汉语的 句法特征是意合(parataxis),强调逻辑 关联与意义关联而不在意词语之间和句际 之间的形式衔接。
①是话题, ②-- ⑥描述“青年的朋友”的特点, ② ③是他们的优点, ④ ⑤是他们的缺点,尤其 是⑤,与② ③形成极强的反差,“青年的朋友” 的特点引起作者的忧虑,于是自然地过渡到⑥。
从语法结构来考虑,②③④⑤的逻辑主语毫无疑 问是“(他们)青年的朋友”,⑥的逻辑主语是 “我”。尽管“他们”和“我”都未出现,但原 文的意义十分明白,反映了作者清晰的思路,汉 语读者也能完全理解。
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hypotaxis),英 语句子的特点是强调形式和功能。句子成 分之间的关系要求用形式标记表明。 英语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 和语态,主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 系副词和连词,都行使其语法功能并起着 纽带作用,将句子各成分衔接在一起。
①我常见许多青年的朋友,②聪明用功,③成 绩优异,④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⑤甚至写一 封信亦难得通顺,⑥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 方面。(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4. 信息结构 (information structure)
篇章最主要的功能是信息功能,因而对 篇章信息结构的剖析十分重要。 绝大多数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所以, 句子信息结构是研究篇章信息结构的重 要对象。
一个句子中,某些词语要先说,某些词语要 后说,先说的词语是主位(theme),后说的 词语是述位(rheme),这主位——述位 (theme—rheme)结构便是句子的信息结构。 它是作者思维方式的反映。 当句子的成分既是已知信息又处于主位时, 这一成分便称为主题(topic),句子的其余 部分便是述题(comment)。(许余龙, 1992)
且常见于英语说明文、论说文,其次是夹叙夹 议的文章。 据资料统计,仅英语说明文中就有60%至70% 的段落是以话题句开始的。
1.2 螺旋形
中国的螺旋式,公认为以八股文的“起、 承、转、合”为典型:
先宣称主题之重要,继而展开反复的论 述,最后回归到主题并对它再三强调。
The village of Marlott lay amid the northeastern undulations of the beautiful Vale of Blackmore or Blackmore aforesaid, an engirdled and secluded region, for the most part untrodden as yet by tourists or landscape-painter, though within a four hours’ journey from London.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英语的从句前必须根据其语法功能用 when、where、who、that、as等表示关 联词将其与主句衔接起来,汉语不重视 这种形式衔接,更注重语义的连贯,这 是汉族人重整体、重综合思维方式的一 种表现,也是汉语语法隐含性 (convertness)的一种表现。
汉语语法的隐含性还表现在词类无标记、 动词本身无时态或语态标记、名词和代 词的主格和宾格没有形式变化,主语和 谓语只要求在语义上一致(concord), 无须在形式上对应等方面。 英语的语法特征正好相反,所以,英语 的语法呈外显性(overtness),体现了 英美人重个体、重分析的思维方式。
前面说过的那个美丽的布雷谷或布莱谷, 是一处群山环抱、幽静偏僻的地方,虽然 离伦敦不过4个钟头的路程,但是它的大部 分不曾有过游历家和风景画家的足迹。马 勒村就在它东北部那块起伏地带的中间。 (张谷若译)
中译与原文根本的区别: 英语直截了当以主题“马勒村”为主位和 重心,由里向外扩展,直到远涉伦敦; 中文则以一个已知信息为主位,先远涉伦 敦,再迂回到近旁的、作为主题的“马勒 村”。
如: 关于春游,你们建议去哪儿? 武汉,那是我的家乡。 为了完成这篇论文,他熬了一个通宵。
上述三例的划线部分都是主题,但都不 是主语。
主题和主语有时重合。
如: 校门口今天停满了小汽车。
英语是主语显著(subject-prominent) 语言。 英语句子重形式和功能,句子建构在主 谓主轴(subject-predicate-pivot)上, 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一种形式上的一致 关系。较严格地受到英语语法的制约。
Richard Coe和胡曙中(1989)对Kaplan 的英语段落线性说给予了论证,指出:
“英语段落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它一般按一 条直线进行……往往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意思,而 后分点说明”,“英语段落呈典型的直线性,这 是英语段落连贯性的一种特殊类型”。
所谓直线形,就是先表达出中心意思,由此展 开,即英语所说的develop,或层层推演或逐 项分列,后面的意思都由前面的语句自然引出。
倘若完全按原文的句法特征将其译成英文,可能是: ①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young friends, ② bright and diligent, ③ do exceedingly well in studies, ④ but they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⑤ even can’t write a smooth Chinese letter. ⑥ When asked why, they’ll say th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Chinese. 这样的译文是英语病句,②是形容词词组,③是动 词短语,它们不能缺乏任何语法关联而并列于此。 ③作为young friends的修饰成分,不应该以这种形 式置于其后。⑤没有主语。⑥的时态与①的时态不 一致,应该用过去时,它是指作者“曾经”问过青 年朋友为何语文差。“when asked”似乎符合原文简 洁的特点“问其故”,但“asked”在该句中是被动 语态,省略的主语是they (young friends),而此从句 中的主语应该是“I”。
这就导致了英汉语篇主语、主位的差异。
如: 近年来热情的读者纷纷致函各地方报纸, 对北京的城市建设提出了种种建议。
In recent years local newspapers have been sprinkled with passionate letters advising various suggestions o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bright and diligent young friends who have done exceedingly well in their studies, but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They cannot even write a letter in correct Chinese. When I asked them why, they said they we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张培基译) 将②这一形容词词组来修饰“young friends”,将 ③与④结合起来作定语从句后置,仍然修饰 “young friends”,行文就顺了,愿意的表达也清 楚了。将⑤单独成句以强调这些成绩优异的青年 的缺点,正是作者的本意。添加“who”等下刻线 的词非常必要,能使译文形合意顺,符合英语表 达习惯。
汉语是主题显著(topic-prominent)语言。
汉语的句子强调意义和功能,建构在意念主轴 (thought-pivot)上,“句子跟思想的简单明 确的顺序一致”。“出现在句首的成分犹如文 章的‘题目’,而后面的部分则是就这个题目 ‘做文章’,说明它的实际含义”(洪堡特语, 引自徐通锵,1993)“这部分一般重读,往往用 强调的语气说出来。”(邢福义,2002:28)
郭亭亭 对外汉语专业2008级 汉英语言对比 2010.11.30
简述:
英汉语篇的基本差异有内在的思维和外 在的衔接与连贯手段两个方面,内外既 相应又各有独立。
一般说来,思维层面是决定性的,而作 为语篇比较研究则首先应着重于语言本 身的衔接与连贯。 英汉语篇思维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点:
1. 螺旋形 VS. 直线形
总体来看,英汉语篇的确分别呈现直线 形与螺旋式的逻辑特征。
这从根本上讲是中西方各自重综合与重 分析的思维习惯的表现。
1.1 直线形
英语段落呈直线发展之说最先由美国学 者Robert Kaplan (1966/1972)提出。 Kaplan对英、汉、俄、阿拉伯等民族的 英语学习者写的英语文章进行了对比分 析,认为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与修辞模 式有关,而文章的结构特征反映了他们 的思维模式特征。
就英语族人来说,他指出:The thought patterns which speakers and users of English appear to expect as an internal part of their communication is a sequence that is dominantly linear in its development. (1972: 297)
3. 主体意识 VS. 客体意识
中国人讲天人合一、人法自然、万物皆备于我, 所以凡事凡物都有很强的主体参与意识,语言 表现上多以“人”作主语。 西方人由理性的分析而执着于主客分离和区别, 所以一方面或以“人”这个主体为主语,或以 事物这个客体为主语,视需要而定;另一方面 更多地抱客观审视的态度,以事物为主语,对 之进行客观、冷静的剖析和描述。
2. 意合 VS. 形合
中西方综合性与分析性思维差异的又一 表现,是构思方式和语言组织方式的悟 性和意源自文库(parataxis)与理性和形合 (hypotaxis)不同。
汉语的特点是“以意统形”,因而汉语的 句法特征是意合(parataxis),强调逻辑 关联与意义关联而不在意词语之间和句际 之间的形式衔接。
①是话题, ②-- ⑥描述“青年的朋友”的特点, ② ③是他们的优点, ④ ⑤是他们的缺点,尤其 是⑤,与② ③形成极强的反差,“青年的朋友” 的特点引起作者的忧虑,于是自然地过渡到⑥。
从语法结构来考虑,②③④⑤的逻辑主语毫无疑 问是“(他们)青年的朋友”,⑥的逻辑主语是 “我”。尽管“他们”和“我”都未出现,但原 文的意义十分明白,反映了作者清晰的思路,汉 语读者也能完全理解。
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hypotaxis),英 语句子的特点是强调形式和功能。句子成 分之间的关系要求用形式标记表明。 英语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 和语态,主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 系副词和连词,都行使其语法功能并起着 纽带作用,将句子各成分衔接在一起。
①我常见许多青年的朋友,②聪明用功,③成 绩优异,④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⑤甚至写一 封信亦难得通顺,⑥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 方面。(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4. 信息结构 (information structure)
篇章最主要的功能是信息功能,因而对 篇章信息结构的剖析十分重要。 绝大多数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所以, 句子信息结构是研究篇章信息结构的重 要对象。
一个句子中,某些词语要先说,某些词语要 后说,先说的词语是主位(theme),后说的 词语是述位(rheme),这主位——述位 (theme—rheme)结构便是句子的信息结构。 它是作者思维方式的反映。 当句子的成分既是已知信息又处于主位时, 这一成分便称为主题(topic),句子的其余 部分便是述题(comment)。(许余龙, 1992)
且常见于英语说明文、论说文,其次是夹叙夹 议的文章。 据资料统计,仅英语说明文中就有60%至70% 的段落是以话题句开始的。
1.2 螺旋形
中国的螺旋式,公认为以八股文的“起、 承、转、合”为典型:
先宣称主题之重要,继而展开反复的论 述,最后回归到主题并对它再三强调。
The village of Marlott lay amid the northeastern undulations of the beautiful Vale of Blackmore or Blackmore aforesaid, an engirdled and secluded region, for the most part untrodden as yet by tourists or landscape-painter, though within a four hours’ journey from London.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英语的从句前必须根据其语法功能用 when、where、who、that、as等表示关 联词将其与主句衔接起来,汉语不重视 这种形式衔接,更注重语义的连贯,这 是汉族人重整体、重综合思维方式的一 种表现,也是汉语语法隐含性 (convertness)的一种表现。
汉语语法的隐含性还表现在词类无标记、 动词本身无时态或语态标记、名词和代 词的主格和宾格没有形式变化,主语和 谓语只要求在语义上一致(concord), 无须在形式上对应等方面。 英语的语法特征正好相反,所以,英语 的语法呈外显性(overtness),体现了 英美人重个体、重分析的思维方式。
前面说过的那个美丽的布雷谷或布莱谷, 是一处群山环抱、幽静偏僻的地方,虽然 离伦敦不过4个钟头的路程,但是它的大部 分不曾有过游历家和风景画家的足迹。马 勒村就在它东北部那块起伏地带的中间。 (张谷若译)
中译与原文根本的区别: 英语直截了当以主题“马勒村”为主位和 重心,由里向外扩展,直到远涉伦敦; 中文则以一个已知信息为主位,先远涉伦 敦,再迂回到近旁的、作为主题的“马勒 村”。
如: 关于春游,你们建议去哪儿? 武汉,那是我的家乡。 为了完成这篇论文,他熬了一个通宵。
上述三例的划线部分都是主题,但都不 是主语。
主题和主语有时重合。
如: 校门口今天停满了小汽车。
英语是主语显著(subject-prominent) 语言。 英语句子重形式和功能,句子建构在主 谓主轴(subject-predicate-pivot)上, 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一种形式上的一致 关系。较严格地受到英语语法的制约。
Richard Coe和胡曙中(1989)对Kaplan 的英语段落线性说给予了论证,指出:
“英语段落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它一般按一 条直线进行……往往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意思,而 后分点说明”,“英语段落呈典型的直线性,这 是英语段落连贯性的一种特殊类型”。
所谓直线形,就是先表达出中心意思,由此展 开,即英语所说的develop,或层层推演或逐 项分列,后面的意思都由前面的语句自然引出。
倘若完全按原文的句法特征将其译成英文,可能是: ①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young friends, ② bright and diligent, ③ do exceedingly well in studies, ④ but they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⑤ even can’t write a smooth Chinese letter. ⑥ When asked why, they’ll say th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Chinese. 这样的译文是英语病句,②是形容词词组,③是动 词短语,它们不能缺乏任何语法关联而并列于此。 ③作为young friends的修饰成分,不应该以这种形 式置于其后。⑤没有主语。⑥的时态与①的时态不 一致,应该用过去时,它是指作者“曾经”问过青 年朋友为何语文差。“when asked”似乎符合原文简 洁的特点“问其故”,但“asked”在该句中是被动 语态,省略的主语是they (young friends),而此从句 中的主语应该是“I”。
这就导致了英汉语篇主语、主位的差异。
如: 近年来热情的读者纷纷致函各地方报纸, 对北京的城市建设提出了种种建议。
In recent years local newspapers have been sprinkled with passionate letters advising various suggestions o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bright and diligent young friends who have done exceedingly well in their studies, but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They cannot even write a letter in correct Chinese. When I asked them why, they said they we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张培基译) 将②这一形容词词组来修饰“young friends”,将 ③与④结合起来作定语从句后置,仍然修饰 “young friends”,行文就顺了,愿意的表达也清 楚了。将⑤单独成句以强调这些成绩优异的青年 的缺点,正是作者的本意。添加“who”等下刻线 的词非常必要,能使译文形合意顺,符合英语表 达习惯。
汉语是主题显著(topic-prominent)语言。
汉语的句子强调意义和功能,建构在意念主轴 (thought-pivot)上,“句子跟思想的简单明 确的顺序一致”。“出现在句首的成分犹如文 章的‘题目’,而后面的部分则是就这个题目 ‘做文章’,说明它的实际含义”(洪堡特语, 引自徐通锵,1993)“这部分一般重读,往往用 强调的语气说出来。”(邢福义,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