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祛湿剂

合集下载

中医(专长)-方剂学-祛湿剂

中医(专长)-方剂学-祛湿剂

第十六单元祛湿剂(一)概述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袪湿剂。

属于“八法”中“消法”。

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

外湿者,每因居处湿地,或冒雨涉水,感受湿邪所致。

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身重,肢节酸痛,或面目浮肿等,多为肌表为病。

内湿者,每因恣食生冷,过饮酒酪,湿困脾胃,中阳不振所致。

症见脘痞腹满,呕恶泻痢,黄疸淋浊,足跗浮肿等,多属脏腑为病。

2.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肌表与脏腑,表里相关。

表湿甚者可以内传脏腑,内湿重者亦可外溢肌肤。

病情又有寒化、热化、属虚、属实、夹风、夹暑等复杂变化。

故治湿之法,当结合部位、虚实寒热、兼夹等因素。

(2)湿邪最易阻滞气机,故多配伍理气之品。

(3)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组成,易耗伤阴津,故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虚以及孕妇应慎用。

(二)燥湿和胃剂平胃散《简要济众方》【组成】苍术四两厚朴三两陈橘皮二两甘草炙,一两【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配伍意义】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

以燥湿运脾为主,兼以行气和胃,使气行则湿化。

苍术为君,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

湿邪阻碍气机,且气行则湿化,故臣以厚朴,芳化苦燥,行气除满化湿;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

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助苍术、厚朴之力。

佐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

姜、枣为佐,生姜温散水湿且能和胃降逆,大枣补脾益气以助甘草培土制水之功;姜、枣相合尚能调和脾胃。

综合全方,燥湿与行气并用,而以燥湿为主。

燥湿以健脾,行气以祛湿,使湿去脾健,气机调畅,脾胃自和。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各二两藿香三两甘草炙,二两半【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一、组成羌活、独活各一钱(各6克)、藁本、防风、甘草、川芎各五分(各3克)、蔓荆子三分(2克)。

二、用法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大温服,空心食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草独芎,蔓荆藁本加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经络通。

2.蠲痹汤蠲痹汤治风湿痹,羌防归芍并黄芪;姜黄甘草姜煎服,体痛筋挛一并祛。

四、功用祛风胜湿。

五、主治风湿在表。

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证,多系汗出当风,或久居卑湿之地,风湿之邪,着于肌表所致。

风湿相搏,郁于太阳经输,故见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

邪中于表,当从表解,使风湿之邪随汗出而去,故治以祛风胜湿之法。

方中以羌活、独活为君,羌活入太阳经,能祛上部风湿,独活善祛下部风湿,二者相合,能散周身风湿,舒利关节而通痹。

以防风、藁本为臣,祛太阳经风湿,且止头痛。

佐以川芎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

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综合全方,共成祛风胜湿之功。

服后当微发其汗,使风湿尽去,其痛即止。

本方与九味羌活汤相比,少苍术、细辛、白芷、生地、黄芩,多独活、藁本、蔓荆子。

其功效均可祛风除湿,止头身痛。

但九味羌活汤解表之力较本方略胜,兼能清内热,故其主治以恶寒发热为主,兼口苦微渴;本方能祛周身风湿,而解表之力较弱,故其主治以头身重痛为主,恶寒发热之表证不著。

七、附方及方论蠲痹汤(百一选方)羌活、姜黄、当归、黄芪、蜜赤芍、防风各一两半(各9克)、甘草炙,半两(3克)、上㕮咀,每服半两,水二盏,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温服(现代用法:加姜3克,水煎服)。

功用:益气和营,祛风胜湿。

主治:营卫两虚。

风湿痹痛,肩项臂痛,手足麻木等。

八、文献摘录(方论)汪昂:“此足太阳药也。

经日,风能胜湿,羌、独、防、藁、芎、蔓皆风药也。

湿气在表,六者辛升散,又皆解表之药,使湿从汗出,则诸邪散矣。

方剂学之祛湿剂

方剂学之祛湿剂

方剂学之祛湿剂祛湿剂第一节燥湿化浊1、藿香正气散【组成】大腹皮(6g)白芷(6g)紫苏(6g)茯苓(6g)半夏(6g)白术(6g)陈皮(6g)厚朴(6g)苦桔梗(6g)藿香(9g)甘草(6g)【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方歌】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岚瘴驱。

第二节利水渗湿2、五苓散【组成】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①蓄水证。

②水湿内停证。

③痰饮证。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桂枝温通助气化, 利便解表烦渴清。

3、防己黄芪汤【组成】防己(12g)黄芪(15g)甘草(6g)炒白术(9g)【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气虚之风或风湿证。

【方歌】防己黄芪金匮方,术甘姜枣共煎尝;此治风水与诸湿,身重汗出服之良。

第三节清热祛湿4、茵陈蒿汤【组成】茵陈(18g)栀子(9g)大黄(6g)【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方歌】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湿热蕴结在肝胆,清热利湿退黄良。

第四节温化水湿5、苓桂术甘汤【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甘草(6g)【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内停。

【方歌】苓桂术甘是经方,中阳不足痰饮猖;悸眩咳逆胸胁满,温阳化饮功效彰。

6、真武汤【组成】茯苓(9g)芍药(9g)白术(6g)生姜(9g)附子(9g)【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方歌】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阳虚水饮停为患,悸眩瞤惕保安康。

方剂学 祛湿剂

方剂学 祛湿剂


• 化湿和胃剂 • 清热祛湿剂 • 利水渗湿剂 • 温化水湿剂 • 祛风胜湿剂

分述· 清热祛湿
适应证
湿热外感(在表)、内盛(中 焦),下注所致病证 配伍用药
清热利湿+三焦分消+理气+寒 下+补益+清热燥湿
茵陈蒿汤
(《伤寒论》)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组成:
茵陈蒿六两(18g),栀子十四 枚(9g),大黄二两(6g)。

概述·分类
化湿和胃剂——湿浊中阻
清热祛湿剂——湿从热化
利水渗湿剂——水湿壅盛
温化水湿剂——湿从寒化 祛风胜湿剂——外感风湿

• 化湿和胃剂 • 清热祛湿剂 • 利水渗湿剂 • 温化水湿剂 • 祛风胜湿剂

分述· 化湿和胃
适应证
湿浊内阻,脾胃失和 配伍用药
苦温燥湿与芳香化湿药为主
配伍行气药;健脾药;解表药
利水渗湿· 五苓散
功效: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a.蓄水证太阳表邪未解——循经传腑
——膀胱气化不利——蓄水证;
(水蓄下焦)
利水渗湿· 五苓散
主证分析:
•表邪未解:头痛微热
•水蓄膀胱:小便不利(“蓄水证”)
•水蓄不化,津液不布:渴欲饮水
水入即吐(“水逆证”)
•水邪泛滥:水肿、泄泻、
•水气上逆: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短
化湿和胃· 藿香正气散
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表里双解,长于治里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化湿和胃· 藿香正气散
主证病机分析:
外感风寒 发热恶寒 头痛 胸膈满闷 脘腹疼痛 恶心呕吐 肠鸣泄泻 卫阳被郁 湿浊内阻 脾胃失和 升降失常 气机不畅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温化水湿)——真武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温化水湿)——真武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温化水湿)——真武汤(《伤寒论》)一、组成茯苓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白术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附子炮去皮,一片(9克)。

二、用法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真武汤真武汤壮肾中阳,苓芍术附加生姜;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尝。

2.附子汤少阴阳虚附子汤;人参白术苓芍藏;体痛背寒肢逆冷,温阳益气自复康。

四、功用温阳利水。

五、主治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

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

2.太阳病。

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

六、方解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主要方剂。

水之所制在脾,水之所主在肾。

脾阳虚,则湿积而为水;肾阳虚,则聚水而从其类。

水湿聚而不化,溢于肌肤,则四肢沉重疼痛,甚则水肿;水湿下注,则腹泻便溏;水气上冲,则或咳或呕;聚而不行,则小便不利;清阳不升,则头眩短气;至于发汗后,身瞤动者,殆为汗出过多,阴随阳伤,经脉失养之故。

治以助阳行水之法,俾阳气胜,水气消,则诸症自愈。

方中君以附子之大辛大热,温肾暖土,以助阳气。

臣以茯苓之甘淡渗利,健脾渗湿,以利水邪;生姜辛温,既助附子之温阳祛寒,又伍茯苓以温散水气。

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扶脾之运化。

其用白芍者,一者取其利小便;一者取其缓急止腹痛。

《本草经》尝言芍药“主邪气腹痛…止痛,利小便”;或取其敛阴缓急,以解身之瞤动。

诸药相伍,温中有散,利中有化,脾肾双补,阴水得制,故为脾肾阳虚,寒水为病的有效之剂。

原书方后有:若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若呕者,去附子,加重生姜。

可资临床参考。

七、附方及方论附子汤(《伤寒论》):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15克)、茯苓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白术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祛湿剂(方剂学)

祛湿剂(方剂学)

第一节化湿和胃剂
学习目标
01.
掌握: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02.
熟悉:其它
案例导入
王某,女,32岁。2015年6月12日晚无明显诱因 出现胸膈满闷,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伴见 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浮缓。
该患者为何证?应如何治疗?
化湿和胃剂,适用于湿邪中阻,脾胃失和证。 代表方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等。
【功用】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
湿滞脾胃证。脂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暧气 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证治机理】
本证系由湿阻气滞,脾胃失和所致。脾为太阴湿土,居中州而主 运化,其性喜燥恶湿。湿困脾胃,气机失畅,见腕腹胀满;脾失 健运,胃失和降,则食少无味,恶心呕吐,暧气吞酸,泄泻;肢 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脉缓等,皆为湿邪困阻之象。由 于“太阴湿土,得阳始运”(《临证指南医案》),故治宜燥湿 运脾为主,辅之行气和胃,使气行而湿化。
【方歌】
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 除湿散满祛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 若和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 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霍香正气散
【组成】
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各3g)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 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各6g)藿香去土,三两(9g)甘草炙, 二两半(6g)
【医案举例】
戊寅十一月,高醺使公子患似痢非痢,红多白少,恶寒微热,脉 滑而数。询知自夏秋以来,由川北随任之粤,久积暑湿感冒而发。 用平胃加羌、防、苏、藿,一剂而寒热退,再剂加槟榔、木香而 瘻。或问痢忌燥药,今用苍术而愈,何也。日:常人痢疾,因暑 令火热之气而得,燥药乃天时之所忌,是以不可擅用;今以积湿 之病,发于隆冬外感,乃得力要药也。(《续名医类案》卷六)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五皮散(《华氏中藏经》)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五皮散(《华氏中藏经》)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五皮散(《华氏中藏经》)一、组成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各9克)。

二、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忌生冷油腻硬物(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齐;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四、功用利湿消肿,理气健脾。

五、主治脾虚湿盛,皮水。

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振水肿等,苔白腻,脉沉缓。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皮水,乃由脾虚湿盛,泛溢肌肤所致。

脾虚湿盛,运化失常,水湿泛滥,故一身悉肿,肢体沉重;湿阻气机,则心腹胀满,上逆迫肺而上气喘急;水湿壅盛,水道不通,故小便不利。

治宜健脾理气,利湿消肿。

方中以茯苓皮利水渗湿,兼以补脾助运化;生姜皮辛散水饮;桑白皮肃降肺气,以通调水道;大腹皮行水气,消胀满;陈橘皮和胃气,化湿浊。

五药相合,共奏理气健脾,利湿消肿之效。

本方为治皮水之通用方,功以行水消肿为主,若脾虚甚者,宜加白术、黄芪补气健脾;若腰以上肿甚兼有风邪者,当加防风、羌活以散风除湿;腰以下肿甚,小便短少者,常与五苓散合用,以增强利水消肿之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五皮散,为本方去桑白皮、陈皮,加五加皮、地骨皮所组成。

主治亦基本相同,但行气之力较差。

《麻科活人全书》所载五皮饮,为本方去桑白皮,加五加皮而成。

主治基本相同,但五加皮性较温,能通经络而祛风湿。

七、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治水病肿满,上气喘急,或腰以下肿,此亦肺之治节不行,以致水溢皮肤,而为以上诸症故以桑皮之泻肺降气,肺气清肃,则水自下。

而以获苓之从上导下,大腹之宣胸行水,姜皮辛凉解散,陈皮理气行痰。

皆用皮者,因病在皮,以皮行皮之意。

然肺脾为子母之脏,子病未有不累及其母也。

故肿满一证,脾实相关。

否则,脾有健运之能,土旺则自可制水,虽肺之治节不行,决无肿满之患。

是以陈皮、茯苓两味,本为脾药,其功用皆能行中带补,匡正除邪,一举而两治之,则上下之邪,悉皆涣散耳。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祛湿剂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祛湿剂

【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肝胆(湿、热、瘀)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解】
君: 茵陈蒿18g--清利湿热,利疸退黄
·祛湿剂·
茵臣: 栀子9g--清热利湿,通利三焦,导湿热自小便而出
陈佐:大黄6g--泄热破瘀,使湿热壅遏毒邪从二便而出

三药皆为苦寒,寒能清热,苦能除湿,泻热通腑, 通利二便,使湿热瘀毒之邪从前后二便分消而解。
藿 陈三农治制府王姓,感冒瘴气,寒热,胸膈饱闷, 香 头疼眩晕,恶心,脉数而洪。用藿香正气散加厚朴、 正 槟榔、羌活、防风、苏叶。一剂而寒热退,头不疼。 气 减去羌、苏、防风,加草豆蔻、半夏、枳壳,恶心胀 散 闷发热俱愈。
《续名医类案》卷6
【病例分析】
•李××,女,36岁。
藿•主诉:恶寒发热,头痛,呕吐,腹泻2天。

湿邪下注 常多自利或便溏
在·祛在湿剂· 体天 为为 阴湿 ,, 在在 脏地 为为 脾土 。;
【病机】湿滞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胃失和降
【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方解】
·祛湿剂·
平 君: 苍术-- 辛苦温燥,尤善燥湿运脾 苦辛温燥 胃 臣: 厚朴-- 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二药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湿化气行则
香正•病史:患痛回者散家素后(具有即体胃感用炎恶药,寒不时,详有发)腹热一胀,次,头,纳痛病差,未。周好昨身转天酸,外痛今出,晨应自并酬服见,头胸

腹痞满胀痛,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头痛加剧,

微恶风寒,大便二次,如水样,舌淡,苔白腻,脉
浮弦。
•分析 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湿热下注,蕴结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祛风胜湿)——鸡鸣散(《证治准绳》)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祛风胜湿)——鸡鸣散(《证治准绳》)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祛风胜湿)——鸡鸣散(《证治准绳》)一、组成槟榔七枚(15克)、陈皮去白、木瓜各一两(各9克)、吴萸、紫苏叶各三钱(各3克)、桔梗、生姜和皮各半两(各5克)。

二、用法上㕮咀,只作一遍煎,用水三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去滓,再入水二碗煎,取一小碗,两次药汁相和,安置床头,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服亦得。

服了用干物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服之亦可。

服药至天明,大便当下黑粪水,即是元肾家感寒湿毒之气下也。

至早饭痛住肿消,只宜迟吃饭,候药力作效。

此药不是宣药,并无所忌(现代用法:水煎,两次相和,凌晨空腹冷服)。

三、歌括鸡鸣散是《准绳》方,苏叶吴萸桔梗姜;瓜橘槟榔晨冷服,脚气浮肿效非常。

四、功用行气降浊,宣化寒湿。

五、主治湿脚气。

足胫肿重无力,麻木冷痛,恶寒发热,或挛急上冲,甚至胸闷泛恶。

亦治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筋脉浮肿。

六、方解本方为治湿脚气主方。

证系寒湿之邪,下着两足所致。

寒湿壅阻经络,气血不得宣通,故两足麻木冷痛,足肿重无力;气逆上壅于胃,则胸闷泛恶;初起外感风邪,则恶寒发热。

至于风湿流注,亦不外寒湿下侵为患。

治疗大法,当逐湿祛邪,宣通气机,正如杨大受所说:“脚气是为壅疾,治以宣通之剂,使气不能成壅也。

”方中以槟榔为君,质重下达,行气逐湿。

吴又可谓:“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

”臣以木瓜舒筋活络,并能化湿;陈皮健脾燥湿,更能理气。

佐以紫苏叶、桔梗宣通气机,外散表邪,内开郁结;吴茱萸,生姜温化寒湿,降逆止呕。

诸药相合,祛湿化浊,宣通以散邪,温散寒湿,行气开壅。

但总以宣通为要,适用于湿脚气而偏寒者。

本方所治之寒湿脚气,以初起者效果较好。

若表证明显者,可加桂枝、防风以祛风解表;寒湿较重者,可加附子、肉桂以温散寒湿。

七、文献摘录(方论)王子接:“《经》以脚气名厥,汉名厥风,宋齐后始名脚气。

按前贤论,皆由风寒暑湿乘虚袭于三阴经,宜急为重剂以治之。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ニ妙散(《丹溪心法》)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ニ妙散(《丹溪心法》)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ニ妙散(《丹溪心法》)一、组成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15克)。

二、用法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

二物皆有雄状之气(现代用法:为散剂,各等分,每服3~5克;或为丸剂,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三、歌括1.二妙散(附三妙丸)二妙散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得消病自蠲2.四妙丸再加苡仁名四妙,渗湿健脾功更全。

四、功用清热燥湿。

五、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或湿热下注,两足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六、方解本方所治诸证,皆为湿热下注所致。

湿热注于筋骨,则筋骨疼痛,着于下肢,则见足膝灼热,红肿疼痛;湿热不攘,筋脉弛缓,则病痿证;若下注带脉、前阴,则带下浑浊味臭,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皆为湿热之象。

故治宜清热燥湿。

方中黄柏苦寒,寒以清热,苦以燥湿,且偏入下焦;苍术苦温,善能燥湿;二药相伍,合成清热燥湿之效,使热祛湿除,诸症自愈。

本方在临床治疗中,常根据病证的变化,适当加味用之,如治湿热痿证可加豨莶草、五加、皮鹿衔草等,以祛风湿强筋骨;湿热脚气,加薏苡仁、木瓜、槟榔等,以渗湿降浊;若湿热带下,色黄粘稠,可酌加芡实、樗根白皮、赤茯苓,以加强健脾渗湿止带之力;下部湿疮,可加龙胆草、薏苡仁、赤小豆以清湿热,解疮毒七、附方及方论1.三妙丸(《医学正传》):黄柏酒拌,略炒,四两(120)、苍术米水浸,焙干,六两(180克)、川牛膝去芦,二两(60克)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每服五、七十丸,空心姜、盐汤下。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

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2.四妙丸(录自《成方便读》):川黄柏、薏苡米各八两(各200克)、苍术、怀牛膝各四两(各120克),水泛小丸,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

两足麻痿肿痛等症。

三妙丸,即二妙丸加牛膝。

牛膝能祛风湿,补肝肾,且引药下行,故三妙丸专治下焦湿热的两脚麻木、麻痛、痿软无力。

方剂学祛湿剂培训课件

方剂学祛湿剂培训课件

方剂学祛湿剂
28
【运用】
·三仁 汤·
1、本方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湿重于热之证。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苔白不
渴,脉弦细而濡。
· 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不宜应用。 3、临证加减:
· 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甚者,可加藿香、香薷以解

化湿;
· 若寒热往来,可表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
【用法】
方剂学祛湿剂
·茵陈蒿 汤·
茵 陈
32
【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茵陈蒿 汤·
湿邪与瘀热 蕴结肝胆
湿邪与瘀热郁蒸,外溢肌肤:一身面目俱黄。 热重于湿,热为阳邪:黄色鲜明如橘子色。 湿热困阻脾胃:腹微满。 湿热下注:小便短赤。 热邪伤津:口微渴。 湿热之象:舌苔黄腻,脉实或滑数。
【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肝胆。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病机】湿浊困阻脾胃,运化失常, 气机阻滞,胃失和降。
【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方剂学祛湿剂
10
【方解】
·平胃散·
君:苍术 — 芳化辛苦温燥,尤善燥湿运脾。
臣:厚朴 — 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苍术配厚朴:苍术为燥湿健脾之要药, 厚朴行气化湿,助苍术以加强健脾燥 湿之力。
方剂学祛湿剂
11
·平胃散·
方剂学祛湿剂
35
4、现代应用:
·茵陈蒿 汤·
· 急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
钩端螺旋体病等属湿热内蕴所致者,可用本方
治疗。
5、现代研究: · 本方具有利胆、排石、保肝、降脂作用。
6、病例分析:
方剂学祛湿剂ຫໍສະໝຸດ 36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

方剂学课件 9.祛湿剂

方剂学课件 9.祛湿剂

2、实脾散: ①温阳健脾力强—附、姜、苓、术、姜、枣、草。 ②偏治脾—众多治脾药,故称实脾散。 ③行气燥化水湿—厚、瓜、香、槟、果(苓术姜) 附、姜:温阳健脾 苓、术:健脾燥利水湿 瓜、厚、香、槟、果:温化寒湿,行气和中。 草、姜. 枣:调和药性。
(二)主治:
1、真—肾不化气,水气泛滥—A、偏肾 B 、水湿较轻。水肿,尿少,下利 少,腹痛,肢重,苔白滑,脉沉。 2、实—脾不制水,寒湿阻滞—A、偏脾 B、湿重气滞。水肿重,尿短少,便 溏,胸腹胀满,苔厚腻,脉沉迟。
第四节 温化水湿剂 苓桂术甘汤
《伤寒论》
一、主治:痰饮
上犯清宫

清阳不升
脾阳不足

脉弦滑
不能制水
聚湿停饮
胸胁
胸胁胀满
苔白滑
上凌心肺
二、治法:
心悸、短气而咳
温 温阳化饮
1、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 脾能制水,脾虚不能制水
2013-8-6

健脾利水

3、 “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方剂学
三、方解: 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l 利水渗湿 温阳化饮 健脾燥湿 益气和中 渗利 温化 培土 祛湿化饮
真武汤 实脾散
一、共性



1、组成:苓、术、附、姜 2、作用:温阳健脾利水(脾肾双温) 3、主治:脾肾阳虚水肿—腰以下肿甚,
小便不利,大便溏、肢冷、舌 白、脉沉(按之凹陷不起)。
二、区别:(一)作用

1、真武汤: ①作用较单纯—专于温阳利水。 ②作用平和—药少力缓。 温阳—仅附子、无干姜、肉桂配伍。 利水—仅芍药、茯苓、无猪、泽。 ③偏治肾—君以附子、善入少阴,配白芍。 附子:温肾暖脾,助阳祛寒。 苓术:健脾和中,燥利水湿。 生姜:助附温阳,温散水湿。 白芍:利水、缓急、敛阴舒筋。

方剂学课件9祛湿剂-PPT精选文档

方剂学课件9祛湿剂-PPT精选文档
《续名医类案》 一、作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二、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之证。 湿热交蒸 身热倦怠,肢体酸楚
湿蒙清阳,阻滞气机
湿热阻滞中焦,升降失调
胸闷腹胀
苔厚腻
上呕下泻, 脉滑数
热毒上壅
湿热下注膀胱
2019/3/7
咽颐肿痛,口渴
小便短赤,淋浊 身目发黄
课件 25
热为湿遏,不得发越
辨证要点:身热困倦,口渴尿赤,咽痛身黄,舌苔
茵陈蒿汤《伤寒论》
一、组方—重用茵陈(现量:30-60克)
二、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巩膜发黄) 黄如橘色鲜明,腹微满,
三黄 身黄(皮肤发黄) 口中渴,小便不利,苔
尿黄(小便色赤) 黄腻,脉沉实或滑数
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于里,热不得外越,湿不
得下泄,湿热交蒸而致。 治法: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三、临床应用:
1、原则:有表无表皆可,以湿轻为宜。 3、剂型:丸、片、茶散、水、口服液、胶囊。
2、四时寒湿感冒良方 —尤夏月阴暑感冒之要方。
4、现代:急性肠胃炎,胃肠型感冒。
四、治泄方比较
痛泻要方------扶土抑木------肝旺脾虚痛泻 理中丸---------温中祛寒------中焦虚寒之泻 参苓白术------补脾渗湿------气虚挟湿之泻 四神丸---------温补收涩------肾寒五更泻 真人养脏------涩肠温补------久泻伤脾标重 藿香正气------化湿调气------外寒里湿之泻 保和丸---------消食和中------食积内停之泻
甘草:调药和中
三、主治—湿滞中焦证
1、病机:湿阻中焦,围困脾阳,运化

失常(特点:湿重) 2、主症:脘腹胀满、身重酸痛、怠惰 嗜睡,苔厚白腻,脉象濡缓 (食少呕恶)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组成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克)。

二、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芯煎至七分,去温服,食后临臣与之(现代用法:为散,每服6~9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三、歌括1.八正散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天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2.五淋散五淋散治血热淋,归草栀芍赤茯苓;脐腹急痛小便涩,研末煎服水道清。

四、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五、主治湿热下注。

热淋,血淋,小便浑赤,溺时涩痛,淋漓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膩,脉滑数。

六、方解本方所治诸证,皆系湿热蕴于下焦所致。

湿热结于膀胱,则溲时涩痛,淋沥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邪热内蕴,故口燥咽干,苔黄脉数。

治宜清热通淋。

方中集木通、滑石、车前子、瞿麦、篇蓄诸利水通淋之品,清利湿热。

伍以山梔仁,清泻三焦湿热;大黄泄热降火;灯芯导热下行;甘草和药缓急。

各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

本方为苦寒通利之剂,凡淋证属湿热者,均可用之。

用治血淋,宜加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石淋涩痛者,宜加金钱草、海金砂以化石通淋;膏淋混浊者,宜加萆薢、菖蒲以分清化浊。

现代临床常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孟肾炎等,证属下焦湿热者。

七、附方及方论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赤茯苓六两(183)、当归、甘草生用各五两(各15克)、赤芍、山栀各二十两(各60克),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功用: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主治:膀胱有热。

血淋涩痛,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

本方与八正散所治之证均属湿热蕴结膀胱。

本方重在清热凉血,故以治血淋为主;八正散重在清热利湿,故以治热淋为主。

八、文献摘录(方论)汪昂:“此手足太阳手少阳药也。

木通、灯草,清肺热而降心火,肺为气化之源,心为小肠之合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15. 八正散中栀子的作用是 :
A.清热泻火 B.泻火除烦 C.清利湿热 D.清热凉血 E. 清热解毒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16. 八正散组成中包含下列哪首方剂 :
A.导赤散
B.小蓟饮子 C.六一散 D.二妙散
A.润燥滋阴 B.补血止血
C.补血调经 D.滋阴利水
E. 润燥活血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42. 猪苓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A.痰热互结,内阻中脘 B.表邪未解,内传膀胱
C.水热互结,热伤阴津 D.脾虚湿盛,水溢肌肤
E. 气化失常,经腑同病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2. 平胃散中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的药物是 :
A.厚朴 B.苍术 C.陈皮 D. 茯苓 E.半夏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上一题
下一题
3. 治疗湿滞脾胃证的基础方是 :
A.藿香正气散 B.平胃散 C.香砂六君子汤 D.厚朴温中汤 E. 三仁汤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B.清热利湿并重
C.清热之力大于利湿 D.利湿之中兼可解表
E. 清热之中又可攻下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29. 甘露消毒丹、八正散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
A.木通 B.薏苡仁 C.滑石 D.栀子 E. 车前子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30. 患者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首选 :
上一题
下一题
52. 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 滑”,治宜首选 :
A.五苓散 B.五皮散 C.真武汤
D.二陈汤
E. 苓桂术甘汤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53. 苓桂术甘汤与五苓散均具有的功用有 :
A.温阳
B.清热 C.燥湿
D.解表
E. 平冲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11. 茵陈蒿汤的功用是 :
A.清热燥湿退黄
B.清热泻火退黄 C.清热解毒退黄
D.清热利水通淋 E. 清热利湿退黄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上一题
下一题
12. 茵陈蒿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热阻遏中焦
B.痰湿阻滞中焦 C.湿热郁蒸 D.湿热流住下焦 E. 寒湿困阻中焦
A.平胃散 B.藿香正气散 C.三仁汤 D. 连朴饮
E.葛根芩连汤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6. 藿香正气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B.外感暑热,内有湿滞
C.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D.脾虚食停,生湿化热 E. 脾虚停湿,郁而化热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4. 患者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 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治宜首选 :
A.藿香正气散 B.保和丸 C.枳实导滞丸 D.健脾丸 E. 平胃散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5. 患者上吐下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 苔白腻,治宜首选 :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49. 既治风水,又治风湿的方剂是 :
A.独活寄生汤 B.大秦艽汤 C.消风散 D.小活络丹 E. 防己黄芪汤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50. 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的方剂是 :
A.大青龙汤 B.苓桂术甘汤
上一题
下一题
54. 苓桂术甘汤中的君药是 :
A.茯苓
B.桂枝 C.白术 D.甘草
E. 茯苓
桂枝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A.杏仁、半夏、滑石 B.杏仁、厚朴、通草 C.杏仁、白蔻仁、竹叶
D.杏仁、白蔻仁、薏苡仁
E. 杏仁、半夏、通草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
19. 三仁汤的功用是 :
A.宣畅气机,清热解毒 B.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C.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D.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E. 利湿化浊,利水通淋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20. 三仁汤主治证属于 :
A.湿重于热 B.热重于湿 C.湿热并重 D.湿热蕴毒 E. 湿浊中阻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上一题 下一题
21. 患者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 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治宜首选 :
上一题
下一题
45. 防己黄芪汤中配伍黄芪的作用是 :
A.补中益气汤 B.益气升阳 C.益气固表,兼以利水 D.补气生血 E. 补气固表止汗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46. 病人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 吐,苔白脉浮,治宜首选 :
A.三仁汤 B.藿香正气散 C.猪苓汤 D.防己黄芪汤 E. 五苓散
上一题
下一题
43. 兼有养阴功用方剂是 :
A.五苓散 B.苓桂术甘汤 C.猪苓汤 D.藿香正气散 E. 二妙散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44. 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功用的方剂是 :
A.藿香正气散 B.五苓散 C.防己黄芪汤 D.三仁汤 E. 当归拈痛汤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38. 五苓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下焦虚寒,湿浊不化 B.中阳不足,饮停心下 C.太阳经腑同病,水蓄膀胱 D.脾肾阳虚,水气内停 E. 湿滞脾胃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39. 五苓散的功用是 :
A.利水渗湿,通淋泄浊 B.利水渗湿,清热养阴
C.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A.甘露消毒丹 B.连朴饮 C.藿香正气散 D.三仁汤 E. 平胃散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22. 三仁汤中配伍杏仁的意义是 :
A.宣利上焦肺气 B.宣肺止咳平喘 C.宣肺以解表邪 D.降气平喘化痰 E. 润肠通便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上一题
E. 五苓散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17. 患者尿频尿急,溺时疼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 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首 选:
A.导赤散
B.小蓟饮子 C.八正散 D.桑螵蛸散 E. 萆薢分清饮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
18. 三仁汤中有“宣上、畅中、渗下”作用的代表药 物是 :
下一题
23. 被王士雄誉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的方剂是 :
A.茵陈蒿汤 B.八正散 C.三仁汤 D.甘露消毒丹
E. 连朴饮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24. 平胃散、三仁汤两方组成中共有的药物是 :
A.茯苓
B.陈皮 C.厚朴 D.甘草
E. 白蔻仁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A.藿香正气散
B.五苓散 C.甘露消毒丹 D.连朴饮 E. 三仁汤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31. 当归拈痛汤中的君药是 :
A.当归、羌活
B.白术、苍术 C.羌活、茵陈 D.羌活、防风 E. 升麻、葛根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32. 风湿热痹证,治宜首选 :
上一题
下一题
36. 二妙散的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热熏蒸 B.湿热中阻 C.湿热挟毒 D.湿热下注 E. 湿热兼暑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37.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
A.发汗解表 B.温经通脉 C.调和营卫 D.温阳化气,解表散邪 E. 温心阳,通心脉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剂学
在线测试题集
第十五章
祛湿剂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请单击选项,可提示正确答案)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34. 外能发散风湿,内能利湿清热的方剂是 :
A.当归拈痛汤 B.九味羌活汤 C.独活寄生汤 D.藿香正气散 E. 连朴饮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上一题
下一题
35. 二妙散的功用是 :
A.燥湿运脾 B.清热解毒 C.清热燥湿 D.清热泻火 E. 清热利湿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7. 平胃散与藿香正气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