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情与景学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的情与景
古典诗歌的情与景
情与景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要素,也是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常常涉及的内容。了解古典诗歌中有关情与景的知识,对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一)触景生情与缘情写景
1. 触景生情如果出题我们应该这样表达: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借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感情,※※※景物与※※※感情交融。
“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景乃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所以称为“触景生情”。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登上高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苍凉恢廓的秋景:辽阔的江天,清猿哀鸣,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前两联内容),这种苍凉的景色触动了他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于是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俱涌心头(后两联内容)。
触景生情的例子很多:“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共短亭。”(李白《菩萨蛮》);“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缘情写景
“缘情写景”又称“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如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朋友晁衡的不幸遭遇,使诗人悲痛万分,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看景物,一切景物都染上了他的主观感情色彩:天宇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仿佛也在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欧阳炯《江城子》的例子在古典诗歌中也不少见:“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二)移情于景与寓情于景
1.移情于景
移情于景即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让它为人事而动情,从而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更浓烈。如李白的《劳劳亭》一诗:“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在这首诗中,作者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意有情,使之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中的“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之句,假托江春不肯留客,委婉地说出了行客无法滞留,而从行人马蹄在草地上远去的形象,拟想春草也同自己一样送别友人,把别意表达得十分悠长曲折。再如杜牧《赠别二首》中的“蜡烛
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之句,通过写蜡烛,把离人相对垂泪,终夜不寐的凄哀婉转的别情表达得含蓄、缠绵、别致……
移情于景在古典诗歌中比比皆是: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杜甫《发潭州》“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2.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又称“融情入景”、“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
陈匪石云:“词固言情之作,然但以情言,薄矣。必须融情入景,由景见情。”(《旧时月色斋词谭》)寓情于景,能使诗歌收到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之功效。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刘熙载评它的好处“深入雅致,正在借景言情”。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首诗句句写景,然而无一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之作。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例子在古典诗歌中也很多见: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中的句子“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都是融情入景的佳句。
(三)以景衬情
“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衬,乃具深婉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我国古代诗人深谙此道,在古典诗词中,渲染景物以衬托所抒之情的例子很多。以景衬情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以哀景写哀情
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句以天地愁惨之状,衬托壮士赴死如归的诀别之情。白居易《琵琶行》一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句中萧瑟的秋景,是用来增添离别哀愁的。李商隐《无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句,选择一个百花凋零的末春景色作为分离的背景,必然倍增离恨,所以“别亦难”。这些诗句从不同的方面,摄取了凄迷的风景,作为分别的衬托,更加重了别离的愁苦。
以乐景写乐情
李白《夜下征虏亭》:“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江上的渔火和水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像无数的萤火虫飞来飞去,这些景物衬托出了诗人出游的喜悦之情。
2. 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融融怡人的春光越发衬出诗人归心的殷切。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之句,写扬子江边,春光正好,杨柳依依,杨花点点,但因为“君向潇湘我向秦”的离别,故景色虽好,却使人愁杀。作者迁情于景,景随情变了。美好的景物与人物内心的哀怨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以哀景写乐情
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