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统计年鉴2018指标数据:3_16_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中国省际发展不平衡指数测度
摘要:鉴于以往区域平衡测度研究主要关注区域之间的整体平衡程度,少有关注区域个体的不平衡状态,文章将定量研究区域个体在区际的不平衡状态。
首先提出发展不平衡指数概念,从机会平衡和结果平衡出发建立测度指标体系,然后借鉴熵权TOPSIS 法构建测度模型,最后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从全域、地区和邻域三种区域参照系测算出31个省份的发展不平衡指数,并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区域平衡;省际发展不平衡指数;熵权TOPSIS 法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21)01-0059-05中国省际发展不平衡指数测度梁兴辉,袁裴培(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8YJ072)作者简介:梁兴辉(1968—),男,贵州石阡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区域经济。
袁裴培(1993—),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引言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国家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和政策下,不同区域获得的发展机会有异,经济收入差距日渐凸显。
区域的不平衡加剧,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整体持续健康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间的矛盾。
在国内学术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对个体区域不平衡状态的研究却还未得到充分重视。
以往研究成果表明[1-9],区域平衡虽然与区域公平、区域平等、区域均衡等概念时有交替,但还是有所不同,区域平衡更符合我国国情。
就定量研究而言,以往主要是集中在区域之间的整体平衡程度,而针对区域个体的不平衡研究却较少。
为此,本文提出特定区域个体的“发展不平衡指数”概念,并以中国的各个省份为区域个体单元,在省际比较的基础上测度各省的发展不平衡指数,且分别从全域(即31个省份)、地区(东、中、西部)、邻域三个视角测度各省的省际发展不平衡指数,并进行比较,为省际平衡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统计年鉴2020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6-39 按行业分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情况(2019)
行业
企业数 (个)
期末使用 计算机数
(台)
每百人 使用
计算机数 (台)
企业拥有 网站数
(个)
每百家 企业拥有 网站数
(个)
总计
1039765 54433299
32
534190
51
采矿业
9743
1147970
25
3252
33
制造业
346562 18915013
614.0
13.2
74.1
9.7
8.1
84.6
12.6
7.5
330.5
7.7
7.5
18.4
27.3
20.5
404.5
20.8
28
230533
6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
13642
2338643
68
6601
48
和供应业
建筑业
113944
4334166
10
43829
39
批发和零售业
234752
6433544
53
88827
3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8575
2974771
36
15966
41
住宿和餐饮业
50627
1006087
24
4716
3.7
186.1
7673.3
13.6
84183.4
42730.2
6.1
7294.3
711.1
32.1
1168.7
48.8
21.4
11465.6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8年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6月12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最新得《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得最新通知,替换了1994年得旧版标准。
《标准》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等得设立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标准》还指出,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得,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得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得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与相应得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得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二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得,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得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得医师。
中国统计年鉴2020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3-16 资金流量表 (金融交易,2018年)
24624 405
405
1184
1228 -44
7442 2915
-44 1341
7 1610 1172
5601
136
26511
430
1840
17989 -516 9592
-59067 6384 3897 1250
18784 -491 9592
-59067 13466
4087
-10601
795
13466 4087
3-16 资金流量表 (金融交易,2018年)
单位:亿元 机构部门 交易项目
非金融企业部门
运用
来源
金融机构部门
运用
来源
广义政府部门 运用
净金融投资 资金运用合计 资金来源合计
通货 存款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财政存款 外汇存款 其他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贷款 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 中长期贷款 外汇贷款 委托贷款 其他贷款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保险准备金 金融机构往来 存款准备金 债券 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 中央银行债券 企业债券 股票
-491
中央银行贷款
9592
9592
其他 (净)
-33845
1799
-52398
-62842
665
直接投资
6384
13466
其他对外债权债务
4320
3175
-423
482
国际储备资产
1250
国际收支错误与遗漏
-10601
广义政府部来源
国内合计
运用
来源
国外部门
运用
来源
65663
55348 135701
-596 -4424 -4723 -1177 125268 48348 99607 -2854 -16554 -3279 -12686 23226 8283 -9970 109979 43865 46227
基于GM分析影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因素
2221.21LAN ZHOU XUE KAN基于GM分析影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因素耿蕊杜本峰摘要文章利用GM模型,运用2214—2218年全国宏观数据,分别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医保政策、卫生服务供给、卫生服务利用等层面选取指标分析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因素。
分析发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国家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财政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卫生支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影响较大;在卫生服务利用方面,三级医院住院人次数、一级医院住院人次数对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影响更为重要;在卫生服务供给方面,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对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影响较大;在医保政策方面,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的排名较为靠前;在人口结构方面,基本医保参保人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对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影响因素;GM分析;相关性中图分类号^44.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92(2021)01-0049-16伴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基本医保基金支出在近年来的增长幅度逐渐大于基本医保基金收入的增长幅度,基本医保基金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支付压力。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作为保障医疗保险制度良好运行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投入和支出机制关系着整个医保制度的运行效率。
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面临着严峻的收支形势,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占GDP的比重自2207年的0.82%上升到2217年的1.76%,自2015年后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增长幅度逐渐超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增作者简介:耿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生;杜本峰,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健康科学研究所、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49幅,并在部分省市出现收支不平衡的局面。
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最全版免费)
一、卫生机构1-1-1 卫生机构数1-1-2 2009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1-1-3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数1-2-1 2009年医疗机构数1-2-2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非营利性)1-2-3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营利性)1-3-1 2009年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等级情况1-3-2 2009年各地区医院等级情况1-4-1 2009年按床位数分组的医院、妇幼保健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数1-4-2 2009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医院数1-4-3 2009年按床位数分组乡镇卫生院数1-4-4 2009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1-5 村卫生室数二、卫生人员2-1-1 卫生人员数2-1-2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2-1-3 2009年卫生人员数(按市县/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分)2-1-4 2005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2-1-5 2009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2-1-6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2-1-7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市)2-1-8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县)2-2-1 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数2-2-2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2-3 2009年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3 2009年医疗机构人员数2-4-1 2005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4-2 2009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4-3 分科执业(助理)医师构成(%)2-4-4 医师执业类别构成(%)2-5-1 2009年各地区医院人员数2-5-2 2005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5-3 2009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6-1 2009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数2-6-2 2005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6-3 2009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7-1 2009年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2-7-2 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7-3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8-1 2009年各地区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数2-8-2 2005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8-3 2009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9-1 2009年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2-9-2 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9-3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10-1 2009年各地区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数2-10-2 2009年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11-1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2-11-2 2009年村卫生室人员数2-11-3 2009年各地区村卫生室人员数12-1 医学专业招生及在校学生数12-2 医学专业毕业人数12-3 医学专业研究生数三、卫生设施3-1-1 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3-1-2 2009年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3-1-3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床位数3-1-4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3-1-5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床位数及构成3-1-6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床位数3-2 2009年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3-3-1 2009年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3-3-2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四、卫生经费4-1-1 卫生总费用4-1-2 政府卫生支出4-1-3 卫生事业费4-1-4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4-2-1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4-2-2 2009年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4-2-3 2009年医疗机构资产与负债4-3-1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4-3-2 2009年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4-3-3 2009年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4-3-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4-4-1 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4-2 2009年五级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5-1 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4-5-2 2009年各地区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4-6-1 2009年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4-6-2 2009年五级医院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五、医疗服务5-1-1 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万人次)5-1-2 2009年各类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3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4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5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6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7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8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门急诊人次及构成5-2-1 医院诊疗人次数5-2-2 2009年各地区医院门诊服务情况5-2-3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门诊服务情况5-2-4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门急诊人次数(万人次)5-2-5 综合医院分科门诊人次及构成5-3-1 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万人)5-3-3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2 2009年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4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5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6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7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8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出院人数及构成5-4-1 医院入院人数5-4-2 2009年各地区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4-3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4-4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出院人数5-5-1 2009年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2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3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6-1 医院病床使用情况5-6-2 2009年各地区医院床位利用情况5-7-1 2009年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2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3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8-1 2009年各地区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5-8-2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5-9-1 2009年各地区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 5-9-2 综合医院工作效率5-10-1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0-2 2009年城市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0-3 2009年县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1-1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合计)5-11-2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男)5-11-3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女)5-12-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5-12-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5-12-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5-12-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比例5-13-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3-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3-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4-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5-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5-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5-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6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经常就诊单位及原因构成(%)5-17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住户距最近医疗单位距离和时间构成(%) 5-18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构成(%)六、农村与社区卫生6-1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医院工作情况6-2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妇幼保健院(所、站)工作情况6-3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工作情况6-4 乡镇卫生院机构、床位、人员数6-5 2009年乡镇卫生院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6-6-1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6-6-2 2009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6-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人员数6-8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6-9 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服务情况6-10 2009年各地区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6-11 2009年各地区村卫生室机构、人员、诊疗人次数七、妇幼保健7-1 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7-2 监测地区孕产妇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7-3 儿童保健情况7-4-1 孕产妇保健情况7-4-2 2009年各地区孕产妇保健情况7-5 妇女病查治情况7-6-1 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6-2 2009年各地区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7-1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合计)7-7-2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男)7-7-3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女)7-8 2009年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服务情况八、人民健康水平8-1-1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8-1-2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8-2-1 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2-2 年龄别男女期望寿命8-2-3 各地区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3-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4-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4-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4-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5 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疾病严重程度8-6-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7-1 城市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7-2 农村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7-3 青少年身体发育情况8-8-1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8-8-2 城乡居民膳食结构(%)8-8-3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克)九、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9-1-1 2009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及死亡数排序9-1-2 2009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排序 9-1-3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9-1-4 2009年各地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 9-2 1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9-3-1 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9-3-2 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治疗率(%)9-4-1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合计)9-4-2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9-4-3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女)9-4-4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城市)9-4-5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农村)9-5-1 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情况9-5-2 2009年血吸虫病查灭螺情况9-6-1 2009年克山病防治情况9-6-2 2009年大骨节病防治情况9-6-3 2009年地方性氟中毒(水型)防治情况9-6-4 2009年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9-6-5 2009年地方性砷中毒(水型)防治情况9-6-6 2009年地方性砷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9-6-7 2009年碘缺乏病防治情况9-7-1 农村改水情况9-7-2 2009年各地区农村改水情况9-7-3 各地区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9-7-4 农村改厕情况十、居民病伤死亡原因10-1-2 1995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1 199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3 200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4 2009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5 2009年大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6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2-1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2-2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2-3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10-3-1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3-2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3-3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10-4-1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4-2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 10-4-3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 10-5-1 199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2 1995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3 200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4 2009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10-6-1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 10-6-2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6-3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十一、卫生监督11-1 2009年建设项目卫生审查情况11-2-1 2009年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2-2 2009年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2-3 2009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3-1 2009年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情况11-3-2 2009年饮用水卫生(涉水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11-3-3 2009年饮用水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3-4 2009年涉水产品抽样监测情况11-3-5 2009年饮用水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4-1 2009年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11-4-2 2009年消毒产品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5-1 2009年职业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5-2 2009年职业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5-3 2009年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被监督单位情况11-6-1 2009年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6-2 2009年放射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7 2009年采供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8 2009年医疗卫生监督处罚案件11-9 2009年传染病防治监督处罚案件(件)十二、医疗保障制度1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2 2009年各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3 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12-4 生育保险情况12-5 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情况十三、人口指标13-1 人口数及构成13-2 人口基本情况13-3 各地区总人口(万人)13-4 各地区市县人口及城乡人口13-5 各年龄段人口数13-6 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13-7 各地区性比例、人口密度与抚养比13-8 入学率、升学率及每十万人口在校学生数13-9 各地区文盲人口和文盲率附录一、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附录1-1-1 全国行政区划(2009年底)附录1-1-2 城乡基层组织情况附录1-2-1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支附录1-2-2 2009年各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支 附录1-3 价格指数(上年=100)附录1-4 就业和工资情况附录1-5 农村居民贫困状况附录1-6-1 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附录1-6-2 各地区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附录1-7 城市设施水平附录二、世界各国卫生状况附录2-1 健康状况附录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附录2-3 卫生服务覆盖附录2-4 环境危险因素附录2-5 卫生资源附录2-6 卫生经费附录2~7 人口与社会经济。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年鉴
(节选)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及各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的中英文对照大型统计资料书。
书中汇编了1949-1998年全国和除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及澳门地区以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统计指标的历年数据资料。
二、全书包括人口与就业、国民核算、固定资产投资、财政、物价指数、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国内贸易、对外贸易、旅游、金融、教育、文化、人民生活16个方面的内容,近300个指标。
三、为方便读者使用,我们对指标口径进行了统一规范,使资料在横向和纵向两方面都更具有可比性。
四、本书资料中所使用的计量单位均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计量单位。
五、书中部分数据的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小数位的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做机械调整。
六、本书B部分各地区资料选自《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有调整,与C部分各地区资料有出入。
七、本书有关的符号的使用说明:1.“…”表示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2.“空格”表示无数据;3.“#”表示其中主要项。
八、1998年部分地区工业、企业单位数小于以前年份,是因为使用的是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口径。
九、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指数表,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在此特表示衷心感谢!A—1 全国人口状况POPULATION OF CHINA 年鉴资源名称 :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年鉴资源卷次 : 1949-1999正文A—2 全国从业人员和职工人数EMPLOYMENT,STAFF AND WORKERS OF CHINA 年鉴资源名称 :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年鉴资源卷次 : 1949-1999正文A—3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CHINA 年鉴资源名称 :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年鉴资源卷次 : 1949-1999正文A—6 全国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BY EXPENDITUREAPPROACH OF CHINA年鉴资源名称 :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年鉴资源卷次 : 1949-1999正文A—9 全国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TOTAL GOVERNMENT REVENUE AND EXPENDITURES AND THEIR INCREASE RATE年鉴资源名称 :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年鉴资源卷次 : 1949-1999正文注:1.1985年及以前,价格补贴冲减财政收入,1985年以后改列财政支出。
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与结构评价
金晟男,耿献辉.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与结构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9):224-230.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1.09.040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与结构评价金晟男,耿献辉(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采用2009—2018年的城乡相关数据,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3个角度设计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我国除台湾、香港、澳门、西藏自治区之外的30个省(市、区)城乡协调度的动态演化过程。
结果显示,虽然全国整体城乡发展水平不高,各省(区、市)间城乡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有差异,但是2009—2018年间城乡协调度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状态,表明城乡间差异在减小。
其中,城市发展最大的优势是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方面,乡村发展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环境。
最后根据城乡发展的现状,为政策制定者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乡协调;指标体系;协调度;全国;动态演变;结构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09-0224-06收稿日期:2020-08-23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K0201900192)。
作者简介:金晟男(1997—),男,浙江衢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涉农产业经济研究。
E-mail:837407538@qq.com。
通信作者:耿献辉,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涉农产业经济研究。
E-mail:gengxh@njau.edu.cn。
在我国,城市和农村这2类异质空间单元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1]。
在城乡要素配置与要素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城市的特有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存在,导致各种资源向城市聚集,城乡分割的状态由此形成[2]。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下,城乡关系先后经历了城乡分割、城乡对立、城乡互动、以城带乡和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五大阶段[3]。
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测度_赵晏
G8 广播节目人口覆盖率 G9 电视节目人口覆盖率
%
各地统计公报
%
各地统计公报
G10 文化体育满意度
等级 抽样调查数据
G11 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
中国统计年鉴
G12 每千人口医生数
人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医疗卫生
G13 每 10 万人口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 G14 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
抽样调查数据 抽样调查数据
G28 城市燃气普及率
%
中国统计年鉴
G29 城市每万人口公共交通车辆数
标台 中国统计年鉴
基础设施
G30 每千人口交通运输线路密度 G31 邮路及农村投递路线密度 G32 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
公里 公里
%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 交通部
G33 基础设施满意度 G34 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基础进行改进和创新, 如吕维霞等人结合 SERVQUAL 评价工具构建的我国公众感知行政服务 质量测评模型,刘武等人基于 ACSI 建立的我国政府 公共服务接受者满意度指数概念模型,零点研究咨询 集团自 2005 年起连续发布的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 等。 此外,也有一些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进行客观测 评的尝试,比如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联合国 人类发展指数为基础,以“惠及 13 亿人的基本公共服 务”为主线,建立的测评政府投入、产出、效果的客观 指标体系。 但是, 它仅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对 于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整体测评不适用。
% 教育部
G2 学校学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元
教育部
G3 义务教育升学率
%
中国教育年鉴
文化教育
G4 高等教育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学生数 G5 公共教育满意度 G6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G7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201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精选文档】
201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精选文档】200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目录一、卫生机构1-1 卫生机构数1-2 2002年各类卫生机构数1-3 2002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1-4 2002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非营利性) 1-5 2002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营利性) 1-6 2002年医院、妇幼保健院等级情况 1-7 2002年各地区医院等级情况1-8 2002年按床位数分组的医院、妇幼保健院(所、站)和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数1-9 2002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的医院数 1-10 2002年按床位数分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数1-11 2002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的乡镇卫生院数 1-12 村卫生室数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卫生人员2-1 卫生人员数2-2 2002年卫生人员数(按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分) 2-3 2002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2-4-1 2002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2-4-2 2002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市) 2-4-3 2002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县) 2-5-1 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数2-5-2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10 2002年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2-7-1 2002年执业(助理)医师数2-7-2 2002年各地区执业(助理)医师数 2-8-1 2002年分科执业(助理)医师数2-8-2 2002年各地区分科执业(助理)医师数 2-9 2002年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范围2-10 2002年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数(非营利性、营利性)2-11 2002年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数(政府办) 2-12-1 2002年医院卫生人员数2-12-2 2002年各地区医院人员数2-13-1 2002年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 2-13-2 2002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数 2-14-1 200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数 2-14-2 2002年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数2-15-1 2002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数2-15-2 2002年各地区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数 2-16-1 2002年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卫生人员数 2-16-2 2002年各地区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人员数2-17-2 2002年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人员数 2-18 2002年分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技术人员数 2-19 2002年卫生监督机构人员数2-17-1 2002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人员数 2-20 2002年卫生监督员数2-21 乡村医生、卫生员与农村接生员数2-22 2002年各地区村卫生室人员数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三、卫生设施3-1 卫生机构床位数3-2 2002年各地区卫生机构床位数3-4 2002年各地区医疗机构床位数(非营利性) 3-5 2002年各地区医疗机构床位数(营利性)-6 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33-7 各地区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分科床位数3-8 2002年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3-9 2002年医院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使用情况3-10 2002年各地区医院大型医用设备台数3-11 2002年妇幼保健院大型医用配置使用情况 3-12 2002年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大型医用设备台数 3-13 2002年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大型医用设备台数 3-14 2002年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 3-15 2002年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平方米)3-16 2002年医疗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四、卫生经费4-1 卫生总费用4-2 卫生事业费4-3 卫生基本建设投资4-4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4-5 2002年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不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 4-6 2002年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 4-7 2002年各类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不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 4-8 2002年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 4-9 2002年医疗机构资产与负债4-10 2002年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不含村卫生室)4-11 2002年政府办医院、妇幼保健院收入与支出 4-12 卫生部门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13 2002年卫生部门五级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 4-14 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 4-15 2002年各地区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4-16 2002年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疗费用 4-17 2002年五级医院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疗费用 4-18 2002年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收入与支出 4-19 2002年村卫生室收入与支出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五、医疗卫生5-1 医院诊疗人次数5-2 2002年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3 2002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 5-4 2002年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 5-5 2002年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 5-6 2002年各地区医院门诊服务情况-7 2002年各地区非营利性医院门诊服务情况 55-8 2002年各地区营利性医院门诊服务情况 5-9 2002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门诊服务情况 5-10 综合医院分科门诊人次及构成5-11 2002年各地区综合医院分科门诊人次数 5-12 医院入院人数5-13 2002年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14 2002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 5-15 2002年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 5-16 2002年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 5-17 2002年各地区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18 2002年各地区非营利性医院住院服务情况 5-19 2002年各地区营利性医院住院服务情况 5-20 2002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住院服务情况 5-21 医院病床使用情况5-22 2002年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23 2002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 5-24 2002年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 5-25 2002年政府办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 5-26 2002年各地区医院床位利用情况5-27 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工作效率5-28 2002年各地区卫生部门医院医生人均担负工作量 5-29 2002年卫生部门城市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 5-30 2002年卫生部门县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 5-31 2002年卫生部门医院出院病人疾病别年龄别情况(合计) 5-32 2002年卫生部门医院出院病人疾病别年龄别情况(男)5-33 2002年卫生部门医院出院病人疾病别年龄别情况(女)5-34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 5-35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 5-36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 5-38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 5-39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 5-40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 5-4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经常就诊单位及原因构成(%) 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六、农村与社区卫生6-1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及病床使用情况 6-2 2002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数 6-3 2002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入院与出院人数 6-4 2002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与平均 6-5 2002年各地区村卫生室主要工作情况 6-6 2002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方式 -7 2002年各地区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 6 6-8 2002年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情况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妇幼保健7-1 孕产妇保健情况7-2 2002年各地区孕产妇保健情况7-3 儿童保健情况7-4 2002年各地区儿童保健情况7-5 妇女病查治情况7-6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合计)7-7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男性)7-8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女性)7-9 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10 2002年各地区计划生育手术情况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八、人民健康水平8-1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8-2 2002年各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8-3 婴儿死亡率、期望寿命8-4 年龄别男女期望寿命8-5 各地区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6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7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 8-8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 8-9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疾病严重程度 8-10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8-1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8-1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长期失能率及其平均持续时间 8-13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残障流行率及其严重程度 8-14 城市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15 城市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16 农村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17 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 8-18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占供给量百分比 8-19 城乡居民热量、蛋白质、脂肪摄入量来源构成(%) 8-20 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每日食物进食量(克)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九、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1 2002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排序 99-2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 9-3 2002年各地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9-4 一岁儿童免疫接种率(%)9-5 2002年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情况9-6 2002年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情况9-7 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9-8 2002年血吸虫病防治情况9-9 2002年血吸虫病查灭螺情况9-10 2002年克山病防治情况9-11 2002年大骨节病防治情况9-12 2002年地方性氟中毒(水型)防治情况 9-13 2002年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 9-14 2002年地方性砷中毒(水型)防治情况 9-15 2002年地方性砷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 9-16 2002年碘缺乏病防治情况9-17 农村改水情况9-18 各地区农村改水情况9-19 农村改厕情况9-20 1996年不同人群吸烟情况9-21 1996年居民吸烟种类及公共场所吸烟情况 9-22 1996年居民被动吸烟及戒烟情况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居民病伤死亡原因10-1 199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2 1995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3 200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4 2002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 2002年大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 10-6 2002年中小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 10-7 2002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 10-8 2002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 10-9 2002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 10-10 2002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 10-11 2002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 10-12 2002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 10-13 2002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 10-14 2002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 10-15 2002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 10-16 199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7 1995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8 200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9 2002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20 2002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 10-21 2002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 10-22 2002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一、卫生监督(缺)11-1 各地区公共卫生预防性监督情况11-2 食品卫生监督情况11-3 各地区食品卫生监督情况11-4 各地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从业人员数11-5 各地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培训体检情况 11-6 食品卫生抽样监测情况11-7 各地区食品卫生抽样监测情况11-8 食品卫生监督行政处罚情况11-9 发生食物中毒致病因素情况11-10 各地区发生食物中毒情况11-11 有害作业工人职业性健康检查11-12 各地区有害作业工人职业性健康检查11-13 生产环境职业危害情况11-14 各地区生产环境职业危害情况11-15 各地区急性农药中毒发病及死亡情况11-16 不同种类急性农药中毒情况11-17 各地区重大职业性中毒情况 11-18 分部门各类职业病新病例及死亡病例 11-19 各地区各类职业病新病例及死亡病例 11-20 事故性环境污染情况11-21 公共场所及从业人员卫生监督情况 11-22 公共场所卫生经常性监督、监测情况 11-23 化妆品产品卫生监督情况11-24 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从业人员卫生经常性监督情况11-25 化妆品企业及从业人员卫生监督情况 11-26 生活饮用水供水卫生监督情况 11-27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情况11-28 放射卫生预防性监督情况11-29 放射卫生经常性监督情况11-30 实施放射卫生监督单位情况 11-31 放射性卫生检测情况11-32 放射照射事件11-33 各地区放射卫生监督基本情况 11-34 学校卫生经常性监督情况11-35 学生体检(经常性)情况十二、医学教育与科研12-1 普通高中等学校医学专业招生及在校学生数 12-2 普通高中等学校医学专业毕业人数 12-3 医学专业研究生及出国留学人数 12-4 卫生人员出国留学情况(截止2002年底) 12-5 2002年卫生人员培训情况12-6 2002年医疗机构人员培训情况 12-7 2002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人员培训情况12-8 2002年卫生监督检验(监测)机构人员培训情况12-9 医学科技成果获奖情况12-10 2002年医学科技成果情况12-11 2002年医学科技活动经费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三、人口13-1 人口数及构成13-2 2002年各地区总人口13-3 五次人口普查数13-4 人口年龄结构13-5 各地区总人口及人口增长情况 13-6 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13-7 各地区性比例、人口密度与负担系数 13-8 各地区每十万人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13-9 各地区文盲人口和文盲率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四、社会、经济主要指标14-1 全国行政区划(2002年底) 14-2 农村基层组织情况14-3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14-4 2001年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支 14-5 价格指数(当年=100) 14-6 2002年各地区价格指数14-7 就业情况14-8 享受补助、救济人员情况14-9 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14-10 2002年各地区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情况 14-11 城市设施水平14-12 入学率、升学率、每万人口学生数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主要卫生指标附录一:台湾主要卫生指标附录二:我国卫生指标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
2018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8-06-12 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等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从2016年到2017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76.5岁提高到76.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9/10万下降到19.6/10万,婴儿死亡率从7.5‰下降到6.8‰。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7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6649个,比上年增加3255个。
其中:医院3105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3302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9896个。
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9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650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4970个(由于机构职能调整和资源整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4965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2297个,民营医院18759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340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360个),二级医院8422个,一级医院10050个,未定级医院10244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8737个,100-199张医院4547个,200-499张医院4223个,500-799张医院1798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751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652个,乡镇卫生院36551个,诊所和医务室211572个,村卫生室632057个。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0444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57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12个、县(区、县级市)级2773个。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92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5个、县(区、县级市)级2523个。
表1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医院29140 31056 5688875 6120484 公立医院12708 12297 4455238 4631146 民营医院16432 18759 1233637 1489338 医院中:三级医院2232 2340 2213718 2359911 二级医院7944 8422 2302887 2450707 一级医院9282 10050 517837 58491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6518 933024 1441940 152852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4327 34652 202689 218358 #政府办18031 18014 144837 156855 乡镇卫生院36795 36551 1223891 1292076 #政府办36348 36083 1210942 1277665 村卫生室638763 632057 - - 诊所(医务室) 201408 211572 154 167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4866 19896 247228 262570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1 3457 - - 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13 1200 40048 40833 妇幼保健机构3063 3077 206538 221136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86 2992 - - 其他机构2870 2673 32410 28670注:#系其中数。
2018年北京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
十、中医服务 (20)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2)1 2018年北京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总体平稳有序,变化积极,符合预期,反响良好。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显现,医药费用总体平稳,居民就医体验得到不断提升,医疗机构公益性得到加强。
首都公共卫生屏障日益牢固,妇幼和精神卫生管理不断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稳步推进。
首都卫生健康事业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更加坚实的健康基础。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18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1100家,其中医疗机构10958家(含115家三级医疗机构、174家二级医疗机构以及654家一级医疗机构),其他卫生机构142家。
与上一年比较,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14家,其中:医疗机构增加1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13家),其他卫生机构减少1家(见表1)。
736家医院按经济类型分:公立医院241家,民营医院495家。
其中,724家地方医院按经济类型分:公立医院229家,民营医院495家; 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516家,100-199张床位医院74家,200-499张床位医院61家,500-799张床位医院31家,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42家。
23 2018年北京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二)卫生人员总数2018年,全市卫生人员数达35.2万人,与上一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0.6万人,增长1.6%。
在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28.2万人,其他技术人员17106人,管理人员20946人,工勤技能人员29050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977人。
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0.9万人,注册护士12.4万人。
与上一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0.5万人,增长1.7%(见图1)。
2018年每千常住人口卫生人员16.3人;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13.1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5.1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5.7人。
社会卫生状况.
Research on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An Analysis Report of the Second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 in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Ministry oh Health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4.8② 7.1 6.2 5.2 6.8 9.6 5.7 5.9 4.2 13.9 7.3 8.4 3.8 0.7
2.1③ 1.6 9.2 1.7 15.0 21.7 2.0 10.0 6.8 20.5 6.3 14.8 3.3 1.0
注:①世界银行估计数;②卫生总费用占 GDP%; ③系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0 年世界发展指标》 。
3.行为模式 行为模式是指个人为了满足各种 生理、社会需求和达到特定的目的等所表现的 特定行为模式。 4.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一般是指人们的物质、 文化消费方式。
二、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一)人口统计指标 出生率(粗出生率);死亡率(粗死亡 率);年龄别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敏感、综合指标 平均期望寿命(Life expectancy):可 以直接比较,是常用综合性指标,综合了 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对寿命的影响。
补充资料:解放前孕产妇死亡率为 150/万
(二)疾病统计指标:
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残疾率等 (三)身体发育统计指标:
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
年龄别性别低身高百分比
二、个体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个体健康通常是指一个人身心发育正常,没有病 痛,具有充分的劳动能力,而且长寿。 (一)生理学指标 1.生长发育指标 (体格指标)
生长指体格的增长、发育是指功能的成熟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主要指标解释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主要指标解释一、医疗卫生机构简要说明医疗卫生机构分类1、机构类别: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四类。
2、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公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登记注册类型为国有和集团办的医疗卫生机构;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疗卫生机构。
3、按主办单位分为政府办、社会办和私人办。
政府办包括卫生健康(原卫生计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等行政部门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办的医疗卫生机构。
4、按分类管理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5、按城乡分,城市包括直辖市区和地级市辖区,农村包括县及县级市,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计入农村。
按市县分,市包括直辖市区、地级市区和县级市,县包括自治县和旗。
主要指标解释医疗卫生机构:指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服务或从事医学在职培训等工作的单位。
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中医医院:指中医(结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公立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的医院。
民营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以为的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
浅析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财会审计浅析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财政支出存在的 问题及应对措施韩艳翠,符晓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摘 要: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政府越来越重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本文立足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分别从支出水平、支出结构和支出责任三个方面分析了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认为政府应充分考虑财政支出的公平和效益,适当提高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比重,优化财政资源分配结构,强化中央政府责任,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关键词:医疗卫生; 财政支出; 资源配置0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恶化,人们对基础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公共卫生需求都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健康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虽然在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下,已经基本控制住了病毒在境内的传播,但境外疫情仍然非常严峻,对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长期趋势来看,环境等因素引发的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呈现日益增长势头。
鉴于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在医疗卫生系统建设方面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从实践来看,我国目前虽然已经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政府应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
1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总体情况1.1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力度逐年上升,但相对水平不足近年来,我国经济开始逐渐由快速增长走向成熟,社会公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逐步上升。
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医疗卫生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公布的数据,我国医疗卫生经费支出的绝对额上涨迅猛,2018年该项支出达到59122亿元;相对指标也一直处于增加的趋势,卫生总费用/GDP比重由2011年的4.98%上涨到6.57%,人均医疗费用更是翻了一番。
虽然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相对经济发展早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从国际视角来看,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还存在明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