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城市政策过程
(大连理工大学)第五章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
“计划色彩浓、强制色彩重”是安徽各地招商的共同点。 合肥制定了2006年的招商引资目标:总量为300亿元以上, 其中外资7亿美元,内资25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0%以 上;安庆市2006年招商引资目标也极为耀眼:110亿元内 资,1.2亿美元外资;其他地市也相继制定了具体的招商 指标,然后再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除政法部门外,各市 直机关、各县区、各开发区都领到了招商引资任务。对招 商成果采取了有奖有罚的考核办法,招商不力的有可能官 位难保。
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 、 政府希望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完全一致或基本 一致 政府希望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完全相反或基本 相反 政府希望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既有共同一面, 政府希望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既有共同一面, 又有差异一面。 又有差异一面。 4、政府与社会团体、个人都不主动介入 、政府与社会团体、 理论上存在,实践中几乎没有。 理论上存在,实践中几乎没有。
政治领导 危机事件 抗议活动 传媒曝光
安德森( 安德森(《公共 决策》) 决策》 1.政治领导人 1.政治领导人 2.危机 危机/ 2.危机/引人 注目事件 3.抗议活动 3.抗议活动 4.大众传媒注 4.大众传媒注 意
科布和爱尔德( 琼斯( 科布和爱尔德(《美国政治中的 琼斯(《公共政策研 参与:确定议程的动因》) 参与:确定议程的动因》 究导论》) 究导论》 内部: 内部: 1.自然大灾难 1.自然大灾难 2.人为事件 2.人为事件 3.技术变革 3.技术变革 4.民权抗议 4.民权抗议 5.工会罢工 5.工会罢工 6.生态变化 6.生态变化 外部: 外部: 1.战争行为 1.战争行为 2.武器技术革 2.武器技术革 新 3.国际冲突 3.国际冲突 4.世界联盟变 4.世界联盟变 化 1.政治运动 1.政治运动 2.对大量人员造成 2.对大量人员造成 威胁的事件 3.大规模的宣传 3.大规模的宣传 4.个人的努力 4.个人的努力 5.先前政策的应用 5.先前政策的应用
05-第五章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城市是一个经济社会综合体,是一个有机的复 杂巨系统,它由生产系统、生活系统、生态系 统等多个系统有机构成
一 城市实行综合防灾的依据
城市灾害的综合性
一种原发灾害出现后,往往在城市造成新的次 生灾害,进而引发一系列灾害、形成“灾害链”
二 城市综合防灾的对策
原则
城市防灾的整体性和防灾措施的综合利用 防灾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同城市开发建设的有机结合, 形成“规划 投资 建设 维护 运营 再投资 规划-投资 建设-维护 运营-再投资 规划 投资-建设 维护-运营 再投资”的良性 循环
抗御灾害和进行灾时救援
防止次生灾害的产生与发展; 继续进行灾后救援工作;进行 灾害损失评估与维修;重建防 灾设施和损毁的城市设施
一 城市防灾体系的组成
城市防灾机构的组成
研究机构 指挥机构 专业防灾队伍 临时防灾救灾队伍 社会援助机构 保险机构
对当地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并根据其专业知 识进行监测、分析、研究和预报 负责灾时的抗灾救灾和灾时防灾设施的建设
2 合理选择与调整城市建设用地 2.1 在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特别是重大工程选址时 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地区或灾害敏感区,并留出 空地 2.2 城市灾害的区划工作是对城市用地的灾害与灾 度的全面分析评估,它为制定城市总体防灾对策、 确定城市各地区设防标准提供了充分依据,可以 节省并合理分配防灾投资 2.3 老城市要逐步调整其用地布局,使老城市的居 住、公建、工业等主要功能区最终完全避开防灾 不利地带,实现城市总体布局的防灾合理化
城市防灾工作的组成
灾前的防灾减灾工作
一 城市防灾体系的组成
内容
监测、预报、防护、抗 御、救援和恢复重建
包括了城市灾害区划、灾情预 测、防灾教育、防灾预案制定 与防灾工程设施建设等内容
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
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公共政策分析】_05第5章 政策系统:政策工具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5.2 基本的政策
工具
5.2.1市场化工具
1.民营化
民营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能够 流向使用效率更高的部门。民营化并非为了弥补政府的预算 缺口,而是要实现对公共部门资源的再分配。
2.用者付费
用者付费是指政府对某种物品、服务或行为确定“价格”, 由使用者或行为者支付这种费用,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付费 把价格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中来。用者付费经常被用于控制负 的外部性,特别是控制污染的领域,它也被用于城市交通控 制。
4.合同外包
合同外包指的是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标 准,对外承包给私营企业或非营利机构,中标的承包商按照 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用财政拨款购买承包 商的公共产品和劳务。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5.2 基本的政策
5.分权与权力工下具放
实行分权与权力下放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公共组织决策和执 行的分离来赋予执行者更大的自主权,使被授予权力的下级 组织成为独立的单位,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预算,自由地与 其他组织进行竞争,而政治家只是确立目标并对绩效进行有 效控制。
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2.政策工具的分类
Ø我们将政策工具分为三大类,即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 Ø市场化工具指的是,政府利用市场这一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来达到提供公共物 品和服务的目的的具体方式,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内 部市场等都可以用来帮助政府达成政策目标。 Ø工商管理技术是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吸取有效经验达 成政府的政策目标,它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技术、顾客导向技术、目标管 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标杆管理技术和企业流程再造技术等。 Ø社会化手段是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 如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组织、公私伙伴关系等 。
简述政策过程的阶段
简述政策过程的阶段政策过程通常包括多个阶段,这些阶段可以帮助决策者系统地制定、实施和评估政策。
以下是典型的政策过程阶段:1.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在这个阶段,社会问题被提出并引起注意,成为公共议程的一部分。
议程设置是政策制定的第一步,通常涉及到各种利益相关者、媒体和公众的参与。
2.政策制定(Policy Formulation):在确定议程后,政府机构、专家、利益集团等参与者开始制定政策。
这包括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定政策文本等过程。
在这个阶段,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方向得以形成。
3.决策采纳(Decision Making):在政策制定阶段后,政策需要被正式采纳和通过。
这通常包括政府机构、议会或其他决策机构的投票或正式决策程序。
决策采纳阶段是政策正式变成法规或法律的阶段。
4.实施(Policy Implementation):一旦政策被采纳,就需要在实际中进行执行。
这包括确定责任机构、分配资源、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等。
实施阶段可能涉及多个层面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5.监测与评估(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政策的效果。
这包括评估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否有不良的副作用,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政策。
6.终结或调整(Termination or Adjustment):如果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或者出现了意外的后果,可能需要对政策进行调整或终止。
这个阶段反馈到议程设置阶段,形成一个循环。
这些阶段不一定是线性的,政策制定过程可能在不同阶段出现回溯和调整。
此外,每个阶段都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包括政府、公众、专家、利益集团等。
整个政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
第五章-公共政策合法化
25
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各级政府的 基本的组织原则,它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高度统 一,是高度民主的基础上的高度集中。中国共产 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坚 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这是制定出正确政策 的组织保证。 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 面,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 结合。
15
政策合法化实例
国家改 革与发 展委员 会制定 计划方 案
国 务 院 审 定
全 国 人 大 审 议
国务院提出议案 人大将其列入议程 交付代表审议 确定方案
全 国 人 大 表 决
表决 通过 批准 公布
16
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
政策合法化过程是与政策决策的领导体制紧 密相联的。领导体制的不同往往导致合法化过程 的不同。 首长制: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其他 成员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美国总统制就是 一种典型的首长制。一次,林肯召集七位部长讨 论问题,七位部长均反对林肯的意见,而林肯最 后宣布说:“七人反对,一人赞成,赞成者胜 利”。 委员会制:最高决策由委员会成员共同执掌,各 成员权力平等,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瑞士)
公共政策合法化
■政策合法化的概念与作用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及权限 ■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政策法律化
一、政策合法化的概念与作用
1.“合法性”与“合法化”概念 “合法性”表明某一事物具有被承认、被认 可、被接受的基础,至于具体的基础是什 么(如某种习惯、某条法律、某种主张、 某一权威),则要看实际情境而定
2
“合法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合法性概念被用于讨论社会的秩 序、规范,或规范系统; 狭义的合法性概念被用于理解国家的统 治类型或政治秩序。
第5章+城市政策过程
哈罗德· 拉丝韦尔&亚伯拉罕· 卡普兰 托马斯· 戴伊 詹姆斯· 安德森
戴维· 伊斯顿
5
2.中国学者的概念界定
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
(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 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采取的用以规范、 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
18
3.公共政策的类型
(1)元政策,即制定政策的政策,是规范与引导
政策制定行为本身的准则与指南。元政策决定着哪 些组织和个人按照怎样的程序、原则和方法制定政 策,涉及整个政策过程和政策系统。 (2)基本政策,是指制定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 它规范了在一定时期内制定具体政策所应遵循的基 本态度、基本假设和指导原则。 (3)具体政策,是指针对具体社会问题所制定的 解决办法和行为准则。
在政策调整问题上,存在着建构的秩序和自发的秩序
两种思路。自发的秩序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它认为, 不断丰富的实践经验将使人们有机会发现既定公共政 策的不妥之处,并在不断试错和学习过程中发现更为 有效的公共政策。建构的秩序以抽象的逻辑原则为基 础,它热衷于进行大规模的政策体系建构。
27
这里所探讨的政策调整,在秩序观上显然属于
自发的秩序。在自发的秩序看来,每一次政策 调整只是通过点滴建设来改进以前的公共政策, 而不是要刻意去追求最佳的公共政策,不是彻 底否定现有的公共政策。
28
5.4.4 政策内容的终结
政策内容终结是政策过程的最后环节,是指决策者在对某项
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后,认为没有再继续执行的必要,而采取 措施停止执行该项公共政策的行为。公共政策终结,主要是 终止那些过时、多余、不必要或无效的公共政策。 政策终结发生在政策执行评估之后。有两种情况可能导致政 策终结:一是通过政策执行评估,发现政策目标已经实现, 特定社会问题已获解决,既定政策已经成为多余的摆设,没 有继续执行的必要性;二是通过政策执行评估,发现某项政 策处于无效或失败状态,无法解决实际存在的政策问题,需 要制定新政策取而代之。 政策终结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替代、合并、分解、缩减 四种。
市政学第5章市政体制
创新管理方式
市政体制应积极探索创新的管理方式和 手段,提高城市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引入市场机制
市政体制可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激发 社会参与城市发展的活力,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加强政策协调
市政体制应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政 策协调,形成合力,推动城市发展。
强化公众参与
市政体制应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城市 治理和决策,增强城市发展的民主性 和科学性。
古代市政体制起源于城邦制,城邦制下,城市的管理者由公民选举产生,负责城市的公 共事务。
中世纪市政体制
中世纪市政体制以行会和商会为基础,城市的管理者由行会和商会的成员选举产生,负 责城市的公共事务。
市政体制的发展历程
近代市政体制
近代市政体制起源于资本主义国家,城市的 管理者由选举产生,负责城市的公共事务。
市政体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规划与决策
市政体制负责制定城市规划与政策,引导城市发展方 向和基础设施建设。
资源分配与利用
市政体制通过资源分配和利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公共服务供给
市政体制负责提供公共服务和设施,满足居民需求,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城市发展对市政体制的挑战
1 2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进程
混合制
混合制是指将上述几种体制结合在一 起的一种市政体制。在这种体制下, 城市行政首长和其他机构共同参与城 市行政事务的决策和执行。
VS
混合制的特点是集思广益、优势互补, 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和保障市民的权益。 然而,混合制也容易导致机构重叠、 权力冲突等问题。
03
市政体制的演变
市政体制的起源
古代市政体制
委员会制的特点是集体决策、民主参与,能够体现各方利益均衡。然而,委员会制也存在决策效率低下、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
第五章社会问题政策议程和公共政策调查
公众议程
公众议程是指每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 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 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本质上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 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社会普通 公众的变化过程。
在问题扩展过程中,非正式群体的情绪领袖和群众 传播媒介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政策议程能否建立,很多时候取决于政治体制的开 放程度,它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达方 式。例如:赫鲁晓夫的故事。
第28页,共41页。
非常关键。例如网络监视
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 影响。通常明朗化程度能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是促成政 策议程建立的根本条件。
必须重视社会问题的临界点的研究。如就业岗位、全球气候变 暖。
第21页,共41页。
政府议程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 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采取一 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 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本质上,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特定程 序行动的过程。
政府议程的工程有新旧之分。第2 Nhomakorabea页,共41页。
旧工程以常规形式出现,官员较为熟悉,方案已 经成型。例如预算分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第3页,共41页。
4.团体与组织活动:人们只有采取一定 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 共组织和政府。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 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
第4页,共41页。
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标准的一些过失行为 。与社会主流生活格格不入。
第9页,共41页。
1 .4社会问题的比喻
急性病;如突发和危机事件,在军事和外交领域 经常发生。
第五章 政府行为与公共选择
政府经济学
14、完善与健全有中国特色政府经济公共选择制度。(1)加强 各级人大对政府经济的监督力度。(2)进一步提高政府经济决策 的民主化、科学化。(3)扩大基层民主,拓展社会公众参与政府 经济决策的途径。(4)加强政治协商,提高公共选择水平。
政府经济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公共选择?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经济有何意义?
(3)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使公共选择的结果更有利于自己的利 益。
政府经济学
8、西方国家议会党派斗争与政府经济政策 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制定符合执政党利益集团的各项经 济政策。(2)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取得选民支持,争取连选连任 。(3)制定、实施某些适当顾及反对党和其它社会阶层利益的经 济政策。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10、西方议会通过立法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制约。在西方多党制议 会民主制度下,作为立法机关,议会的基本职责是制定和实施法 律,对政府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成为国家市场法律体系重要 组成部分。而政府必须在法律的授权的范围内组织财政收入、安 排财政支出,开展宏观经济管理活动。(1)议会对政府经济立法 的层次。(2)议会立法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制约。
政府经济学
综合水价将由每立方米4.01元调整为5.14元,居民综合水价将由 每立方米2.90元调整为3.70元。最终调整方案将根据听证结果确 定。最为居民关注的是自来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的调整。此次水 价调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自来水平均销售价格由每立方米3.01 元调整为3.84元,其中居民用水由每立方米2.30元调整为2.80元 。污水处理费平均由每立方米1.00元调整为1.30元,其中居民排 水由每立方米0.6元调整为0.90元,非居民排水由每立方米1.20元 调整为1.50元。新增的水费和污水处理费两项合计,居民每用1 立方米水增加支出0.8元。此次水价调整还包括水利工程供水(地 表水)价格。水利工程地表水平均由每立方米1.01元调整为1.44 元;园林用地表水由每立方米0.3元调整为1.30元(不含水资源费 );
第五章 政策问题的认定剖析
(二)尼尔森的四阶段模型
(1)议题确认; (2)议题采纳; (3)议题重要程度排序; (4)议题持续。
(三)金登的信息流模型
金登在1984年提出的议程建构的三大源流: 问题溪流、政策“原汤”(政策源流)和政 治源流,这三大源流彼此独立,具有各自的 动力机制和特点。政策议程的多源流分析及 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外部创始模型 ( Outside initiation model)
由非政府团体或者个人提出,经由扩散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公众压力 进入政府议程.
政治动员模型 ( Mobilization model)
由政治领袖创立议程,扩散进入公众议程,以期获得公众的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部创始模型 (Inside initiation model)
外在的引发机制包括:
(1)战争; (2)武器技术的重大发展; (3)国际冲突; (4)世界性联盟的格局发生变化。
具体引发机制:
1.某种危机或惊人事件 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往往会使形势发生逆转,从而成为社 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2.抗议活动(包括使用暴力手段) 抗议活动是一种激烈的利益表达形式,往往带有某些反 常规的行动特征。 表现形式有示威游行、静坐斗争、绝食抗议、暴力冲突、 武装对抗等。 抗议活动说明社会问题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只 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平息由抗议所引发的混乱局面。
例外:有时社会问题也有可能越过公众议程直接 进入政府议程,决策者有时能够主动发现问题, 并把其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
二、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 1. 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现代市政学(第五版)第5章-市政与城市政治理论
大都市区政府
• 主张通过对大都 市区内部政府进 行结构性的改革, 建立统一的大都 市区政府。
多中心治理
• 多中心治理理论 是公共选择理论 在大都市区政府 研究中的应用。
新区域主义
• 关注于区域治理 的过程而非区域 内部的政府结构。
第5章
5.1城市权力理论: 城市 中的行动者 5.1.1谁统治城市 5.1.2谁塑造城市
行政区经济
• “行政经济区协调” • “市场经济区协调” • “中心城市经济区协
调”
复合行政
• 吸纳非政府组织参与, 经交叠、嵌套形成多 中心自主治理 的合作 机制
区域公共管理
• 综合应用科层制、市 场机制、合作机制、 组织间网络、自组织 等混合机制进行治理
第5章
城市规划管理
第5章
5.1城市权力理论: 城市 中的行动者 5.1.1谁统治城市 5.1.2谁塑造城市
5.2城市空间理论: 空间 的社会转向 5.2.1空间的生产 5.2.2空间的结构 5.2.3资本三循环
5.3城市区域理论: 城市 间的合作与发展 5.3.1国外区域治理理论 5.3.2本土化的区域治理 观点
市政与城市政治理论
5.3城市区域理论: 城市 间的合作与发展
5.3.1国外区域治理理论 5.3.2本土化的区域治理 观点
城市多元主义:
城市权力结构呈现出一种 “分散性不平等”的状态
第5章
市政与城市政治理论
5.1 城市权力理论: 城市中的行动者
5.1城市权力理论: 城市
中的行动者 5.1.1谁统治城市
5.1.2 谁塑造城市
5.2 城市空间理论: 空间的社会转向
第5章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图表
中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标准的名称
制定依据 发布(国家/地方) 性质
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 准
› 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 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4 条)。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 图表 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与环境保护计划的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v (二)环境计划制度的主要内容
› 中国的环境计划制度,是由国务院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五年计划有关环境保护篇章、国务院主管部门编 制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以及国家环保 部门编制的环境保护计划等共同组成的。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v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 一是对政府宏观决策活动(主要是法规、政策、计划等)的 环境影响评价(现称战略环境评价,SEA);二是对开发建 设者的具体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v 具体而言: v 1.法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
› 综合指导规划 +专项规划 › 政策计划暂未纳入
主体
项目建议 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三同时”制度阶
书阶段
段
建设单 位
评价单 位
提出项目 建议书简 要说明环 境影响
—
筛选、 确定 确定 环评 评价 等级 项目 、编 与范 制环 围 评大
纲
委托编 制
第5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要重视解决市区与郊区的交通联系; 城市铁路等客运站的设计和建设,要采用立体的综合建筑体系。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 城市客运交通,必须发展公共交通,只有有了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公共交通网才能做到有 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城市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
图片资料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Sydney
公交线网的最佳密度
最佳
2v 营 •W行
3Fv步
式中 — 运营速度,km/h;
v— 运送双向乘客所需要的车数; 营
F — 城市面积(km2) ;
W— 公行 交线网上营业线路重复系数,全市公共汽车营业线路的重复系数约为1.2~1.5;
— 步行速度,km/h。
v步
总的来讲 如果线路密度大、线路多,则
要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使95%的居民在客运高峰乘用下列主要公共交通方式时,单程最大出行时耗符合 表5—2的规定。
城市规模
最大出行时耗 (min)
主要公共交通方式
>200万人
大 100~200万人
50~100万人
中
20~50万人
小
<20万人
60
大、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
50
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
公共交通线路布设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使乘客上、下和换车方便,节约乘客出行时间; 所有干道应布置公共交通线路; 市区的公共交通线路应组成闭合的公共交通线路网,便于乘客换乘车辆; 主要人流集散地点(如市中心区),从各个地区应设置直达或路过公共交通线路; 公共交通线路应按主要人流方向设置,使人流能沿最短捷的路线到达目的地; 同一条公共交通线路上的客运量宜均衡,以充分发挥公共交通车辆的客运效率; 在高峰人流量特别大的路段上,除行驶正常的线路外,宜增设区间的公共交通线路(专线); 不同线路之间要很好衔接,便于乘客就近迅速换乘车辆。
第五章 政府
过政府统治阶级运用军队、警察和法庭等暴
力手段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压迫和制裁,也称
为政府的阶级职能。
(2)公共性
→ 体现在政府的社会管理职
能方面,直接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
动社会发展,具有公共性质,并不仅仅
针对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而是出于社
会整体利益的需要,因此,也被称为是
政府的公共职能。
→ 社会管理职能可划分为对外和
2.含义
(1) 广义
→
泛指各类国家权
力机构,即立法、行政和
司法机构的总称。
从这一意义理解,凡具有 公共性的部门都可以称为政府, 政府所对应的范畴是公民,政 府权力来源于公民的同意或委
托,对公民负责,并接受公民
的监督。
(2) 狭义
→
政府仅指国家机构中执掌行政权力、
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机构。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政府只是公共权力
1. “大政府”与“小政府”
(1)衡量标准:3组变量
→
→ →
政府职能项目的多少;
财政规模和机构、人员规模; 履行职能、调控社会的方式。
(2)界定
→
一般认为,政府职能项目多、政
府规模大,以直接的、行政的方式管理社 会事务的政府为“大政府”,反之则为 “小政府”。
(3)优劣
→
一般大政府的优势在于具备充足而集
→ 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保障市场信
息的畅通和对称。
→ 保障社会的公平,维护社会的稳定。
(3)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干预程度及类型划分
Ⅰ. 影响因素
→ 一个国家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程度受到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经济发展
水平和市场经济基础、法治化程度,乃至世
公共政策第5章第3讲
在转型中国,大众传媒渐成为政策系统中各 种利益表达与聚合的公共平台,是影响公共政策的 重要变量。但是对媒体行为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官 方态度,中国媒体要担当“社会公器”的角色还有 很长的路要走。 贾西津:《中国公民参与案例与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媒体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那么,媒体是否必然的是“净土”、“天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媒体追求发行量、 收视率、用户量、广告量最大化的现象已不再陌生。 有人说:“广告对报纸的支持是一种复杂的恩 赐。报纸对广告的依赖可能使报纸出版者偏袒及企 业商人的道德准则和利益”。
小轿车最后被一位武警战士强行拦下。 而这时轿车后面已留下一条长达 1500 米的血 路。骑车人被拉出后,几乎体无完肤,多根 肋骨骨折,左耳外轮脱落,双脚后跟白骨绽 出。 8月25日,当地《大河报》率先报道了这 一惊人血案。 8月27日,肇事者被刑拘后,身份被披露: 张金柱,曾任郑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局长、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安分局政委。
10月13日,《焦点访谈》披露了这一血案。 10 月 17 日,郑州市公安局公布了对张金柱开
除党籍、开除公职、取消警衔的决定。 12月3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消息传出,近万人自发来到郑州中院门口。 1998年1月12日,郑州中院公开宣判:张金柱 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身。
3、政治领袖的作用 4、政府体制的作用 5、大众传媒的作用 第一,传播政策问题; 第二,制造舆论压力; 第三,连接公众与政府的桥梁; 第四,政府决策系统的外脑。
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 李鹏1997年12月29日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朱镕基 1998年10月17日
公共政策课件第五章政策评估
回到理论:公共政策评估
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估概述
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特征与意义 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类别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特征与意义 (一)政策评估的含义 学术界一般存在三种理解: 第一种观点认为政策评估重点是对政策方案的 评估。 第二种观点认为政策评估的着眼点应是政策效果。 第三种观点认为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整个过程的评 估,既包括对政策方案的评估,还注重对政策的 执行以及政策结果的评估。
(3)政策效益
政策效益,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政策效益的标准比较复杂,具体运用 时需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政策效益是根据政策目标衡量出来的。 其次,要分析绩效的充分性 再次,分析政策的总体效应。 最后,必须注意公共政策的全部效益
2、价值标准
反映评估主体在评估活动中的倾向性
政策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应把内、外评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3、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这是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划分的, 有的又名预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事前评估是在政策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 评估。事前评估的内容包含三方面:对政策实施对象发 展趋势的预测,政策可行性的评估,对政策效果进行预 先评估。 执行评估就是对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 即具体分析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情况,以确认政策 是否得到严格地贯彻执行。 事后评估是政策执行完成后对政策效果的评估,旨在鉴 定人们执行的政策对所确认问题确定达到的解决程度和 影响程度,辨识政策效果成因,以求通过优化政策运行 机制的方式,强化和扩大政策效果的一种行为。它在政 策执行完成以后发生,是最主要的一种评估方式。
价值标准是建立在伦理、文化、利益、政治、 社会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的,它在政策评估 活动中的应用,旨在确定一项政策在价值上所 造成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2 公共政策的概念
1.国外学者的概念界定
哈罗德·拉丝韦尔&亚伯拉罕·卡普兰 托马斯·戴伊 詹姆斯·安德森 戴维·伊斯顿
5
2.中国学者的概念界定
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 (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 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采取的用以规范、 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
1.政策过程的概念
所谓政策过程,即某一既定的公共政策在其整 个“生命周期”中所经历的功能性时期或阶段。
根据拉斯韦尔的界定,政策过程即某一既定的 公共政策被提议、检验、执行以及最后被终止 的程序。
11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市民,让城市更美好! 文字讲解
12
政策学者加里·布鲁尔提出,政策过程大体包括以 下六个阶段:创始(initiation)、预评 (estimation)、选择(selection)、执行 (implementation)、评估(evaluation)、终 止(termination)。这六个阶段之间可能存在着 相互融合,每一个阶段都有单独存在的价值。政 策过程框架的提出,大大拓展了政策科学的研究 视野。
第 5 章 城市政策过程
重点内容: 公共政策的概念内涵 公共政策的特征和功能 政策过程的主要环节 政策议程的两种形式 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 公共政策评估的分类
1
5.1 公共政策的含义
5.1.1 政策科学的兴起
1.政策科学的发端
1951年,《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 一书被视为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
16
2.政策制定的过程
社会问题主要通过如下途径进入政策议程: (1)政治领导人; (2)危机或者引人注目的事件; (3)抗议活动; (4)大众传播媒介。 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1)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了公众和社会团
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 取措施加以解决; (2)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决策者的 深切关注,他们感到必须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问 题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13
2.政策过程的流程
(1)政策问题的确认 (2)政策议程的建立 (3)政策目标的确定 (4)备选方案的提出 (5)政策方案的评估 (6)政策方案的选择 (7)政策方案的执行 (8)政策效果的评估 (9)政策内容的调整 (10)政策内容的终结
14
5.2.2 政策制定的含义
1.政策制定的主体
称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 制定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1.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配置 2.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价值目标导向性 3.公共政策的制定需经由一定的政治过程 4.公共政策表现为一系列正式的行为规则
9
5.1.4 公共政策的功能
1.目标导向功能 2.利益分配功能 3.行为调控功能 4.冲突化解功能
10
5.2 公共政策的制定
5.2.1 政策过程的含义
(3)具体政策,是指针对具体社会问题所制定的 解决办法和行为准则。
19
5.3 公共政策的执行
6
(3)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 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 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 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4)“公共政策乃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达 成公共目标,它可以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 官方决策者是指那些具有制定公共政策合法权力
的个人、团体和组织 非官方决策者,是指那些参与了公共政策制定过
程而自身却不拥有制定公共政策合法权力的个人、 团体和组织
15
西方国家城市管理的官方决策者,主要包括议会、 行政机关和法院。
当代中国城市管理的官方政策制定主体主要有执 政党、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18
3.公共政策的类型
(1)元政策,即制定政策的政策,是规范与引导 政策制定行为本身的准则与指南。元政策决定着哪 些组织和个人按照怎样的程序、原则和方法制定政 策,涉及整个政策过程和政策系统。
(2)基本政策,是指制定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 它规范了在一定时期内制定具体政策所应遵循的基 本态度、基本假设和指导原则。
美国的“政策科学运动”
2
2.政策科学的特征
(1)政策科学充分利用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出来的各种科 学知识和方法,这种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有助于将社会科 学知识与解决社会问题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2)政策科学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改进政策系统、 提高政策质量和执行效果为追求目标,不是纯理论和基 础研究,而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应用性学科。
17
位阶较高的公共政策,需经议会讨论通过;位阶较低 的公共政策,则由领导决策会议讨论通过,由行政首 长签署发布。
现代法治国家在议会立法过程中遵循三读程序,此外, 立法听证制度、决策咨询制度、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公民参与制度、社会协商制度等,都是政策合法化的 有效制度安排。
政策合法化实际上渗透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各个环节。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部门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 制定的正式行动规则。
公共政策通过提供一系列正式的约束规则及其实 施(激励和惩罚)机制,界定人们的行为选择空 间,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减少社会环 境中的不确定性,减少社会行为的交易费用,保 护个人自由和财产权利,促进社会合作与发展。
8
5.1.3 公共政策的特征
(3)政策科学不仅是描述性学科,而且具有明确的价值取 向和价值判断。政策分析不仅关心事实描述,而且关心 价值判断。
3
3.政策科学的发展
政策科学自从诞生以后,迅速走过了一条学科 化——组织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并从其发 源地美国很快传播到其他国家,成为当代社会科 学中的一门显学。近年来,在中国,公共政策领 域的学术团体、学术杂志和学术活动也快速兴起 并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