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钢管微型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 (1)
一、工程概况 (1)
二、设计依据 (1)
三、设计标准 (1)
四、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 (1)
五、基坑周边的环境条件 (3)
六、基坑支护设计参数 (3)
七、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3)
八、基坑地下水控制方案 (5)
第二部分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求 (6)
一、施工顺序 (6)
二、基坑开挖 (6)
三、钢管微型桩 (6)
四、花钢管土钉、钢筋锚杆 (7)
五、钢筋混凝土冠梁、腰梁 (7)
六、预应力锚索 (7)
七、土钉护面 (7)
八、其他注意事项 (8)
第三部分监测方案 (9)
一、概述 (9)
二、监测项目和频率 (9)
三、变形监测 (10)
四、地下水监测 (10)
五、应力应变监测 (10)
六、其它要求 (11)
第四部分土方开挖要求 (12)
第五部分应急措施 (13)
一、相邻建构筑物沉降较大或不均匀沉降 (13)
二、坑底涌砂、坑壁涌水、涌砂应急措施 (13)
三、基坑止水帷幕渗水的应急措施 (13)
四、支护结构漏水的应急措施 (14)
五、截、排水的应急措施 (14)
六.道路管线、管网应急措施 (14)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文山市炬隆万商汇项目建筑场地位于文山市开化镇中部。为拆旧建新场地,拟建三栋31F超高层建筑物,裙楼为2F-4F建筑物,框架(剪)结构,设置两层地下室。该场地南面为沙坝北路,路南侧为四、五层建筑物。东面为沙坝中路,北面为滨河路(已封堵),滨河路北侧为盘龙河,西面紧临四、五层建筑物(拟拆迁)。
该基坑深约11 m左右,基坑周边建筑物多,距基坑距离较近,情况复杂。
二、设计依据
1、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50497-200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2001) ;
(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
(9)《岩土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9010-98);
(10)《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93);
(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基坑专项勘察报告——《文山市炬隆万商汇基坑支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业主提供的基坑周边的建筑环境及市政管网布置图。
4、业主对基坑投资控制的相关要求。
三、设计标准
1.基坑安全等级
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基坑深约9.7~11m,结合周边建筑环境有建筑、地下管线、道路等不利影响,本基坑安全等级定为一级。
2.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
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本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为1.1。
3.基坑支护适用年限
本基坑支护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12个月。
四、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
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文山市开化镇中部,双桥花园斜对面,双赢大酒店旁侧,原南桥客运站~沙坝桥之间,地理坐标:东经104°14′43.3″,北纬23°21′59.8″。场地北面接沿河路,南面接沙坝北路,西面接沙坝中路,东面接南桥路,场地内有沙北一巷等纵横向水泥道路。场地交通较为方便,车辆可直接进入场地,水电可就近解决,施工较为方便。
2.地形地貌
受盘龙河及其支流冲击切割,形成两侧高、中间低的走廊式地形。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文山断陷堆积盆地内,属盘龙河Ⅰ级阶地。场地四面接道路,北面沿河路边缘为盘龙河,河堤部分已治理,河岸稳定,其余三面外围无较大陡坎及陡坡,大部分为已建建筑物,地形平缓。场地内原为二~七层老建筑物,全部拆除重建,整个场地内地
形较为平缓,钻孔位置地坪面高1254.42 ~1255.67,相对高1.25m,总体属回填平坦场地。
3.场区地层岩性
拟建工程场地分布的新生界内(Q)及(N h)地层,即为拟建工程场地的地基岩、土。依据成因类型、结构特征、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拟建工程场地的地基岩、土可划分为3个单元层7个亚层,由上至下、自新到老分述如下:
(a)、第四系人工堆积(Q mL)层
(1)填土①:棕黄、灰黑、棕褐、褐黄色、色杂,稍湿~湿,不均匀。以粘土为主,含5~15%的砾石、灰岩块石、混凝土块及碎砖块等,杂植物根系、腐蚀质及垃圾。该地段填土为新近回填土,回填时间在八年以上,回填时未采用机械分层碾压,当时均为松散堆积层;现虽然回填时间较长,但依然呈松散状,固结程度较差。层厚1.1~
1.7m,平均层厚1.32m。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原始击数)N=2~4击/30cm,平均锤击数
2.4击/30cm。该层于场地内均有分布。
(b)、第四系冲洪积(Q aL+pL)层:
(1)粉质粘土②1:棕黄、黄白、褐红、褐黄、褐灰、灰青、兰灰等色,色较杂,湿~很湿,软~硬塑状态,均匀,含少量角砾及植物残块,大量薄层细砂及粉细砂,砂粒成份为石英、云母、长石等,分选性好,粘粒含量约5~10%,无振摇反应,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1.1~1.7m ,层厚2.1~4.0m,平均层厚3.26m。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原始击数)N=3~5击,平均锤击数3.8击,压缩系数α0.1-0.2 =0.19~0.45MPa-1,平均值α0.1-0.2 =0.293MPa-1,属中等压缩性土。该层于场地内均有分布。
(2)粉砂②2:深灰、浅灰、灰褐、暗黄、棕褐及浅褐色,含水饱和,松散,砂粒成份为石英、云母、长石等,分选性好,粘粒含量约5~15%,偶夹砾石,与下伏砾石层呈渐变关系。层顶埋深3.8~5.2m ,层厚3.4~4.8m,平均层厚4.23m。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原始击数)N=2~4击,平均锤击数2.6击。该层于场地内均有分布。
(3)圆砾②3:浅黄、灰褐、深灰色,含水饱和,呈松散~稍密状,砾石磨圆较好,呈圆至次圆状、次棱角状,砾径一般0.5~7cm,大者可达15cm以上,颗粒中等风化、级配差、分选型差。砾石含量约30~55%,成份为灰岩、硅质岩、砂岩、石英砂岩等,充填物为粘土及粉砂,胶结较好。层顶埋深7.9~9.8m ,层厚0.9~3.1m,平均层厚2.08m。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原始击数)N=5~8击/10cm,平均锤击数6.0击/10cm。该层于场地内均有分布。
(c)、上第三系花枝格组(N h)
(1)强风化泥灰岩③1:灰、浅灰、灰黄、深褐色,湿,碎裂状结构,薄至中层状构造,为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岩石风化裂隙发育,从上往下风化程度渐弱。顶部受水浸湿较软,可用镐挖,中下部较硬,镐挖不易,岩心能折断。层面灰白色、灰黄色,遇水易软化,岩心呈碎块状。层顶埋深9.2~12.2m ,层厚1.7~1.9m,平均层厚1.82m。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原始击数)N=16~22击,平均锤击数19击。该层于场地内均有分布。
(2)中等风化泥灰岩③2:灰、灰黄、浅灰、褐灰及深灰色,湿~稍湿,层状结构,薄至中层状构造,为软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岩石风化裂隙稍发育,但可沿层面裂开,上部岩石手可折断,中下部镐挖不易,岩心呈碎块状、短柱状。层顶埋深10.9~14m ,层厚2.7~3m,平均层厚2.89m。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原始击数)N=37~48击/10cm,平均锤击数41.9击/10cm。该层于场地内均有分布。
(3)弱风化泥灰岩③3:深灰、稍湿,层状结构,薄至中层状构造,为较软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岩石风化裂隙稍发育,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岩石手难折断,岩心呈碎块状、短柱状、柱状。层顶埋深13.7~17m,本地段泥灰岩厚度较大,本次勘察未揭穿,弱风化泥灰岩最大揭露厚度达13.6m。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原始击数)N=88~98击/10cm,平均锤击数94.6击/10cm。该层于场地内均有分布。
4.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富水性较强的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次为富水性弱的基岩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