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管子》记载齐国“均地分力”、与之(民)分货即把田地分配给耕者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从此劳动者“夜寝早起” “为而不倦”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这种变化反映了()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小农经济的兴盛D. 铁器牛耕的使用【答案】B【解析】2.《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 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任务的完成”这表明“行同伦”()A. 旨在推动儒法融合B. 宣传了儒家思想学说C. 形成共同行为规范D. 彰显皇帝的绝对权威【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黔首改化远迩同度”、“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通过采取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措施规范了百姓的生活可见“行同伦”形成了共同的行为规范故C项正确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儒家思想受到抑制 AB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A.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 “相地而衰征”C. 生产力的提高D. 井田制瓦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A项反映的是分封制的瓦解 B项是春秋时期改革的内容按田亩多少收税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D项代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因此A、B、D三项能够反映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不符合题意C项是推动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但本身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符合题意4.《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A. 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制B. 废除世卿世禄制C. 革除了陈风陋习D. 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答案】B【解析】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即按照军功大小授予官位和爵位的军功爵制有利于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政权的特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故B符合题意商鞅变法中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制故A不符合题意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商鞅变法实行什伍、连坐制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战国时期的某诸侯国“以牛田” 变法改革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相继攻灭其他各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观察如图该诸侯国位于()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以牛田” 变法改革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相继攻灭其他各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可知该变法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依据图示可知①是燕国②是齐国③是秦国④是楚国因此③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6.《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这里的“先天不足”具体是指()A. 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B. 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薄弱C.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D. 程朱理学在社会上根深蒂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没有摆脱儒学范畴是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虽然反对君主专制但是仍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根源是经济基础薄弱即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故B正确“先天不足”指思想产生的条件不好 A不属于“先天不足” 排除C项不是最主要原因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排除CD属于思想方面的因素“先天不足”主要指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排除D故选B7.《商君书•境内篇》载“其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军”这说明()A. 秦朝的阶级矛盾很尖锐B. 秦国率先确立中央集权C. 新的生产关系滋生暗长D. 秦国统一战争异常激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商君书•境内篇》可知是秦国的商鞅变法而不是秦朝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爵者可以得无爵者作庶子每一级爵可得到一个有爵者没特殊役事时庶子每月给大夫服役六天有爵者有特殊役事时要供给服役的庶子粮食等生活用品这说明秦代因军功得到爵位的人不仅可以得到赐田而且还赐给服役的劳动者庶子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8.“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商鞅变法申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A. 奖励军功B. 实行什伍连坐制C. 奖励耕织D. 颁行秦律【答案】A【解析】9.商鞅要求君主必须带头遵守国家法令制度做到“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他还提出了“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的观点其主要目的是()A. 限制君主的一切权力B. 构建稳固的统治秩序C. 维护百姓的切身利益D. 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使秦国富国强兵为君主服务不是限制君主权力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商鞅变法的要求是为了使秦国构建稳固的统治秩序从而使其强大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地主阶级的改革主要目的不是维护百姓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对贵族世袭特权的削弱故D项错误故选B10.春秋时期齐国加强对步兵格斗技术的训练主要以“拳勇”为主选拔“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齐国国民遂技击成风有“齐人隆技击”之说上述现象()A. 表明齐国素有尚武之风B. 引发了齐国社会生活变迁C. 为齐国国富民强奠定基础D. 推动齐国军事制度调整【答案】A【解析】11.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A. 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B. 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C. 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D. 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答案】B【解析】A.郡县制下并没有实行地方分权B.分封制地方长官是世袭的而郡县制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是郡县能够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是分封制的特点D.选项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没关系故选B1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 加强刑罚B. 奖励生产C. 推行县制D. 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促进士兵积极杀敌增强了秦国战斗力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涉及的是军事措施 A项是刑罚措施 B项是经济措施 C项是政治措施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3.(1)根据材料概括管仲的治国主张1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管仲改革【答案】(1)主张设置机构管理渔盐鼓励发展渔盐业沿用西周旧法的精华加强法治的管理作用加强思想教化【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管仲的治国主张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设立盐、渔官、修旧法、主张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即加强法治的管理、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答案】(2)评价管仲治国主张适应了春秋时期大变革的需要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大大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解析】(2)在评价管仲改革时主要从管仲处于春秋时期大变革时代管仲改革适应了春秋时期大变革的需要然后回答出管仲改革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的影响即可例如经济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而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等1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士阶层活动“第一期”、“第二期”出现的原因1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英国中间阶层壮大的历史影响【答案】(1)“第一期”原因社会的转型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私学的发展“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第二期”原因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重用儒生做官创办太学【解析】(1)“第一期”原因方面根据材料“一面加速了古代封建统治阶层之崩溃一面促成了秦、汉以下统一大运之开始”可得出社会的转型结合所学可得出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私学的发展“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第二期”原因方面结合所学可得出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重用儒生做官创办太学【答案】(2)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促进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海外殖民扩张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解析】(2)历史影响方面根据材料“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逐渐明确的集团它以自己的商业财富和自己的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独立”“商人和律师在议会中占的席位逐渐增多这反映了经济的扩张和中间阶层的成长”可得出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促进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根据材料“中间阶层不会把自己囿于一隅之地而是寻求更广阔的场所拓展更大的活动范围”可得出推动了海外殖民扩张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1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15.(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15.(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答案】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确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析】通过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为田而赋税平”概括回答【答案】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整顿了吏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解析】影响通过材料“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考察吏治、奖惩官吏【答案】意义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具有相对的公平公正性【解析】意义通过材料“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意义16.(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16.(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1)措施梭伦改革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解析】(1)依据“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出口”可得出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依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得出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答案】(2)不同影响制度建设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经济发展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共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题50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

请回答1~5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

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A.铁农具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D.商业的繁荣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

请回答6~10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宜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为田开阡陌封疆D.重农抑商8.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请回答11~12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2.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① 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② 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③ 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

三处空格上分别是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C.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D.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3.商鞅在变法中制定了秦律,秦律的突出特征是A.强调社会和谐 B.倡导公平公正 C.维护农民利益 D.实行轻罪重罚4.某历史探究小组就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展开了探究性学习,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增加了本诸侯国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5.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净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6.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 D.“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7.“人无于水监(通“鉴”,以水为镜),当于民监。

”与此话相吻合的是百家中的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阴阳家8.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9.战国初期,楚国虽地广人多,但国力萎靡,后吴起至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商鞅认为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那么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商鞅意在()A. 保护农业的生产B. 抑制商业的发展C. 限制贵族的剥削D. 打击贵族的利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并结合所学商鞅变法重农的政策可知商鞅试图通过此措施把人们限制在农业生产领域 A 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商业发展无关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A2.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表述错误没有消除排除B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不是限制旧贵族特权而是废除排除C表述错误均田制是租调制的基础表格中表述反了排除市易法节省了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故D正确3.当今世界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正在中美脱钩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试图再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人类生存状态美国这种做法体现了()A. 儒家学说内涵B. 道家思想观念C. 法家学说思想D. 墨家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老死不相往来”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因此B正确 ACD排除故选B4.公元前7世纪齐晋两国均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兴兵起事齐桓公北击戎狄援救燕国助邢、卫复国晋文公兴兵勤王护遭狄人驱逐的周襄王还都复位继而灭掉潞、甲氏等狄人小国这些行为()A. 加快华夏共同体的融合发展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C. 导致各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D. 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利于巩固华夏族的主体地位使很多的周边小民族融入到华夏文化圈里面B.材料的时间与西周初期不相符C.材料的事情也有利于维护和平和稳定选项是错误的表述D.春秋初期分封制和宗法制没有彻底瓦解材料中的尊王攘夷说明分封和宗法制的影响还在故选A5.公元前4世纪中叶开始秦国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设县任命长官特别在秦国后期频繁地与六国发生战争其取得的土地都是以一郡一县来计算的由此可见()A. 郡县制源自对六国中央集权模式的移植B. 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实施的前提与基础C. 实施郡县制是秦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D. 秦的统一伴随着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扩张【答案】D【解析】从材料秦国在完成统一前就实行在占领地区设立郡县的制度可知秦朝在统一过程中摒弃分封制利用设立郡县、任命长官的郡县制来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故体现出秦的统一伴随着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扩张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秦在统一前建立郡县制的过程没有体现出郡县制是源自对其他国家政治模式的移植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秦朝在统一之前就已经实行了标志官僚政治开始的郡县制故不能表明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排除B项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统一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故实施郡县制并不是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6.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什伍连坐制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 奖励军功则形成“民勇于公战” 变法的这些条款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强化了法律意识故A项正确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二一九法令解放了农奴制使得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实现了近代化故B项错误C项中结果“迅速发展”表述不合史实应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实施殖产兴业政策之后日本在短短15年内大大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从封建的农业国初步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农业工业国为达到完全的民族独立和产业革命的新阶段创造了条件故D项错误7.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A. 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B.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C.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D.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 实质都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故B项正确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瓦解故A项错误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与孟子仁政主张无关故C项错误承认土地私有会加剧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故选B8.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下列选项中与这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A. “相地而衰征”B.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 “燔诗书而明法度”D.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答案】C【解析】“燔诗书而明法度”是要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是为了适应统一的发展要求符合战国时期的发展趋势故C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国家从分裂走向局部的统一反映不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特点故A错误B选项的表述是要回到原始社会这不是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故B错误D选项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国家分裂的状况体现不出国家统一的趋势故选C9.下面《商鞅舌战群儒图》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A. 改革必须首先从权贵中推行B. 改革者必须有坚定不移的决心C. 改革者应制定高明可行的方案D. 改革者要有勇于牺牲的精神【答案】B【解析】10.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C.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D.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表明郡县制的实施有利于国家统一措施的推行和落实说明对统一国家的巩固有利故D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内容与史实不符在秦朝统一前诸侯国中郡县制已有存在故排除C项中秦始皇首倡郡县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依据材料一指出平定六国后秦朝把哪两个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直接管辖范围之下根据所学概述秦朝加强对这两个地区控制的主要举措11.(2)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两部法律依据依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意义【答案】(1)区域岭南地区、西南夷地区举措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开辟了连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西南夷地区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开辟“五尺道”【解析】(1)第一小问通过观察图一和图二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划归中央管理的是岭南地区和西南夷第二小问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这两个地区的管理【答案】(2)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54年宪法)意义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解析】(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的两部法律第二小问根据“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得出修改法律的意义12.(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法律观12.(2)材料二中商鞅是如何推动法治实施的?概括其效果12.(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识商鞅法律观的价值【答案】(1)法律观以法治国符合民众认知水平因时而变【解析】(1)据材料一“故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民不尽贤……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废俗而为之法”归纳【答案】(2)实施力求公平(赏罚分明)严格执法(树立权威)效果改变社会风气提高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强国【解析】(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可归纳出公平无私严格执法第二小问据材料二“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可归纳出改变社会风气提高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强国【答案】(3)价值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了社会的法治化、有序化【解析】(3)据材料三“将秦国社会生活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使社会成为组织有序、结构严整的有机整体”并结合所学归纳13.(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和措施13.(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关于袁世凯葬礼的不同主张?请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目的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措施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成年男子必须分户【解析】(1)目的依据材料一“欲使国家富强”、“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目的是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措施依据材料一“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成年男子必须分户【答案】(2)论题袁世凯的葬礼之争是当时中国社会形势的反映阐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彻底摧毁旧的思想观念社会上的复古之风依然存在北洋政府在袁世凯的葬礼问题上主张参酌皇帝葬礼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措施社会风尚有了很大改变加上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因而社会舆论反对袁世凯葬礼采用旧礼仪主张采用符合共和宗旨的新礼仪因此袁世凯的葬礼之争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说明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曲折发展【解析】(2)依据材料“只可酌采皇帝葬礼斟酌损益” “其外国礼典则拟搜集德、美两国大总统国及各国元首之国葬礼互相参酌而成”可知主张有两种一是参酌皇帝葬礼二是反对袁世凯葬礼采用旧礼仪主张采用符合共和宗旨的新礼仪看待即是对这两种主张的认识主要从原因角度分析即可14.(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之法”的动力有哪些?14.(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的【答案】动力秦国民风民俗的现实需要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秦孝公的强烈愿望【解析】“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历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秦国民风民俗的现实需要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秦孝公的强烈愿望【答案】理念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贯彻实行文化专制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实行连坐法加重对民众违法的处罚力度重农抑商对商业征收重税并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解析】第一小问“国务在弱民”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文化专制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实行连坐法加重对民众违法的处罚力度重农抑商对商业征收重税并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A. 开辟田畴、戮力农业B. 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 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 分科取士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故当时秦国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临阵奋勇争先杀敌故B正确开辟田畴、戮力农业与进入仕途无关故A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经商赚钱积累财富不可能进入仕途故C错误分科取士属于科举制当时还没有形成科举制故D错误故选B2.“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A. 建立县制B. 什伍连坐C. 奖励耕织D. 焚烧诗书【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孝公任用商鞅为相商鞅变法采取的措施虽然不符合古代先王的道理但还是抓住了农业这个根本所以秦国不仅胜过邻国而且称霸诸侯所以“务本”指的是奖励耕织故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C3.秦孝公三年颁布了《分户令》规定一个家庭内如果“有二男以上”而“不分异”的就必须加倍课税到秦孝公十二年商鞅第二次变法时又颁布了《分户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两次《分户令》的颁布()A. 大量增加了秦国人口B. 极大地增强了军队战斗力C. 使社会矛盾不断恶化D. 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答案】D【解析】A.“分异令”不能直接增加人口排除AB.材料与军队无关排除BC.“分异令”并不会使矛盾激化排除CD.秦国通过“分异令” 增加了小农户的户数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故D项正确4.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表述错误没有消除排除B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不是限制旧贵族特权而是废除排除C表述错误均田制是租调制的基础表格中表述反了排除市易法节省了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故D正确5.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截然相反的是()①农业政策②工商业政策③政治主张④历史作用A. ①②③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工商业政策方面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③政治主张方面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奠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集权制②③符合题意 B选项符合题意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重视对农业的发展①错误 A选项排除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④错误 CD选项排除6.《左传》记载春秋时期赵简子与史墨探讨“季氏(大夫)出其君而民服焉”的原因史墨答曰“鲁君世从其失(放纵安逸)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怜悯)之?”上述材料反映了A. 早期政治制度遭到破坏B. 以血缘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形成C. 早期民本思想已经形成D. 最高执政集团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A【解析】材料“鲁君世从其失(放纵安逸)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体现的是礼崩乐坏的现状说明的是早期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民本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当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排除故选A.7.《商君书·更法篇》言“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遵循)?礼法以时而定制(制度)令(政策法令)各顺其宜”材料意在强调()A. 克己复礼的重要性B. 历史进步的必然性C.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D. 与时俱进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礼法以时而定制(制度)令(政策法令)各顺其宜”体现了法令制度要与时俱进不是一成不变的 D项正确ABC并非材料的主要意思排除故选D8.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导致宗法开始瓦解的不是商鞅变法中的令大家庭分解的措施而是实行郡县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增加农民赋税负担的内容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其目的在于实行小规模生产确立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济鼓励各自谋生努力从事生产从而刺激小农户数量增加发展了小农经济故D项正确故选D9.管仲在《立政》篇中提出“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这表明管仲()A. 主张把儒学作为治国理政的正统思想B. 认为官员的选用对国家兴衰有重要影响C. 规劝统治者须对官员做经常性的考察D. 力劝君主应注重个人德行与能力的提升【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君之所审者三……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可以看出管仲认为官员的选用对国家兴衰有重要影响故B正确管仲是法家不是儒家故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选用官员的重要性而不是选用和考察的方法故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10.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 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秦国这一政策的意义在于()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的一个人家如果是富有的话等到儿子长大成人后就跟爹妈分居(给他娶个媳妇儿)一个人家如果是贫穷的话等到儿子长大后就把他送给人家做女婿这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1.《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国家的户籍册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A. 从地缘管理方式转向亲缘管理方式B. 从贵族控制人口转向国家控制人口C. 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和隐匿人口D. 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编户齐民制度下国家通过对百姓户口和人丁数登记造册来加强对人口的控制保证赋税和徭役的征发在春秋战国时期采取这一措施会削弱贵族对人口的控制故B正确该措施应有利于管理百姓的方式由亲缘转向地域排除A即使是在封建社会这一措施也会削弱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排除C土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与这一措施无关排除D故选B12.《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故选D13.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这些措施()A. 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 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 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 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答案】C【解析】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是才能和军功这沉重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故选C A、B表述太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不是材料中措施的主要影响排除14.战国时期“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 这反映了当时()A. 分封制的强化B. 国君权力的加强C. 郡县制的确立D. 儒学地位的提升【答案】B【解析】“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是指官员的权力有了制衡便于国君控制朝政比较有效地防止了大权旁落故B项正确此时分封制已经开始瓦解排除A秦朝郡县制才正式推行排除C儒学地位提升发生在西汉排除D15.公元前356年商鞅立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在秦国内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公元前350年商鞅对此前制度进行补充“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商鞅这一做法()A. 有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 彻底瓦解了浓厚的宗法观念C. 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D. 有利于调节尖锐的社会矛盾【答案】A【解析】将原来的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家庭数量的增加使得政府征收的赋税增加有效地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A项“彻底瓦解”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家庭数量增加使得管理难度加大不利于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排除C项“废井田、开阡陌”即授田于百姓的措施有利于调节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A16.《商君书》写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其意在()A. 维护传统的贵族政治B. 论证革新的历史依据C. 规劝当政者施行仁政D. 强化周王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题干所示为商鞅关于变法的著作“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表明历史一直处于变化演进之中以此来论证变法的依据和作用 B项正确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兴起传统贵族走向衰落商鞅变法旨在确立地主阶级专政 A项错误题干所示为强调变法建立地主阶级的集权统治 C项和题干主旨不符商鞅变法时期周天子地位旁落商鞅变法是为了强化秦国的统治 D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17.(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造就的“新贵”有何特点?对历史发展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7.(2)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7.(3)根据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证材料四的观点【答案】凭借军功获取身份(二十等爵制)、接受俸禄而非采邑推动了专制主义的形成【解析】第一小问“登庸门不以门第而以战功贵族之特权已去新贵不与之采田而与之禄米新贵亦遂为君主之雇员而无旧日之威势”凭借军功获取身份(二十等爵制)、接受俸禄而非采邑第二小问“政权遂渐集中于君主此乃由领主分权而进入专制制度之一重要关键也”推动了专制主义的形成【答案】商鞅取信于民(诚信)令政必行(雷厉风行)以法治国法不阿贵【解析】“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取信于民(诚信)令政必行(雷厉风行)以法治国法不阿贵【答案】实行财产等级制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特权废除债务奴隶制以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等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财产等级制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特权废除债务奴隶制以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等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18.(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所涉及到的措施18.(2)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8.(3)运用商鞅变法内容说明材料四的观点并谈谈对今天改革的启示【答案】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措施的识记材料一中的“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指的是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指的是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答案】商鞅取信于民(诚信)令政必行(雷厉风行)以法治国法不阿贵【解析】由材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体现其取信于民(诚信)令政必行(雷厉风行)由材料“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可知体现了以法治国法不阿贵【答案】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实行什伍连坐法焚烧诗书改革要关注民生(得民心)改革者要德法并用【解析】运用商鞅变法内容说明材料四的观点可运用已学知识可从商业变法的局限性回答商鞅变法的局限性是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实行什伍连坐法焚烧诗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示是改革要关注民生(得民心)改革者要德法并用19.(1)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19.(2)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值得后世改革者借鉴的成功经验【答案】措施实行户籍什伍制度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影响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国家强化统治创造条件从根本上变革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为秦国实现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基础【解析】第一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令民为什伍”、“变法打破原有井田制的土地分配模式”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影响解答即可【答案】成功经验继承和发展前人改革成果执法严明公平分阶段协调推进变法注重制度变革【解析】本小问的经验依据材料结合商鞅变法积极影响分析即可20.(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20.(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20.(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的主要因素【答案】(1)背景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国家强大【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国家强大【答案】(2)农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法治严刑峻法、推行法治集权废分封、行县制【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法治严刑峻法、推行法治集权废分封、行县制【答案】(3)因素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坚持诚信和创新【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坚持诚信和创新21.(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21.(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21.(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答案】措施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解析】“实行按军功授爵”“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答案】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观点能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目的、措施以及改革的历史影响等方面综合判断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不单单看改革的主导者是哪个阶级【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目的、措施以及改革的历史影响等方面综合判断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不单单看改革的主导者是哪个阶级22.(1)从材料一提取相关信息说明秦孝公作为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2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并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意义22.(3)根据材料三描述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结合国内外形势概括说明1990年前后党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原因【答案】(1)承认落后决心改革用高官厚禄招揽人才亲自主持启动改革重用(将变法实权交给)商鞅深化改革【解析】(1)从材料“各诸侯大国把秦视为‘戎、狄’ 甚至会盟都不要秦参加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孝公将主持变法的实权交给商鞅”中可以概括出秦孝公作为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答案】(2)特点以选举制度的改革为核心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上院与下院)斗争激烈斗争始终在代议制框架下按政治运作规则(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集体辞职等)进行国王发挥了调解人的作用主要意义使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解析】(2)从材料“由辉格党人控制的格雷内阁向议会提交了以议席调整和选举资格为核心内容的议会改革方案”“议会改革方案仅以一票优势通过下院审议”“上院企图以新议案否定改革方案引发格雷内阁集体辞职国王威廉四世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要求上院作出妥协”和表格信息可以概括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使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答案】(3)进程 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或上海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21世纪初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国际原因苏东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挫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加速发展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加快国内原因改革开放进入深入发展时期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启示(或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反思)上海在中国经济格局中拥有重要地位【解析】(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 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 1978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或上海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21世纪初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1990年前后党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原因。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A. 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B. 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C. 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D. 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发生分裂【答案】D【解析】A、B、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排除;D是客观条件,故D正确。

2.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

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些变革意在()A. 强化血缘亲疏关系B.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C. 构建官僚等级秩序D. 延续百家争鸣的影响【答案】C【解析】“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表明这些变革意在构建官僚等级秩序,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3.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A. 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故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 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C. 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 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材料中“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是秦国必然强盛的原因,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B项说法错误,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4.云梦秦简记载,“发(拆看)伪书(文书),弗智(知),赀(惩罚)二甲。

今咸阳发伪传(通行证),弗智,即复封传它县,它县传其县次,到关而得……咸阳及它县发弗智者,当皆赀”。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有学者指出春秋时期各国执政都是出身于特定的世卿家族国君基本上无权任命执政而战国宰相等高官多是由本国国君任命宰相或者由国君最亲近的子弟姻亲担任或者由出身寒微的士人担任这反映了()A. 血缘宗法制度完全被破坏B. 中央集权制度的全面建立C. 各国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D.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血缘宗法制并未全面破坏 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中“全面”说法过于绝对化中央集权制度全面建立是在秦朝排除随着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激烈各国采取多项措施招揽人才既有姻亲也有更多的出身寒微的士人出将入相这反映了各国出于富国强兵改革的需要故C项正确虽然宰相等高官由国君任命但不能说明君主专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在秦朝排除D项故选C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 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 诸侯国争霸需要发展生产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答案】A【解析】A.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及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诸侯国争霸发展生产是当时的政治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只能从经济上从生产力角度来分析C.商鞅变法不能代表整个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发展D.农民政治地位的提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3.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解析】商鞅变法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然而商鞅的结局是悲惨的这表明③的叙述是不确切的排除①②④均符合题意故①②④正确4.商鞅认为国家最理想的状态是让人民始终处于同样的贫穷线上最好是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粮食﹣﹣“家不积粟” 以保持饥饿进取的精神面貌为此商鞅主张()A. 藏富于民B. 强国贫民C. 劫富济贫D. 严刑酷法【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强兵就必须使民弱、民法和民愚这样的人民通过重刑或重赏即可变成勇敢而凶猛的战士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5.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 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B. 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 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 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了使秦国在争霸中取得胜利“重农抑商”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需要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排除故选D6.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观因素是()A. 生产力的显著提高B. 道家学派提倡变法C. 国君谋求争霸战争中的优势D. 周王室衰微失去政治优势【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激烈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为了在争霸战争中取得优势纷纷变法故C项正确AD为各国推动变法的客观因素排除B项提倡变法的是法家思想排除故选C7.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A.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 使军功地主获得了升官受爵的机会增多也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在地主等级中军功地主排在了第一位而宗室地主则排在了第二位同时该政策也刺激了军民立战功的心理对增强秦军战斗力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①②④正确③小农经济形成是废井田开阡陌的影响与军功爵制无关排除8.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A. 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B. 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C. 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D. 商鞅变法卓有成效【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奠定了统一的物质基础故D项正确秦国地处西陲地理位置并不优越故A项错误B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9.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 “燔诗书而明法令”B.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D. “为田开阡陌封疆”【答案】D【解析】这里的“社会转型”指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解答本题应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思考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对社会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故选D10.有人说“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一思想()①体现了儒家学派与时俱进的精神②顺应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潮流③可以看成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④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可以使得国家强大那么不去效仿过去的事物不遵循过去的礼制即进行改革①材料中进行变革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故错误②材料体现的是变革的思想故正确③材料提出了变法改革的思想这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故正确④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是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故正确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材料一中儒法两家“政治上泾渭分明处世态度上各执一端”的表现有哪些?11.材料二《诸子百家关系图》(2)上述材料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特征?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答案】(1)政治上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治处世态度儒家讲究中庸法家苛求严谨儒家讲究和谐法家讲究原则【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治处世态度儒家讲究中庸法家苛求严谨儒家讲究和谐法家讲究原则【答案】(2)特征诸子百家争鸣彼此吸收融合相互传承发展呈现多元到统一趋势原因社会变革的需要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中华文化同源国家统一趋势增强【解析】(2)根据图表可知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特征是诸子百家争鸣彼此吸收融合相互传承发展呈现多元到统一趋势原因可从社会变革、国家发展趋势、社会问题、中华文化同源方面分析12.(1)材料一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12.(2)材料二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12.(3)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要改革?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时代特征?【答案】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齐国的管仲改革其内容是根据土多少和田质的好坏来进行征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答案】“平籴法” 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魏国李悝的改革其措施叫平籴法其目的是为了稳定小农经济富国强兵【答案】①改革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②作用促进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③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解析】材料中的三则材料分别是管仲改革李悝改革和吴起变法它们共同的作用都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13.(1)根据材料一指出《礼记·王制》和荀子对商业的不同态度并指出其相似点13.(2)结合商鞅变法的措施评价材料二中的观点【答案】(1)《礼记·王制》认为在市场上租用了公家的店铺就可以不用缴纳商品营业税了荀子主张重农轻商二者的相似点都是主张轻商【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古者……市廛而不税关讥而不征”可知《礼记·王制》认为在市场上租用了公家的店铺就可以不用缴纳商品营业税了根据材料“工商众则国贫……省工贾众农夫”可知荀子主张重农轻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知二者的相似点都是主张轻商【答案】(2)李悝是重农主义的开创者商鞅继承和发展了重农主义提出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历代王朝所沿用荀子认为现在人们争夺财产是因为财产太少的缘故针对此现象商鞅提出奖励耕织、军功的政策刺激农业生产【解析】(2)根据材料“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农者寡而游食者众故其国贫危”和“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措施可知对其评价是李悝是重农主义的开创者商鞅继承和发展了重农主义提出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历代王朝所沿用荀子认为现在人们争夺财产是因为财产太少的缘故针对此现象商鞅提出奖励耕织、军功的政策刺激农业生产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学者对鸦片战争目的的不同看法并指出鸦片战争的实质14.(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西方文化角力与更新的过程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看法中国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反对鸦片走私的正义战争而以费正清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则认为鸦片战争是西方打破中西不公平贸易的战争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解析】(1)看法根据材料“中国学者一般将此次战争称为‘鸦片战争’ 认为是反对走私的正义护国战争而一些西方学者则将其称为商业战争认为是为了打破贸易不公的局面”可进行概括即可实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一场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答案】(2)过程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开眼看世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产生了“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19世纪末维新派、梁启超等人明确批判洋务运动提出“变法维新”的政治口号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影响推动了中西文化交融和更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加速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解析】(2)过程根据材料“魏源和林则徐提出‘开眼看世界’”“而是出现了‘中体西用’的理论”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方面进项概括过程即可影响根据材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提供了契机”“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日渐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得出影响是推动了中西文化交融和更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加速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农战理论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商鞅强调“利出一空(孔)”,即让人们只能从一条途径上满足自己的名利欲望,他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开公利而塞私门”。

商鞅“利出一空”的主张()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C. 不利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D. 强调官府需垄断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能反映出商鞅主张国家控制和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这种国家控制经济的做法有利于集中财富,实现富国强兵,故排除A;材料并未强调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由国家垄断,故排除D项。

2.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B. 都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C. 都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D. 采取的措施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答案】A【解析】梭伦经营的民主社会,造就了后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开后世帝王禁锢思想的先河,故A错误,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中设立“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奠定了西方民主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等措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奠定基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战国晚期的荀子不仅打破儒家学者不入秦国的先例主动入秦国去拜访秦昭襄王他的两个学生李斯和韩非后来也都进入秦国并就职于秦国这反映出()A. 儒学政治地位提高B. 百家争鸣局面日渐消失C. 秦国重视招纳人才D. 法家思想已成主流意识【答案】C【解析】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荀子入秦为背景材料考查先秦政治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荀子主动入秦以及李斯和韩非入秦并就职于秦是秦国对人才招纳和重视的体现 C项正确荀子的两名学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就职于秦国不能说明儒家的政治地位提高排除A项材料现象只能说明百家思想趋向融合不能说明百家争鸣局面日渐消失排除B项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没有成为主流意识排除D项2.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是()A. 国家为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津貼B. 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都有发言权表决权C. 除十将军以外所有平民抽签选任各级官职D. 陪审法庭受理所有人的投诉并负责审理案件【答案】B【解析】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都有发言权表决权最能体现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黄金时代” 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3.下图是秦兵马俑请判断其朝向()A. 坐西朝东B. 坐东朝西C. 坐北朝南D. 坐南朝北【答案】A【解析】秦国地处西方六国在东方秦灭六国时秦军由西向东进攻为再现秦军东进的雄姿故兵马俑坑安排在陵墓的东侧兵马俑面朝东方故选A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潮流如赵国的胡服骑射、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推动这一潮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B. 诸侯争霸战争不断C.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D.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开始出现生产力的进步冲击了奴隶社会的旧制度必然会出现一场社会变革故选D A、B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战国时期周天子仍然是天下共主排除C5.以“客”(宾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其中秦国相当典型据统计从秦孝公至秦王政担任丞相的23人中有20人是客卿这在七雄中是绝无仅有的对比东方六国秦国()A. 学术氛围更加自由B. 选官制度更为先进C. 宗法势力相对薄弱D. 经济实力十分强大【答案】C【解析】秦国地处西北作为后起的国家其旧的宗法制度不似中原地区那样严格在重用游士、充分发挥游士的积极作用方面也比较开放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秦国的学术氛围更加自由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当时各国选官制度基本类似排除B项 D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6.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在这次文明转型中得以影响两千多年封建文明的是()①新型生产模式②新型官僚体制③新型意识形态④新型教育方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模式确立起来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模式故①正确战国时明各国进行变法法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逐新确立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故②正确看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儒法道思想影响后世故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影响到后世故④正确故选D7.观察如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驰道这一举措()①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全国交通网②是巩固统一的重要举措③加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④导致了秦王朝的短命而亡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驰道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对于陆路交通的发达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短命而亡所以排除④故选A8.下图为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东周列国·春秋篇》的剧照关于那场持续几百年争霸战争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打击了奴隶制推广了封建制B. “尊王攘夷” 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C. 春秋无义战阻碍了社会进步D. 是一场争夺土地与人口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局部统一【答案】D【解析】9.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A. 开辟田畴、戮力农业B. 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 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 分科取士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故当时秦国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临阵奋勇争先杀敌故B正确开辟田畴、戮力农业与进入仕途无关故A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经商赚钱积累财富不可能进入仕途故C错误分科取士属于科举制当时还没有形成科举制故D错误故选B10.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最适应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 孔子提出“贵贱有序”B. 韩非子坚持集权观C. 老子坚持“小国寡民”D.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并孕育了统一的因素法家韩非的集权观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能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排除故选B11.荀子认为“欲恶同物欲多物寡寡则必争矣” 必须对人的恶的本性加以控制并提出了三种社会控制手段使群、隆礼、至法以达到“至平”的社会控制的秩序目标由此可见苟子的主要目的是A. 推动社会的变革B. 适应争霸战争需要C. 达到“克己复礼”D. 重塑社会有序体制【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三种社会控制手段”“社会控制的秩序目标”等信息可知荀子性恶论的主要目标在于社会治理重塑社会有序体制故选D项社会变革与变法运动相关故排除A项B项是法家的主张故排除 C项是孔子的主张故排除12.下列关于秦国二十等爵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它以军功奖赏为中心B. 它按军功大小授予二十个等级的爵位C. 它导致民间私斗盛行D. 它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答案】C【解析】商鞅变法规定严厉禁止私斗凡擅自私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刑罚故C 正确A、B是二十等爵制的含义排除D项体现了二十等爵制的作用排除13.《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故选D14.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这些措施()A. 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 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 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 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答案】C【解析】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是才能和军功这沉重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故选C A、B表述太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不是材料中措施的主要影响排除15.秦孝公三年颁布了《分户令》规定一个家庭内如果“有二男以上”而“不分异”的就必须加倍课税到秦孝公十二年商鞅第二次变法时又颁布了《分户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两次《分户令》的颁布()A. 大量增加了秦国人口B. 极大地增强了军队战斗力C. 使社会矛盾不断恶化D. 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答案】D【解析】A.“分异令”不能直接增加人口排除AB.材料与军队无关排除BC.“分异令”并不会使矛盾激化排除CD.秦国通过“分异令” 增加了小农户的户数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故D项正确16.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完成统一后建立起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后为巩固统一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7.(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17.(2)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从长远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作用?17.(3)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17.(4)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答案】①实行什伍连坐制②奖励军功③奖励耕战重农抑商④实行县制⑤废除井田制⑥统一度量衡【解析】本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可以得出实行什伍连坐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以得出奖励军功“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可以得出奖励耕战重农抑商“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以得出实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可以得出废除井田制“平斗桶权衡丈尺”可以得出统一度量衡【答案】积极作用商鞅变法鼓励努力生产粮食布帛禁止弃农经商在战国七雄争霸激烈的形势下这一措施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有效的解决了战争对物质的需求从而为秦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消极作用从长远来看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和其他产业都会产生消极作用【解析】第一小问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鼓励努力生产粮食布帛禁止弃农经商在战国七雄争霸激烈的形势下这一措施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有效的解决了战争对物质的需求从而为秦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第二小问的消极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从长远来看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和其他产业都会产生消极作用【答案】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解析】本小问的共识依据材料二“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依据材料三“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共识是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答案】倾邻国而雄诸侯【解析】本小问的历史作用依据材料三可以得出作用是倾邻国而雄诸侯18.(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8.(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有何共同认识?如何理解“王制遂灭僭差亡度”?【答案】内容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解析】“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答案】认识变法使秦国富强理变法废除了并田制承认土地私有从实际出发使新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但废除旧制度造成新的社会差距和诸候差并战争进而产生新的社会矛盾【解析】第一小问“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变法使秦国富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法废除了并田制承认土地私有从实际出发使新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但废除旧制度造成新的社会差距和诸候差并战争进而产生新的社会矛盾19.(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及秦国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的原因【答案】主要内容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解析】主要内容根据“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得出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废除井田制【答案】特点除旧布新措施全面影响深远新法中“鼓励耕织”等举措既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新法中“奖励军功”等举措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新法中“废井田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解析】特点根据商鞅变法的措施可以看出具有除旧布新、措施全面而且影响深远新法中“法治”“实行郡县制”等举措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得到ア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开阡陌”等举措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20.(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20.(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20.(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的主要因素【答案】(1)背景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国家强大【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国家强大【答案】(2)农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法治严刑峻法、推行法治集权废分封、行县制【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法治严刑峻法、推行法治集权废分封、行县制【答案】(3)因素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坚持诚信和创新【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坚持诚信和创新。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A. 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制B. 废除世卿世禄制C. 革除了陈风陋习D. 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答案】B【解析】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即按照军功大小授予官位和爵位的军功爵制有利于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政权的特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故B符合题意商鞅变法中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制故A不符合题意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商鞅变法实行什伍、连坐制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商鞅变法内容中确立了新型生产关系的措施是()A. “燔诗书而明法令”B.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D. “为田开阡陌封疆”【答案】D【解析】3.观察下图从图中获得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 商鞅为了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B. 商鞅的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C. 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D. 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这是商鞅同旧贵族斗争就变法展开辩论的情况表现出了秦国旧贵族反对商鞅的变法商鞅在其他贵族的支持下与旧贵族展开激烈斗争的情景故ABC项的信息都可通过图片获取故ABC正确遭到旧贵族反对不代表商鞅变法一定会失败故D项信息不能从图中获取故D错误故选D4.“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由此可见促成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根本因素是()①周王室衰微列国纷争②使用铁器、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③士大夫活跃百家争鸣④各国竞相变革实行富国强兵之策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D【解析】材料“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的大概意思是国家兴盛的原因是农业方面的改革材料“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大概意思是通过武力取得了胜利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所以人民信服所以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5.管仲改革的社会效果不包括()A. 经济实力增强B. 军事力量增强C. 社会性质变化D. 实现称霸目标【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齐国的管仲改革主要是为富国强兵实现称霸目标仍是奴隶社会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C为正确选项A、B、D属于管仲改革的社会效果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6.世人对战国时期的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商鞅变法采取了()A. 奖励军功B. 奖励耕织C. 焚烧诗书D. 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答案】D【解析】世人之所以对战国时期的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采取了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也是商鞅变法的措施但不符合题意7.农战理论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商鞅强调“利出一空(孔)” 即让人们只能从一条途径上满足自己的名利欲望他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开公利而塞私门” 商鞅“利出一空”的主张()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C. 不利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D. 强调官府需垄断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 能反映出商鞅主张国家控制和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这种国家控制经济的做法有利于集中财富实现富国强兵故排除A材料并未强调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由国家垄断故排除D项8.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什伍连坐制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 奖励军功则形成“民勇于公战” 变法的这些条款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强化了法律意识故A项正确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二一九法令解放了农奴制使得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实现了近代化故B项错误C项中结果“迅速发展”表述不合史实应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实施殖产兴业政策之后日本在短短15年内大大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从封建的农业国初步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农业工业国为达到完全的民族独立和产业革命的新阶段创造了条件故D项错误9.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B. 都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C. 都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D. 采取的措施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答案】A【解析】梭伦经营的民主社会造就了后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 开后世帝王禁锢思想的先河故A错误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中设立“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奠定了西方民主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等措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奠定基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 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 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0.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很多其中比较彻底的一次变法是()A.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B. 管仲在齐国的变法C.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D.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答案】D【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吴起变法李悝变法都不彻底没有彻底的与奴隶制决裂排除AC管仲在齐国的变法是在春秋时期排除B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县制这都打破了奴隶制的统治基础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故D正确故选D11.在西周丝织品是重要的祭品孔子云器是礼的物质载体《左传•成公二年》记录了楚国兵临鲁国鲁国因惧而“赂之以执斫、执针、织纴皆百人”的信息这一记录信息表明()A. 丝帛所承载礼之意义丧失B. 诸侯国对祭祀权的觊觎C. 鲁国对楚国施用君臣之礼D. 传统等级秩序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由西周祭祀礼制和孔子言论可知丝织品在西周时已成为礼乐文化的典型载体而材料信息“鲁国因惧而‘赂之以……执针、织纴皆百人’”则表明丝帛所承载的礼的意义在弱化礼制的变迁折射出传统等级秩序的变迁故这一记录信息表明战国时期传统等级秩序已遭到冲击与破坏 D项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C项错在鲁国与楚国同为诸侯国而不是君臣关系均排除12.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 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些变革意在()A. 强化血缘亲疏关系B.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C. 构建官僚等级秩序D. 延续百家争鸣的影响【答案】C【解析】“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表明这些变革意在构建官僚等级秩序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1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是()A. 推进了各国变法改革B. 助长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 有利于恢复社会的礼乐秩序D. 推崇“立贤而不立长”【答案】A【解析】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法家的变法改革的主张这一主张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故A项正确B项是道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是儒家孔子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涉及的王位继承方式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14.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 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 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 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 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称为食邑食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战国时各国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俸的制度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C正确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15.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 革新中国婚姻制度B.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 打击旧贵族势力D. 发展农业生产【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户数人口进而增加国家税收巩固政权的目的故B项正确ACD不是主要目的应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6.(1)列举商鞅“惩奸宄”“务耕织”“尚军功”“孥贫怠”的具体措施16.(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对“商鞅之法”的评价【答案】具体措施惩奸宄--什伍连坐轻罪重刑务耕织--奖励耕织尚军功--废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孥贫怠--重农抑商【解析】本小问的具体措施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可以得出惩奸宄--什伍连坐轻罪重刑务耕织--奖励耕织尚军功--废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孥贫怠--重农抑商【答案】毛泽东肯定了商鞅之法是利国富民的良策商鞅的各项新法令适应了秦国争霸战争的需要实现了富国强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的评价看到了商鞅之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中肯的另一方面商鞅之法也有重农抑商、严刑峻法、思想专制等特点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这也是应该看到和指出的【解析】本小问是评述题首先依据材料得出毛泽东对“商鞅之法”的评价依据材料“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可以得出毛泽东肯定了商鞅之法是利国富民的良策然后对毛泽东的评价进行说明说明时可从商鞅变法的内容、特点以及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阐述即商鞅的各项新法令适应了秦国争霸战争的需要实现了富国强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的评价看到了商鞅之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中肯的另一方面商鞅之法也有重农抑商、严刑峻法、思想专制等特点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这也是应该看到和指出的17.(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社会现象?17.(2)材料二反映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材料一的现象与这一观念有何关系?17.(3)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明朝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何在?【答案】(1)现象土地私有制确立(井田制废除)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解析】(1)现象根据材料“除井田民得卖买”可得废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根据“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可得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根据“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可得农民生活困苦【答案】(2)观念以土地为根本热衷于买田置地关系土地买卖频繁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加剧了土地兼并【解析】(2)观念概括材料可知人们认为土地最可靠全社会都致力于买田置地的现象故得到“以土地为根本的观念” 关系结合材料一土地私有、买卖和兼并现象可知土地私有和买卖推动私有制的发展也反过来加剧了土地兼并【答案】(3)信息田主与佃户双方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田主与佃户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目的稳定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解析】(3)历史信息材料三佃户与田主的关系是“不论齿序以少事长之礼” 材料四佃户与田主的关系是“役使佃客抬轿者杖六十” 由此可见田主与佃户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在法律上地位是平等的目的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他所做一切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18.(1)材料一中的“陋俗”指什么?商鞅是如何消灭这一“陋俗”的?18.(2)据材料二概括秦国个体小家庭“定型化”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18.(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商鞅整顿家庭制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实质【答案】(1)陋俗大家庭共居一室(一个帐幕为一家)消灭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制【解析】(1)第一小问的陋俗依据材料一“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可以得出陋俗是指大家庭共居一室第二小问的措施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措施是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制【答案】(2)表现血缘关系的亲属集体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国家户籍的最基本单位自给自足(耕织结合)的独立经济实体作用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良好民风的形成有利于强化对基层的控制(社会稳定)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派【解析】(2)本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二“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可以得出表现是血缘关系的亲属集体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户籍的最基本单位独立的经济实体积极作用可从经济层面来分析【答案】(3)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实质封建化过程(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解析】(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实质是游牧文明项农耕文明的转变19.(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商鞅户籍制度改革【答案】主要内容行什伍连坐制度建立户籍流动机制压制商业发展【解析】【答案】简要评价加强了人口控制强化了社会治安为统一打下了基础影响深远强化了对百姓的压迫与奴役造成了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秦孝公三年颁布了《分户令》规定一个家庭内如果“有二男以上”而“不分异”的就必须加倍课税到秦孝公十二年商鞅第二次变法时又颁布了《分户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两次《分户令》的颁布()A. 大量增加了秦国人口B. 极大地增强了军队战斗力C. 使社会矛盾不断恶化D. 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答案】D【解析】A.“分异令”不能直接增加人口排除AB.材料与军队无关排除BC.“分异令”并不会使矛盾激化排除CD.秦国通过“分异令” 增加了小农户的户数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故D项正确2.战国时期魏、秦、赵、韩、齐等国普遍实行了新的任官制度如秦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魏国“食有劳而禄有功” 韩国“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在授爵的同时各国还大量赏赐田宅据此可知新的选官赐田制度()A. 提高了土地私有化的程度B. 降低了军队战斗力C. 保障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 巩固了自耕农经济【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的选官赐田制度强调因功授爵的同时还大量赏赐田宅结合所学可知这推动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提高了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故A项正确因功授爵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新的选官赐田制度是新兴地主阶级推行的保障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因功授爵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与自耕农经济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3.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这些措施()A. 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 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 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 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答案】C【解析】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是才能和军功这沉重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故选C A、B表述太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不是材料中措施的主要影响排除4.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A. 开辟田畴、戮力农业B. 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 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 分科取士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故当时秦国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临阵奋勇争先杀敌故B正确开辟田畴、戮力农业与进入仕途无关故A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经商赚钱积累财富不可能进入仕途故C错误分科取士属于科举制当时还没有形成科举制故D错误故选B5.《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具时代意义的是()A. 士兵作战勇敢B. 打击旧的贵族C. 革除陈规陋习D. 奖励军功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得知其强调的是军功爵制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与势力促进了社会的转型故B正确A项不是时代意义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不是意义排除故选B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展示的措施所起到的作用是①促进文化交流交融②强化君主专制③推动经济发展④增强民族凝聚力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奏朝统一后对文字的统一根据所学可知统一文字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①③④C项正确统一文字与加强君主专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排除ABD项7.《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故选D8.日本著名汉学家仁井田陞的《唐令拾遗》“捕亡令第28”载“诸纠捉盗贼者所征倍赃皆赏纠捉之人家贫无财可征及依法不合征倍赃者并计得正赃准五分与二分赏纠捉人若正赃费尽者官出一分以赏捉人”这项法令旨在()A. 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轻罪重罚以减少偷盗行为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 弘扬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答案】D【解析】9.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B. 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C.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D.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结束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故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B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指王位世袭制的出现是在夏朝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商鞅变法规定家中有两个及以上成年男性的家庭其赋税增加一倍后来又规定父亲和成年儿子居住在一起也是犯罪商鞅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A. 推动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B. 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C.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 旨在将夫妻家庭确立为基本单位【答案】A【解析】11.秦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A. 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B. 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C. 秦代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D. 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当时的孔子提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主张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以文化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秦代奉行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故选B12.《左传》记载春秋时期赵简子与史墨探讨“季氏(大夫)出其君而民服焉”的原因史墨答曰“鲁君世从其失(放纵安逸)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怜悯)之?”上述材料反映了A. 早期政治制度遭到破坏B. 以血缘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形成C. 早期民本思想已经形成D. 最高执政集团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A【解析】材料“鲁君世从其失(放纵安逸)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体现的是礼崩乐坏的现状说明的是早期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民本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当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排除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5分共计105分)13.(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13.(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13.(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答案】措施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解析】“实行按军功授爵”“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答案】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观点能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目的、措施以及改革的历史影响等方面综合判断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不单单看改革的主导者是哪个阶级【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目的、措施以及改革的历史影响等方面综合判断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不单单看改革的主导者是哪个阶级14.(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强国弱民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14.(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对秦强国措施弊端的共同认识14.(3)概括三则材料作者对强国之道各自认识的立足点【答案】(1)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目的富国强兵(驱使人民为兼并战争和增强国力服务)【解析】(1)第一小问的措施从政治、经济、法治等角度汇总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其目的是富国强兵【答案】(2)强国之道官僚机器高效运转形成秩序和强权认识剥削压迫人民【解析】(2)第一小问由材料“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可得亲的强国之道是官僚机器高效运转形成秩序和强权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可知共同认识是剥削压迫人民【答案】(3)立足点①法家②制度③民本【解析】(3)依据三则材料分别从法家思想、制度建设以及民本思想回答即可15.(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造就的“新贵”有何特点?对历史发展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5.(2)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5.(3)根据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证材料四的观点【答案】凭借军功获取身份(二十等爵制)、接受俸禄而非采邑推动了专制主义的形成【解析】第一小问“登庸门不以门第而以战功贵族之特权已去新贵不与之采田而与之禄米新贵亦遂为君主之雇员而无旧日之威势”凭借军功获取身份(二十等爵制)、接受俸禄而非采邑第二小问“政权遂渐集中于君主此乃由领主分权而进入专制制度之一重要关键也”推动了专制主义的形成【答案】商鞅取信于民(诚信)令政必行(雷厉风行)以法治国法不阿贵【解析】“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取信于民(诚信)令政必行(雷厉风行)以法治国法不阿贵【答案】实行财产等级制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特权废除债务奴隶制以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等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财产等级制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特权废除债务奴隶制以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等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16.(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始皇加强意识形态管制的原因16.(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汉武帝为什么能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16.(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加强思想统治的实质【答案】(1)原因法家思想帮助秦国富国强兵和完成统一秦始皇仍然利用战争时代的思维方式来处理统一后的问题【解析】(1)据材料一“秦始皇欣赏的是申、商、韩非之学”得出秦始皇欣赏运用法家思想据材料一“在统一完成之后骄横自大情结更使他不可能从容选择和构建稳妥的治国方略”得出完成统一后秦始皇骄横自大仍然利用战争时代的思维方式来处理统一后的问题【答案】(2)主张君权神授刑德并用(或外儒内法)原因董仲舒的主张可以神化皇权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君主专制【解析】(2)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二“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得出君权神授据材料三“阳天之德阴天之刑也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刑与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得出以刑辅德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结合所学得出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答案】(3)实质都是文化专制用思想统一加强君主专制【解析】(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汉加强思想统治的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巩固封建统治17.(1)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潮”在“私学文化”中的表现并分析“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经济根源?17.(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答案】(1)孔子“仁”“以德治民”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民水君舟” 墨子“兼爱非攻”经济根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形成(或小农经济形成)【解析】(1)第一小问的表现结合孔子、孟子以及荀子的政治思想解答即可第二小问的经济根源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状况解答即可【答案】(1)秦统一中国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1)本小问的理解依据材料二结合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以及董仲舒思想主张解答即可18.(1)上述名家对商鞅的评价有哪两类?18.(2)你认为上述材料对商鞅的评价为何出现如此差异?【答案】材料一、三肯定为主材料二否定为主【解析】本小问的分类依据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一、三肯定为主材料二否定为主【答案】评价视角(重点\内容)不同材料一着重于商鞅变法在国家治理上取得的成效材料二着重于对商鞅个人品质的评价材料三着重于商鞅变法取信于民的做法评价立场(目的\使命)不同材料一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推崇社会变革所以肯定了同样是法家代表的商鞅材料二司马迁所处的西汉中期儒家已成为统治思想和主流意识难免受儒家价值观的影响材料三司马光意在以商鞅的诚信告诫后世统治者应引以为戒提高执政水平评价的时代不同材料一韩非生活在战国社会转型和动荡仍在持续需要法家思想治国平天下材料二司马迁生活在西汉强盛时期吸取了前朝的教训治国安邦单靠法家治国已不合时宜材料三司马光生活在北宋中期理学开始影响士大夫重振伦理纲常成为士大夫的使命【解析】本小问的原因依据三则材料结合评价者的视角、立场、时代特征以及商鞅变法的内容、目的、影响等知识分析即可19.(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之法”的动力有哪些?19.(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的【答案】动力秦国民风民俗的现实需要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秦孝公的强烈愿望【解析】“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历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秦国民风民俗的现实需要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秦孝公的强烈愿望【答案】理念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贯彻实行文化专制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实行连坐法加重对民众违法的处罚力度重农抑商对商业征收重税并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解析】第一小问“国务在弱民”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文化专制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实行连坐法加重对民众违法的处罚力度重农抑商对商业征收重税并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春秋时期在用人制度上鲁国一方面坚持“非吾族类其心必异”的“亲亲”原则另一方面开始实行“尚贤”的措施即选拔平民中的贤人做官这表明鲁国()A. 选官制度比较完备B. 新兴地主势力壮大C. 儒法两家斗争激烈D. 传统秩序面临解体【答案】D【解析】依所学科举制是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而非春秋时期的“尚贤”与世卿世禄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的不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儒法两家的斗争故C项错误据材料“亲亲”原则可知选官仍然坚持着世卿世禄制的原则再据“选拔平民中的贤人做官”可知鲁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原则传统秩序面临解体故选D2.下列表述最能揭示下图本质的是()A. 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多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 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 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答案】D【解析】“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秦国商鞅变法中破坏井田制、摧毁奴隶制经济基础、奠定封建经济基础的最有效措施故选D3.“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盂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秦人素来剽悍B. 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 秦国士兵过于霸道D. 变法使秦国军事强大【答案】D【解析】秦国本是弱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4.战国时期的某诸侯国“以牛田” 变法改革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相继攻灭其他各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观察如图该诸侯国位于()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以牛田” 变法改革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相继攻灭其他各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可知该变法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依据图示可知①是燕国②是齐国③是秦国④是楚国因此③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5.《史记·秦本纪》载商鞅第二次变法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把乡、邑、聚等合并为县县令为一县之长下设县丞、县尉、啬夫和令史等官吏县令等长吏可以随时由国君任免这一举措()A. 表明秦国确立君主专制B. 有利于国君对地方的控制C. 得到诸侯国的普遍借鉴D. 说明分封制开始崩溃【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并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选B项“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早于秦国设置县制排除C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已经瓦解了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B6.有学者指出春秋时期各国执政都是出身于特定的世卿家族国君基本上无权任命执政而战国宰相等高官多是由本国国君任命宰相或者由国君最亲近的子弟姻亲担任或者由出身寒微的士人担任这反映了()A. 血缘宗法制度完全被破坏B. 中央集权制度的全面建立C. 各国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D.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血缘宗法制并未全面破坏 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中“全面”说法过于绝对化中央集权制度全面建立是在秦朝排除随着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激烈各国采取多项措施招揽人才既有姻亲也有更多的出身寒微的士人出将入相这反映了各国出于富国强兵改革的需要故C项正确虽然宰相等高官由国君任命但不能说明君主专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在秦朝排除D项故选C7.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A. 推行县制B. 法令严酷C. 奖励军功D. “燔诗书而明法令”【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实行什伍连坐法一人犯法与之有关的人均要受到牵连依据材料可知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正是受这一措施的影响体现了法令严酷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战争频繁B. 诸侯争霸C. 百家争鸣D.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的进步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而生产力的进步主要体现在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故D正确A、B、C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故选D9.班固在《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没得到作者认可B. 未建立正常秩序C. 提升了秦国国力D. 引发了诸侯争霸【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得到作者认可故A错误未建立正常秩序不是材料主旨故B错误根据材料“倾邻国而雄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提升了秦国国力故C正确诸侯争霸是商鞅变法的原因而不是结果故D错误故选C10.商鞅变法规定家中有两个及以上成年男性的家庭其赋税增加一倍后来又规定父亲和成年儿子居住在一起也是犯罪商鞅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A. 推动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B. 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C.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 旨在将夫妻家庭确立为基本单位【答案】A【解析】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11.(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李悝变法的原因李悝变法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答案】(1)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颁布“尽地力”的教令鼓励农民积极进行农业生产实行平籴法制定刑法建立法律制度【解析】(1)依据材料“面对世卿世禄下的慵政局面魏文侯向他询问治理之道李悝说‘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可以得出内容一是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依据材料“李悝向文侯建议‘尽地力之教’ 鼓励农耕”可以得出内容二是颁布“尽地力”的教令鼓励农民积极进行农业生产依据材料“是故善平籴者…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可以得出内容三是实行平籴法依据材料“根据各国法律撰写了《法经》”可以得出内容四是制定刑法建立法律制度【答案】(2)原因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代替土地国有制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治权力战争频繁各国寻求富国强兵之道时代特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悝变法的原因有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代替土地国有制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治权力战争频繁各国寻求富国强兵之道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12.(1)商鞅变法是秦发展中的大事若将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补充到表格中应位于序号()之后说明理由12.(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和谭嗣同是如何应对“沉重的阻力”的12.(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潮兴起的原因【答案】(1)位于(3)之后理由商鞅变法发生在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解析】(1)第一小问的序号依据表格信息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影响可知补充应该在序号(3)之后第二小问的理由结合商鞅变法的时间和影响说明即可【答案】(2)方式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用孔教的名义提出变法要求以减少变法的阻力谭嗣同对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大胆地批判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与封建束博彻底决裂【解析】(2)本小问的应对结合康有为和谭嗣同思想主张分析即可【答案】(3)原因近代民族危机引发教育改革西学东渐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不懈探索教育救国道路中国社会工业化(近代化)对人才的需求【解析】(3)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三“经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推动和发展到洋务运动后期已基本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救国思想开展了教育救国实践的初步尝试诸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创办了以同文馆为代表的近代第一批新式学堂” 结合所学从民族危机、西学东渐、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中国社会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等方面分析13.(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社会现象?13.(2)材料二反映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材料一的现象与这一观念有何关系?13.(3)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明朝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何在?【答案】(1)现象土地私有制确立(井田制废除)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解析】(1)现象根据材料“除井田民得卖买”可得废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根据“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可得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根据“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可得农民生活困苦【答案】(2)观念以土地为根本热衷于买田置地关系土地买卖频繁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加剧了土地兼并【解析】(2)观念概括材料可知人们认为土地最可靠全社会都致力于买田置地的现象故得到“以土地为根本的观念” 关系结合材料一土地私有、买卖和兼并现象可知土地私有和买卖推动私有制的发展也反过来加剧了土地兼并【答案】(3)信息田主与佃户双方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田主与佃户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目的稳定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解析】(3)历史信息材料三佃户与田主的关系是“不论齿序以少事长之礼” 材料四佃户与田主的关系是“役使佃客抬轿者杖六十” 由此可见田主与佃户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在法律上地位是平等的目的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他所做一切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14.(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14.(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14.(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的主要因素【答案】(1)背景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国家强大【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国家强大【答案】(2)农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法治严刑峻法、推行法治集权废分封、行县制【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法治严刑峻法、推行法治集权废分封、行县制【答案】(3)因素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坚持诚信和创新【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坚持诚信和创新。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 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 各国害怕秦国发动兼并战争【答案】C【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的主要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故C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BD两项内容反映情况都是商鞅变法的表面问题,排除。

2.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表述错误,没有消除,排除;B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不是限制旧贵族特权,而是废除,排除;C表述错误,均田制是租调制的基础,表格中表述反了,排除;市易法节省了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故D正确。

3.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

这些措施的施行意在()A. 强化国家文化认同B. 建立大一统的国家C. 消除地方割据隐患D.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4.“西周以来通行世卿世禄制度,到战国时已经受到很大冲击…….新制度使一些出身低贱的人,……而成为将相。

”战国时期,什么“新制度”可使“一些出身低贱的人而成为将相”()A. 世卿世禄B. 军功授爵C. 科举考试D. 察举征辟【答案】B【解析】世卿世禄制西周时期通行,不是战国时期的新制度,故排除A;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商鞅变法的措施之一,废除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故B项符合题意;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开始实施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故排除C;察举征辟制是西汉时期实施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故排除D。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这些措施()A. 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 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 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 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答案】C【解析】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是才能和军功这沉重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故选C A、B表述太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不是材料中措施的主要影响排除2.以“客”(宾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其中秦国相当典型据统计从秦孝公至秦王政担任丞相的23人中有20人是客卿这在七雄中是绝无仅有的对比东方六国秦国()A. 学术氛围更加自由B. 选官制度更为先进C. 宗法势力相对薄弱D. 经济实力十分强大【答案】C【解析】略3.云梦秦简记载“发(拆看)伪书(文书)弗智(知)赀(惩罚)二甲今咸阳发伪传(通行证)弗智即复封传它县它县传其县次到关而得……咸阳及它县发弗智者当皆赀” 这说明秦代()A. 邮传制度比较严密B. 法律制度极其苛刻C. 政令下达的速度快D. 中央对地方控制松【答案】A【解析】4.“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A. 建立县制B. 什伍连坐C. 奖励耕织D. 焚烧诗书【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孝公任用商鞅为相商鞅变法采取的措施虽然不符合古代先王的道理但还是抓住了农业这个根本所以秦国不仅胜过邻国而且称霸诸侯所以“务本”指的是奖励耕织故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C5.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下表是刻石部分内容A. 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B. 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C. 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D. 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答案】B【解析】从材料“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普施明法经纬天下”“事各有序”“防隔内外禁止淫泆”中可以看出秦朝比较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故B项正确A项是只符合“之罘刻石”的内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对齐楚旧地的措施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神权故D项排除故选B6.秦孝公三年颁布了《分户令》规定一个家庭内如果“有二男以上”而“不分异”的就必须加倍课税到秦孝公十二年商鞅第二次变法时又颁布了《分户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两次《分户令》的颁布()A. 大量增加了秦国人口B. 极大地增强了军队战斗力C. 使社会矛盾不断恶化D. 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答案】D【解析】A.“分异令”不能直接增加人口排除AB.材料与军队无关排除BC.“分异令”并不会使矛盾激化排除CD.秦国通过“分异令” 增加了小农户的户数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故D项正确7.下图所示箭头的含义是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路线B. 秦王嬴政对六国进行各个击破C. 汉代政治稳定与领土的扩张D.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8.《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始皇)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这反映了()A. 是政权开拓疆土愿望的优先选择B. 顺应了儒家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C. 形成了一道具有军事意义的屏障D. 彻底解决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可知长城构建了一道军事屏障有效的阻挡了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犯 C项正确秦长城的修筑是起到屏障作用而非政权开拓疆土愿望的优先选择排除A项秦朝时期儒学并未受到重视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故选C9.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A. 开辟田畴、戮力农业B. 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 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 分科取士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故当时秦国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临阵奋勇争先杀敌故B正确开辟田畴、戮力农业与进入仕途无关故A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经商赚钱积累财富不可能进入仕途故C错误分科取士属于科举制当时还没有形成科举制故D错误故选B10.《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故选D1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学创立延续两千多年的大一统国家的理论基础发端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医学理论诞生古代小农经济的技术基础铁犁牛耕使用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 华夏民族进入文明时代B. 中国古代文化到达顶峰C. 文化繁荣助推经济进步D. 后世文明基础得以奠定【答案】D【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学创立延续两千多年的大一统国家的理论基础发端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医学理论诞生古代小农经济的技术基础铁犁牛耕使用”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后世文明基础得以奠定故D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B错在“顶峰” 排除12.《史记》载韩国制订“疲秦计划”(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大兴水利)嬴政采纳郑国的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郑国渠修成后关中变成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后统一六国这说明()A. 秦王善于纳谏重用儒学人才B. 国家兴衰取决于统治者的才能C. 秦国崛起开始于修建郑国渠D. 招贤纳士助推秦国完成了统一【答案】D【解析】由材料“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可知网罗人才的举措使秦能够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变阴谋诡计为自身发展的长处和优势增强了秦的实力推动完成国家的统一故选D项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排除A项“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秦崛起于商鞅变法排除C项故选D13.雅典首席将军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结合所学知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雅典权力真正掌握在全体人民手里B. 雅典社会中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C. 雅典民主时代的男女地位平等D. 雅典民主还是少数人的民主【答案】D【解析】雅典的民主权力掌握在雅典公民手中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参政权而雅典公民人口占总人口不到10% 因此雅典民主还是少数人的民主故D正确雅典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全体人民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故A错误雅典是奴隶制社会所有人平等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雅典民主时代妇女没有参政权男女地位不平等故C错误14.荀子认为“欲恶同物欲多物寡寡则必争矣” 必须对人的恶的本性加以控制并提出了三种社会控制手段使群、隆礼、至法以达到“至平”的社会控制的秩序目标由此可见苟子的主要目的是A. 推动社会的变革B. 适应争霸战争需要C. 达到“克己复礼”D. 重塑社会有序体制【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三种社会控制手段”“社会控制的秩序目标”等信息可知荀子性恶论的主要目标在于社会治理重塑社会有序体制故选D项社会变革与变法运动相关故排除A项B项是法家的主张故排除 C项是孔子的主张故排除15.下图是秦兵马俑请判断其朝向()A. 坐西朝东B. 坐东朝西C. 坐北朝南D. 坐南朝北【答案】A【解析】秦国地处西方六国在东方秦灭六国时秦军由西向东进攻为再现秦军东进的雄姿故兵马俑坑安排在陵墓的东侧兵马俑面朝东方故选A16.秦国商鞅变法推行等爵制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表所示“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这一举措()A. 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B. 强化了对基层的控制C. 旨在提高平民经济地位D. 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推行等爵制把“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商鞅有意压制旧贵族势力提升新兴地主的地位进而提高人们的进取精神和积极性故A项正确等爵制不是强化对基层的控制故B项错误等爵制旨在提升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是提高平民经济地位故C项错误等爵制与增强军队战斗力无关故D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7.(1)根据材料一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论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17.(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跟变法中哪些条款有关?试作简要评述17.(3)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答案】(1)基本正确说明商鞅变法废除了旧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司马迁的评论基本正确史实方面结合所学与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影响相关的知识作答即可【答案】(2)条款什伍连坐制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 奖励军功则形成“民勇于公战”简评变法的这些条款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强化了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严刑峻法也有消极作用【解析】(2)根据“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可知与商鞅变法对社会治安与军事方面的措施有关即“连坐制”和“奖励军功”简评结合所学作答即可要从正反两个角度作答【答案】(3)特点与什伍制度相结合直接目的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解析】(3)结合所学可知连坐法与什伍制度相结合直接目的结合所学作答即可18.(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及秦国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的原因【答案】主要内容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解析】主要内容根据“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得出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废除井田制【答案】特点除旧布新措施全面影响深远新法中“鼓励耕织”等举措既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新法中“奖励军功”等举措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新法中“废井田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解析】特点根据商鞅变法的措施可以看出具有除旧布新、措施全面而且影响深远新法中“法治”“实行郡县制”等举措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得到ア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开阡陌”等举措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1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践行“务实功利”价值追求的主要举措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的“务实功利”价值追求【答案】(1)主要举措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制定《秦律》轻罪重罚【解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答案】(2)评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但是这种偏执的价值追求也使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呈现出重现实利益轻伦理道德的不良倾向严酷的法律则会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长远统治【解析】(2)根据材料“这次变革在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秦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其积极的一面在于用爵禄和刑罚将人们追求利益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到国家需要的道路上来把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思想都引入一种轨道式的模范”“这些繁密的法令使秦人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的道德水平也渐渐降至仅仅遵循法律规定的最低线”结合所学回答20.(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20.(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答案】富国措施废除井田制按亩纳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积极影响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解析】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得出废除井田制据材料一“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得出按亩纳税据材料一“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成为耕者所自有”得出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得出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注意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角度回答【答案】指导思想重视农战评价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解析】第一小问思想据材料二“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得出重视农战第二小问评价据材料二“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得出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结合所学得出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据材料二“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 结合所学得出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是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的变法、商鞅变法这些变法的共同根源是()A. 铁犁牛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B. “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C. 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和推动D. 各国诸侯王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答案】A【解析】A.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当时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就促进了生产关系改变土地私有制就逐渐的产生和发展B.百家争鸣不是根本原因C.地主阶级壮大只是经济条件不是根本原因D.各国巩固统治的需要是直接因素故选A2.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A. 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B. 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C. 推动了商业的发展D. 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主张重农抑商政策因此该改革不可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是商鞅变法的意义不符合题意3.“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这条史实目前被普遍认为是大河文明国家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的早期反映该制度是()A. 城邦政治B. 贵族共和制C. 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D. 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的相关内容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D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D 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4.商鞅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据此可知商鞅变法()A. 增加了秦国的赋税收入B. 改变了秦国传统的社会风俗C. 推动秦国人口大量增长D. 刺激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5.2012年10月影视巨作《大秦帝国2》的上映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部影片再现了秦国一步一步走向强大统一六国的整个历程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A. 人民渴望统一B. 实力强大C. 统一策略正确D. 重视人才【答案】B【解析】A.人民的渴望是统一的背景但不是秦国能够统一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秦国能够统一是因为商鞅变法壮大了秦国的实力这是他能够统一的根本原因故正确C.统一策略的正确是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重视人才是统一的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故选B6.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土地分配形式这一制度的推行()A.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 强化了君主集权统治C. 巩固了土地国有制度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可以看出给农民分配土地有利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依据材料“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可以看出是土地国有制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故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这一时期的变法主要适应了()A. 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B. 法家推崇者的需要C. 新兴农民阶级的需要D. 宗法贵族们的需要【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掌握国家政权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正好适应了地主阶级的这一要求故A正确变法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与法家推崇、新型农民阶级无关排除BC变法的热潮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D故选A8.商鞅认为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那么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商鞅意在()A. 保护农业的生产B. 抑制商业的发展C. 限制贵族的剥削D. 打击贵族的利益【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商鞅认为如果禁止雇佣工人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由此可以看出商鞅主张雇佣工人以维护农业生产故A 项正确BCD三项均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9.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A. 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B. 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C. 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D. 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可以判断出顾炎武认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界不关注国计民生埋首研究“天理”、“人性” 结合顾炎武的思想主张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故D正确排除A题干是在强调孔孟思想的合理性故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D10.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 “尊君” 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 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A. 相地而衰征B. 焚烧诗书C. 统一度量衡D. 按军功授爵【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尊君”和“平民”的政治路线后者属于“平民”政治路线其内涵强调的是除王权之外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结合所学可知按军功授爵有利于调动士兵的积极性增强军事战斗力使得士兵通过军功进入仕途体现了商鞅变法中“平民”政治路线故D项正确A项是齐国管仲改革内容主要是承认土地私有排除B项是商鞅变法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属于“尊君”路线排除C项的作用主要是便利了经济文化交流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11.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导致宗法开始瓦解的不是商鞅变法中的令大家庭分解的措施而是实行郡县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增加农民赋税负担的内容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其目的在于实行小规模生产确立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济鼓励各自谋生努力从事生产从而刺激小农户数量增加发展了小农经济故D项正确故选D12.《管子》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为人君者倍(通背)道弃法而行私谓之乱”材料强调()A.君臣等级关系B.突出法的作用C.私法盛行致乱D.国家治乱兴衰【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君臣关系‘皆从法’才能‘大治’如‘倍(通背)道弃法’就会生‘乱’” 这突出强调了“大治”或“生乱”的关键在于法是否得到尊崇和维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3.(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的不同之处13.(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局限性【答案】(1)领域前者侧重经济后者多领域、较全面方式前者温和后者严刑厉法结果前者不彻底没有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后者彻底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思想文化前者自由后者专制商业前者重视后者抑制【解析】(1)根据材料可从改革的侧重方面、改革方式、改革结果、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2)局限性轻教化重功利败坏了社会风气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严刑峻法易激化矛盾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局限性为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改革不完全彻底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摧残了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的背景14.(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表现14.(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促成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因素【答案】(1)背景礼崩乐坏传统社会秩序变动(或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格局变动或者社会处于大分化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重视人才私学教育发展学术下移【解析】(1)本小问的背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关系、教育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答案】(2)表现行政官僚系统由文官组成朝廷名臣大多出自科举失势文官没有杀身之祸社会地位较高且受到民间尊重读书人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载者【解析】(2)本小问的表现根据材料“即倚仗儒生士大夫所撑持的一个庞大的文官系统”可以得出行政官僚系统由文官组成根据材料“都没有显赫家世凭着文采与知识在士大夫中脱颖而出”可以得出朝廷名臣大多出自科举根据材料“失势的官员至多降职贬逐却没有杀身之祸”可以得出失势文官没有杀身之祸根据材料“读书人往往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小区拥有发言权受乡里尊重”可以得出社会地位较高且受到民间尊重和读书人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载者【答案】(3)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大为提升新中国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知识分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政府政策的支持【解析】(3)本小问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及政府政策支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15.(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15.(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答案】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确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析】通过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为田而赋税平”概括回答【答案】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整顿了吏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解析】影响通过材料“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考察吏治、奖惩官吏【答案】意义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具有相对的公平公正性【解析】意义通过材料“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意义16.(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16.(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1)措施梭伦改革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解析】(1)依据“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出口”可得出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依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得出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答案】(2)不同影响制度建设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经济发展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魏文侯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选拔官吏“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兴修水利制定《法经》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据此可知该变法()A.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 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建立了成熟的官吏选拔制度D. 制定了中国古代最完备的法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变动为李悝变法变法使魏国首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济制“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修兴水利法令有利于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故B项符合题意李悝变法为封建性质的变法 A不符合题意变法中以军功作为官吏选拔依据 C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故选B2.秦王嬴政继位时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这表现在()①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②长期战乱统一成为人心所向③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增强④齐、楚等六国出现政治危机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了人民的愿望商鞅变法促使了秦的强大为其统一奠定了基础故①②③正确齐楚等国当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没有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④错误故A正确故选A3.秦在兼并六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强制迁徙的措施灭赵后迁赵王于房陵(今湖北房县)灭齐后迁齐王建于共(今河南辉县)秦采取这做法旨在()A. 强化对反秦势力的监视B. 加快军事统一的进程C. 消灭反秦的残余势力D. 削弱地方割据的根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秦在统一过程中对所灭诸侯国采取强迁各诸侯离开原都城目的是消弱诸侯在地方的势力防止再形成割据势力故D正确秦灭诸侯国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在巩固统一的过程中防止各诸侯国势力东山再起是重要目的和任务因此A项不是其主要目的只是表现故A排除材料与加快统一的进程无关故B排除材料中不是消灭残余势力而是把原诸侯迁出原都城故C排除故选D4.我国在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的子产铸“刑书” 此后晋国也铸刑鼎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 据此关于上述中国古代法律表述正确的是()A. 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B. 法律成为“可以做”的文本C. 法律成为压制性的力量D. 权利是统治的基本观念【答案】C【解析】材料中各国的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主要是用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 这体现了法律对社会的压制性作用 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 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压制性作用不是成为“可以做”的文本 B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和说明故选C5.《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的原则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 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D. 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说明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故D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现象不是实质排除B项属于原因排除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原因遏制说法错误排除C故选D6.《商君书》载“圣人立天下而无刑死者非不刑杀也行法令明白易知为置法官、吏为之师以道之知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商皆以自治也故明主因治面终治之故天下大治也”材料强调()A. 严刑峻法天下大治B.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C. 普及法律教民守法D. 道法结合与民自治【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所以圣人掌握政权天下没有受刑被杀的人并不是他不用刑不杀人而是圣人推行的法令更明白易懂又给人民法官、法吏作他们的老师教他们懂得法令从而万民都知道应躲避什么、亲近什么怎样躲开祸患接近幸福而且都能自治明君在人民自治的基础上来从事国家的治理天下就大治了由此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7.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向农户征收赋役其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亩征税等几个方面这一举措()A. 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B. 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C. 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D. 推动了牛耕技术的发明【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这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即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土地国有制度已经被废除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技术排除ABD故选C8.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导致宗法开始瓦解的不是商鞅变法中的令大家庭分解的措施而是实行郡县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增加农民赋税负担的内容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其目的在于实行小规模生产确立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济鼓励各自谋生努力从事生产从而刺激小农户数量增加发展了小农经济故D项正确故选D9.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B. 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C.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D.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结束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B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指王位世袭制的出现是在夏朝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是()A. “相地而衰征”B. “劝民耕农利土”C. “依军功行田宅”D. “除井田民得买卖”【答案】D【解析】A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措施排除B是鼓励农民垦荒排除C是奖励军功排除D废除井田制肯定土地私有制故D正确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管仲的经济思想与后世有何不同11.(2)依据材料说明孔子与司马迁评价管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答案】(1)不同管仲认为四民职业有区分但都是国家的柱石后世对工商业者歧视管仲重视商业以商业兴国后世重农抑商管仲认为百姓的物质利益及经济生活是道德的基础后世重义轻利管仲主张顺应民心和人性制定政策后世往往空谈心性和义理【解析】(1)依据材料“四民分业士(兵士)农工商”“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可为国家柱石的人民)也”“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结合所学后世的经济思想分析即可【答案】(2)相同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不同孔子批评管仲的奢侈、享受和僭越“礼” 司马迁肯定管仲顺应潮流是贤臣【解析】(2)依据材料“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可知两者的相同之处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依据材料“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可知司马迁肯定管仲顺应潮流是贤臣依据材料“管氏有三归(府邸)官事不摄焉得俭”“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放酒杯的台)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可知孔子批评管仲的奢侈、享受和僭越“礼”12.(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12.(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答案】富国措施废除井田制按亩纳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积极影响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解析】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得出废除井田制据材料一“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得出按亩纳税据材料一“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成为耕者所自有”得出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得出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注意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角度回答【答案】指导思想重视农战评价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解析】第一小问思想据材料二“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得出重视农战第二小问评价据材料二“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得出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结合所学得出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据材料二“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 结合所学得出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即可13.(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变法法令中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13.(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13.(3)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13.(4)材料三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教育贡献主要有哪些?13.(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这-时期的时代特征【答案】(1)富国强兵郡县制【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商鞅变法在地方推行县制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答案】(2)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解析】(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答案】(3)百家争鸣【解析】(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4)孔子“仁”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无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解析】(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孔子的观点其思想的核心是“仁” 他的教育贡献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无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答案】(5)政治上王室衰微各国纷纷变法实力增强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文化上百家争鸣【解析】(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治上王室衰微各国纷纷变法实力增强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文化上百家争鸣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世纪的欧洲人阅读中国历史时他们感觉这个帝国从早期到晚期好像没多大变化于是就产生了“停滞”的说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历史前后期的各种变迁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现代”成为观察历史的基本参照系“停滞论”被“分期论”取代了不过“停滞论”虽有不当但却不是向壁虚构它也是基于一定史实的有感而发这在20世纪更多地被表述为“连续性” 与“停滞”不同“连续”的提法不含贬义可以容纳“发展”和“变迁”——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阅读材料选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政加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体现了连续性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经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基本模式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等方面取得不断进步思想儒家学说产生后,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得以发展、更新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中华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主流总之中国历史在连续性的基础上渐进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解析】无。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2.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① 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② 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③ 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

三处空格上分别是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C.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D.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3.商鞅在变法中制定了秦律,秦律的突出特征是A.强调社会和谐 B.倡导公平公正 C.维护农民利益 D.实行轻罪重罚4.某历史探究小组就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展开了探究性学习,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增加了本诸侯国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5.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净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6.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 D.“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7.“人无于水监(通“鉴”,以水为镜),当于民监。

”与此话相吻合的是百家中的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阴阳家8.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9.战国初期,楚国虽地广人多,但国力萎靡,后吴起至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商鞅变法一、〔型注〕1.?史?曾“商君相秦十年,宗室戚皆怨望。

〞根据上文所述,分析何会有如此象( )商鞅法,下令将族的土地全部没收商鞅法,以功授田定爵位,使得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商鞅法,施“保甲制度〞和“坐法〞,用以控制族商鞅法,鼓励平民努力耕,励生,使族无法从事工商2.商鞅法励功,行“二十等爵制〞,有利于()①打旧族的特②化基的管理③展封建④提高斗力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3.世人国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法采取〔〕A.励功 B .励耕C.焚 D .什伍坐和告奸制度4.“商君礼,弃仁恩,并心于取,行之两,秦旧俗。

故秦人家富子壮出分,家子壮出。

〞此象秦政的极意在于〔〕有利于推土地私有制度以者极性有利于行坐法以加政府人民的控制有利于增加口数以提高政府的税收入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的斗力5.春秋国期,社会革的根本力是( )A.周王室衰.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力提高 D .争霸争的需要6.我国的古代改革推社会步起了推作用,但商鞅因法而裂,王安石因法而革,居正因法而死后被抄家。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果B.改革有,改革者注意保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牲精神D .改革反力行底14.“史意〞指的是在那制度施代的人所切身感受而出的意7.??食志?:“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之,。

些意,比真而客,待代隔得久了,制度早已消失不 非古道,犹以本之故⋯⋯〞文中所的“本〞 ,表在商鞅法的措施存在,而后代人凭后代人自己所的境和需要来批史上以往的各中是制度,那只能是一种代意。

以下属于代意的是A.励功,按功授爵B. 分封,行制 A.“商鞅相孝公,秦开帝〞 〔·王充 ?衡?〕C.行什伍、坐制度D.励耕B.〔行均田制〕“国家殷富,藏盈溢,露于廊者不可数〞〔北8.商鞅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其作用是()魏·炫之?洛阳伽?〕A .地主的批判和否认B .地主政提供条件C.〔王安石法〕“舍是取非,害除利,名民,其病民,名益C .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象D .秦一六国奠定了基国,其国〞〔宋·司光?乞去新法之病民国者疏? 〕9.“夫商君孝公平衡,正度量,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是以D.〔以皇帝名“定国是〞,其目的是〕“以法号令之宗旨,以西学兵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于天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B.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少
C.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
D.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
27.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

前325年,嬴驷仿山东六国做法,亦自称为王,斯为秦惠文王。

惠文王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向惠文王诬告“商君欲反”。

于是,惠文王借此将对秦国有功的商鞅车裂而死,并族灭其家,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惠文王杀死与自己宿怨极深的商鞅,却在总体上保留了商鞅推行的政策,还对商鞅变法的部分措施予以调整、修改,比如对游说之士开禁,从而吸引了一批人才入秦,诸如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魏人都能为嬴驷重用。

这多少又可看作是对商鞅变法“矫枉过正”的一种反拨。

嬴驷在巩固权力之后,继承孝公遗志,东进攻魏。

泰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

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策灭蜀。

公元前313年,遣张仪自秦赴楚,诱使楚国绝齐。

然后又设计诱使楚国冒险出兵攻秦,大败楚军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威胁。

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为后来秦王嬴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志刚《千秋兴亡:秦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惠文王的为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惠文王为政在秦国历史
上的作用。

29.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
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
华。

谬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
而贪者,举以为收拏 (官奴婢)。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宜贵戚多怒望者.……五月而秦孝公
卒,太于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秦惠王
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中所谈到的商鞅变法中两个重要措施,并谈
谈它们对后世历史发展的重大影晌。

(2)据材料二,导致商鞅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
认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本,法也。

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
善,利重也。

刑重者,民不敢犯。

故无刑也。

而民莫敢为非。

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单卑爵秩等级,各
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
所芬华。

一一《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

作为战
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
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
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
日后统一天下莫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
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治国思想?其出发点是什么?你
如何评价?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
(2)积极:体现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进步;有利于打击旧势力,稳定改革成果。

(2分)
局限:法律严苛细密,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人民负担。

(2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