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
浅谈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
![浅谈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894ef006c85ec3a87c2c5b6.png)
中医推 拿 治疗可 有 效 的治疗 与缓解 脑 瘫 患儿 的运 动 障碍 , 且在
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八、 居、 环跳、 承扶 等穴 , 约5 分 钟。 接 着忠儿 改变 为侧座 位 ( 任 意 短 期 内既可 取得较 好 的治疗 效果 , 同时具有 费用低 等优 势, 值得 临床 侧 对医者) , 医者 以一手 扶其 头部, 另一 手 以拇指 、 中指点揉 风池 、 风 推 广a 此 外, 中医推拿 治疗脑 瘫 患儿 , 由于其技术 难度相 对较低 , 可有 效地 在家 庭 中对 脑 瘫 患儿实 施 辅助 治疗, 也应 在 家庭 治疗 中进 行推
摘要 : 随 着医疗水平 的提 高, 小儿脑瘫 的研 究深 入, 小儿脑瘫并不是 不治之症 。 目的 中医推 拿治疗小儿脑瘫 疗效研究 。 方法 中医推 拿的 “ 一 手三 穴” 法, 充分发挥运 用 了 一指 禅推 拿法的点、 线、 面三位一 体 的手 法。 结 果 治疗后, 本 病虽不 能痊 愈 , 但可减轻畸 形发展 , 有利 于功 能训练与肢体 发 育。 结 论 中医推拿 治疗小儿脑瘫 惠者, 在较 短的时间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在小儿脑瘫 治疗 中值得应 用。
广。
府、 哑 门、 百会、 四神聪等穴位 约5 分 钟。 以上手法频率 约在每 分钟 1 2 0 次左 右。 其后 置忠儿于俯 卧位, 医者双 手掌重迭 置 于忠儿腰骶 部, 有 节
律地 向下按 压, 同时用双 膝关 节外 侧分别 抵于患儿双 膝 内侧, 使其双髋 参考 文献
医患 取 对面座 位 , 患儿 抱座 于家长 腿 上 。 医者 以一手 拇 、 食、 中3
法始 于脾关 、 殷 门穴 ( 操 作时无 需每 次必有 3 穴, 无 穴位 时, 3 指 仍沿3 经 点揉下行 ) , 循 经络下行依 次为伏 兔、 风市、 阳陵泉 、 阴陵泉、 足 三里、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780ec52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7.png)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摘要: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临床儿科中导致儿童瘫痪的常见疾病。
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穴位或相应部位进行药物注射,将针刺药理、穴位特性综合运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方法现已成为目前研究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关键疗法。
对此,本文主要从当下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意义出发,探讨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旨在更好地完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为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康复回归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穴位注射;现代医学康复技术;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全称“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还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严重者会伴有智力不足、癫痫和肢体抽搐、语言功能出现障碍等,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对于小儿脑瘫来说,当下医疗认为综合治疗效果是最好的,综合治疗具体内容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应有一整套针对每个患者不同情况的详细术前临床评估,并选择合适术式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应强调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这是保证疗效、防止复发的关键。
但综合治疗方法虽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往往十分有限。
一、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意义小儿脑瘫的全球发病率相当高,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有1-5名儿童患有脑瘫,世界上约有1700万人受脑瘫影响。
分娩前后的各种因素可能导致脑瘫,如缺氧、创伤、感染、遗传因素和发育性脑异常。
脑瘫的中医疗法
![脑瘫的中医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e4628bf78a6529647d539a.png)
脑瘫的中医疗法中医把脑瘫归属于“五迟五软”、“手足拘挛”、“痿症”等范畴。
中医治疗脑瘫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
目前国内采用传统医学治疗脑瘫的方法较多,如按摩、针灸、中药,气功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按摩按摩治疗脑瘫简而易学且又行之有效。
通过按摩使患儿的经络疏通、气血调和,使郁闭之气通畅,促进疾病康复。
但是由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原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故按摩时既不可用力过猛,又不能过轻,要轻柔深透,适达病所。
下面介绍常用的两种小儿按摩法:按法用拇指或掌的根部按压一定部位或穴位,并逐渐用缓力按之后,少停,再继用缓力按之以后慢慢将手指抬起。
揉法以中指、食指或拇指的指端,或手掌根部或大鱼际肌按某一穴位左右旋转。
揉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左右顺、逆旋转揉之为平补平泻。
具体操作方法是,患儿取俯卧位;操作者站在患儿侧面,沿脊柱方向从上而下点按督脉上的俞穴,2—3次。
督脉主一身之阳,督脉阳气一开,全身阳气也随开阖。
以后加力叩打,按摩脊柱旁开寸半的足太阳膀胱经诸俞穴。
目的补肾健脾、强筋壮骨,按摩风池、哑门、百会、强间等顶枕部穴位,达到刺激脑部运动区,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脑损伤的修复。
点揉委中、承筋、承山等下肢穴位,目的在于刺激胫神经,对矫正尖足有一定帮助。
对四肢的按摩方法,通常采用按、揉、捏、拿四种手法,以此来促进肢体肌群的血液循环以降低肌张力、促进肌力的恢复。
上肢穴位、合谷、曲池、肩髃等。
下肢穴位,委中、足三里,承山、殷门关、阳陵泉等。
操作者在给患儿按摩时,一定要配合穴位,否则,疗效欠佳。
头皮针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经络系统和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相结合,经过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针刺疗法。
它可反射性地增加皮层相应部位的血流量,利用侧支循环,改善皮层缺血、缺氧状态,以减轻组织损伤,使肢体、肌力和关节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
此方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
易于家长与患儿接受。
浅谈小儿脑瘫的针灸三联疗法
![浅谈小儿脑瘫的针灸三联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62c0d65022aaea998f0fd9.png)
参考 文 献 [] 刘 俊 杰 、 俊.现 代 麻 醉 学 , 一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1 赵 第 北 人
1 8 58 9 7, 9
按 摩 与康 复 医学
பைடு நூலகம்
21 . ( ) 00 1下
C i s np l in& R h bl a o dc e 2 1 , o 3 hn e e Ma i a o u t e a itt n Me i n 0 0 N . i i i
11 0
近几 年来 , 院采 用 腰 麻 与 硬 膜外 联 合 麻 醉 用 于 股 骨头 置 换 术 , 我 本 升 , 年 人 常伴 有 心肺 功 能不 全 等 伴发 病 , 老 抗体 代谢 率 降 低 , 循环 系 统代 文 就 腰麻 与硬 膜 外联 合 阻滞 做 总 结如 下 :
开始 后 注入 氟芬 合剂 。
2 结 果
注药 解 决术 后镇 痛 问题 , 因此 腰 麻硬 膜 外联 合 麻 醉 比较 适 合 用 于股 骨 头
置换 手 术 。
术 中麻 醉效 果均 满 意 , 肉松 弛 , 明 显 不 适 , 压 均 有 不 同程 度 下 肌 无 血 降 , 扩容 与 升压 药应 用 生命 体 征维 持 正 常 范 围 。术 中在 使 用 骨水 泥时 经 有 些 患者 血压 下 降 3 以 上 , 率 降 至 6 0 心 O次 / n以 下 , 即 静 注 多 巴 mi 立 胺 2 mg 阿托 品 0 2 05 , 时静 注 地 塞 米 松 1mg 后 均 转平 稳 。 ~5 , . ~ . mg 同 0 ,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df961b5f121dd36a32d82ed.png)
捏脊 疗法治 疗小 儿脑瘫 的临床 疗效观 察
曾 海辉 吴 淑邱 杨 小琴
摘
要: 目的: 探讨 中医传统疗法之捏脊治疗对小儿脑瘫的治疗作用。方 法: 3 例 小儿脑瘫患者随机 分成 两组 , 把 0 治疗组采 用捏 脊
疗法结合神经生理疗法进行 治疗 , 对照组采 用神 经生理疗 法治疗, 观察 两组疗效 。结果 : 治疗 组显效 率为 6 %, 照组显效 率为 o 对
表 2 两组 显 效 率 比较
尾部沿脊 柱两 侧肌肤 向上至大椎 穴止。捏脊一般 以脊 柱为 中
小儿脑 瘫指在产前 、 分娩或 产后 一个月 内, 由于损伤或疾
次为 1 个疗程 , 连续治疗 3个疗 程。② 脑瘫康复 训练方法 : 采 用GF M M一8 评估患儿 , 8 主要 运用 B bt V j 疗法 , oa h和 o a t 根据评 估结果对患儿 的头控 、 翻身 、 位、 坐 四点跪 位、 行 、 立位 、 爬 跪 站
位、 步态进行训练。每周训练 6 , 次 3 ~4 分钟 ,0次为 1 次 每 o J D 2
个 疗 程 , 续 治疗 3个疗 程 。 连
取得 较好效果 。但该病致残率高 , 我们 尝试采 用传 统中医疗法
之捏脊治疗结合神经生理疗法进行早期干预 , 现总结如下 :
1 对 象与 方 法
7 2
补法加艾灸 。肝俞肾俞均为肝肾经 脉之气 转输 于背部 的位置 , 可调补 肾以养冲任。关元 穴为任脉与足三 阴经交合穴 , 功可补 益肝肾 , 调和冲任之气 ; 三阴交穴滋 阴补 肾; 足三里为足阳 明合
穴, 以促气 血生化之源 , 调补气血 , 以养胞 脉 , 冲任得养 , 使 气血
(完整版)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
![(完整版)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3cd8e9630975f46527d3e1d8.png)
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路径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脾肾两亏证、肝肾亏虚证、肝强脾弱证、痰瘀阻络证、心脾两虚证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路径时限病房标准住院日≦90天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和脑性瘫痪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脑电图检查,髋关节X线检查,听力筛查等治疗方法推拿治疗 2、针刺疗法 3、灸疗 4、中药熏洗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注射、经络导平等疗法 6、辨证口服中药制剂(1)脾肾两亏证:健脾补肾、生肌壮骨(2)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3)肝强脾弱证:柔肝健脾、益气养血(4)痰瘀阻络证:涤痰开窍,活血通络(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7、康复训练:根据患儿病情选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益智疗法等多方面内容 8、护理:辨证施护出院标准1、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价治疗后比治疗前总分数提高≧5分。
2、异常姿势减轻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中医杂合以治治疗小儿脑瘫体会
![中医杂合以治治疗小儿脑瘫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9d1b5744431b90d6d85c735.png)
2018.No06 40
宫腔粘连的干细胞治疗
陆彦旭 张觇宇(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 400016)
摘 要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 亦称为Asherman综合征,是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后,出现宫腔 及宫颈内口等不同程度的闭塞,进而引发月经量减少甚至闭 经,从而导致不孕、复发性流产等临床症状的疾病。目前对IUA 的诊疗有不断的更新了解,但是重度IUA所得到的疗效差强人 意。因此,本文对IUA目前的关注热点“干细胞治疗”进行总结 与分析,希,用摇橹法按照顺时针和逆时 针方向各旋转9次。
刮痧疗法: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每 周一至二次,刮任、督二脉、胆经、膀胱经及四肢相应部位。
艾灸疗法: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 每周一至二次,患儿由家属抱住或坐位或卧位,采用温和灸、 雀啄灸及回旋灸。以任、督脉穴为主,取中脘、神阙、中极、 关元、大椎、身柱、命门、腰阳关等穴,配合手足阳明经如合 谷、三里等等穴,以皮肤红晕为度。
医学科技
中医杂合以治治疗小儿脑瘫体会
晏四斤 杨 龙 杜 瑶 李兴琼 李腊梅 潘利锋 曾庆盈 屈红梅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摘 要 在中医杂合以治思想指导下,观察中医复合手法 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中医 杂合以治 小儿脑瘫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 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 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 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 “杂合以治”的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 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在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中,我们根 据患儿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采取多种中医药临床治疗方法“杂 合以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一般资料 所选50例均为在儿童医院被确诊为小儿脑瘫的本院门诊病 例。年龄最小的7月,最大的8岁。 2 治疗方法 对50例患儿在常规针灸治疗基础上配合复合推拿手法治疗, 以达到平衡阴阳、健脾和胃、调理肝肾、理筋解痉的目的。 在头部:点揉神庭、承灵、风府、风池、头维等穴,捏 脊、推督脉、拿五经等以患儿能承受度为度。同时以拇指点法 刺激枕、颞、顶骨的骨缝间隙。 在颈项部:拇指点法刺激颈椎关节,拇食二指由轻而重反 复捏拿、分推后脑部,同时点按强间、天柱穴。指揉颈部两侧 肌群,拔伸,并且屈颈前后左右适度运动旋转颈部。 在胸背部:患儿仰卧位,一手托起患儿头部,使颈尽量前 屈至最大活动幅度,另一手按胸前任脉,由天突按至曲骨穴数 遍,达到伸展骶棘肌肌群,松解各脊椎关节的目的。患儿俯卧 位,从大椎穴开始,沿两侧膀胱经向下至腰骶部,用拇指先以 揉法,再以拨法,最后双拇指交替逐一点按督脉腧穴、华佗夹 脊穴、两侧膀胱经背俞穴。 在腰骶部:患儿俯卧位,双上肢前伸,双下肢伸直,术 者以左手托起下腹部,使腰骶部向上抬起,用右手揉腰骶部 膀胱经,并单手提拿腰骶部肌群。患儿侧卧,术者一手压于 肩前,另一手压于腰骶部两手相对用力轻轻摇扳脊柱及骨盆 来回共10遍。 在下肢部:患儿俯卧位,先以推、揉、拿、拍等手法放 松双下肢,再用大拇指点按伏兔、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承 扶、委中、承筋、承山、昆仑、涌泉等穴,然后屈曲患儿双膝 关节,使双足跟尽量击打臀部数次。患儿仰卧位,双下肢伸 直、并拢,提起患儿双足踝,屈膝、屈髋,尽量将双大腿压向 腹部,使双足跟贴紧臀部,稍停顿片刻后适度用力拉伸双下肢 数次。将患儿直腿抬高到最大限度,直至90°,同时下压足底 面,牵拉跟腱至最大限度,再换做另一下肢重复此动作。患儿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并拢,术者双手抱起患儿双腿,以股骨 大转子为轴心,使双腿与床面成90°,向下压9次。同时,顺势
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思路
![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155361c9d5bbfd0a795673a5.png)
1.1.1 先 天不 足 肝 肾亏虚 ,筋脉失 养 。肝 主筋 而 约 膜炎、病毒性脑炎等造成的小儿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束诸骨 ,肝血亏损 ,则筋骨失养 ,关节萎弱无力 ;肾主骨 五、遗传 因素。某些脑瘫儿可追溯出家族遗传病史,在
生髓 ,肾气不充 ,则髓生成不足 ,故骨不得养,使行走不 同辈或上辈的母系及父系家族 中有脑瘫 、智力障碍或
笔 者 的指导 老师 陈华德 教授根 据 中医辨 证施 治的理 论 因素 。包括先 天 畸形 、先 兆 流产 致脑 乏 氧 以及 妊 娠 毒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从辨清病因病机、重视综合治疗 血症 等 ,以上情况 易发生 胎盘 栓塞 以及 供血不 足 ,影 响
以及 强调 康 复 与教 育 的结 合 3个 方 面 对 本 病 整理 概 胎儿脑 组织 供氧 ,导致脑 瘫 的发生 。二 、产 时 因素 。如
软 ”、“五硬 ”的范畴 。
医病 因是很 有必要 的 。
现代 医学对 其 病 因及 发 病 机 理 的研 究 较 为透 彻 ,
研 究发 现 ,脑 瘫 的发 病是一 种多 因素作用 的结果 ,
但其 治疗 尚无 良策 ,是 儿科 疾 病 中较 为 棘 手 的病 证 。 常见 的西 医病 因大致可 归纳为 如下几 个方 面 :一 、产前
1.1 从传统医学方面辨明病因
三 、产 后 因素 。新 生 儿发 生 的多种 病 症 都有 可 能导 致
传统医学认为 ,脑瘫多由于先天不足、肝肾亏损, 脑瘫 :颅脑损伤及癫痫抽搐 ,影响脑组织供血、供氧;高
精髓不 足 ,最 终 出现 “骨 软 ”症 状 ;脾 胃亏 虚 ,气 血生 化 胆红 素血 症 ,如 新生 儿溶血症 造成 核黄疸 ,脑组织 细胞
小儿脑瘫中西医康复方法及护理
![小儿脑瘫中西医康复方法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d78c3ba32d7375a5178006.png)
[ 7 ] 覃晶 , 张鹏海 , 钱新宇, 等. 心 肌 生 化 标 志 物 联 合 检 测 评 价 重 组 人
血管内皮抑索心脏毒性 [ J ] . 南 方 医科 大 学 学 报 , 2 0 0 8 , 2 8 ( 6) :
9 3 0- 9 3 2.
( 本文校对 : 季汝柱
收稿 1 3期 : 2 0 1 2—0 8—1 6)
[ 5 ] 王金万 , 孙燕 , 刘 永煜 , 等. 重组人 血管 内皮抑素联 合 N P方 案治
疗 晚期 N S C L C随 机 、 双盲 、 对照 、 多 中心 Ⅲ期 临床 研 究 [ J ] . 中 国 肺癌杂志, 2 0 0 5 , 8 ( 4 ) : 2 8 3 - 2 9 0 . [ 6 ] K i s k e r 0, e t C o n t i n u o u s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e n d o t a t i n b y i n t r a p e r i t o n e a l l y
[ 3] O h l a n d D, A r d n o r B, O m a n M e t a 1 .E x p r e s s i o n p a t t e n r a n d c r i c u l a t i n g
l e v l s o f e n d o s t  ̄ i n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a n c r e a s c a n c e r 【 J ] . I n t J C a n c e r ,
小 儿 脑 瘫 中西 医康 复 方 法 及 护 理
武 红
关键词: 小儿脑瘫; 康复; 护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0 2 . 0 9 5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一 0 2 — 0 3 8 3 - 0 3
中医药浴治疗小儿脑瘫
![中医药浴治疗小儿脑瘫](https://img.taocdn.com/s3/m/140a3bb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6.png)
抗炎作用
02
部分中药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脑瘫患儿体内的炎症反应
,改善病情。
抗氧化作用
03
药浴中的抗氧化成分可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
伤,对脑瘫患儿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善
观察患儿在药浴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如肌张力、运 动功能、反应能力等。
药物选择
根据小儿脑瘫的病因和症 状,选择具有益气活血、 通络开窍、滋补肝肾等功 效的中草药。
治疗方法
将中草药煎煮后,取药液 进行全身或局部浸浴,配 合按摩、推拿等手法,促 进药物吸收和疗效发挥。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中医药浴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小儿脑瘫的治疗提供新的 思路和方法。
病例二
病例三
针对一例特殊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探 讨中医药浴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和解决方案,为类似病例的治疗提供 借鉴。
选取另一典型病例,详细介绍其治疗 过程和疗效,进一步证实中医药浴在 治疗小儿脑瘫中的疗效和优势。
04
作用机制探讨与研究进展
中医药浴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改善神经传导
药浴中的药物成分可以通过皮肤 吸收,进入体内后作用于神经系 统,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促进受
科研投入不足
尽管中医药浴治疗小儿 脑瘫已经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但在科研投入方 面仍然不足,需要更多 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综合治疗模式
未来中医药浴治疗小儿脑瘫将更 加注重综合治疗模式,结合其他 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精准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中医 药浴治疗小儿脑瘫将更加注重患 儿的个体化差异,制定更加精准 的治疗方案。
国际化发展
中医药浴治疗小儿脑瘫作为一种 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法,未来 有望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和应用。
小儿脑性瘫痪的头针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的头针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15fcf79a2161479171128c9.png)
精神情感区:
前正中线左右旁开2cm,自前发际上2cm 向后平刺1寸。
选穴特点:
以上定位基本都源于林氏头针。林氏头 针除了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选择头针刺 激区之外,还根据神经生理学观点,以及 脑功能与血流的关系来进行选区。经临床 研究,尤以治疗小儿脑瘫、颅脑外伤后遗 症和神经性耳聋有效。
额五针主治小儿脑瘫、颅脑外伤后遗症。
对因额叶前部的额前区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 如感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和智力减 退的症候群有效,可增强该区血流量,提高患 者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力和兴趣。配合四神聪加 强醒神开窍的作用。额五针的第1针和第5针, 又称双侧语言区(布洛卡Broca’s区),对失语 症有效。故智力、语言发育落后者,取智九针; 仅智力落后者,取智七针。
四神聪――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处, 从前向后平刺5-8分。
注:大脑外侧裂表面标志――基点(自眼 外角向后3.5cm再向上1.5cm处)至顶骨结节的 连线。
智七针:额五针(减去第1针和第5针)+四神聪 定位同上。
林氏颞三针: 第1针:自顶骨结节下缘前方约1cm处,向 后上方刺3cm长。 第2针:耳尖上1.5cm处向后上方刺3cm长。 第3针:耳尖下2cm再向后2cm处,向后上方 刺3cm长。 以上3针皆与水平线成15-20°角。
①上部:运动区的上1/5,为下肢躯干运动区。
②中部:运动区的中2/5,为上肢运动区。
③下部:运动区的下2/5,为面运动区,亦称
言语一区。
主治:
①上部:对侧下肢、躯干瘫痪。
②中部:对侧上肢瘫痪。
③下部: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 失语、流涎、发音障碍。
注:前后正中线:两眉间中点(正 中线前点)至枕外粗隆尖端下缘(正中 线后点)经过头顶的连线。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https://img.taocdn.com/s3/m/a2000bf7ba0d4a7302763aea.png)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概述]小儿脑瘫是小儿脑性瘫痪的简称,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操作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属中医五迟、五软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足、胎育不良,以致精血空虚、脑髓失养,则脑与肢体发育不全、功能障碍。
或因大病损伤脑髓或产时脑部受损,通过经络而累及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以致产生脑瘫的种种证候。
[临床表现]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即使同一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
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瘫小儿一般都有以下表现:1.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如患儿抬头、翻身、坐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脱漏。
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或联合反应和不自主动作等。
2.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低下或高低变化不定。
常有异常的姿势反射。
3.合并症:脑瘫小儿常同时存在其他一些疾患,常见为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及感知觉障碍等。
[体征及检查]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时置小儿仰卧位,头居中,上下肢伸展,然后将小儿头转向一侧。
阳性反射表现为小儿头部转向一侧的上、下肢伸展,另一侧上、下肢屈曲。
正常婴儿4-6个月以前出现阳性反应属正常,6个月后仍有为病理性。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时,将小儿从俯卧位抱起,将其头颈尽量前屈和后伸。
阳性反射表现为:当将小儿头屈曲时,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当将小儿头伸展时,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正常婴儿6个月左右转为阴性。
3.握持反射置婴儿仰卧或坐位,检查者将食指或小棒从小儿手掌尺侧方向伸入其手中并按压其手掌,阳性反射表现为小儿手指迅速屈曲、紧握。
正常小儿出生后3-4个月转为阴性,逐渐被有意识的抓握动作替代。
4.交叉伸展反射检查时,置小儿仰卧,头放正,检查者一手将其下肢伸直,另一手按压或叩打该侧足底。
阳性反射表现为另侧下肢先屈曲、内收,然后伸展。
正常婴儿2个月内呈阳性反射。
浅谈中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浅谈中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https://img.taocdn.com/s3/m/49bfe927cfc789eb172dc8c8.png)
O 引言
/ bJ L 脑性瘫 痪是 指 出生 前至 出生后 1 个 月 内 ,由各 种原 因引 起 的非 进 行性 瘫 痪 。严 重者 常 伴有 癫 痫 ,智 力低 下 及 感 觉 、性 格 、行 为异 常 『 1 】 。中医 、针灸 、推拿治 疗对 其有一 定 效果 、 。先 天不 足 ,精 血 亏乏 ,筋 脉肌 肉失养 者 ,可治 以 补 益气 血 、柔肝 健脾 。肝 肾亏 虚者 为先 天不 足 ,脑髓 不充 , 肝 肾不 足 以养筋 壮骨 ,可治 以滋 肾补肝 、充 养脑髓 。
子 3 —6 g ,石 菖 蒲 1 0 g ,炙 远 志 3— 6 g ,龙 骨 1 0 g ,茯 神 1 0 g ,苁蓉 6 1 0 g ,桂 枝 3 6 g ,巴 戟 天 6 1 0 g ,白芍 1 0—1 5 g ,当归 1 0 g ,甘草 3 ~6 g 。
2 . 2 . 4方 义
4 0 4
世界最 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 0 1 3年第 1 3卷第 4 期
・
中医 中药 ・
浅谈 中医治 疗小 儿脑性瘫痪
陈 思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吉林 长春 1 3 0 1 1 7 )
摘 要 :目的 探讨 小儿脑性瘫痪 的中 医治疗方法。方法 证 治方药、推 拿治疗 、针 灸治 疗。结论 :中 医、针 灸、推拿 治 疗对其有一定效果。交替运 用头皮针、体针 ,可防止穴位 疲劳 ,提 高疗效。推拿 治疗,则可改善肌 肉紧张态和肌 张力。 中药 内服可改善患几体质及运动感觉等功能。 关键词 :小儿 ;脑性瘫痪 ;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R 2 4 5 文献标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4 . 3 0 7
中医小儿脑瘫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小儿脑瘫患者的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b03876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0.png)
中医小儿脑瘫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
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
是多种原因引起脑损伤而致的后遗症。
主要是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而形成的亏损之证。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主穴】督脉穴为主,如大椎、身柱、腰阳关等。
【配穴】肾气亏虚型灸肾俞、关元、命门、气海、风池,伴有遗尿者加灸中极;脾气不足型灸脾俞、足三里、三阴交、血海、中皖、脾俞、肾俞,伴有纳差者加灸公孙;肝血不足型选肝俞、肾俞、血海、气海、膈俞。
【操作】把艾条做成米粒大小圆锥形多柱,放在要施灸的穴位处,点燃,待快燃尽时用拇指按压艾炷。
每次选穴5〜6个,每日3〜4次,10天为1个疗程。
2.中药熏洗疗法【药物】伸筋草30g,透骨草30g,杜仲20g,牛膝30g,丹参30g,当归20g,桑寄生30g,续断30g,桃仁30g,红花30g,葛根30g,白芍30g,宣木瓜30g,鸡血藤30g,全虫6g,地龙15g等。
【操作】采用医用智能治疗仪(适用于小儿熏蒸),将药物和水放入药仓中煎煮,蒸汽温度调控在40~42t,患儿躺在治疗舱内,每次30分钟,每天1次,30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3.推拿疗法全身推拿法【操作】患儿仰卧位,点揉印堂到太阳、百会,搓、摩头部两侧。
托起患儿头部,使患儿半躺位,点风池,搓、擦枕后边缘。
患儿手握拳者,先将其屈腕90。
,握拳手指自然会伸开,医者一手按点内关,另一手拇指按掌指关节,按揉掌背肌腱及屈肌面。
背伸患儿腕部,上提患儿手指。
患儿前臂平伸外展,医者一手压住患儿掌根,另一手按揉正中神经,拔揉腋下至腕部尺侧肌腱,屈伸肩、肘关节,点曲池、手三里、合谷。
掌揉、拿大腿前外侧,拔小腿外侧肌群,点按足三里、阳陵泉等穴。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4b123cf964bcf84b8d57bd1.png)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一.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脑性瘫痪的诊断、辩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脑性瘫痪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脑性瘫痪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综合症,这种综合症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或发育缺陷引起的。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肌问题。
临床以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为主要特征。
属于中医“五迟” “五硬” “五软”等范畴。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抓物.坐.爬.立、行等动作发育迟于同龄正常小儿;肌肉张力异常,肢体几张或肌肉萎软,可见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等;姿势异常,可见头颈后仰,甚或呈角弓反张、上肢僵直、手紧握拳.下肢硬直交叉.尖足等,或肢体不对称.头颈躯干扭转,或表现为软弱无力的姿势;常有体格发育迟缓、发迟、齿迟、言语落后.听力及视力异常.癫痫发作等。
(二)诊断条件本病病变部位在脑部,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或有脑部发育缺陷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和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及障碍、神经反射检查异常等,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需要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头颅CT/MRI:能帮助了解是否有脑损伤或脑结构异常,对探讨脑瘫的病因及诊断预后有帮助。
脑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癫痫,并可辅助脑瘫的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O脑干听觉、视觉诱发电位:了解听力、视力是否有损伤。
病原学检查:了解患儿是否有宫内感染,明确脑瘫病因,指导〉台疗。
染色体.血、尿代谢检查:排除一些染色体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小儿脑性瘫痪(针灸治疗学)
![小儿脑性瘫痪(针灸治疗学)](https://img.taocdn.com/s3/m/05ba56a1f61fb7360b4c65d4.png)
主症
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
分型
肝肾不足:兼见筋骨痿弱,发育迟缓,站立、行走或长齿迟缓, 目无神采,面色不华,疲倦喜卧,智力迟钝,舌质淡嫩,脉细弱;
心脾两虚:筋肉痿软,头项无力,精神倦怠,智力不全,神情呆 滞,语言发育迟缓,流涎不禁,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痰瘀阻络:反应迟钝,失语,痴呆,手足软而不用,肢体麻木, 舌淡紫或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涩。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主穴
➢健脑益聪,化瘀通络。以督脉 ➢百会 四神聪 夹脊 悬钟 足三 及足少阳、足阳明经穴及夹脊 里 合谷 穴为主。
方义:
百会为督脉穴,督脉入络
脑,故能健脑调神。
01
夹脊穴通阳活络、强脊。
四神聪为经外奇穴,有 健脑益智之功。
合谷调理气血,化瘀通 络。
悬钟为髓会,可益髓补 脑,强壮筋骨。
10%葡萄糖注射液、 维生素B1、B12注射 液等,每次每穴注入
针刺,或用揿针埋藏或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0.5~1毫升,隔日1次。
【附注】
针灸治疗本病 的轻型有一定 效果,可以改 善症状,并应 重视早期治疗。
针刺治疗的同 时要加强功能 训练和智力培 训。
Thanks.
足三里培补后天之本,化生
04
气血,滋养筋骨、脑髓。
2.其它疗法
(1)头针法
(2)穴位注射法
(3)耳针法
➢选额中线、顶颞前斜 线、顶旁1线、顶旁2 线、顶中线、颞后线、 枕下旁线。针2~4小 时,留针时可以自由活 动,隔日1次。
➢选大椎、足三里、阳 ➢选枕、皮质下、心、
陵泉、曲池、合谷。用 肾、肝、脾、神门。毫
位
对小儿脑瘫要早发现早治疗
![对小儿脑瘫要早发现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7b06d080740be1e650e9ab9.png)
表现是:孩子开始学习走路时,如果出现了鸭步, 则可 能患有双 侧髋关 节脱位, 而如果出 现了跛 行,则可能患有 单侧髋关 节脱位 ;与正 常幼儿 相 比,该病患儿的骨盆特别宽大,多呈菱形,其臀部 也比较翘。而且,患儿的父母有时可在患儿的臀 部触摸到圆圆的脱了位的股骨头;此时患儿的患 侧髋关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活动受限,特别是在 其外展下肢时表现得更为明显;父母牵拉患儿的
小 儿脑瘫,其实并不少见。据有关统计数据显 示,在我国每 1 000 个小儿中就有 2~4 个 脑瘫患儿。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比较多,但主要 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 3 种:①孕妇在怀孕期间 感 染了风疹、梅毒,或发生了巨细胞感染、严重的贫 血、妊 娠中毒,以及经 常在有放 射线的 环境中工 作;②出生时婴 儿曾发 生严重的 窒息、重度黄 疸 以及产伤引起了婴儿的颅内出血;③出生后,婴 儿患 有各种中 枢系统 疾病或经 常出现 持续性 的 惊厥。上述三种原因,都可造成小儿的大脑损 伤 或大脑发育缺陷,从而导致小儿脑瘫的发生。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 内,人们认为脑瘫患
◆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教授 主任医师 时毓民
儿的 脑神经 细胞损 伤是不可 逆转的 ,但近几 年 来,人们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瘫的过程中 发现, 只要 能对该病 早发现、早治疗 ,大多 数的脑 瘫患 儿都可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这是因为,当人的 胚胎发育至 18 周时,胎儿的脑细胞就已经接近 了成人的水平,当婴儿长到 4 个月大时 其神经细 胞开 始髓鞘化,到了 4 岁时,其大脑 的发育 基本 完成。如果对脑瘫患儿能够在其大脑细胞分化和 完善的时期内进行治疗,即在其脑细胞的 分化未 完成之前进行治疗,那么其脑功能的康复 就要容 易得多。因此,家长在宝宝出生后,都应注意观察 宝宝的 成长情况 ,一旦 发现了 异常情况 ,就应 立 即到医院就诊,以便尽早查明原因和对症治疗。
小儿脑瘫验案四则
![小儿脑瘫验案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42ea84ceaa00b52acfc7ca2b.png)
取得 一定 成效 , 举 四则验 案 , 同 现 望
道斧正 。 1 肝 旺 乘 脾
按 : 四诊 ” 参 , “ 合 本病 当属 祖 国
患 者 , ,20 年8 1 日初 诊 , 男 07 月 6
医学“ 五硬” 之范畴。 五硬是指少儿颈 生于2 0 年3 4 为 早产 儿 , 0 7 月 日, 出生
一
次 。舌质 、 尖红 , 脉细弱 , 指脉至关。 肝 , 以蝉 蜕 、 蚕熄风定惊 ; 僵 以焦三仙
内金 1 , 0g益智仁6g鹿茸 1 , 山楂 , 南 g
1 , 0g 甘草 4g 剂 , 日1 , 。7 每 剂 每剂水
诊断 : 脑瘫 ( 五硬 )辨证 属肝旺乘脾 , ;
消食 ; 半 夏既 能化痰 , 姜 合远 志 又能
内由各种原因所引起 的脑损伤或发育 每 日1 , 剂 每剂水煎两次混合 , 每小时 者好 转 , 明 胃气 开始恢 复 , 大便 说 但 缺陷所致 的运动 障碍及姿势 异常… , 服6 1 l — 0m 。二诊 , 上证纳食好转 , 呛 仍秘结 , 故在原方基 础上加水牛 角以 可伴 有智 力低 下 , 癫痫 , 惊厥 , 语言和 奶减轻 , 大便仍干结 , 时有夜 惊 , 余证 清热养 阴而通便 , 借水牛角定 眩之 更 视、 听觉障碍等并发症 。国际上 ̄tc 同前 , tP 守方加水牛角6g 共服3剂 , , 0 服 功 , 能使 患者大便 通畅 , 故 抽搐 好转 。 的发病率为 1 一5 。 % % ,国内C 的发病率 法同前 。 P 三诊 , 上证好转 , 抽搐 明显减 初诊 时 由于患者纳食欠佳 , 胃不能 脾 为1 % . 。脑瘫是 当前d J 致 少 , . 0 8 % ,L 已无角 弓反张 , 纳好 转 , 大便每 日 承受药 物之寒 凉太过 , 而水 牛角性苦 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 目前治疗脑瘫 大 次 , 惊较少 。四诊 , 状 明显好 寒不利脾 胃之恢复 , 夜 症 故在初诊 之时不
中医特色疗法一固本培元法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中医特色疗法一固本培元法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36e6c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8.png)
中医特色疗法一固本培元法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9-02T09:58:58.0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郭继萍[导读] 固本培元按摩法在治疗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作用郭继萍山西省太原市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山西太原 030027摘要:固本培元按摩法在治疗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作用,争取让患儿达到生活可以自理。
方法:针对小儿脑瘫疾病的特点、症状,西医多采用理疗和功能锻炼的方法,康复训练以PT 、OT、 ST为主,但耗时较长,花费巨大,康复时动作大,患儿表情痛苦有较大的抵触情绪,疗效也不理想,而笔者着眼于中国传统医学康复治疗手法,采用固本培元按摩方法,它集正骨推拿手法与小儿推拿手法相结合,形成鲜明特色的诊疗体系。
【关键词】小儿脑瘫中医康复固本培元按摩法 [Abstract] Objective: strengthening the economy massag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so that children strive to achieve life can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高危儿的抢救的成功率也不断提高,脑瘫患儿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我院收治的孤残的脑瘫儿童中,中、重度的占绝大部分,尤其痉挛型脑瘫为多,脑性瘫痪于1861年英国专家Villiam Johe Little第一次描述,而在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先天因素是脑性瘫痪的常见原因,<<慈幼新书>>:“四、五岁不能行立,皆胎气不足致之.....凡小儿齿迟、语迟、行迟、囟门开大肾疳等症,皆先天不足。
” 1脑瘫患儿中西医学说对比 1.1西医为脑性瘫痪在小儿脑瘫学术会议上曾提出其病因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
中医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其实并不是很容易,因为中医认为小儿脑瘫是属于先天性的,通过后天药物的调理是并不明显的。
最多就只能使用针灸及药物合用来帮助恢复小儿的身体机能。
那么,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脑瘫多属于中医理论中的痿证,表现为五迟和五软,中医理论中对于脑瘫的治疗原则包括调节阴阳、扶正祛邪、治标与治本、针药并施、多发并治等,这些治责对于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的意义。
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
中医认为脑瘫的发生从根本上是阴阳的相对平衡受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因此在治疗时应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才能有助于治愈疾病。
脑瘫调整阴阳的治疗多采用滋养肝肾的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邪气盛,精气就会变得亏虚,脑瘫治疗应扶正祛邪,儿补虚泻实是扶正祛邪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正虚则应扶正,邪盛则应祛邪,扶正与祛邪同时并举,适用于正虚邪实的病症。
脑瘫患儿先天禀赋不足,精气不充是其病本,气血运行不畅,四肢不能协调运动是其病标。
在临床用药治疗脑瘫时,在急性期应采用先治标再治本的法则,缓解期在进行标本兼治。
中医理论中除了中药治疗外,还包括很多治疗方法。
在脑瘫治疗时,可以针药并施、多法并治,疏通经络,使筋肉得到滋养,有利于提高疗效。
同时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还有其他的治疗方式,例如生物、物理、康复治疗。
生物治疗这是一种使用神经因子,来替代或修复受损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的治疗方法,无依赖性、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且能增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神经系统疾病,顽固不愈的难题。
物理治疗,进行针灸、按摩等手段,促进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以及理疗等有针对性促进康复。
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脑瘫患者的病情,及年龄采取针对性的智能,及言语训练,可采取听语指图、实物和数字辨认与分类、简单的数字计算、复述性训练等方法。
以上是有关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的相关介绍,通过介绍您对中医治疗小儿脑瘫是否有些了解了呢?中医治疗小儿脑瘫是较为繁琐复杂的,但是也不会有后遗症,只是通过长时间的调理,一点点的恢复小儿身体机能。
所以中医治疗小儿脑瘫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原文链接:/ztinfo/5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