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师说2 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锁定目标找准方向
1.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字、词
2. 掌握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3. 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二、自我构建快乐无限
检查复习
1、提名背诵。
2、提问个别字词。
研读第二段
1、指导朗读。指导正确断句如:师道之不传也/久也
2、通假字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3、古今异义
众人古:一般的人众人今:许多人
小学古:小的方面要学习今:初等教育的学校
4、词类活用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以...为耻)
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蠢的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形容词的意动,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动词,感到羞耻)
君子不齿(名词作动词,提及)
5、一词多义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
者也:(指示代词,那(些))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③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
⑧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贤】
①其贤不及孔子:(才能)②师不必贤于弟子:(高明)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6.重点句子解释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提宾的标志)
(2)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否定判断句,“非……也”构成否定判断)
三、合作探究携手共进
梳理文章内容
读本段。思考: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为什么韩愈要这么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
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结果。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四、拓展提升学以致用
讨论:《劝学》中有一句与本段中“圣人”、“愚人”的论述相仿,是哪一句?你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之师有何区别?你认为韩愈对“君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看法是否符合现代观点?
五、反馈检测体验成功
1.“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A )
A.感慨B.叹息C.悲哀D.愤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D )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4.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D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B)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
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6.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
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
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六、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