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值定义法(好)

合集下载

谈谈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方法和物理意义

谈谈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方法和物理意义

谈谈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方法和物理意义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概念在近十年内几乎涵盖了很多初高中物理教材的部分篇章。

作为一种定义物理量概念的方法,它的使用频率颇受关注。

所谓的比值定义物理量,就是用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形成比例关系,得到的结果具有一种特定的物理意义,于是就用这个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

这种比值定义物理量概念的方法由于其方式的简单和形式的统一性等特点被广泛的使用,尤其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涵盖了较多的物理概念。

物理量概念是直接或间接反映物理现象及过程的本质属性,它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基础上,通过感性认识,科学分析比较现象与本质,然后把这些物理现象及过程的共同特征加以概括而建立的,是物理事实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物理概念的建立是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的结晶,而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概念也同样要经过一系列的数值进行比值概括,然后通过比值概括出能反应某物质一种特性的普遍特征,最后进行确认为某一个物理量的定义。

这种统一的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形式比较确定,方向比较明确,探究结果也比较适合需要。

但是,单一的比值定义物理量概念的使用,甚至涵盖了较多的物理量概念,这种较多的使用频率也可能会暴露出它的一点点局限性。

1、概念的形式比较单一化一个物理量的诞生总有它的确立的过程和结果的反馈。

由于不同物理量的意义不同,它产生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同。

由于不同的过程经历和不同的物理意义的展现,导致每一个物理量的诞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规律。

现在,用形式单一的比值定义物理量来定义较多的物理概念,这种比值定义物理量的形式比较单一化,虽然让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它抹掉了原本建立物理量概念的初衷,没有向学生展示科学发展的原始过程,而是用一种单一化模式将这些概念给限定框框,用统一框框去套一个物理量的框框。

2、概念形式大于内涵每一个物理量的概念都反映一定物质的一种特性和本质规律。

对于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形式由于是固定的框框模式,也就限制了物理量概念的建立多元化。

(完整版)比值定义法(好)

(完整版)比值定义法(好)

比值定义法小学就学除法,但高中大多数学生对除法的意义以及意义的延伸,却很少去问津。

很多小学生都知道“去书店买书,算一下每本书的单价”,而高中学生却轻视了这里面思想方法的问题。

然而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用老教材时,感到有些难度、颇费口舌。

新教材很好:在处理电场强度概念时候,在分析出电场力F与电荷量q成正比后,直接给出F=Eq,后面接着指出其中的E是“比例常数”,是“与电场有关的”比例常数,它反应了电场的性质,电荷放到不同点,发现E不同等。

之后,引出E的概念,定义它为E=F/q。

由“与电场有关”到“它反应了电场性质”再到“比值定义法”──单位电荷量在该位置的受力。

这种思维过程,不但使问题简化,而且显得很自然、能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比值定义法。

一、“比值法”的定义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加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磁感应强度、电阻、电容等等。

比值法就是应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量研究第三个物理量。

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二、物理量系统归类加速度a=(Δv)/(Δt) ;电场强度E=F/q;电容C=Q/U;电阻R=U/I;电流I=q/t;电动势,ε=W/q;电势差U=W/q;磁感应强度B=F/(IL)或B=F/qv或B=Φ/S。

比值定义法的公式

比值定义法的公式

比值定义法的公式一、速度(v)1. 定义。

-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公式:v = (s)/(t),其中s表示路程(单位:米,m),t表示时间(单位:秒,s),速度v的单位是米每秒(m/s)。

二、密度(ρ)1. 定义。

- 密度是描述物质疏密程度的物理量。

- 公式:ρ=(m)/(V),其中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立方米,m^3),密度ρ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三、压强(p)1. 定义。

-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 公式:p=(F)/(S),其中F表示压力(单位:牛,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m^2),压强p的单位是帕斯卡(Pa)。

四、电流(I)1. 定义。

- 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 公式:I = (Q)/(t),其中Q表示电荷量(单位:库仑,C),t表示时间(单位:秒,s),电流I的单位是安培(A)。

五、电阻(R)(欧姆定律变形)1. 定义。

-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 公式:R=(U)/(I),其中U表示电压(单位:伏特,V),I表示电流(单位:安培,A),电阻R的单位是欧姆(Ω)。

需要注意的是,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R=(U)/(I)只是电阻的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

六、电容(C)1. 定义。

- 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 公式:C=(Q)/(U),其中Q表示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单位:库仑,C),U表示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单位:伏特,V),电容C的单位是法拉(F)。

七、电场强度(E)1. 定义。

-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 公式:E = (F)/(q),其中F表示电场力(单位:牛,N),q表示检验电荷的电荷量(单位:库仑,C),电场强度E的单位是牛每库仑(N/C)。

高中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高中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高中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一般地,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如确定的电场中的某一点的场强就不随q、F而变。

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补充:一、“比值法”的特点:1、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2.两类比值法及特点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

比如:定义电场强度E,需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

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二、“比值法”的理解?1.理解要注重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运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物理量是怎样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怎样),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反映了怎样的本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物理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的运用

物理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的运用

物理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的运用1.比值定义法为了给某些物理规律或物理量确定一个概念,常用到比值的方法就叫做比值定义法。

速度的定义、密度定义、压强的定义、功率的定义、比热容的定义、热值的定义、(电流大小的定义高中)等都是用了比值定义的方法。

2.类比法类比——是指在新事实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方面作比较。

类比法是人们所熟知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

科学史上很多重大发现、发明,往往发端于类比,类比被誉为科学活动中的“伟大的引路人”,是它首先推动了假说的产生。

尽管类比不能代替论证,但可以为理解新知识、概念和规律提供依托。

因此,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类比的方法很多,如:⑴新、旧知识类比: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⑵生活经验与物理规律的类比: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类比,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⑶相关学科知识与物理知识的类比:自然科学分科庞杂,物理只是众多学科之一,可以用其它学科的一些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类比,帮助他们理解一些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在认识一些物理概念时,我们常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类比,以帮助我们理解它。

类比法也叫做类比推理法或类推法。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间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的属性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有相似或相同的属性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是物理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如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也可以联合运用,比如在讲解密度定义时可以类比速度定义,在此过程中不但运用类比法还有比值定义法。

速度是初中物理第一个采用比值定义法的物理量,我们也可以用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过类比来学习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也可以用速度的定义(路程和通过时间之比)通过类比来学习压强的定义(压力和受力面积之比)。

浅谈中学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浅谈中学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浅谈中学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物理学的发展伴随着概念的发展或引出概念。

日常生活中许多最基本概念的意义与人们的认识不同。

费恩曼曾讲过一个笑话:一位女士超速行驶被警察拦下。

“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英里每小时。

”“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怎么可能开60英里呢?”“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60英里。

”“我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用再开60英里。

”这位女士的错误在于对“速度”这个用比值定义的物理概念的误解。

基本概念不那么容易地被人领会,但运用数学语言可以最好地加以表述。

我们将物体走过的位移与物体走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定义式为:。

我们将这种定义法叫做比值定义法。

中学物理中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有:密度,电场强度,电容,电动势,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功率。

这种定义概念的方法更能科学的说明其包含的意义,下面我们以速度为例说明比值定义的特点。

(1)速度是抽象的,我们不能直接测出其大小,必须用其与某一可测物理量的关系来计算得到。

实验当中我们通过打点计时器和尺子测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并通过定义式计算物体运动速度。

生活中我们看到汽车上的速度计是利用离心力的原理,速度越高作用于弹簧的离心力越大,指针偏移越多。

(2)速度定义式说明了它的本质:单位时间内物体走过的位移。

因为定义式的这个特点使得它具有普适性。

而关于速度的其它公式,则是由定义式和另外附加条件推导出来的。

这也是该式是定义式的原因。

例如2ax=v2-v02,这个公式只是表明了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而且这个公式是由速度定义式、以及加速度a不变联合推导出来的,因此它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于曲线运动和加速度不恒定的直线运动不在适用。

(3)速度是人们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而定义出的物理量,它与物体走过的位移不成正比,与物体运动的时间也没有反比关系。

因此我们不能将速度的定义式看做纯粹的数学公式。

文章开头的女士正是因为没有明白速度的物理意义而认为自己没有违章。

【高中物理】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高中物理】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高中物理】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或多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在初中物理中,涉及到利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有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

对于这类概念的理解,也是各类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因此,理解比值定义法及其特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物理概念是实质。

比值定义法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而改变。

举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密度来说,“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4页)写成公式,这是课本上关于密度的定义。

很多同学根据公式,会认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这往往是初学密度是很多同学出现的错误理解。

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和体积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也不存在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这一关系。

那么对这个定义和公式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通过实验测量,我们会发现同一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因此,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反映物质的某种特性,而我们定义物质的这种特性为密度。

由此可见,密度是反映物质自身特性的物理量,与质量和速度并无直接关系。

再比如比热容的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11页),而比热容作为物质的属性,与吸收热量的多少以及温度的变化并无关系。

另一方面,涉及表示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的时候,一般也是用比值法定义的。

例如速度,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再比如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功和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需要注意理解清楚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例如功率P=W/t ,而功率跟做功多少其实并无直接关系。

比值定义法

比值定义法

浅谈比值定义法张剑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加速度、功率、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等。

一、“比值定义法”的特点比值定义法适用于物质属性、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多个物理量可测,三是多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二、“比值定义法”的理解不能将比值定义法的公式纯粹数学化。

在建立物理量的时候,要理解物理思想和方法,搞清概念表达的属性,切忌被数学符号形式化,忽视了物理量的丰富内容。

一定要从公式中揭示所定义的概念与有关概念的真实依存关系,切忌死记硬背和乱用。

比如速度的定义式为,这里是用比值表征物体运动的快慢,但物体运动的快慢不是由这个比值决定;另外表征运动快慢的是这个整体,其确切含义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不能看成和的简单组合,所以也不存在速度v和成正比、和 t成反比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数学形式上用比例表示的式子,不一定就是应用了比值定义法。

如以后将要学到的加速度公式,只是数学形式上像比值定义法,实际上不具备比值定义法的其他特点。

所以不能把比值定义法与数学公式简单地联系在一起。

比值定义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物理科学方法,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的比值去定义另外一个新物理量的方法,此方法的本质是比较的思想,其实质是建立在控制变量思想的基础之上的。

比较的关键是选取相同的标准(因为只有选取相同的标准,才能使得比较的结果有意义)。

比值定义法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相比,就是在比较中选取相同标准的一个基本手段。

物理学比值定义法与类比推理法简介

物理学比值定义法与类比推理法简介

物理学比值定义法与类比推理法简介用其他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如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容、电阻、磁感应强度等.
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如:在讲解电动势概念时,我们把电源比作抽水机,把非静电力比作抽水的力,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高中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高中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般地,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如确定的电场中的某一点的场强就不随q、F而变。

比值定义法-详解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补充:一、“比值法”的特点:1、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2. 两类比值法及特点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女口: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

比如:定义电场强度E, 需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女口: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3等。

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二、“比值法”的理解1. 理解要注重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运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物理量是怎样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怎样),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反映了怎样的本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高中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ea

高中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ea

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根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一般地,比值法定义的根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如确定的电场中的某一点的场强就不随q、F而变。

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方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补充:一、“比值法〞的特点:1、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

比方:定义电场强度E,需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

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方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二、“比值法〞的理解1.理解要注重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运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物理量是怎样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怎样〕,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反映了怎样的本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比值定义法归类

比值定义法归类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归类整理在物理教学中,把既具有质的规定性,又具有量的规定性的物理概念称为物理量。

中学物理中,有相当数量的物理量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比值法”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了解“比值法”的一些特点,能够更好地开展实际教学。

一、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系统归类中学物理中应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很多,现将它们收集整理成下表,供同行在教学中1.什么是“比值法”比值法就是应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量研究第三个物理量。

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2.两类比值法及特点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

比如:定义电场强度E,需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

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三、“比值法”的理解1.理解要注重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运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物理量是怎样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怎样),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反映了怎样的本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比值定义法

比值定义法

1、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2.两类比值法及其区别以是否反映一定事物的某种属性作为标准,可将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分
为两类:第一类是表征一定物体(或物质)自身的某种固有属性的物理量,属于性质量,密度ρ、电阻R、电容C、场强E等均属于此类;第二类是描写物体(或物质)外在的状态、外在的作用强弱等,而并不反映其自身固有性质的物理量,属于状态量、作用量,压强P、电流I、速度V、加速度a等都属于此类。

这两类物理量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定义两类物理量的目的不同。

第一类是为了表征一定事物(或物质)某方面的内在性质而引入的。

第二类是为了描述物体(或物质)的外在状态或相互作用的强弱。

其次,第一类的定义式中相比的两个物理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第二类不具有这种特点。

应用时要充分利用性质量的决定式。

比如,可以利用电阻的决定式R=ρL/S向学生说明,当导体一定时,它的长度、横截面积、电阻率都为定值。

这就表明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是其自身的一种属性。

利用此决定式还可以向学生说明电压和电流都为零而导体的电阻不为零的道理。

机械效率是比值定义法

机械效率是比值定义法

机械效率是比值定义法1.引言1.1 概述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设备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机械设备在能量转换或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情况。

在工程领域中,提高机械效率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比值定义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测算机械效率的方法,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它的原理是通过计算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能量转换比值,来评估机械设备的效率。

本文将重点探讨机械效率的比值定义法。

首先,我们将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明确其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比值定义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撰写本文,我们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测算方法,进一步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并明确比值定义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一种有效的测算机械效率的方法,以促进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和布局方式,是写作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一个清晰合理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使文章更具逻辑性和可读性。

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来组织内容: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对机械效率和比值定义法的简要介绍,以及文章结构的概述。

我们首先将概述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为读者提供一个对机械效率的基本认识。

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结构,明确了目的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将包括机械效率的定义和比值定义法的原理。

在机械效率的定义部分,我们将详细解释机械效率是如何被定义和计算的,并探讨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而在比值定义法的原理部分,我们将介绍比值定义法在测量和评估机械效率方面的应用原理和方法。

结论部分将对机械效率和比值定义法进行总结,并强调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和比值定义法的应用价值。

我们将简要回顾机械效率在工程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并强调比值定义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估和改进机械效率的方法。

比值定义法(Ratiodefinitionmethod)

比值定义法(Ratiodefinitionmethod)

比值定义法(Ratio definition method)Discussion on ratio definition methodZhang Jian1The ratio definition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when defining a physical quantity. The physical concepts defined by the ratio method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in physics, such as speed, acceleration, power,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and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 etc..First, the definition of ratioThe ratio definition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definition of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object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they will show some properties in and outside action, this will provide us with the use of external factors to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rect way, often with a certain ratio of experiment for attributes and substances or objects on the two or more physical quantity which can be measured, can determine the new physics a characterization of this attribute. Using ratio method to define physical quantities often requires certain conditions: first, it is objectively needed; two is a physical quantity that can indirectly reflect characteristic attributes; three, the ratio of multiple physical quantities must be a fixed value.Two. Understanding of the ratio definition methodThe formula of the ratio definition method can not be mathematically pur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physicalquantities,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ideas and methods, make clear the nature of the concept of expression, should not be formalized by mathematical symbols, ignoring the rich content of physical content. It is necessary to reveal the true dependenc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pts and the concepts concerned from the formula, and avoid rote memorization and misuse. For example, the definition of speed is used here is the ratio of motion speed, but the speed of motion object is not decided by this ratio; the speed of movement is also characterized as a whole, the exact meaning of displacement is the time rate of change, and not as simple combination, so there is no V and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peed T,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On the other hand, represented by the proportion of the mathematics form of expression, not necessarily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atio method of definition. For example, the acceleration formula, which is to be learned in the future, is only the mathematical definition of the ratio, but does not have the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tio definition method. So we can't simply combine the ratio definition method with the mathematical formula.The ratio definition method is a commonly used physics scientific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and should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The ratio of definition method is to use a ratio of two or more than two physical quantity method to define the addition of a new physical quantity, the essence of this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the thought, its essence is based on the idea of control variables. The key to the comparison is to select the same criteria (because only the same criteria are chosen, so that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ison are meaningful). The ratio definition method, which uses two or more than two physical quantities, is a basic means of selecting the same standard in comparison.The physical quantities defined by the ratio definition method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meanings:One is that the ratio of two or more physical quantities is a constant or a definite value, which belongs to the quality of sex. Such as density, resistance, etc., the ratio reflects the nature of the material itself, its size is only determined by the material itself,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other physical quantities in the form does not matter;The other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xternal state of the object or subst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external function, and does not reflect its inherent nature, belonging to the state. Such as velocity, pressure, power and so on, its size is influenced by other physical quantities in the definition.These two kinds of physical quantities defined by ratio are different in teaching.(1) when the physical quantity defined by the ratio belongs to the sex qualityPhysical quantity ratio method to define the quality, often require certain conditions: one is the objective need of two is to indirectly reflect the two physical attributes can bemeasured, three is the ratio of the two physical quantities must be a fixed value.It is worth noting that in teaching, the corresponding ratio is defined only if the individual (or the same) ratio is obtained by analyzing one phenomenon or some property of a thing,Instead of the same nature of things, or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phenomena of the same thing, it will cause the ratio of amount of lack of sufficient basis, the connotation of students is not easy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Only when the students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arisons of the attributes of some different research objects, will the introduction of sexual quality reflect the nature of the attribute (nature).For example, the same volume density, different material quality, they are not equal,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aterial in the nature is different, with a physical quantity to reflect the objective re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the conditional density; because if different material quality of the same size are the same, there would not be need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the density.Through repeated experiments, found that in the same matter quality, although the size is not the same, but the ratio is their quality with a constant volume; each kind of material are given a relatively constant and determined, and different kinds of material constants of the same volume of high quality, smallmass constant small. Thus, this constant can fully represent the properties of matter. The physical quantity of density is introduced.In the physics of middle school, the important concepts similar to the introduction of density are resistance,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 etc..(2) the physical quantities defined by the ratio are state quantitiesFor the definition of the ratio of objects or substances, the external state, the external effect of the strength of the amount of state,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may not be proportional.The ratio method is used to define the physical quantity which belongs to the state quantity, and usually only needs two conditions: one is the objective need, and the two is the two physical quantity which indirectly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 attribute. But in the teaching,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fully restore and show the ratio method to introduce physical quantity process, otherwise students feel difficult to understand.For exampl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speed: life experience tells us, to compare the speed of object movement, you can compare the distance at the same time of movement, or can compare the time in the same movement distance. If two objects move in different time and distance, how do they compare their speed? At this time, if the teacher told the students that"we can directly through the ratio of their motion distance and time to compare the speed of movement", students will feel confused: how do you know the ratio of distance and time can compare objects movement speed? How did you figure it out?I think we can use the following methods to guide students:Method 1: transition from "segmentation" to "seeking ratio"The mathematical ratio used to division operations, the division from life in the "split", teachers by following a set of data, consciously guide students to "split", and then through the "segmentation" to "find the ratio of transition".Name, distance, S/m, time, t/s1Little red 5012Little army 10012Xiaoming 10016Xiao Gang 25032Who runs fast, Xiao Hong and Xiao Jun? Why? (at the same time or distance)Who runs fast, Xiao Jun and Xiao Ming? Why? (same distance, time.)Xiao Hong and Xiao Ming, who runs fast? Why? (after the distanceis divided, the same distance is longer than the time)Xiaoming and Xiao Gang who runs faster? Why? (after the time division, the same time than the distance)The small army and the gang who runs faster? Why? (distance and time are different and not easy to divide, can take a small army the average time was divided into 12, while the average time of Xiao Gang was divided into 32 parts, by 1 than)First, students are qualitatively compared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life experience, and gradually transition to semi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and then to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so that students can experience the process from rough to accurate,Le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ratio of distance and time from the bottom of the heart, which can express the speed of the object movement, and further draw the physical speed of the speed of the object by calculating the ratio.Method 2: guided by analogyFor example, you can design: "Mom bought 3 pounds of apples, spent 8 yuan; dad spent 11 yuan to buy 4 pounds of bananas, Xiao Ming want to know whether the apple is expensive or bananas expensive?" What will he do?" Students will directly think of calculating the price per kilogram, that is, the ratio of price to weight. By this revelation, to solve the "speed" of different distance and time problems, naturally think we should select the same standard, namely the comparison unit of time distance(or unit distance with time), the ratio to calculate way and time history, and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speed.In the physics of middle school, the important concepts similar to the introduction of speed are pressure, power and so 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值定义法小学就学除法,但高中大多数学生对除法的意义以及意义的延伸,却很少去问津。

很多小学生都知道“去书店买书,算一下每本书的单价”,而高中学生却轻视了这里面思想方法的问题。

然而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用老教材时,感到有些难度、颇费口舌。

新教材很好:在处理电场强度概念时候,在分析出电场力F与电荷量q成正比后,直接给出F=Eq,后面接着指出其中的E是“比例常数”,是“与电场有关的”比例常数,它反应了电场的性质,电荷放到不同点,发现E不同等。

之后,引出E的概念,定义它为E=F/q。

由“与电场有关”到“它反应了电场性质”再到“比值定义法”──单位电荷量在该位臵的受力。

这种思维过程,不但使问题简化,而且显得很自然、能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比值定义法。

一、“比值法”的定义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加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磁感应强度、电阻、电容等等。

比值法就是应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量研究第三个物理量。

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二、物理量系统归类加速度a=(Δv)/(Δt) ;电场强度E=F/q;电容C=Q/U;电阻R=U/I;电流I=q/t;电动势,ε=W/q;电势差U=W/q;磁感应强度B=F/(IL)或B=F/qv或B=Φ/S。

中学物理中应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很多,现将它们收集整理成下表,供同行在教学中参考。

类别物理量现象(正反比)定义式(微分) 决定式(根本)力学速度v s∝t v=x/t atvv+=角速度wφ∝t ω=φ/t twwα+=0加速度atv∆∝∆dtdvatva=∆∆=或mFa/=劲度系数k f∝x k=f/x /动摩擦因数μNfFF∝NfFF/=μ/ 功率P W∝t P=W/t αcosFvUIP==密度ρm∝V /压强P F∝S P=F/S ghPρ=热学比热容C tmQ∆∝)/(tmQc∆⋅=常数CcM=熔解热λQ∝m λ=Q/m /汽化热L Q∝m L=Q/m /电磁学电场强度E F∝q E=F/q2点kQ/r=E 电势φε∝q φ=ε/q φ点=kQ/r电势差UW q∝WUq=EdU=电动势εW∝q ε=W/q ΔΦ/Δt=ε电流Iq t∝qIt∆=∆或dqIdt=UIR=电容C Q∝U C=Q/U )(4kπkεS/=C平行板电阻R I∝U U/I=RρL/S=R磁感应强度BF∝IL B=F/ILkI/rB=直导线F∝qv B=F/qvΦ∝S B=Φ/S光学折射率n sini∝sinr sini/sinr 材料三、“比值法”的特点两类比值法及特点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

比如:定义电场强度E,需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

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四、“比值法”的理解1.理解要注重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运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物理量是怎样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怎样),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反映了怎样的本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2.理解要展开类比与想象,进行逻辑推理。

所有的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相同的特点,通过展开类比与想象,进行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等活动,从而引起思维的飞跃,知识的迁移,在类比中加深理解。

如在重力场、电场、磁场的教学中,相同的是都需要选择一个检验场性质的实体,用检验实体的受力与检验实体的有关物理量的比来定义。

但也存在区别,重力场的比值中,分母是质量最简单,电场定义时,要考虑电荷的电性,而磁场定义最复杂,不仅与考虑电流元I,而且要考虑电流元的放臵方位与有效长度。

3.不能将比值法的公式纯粹的数学化。

在建立物理量的时候,交代物理思想和方法,搞清概念表达的属性,从这些量度公式中理解它们的物理过程与物理符号的真实内容,切忌被数学符号形式化,忽视了物理量的丰富内容,一定要从量度公式中揭示所定义的概念与有关概念的真实依存关系和物理过程,防止死记硬背和乱用。

另一方面,在数学形式上用比例表示的式子,不一定就应用比值法。

如公式a=F/m,只是数学形式上象比值法,实际上不具备比值法的其它特点。

所以不能把比值法与数学形式简单的联系在一起。

在物理教学中,把既具有质的规定性,又具有量的规定性的物理概念称为物理量。

中学物理中,有相当数量的物理量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比值法”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了解“比值法”的一些特点,能够更好地开展实际教学。

比值法探究建立几个电磁学物理量摘要:比值法建立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定义新物理量常见的形式之一,在电磁学的教学里这种方法的应用是比较集中的。

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必须沿着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足迹,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电磁知识基础上逐步进行新知识的探究型教学。

关键词:比值法探究建立电场电势电动势比值法建立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定义新物理量常见的形式之一,在电磁学的教学里这种方法的应用是比较集中的。

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必须沿着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足迹,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电磁知识基础上逐步进行新知识的探究型教学。

通常操作过程是这样的,我们用几个已经学习过的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表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的性质,这种内在联系的表现方式就是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的比值。

笔者下面着重从几个新概念的提出到建立的教学认知的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

物质世界中两个有一定距离并不接触的物体间有相互作用是毋庸臵疑的,基于因果关系的考虑,我们否定了超距作用。

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所说的那样,“没有其他东西做媒介,一个物体可以超越距离通过真空对另一个物体作用……在我看来,这种思想荒唐至极。

”为了解决这个与人类理智和科学追求不符的问题,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提出电荷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电场(electric field),两个带电体之所以能超越空间发生相互作用,正是通过场这种无形的媒介实现的。

既然电场最明显的特征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静电力作用——即电场具有力的性质。

考虑到学生前一节已经学习过库仑定律,因此在研究电场的强弱性质时,应该从静电力入手来寻找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根据实验我们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电荷放在电场中相同位臵受到的电场力是不同的,同一电荷放在电场中不同位臵受到的电场力也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直接用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来描述电场的性质。

另外,我们试图建立的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必须与试探电荷无关而仅由场源决定,在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的限制下,这一物理量应该仅与位臵有关系。

于是我们进行猜想,先在已知电场中选定一个位臵,然后把一个很小的电荷q1作为试探电荷放到该位臵,它受到的静电力是F1,若有另一个同样的电荷放到该位臵受到的静电力一定也是F1;若将这两个同样的电荷同时放到该位臵,它们受到的合力很可能是2F1。

当然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物理实验论证其正确性,不过我们可以先继续进行大胆的逻辑思考,三个这样的电荷同时放到该位臵,受到的静电力可能就是3F1……最后得出试探电荷在电场中该位臵受到的静电力很可能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成正比的结论:F=kq或k=F/q ,k 为学生熟知的比例系数且与试探电荷无关。

在这个猜想的可能结果基础上,再创设一个运用库仑定律去分析电场强弱性质的问题:设真空中的某电场来之于场源电荷Q,在它的附近定一个位臵A距+Q距离为r ,将不同的检验电荷q1、q2、q3……先后放在A位臵,则由库仑定律知各个检验电荷所受静电力分别是F1、F2、F3…… F1=kQq1/r2、F2=kQq2/r2、F3=kQq3/r2……显然,F1/q1=F2/q2=F3/q3……=kQ/r2是个定值。

这一定值反映了A位臵电场的性质,这与我们之前的推测k=F/q 是一致的。

最后教师总结说明,实验证明我们这样的猜想是正确的,在电场里的任一个位臵放臵试探电荷,在该位臵都有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成正比的结论成立;而且实验还表明电场中不同位臵的比例系数一般是不同的。

至此,建立描述电场强弱性质的物理量时机已经成熟,定义 E=F/q 来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电场强度(electric field strength )。

电势(electric potential)是描述电场性质的另一个重要物理量,关于电势概念的建立,人教版教科书将它与定义电场强度进行类比。

笔者认为此处的教学思路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直接引用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electric potential energy)与电荷量的比值是可行的,但是对于理解力一般的广大学生而言这样做似乎有些生拉硬拽之嫌。

物理要说理,物质之间的关系是纷繁复杂的,事物间最本质的内在联系必须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忽略次要抓住主要以后才有可能找到。

刚刚学习的电势能这个概念远比重力势能复杂,它是否已为学生所熟知和掌握?描述电场性质能否用电荷的电势能?电势能只是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中的一种,为什么单单研究电荷电势能和电荷量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研究电荷的总能量或其他形式能量与电荷量的关系?为什么在特殊的匀强电场中去研究?特殊电场中得出的结论适用于一般电场吗?教材中并没有这样耐心沉着的去分析,而是直截了当地提出要研究电荷在匀强电场中的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这不符合科学探究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