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参考学案(第2课时)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参考学案(第2课时)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参考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

2.理解大气运动的成因以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和特点。

任务一热力环流读“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在第一幅图中,等压面分布有何特点?气压在垂直方向上又有何分布规律?(2)分析在地面受热不均的情况下,空气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点以及气压分布的相应变化特点,并完成下表。

冷热状况气流运动气压变化受热的地方(A地)受冷的地方(B、C地)(4)结合图示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5)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结合下图分析,海陆风的形成原因及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5)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结合下图分析,城乡之间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对城乡地区的影响?[迁移应用1]下面为“某时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D>C>A>B B.A>B>D>CC.C>D>A>B D.C>D>B>A(2)画出近地面和海平面上的等压面,并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3)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晚上)任务二大气水平运动——风读下图(以北半球为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于等压线,并由高气压指向________;B是________,其作用是使风速降低,其特征是始终与________相反;C是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__________。

(2)若只受A作用:风向___________,由________指向低气压;若只受A和C 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__________。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高空或不考虑摩擦力的近地面;当A、B、C三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呈一角度,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__________。

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1.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对一些地区气候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下图为“某区域局部大气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四处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因为近地面温度较低,空气下沉B.②处暖湿气流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C.③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北风D.④处空气因为堆积下沉,常形成高压【答案】B【解析】①处纬度比较低,近地面温度较高,空气下沉是因为动力原因形成的,A错;②处暖湿气流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B对;③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南风,C错;④处空气因为气温低形成高压,D错。

【2】若甲、乙位于大陆西岸,此季节两地之间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湿润D.低温少雨【答案】C【解析】若甲、乙位于大陆西岸,此季节两地之间受西风带影响,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选择C。

2.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北京市某校学生实测正午太阳高度记录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N表示(晨线或昏线)。

(2)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

(3)②位置的日期是,该日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极昼现象出现在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4)9月5日至7日,北京正午标杆影长变,正午太阳高度变;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中段(填字母),太阳直射点向(方向)移动。

【答案】(1)昏线(2)①③(3)6月22日前后(夏至日)短北(4)长小 b 南【解析】(1)MN表示昼夜分界线—晨昏线。

(2)①为春分,②为夏至,③为秋分,④为冬至。

全球昼夜平分的是春分和秋分。

(3)②位置的日期是6月22日(夏至日),该日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小值,极昼现象出现在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4)9月5日至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京正午标杆影长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中b段。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公转。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以“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北京市某校学生实测正午太阳高度记录表”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地球公转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1.docx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1.docx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学习目标】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前准备区一、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①__________________ O2.意义:调节②____________ 之间、海陆之间的③__________ 和④ _________ 分布,并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形成条件⑤________ 的地球表面;髙低纬度Z间受热不均;⑥ 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 ________________ 气压带A⑦____________________ 1个;B⑧ _______________ 2个;C⑨ ________________ 2个;D⑩ ________________ 2个。

⑵风带:E⑪________ 带、F⑫ _________ 带、G® _______________ 带。

3.季节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随着⑭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⑮__________ 、冬季⑯ __________ 0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四、季风环流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风的概念:大范围地区灯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2.季风分区及成因(1)东亚季风区冬季㉒ ______________ 季风,夏季㉓___________________ 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

(2)南亚季风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导致,冬季㉔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风,夏季㉕季风。

我的疑惑1.2.3.探究点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探究材料】二战后期,美国在海外与口本的作战节节胜利。

然而,在美国本土的西部森林里却接连不断地出现神秘大火,这不仅使美国西部居民惶惶不可终日,而且对建在内华达州的绝密原子弹工厂构成严重的威胁。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 第一课时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 第一课时

(1)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绝大部分可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

3)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寄语:同学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就要拼搏,才会有成功的可能,让我们期待着!】地理好望角学案第13期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第一课时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 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主要作用干洁空气氮地球上生命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②对地球起保温作用,能调节地表温度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分层高度热量来源该层特点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水汽和CO2吸收地面长波辐射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空气对流运动强烈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①密度小,气压小②电离层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小结:极光出现在_高层大气_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___平流__层,含有臭氧层的___平流____层,含有电离层的__高层大气___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2、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近地面)的直接热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1)太阳辐射到达大气,极少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同时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地面辐射。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精致讲义: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1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精致讲义: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1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阅读示意图,了解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1)干洁空气①氮:含量最多,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氧:含量次多,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④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圈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

(2)分层⎩⎪⎨⎪⎧A 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 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C 层:高层大气(3)与人类的关系①A 层:与人类关系密切,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②B 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C 层: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热源(1)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地面。

2.两个过程(1)地面增温过程:大部分A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过程:地面增温后以B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两个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少部分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作用。

判断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 √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

( × )探究点一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人教版必修1

必修一第二单元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高二地理编者:郎凤春审核:国成明课型:复习课序号:25 日期:2009年12月22日学习目标:1.明确大气圈的概念、组成与结构,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及其成因;2.能说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分布和移动规律;3.掌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和分布;能说出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和影响4.学会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并能掌握主要的几种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成因和分布。

5.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说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成因;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提高动手能力、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热力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主要的天气系统;主要的几种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成因和分布。

学习链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学法指导:通过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掌握。

学习过程:一、大气圈(A级)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2.大气的受热过程;3.大气的运动: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________,即是由于地面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C级)生活中的热力环流:4.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5.季风环流:东亚季风:成因________________ 风向:冬季________季风,夏季________季风南亚季风:成因________________ 风向:冬季________季风,夏季________季风6气旋与反气旋比较表(B级)二、气候(C级)1.影响气候的因素2.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确定半球(二)以温定带(三)以水定型学习小结: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级)A.大气是以氮氧为主的混合物,氮氧占99%B.大气中的氧是人类和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C.大气中的氮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D.固体尘埃和氧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A级)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3.下列说法真确的是()(A级)A.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气和固体杂质组成B.水气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条件C.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对地面不具有保温作用D.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4.有关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B级)A.大气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地面相同B.高空气压高,近地面气压低的地方空气就会做垂直下沉运动C.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D .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总是有高压指向低压 5.1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B 级)A .副热带高气压带B .极地高气压带C .副极地低气压带D .所有的气压带 6.关于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B 级)①我国一些灾害性天气大多与锋面有关 ②我国的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季,故主要是由暖锋活动形成 ③我国夏季也有冷锋活动 ④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 7.当上海东洋面上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反气旋时,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B 级) A .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 B .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少雨 C .吹东北风,湿热多雨 D .吹东南风,湿热多雨 8.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B 级)9.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C 级)10(C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问题(C 级)1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 ) A .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 .上海 罗马 孟买 C .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 .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1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C 级) A .大陆西岸B .大陆东岸C .大陆内部D .赤道地区1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C 级)二、综合题1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学案及答案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学案及答案

临清实验高中高一年级地理新授课学案编写人:冯继贞审核人:高一地理组使用日期:2013-11- 11序号:9 课题: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学习目标】1、记住大气圈的概念、组成与结构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自主学习】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1)____:含量最多,生物体内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氧:维持________________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________________。

(4)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________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1、吸收:具有太阳辐射:2、大气保温作用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3、意义: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升高了晚上的最低气温;降低了气温的日较差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精讲点拨】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A________________到达地面,地面吸引A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放出B______________(长波),大气强烈吸引B而增温。

3.“大气返大地”:C________________把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探究材料】据报道,俄罗斯2010年首艘货运飞船“进步号”,于2010年2月5日与国际空间站实现自动对接。

国际空间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昂贵的项目”,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

1.飞船“进步号”穿过的大气圈是由哪些物质组成?2.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哪几层?“进步号”运行轨道在哪层?探究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探究材料】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第23集有这样的场景:深秋季节广袤的东北平原上,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目标预览※1.阅读示用意说明大气受热进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大体原理。

2.绘制简单示用意,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进程。

3.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

4.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大体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

※课前预习※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二、大气的受热进程1.“太阳暖大地”:A________________抵达地面,地面吸收A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放出B______________(长波),大气强烈吸收B而增温。

3.“大气返大地”:C________________把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三、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及风※预习测试※1.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用意”,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中A表示________辐射,B表示________辐射,C表示________辐射。

(2)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____________使大气增温,同时又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课堂生成※【探讨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形成进程(1)大气的运动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3)热力环流的进程(在图中标出高、低气压与气流方向)【典型例题1】按照气压的高低判别气流的流向,并在图中标出气流流向。

【探讨2】典型的热力环流形式注意:海陆风、山谷风在白天与夜晚流向不同,和城市风的流向。

城市风【典型例题2】在沿海地域,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不同,在白天和晚上,海洋和陆地的近地面及高空风向不同,形成“海陆风”。

试用大气运动的知识,解释其成因及进程。

【探讨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1)风形成的原因气压梯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气压梯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风向的因素高空风向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近地面风向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一路决定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考试说明要求】【设计思路】本课旨在通过对“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复习,让学生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及气候类型的分析与判断等重要考点,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大气运动”“气压带与风带”“天气系统”的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复习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学会用地理图表来分析掌握大气运动、气候特征、天气变化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

在用图时,坚持图文结合,“以图释文”“以图代文”,从图中寻找地理事实和地理分布、地理概念等,培养读图能力和空间概念。

做到多而不杂,活而不乱。

第一课时:大气运动【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大气运动”。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气受热过程;二是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三是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123.绘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掌握典型实例,如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的形成过程。

4.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重难点分析】依据《考试说明》,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既阐释了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也为学习大气的运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1、复习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复习难点:在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大气运动的典型实例。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 图1难点。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导学案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导学案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圈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结构。

2、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

3、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4、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知识梳理(一)大气圈的组成1、干洁空气(1)主要成分: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

(2)微量成分: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等。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和固体杂质(1)水汽:水的气态形式,含量因时因地而异,影响天气变化。

(2)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圈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1)范围:贴近地面的大气最底层。

(2)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约6℃;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与人类关系: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对流层的天气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平流层(1)范围:自对流层顶至 50 55 千米。

(2)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3)与人类关系:适合飞机飞行,其中的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3、高层大气(1)范围:平流层顶以上。

(2)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1)短波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辐射(1)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

3、大气辐射(1)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大气辐射。

(2)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四)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同步导学案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同步导学案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CO2
O3
水汽
固体杂质
2、读书中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及书中相关材料完成下表
分层特点与人类关系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3、读书中图2-2-4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既骄傲才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①是②是
③是④是
⑤是⑥是
⑦是
四:学后反思
1、指出下列现象与大气的哪种作用形式有关
(1)霜冻现在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2)人造烟雾可以起到防霜冻的作用
(3)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4)夏天白天阴天时气温较低
(5)冬天下雪的夜晚温度不天冷,晴朗的夜晚反而较冷
2、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B、CO2浓度高
C、雨量充沛
D、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3、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很线上。

①②
③④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

高一地理同步学案:《大气圈与天气气候》鲁教版必修一_3

高一地理同步学案:《大气圈与天气气候》鲁教版必修一_3

2、读书内容及书中图2-2-17冷锋与天气和图2-2-18暖锋与天气,完成下表。

锋冷锋暖锋
图示
降水位置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3、下图的锋面移动速度是30千米/小时,城市目前是14时。

1、说明锋面什么时间将会移动到该城市上空?
2、在未来48小时内,该城市的天气将怎样变化。

四、学后反思
1、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从上下位置看,冷气团一般在锋面的,原因。

(2)锋面的位置一般都向气团一侧倾斜。

(3)降水主要由气团中的水汽凝结而成,一般降在气团一侧。

暖锋来看,降水易发生在(锋前、锋后)。

冷锋来看,降水易发生在(锋前、锋后)。

(4)假设右图为暖锋经过宁波的过程,
移动方向为从甲到丙。

当锋面位于甲处时,乙处的气温较甲
处,当锋面位于乙处时,市
区往往出现天气,在锋
面从乙处移到丙处的过程中,市区气
温的变化是,气压的变化是。

(4)假设右图为冷锋经过宁波的过程,移动方向为从甲到丙。

当锋面位于甲处时,乙处的气温较甲处,当锋面位于乙处时,市区往往出现天气,在锋面从乙处移到丙处的
过程中,市区气温的变化是,气压的变化是。

鲁教版地理必修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word学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word学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word学案【课前预备】1.阅读教材P43~P46和《高中地理图册》P17相关内容,完成【课前预习】。

2.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疑问写出来。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读图、析图等,把握锋面系统气候特点。

2.通过阅读、读图、析图等,把握气旋、反气旋系统对气候的阻碍。

【课前预习】☺基础知识梳理一、锋面系统常见的天气系统要紧有系统、()系统和()系统。

锋面是与的交界面,在锋面邻近常伴有、、等天气。

●主动向移动而形成的锋叫冷锋。

的前缘插入的下方,被迫抬升,其中的水汽冷却凝聚。

因此,冷锋过境时,常显现、、等天气现象。

冷锋过境后,占据了原先的位置,、湿度明显降低,升高,天气。

●主动向移动而形成的锋叫暖锋。

暖锋过境时,常显现天气。

由于暖气团沿冷气团爬升速度较慢,因此多形成。

暖锋过境后,占据原先的位置,上升,下降,天气。

●有时候,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力量使另一方移动,相对静止,故称为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多形成与。

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天气系统的描述。

●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由向辐合,致使中心气流被迫,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其中水汽容易。

因此过境时,常常显现天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显现的台风天气,确实是强烈进展的结果。

●反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向辐散,致使垂直方向的空气补充。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易凝聚,因此反气旋操纵的地区,多为天气。

我国北方宽敞地区,在秋季经常显现的“秋高气爽”天气,确实是在系统操纵下形成的。

☺预习反馈练习一、判定题(正确的在题号前写A;错误的在题号前写B)。

1.锋面上方是冷气团,下方是暖气团2.冷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3.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4.反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气温升高,不易凝聚水汽,成云致雨5.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向出现逆时针复合运动状况二、单项选择题6.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B.三圈环流的大气运动的最差不多也是最常见的形式C.大气环流能够调剂全球的热量平稳和水量平稳D.大气环流在实际地球表面上,表现为气压带和风带都呈带状分布 7.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课堂对话】☺对话一: 阅读锋面系统内容和分析图,填写以下表格。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2单元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2)大气圈各层次的比较气温的垂直变化及其原因气流运动天气状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流层高度增加气温递减平流层高度增加气温递增高层大气3.上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的表现。

c.为何说地面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d.简单说明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备注学习指导:1、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少部分被大气吸收,绝大部分可透过大气到达地面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3、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课堂检测】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地球保护伞”位于()A.I层B.Ⅱ层C.Ⅲ层上部D.Ⅲ层底部3.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A.I层B.Ⅱ层C.Ⅲ层上部D.Ⅲ层底部xx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

图5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4题。

4.图5数码所示辐射中,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

5.与成都相比,拉萨()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6.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的差异【回标反馈】备注【巩固练习】1.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局部)”,回答下列问题。

(1)A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2)B层部冷部热,以运动为主。

(3)在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层;飞机多在层飞行,因为该层;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清实验高中高一年级地理新授课学案
编写人:冯继贞审核人:高一地理组使用日期:2013-11- 11序号:9 课题: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
【学习目标】
1、记住大气圈的概念、组成与结构
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自主学习】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
(1)____:含量最多,生物体内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氧:维持________________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________________。

(4)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________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1、吸收:具有
太阳辐射:
2、大气保温作用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3、意义: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升高了晚上的最低气温;降低了气温的日较差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精讲点拨】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A________________到达地面,地面吸引A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放出B______________(长波),大气强烈吸引B而增温。

3.“大气返大地”:C________________把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探究材料】
据报道,俄罗斯20XX年首艘货运飞船“进步号”,于20XX年2月5日与国际空间站实现自动对接。

国际空间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昂贵的项目”,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

1.飞船“进步号”穿过的大气圈是由哪些物质组成?
2.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哪几层?“进步号”运行轨道在哪层?
探究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材料】
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第23集有这样的场景:深秋季节广袤的东北平原上,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霜就要来了,为了不让农作物受冻害,主人公朱开山一家决定堆草薰烟防霜冻。

众乡里来帮助朱家抗霜,他们把农作物的秸秆和杂草运到田间地头,一堆堆放好。

在霜头来临时,点燃一堆堆秸秆,田野上空弥漫着一层浓浓的烟雾,众人齐心协力抗击霜冻成功了。

霜冻会对农作物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当地农民一般采取覆盖抗霜、喷水抗霜、加热抗霜、烟雾抗霜等方式,减轻霜冻造成的损失。

1.利用熏烟的方法防霜冻的原理是什么?
2.为什么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呈橘红色?
【总结归纳】总结受热过程的记忆要点
【定时训练】
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D.Ⅲ层
3.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
4.下列说法真确的是()
A.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气和固体杂质组成
B.水气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条件
C.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对地面不具有
保温作用
D.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5.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A.紫外线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线区 D.X射线区
【巩固作业】
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7.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氧原子吸引紫外线而增温
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9.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
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10、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中A表示________辐射,B表示
________辐射,C表示________辐射。

(2)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
就是因为大气吸收____________使大气增温,
同时又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把热量归还
给地面。

11.读“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
是。

(2)A层大气主要是
由、、
三部分组成,该层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是:
(3)产生大气对流运动的层。

(填出字母,以下同)
(4)对高空飞行有利的是层,其有利条件是;天气复杂多变的是
层。

答案:
探究点一
1.大气圈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的。

2.对流层、平流层及高层大气;高层大气。

探究点二
1.人造烟雾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水汽、尘埃,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日出日落前后,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路径长,大气对太阳辐射散射作用强(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都被散射),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透射下来。

因此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呈橘红色。

【定时训练】
1B[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排除④;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增高,排除③;高层大气的低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随海拔增高而增高,选择B。

]
2D[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若干电离层(海拔大约在80~500千米处),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

]
3A 4D 5 B
【巩固作业】
6.D7.C[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差异。

随高度的增加,不同层次温度变化不同: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少;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中纬度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导致近地面气温低,易形成逆温现象。

]
8.B9.D[通过图示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大气的反射作用。

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
10、(1)太阳地面大气逆
(2)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解析由图可知地面辐射的热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部分热量返还地面,从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天空中有云或烟雾,可以更多地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作用加强。

11、(1)温度,气压,密度(2)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