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或样本运输申请表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或样本运输申请表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或样本运输申请表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申请表

申请单位:

联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传真:

电子:

中华人民国卫生部制

填表说明

1、按申请表的格式,如实地逐项填写。

2、申请表填写容应完整、清楚、不得涂改。

3、填写此表前,请认真阅读有关法规及管理规定。未按要求申报的,

将不予受理。

4、病原微生物分类及名称、运输包装分类见卫生部制定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5、申请表可从卫生部 (https://www.360docs.net/doc/3d4669474.html,) 下载。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容器或包装材料

承诺书

本人确认本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容器或包装材料符合以下要求:

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在运输过程中要求采取三层包装系统,由到外分别为主容器、辅助容器和外包装。

2、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正确盛放在主容器,主容器要求无菌、不透水、防泄漏。主容器可以采用玻璃、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漏封口,如热封、带缘的塞子或金属卷边封口。主容器外面要包裹有足够的样本吸收材料,一旦有泄漏可以将所有样本完全吸收。主容器的表面贴上标签,标明标本类别、编号、名称、样本量等信息。

3、辅助容器是在主容器之外的结实、防水和防泄漏的第二层容器,它的作用是包装及保护主容器。多个主容器装入一个辅助容器时,必须将它们分别包裹,防止彼此接触,并在多个主容器外面衬以足够的吸收材料。相关文件(例如样品数量表格、危险性申明、信件、样品鉴定资料、发送者和接收者信息)应该放入一个防水的袋中,并贴在辅助容器的外面。

4、辅助容器必须用适当的衬垫材料固定在外包装,在运输过程中使其免受外界影响,如破损、浸水等。

5、在使用冰、干冰或其他冷冻剂进行冷藏运输时,冷冻剂必须放在辅助容器和外包装之间,部要有支撑物固定,当冰或干冰消耗以后,仍可以把辅助容器固定在原位置上。如使用冰,外包装必须不透水。如果使用干冰,外包装必须能够排放二氧化碳气体,防止压力增加造成容器破裂。在使用冷冻剂的温度下,主容器和辅助容器必须能保持良好性能,在冷冻剂消耗完以后,仍能承受运输中的温度和压力。

6、当使用液氮对样品进行冷藏时,必须保证主容器和辅助容器能适应极低的温度。此外,还必须符合其他有关液氮的运输要求。

7、主容器和辅助容器须在使用制冷剂的温度下,以及在失去制冷后可能出现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完好无损。主容器和辅助容器必须在无泄漏的情况下能够承受95kPa的压,并能保证在-40℃到+55℃的温度围不被损坏。

8、外包装是在辅助容器外面的一层保护层,外包装具有足够的强度,并按要求在外表面贴上统一的标识。

申请单位法人签字:

年月日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应急预案

南通瑞慈医院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应急预案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或其他传染病,特制定本预案。 血源性病原体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意外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有可能遭受感染的状态。 一、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王冲副组长:杭杲 成员:赵丽、潘寄芳、董必伟、朱琴、沈敬敬、江艳丽 黄介飞、吕学东、张贤、刘春霞、杨俊峰 二、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是消除风险,其次是控制、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再次是个人防护。 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消除或减小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消除毛巾挂钩等不必要的锐器,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 2、配备并使用锐器容器,也称之为“安全盒”。锐器用完后应放入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硬质容器中,以便进行适当处理。 3、改善人机工效条件,如改善照明,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和工作台布置良好。 4、提供便利的洗手和/或消毒设施、或免水洗的手消毒剂及眼睛冲洗设施,确保医务人员能及时洗手和冲洗眼,在脱去手套或其它个人防护用品后能立即洗手,在接触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后,能立即用洗手液(皂)和流动水清洗手和其他部位的皮肤或粘膜。 5、采取标准预防加强管理:

国内外菌种保藏机构名称与缩写

国内外菌种保藏机构名称与缩写 国际保藏单位名单(截至2009年8月) 国外主要菌种保藏机构: 1.澳大利亚NMI 2.比利时BCCM(Belgian Co-ordinated Collections of Micro-organisms) 3.保加利亚NBIMCC(National Bank for Industrial Microorganisms and Cell Cultures) 4.加拿大NMLHC(Nation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hina Center for Type CultureCollection,简称CCTCC):

CCTCC保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真菌、单细胞藻类、人和动物细胞系、转 基因细胞、杂交瘤、原生动物,地衣,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种子、动植物病毒、噬菌体、质 粒和基因文库等各类微生物(生物材料/菌种)。 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CGMCC的宗旨是广泛收集国内外的微生物资源,妥善保存,以公开的保藏机构的名义为工农 业生产、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科研教育提供标准化的实验材料,在保证生物安全和保护知 识产权的前提下,为第三者能够自由地利用各种微生物材料提供服务,最大限度的实现微生 物资源的保护、共享和持续利用。 7.捷克CCM(Czech Coll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8.法国CNCM(Collection Nationale de Cultures de Microorganismes) 9 DSMZ (Deutsche Sammlung von Mikroorganismen und Zellkulturen ) 德国微生物菌种 保藏中心 DSMZ成立于1969年,是德国的国家菌种保藏中心。该中心一直致力于细菌、真菌、质粒、 抗菌素、人体和动物细胞、植物病毒等的分类、鉴定和保藏工作。该中心是欧洲规模最大的 生物资源中心,保藏有细菌9400株,真菌2400株,酵母500株,质粒300株,动物细胞 500株,植物细胞500株,植物病毒600株,细菌病毒90株等。该中心保藏的菌种可出售。另外,该中心还提供菌种的分离、鉴定保藏服务。 10.匈牙利NCAIM(National Collec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Microorganisms) 11.意大利ABC(Advanced Biotechnology Center) 12.意大利DBVPG(Dipartimento di Biologia Vegetale, Perugia) 13.拉托维亚MSCL(Microbial Strain Collection of Latvia) 14 CBS (Centraalbureauvoor Schimmelcultures) 荷兰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包装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包装标识 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危险标签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制冷剂: 请勿自行打开 如有破损、渗漏或遗失 请立即通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2、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运输登记表 收样单位: 详细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联系电话: 送样单位: 详细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联系电话: 3、外包装放置方向标识 注:在航空运输时,包装标记、标签以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第五部分第二章及第三章的相关规定为准。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申请表 申请单位: 联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

填表说明 1、按申请表的格式,如实地逐项填写。 2、申请表填写内容应完整、清楚、不得涂改。 3、填写此表前,请认真阅读有关法规及管理规定。未按要求申报的, 将不予受理。 4、病原微生物分类及名称、运输包装分类见卫生部制定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5、申请表可从卫生部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d4669474.html,) 下载。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容器或包装材料 承诺书 本人确认本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容器或包装材料符合以下要求: 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在运输过程中要求采取三层包装系统,由内到外分别为主容器、辅助容器和外包装。 2、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正确盛放在主容器内,主容器要求无菌、不透水、防泄漏。主容器可以采用玻璃、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漏封口,如热封、带缘的塞子或金属卷边封口。主容器外面要包裹有足够的样本吸收材料,一旦有泄漏可以将所有样本完全吸收。主容器的表面贴上标签,标明标本类别、编号、名称、样本量等信息。 3、辅助容器是在主容器之外的结实、防水和防泄漏的第二层容器,它的作用是包装及保护主容器。多个主容器装入一个辅助容器时,必须将它们分别包裹,防止彼此接触,并在多个主容器外面衬以足够的吸收材料。相关文件(例如样品数量表格、危险性申明、信件、样品鉴定资料、发送者和接收者信息)应该放入一个防水的袋中,并贴在辅助容器的外面。 4、辅助容器必须用适当的衬垫材料固定在外包装内,在运输过程中使其免受外界影响,如破损、浸水等。 5、在使用冰、干冰或其他冷冻剂进行冷藏运输时,冷冻剂必须放在辅助容器和外包装之间,内部要有支撑物固定,当冰或干冰消耗以后,仍可以把辅助容器固定在原位置上。如使用冰,外包装必须不透水。如果使用干冰,外包装必须能够排放二氧化碳气体,防止压力增加造成容器破裂。在使用冷冻剂的温度下,主容器和辅助容器必须能保持良好性能,在冷冻剂消耗完以后,仍能承受运输中的温度和压力。

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培训与工作记录

XXXX医院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培训与工作记录 职业卫生信息和培训 1应为工作人员提供职业卫生培训,应包括: 1.1对新工作人员、学生和志愿者开展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 1.2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如发生新的职业接触,应加强培训。 2应根据不同工作人员提供适宜职业卫生培训教材;培训者应当熟悉培训内容。 3职业卫生培训基本要求 3.1告知工作人员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强调道德、性别和社会伦理与艾滋病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管理的关系;本工作指导的内容解释、管理和实施办法。 3.2血源性疾病的症状和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工作中产生血液、体液和其它潜在传染物职业接触的识别方法;介绍乙肝疫苗的有关信息,包括有效性、安全性、接种方法、接种的益处及免费提供疫苗和接种等。 3.3提供书面的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和方法;预防和减少职业接触的方法及其应用的局限性,包括适当的工程控制、操作程序和个人防护用品;有关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用途、使用地点、更换、消毒和废弃等方面的知识;选择个人防护用品的依据;有关警示标识的解释。 3.4开展职业卫生应急培训,介绍发生血液、体液或其它潜在

传染物接触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的措施和联系的人员;发生职业接触时,应遵循的工作程序,包括事故报告的方式及可获得的医学随访;发生职业接触后,应对工作人员提供接触后评估和随访的有关信息。 3.5培训过程中应进行互动式问答。 4除上述培训外,HBV、HCV和HIV研究实验室和制备场所的工作人员还应当接受以下培训: 4.1工作人员从事接触HBV、HCV和HIV工作前,应当确保工作人员掌握微生物操作技术和规程,以及特殊设备的使用方法。 4.2进行接触HBV、HCV和HIV工作前,应当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处理人类病原微生物或者组织培养的实践经验。 4.3应当为没有处理人类病原微生物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提 供专门培训,并安排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工作熟练程度(不包括如何处理传染性病原体)。 4.4应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传染性病原体操作的安全技能 后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4.5在HBV、HCV和HIV研究实验室和制备场所工作的工作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 工作记录的保存、管理和转移 1职业接触记录 应当按要求为每个发生职业接触的工作人员建立和保存准确的职业接触记录。 1.1职业接触记录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接触方式、发生经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009年)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接触后的评估、预防及随访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存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用人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血源性病原体bloodborne pathogen 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3.2职业接触occupational exposure 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3.3非胃肠道接触parenteral exposure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3.4污染contamination 作业环境、物体内或其表面存在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3.5医疗废物regulated medical waste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医疗卫生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在本标准中,医疗废物包括液体血液、半液体血液以及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处理压缩后呈液体或半液体状的废物所释出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污染性物质;处理固体压缩状废物时释出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污染性物质;污染的锐器、含有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病理性和微生物性废物。 3.6被污染的衣物contaminated laundry 被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或者可能包裹有污染锐器的衣物。 3.7工程控制engineering control 采用某些措施和工具隔离或消除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血源性病原体危害,如使用处理锐器的容器、自带套管的针具或更安全的医疗设施(包括锐器伤害防护装置和无针系统)。 3.8洗手设施handwashing facility 能提供充足的流动水(非手动开关)、洗手液(皂)和一次性手巾或热风干手器等的设施。 3.9无针系统needleless system 在下列医疗卫生工作中不使用针具的设施:①建立动脉或静脉通路收集血液;②向体内输入药物或液体;③其他通过污染锐器损伤皮肤而导致的潜在职业接触。 3.10有保护装置的锐器sharps with engineered sharps injury protection 装有减少职业接触事故的内置安全构件的锐器,用于抽取体液、刺入静脉和动脉或输入药品或液体等。 3.11病原制备机构pathogens production facility 指批量化、规模化制备高浓度HBV、HCV或HIV等病原微生物的机构。 3.12临床实验室clinical laboratory在临床诊疗或其他筛检活动中对血液或其他传染性材料进行检验工作的实验室。 3.13研究实验室research laboratory 在研究过程中制备或使用研究量的HBV、HCV和HIV等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研究实验室可能制备出高浓度的HBV、HCV和HIV等,但制备的病原数量比病原制备机构少。 3.14源患者source individual

国内外微生物保藏中心缩写

ACCC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ISF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SH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CACC 抗菌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IA 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 SIA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CGMCC 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AS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AS-IV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CFCC 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CAF 中国林业科学院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CICC 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IFFI 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 CMCC 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ID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NICPB 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监察所 IV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 CVCC 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CIVBP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YM 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GIMCC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CCTCC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大学 CCDM 华中农业大学菌种保藏中心,华中农业大学 CMBGCAS 海洋微生物中心 HKUCC 香港大学保藏中心,香港大学 CUHK 香港中文大学保藏中心,香港中文大学 BCRC 台湾生物资源保藏研究中心,台湾新竹 国外 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 ATCC 主要从事农业、遗传学、应用微生物、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菌种保藏方法、医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普通微生物学、分类学、食品科学等的研究。 该中心保藏有藻类111株,细菌和抗生素16865株,细胞和杂合细胞4300株,丝状真菌和酵母46000株,植物组织79株,种子600株,原生动物1800株,动物病毒、衣原体和病原体2189株,植物病毒1563种。 另外,该中心还提供菌种的分离、鉴定及保藏服务。该中心保藏的菌种可出售。 NBRC (NITE Biological Resource Center)日本技术评价研究所生物资源中心 NBRC(IFO)是由日本经济部、商业部、工业部支持的半政府性质菌种保藏中心。主要从事农业、应用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环境保护、工业微生物、普通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的研究。 该中心保藏有细菌1446株,真菌568株,酵母164株。这些菌种主要来自本国的其它菌种保藏中心。该中心保藏的菌种可出售。 NRRL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Culture Collection) 美国农业研究菌种保藏中心

感染性标本的采样、储存、运输的具体操作方法

感染性标本的采样、储存、运输的具体操作方法所有的采样工作都必须根据疾病的特点,在严格做好防护的基础上进行。常见传染病需采集的标本见表1 表1 常见传染病需要采集的标本种类 序号传染病采样种类 1 白喉鼻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2 百日咳鼻咽拭子,全血 3 甲肝粪便,血清 4 乙肝血清 5 丙肝血清 6 戊肝粪便,血清 7 布病血清 8 不明原因肺炎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9 风疹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10 霍乱粪便,呕吐物 11 AFP 粪便 12 克雅氏病血清,脑脊液 13 流感咽拭子 14 流行性出血热血清 15 流脑全血,脑脊液、瘀点(斑)组织液 16 流行性腮腺炎血清,唾液 17 乙脑血清,脑脊液 18 麻疹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19 疟疾全血,指尖、耳垂血血涂片 20 人感染H7N9禽流感咽拭子,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21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全血 22 手足口病粪便,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疱疹液,脑脊液 23 细菌性痢疾粪便 24 猩红热咽拭子 25 埃博拉出血热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一)呼吸道标本的采集(如不明原因肺炎) 1(采样器材 拭子、压舌板、塑料瓶、采样杯或器皿、15ml 的离心管、移液管、注射器、10ml真空取血管、冰壶、采样运输管、有生物安全标志或标有“感染性物质”的外包装容器(见图1);其他:酒精灯、剪刀、纸漏斗、酒精、碘酒、吸耳球、塑料袋、记号笔、标签、登记表等。 (采集方法 2 (1)鼻拭子(上呼吸道):将棉签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以同一拭子拭两侧鼻孔。将棉签浸入4-5 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然后,塞紧或盖好管盖。 (2)咽拭子(上呼吸道):用棉签用力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见图2),同样将棉签头浸入4-5 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塞紧或盖好管盖。注:亦可将鼻、咽拭子收集于同一采样管中,以便提高分离率,减少工作量。 (3)鼻洗液(上呼吸道):患者取坐姿,头稍后仰,用移液管将5ml生理盐水注入一侧鼻孔,嘱患者同时发K音以关闭鼻腔。然后让患者低头使生理盐水流出,用平皿或烧杯收集洗液。重复此过程洗两侧鼻孔。

引起人类传染病的10类病原体

起人类传染病的10类病原体 为了便于叙述,也为了方便记忆和比较,我把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分为10类,分别是: 1、病毒(virus) 病毒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非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没有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病毒体微小,用于测量的单位为纳米(nm),最大直径300纳米(如痘病毒类),最小直径20纳米(如口蹄疫病毒)。 2、支原体(mycoplasma) 支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在形态上呈多形性,二分裂繁殖,也见有出芽。与其它原核生物一样,其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目前已知80多种,是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 3、衣原体(bacterium) 衣原体也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类型的核酸,具有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含有核蛋白体。具有一些酶系统,但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必须依靠宿主细胞提供。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抗生素能抑制其生长。 4、立克次体(rickettsia) 立克次体是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生物学性状接近细菌,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结构,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有较复杂的酶系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5、细菌(heredity) 细菌是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微小,以微米(um)作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原始的核质(染色体),无核膜和核仁,不进行有丝分裂,除核蛋白体外无其它细胞器,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 6、螺旋体(spirochete) 螺旋体是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一般细菌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原型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7、放线菌属(Actinomyces) 既往在医学真菌学中叙述,因为它具有细长的菌丝,有分支并缠绕成团,许多检查方法也与真菌相同,但事实上放线菌是原核细胞,无有形的核,细胞壁中含有典型细菌细胞壁的胞壁酸。其大小与细菌相似,革兰氏染色阳性,对抗生素敏感。 8、真菌(fungus) 真菌是真核细胞微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完整,有细胞壁,有完整的核,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少数以单细胞存在,多数以分支或不分支的的丝状体组成。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 9、寄生虫(parasite) 人体寄生虫分隶于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的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节肢动物门,以及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亚界中的肉足鞭毛门、顶复门和纤毛门。 10、朊毒体(prion) 发现最晚的、最特殊的病原体。与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及人类雅克氏病关系密切,并可能是其它严重脑病的危险因素。它本身是一种异常蛋白质,不含有核酸。朊毒体的发现者普利西纳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的祝辞说,普利西纳的研究成果为医学界"开拓出重要的眼界,医学界最后可能据此深入了解与痴呆症有关的各种疾病的生物机制,并为相关药物的开发及新式医疗策略的设计奠定基础。"

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练习题★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定义错误的是( ) A.血源性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B.职业接触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C.非胃肠道接触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 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D.污染指作业环境、物体内或其表面存在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2.下列定义错误的是( ) A.被污染的衣物指被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或者可能包裹有污染锐器的衣物B.工程控制指采用某些措施和工具隔离或消除工作场所血源性病原体危害,如使用处理锐器的容器、自带套管的针具或更安全的医疗设施(包括锐器伤害防护装置和无针系统) C.洗手设施指能提供充足的流动水(非手动开关)、洗手液(皂)和一次性手巾或热风干手器等的设施D.有保护装置的锐器指装有消除职业接触事故的内置安全构件的锐器,用于抽取体液、刺入静脉和动脉或输入药品或液体等 3.批量化、规模化制备高浓度HBV、HCV或HIV等病原微生物的机构指的是( ) A.病原制备机构B.临床实验室C.研究实验室D.微生物实验室 4.普遍预防是指( ) A.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1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B.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C.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洵与随访等D.为预防慢性疾病,往往针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种预防措施 5.标准预防是指( ) A.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B.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C.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D.为预防慢性疾病,往往针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种预防措施6.接触后预防是指( ) A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 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B.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C.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往往针对慢性疾病发生、为预防慢性疾病,.D咨询与随访等. 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种预防措施 7.下列定义错误的是( )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练习题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定义错误的是( ) A. 血源性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 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B .职业接触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C.非胃肠道接触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 D .污染指作业环境、物体内或其表面存在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2.下列定义错误的是( ) A.被污染的衣物指被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或者可能包裹有污染锐器的衣物 B .工程控制指采用某些措施和工具隔离或消除工作场所血源性病原体危害,如使用处理锐器的容器、自带套管的针具或更安全的医疗设施(包括锐器伤害防护装 置和无针系统) C .洗手设施指能提供充足的流动水(非手动开关)、洗手液(皂)和一次性手巾或热风干手器等的设施 D .有保护装置的锐器指装有消除职业接触事故的内置安全构件的锐器,用于抽取体液、刺入静脉和动脉或输入药品或液体等 3.批量化、规模化制备高浓度HBV HCV或HIV等病原微生物的机构指的是() A.病原制备机构B ?临床实验室 C ?研究实验室D ?微生物实验室 4.普遍预防是指( ) A.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 HCV H1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B .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 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C .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 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洵与随访等 D .为预防慢性疾病,往往针 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种预防措施 5. 标准预防是指( ) A. 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 视作已感染了HBV HCV 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B .根据普遍预防原则, 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C .在接触可 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D .为预防慢性疾病,往往针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种预防措施 6. 接触后预防是指( ) A 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 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B. 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 序和措施C.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 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D.为预防慢性疾病,往往针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病因 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种预防措施 7.下列定义错误的是( )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最常见的表现是

1.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最常见的表现是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2.Which Is HBV replication marker A、HBsAg B、anti-HBs C、anti-HBe D、anti-HBc E、HBVDNA 3.HIV主要侵犯的靶细胞是 A.、CD4+T淋巴细胞B、骨髓干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 D、B淋巴细胞 E、NK细胞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其他化脓性脑膜炎最重要的鉴别点是 A.体温高低的不同 B.神志障碍程度的不同 C.有否皮肤瘀点瘀斑 D.外周血白细胞 E.脑脊液的细胞数 5.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选择的药物是 A.干扰素 B.拉米夫定 C.阿德福韦 D.恩替卡韦 E.阿昔洛韦 6.霍乱病人最重要的治疗是 A.、抗生素B、补液C、应用抑制肠黏膜分泌药 D、对症治疗 E、如血压低尽快用升压药 7.不属于病原体致病能力的是 A、侵袭力 B、毒力 C、数量 D、大小 E、变异性 8.Which Is HBV protective antibody A.、anti-preS1 B、anti-preS2 C、anti-HBs D.、anti-HBe E、anti-HBc 9. HIV不直接侵犯的细胞是 A.、CD4+T淋巴细胞B、骨髓干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 D.肝细胞E、NK细胞 1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确诊依据是 A、临床表现 B、脑脊液特点 C、脑脊液病毒分离 D、夏秋季发病 E、特异性IgM抗体 11.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心肌炎 D、中毒性肝炎 E、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12.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的首选药物是 A、头孢菌素 B.、青霉素C、四环素 D.、红霉素E、环丙沙星 13.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的特征 A、有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遗传性 D、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后免疫 14.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是 A、注意饮食卫生

卫生部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45号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11月2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部长高强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的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是指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运输管理工作。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运输包装分类为A类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以及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按照本规定进行运输管理。 第四条运输第三条规定的菌(毒)种或样本(以下统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运输。 第五条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教学、科研、菌(毒)种保藏以及生物制品生产的单位,因工作需要,可以申请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第六条申请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在运输前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原件一份,复印件三份): (一)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

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保藏方法 (来源: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 定期移植法 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 1 培养基制备 1.1 器皿准备 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 1.2 溶解培养基配料 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材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材料加入水中溶解,最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 1.3 调pH值 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值。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多次搅拌,防止局部过碱或过酸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4 加凝固剂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5 过滤分装 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 包扎标记 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灭菌 根据要求将培养基灭菌,通常蒸汽灭菌为121℃,15~20min。 1.8 斜面摆放 灭菌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 无菌检查 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无菌检查合格后将其保存于4℃下备用。 2 接种 2.1 斜面接种 2.1.1 点接 把菌种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处。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霉、根霉等)。 2.1.2 中央划线 从斜面中央自下而上划一直线。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原则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于传染病患者,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对已知HIV抗体阳性者实施注射时应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处理血液或其它潜在污染物质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喷、溅、洒落和飞扬或产生飞沫。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须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5、使用过的针具和注射器应及时处理。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避免手术中经手传播锐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任何锐器不能两人同时触摸。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在容器装至3/4时将其密封和处理,不得再打开,不得重复使用。 6、在收集、处理、操作、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的标本应放在防泄漏的容器中。 7、任何设备、环境或工作台面被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物污染后应立即清洁和消毒。工作结束后,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被污染的工作台面。当工作台面被血液、体液或其它潜在传染物明显污染后,或在上次清洁后工作台面又被污染,应立即消毒。 8、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须的防护用品,垃圾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和胶皮手套,穿工作服,回收物品后和下班前要注意清洁双手、沐浴。

1821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种类及特点

1821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种类及特点 【摘要】目的:分析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12月住院患者中进行过呼吸道九项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的1821例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嗜肺军团菌(LPN-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等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IgM抗体。分析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季度情况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1821例标本中,男性患者1102例,女性患者719例。共检出IgM抗体阳性843例(46.29%),其中,检出单一病原体感染阳性标本433例,病原体混合感染阳性标本410例。住院科室中,儿科受检例数最高,为1291例,其中检出IgM抗体阳性例数为674例,阳性率为52.21%。14岁以下儿童中,≤1岁组病原体检出率为25.93%,1~14岁组病原体检出率为67.41%;14岁以上人群中,14~20岁组病原体检出率为35.71%,20~60岁组病原体检出率为39.26%,≥60岁组病原体检出率为19.31%。不同季度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不同。第一季度病原体检出率较高 (59.34%),第二季度病原体检出率较低(34.15%)。结论:

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与年龄、性别、季节有关;儿童是呼吸道病原体的主要易感人群,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是其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快速检测人血清中9种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可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荧光抗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R3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7-012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mmon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the population of infection of pathogen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3 in-patients respiratory pathogens in 1821 of the nine test cases. Used indirect immune fluorescent law detection patients serum in the of addicted to lung Regiment bacteria (LPN-1),and pneumonia support original body (MP),and Q hot rickettsia (COX),and pneumonia clothing original body (CP),and glands virus (ADV),and respiratory collection cell virus (RSV),and swine influenza virus (FluA),and b type influenza virus (FluB)and Deputy influenza virus 1,and 2 and 3 type (PIV),9 species respiratory infection disease

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练习题★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定义错误的是( ) A.血源性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B.职业接触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C.非胃肠道接触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D.污染指作业环境、物体内或其表面存在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2.下列定义错误的是( ) A.被污染的衣物指被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或者可能包裹有污染锐器的衣物B.工程控制指采用某些措施和工具隔离或消除工作场所血源性病原体危害,如使用处理锐器的容器、自带套管的针具或更安全的医疗设施(包括锐器伤害防护装置和无针系统) C.洗手设施指能提供充足的流动水(非手动开关)、洗手液(皂)和一次性手巾或热风干手器等的设施D.有保护装置的锐器指装有消除职业接触事故的内置安全构件的锐器,用于抽取体液、刺入静脉和动脉或输入药品或液体等 3.批量化、规模化制备高浓度HBV、HCV或HIV等病原微生物的机构指的是( ) A.病原制备机构B.临床实验室C.研究实验室D.微生物实验室 4.普遍预防是指( ) A.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1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B.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C.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洵与随访等D.为预防慢性疾病,往往针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种预防措施 5.标准预防是指( ) A.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B.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C.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D.为预防慢性疾病,往往针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种预防措施 6.接触后预防是指( ) A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B.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C.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D.为预防慢性疾病,往往针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