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历史:专题05 国际共运世界多极(含解析)
考点一:《共产党宣言》01.(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5月)综合测试(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下图是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幅漫画。
根据所学知识,对其理解准确的是全世界的无产者站在岸边,在马克思的指引下,准备登上标志着他们的要求的船。
A. 马克思领导着第一国际B. 马克思主义是思想主流C. 无产阶级要求暴力夺权D. 工人运动推动社会变革【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此漫画的时间为19世纪末期,可以判断出A项错误。
第一国际的领导人不是马克思,而且1864年第一国际就已经解体;马克思主义指引无产阶级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思想主流,故B项错误;从漫画内容并不能看出无产阶级要求暴力夺权,所以C项错误;根据“全世界的无产者站在岸边,在马克思的指引下,准备登上标志着他们的要求的船。
”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并且工人阶级的要求得到了满足,所以可以得出工人运动推动社会变革的结论,所以D项正确。
02.(2017届江苏省扬州市学业水平第三次模拟试卷)“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步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共产党宣言》)这段材料A.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B. 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C. 指出了阶级斗争的作用D.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答案】C【解析】由“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推动的结果,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特定为无产阶级;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03.(2017届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三仿真(一)文综-历史试卷)门德尔逊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叙述1825年的英国:“工业空前萧条,工业区的许多工人无工可做,忍饥挨饿的工人发生了公开的暴动。
江西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五)历史试题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江西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五)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24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世纪90年代初,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了480多件青铜工具,其中犁、铲、斧等11种青铜农具共有53件。
材料说明商代A. 中原农业发展迅速B。
青铜铸造业较为发达C. 农业发展自成体系D。
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解析】根据材料“商墓出土了480多件青铜工具,其中犁、铲、斧等11种青铜农具共有53件”可知商代青铜铸造业较为发达,B项正确;中原农业发展迅速与材料主旨青铜铸造业发达无关,A 项排除;农业发展自成体系与材料主旨青铜铸造业发达无关,C项排除;材料中“青铜农具共有53件”不能说明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商周时期,青铜制品广泛存在,但是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石骨蚌等,排除D项.所以选B项.【答案】B25.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
这种状况表明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解析】材料未体现经济重心问题,故A项错误;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发展,说明了印刷技术的进步,材料中“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所以说技术进步会推动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也会促进新的技术产生和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手工业的分工,故D项错误。
【答案】B26.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论证问题能力,本题考查宋代儒学的内容和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宋代理学强调“理"是万物本源,心学认为“心”是万物本原,C正确;A显然错误,可以排除;B、D是汉代儒学的特点,可以排除。
高考历史模拟测试题及答案「单选」
高考历史模拟测试题及答案「单选」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测试题及答案「单选」1.(2014三明质检)《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 )A.祭祖扫墓B.踏青游玩C.农业生产D.政治清明解析:C 清明时节,万物皆显,适合农种。
故“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
2.“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是(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解析:B 材料信息的意思是: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四处奔散。
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
可见,作者主张通过“重农”以达到控制农民人身自由的目的。
3.(2013北京西城测试)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
说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地区(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
题干中“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等信息表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地区铁制农具被普遍使用。
A项不符合题干现象,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2013长沙测试)中世纪中国财产继承主要实行均分制度,据记载:“今(南朝宋时)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
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至清代……大江南北其子有余财而不养父,弟有余财而不养兄者比比也”,以上材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的家庭( )A.结构比较复杂B.一度严重缺乏道德责任感C.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限D.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解析:D 小农经济下,一个家庭的男丁成年后如果“兄弟异计”,就会分家脱离原来的集体,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家庭单位。
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
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二)(时刻: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4.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势力的地理散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
春秋时期那么演变成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
对这一转变说明合理的是( )A.长江流域取得开发B.经济重心显现南移趋势C.黄河流域经济衰退D.王室衰微使分封制瓦解25.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正是反儒教的法家原那么。
作者揭露出中国封建社会( )A.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B.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C.儒家与法家的冲突猛烈D.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26.洪武五年,琉球遣使“入朝”,明代中央政府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
中央政府特意“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
对材料明白得准确的是( )A.与琉球的贸易带有朝贡贸易的某些特点B.政府利用“商帮”推动贸易进展C.此类贸易有利于市镇经济繁荣D.“闭关锁国”政策致使贸易萎缩27.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
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
这说明军机处( )A.能够幸免大臣擅权B.慢慢成为中枢机构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28.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同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转变,另一个那么止于外形。
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
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一个样子……结果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
作者意在( )A.对洋务运动失败进行痛彻反思B.对西学东渐进行确信C.确信进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D.指出明治维新成功之道29.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轻纺业工厂数量的转变表。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历史仿真卷(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1. 《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
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
”该规定表明A. 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B. 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C.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D. 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宗族在维护地方治安方面,起到了政府和法律的补充、辅助作用,故D项表述正确,答案为D项。
宗族作为民间组织,没有成为基层行政机构,排除A项;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影响【名师点睛】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通过规定宗族内严格的等级制度,以此确定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地位,避免因权力分配不均和继承问题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从而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
因此,在西周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通过实行宗法制,在保证各级贵族垄断政治权力和特权地位的基础上,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稳定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
宗法制的严格实行,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以得到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的目的。
2. 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A. 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 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C. 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D. 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2017高考仿真卷 历史(三)含答案
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表明( )A.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B.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C.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D.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25.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
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 A.三教合一的趋势B.社会经济的繁荣C.天理人欲观对立D.佛学诗词的兴盛26.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这一变化( )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27.以下是明清时期的戏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
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 )A.教化功能B.娱乐功能C.程式化特点D.虚拟性特征28.下图为1854年的一段公告,当时正值太平军威胁上海,清朝海关瘫痪。
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C.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D.外商利用租界阻碍中国经济发展29.自1904年以后,地方督抚便以积极的姿态活跃在立宪舞台上,到1910年的国会请愿运动期间,更是大规模地加入,决定性地使清政府决定提前召开国会,将宪政改革的时间表提前了三年。
地方督抚的这些活动( )A.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B.拓宽了汉族地主的参政途径C.消弭了革命势力的社会影响D.维护了清王朝的根本利益30.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
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
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三Word版含答案
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三)(时刻: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4.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万万世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以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说明( )A.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B.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C.分封制的基础仍然存在D.帝王借宗法血缘保护统治25.李白以神仙自夸,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红尘,人称诗佛。
这一文化现象说明那时()A.三教合一的趋势B.社会经济的繁荣C.天理人欲观对立D.佛学诗词的兴盛26.宋朝,在战国时期显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趋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进展,土地租金被举高,出租土地变得加倍有利可图。
这一转变()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趋加重B.是高产农作物推行的结果C.无益于农业经济稳步进展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27.以下是明清时期的戏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廉价不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
这要紧表现出古代戏曲的()A.教化功能B.娱乐功能C.程式化特点D.虚拟性特点28.以下图为1854年的一段公告,那时正值太平军要挟上海,清朝海关瘫痪。
以下对此明白得正确的选项是()A.美国此举进一步损害中国关税主权B.清政府授予列强进出口免税特权C.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D.外商利用租界阻碍中国经济进展29.自1904年以后,地址督抚便以踊跃的姿态活跃在立宪舞台上,到1910年的国会请愿运动期间,更是大规模地加入,决定性地使清政府决定提早召建国会,将宪政改革的时刻表提早了三年。
地址督抚的这些活动()A.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利的旁落B.拓宽了汉族地主的参政途径C.消弭了革命势力的社会阻碍D.保护了清王朝的全然利益年,国民政府前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十五)(附答案)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十五)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
……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
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顺应了时代变迁的要求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3.五代后周世宗诏曰:“(东京)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
……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识……今后凡有营葬并草市,并须去标识七里外。
其标识内,候宫中擎画,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即任百姓营造。
”由此可见,当时东京城内()A.邸店难以满足商帮需求B.商品交易受官府直接监管C.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D.“草市”场所由政府明确划定4.右图为《清俗纪闻》描绘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官府颁发的执照,反映了浙江地方政府对日贸易中商船管理的一般情况。
图中省略的部分文云:“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
”图文信息可以佐证乾隆年间()A.严格防范倭寇侵扰沿海B.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C.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D.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5.“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浙江省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二)(含解析)
2017年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周的政治体制中实权下放、虚权保留的模式,在彼此矛盾激化、亲情疏远的情况下,自然不再温情脉脉,春秋时代也便有且只有僭越频发的可能。
材料中评价的政治体制为()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礼乐制度2.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
这一变化有助于()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3.《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三服官”“东西织室”代表的手工业特点不包括()A.规模大B.耗费大C.政府设置机构管理 D.产品进入市场流通4.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其都城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
这一时期应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5.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
这种书法是()A.B.C. D.6.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7.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
一些大寺院往往采用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
“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A.佛教盛行 B.三教合一 C.佛寺集中化D.佛教世俗化8.有著名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三)(含解析)
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三)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自汉武帝开始使用“建元”年号后,汉代年号大量出现了“元”“始”“初”等字,即所谓“与民更始”就是说从头重来一次。
然而一次一次的“更始”,使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
此年号现象说明汉代()A.确立了“民本”治国原则B.新儒学影响了政治理念C.武帝后政治局势长期动荡D.崇尚重农抑商经济政策2.“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业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营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
这反映了()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争夺市场激烈C.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D.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3.“百日维新”期间,维薪派废除八股文一律改试策论。
各级考试仍定为三场,历史政治、时务、四书五经;以后一切考试,取士均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不凭楷法(写字)好坏为取舍标准。
该规定说明()A.大清王朝已不适应时代需要 B.经世致用思想在清末时出现C.维新派在文教方面除旧布新 D.洋务派尝试教育方面的改革4.如图是1875~1931年间主要年份手工土布《以平方码计)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变化情况。
示意图中的比重变化情况()A.反映出中国已沦为商品市场 B.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结果C.表明手工织布拥有独立市场 D.表明国民经济建设成就显著5.1919年,中国一些知识妇女仿照男人剪了短发,她们的短发样式被称为“拿玻仑”头、“华盛顿”头。
这反映了()A.知识妇女最先思想解放 B.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普及C.知识妇女接受了新思潮 D.封建礼教已被完全抛弃6.有学者说,《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产物,科学地揭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
这次“结合”的主要特点是()A.学习国外经验 B.坚持独立自主 C.突出制度变革 D.侧重理论探索7.20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包字进城,包则灵”的理象。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一)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一)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
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B、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C、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D、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2、据施树民《贾谊为何不受重用》一文载:文景之时,官场出现各级官吏消极苟安,渎职怠工,“见人之有细过,专掩覆盖之”。
……虽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实际并未得到认真执行。
甚至在官场出现“廉吏释官而归为邑笑,居官行奸而富为贤吏”的怪现象。
材料旨在说明()A、统治者对农业重视不够B、黄老政治存在消极影响C、社会奢靡之风开始盛行D、封建统治危机已经出现3、马端临《文献通考》在论及宋朝经济政策时说:“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今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
”这从侧面反映了宋朝()A、国家与商贾形成分利模式B、注重维护商贾的正当利益C、商品经济的发展较为繁荣D、政府商业专营以与民争利4、明初科举录取者多为南方举子,北方举子寥寥。
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明政府正式实施南北分卷(分榜)制度,录取名额也实行南北分配,这一制度“嗣后相沿不改”。
明朝的“南北分榜”主要是为了()A、稳定明朝的统治秩序B、维持科举制度公平性C、调和南北士子间矛盾D、照顾地区间文化差异5、1853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
”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A、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B、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C、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6、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先后两次下令改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为“国语”,并且规定到1922年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
2017届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7届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历史能力测试卷(三)本试题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关于右图所示灌溉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耧车,出现在汉代B.它适合于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C.隋唐五代的文献中可能记载它的制造方法D.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13.《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唐朝人王建的诗《汴路即事》中云:‚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对于这两则史料的分析,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①《汴路即事》中提到的‚草市‛是诗人想象的产物②《唐会要》记载中的‚市‛应该是指‚草市‛③《汴路即事》反映出唐代‚草市‛大多在水运方便之处④两则史料相互矛盾,说明唐代‚草市‛存在与否仍有争议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4.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
‛该项措施应为A.解负令 B.发展工商业 C.津贴制 D.抽签选举15.学者魏斐德在研究中国某一时期思想史时指出:‚他们通过割断超验的宇宙中的等级与现世政治体制之间的联系,使帝国的统治失去了神圣的光彩,并将经典中主张的那种古代的‘封建’重新调整,以此代替传统的统治四方的中央权威。
‛这里的‚某一时期‛和‚他们‛最有可能是指A.先秦的儒学家 B.明清之际的思想家C.晚清的维新派 D.民初的新文化运动者16.晚年的乾隆帝认为‚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文综历史试卷(一)(附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文综历史试卷(一)24.《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
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B.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C.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D.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25.据施树民《贾谊为何不受重用》一文载:文景之时,官场出现各级官吏消极苟安,渎职怠工,“见人之有细过,专掩覆盖之”。
……虽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实际并未得到认真执行。
甚至在官场出现“廉吏释官而归为邑笑,居官行奸而富为贤吏”的怪现象。
材料旨在说明()A.统治者对农业重视不够B.黄老政治存在消极影响C.社会奢靡之风开始盛行D.封建统治危机已经出现26.马端临《文献通考》在论及宋朝经济政策时说:“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今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
”这从侧面反映了宋朝()A.国家与商贾形成分利模式B.注重维护商贾的正当利益C.商品经济的发展较为繁荣D.政府商业专营以与民争利27.明初科举录取者多为南方举子,北方举子寥寥。
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明政府正式实施南北分卷(分榜)制度,录取名额也实行南北分配,这一制度“嗣后相沿不改”。
明朝的“南北分榜”主要是为了()A.稳定明朝的统治秩序B.维持科举制度公平性C.调和南北士子间矛盾D.照顾地区间文化差异28.1853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
”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A.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B.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C.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29.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先后两次下令改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为“国语”,并且规定到1922年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
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浙江卷,含答案)
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浙江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专理刑狱,职能单一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参与政务,秉旨办事13.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
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14.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
”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江西 B.苏州已经成为交通枢纽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 D.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15.光绪十六年(1890)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
”材料现象()A.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C.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 D.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16.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
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
”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温馨提示: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
的。
1.公元前9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古希腊和古中国均在思想领域
取得重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在“轴心时代”
两者的文化却有相通的地方。
这是指
A. 摆脱原始宗教的束缚
B.用哲学的思维、道德的视角认识世界
C.奠定各自文化形态的基础
D. 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
2.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
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数而同心,故善
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时顾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
A.体现了“工商立国”的思想
B.反映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
C.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D.肯定了商人的作用
3.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的最大比重。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
C.国家疆域辽阔和社会相对稳定
D.对外贸易顺差和商品经济发展
4.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
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以下解释中,最贴近材料的是
A.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
B.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
C.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
D.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截然相反的
5.“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
誉的诱惑,不时地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与材料所述风格
类似的作品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大卫·科波菲尔》
C.《老人与海》
D. 《百年孤独》
6.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观点的提出
A.又一次打破了思想束缚,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是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B.围绕的中心是如何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C.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
9. 1948年、1962年美国与西欧在自由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如下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B.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 -体化进程推动了欧洲经济发展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10.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A.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变化不大
C.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D. 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在扩大
11.拿破仑一贯认为宗教可以为他的统治服务:“我从宗教看到的不是化身的奥秘,而是维护
社会秩序的秘密”,为此他
A.承认天主教为国教
B.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C.尊重各国的宗教文化传统
D.继承启蒙思想,反对天主教会
第Ⅱ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3题,共56分。
国家安全是为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古往今来留下了很多经验教训。
12.(2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曾多次否决修葺长城的奏议,据《清圣祖实录》记载,1691年他说:“泰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
民心悦,
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如古北口、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
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1)依据材料一,指出康熙认为的最重要的守国之道是什么?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思
想?举例说明康熙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的贡献。
(5分)
材料二“为了使联合王国4000万居民避免内战,我们
这些殖民主义政治家应当占领新的领土,来安置过剩的人口,
为工厂和矿山出产的商品找到新的销售地区。
我常常说,,,
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
”
——(英)罗得斯1895年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得斯所发言论的背
景?(4分)这种观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三“延缓速度就是落后。
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
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况,并
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
”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1931年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的原因?(2分)前苏联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3分)其结果如何?(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维护国家安全的看法。
(2分)
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民族、种族的观念。
13. (19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
——《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华者,中国也。
亲被王教,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
——摘选自《新唐书舆服志》
(1)依据材料一,概括在古人看来“中国”有哪些特征?(3分)对这些特征的强调在历
史上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分)
材料二吾同胞今日之所谓朝廷,所谓政府,所谓皇帝者,即吾畴昔之所谓曰夷、曰蛮、
曰戎、曰狄、曰匈奴、曰鞑靼;其部落居于山海关之外,本与我黄帝神明之子孙不同种族者
也。
其土则秽壤,其人则种,其心则兽心,其俗则毳俗,其文字不与我同,其语言不与我
同,其衣服不与我同。
——邹容《革命军》1903年 (2)材料二中的“政府”是指哪一政府、“部落”又是指哪一民族?(2分)《革命军》为什么刻意渲染该“部落”与“黄帝神明之子孙”的所谓差异?(4分)
材料三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汉满蒙回藏五族和为一体,,,但愿五大民族相爱相亲,
如兄如弟,以共赴国家之事。
——《国父全集》第二册
(3)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不同?(2分)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
下有什么意义?(2分)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又做了怎样的发展?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古今对民族问题的处理带给你哪些启示?(2分)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空前动荡、剧烈调整的世纪。
14. (17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社会上,富者益富,贫者益贫,一国之内,早已分开两国:一个劳动
国,一个资本国。
那资本国和劳动国,早晚总有一天会短兵相接,拼个你死我活。
我们准备
着听战报罢。
”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19年材料二“以工业立国者,因事事皆积极进行,故恒至生产过剩,竞争市场,推广殖民
地,因此血战,前后相继。
”
——章士钊《在上海暨南大学商科演讲欧游之感想》1922年 (1)材料一、二表达了“一战”以后时人对资本主义的批评,概括他们的观点。
(6分)
材料三 20世纪,资本主义由于内在矛盾的激化,不仅导致空前未有的世界大战和世界经
济危机,而且导致两次大分裂。
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脱离资本主义体系,走上与
资本主义脱钩的另一条发展道路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二次是30年代德国、日本、意大利脱离凡尔赛和平体系,走上法西斯资本主义的道路。
,,这两次分裂既使资本主义受到沉重
打击,也推动了传统资本主义模式的大修正与新发展。
——摘自罗荣渠《20世纪回顾与21世纪前瞻——从世界现代化进程视角透视》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传统资本主义模式之外,又出现
了哪几条新的发展道路?(3分)
(3)针对材料一、二指出的问题,后世资本主义分别进行了哪些有效的调整?(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