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病例分析
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目的分析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寻找高危风险因素,评价预防效果,总结预防经验,提出对策。
方法2011年2月~2014年6月,本院共收治脑外伤438例,将发生颅内感染者44例(10.05%)纳入感染组,未发生颅内感染者394例纳入对照组,调取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感染组术前GCS≥10分、脑脊液漏、多次手术、手术时长>4h比重分别为56.82%、43.18%、31.82%、59.09%高于对照组39.59%、18.27%、11.93%、3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漏、手术时长>4h、多次手术成为独立风险因素(P<0.05),OR分别为2.43、1.40、1.84。
结论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应予以重视;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应关注高危患者,提高手术操作技術水平,做好术后对症、支持治疗,降低再次手术风险。
标签:颅内感染;神经外科;脑外伤;手术;因素分析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总体发生率约为2%~4%,病死率达3.8%~30.0% [1]。
近年来,脑外伤发病率显著上升,其中不乏重型颅脑损伤,多数脑外伤需手术治疗,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发生率约为9%~10%,成为致手术存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
本次研究就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总结防治经验。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4年6月,本院共收治脑外伤438例,其中男230例,女168例,年龄7~72岁,平均(42.1±6.1)岁。
纳入标准:①术前未合并颅内感染;②术后住院时间≥10d。
共发生颅内感染44例。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①有高热、头痛、呕吐等路内容感染征象表现;②脑脊液检测,WBC>1.18×109/L,糖含量2200mg/L。
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脑脓肿病例分析
病情变化
患者右颞部见反问号形手术切口,切口颞段未愈 合,手8术.1缝0头线CT未检拆查除:,见脓性渗出物渗出。
右侧额颞顶部骨质缺如,右侧额顶骨骨板下可见气体密度,右侧 颞叶可见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双侧额叶及右侧颞顶叶均可见片状 头皮分低泌密物度检,验边结界果不清,邻近脑沟脑裂变浅、消失,右侧侧脑室受压 变窄,中线略向左移位,右侧上颌窦内可见类圆形稍低密度。 1、右侧颞叶病变,考虑脑脓肿,请结合临床。 2、右侧上颌窦囊肿。
一例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 术后脑脓肿病例分析
内容来源于网络 仅供参考
Contents
1
病例简介
2
药学监护
病例简介
患者,男,44岁 于2013年06月17日,22:00左右骑车不慎摔伤。2013年06月18日行开颅 右颞部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发热、昏迷、抽搐,于7月 28日再次沿原切口行脑脓肿清除术,术后仍然高热,意识状态未有明显 改善,右颞部手术切口处不愈合,仍见脓性分泌物渗出,术后效果不理 想,医生建议至我院继续治疗。患者于2013年08月09日入我院。
脑脓肿:化脓性细菌侵入脑内所形成的脓腔。由于脑组织直 接遭到破坏,故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
•直接来自邻近的感染病灶,由中耳炎、乳突炎、副鼻窦炎、颅内静脉窦炎以及 颅骨骨髓炎等感染病灶的炎症直接波及。 •肺部的各种化脓性炎症、胸膜炎、细菌性胸内膜炎、膈下脓肿、胆道感染、盆 腔炎、牙周感染以及皮肤的痈、疖 等经血行而播散的。 •开放性颅脑损伤,化脓性细菌直接从外部侵入脑部。特别是当开放性颅脑损伤 有异用物药或:碎万骨古片霉存素留粉在针脑10内00,mg或2由/日于清创不及时、不彻底时可在数周内形成脓肿。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12例临床分析
发生张力性气颅 1 例; 术前 G C S评分 4一l 2分 , 平均 8 . 5分 。 1 . 2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 、 恶心 、 呕吐 、 全身畏寒 、 脉速 、 体温升高 , 脑膜刺 激征 阳性及颈 阻阳性 , 部分表现为表情
1 资 料 与 方 法
多, 糖含 量降低 , 均 应考 虑颅 内感染 , 并经 验性使 用头 孢 曲松 4 . 0 g / a静脉滴注等抗生 素抗 感染治 疗 , 头孢 曲松抗 感染 治疗 3 d如 患者体温仍不下降 , 血象仍 高 , 联用万古霉 素 0 . 5 Q, 6 h内 静脉滴注完 , 如脑脊液培 养结果 出来则 可针对性 选用抗 生素 ; 期 间反 复多次行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 , 其 中行 腰大池持续外 引 流 6例 , 切 口漏者 2例予再次行切 口缝合并外加持续腰大池外 引流 , 1 例合并张力性气颅者行钻孔 排气 ; 同时加强营养 支持 , 维持水 电解质及 内环境稳 定 , 补 足液体促 进脑脊 液分泌 、 更新 与置换 。抗生素使用疗程 , 至少 在体 温正 常后 7 d以上 , 同时 患 者腰穿脑脊液常规检查细胞数 目正常方停 。
合 适的治疗 方法进行 胆道 患者 的临床治疗 。
参 考 文 献
1 汪树林 , 汪雪 , 揭正 富. 胆道 出血 的治疗 体会 [ J ] . 中国 当代 医药 ,
2 0 0期 的胆道临床治疗中可输血 、 营养补液及使用抗生素 和止血药物进行辅助性治疗 , 对于胆道患者 的生命体征 的平稳
2 0 1 2, 1 8 ( 1 3 ) : 9 8—9 9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1 0—1 5 )
颅内感染47例治疗分析
颅内感染47例治疗分析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不但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大量的医疗费用,同时对患者的康复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术后的并发症增多,死亡率增加,是临床医师棘手的难题。
1、资料与方法a)一般资料:颅内感染47例,所有患者均外伤收住院,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11-72岁,平均年龄42岁。
开放性颅脑损伤29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8例,伴有脑脊液漏的患者21例。
b)诊断标准:术后3天体温〉38度,有脑膜刺激症,脑脊液浑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106/L,糖定量〈0.4G/L,蛋白质〉0.45G/L。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及体征。
c)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腰穿检查,并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全身应用抗生素,并且术前均采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早期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前,依据发病经过及CSF情况选择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如头孢曲松钠和氯霉素/泰能/曲钾万古霉素。
本组病例均行腰椎穿刺术释放炎性脑脊液,同时采取鞘内注药,每日或隔日进行。
患者感染较重。
给予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室炎患者采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引流炎性脑脊液的治疗方法。
2、结果:47例患者中39例感染控制并好转,8例死亡,存活患者根据Glasgow评份标准,3-8份13例,9-12分18例,12-15分8例。
治愈标准为:体温恢复正常,颈项强直缓解;CSF检查白细胞、糖定量、蛋白,连续3次正常;患者意识状态明显好转。
死亡8例,主要死因为脑水肿、脓性颅内感染。
3、讨论:颅脑损伤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1、颅内异物的留置,包括颅内引流管留置、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而且引流管放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2、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时间的延长增加了细菌污染手术部位的机会,长时间牵拉导致脑组织损伤而降低局部抵抗力,神经暴露时间延长均可增加颅内感染的机会;3、术野感染,本组病例中开放性颅脑损伤29例占颅内感染总例数的61.7%,提示开放性颅脑损伤后术野污染是颅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例分析——闭合性颅脑损伤(急性硬膜外血肿)
第三章病例分析——闭合性颅脑损伤(急性硬膜外血肿)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闭合性颅脑损伤是指硬脑膜仍然完整的颅脑机械性损伤。
颅内血肿按出血的部位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按症状出现时间分为:急性血肿(3日内),亚急性血肿(4~21日)和慢性血肿(22日以上)。
急性硬膜外血肿硬脑膜外血肿的主要来源是脑膜中动脉。
最多见于颞部、额顶部和颞顶部。
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临床上常见三种情况:①原发脑损伤轻:清醒昏迷②原发脑损伤略重:昏迷中间清醒或好转昏迷③原发脑损伤较重:昏迷进行性加重或持续昏迷。
因为硬膜外血肿病人一般原发脑损伤较轻,所以大多表现为①②种情况。
2.颅内压增高病人在昏迷期或中间清醒期常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3.瞳孔改变多表现为患侧瞳孔散大,严重时出现双侧瞳孔散大。
4.神经系统体征单纯硬膜外血肿,早期较少出现体征。
但当出现小脑幕切迹疝时,可出现对侧锥体束征。
进一步检查1.头颅CT①可直接显示硬膜外血肿: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双凸镜形或弓形高密度影。
②可了解脑室受压和中线结构移位的程度及并存的脑挫裂伤、脑水肿等情况。
2.头颅X线可显示骨折线经过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沟。
鉴别诊断急性硬膜下血肿:多表现为持续性昏迷或昏迷进行性加重,CT显示脑表面新月形或半月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影。
治疗1.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妥善止血。
2.非手术治疗伤后无明显意识障碍,病情稳定,CT扫描所示血肿量<30ml,中线结构移位<1.0cm者,可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前提下,采用非手术治疗。
题例病例摘要:男性,33岁,因骑自行车穿越公路时,被汽车撞倒,右额颞部着地半小时后,急诊入院。
患者摔倒后曾有约5分钟的昏迷,清醒后感觉头痛、恶心。
当时体检:P 82次/分,BP 140/80mmHg。
一般情况可,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
头颅X线平片提示:右额颞骨线形骨折,遂将患者留观于急诊室。
颅脑损伤并发颅内感染的诊治体会
颅脑损伤并发颅内感染的诊治体会颅脑创伤后颅内感染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影响波及脑、脊髓、被覆组织及其邻近的解剖结构的多种病理过程.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使病死率明显增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6 ~ 2011 年共收治颅脑损伤并发颅内感染15 例。
男l2 例,女3 例;年龄18 ~ 53 岁。
入院后经颅脑CT 检查均确诊为中重度颅脑损伤,GCS 评分3 ~ 8 分12 例,9 ~ 13 分3 例。
本组中开颅术后感染3 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1 例,未做任何侵袭性治疗而感染2 例,其余9 例合并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
1.2临床表现颅脑损伤并发颅内感染的特点是患者突发持续高热,意识状态恶化,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阳性,本组15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40.1℃,意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其中昏迷加深5 例,昏睡7 例,嗜睡3 例,3 例开颅术去骨瓣减压患者骨窗张力明显增高,所有患者脑膜刺激征均为阳性。
1.3辅助检查发病后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胸片等检查,所有患者尿常规、脑片均未见异常,血常规l0 例血白细胞明显增高,5 例未见明显增高。
行腰椎穿刺术,可见脑脊液压力均增高>200mmH20(1mm H20:0.0lkPa),脑脊液外观浑浊状,脑脊液化验白细胞为760 ~ 62000×l06 / L,蛋白增高达1.34 ~ 6.55g / L,糖降低至0.23 ~ 2mmol / L,氯化物95 ~ l17mmol / L,脑脊液培养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6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 例,鲍曼不动杆菌l 例,醋酸不动杆菌l 例,3 例未培养出细菌。
1.4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或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当患者并发颅内感染后,均使用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 以头孢3 代抗生素罗氏芬等) 静脉滴注,同时进行小剂量的鞘内注射抗生素,后根据脑脊液细菌培养+ 药敏结果更换敏感抗生素,鞘内抗生素应用是:直接腰穿法,每日行腰椎穿刺术,问断缓慢放出感染的脑脊液,后缓慢注入抗生素,抗生素一般为常用剂量的l / 10 加生理盐水5ml 稀释后。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签:颅脑外伤;颅内感染我院自2004~2006年间行颅脑外伤手术421例,经脑脊液细菌培养证实发生颅内感染35例,占同期手术8.31%。
我们根据感染程度和部位的不同,采取反复腰穿引流脑脊液、抗生素盐水头皮下持续冲洗引流、脓肿穿刺引流和切除、去颅内异物等方法進行治疗,同时选用敏感抗生素静滴,取得了满意结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21例,女14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1岁;择期手术6例,急诊手术29例;前颅手术33例,后颅手术2例。
根据引起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列表1如下。
1.2 临床表现手术后7~10 d出现稽留热21例,弛张热10例,不规则热4例,高颅内压表现16例,颈项强直29例,切口红肿热痛4例,切口有脓性分泌物3例,出现与手术和脑损伤无关的局灶性定位体征3例。
1.3 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凝固酶葡萄球菌9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肠杆菌属3例、变形杆菌4例、不动杆菌6例。
G+杆菌19例占54.3%,G-杆菌16例占45.7%。
对G+敏感率,万古霉素为100%;对G-杆菌敏感率,亚胺培南8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2%、阿米卡星68%、头孢他定62%。
病原学检查与近年来所报道的特点相符合[1]。
其中G+菌占大部分,万古霉素对其敏感。
1.4影像学检查颅内感染早期CT无异常发现[2]。
我们于发现颅内感染后分别于术后10 d、1个月、3个月作CT检查。
术后10 d CT,18例仅有局限于手术区的水肿,无占位效应;17例有广泛性低密度水肿区或不均匀的混合密度影伴占位效应,水肿范围超过手术区域。
术后1个月28例正常,5例有环状强化,周围水肿明显;术后3个月发现1例有明显脑萎缩表现。
有学者报道:颅内感染后有脑室系统扩大[3],考虑是由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引流不畅或蛛网膜下腔粘连所致。
1.5治疗25例作反复腰穿引流脑脊液,1~2次/d,持续5~13 d,平均8 d,每天释放至脑脊液转清或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为止。
24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24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24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3月---2010年3月发生24例颅内感染病例,分析其原因及处理措施。
结论:抗菌药物的选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彻底清创、严密止血、手术材料确保灭菌、封闭破损窦腔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手术;颅内感染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而颅脑外伤术后继发的颅内感染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感染后致残率、死亡率很高,即使生存下来其生活质量亦下降。
因此术后颅内感染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并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如何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特别是控制医源性的感染,受到医生的普遍重视。
我们总结了24例自2007年3月--2010年3月发生颅内感染病例,分析其原因及处理措施。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7年3月---2010年3月共开颅手术658例,颅脑外伤289例,高血压脑出血313例,脑肿瘤及其它手术共56例。
其中颅内感染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21--68岁,平均45岁。
术前诊断:开放性颅脑外伤18例,闭合性颅脑外伤6例。
感染部位:脑膜炎或脑炎6例,硬膜外脓肿7例,脑内脓肿9例。
感染标准:术后体温增高38度以上,有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常规检查WBC>10X106,并且中性>70%。
细菌学检查阳性,符合以上2条者即为感染。
临床表现:发热、寒战、嗜睡困倦、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项抵抗等。
腰穿脑脊液呈混浊,CT或MRI检查提示脑炎或脑脓肿的影像学改变。
细菌培养:本组病例中细菌培养阳性16例,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大肠埃希菌1例,变形菌属1例,铜绿色假单胞菌1例。
有8例细菌培养阴性。
1.2 治疗本组全部病例均进行脑脊液监测和培养,并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给药途径有:静脉和腰穿。
外科处理方法有:扩创,脓肿穿刺引流或切除。
抗菌药物选择:在细菌培养结果报告前或培养阴性者,先予经验性治疗选用抗菌药物(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等)。
颅脑病人术后并发院内感染分析
史等。
本研究中,感染为患儿最常见诱因,其次为食物过敏,其它诱因还包括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疫苗接种、寄生虫感染病史等。
而研究显示感染因素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4]。
过敏因素可能会导致体内变态反应增强,发生小血管炎,从而可能引起过敏性紫癜的发生。
下肢特征性皮疹为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呈对称性分布、紫红色斑丘疹、压迫不褪色,具有诊断价值[5]。
本研究中,所有患儿均先后出现过敏性紫癜皮疹,表现为压之不褪色紫红色斑丘疹,呈双侧对称分布。
皮疹累及部位以双下肢比例最高,其次为双上肢,其它部位包括面部、躯干、肛周及外阴。
皮疹消退时间为2-42d,平均(9.64±3.45)d。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皮疹部位小血管受累,血管壁肿胀,通透性增大,红细胞渗出,血管内膜增生。
并可以见到大量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渗出。
关节、消化道症状也是过敏性紫癜常见的临床症状,本研究中,本组共9例患儿出现关节症状,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及关节积液,以膝关节比例最高,其它关节包括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及掌指关节。
病理学检查显示关节腔内浆液性渗出,可见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活动,毛细血管炎性改变等[6]。
本组共27例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以腹痛比例最高,其它症状包括恶性呕吐、腹泻、黑便、呕血、腹膜炎、肠套叠及肠梗阻等。
其病理学基础与皮肤、关节病变相似,发生肠道粘膜肿胀,出血,从而引起临床症状。
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可以初步确定肾脏功能损害的存在,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肾脏损害的病理类型,合并肾脏功能损害的患儿预后不佳的比例高于未合并者。
研究显示,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脏功能损害的时间多在2月内[7],而本组研究显示47例患儿肾脏损害出现在入院8周内,比例为95. 91%,与之相符。
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多种免疫物质水平升高,经血液循环可以到达肾小球和肾小管,在肾脏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内停留或积聚,引起免疫反应,损伤肾脏实质或间质,引起肾脏功能的异常,导致蛋白尿、血尿等症状的出现[8]。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45例临床分析
还表现有颈项强直,严重的出现有神智不清等症状。
通过本组研究 和查阅资料 总结导致颅 内感染的危 险因素 ,列有 以
下几方面:①开放性颅脑损伤,其发生感染的主要机制是由于开放性
损伤后 是脑组织天然 的血脑屏 障遭受破 坏 ,致使脑 组织直接和外 界相 通 ,正常的保护屏 障遭受破坏 ,从而 增加了颅 内感 染的概率 。②引流 时处理 致使感染 。在 神经外科手术进 行 中,患者在 硬膜外和硬膜 下实
No e v mb r 0 , O . , . 1 e 1 V I NO 3 2 1 9
B ohm i h o u , 0, 4 1)5 5 9 ice Bo y mm n 0 3 0 (2: 5-5 靓 , 健 , 博 浪. 共 振 弥散 加 权 及 张量 技 术在 新 生 儿缺 血 杨 鱼 磁 缺 氧性脑 病 中的应 用 [ . 共 振成像 , 1, 1:06 . J磁 ] 2 01 )6・4 0 (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4例临床分析 5
尚 恒 夫 王 立娟
( 吉林省辽源矿业 ( 集团)总医院 ,吉林 辽源 16 0 ) 3 2 1
【 要】 目的 为进一 步探 讨 了解神 经外科 手 术后 颅 内发生 感 染的致 病 因素 和 治疗 、预 防的 方法 , 为临床 治疗 疾 病提 供 依据 。方法 对 某 医 摘
例,年龄在2- 2 54 岁,平均年龄为3 . - 0 岁。患者病种包括有几种:神经 2 系统肿瘤、高血压脑出血、开放性及闭合性颅脑损伤、颅内动脉瘤、
动静 脉畸形等血管 疾病 ,其他还颅 骨修补 、各种 原因脑积水行外 引流
3讨 论
临床中有多种原因可能导致发生颅内感染 ,大体上可以分为两
效 的有4 , 占89 ,有 进步 的有3 , 占67 例 . % 例 .%,无 效 的有 1 , 占 例 2 %,总有效率为9 . . 2 1 %。 1
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目的对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
采用Logistics归对其预后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结果50倒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18例。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术前GCS指数、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术后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CS指数过低、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过长、术后白蛋白水平过低是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主要和术前GCS 指数、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白蛋白水平有关,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规避,以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标签:闭合性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颅脑损伤并发症,通常发生在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效果较为不利,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近年来,随着交通和工业的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出现增高,因此,有必要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进行有效预防。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术后颅内感染、改善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1.69±17.46)岁;均在受伤后12 h内送院就诊,经颅部CT被确诊为颅脑损伤。
40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0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目的: 研究进行颅脑的外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分析,旨在提供一些治疗供临床参考。
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医的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40人,作为观测组,且同时选取40位同时期但没有出现感染的患者40位,来作为对照组,依据各种参数进行统计,进行回归性的分析。
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为该手术可能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术后白蛋白、进行脑室外的引流、脑脊液漏、血糖水平、术后的激素水平、术前的GCS评分、手术的次数、后颅窝手术是危险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
做线性回归方程提示,脑外室的引流、脑脊液漏、血糖、后颅窝手术及手术时间这些指标可能为进行手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手术时间、脑室外的引流、血糖水平、后颅窝手及脑脊液漏等因素是术后颅内出现感染的可能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对手术过程中出现以上的情况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防止感染的出现。
标签:颅内感染;颅脑外伤;独立的危险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多元化,出现颅内外伤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而进行手术后,严重并发症是颅内的感染,出现感染后发生残疾和死亡的概率比较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的花费,对手术后的效果和转归有很大的影响,且对患者自身及家庭带来很大的创伤,甚至直接影响医患关系,出现纠纷[1]。
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出现感染的原因,以及及时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本研究主要从就医的患者出现感染及未出现感染的治疗上有何不同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初步探究出现感染的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减少或者防止出现颅内感染的概率提供一定的依据[2]。
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来我们医院就医且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40人,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观测组。
40人中男患者23人,女患者17人,年龄在十九岁到七十七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是45岁,与其同时,选取进行手术但没有发生感染的患者40人,作为对照组。
32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2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目的研究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引起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预防颅脑外伤术后引起颅内感染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分析32例自2011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颅脑外伤手术并确诊为颅脑外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引起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
结果切口脑脊液漏、引流管留置时间、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是引起术后颅内感染的四种高危因素,且切口脑脊液漏对引起颅内感染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引流管留置时间,接着是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对引起颅内感染的影响最小。
结论在手术及术后治疗中,对上述引起术后颅内感染的4种高危因素(切口脑脊液漏、引流管留置时间、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应引起高度关注,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防处理,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标签:颅脑外伤;颅内感染;危险因素颅内感染(ICI,intracranial infection)是颅脑外伤术后最常见、严重的并发症[1],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也增加了手术的失败率。
虽然随着医疗条件和医护人员技术的提高,颅内感染发生率有所降低,但效果不显著[2],因此,寻找出颅脑外伤术后引起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以便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制定更完善的预防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研究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引起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分析32例自2011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颅脑外伤手术并确诊为颅脑外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引起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32例于2011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颅脑外伤手术,并确诊为颅内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12岁~73岁,平均年龄是(43.8±7.8)岁。
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的颅内感染条例显示:①术后患者体温持续升高,并出现呕吐、意识障碍以及头痛等,且伴有脑膜刺激症状;②脑脊液常规检查:脑脊液混浊,白细胞>10×106/L;③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且连续 2 次为同一菌株;④经影像学检查出现脓肿或者经第2次手术证实有脓肿症状;⑤感染原因确定,比如:脑脊液漏。
颅脑手术术后颅内感染27例临床分析
颅脑手术术后颅内感染27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3-12-25T09:19:57.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1期供稿作者:高扬1 赵静2[导读]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颅脑手术后一旦发生颅内感染。
高扬1 赵静2(1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神经外科 114000;2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总医院药剂科 124000)【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及诊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27例。
结果 27例患者中24例治愈,3例死亡,死亡率11.1%。
结论治疗颅内感染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及脑室灌洗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术后颅内感染鞘内注射脑室灌洗【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146-01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颅脑手术后一旦发生颅内感染,其致死率、致残率居高不下,是神经外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27例,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脑室引流管灌洗等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患者,男患18例,女患9例,其中12例为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后,10例为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行侧脑室额角钻孔引流术后,5例为小脑出血后枕开颅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后,感染发生在术后3-10天。
1.2临床症状及诊断标准27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8.5度),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症状,重者意识障碍加重甚至昏迷,脑脊液化验:白细胞>10×10六次方/L,糖定量下降,蛋白数升高,血常规白细胞>10×10九次方/L。
脑脊液细菌培养15例阳性结果,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大肠杆菌5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有效治疗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有效治疗刘永明【摘要】Objective Factors Related to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Select the 61 patients in March 2009 to May 2014 in our hospital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due to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for all patients,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s By analyzing the summary, showing the former head trauma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ntracranial GCS score, brain injury type, duration of surgery, surgical treatment times, cut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nd low albumin and other factor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0.05); but not with sex, age and other factors unrelated to the trachea are c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ix wer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univariate analysis, we found incision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the number of operations, operation time and low albumi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the occur-rence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cured 49 cases (80.33%), treatment died 12 cases (19.67%). Conclusi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ccurred after a number of risk factors for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ak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timely and reasonable antimicrobial drugs,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治疗。
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李玉伟;雷燕妮;陈必耀;冯裕广;周冠华;王助衡【期刊名称】《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4【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88例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接受急诊开颅手术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的1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χ2检验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并采用 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价筛选危险因素对颅内感染的影响。
结果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放置脑室外引流的危险性最高(OR =5.687),其余依次为发生脑脊液漏、手术时间>6 h、手术次数>1次、伴有糖尿病及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5分(OR >1)。
结论多种危险因素与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关系密切,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从而达到减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目的。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the intracranial infection(ICI)in severe brain injury patients after craniotom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it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86 patients with ICI among 2088 severe brain injur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craniotomy from January 2008 to January 2014in our department,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shown by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χ2 text )were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ICI after the craniotomy included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OR=5.687),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more than 6 hours operative duration repeated operation,accompani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and GCS score <5(OR >1).Conclusion ICI in severe brain injury patients after the craniotomy related to a variety of risk factors and it may be reduced by targeted prevention.【总页数】3页(P253-255)【作者】李玉伟;雷燕妮;陈必耀;冯裕广;周冠华;王助衡【作者单位】10260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重症医学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10260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重症医学科;10260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重症医学科;10260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重症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相关文献】1.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性护理 [J], 乔相芬2.开颅患者并发输液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周小丽;成燕3.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张清群4.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因素研究 [J], 吴亚亭;李爱爱;姚辉;许珏5.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及对策 [J], 练晓文;侯春艳;游恒星;邱建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合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病例分析
【病历摘要】
患者男,65岁,因头部外伤后失语、走路蹒跚20h于2012 年9月20日入院。
入院时患者不能言语、走路蹒跚,意识模糊,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查体体温36.8℃,脉搏80/min,呼吸18/min,血压 156/104mmHg,无感染相关体征。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等病史,无手术及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行CT检查提示左额颞叶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
入院诊断∶中型闭合型颅脑损伤;枕骨骨折。
患者入院当日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左额颞叶硬膜下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手术时长6h 15min,术中应用骨蜡止血,人工硬膜修补硬膜,硬膜外置硅胶管引流一枚,固定,外接密闭引流袋,于右侧侧脑室留置颅内压监测导丝(10d 后拔出)。
术中失血600ml,输血400ml。
术前、术中未应用抗菌药物,术后给予头孢曲松钠2g,24h 1次,10d。
术后12d开始,患者出现反复发热37.8~38.8℃,颈部轻微抵抗;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6.1×109/L,中性粒细胞83%;脑脊液压力200mmH2O,常规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2/mm³,红细胞5/mm³,潘氏试验阳性;脑脊液生化蛋白定量0.45g/L,葡萄糖定量 2.39mmol/L 氯化物125.7mmol/L。
未做脑脊液细菌培养。
病例记录考虑颅内感染,行腰椎置管引流脑脊液处理。
给予头孢唑林钠0.5g,12h 1次和头孢
哌酮钠舒巴坦钠3g,12h 1次,4d;病情未见好转,术后21d行头、肺CT检查,肺CT提示右下肺部炎症,双侧胸腔积液。
头CT 提示左额叶可见大片低密度影,左侧脑室额角受压,中线结构向右移位约8.7mm,考虑左额叶颅内局部感染。
更换抗菌药物为利奈唑胺300ml,12h1次,2d后又更换为万古霉素500mg,12h 1次,氯霉素注射液0.5g,12h1次,二联用药,病情有所缓解。
术后29d,患者再度出现高热,体温39℃,颈部强直,头CT提示脑积水,血常规白细胞18.6×109/L,中性粒细胞94.7%;脑脊液压力 270mmH2O,常规外观淡黄色透明,白细胞 390/mm3(单核细胞 20%,多核细胞80%),红细胞180/mm3,潘氏试验阳性。
脑脊液生化:蛋白定1.23g/L,葡萄糖定量1.01mmol/L,氯化物117.3mmol/L。
未做脑脊液细菌培养。
降钙素原0.107ng/ml,C反应蛋白11.4mg/L.血培养送检(结果阴性)。
次日更换抗菌药物为美罗培南0.5g,8h1次;术后 39d,行右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并置外置引流管。
术后 47d更换抗生素为克林霉素直至出院共51d。
术后78d,脑脊液细菌培养检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2012年12月26 日,患者放弃治疗,要求出院,住院97d。
【病例分析】
L.外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为老年男性,无既往病史,一般情况尚可,因中型闭合型颅脑损伤于急诊行左额题叶硬膜下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为严重的医院感染,该患者颅内感染特点是发病时间较晚,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回顾病例,其中手术时间长、术中使用人工硬膜和骨蜡等植入物、术后脑
室外引流及长期留置颅内压监测导丝等都是引起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中,脑室外引流和颅内压监测导丝的留置是术后多日仍并发颅内感染的主要考虑因素。
该患者脑室外引流和颅内压监测导丝留置时间长达 1od,极其容易形成感染通路,引发颅内感染。
2.病原学送检不及时患者术后12d出现高热,之后多次脑脊液理化异常,却一直未作脑脊液细菌培养,直到术后25d才送检脑脊液细菌培养1次,培养结果为阴性后并未继续送检,术后78d才再次送检并检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之后未进行复检也未按照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胸部X线检查提示右下肺部炎症,双侧胸腔积液,也未进行病原学检查,一直按经验用药。
3.抗感染药物选择不恰当
(1)患者行急诊手术且手术时间偏长,但预防用药未在术前0.5~2h 给药,而是于术后方给予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未能覆盖手术全过程,无法保证在细菌定植时,患者体内有足够的杀菌浓度,而术后过度使用反而破坏原定植菌的平衡状态,易产生耐药菌株。
(2)患者出现发热等颅内感染征兆时,先给予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经验治疗,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未见好转后多次更换抗菌药物,却并没有有效控制感染,导致感染迁延不愈,尤其是该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回报生长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后,仍然未按照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而是继续使用对该菌耐药的克林霉素进行治疗,直至患者放弃治疗出院。
【经验教训】
1.警惕感染高危因素,降低颅内感染开颅手术复杂,手术时间和术野暴露时间长,颅内感染机会增加,同时,脑脊液是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容易发生感染,手术后颅内存在骨蜡等异物也容易引发感染。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要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缩小手术暴露范围,对人工硬膜及骨蜡的使用严格无菌要求,脑室外引流期间要注意引流管的无菌护理,引流管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拔除引流管。
2.加强病原学送检颅内感染治疗较困难、预后较差,因此,在感染早期,要及时进行各项检验检查以明确诊断,尤其是对于脑脊液培养的送检,要及时、反复送检,关注送检结果及病原菌和药敏结果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临床高度支持颅内感染但送检结果阴性的标本,要注意标本的留取是否正确、送检及培养时间是否及时,必要时可以用血培养瓶进行增菌培养,提高检出的阳性率。
3.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于颅内感染的治疗,选择抗菌药物应主要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同时需要考虑抗菌药物是否通过血脑屏障。
感染早期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出来以前及细菌培养阴性的患者,应该依据发病经过、脑脊液和穿刺液的情况,选择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并且应该保证足够的剂量和治疗周期。
中华医学会建议除按照本医院科室细菌耐药情况进行选择抗菌药物外,首选头孢拉定+万古霉素,备选万古霉素+美罗培南进行治疗。
细菌培养应定期复查,根据治疗过程中细菌对耐药发生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风险防范】
1.加强预防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法规依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要求,提高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督促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术野暴露范围及侵入性操作和引流管等留置时间;严格手术室管理,包括控制手术参加人数、保证术间环境合格、手术器械严格灭菌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按照要求进行围术期预防用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h,或失血量大于1500ml,需要追加1剂抗菌药物。
术后密切关注患者,加强护理,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尤其是腰椎穿刺等侵入性操作要严格操作规范,防止局部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2.加强微生物标本送检依据卫生部《2012 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临床医师应加强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标本送检,同时提高标本送检的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