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鉴赏题练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鉴赏题练习

一轮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题练习第一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菊唐·王建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野人饷菊有感明·张煌言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野菊》侧重于描写野菊生长的环境和野菊的冷香,展现了菊花超脱世俗、矢志不移的品质。

寄托了作者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

②《野人饷菊有感》侧重于描写菊花的花茎虽饱经风霜,仍不失挺拔咄咄之势;“铁骨”一词展现出不畏风霜的菊花的伟岸不群的品格。

诗人对不畏风雨的菊花的爱护。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野菊经霜不老的傲岸实为诗人自身凛凛正气的象征。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考查。

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题可先分开赏析两首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王建的《野菊》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突出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突出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

转句“忆向山中见”,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此诗虽短小,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

张煌言的《野人饷菊有感》是感事即怀诗,乡居野处的百姓为表达对隐居英雄的敬佩,以菊相赠,诗人对此事有感;事中之物“菊”确是感怀的聚焦,所以又是咏物诗。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4分)(2)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4分)5.请结合本文和《谏太宗十思疏》,概述奏疏的基本特点。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出自《红楼梦》的古诗,完成6~7题。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①,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①缟袂:白绢做成的衣服。

苏轼曾用“缟袂”喻花。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半卷”“半掩”表现了赏花人和白海棠有一定距离,为后续描写白海棠之美做铺垫。

B.第二句无理而妙,把冰碾碎作为花土,用玉盆做花盆,借这样的生长环境写出白海棠的特点。

C.颔联巧用拟人,别具神韵,“偷来”句写白海棠的色泽娇艳,“借得”句写白海棠的精神品格。

D.颈联用“月窟仙人”和“秋闺怨女”的形象来烘托白海棠,赋予白海棠以神秘和悲愁的色彩。

7.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推断出这首诗的“作者”是林黛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成为初唐治国方略。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体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选取任意两句带数字的诗句,如(2)臣闻: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

(4分)5.选文中,范雎从哪几个方面进谏秦王?请简要概括。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强化练习(共10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强化练习(共10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强化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游赏心亭①(宋)王珪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

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写景是从宏观着眼。

“此空存”,一“空”字含有无限感慨,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是类似境界。

B.第二句从空间上写六朝古都,“压”写出江城的险峻强固,“沧波”写出江水浩渺,“到海门”写江水一泻千里。

C.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暗示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

“来”“入”两个动词写出江山奔赴的气势。

D.“黄旗”“王气”是指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时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王气强盛,横扫六合,结束混乱局势的辉煌历史。

(2)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2.塞下曲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头两句是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

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

画面苍凉,气势恢宏。

C.七八两句以深刻的议论收笔,在生动的场景中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D.此诗构思上用侧面来表现主题。

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2)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1.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①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①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③试新茶④。

诗酒趁年华。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

②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

③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④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景色,“风细柳斜斜”为读者形象地展现了“春未老”的图景。

B.下片中的“咨嗟”意为叹息,与李白《蜀道难》中“侧身西望长咨嗟”所流露的情感相同。

C.“寒食后”点明时间,此时正是清明时分,可以另取榆柳之火,以此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

D.全词情景交融,通过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表现了作者细微复杂的内心活动。

2.“超然”一词是如何贯穿全词的?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B【解析】李白的“咨嗟”既是对蜀道之难的感慨,又饱含着对友人的劝诫和对国事的隐忧;而本词中的“咨嗟”则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和欲归不得归的无奈。

2.①台名“超然”:作者将楼台拟名“超然”,并登台作此词;②景色“超然”:作者登临超然台上远眺,满城春色尽收眼底,烟雨笼罩千家万户,一片超然脱俗之景;③心境“超然”:清明无法归乡,词人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调适解脱苦闷;“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3点6分)【参考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

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回顾(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2.(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

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

“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这是作者所肯定的。

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效果。

(8分)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首联描写早梅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明剖析。

(4分) (1)首联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时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气。

(2)诗人是如何表达〝早梅〞之〝早〞的?请结合全诗剖析。

(4分)(2)首联〝暖独回〞是〝早〞;颔联〝一枝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由于梅开之〝早〞;尾联祷祝明春先发,依然是〝早〞。

首尾一向,处处扣题,很有特征。

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特性,发明了一种高远的境界。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以下效果。

(8分)定风波[前蜀]李珣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

往事岂堪容易想,忧伤,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堆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

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1)这首词的前两句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明剖析。

(4分)(1)秋夜,一位女子正倚窗而立,凝望着银河星空。

一队大雁悠然南飞而过,之后,浩瀚的星空又显寂寥。

只见荷塘月色笼着一层淡淡的烟雾。

词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画了一幅月夜女子窗前思夫的寂静凄凉的图景。

(2)〝候虫声接杵声长〞一句描写可谓传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请简明剖析。

(4分) (2)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杵声〞和〝候虫声〞为动,反衬周围的寂静,寂静的夜又反衬了女子内心的思潮汹涌,辗转反侧,可谓传神,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而生发的深深的愁绪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以下效果。

(8分)望湘人贺铸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

被惜余薰①,带惊剩眼②,几许伤春春晚。

泪竹③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

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遇雨诗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遇雨诗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遇雨诗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牢关遇雨①吴融泽春关路迥,暮雨细霏霏。

带雾昏河浪,和尘重客衣。

望中迷去骑,愁里乱斜晖。

惆怅家山远,溟蒙湿翠微。

【注】①武牢关,原称虎牢关,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唐时因为避高祖的祖父李虎的讳亦称武牢关,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诗人多次考试不第,此诗应为诗人科举应试再次落第,途经武牢关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关”字,写前路杳杳,暮雨霏霏,渲染了关山难越的氛围。

B.颔联出句紧承首联次句展开,因“暮”河浪“昏”,因雨而“带雾”。

C.颔联对句“重”字,既写诗人沾满尘土的衣着之重,也写出心情沉重。

D.尾联以景作结,再次营造了凄迷的氛围,寄托了忧国怀乡的复杂情感。

2.诗歌讲究炼字,请赏析颈联炼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宿湘江遇雨谭用之①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谭用之: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

善为诗而官不达。

②刘琨:与祖逖俱为司州主簿,一日中夜闻荒鸡鸣,因起舞。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交代了因雨受阻、夜宿湘江的处境,“锁梦魂”巧扣标题“宿”字,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怅惘。

B.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气象高远、境界壮阔,“芙蓉国”“薜荔村”极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生动形象。

C.本诗运用了夸张、融情于景等多种手法,情感呈现出由悲愤到雄壮的巨大变化,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半部分描写了湘江秋雨,后半部分抒发感慨,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4.本诗多处用典,请找出并简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行遇雨袁说友约得东风二月春,稍①陪孤棹晓溪行。

酒能宽我三更梦,雨不饶人半日程。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和答诗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和答诗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和答诗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②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遭贬黔州安置,其兄黄大临亲送至贬所。

元明,黄大临的字。

②三声清泪,出自古乐府《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脊令,鸟名,喻指兄弟。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答”一词表明黄大临先已写一首诗赠予诗人,故而诗人创作此诗以唱和兄长。

B.首联叙兄长万里相送而离别之事,兄弟二人手足情深,兄长离去让诗人伤心落泪。

C.诗人有远大的“攀天梦”,也有与兄长“对榻凉”的愿望,两者相互矛盾,交织于心。

D.“脊令”相并,“鸿雁”飞散,诗人借此喻指兄弟二人患难与共而又天各一方的境况。

2.本诗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离别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①仲蒙夜坐文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①题中“和”,读hè,指唱和,和答。

仲蒙是诗人的友人。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

B.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的景象。

C.“灯花”指灯芯燃烬所结成的花状物,“砚冰已合灯花老”说明诗人夜深难眠,读书时间之长。

D.这首酬和诗结构严谨,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4.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到“人以正为贵,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贵,情以挚为贵……”,在这首诗中,能看到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9分)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①夹明镜,双桥②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 ①两水:指句溪和宛溪。

②双桥:指横跨溪水的凤凰桥和济川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晴朗秋天的傍晚,诗人登楼远眺,满目是如画的风景,放眼皆是万里的晴空。

B.诗人以“望”字领起了中间四句,选取典型意象,绘形绘色,勾勒出深秋的轮廓。

C.颔联将溪水比作明镜,双桥比作彩虹,写出了双桥倒映水中的画面,想象丰富奇妙。

D.诗人追忆着在北楼度过的时光,遥想着先贤诗人谢朓,可惜无人领会他登临的慨叹。

(2)律诗讲究起、承、转、合,请赏析本诗的“转”之妙。

(6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9分)寄沈鄱阳①王安石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②归时九月穷。

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麾岭月明中。

山川道路良多阻,风俗谣言苦未通。

惟有鄱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

[注] ①北宋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任江东提刑,巡按各地,工作结束后作此诗。

②《汉书·王尊传》载:琅玡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来阝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

及尊为刺史,至其阪……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了作者此次巡按的时间和工作的艰难,从夏到秋,至九月底才完成任务。

B.颔联详细介绍了一天劳累的行程,既写了水陆的转程,又道出一天行程耗时之长。

C.作者一路考察下来,听到了许多对各地官员的不实评价,独对沈鄱阳是一致好评。

D.这首诗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语言简洁明快,描写具体可感,直抒胸臆,意味深长。

(2)对王安石的诗作,前人向有擅说理,精修辞,善用典之评论。

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

(6分)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共十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共十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舟中晓望孟浩然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注释】①舳舻(zhú lú):指首尾衔接的船只。

舳,指船尾;舻,指船头。

②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诗写寻访天台和赤城,未对二者进行正面描写,而以侧面的烘托渲染来引发人们对天台和赤城如仙如幻的联想。

B.首联和颈联生动地勾勒了一幅秋江晨渡的水国景象:秋日的早晨,诗人在青山迢迢、江水浩渺的越国水中挂帆起航。

C.颔联以平淡的问答暗示诗人的孤独:江面上船只熙来攘去,为生计奔波,唯有诗人去寻访恍若人境之外的天台山。

D.尾联写诗人远望天边的朝霞,怀疑那就是赤城山,一个“疑”字尽显赤城山的奇幻景象以及诗人对它的向望之情。

2.这首诗宋刻本的标题是“舟中晚晚”,尾联“霞色晓”为“霞色晚”,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为什么今本的处理更为妥当。

(6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①孟浩然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②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注】①江中孤屿:涧南园附近汉江中的一个小岛。

王迥:号白云先生,家住襄阳鹿门山,是孟浩然的好友,两人关系相当密切。

②鲛人:传说中的海底怪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先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再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最后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全诗行文流畅,浑然一体。

B.开头两句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

C.“夕阳”句为景语,“中坐”句为情语,“兴非一”指兴致无穷,不一而足;这两句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解析)2024届高中语文统编版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解析)2024届高中语文统编版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原题】(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考情分析】本题为古代诗歌鉴赏题,共有2个试题,考查形式都为1个客观题和1个主观题。

第一小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

第二小题考查了理解分析诗歌思想内容。

【变式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①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②,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作这首诗时诗人59岁,闲居山阴。

②迮(zé):狭窄。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作此诗时诗人已头发花白,赋闲在家多时,仕途前景不容乐观。

B.颔联中的“乾坤迮”描写诗人凭栏高阁之上空怀满腔愤懑,有较浓厚的主观色彩。

C.颈联中的“五更画角”本指军中画角在五更时的报晓声,这里代指军营或者战争。

D.尾联中,诗人使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描写自己将在烟雨中、丹枫下垂钓的画面。

4.后人评价此诗沉郁顿挫,颇有杜甫之风,所谓“沉郁”,指诗歌的情感深厚、浓郁、忧愤,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沉郁”的情感。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比较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二、(2022·海南·琼海市嘉积第三中学高三阶段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宋)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①,江空月静。

【注】①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两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

三、(2022·陕西·永寿县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诗歌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2021年3月济南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谓①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注]①张谓,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中的“同”即为“和”,这是一首张谓为王徵君的《湘中有怀》所作的和诗。

B.梦回故土,思乡难眠,无心读书,借酒浇愁,诗人描绘出此时寄居他乡的情状。

C.颈联“不用”“偏宜”两词一否定一肯定,斡旋其间,使愁情表达更加深婉有致。

D.尾联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异曲同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15.D16.张谓的诗有淡妆之美: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

请从首联或颔联中任选一联进行分析。

(6分)16.示例一:首联表面上只是客观地以洞庭秋景入题,用语平易;(2分)实际景中寓情,用意深远:(2分)用本就令人善感多怀的秋季和八月仲秋的特殊时间来表达寄身他乡的愁情;用“湘江北流”表达随眼前江水回到北方的渴望和实际无法实现的伤感。

(2分)示例二:颔联表面直抒胸臆,不事雕琢;(2分)却又时空交感,虚实结合,暗含巧思:(2分)“万里梦”从空间角度极言乡关遥遥,“五更愁”从时间角度道尽思乡愁深;“还乡”为虚梦,“为客”方为实情,虚实结合,凄凉无限。

(2分)2021年3月潍坊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醉中出西门偶书[注]陆游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

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

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

【注】本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年),此时作者免官闲居成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了作者赋闲、住在古寺里面无事可做、只能以酒来消解心中苦闷的生活状况。

B.颔联中的青山、白发,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视觉冲击,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C.颈联在今昔对比中叹时光流逝,诗人满怀悲伤遗憾,只能靠追忆少年时的抱负自我宽慰。

D.同为出猎场景,“极目寒芜雉兔骄”与苏轼“西北望,射天狼”所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

15.C(“叹时光流逝”“自我安慰”错)16.有人评价此诗:“愤懑却不消沉。

”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16.①耽酒之寂、蜀地之悲和郊外之芜表现了诗人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

②负于朝廷的愧疚感、为国征战的宏愿、不迎合世俗的操守则表明他依然保有壮志豪情和高尚品格。

(6分。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2021年3月青岛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山房春事二首岑参其一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其二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①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的“乱”字,生动形象地写出蝶飞蜂忙的景象,表现了山房春日的勃勃生机。

B.其一的三、四两句借柳枝与山花来写风,彰显出诗人观察的细微与笔力的不凡。

C.其二的最后一句,诗人在萧条的主画面背景上添上几笔艳丽的色彩,构思精巧。

D.两首诗的语言清新明快,风格近于田园诗,迥异于岑参为人所熟知的边塞诗风。

15. D16.两首诗均写了山房春光,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试简要分析。

(6分)16.①其一通过描绝浓郁的春光和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或对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喜悦。

②其二借梁园的萧条、颓败、寂寥之景,表达诗人的伤感之情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2021年3月烟台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雕鹗在秋天范仲淹秋汉寥寥迥,雄心肯木栖。

人间正摇落,天外绝攀跻①。

月兔精应丧,阳乌影欲齐。

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

下眄群毛遁,横过百鸟暌。

乘风俊未已,空阔玉关西。

【注】①攀跻:攀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两句写雕鹗翱翔于深邃旷远的天空,正满怀雄心寻找着可以寄身栖息的高木。

B.“摇落”照应“秋天”,写出人间凋零的景象;只有天外才是展翅翱翔的广阔空间。

C.“群毛遁”“百鸟暌”写了走兽飞禽对雕鹗躲避退让,衬托出雕鹗不可抵挡的气势。

D.最后两句写雕鹗乘风高起、一往无前、直出玉关的豪俊身姿,气象雄浑,境界廓大。

15.A(“寻找着可以寄身栖息的高木”错。

“肯”相当于“岂肯”,意为“哪里、怎么”,表反问语气;雕鹗不愿依木而栖,表现了作者想要一展才华、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16.七、八两句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

(6分)16.①运用比喻,将长河比作匹练,将太华山比作拳头,生动地写出了雕鹗眼中山河的渺小;(2分)②运用衬托,以山河的渺小衬托出雕鹗的飞翔之高、气魄之大;(2分)③托物言志,借雕鹗的高飞秋汉、睥睨山河,寄寓了诗人渴望在广阔天地施展抱负的远大志向。

(2分)2021年3月临沂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 题。

春日五门①西望王建②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御堤。

黄帕盖鞍呈了马,红罗系项斗回鸡。

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

唯有教坊南草绿,古苔阴地冷凄凄。

【注】①“五门”,又称午门。

唐代长安城大明宫南墙有丹凤门、建福门、望仙门等五个门,故云。

②王建,中晚唐著名诗人。

③唐玄宗时,斗鸡、舞马、歌舞、百戏等,成为宫廷不可或缺的享乐活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尘起”一句既是写景,又有象征意义,为下文写唐玄宗的荒嬉张本。

B.颔联是对唐玄宗“舞马”“斗鸡”场面进行正面描写,语言庄重典雅。

C.本诗采用对比手法,将今之景与古之事进行对比,极见作者的匠心。

D.本诗是对唐玄宗荒淫享乐误国的讽刺,全诗却无一语直接表现讽刺。

15.B(“语言庄重典雅”不准确,应为口语化,生活化。

)16.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16.①第二联是虚笔叙事,这是“五门西望”而产生的遐思;后四句是实笔写景,是真实的景物描写。

先虚后实。

②尾联,“阴”和“冷凄凄”,既是写实的景语,又饱蘸着作者抚今追昔的伤痛之情,将实景和心境融合为一,景中寓情,虚实结合。

(共6分。

第①点4分,第②点2分。

)2021年3月德州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 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②每小息,杖屦③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推行新法失败,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

②床敷:安置坐具。

③杖屦:扶杖漫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用语奇妙,“取”“酬”二字赋予春风以生命,花虽凋谢,诗人却于清阴中倍感慰藉,透露出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承春风慷慨赐予的“清阴”,抒写小路的蜿蜒曲折,树木的葱茏茂密,屋宇的隐约可见,动静结合,更显生机与活力。

C.颈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刻画出园中主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心境。

D.这首诗对仗工稳,通过描写半山园的晚春景象和诗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感情。

15. B(“动静结合”不正确)16.清代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此诗:“寓感愤于冲夷(冲淡平夷)之中,令人不觉。

”请结合这一评价赏析尾联用词的精妙。

(6 分)16.①“唯”,只有。

如今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几乎无人来访,知音全无,只有途经此山的鸟儿,偶尔来安慰一下自己。

在平和闲淡之中,流露出诗人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

②“遗”,赠送,留下。

运用拟人手法,将北山之鸟视为知己,在此宁谧的氛围里,鸟儿飞过,留下一片“好音”。

明写鸟声,实则衬托诗人罢相后的孤寂心境。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2021年3月泰安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惊蛰二月节元稹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初”字,意味着孟春初来早,道出了诗人对于惊蛰节气的喜爱。

B.诗的第二句从大处着笔写美丽的春光弥漫大地,更显现了季节的美好。

C.颔联实写“桃花”“春鸠”,表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突显春意的浓烈。

D.诗的尾联由自然写到田间忙碌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由衷的赞美。

15. D(“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由衷的赞美”错,应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16.诗的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蕴含着什么哲理? (6分)16.①使用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了一幅春日时光催促、(1分)草木争相按节令萌发(1分)的生机勃勃的景象,(1分)②蕴含着世间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规律的,(或者:世间万物都应因时而动)我们人类也应该顺应之的道理。

(2分)2021年3月滨州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项判官王安石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②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③。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④。

【注】①泥滑滑:鸟鸣声。

②青衿:学子的服装。

③白璧招:以白璧招聘。

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指天子仪仗中载有鸾旗的前导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

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

C.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滑滑”“马萧萧”渲染出了离别的氛围。

D.颈联写与项判官的交情以及项判官的为人,尾联是临别赠言,全诗感情真挚。

15.C(“动静结合”错,写的都是动景。

)16.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位怎样的官员?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祝愿?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16.(1)不贪图荣华富贵。

从“非白璧招”中,可以看出项判官并非贪图荣华富贵之人。

(2分)(2)作者祝愿项判官保重身体,仕途顺利。

(2分)“能强饭”写出作者祝愿项判官努力加餐,保重身体;“华簪常得从鸡翘”写出作者祝愿项判官能够常常伴随在皇帝身边,仕途顺利。

(2分)(本题共6分,意思对即可)2021年3月菏泽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

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高启①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

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