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知识迁移
1.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亚父者,范增也。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
13
知识迁移
2.选出“也”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A.亚父者,范增也。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
“何以”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与谁”
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向” “向东”
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 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27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 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25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兄嫂是依。 规律三: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 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 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 实在意义。
26
1、何以战?
29
知识迁移
1、请选出“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一项( ) A、夫晋,何厌之有? B、未之有也 C、句读之不知 D、之二虫又何知?
30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
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
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
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
也经常被省略。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 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 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28
知识迁移
1、请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未之有也 C、之二虫又何知? D、公之逮所由使也
例:“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者也。” 例:“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7
常用判断句式
2、用副词 “乃”“则”“即”“皆”“耳” 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此亡秦之续耳
8
常用判断句式
3、用动词“为” 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学考》A计划 P137
( 2)
14
知识迁移
3.翻译下列句子
(1)义,人之本也。
忠义是做人的根本。 (2)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
我听说不劳而获是自身的灾祸。
15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
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 形式。分三种情形:
5
判断句:2、3、4、6、8、9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齐谐》者,志怪者也 4.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今臣亡国贱俘
注意标志
6
常用判断句式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者,......也。”
例:“南冥者,天池也。”
“......,......也。”
①用“……者,……也”表判断。 ②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③单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即”“乃”“则”“皆”“耳”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3、用动词“为”表判断。 4、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 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5、用“非”“未”“弗”“无”“莫”等 表示否定的判断。
16
38
(五)省略介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 “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 组成介宾结构,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39
翻译 故事
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
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 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
22
知识迁移
1.选出加横线“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 不同的一项( )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23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何操” “安在” “何为” “操何” “在安” “为何”
36
(三)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 所省多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
敢以(之)烦执事
37
(四)省略兼语 “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 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 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 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 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 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7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2、用“为”“为……所……”(“为”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 被动。
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 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 戒。”(《韩非子》)
40
参考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 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 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 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 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 师, 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 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 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 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 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41
《学考A计划》 P123 5题、P093 4题、5题 P088 5题、6题 P081 5题、6题
42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用“为”“为……所……”(“为”引出 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动词本身表被动。
21
知识迁移
1.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樊哙覆其盾于地。 )
18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用“见”“见……于……”表被动 (“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19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20
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 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24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不信自” “未有之”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 “不欺余” 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 “之” ,它 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 “未之闻” “未闻之”
31
(一)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最为常见。主要原因之一, 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 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罗嗦,这样省略主语 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份,要 以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 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 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 形式。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 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 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 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 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2
1.承前省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33
2.蒙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34
3.对话省
(1)(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 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 “(今日之事)甚急。”
35
(二)省略谓语
9
常用判断句式
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 示否定的判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0
常用判断句式
5、直接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11
知识迁移
1.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亚父者,范增也。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请判断:
下列句子哪些属于判断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过去凭借别人的帮助才有今天的成果,现在却反过 来攻打他,是不符合仁德的。) 3.《齐谐》者,志怪者也。 4.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5.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今臣亡国贱俘。
学考复习
之文言文特殊句式
1
学业水平考试 考试说明
2
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 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 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 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3
判断句
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 之间关系。 2.要作出判断。 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