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教案
幼儿园大班雕塑艺术实践教案 幼儿园艺术教育

主题:幼儿园大班雕塑艺术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1 帮助幼儿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1.3 增强幼儿对美的认知和情感体验;1.4 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2.1 雕塑艺术的定义和基本特点介绍;2.2 不同材料的雕塑艺术形式;2.3 雕塑艺术作品欣赏;2.4 利用蜡笔、黏土等材料进行雕塑艺术实践。
三、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雕塑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3.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雕塑艺术的概念和特点,启发他们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师生交流,了解幼儿对雕塑艺术的认识;4.2 活动一:介绍雕塑艺术的定义和特点,欣赏经典雕塑作品;4.3 活动二:使用简单的材料进行雕塑实践,老师示范并指导;4.4 活动三:幼儿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件小型雕塑作品;4.5 总结:鼓励幼儿展示作品,老师评价并进行总结。
五、教学手段5.1 老师讲解、示范;5.2 视频、图片、书籍等多媒体资料;5.3 黏土、蜡笔等雕塑材料。
六、教学评价6.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主动性、合作性、创造力等;6.2 收集幼儿完成的作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6.3 记录幼儿在雕塑艺术实践中的成长和进步。
七、教学后记7.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和不足,为下次教学做准备;7.2 整理幼儿的作品资料,制作展览或教学成果展示。
八、教学总结8.1 通过本次雕塑艺术实践活动,幼儿对雕塑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8.2 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发展;8.3 为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针对幼儿园大班雕塑艺术实践教案的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素养,可以有效促进其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文情怀。
希望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计划,并结合幼儿的特点和兴趣,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课程,让每位幼儿都能从中受益。
大班音乐活动《雕塑》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雕塑》教案一、教学内容《雕塑》选自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音乐与动作》第三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欣赏和模仿雕塑,结合音乐进行身体动作的创编,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雕塑艺术,感受音乐与动作的结合,通过小组合作创作简单的身体雕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音乐与动作的结合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身体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小组合作创作雕塑。
重点:认识雕塑艺术,感受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乐播放器、雕塑图片、卡片、绳子。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音乐,邀请学生跟随音乐做自由动作,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动作的关系。
展示雕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了解雕塑艺术。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身体雕塑的概念,示范如何用身体动作模仿雕塑。
播放音乐,示范如何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身体动作创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根据音乐和雕塑图片,创编一个身体雕塑。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4. 小组合作创作(10分钟)每组用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一个雕塑作品。
教师协助学生完成作品,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5. 展示与评价(15分钟)各组展示自己的身体雕塑和创作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雕塑》2. 内容:雕塑艺术特点音乐与动作的结合身体雕塑创编方法团队协作与创造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主题为“快乐的音乐雕塑”的作品。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课堂所学,结合音乐和雕塑艺术,发挥创意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欣赏更多雕塑艺术作品,了解不同风格和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加强音乐与动作的结合训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音乐与动作的融合体验。
雕塑艺术教案(精选)

雕塑艺术教案(精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雕塑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理解雕塑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1) 雕塑艺术的定义雕塑艺术是指通过雕刻、塑造、铸造等方法,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三维空间艺术作品。
(2) 雕塑艺术的分类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雕塑艺术可以分为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等。
根据表现手法和风格的不同,雕塑艺术可以分为写实雕塑、抽象雕塑、象征性雕塑等。
(3) 雕塑艺术的特点雕塑艺术具有立体性、空间性、触感性等特点,可以让人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欣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雕塑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 制作雕塑的工具和材料制作雕塑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如雕刻刀、锯子、锤子、钻头等。
制作雕塑的材料有石头、木头、泥土、金属等。
(2) 雕塑制作的步骤雕塑制作一般包括设计、制作、修整、打磨、上色等步骤。
设计是制作雕塑的第一步,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形式进行设计。
制作是按照设计的要求,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
修整是在制作完成后,对雕塑进行修整和修改。
打磨是对雕塑表面进行打磨,使其光滑。
上色是在打磨完成后,对雕塑进行上色,使其更加美观。
3. 雕塑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雕塑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雕塑艺术可以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可以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可以促进人类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雕塑制作的工具、材料、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法: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雕塑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雕塑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雕塑 幼儿园教案

雕塑幼儿园教案1.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雕塑,了解雕塑的形态和构成要素。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通过模仿、创造等方式,培养幼儿对雕塑的兴趣。
3.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2. 教学内容1.雕塑的形态和构成要素。
2.雕塑作品的欣赏和讲解。
3.创作雕塑作品的活动。
3. 教学准备1.雕塑作品图片或实物。
2.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纸张、黏土等材料。
3.制作雕塑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4.白板、彩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4. 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雕塑的形态和构成要素•教师先向幼儿展示雕塑的形态和不同的构成要素,并详细讲解每个要素的含义。
然后,让幼儿观察并分析一些雕塑作品图片或实物,找出其中的构成要素。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用直觉和想象力感受雕塑作品,发散思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
活动二:欣赏和讲解雕塑作品•教师带领幼儿观看或观察雕塑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理解各个构成要素的作用。
同时,教师向幼儿讲解雕塑作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规律,加深幼儿对雕塑的理解和欣赏。
•在欣赏雕塑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线条、形状、重心等,让幼儿了解雕塑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活动三:创作雕塑作品•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纸张、黏土等材料,并向幼儿解释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创作雕塑作品。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并制作自己的雕塑作品。
幼儿可以选择不同形状、颜色的纸张,或者使用黏土等材料,进行创作。
同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创作技巧。
5. 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听说、写作和表演等方式,判断幼儿掌握了什么是雕塑,雕塑的形态和构成要素以及对雕塑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2.对幼儿创作的作品,教师可以从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评估,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教学心得本次雕塑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雕塑作品,引导幼儿感受和理解雕塑的构成要素、特点和表现手法,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雕塑》教案

(3)掌握简单的雕塑技法:教授学生基本的雕塑技巧,如捏、刻、塑等,使他们在动手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创作作品。
举例:结合教材内容,示范并指导学生运用基本技法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
(1)雕塑创作中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作品的空间布局和立体形态。
解决方法: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雕塑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加深他们的理解。
(4)团队协作与表达: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影响创作效果。
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分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并在创作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雕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雕塑作品?”比如,公园里的雕像、博物馆的展品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雕塑艺术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雕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点。
解决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提高空间感和立体感。
(2)雕塑技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在动手实践时,可能会局限于某一种或几种技法,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雕塑类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雕塑艺术欣赏与创作二、教学对象:高中美术课程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学会运用雕塑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重点:1.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
2. 雕塑作品的欣赏方法和创作技巧。
六、教学难点:1. 雕塑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雕塑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技巧。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艺术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雕塑工具等。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雕塑作品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进入课程。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雕塑艺术了解多少?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结合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雕塑作品。
三、欣赏与讨论1. 教师展示一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外形、材质、技法等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创作背景和意义。
3. 各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实践与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雕塑作品的创作。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雕塑手法进行创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第一节课的实践与创作成果。
二、拓展与提高1. 教师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雕塑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实践与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雕塑作品的创作。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雕塑手法进行创作。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雕塑艺术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的实践与创作成果,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雕塑欣赏教案(通用7篇)

雕塑欣赏教案〔通用7篇〕雕塑欣赏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详细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WTT的雕塑欣赏教案,欢送大家分享。
雕塑欣赏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才能,增长外国雕塑艺术欣赏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才能和安康的审美兴趣,树立正确的外国雕塑艺术欣赏审美观念。
3、进步学生对外国雕塑艺术欣赏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近代罗丹雕塑。
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分析^p 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地有哪些吗?学生:答复古代文明的发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
老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
〔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
学生: 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多媒体:介绍希腊雕塑图片欣赏。
老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
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特点。
3、希腊雕塑创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学生:b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
老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
罗马雕塑的继承性。
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
多媒体: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
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拟:学生:谈谈感受〔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
1、图片欣赏:《伏尔泰坐像》、《马赛曲》2、老师:罗丹介绍多媒体:罗丹作品欣赏,重点是〈加莱义民〉学生:谈谈感受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
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
美术教案《雕塑》

美术教案《雕塑》
教学目标:
- 了解雕塑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 研究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 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雕塑创作的过程
教学内容:
1. 雕塑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 解释雕塑的定义和作用
- 介绍雕塑的基本要素,包括形状、质地、空间感等
2. 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 展示不同的雕塑材料,如黏土、石膏、木材等
- 介绍雕塑所需的工具,如刻刀、锤子、锉刀等
3. 观察与实践:
-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雕塑作品,了解不同风格和表现方式
-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创作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雕塑创作教学步骤:
1. 导入:
- 引起学生对雕塑的兴趣,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2. 正式研究:
- 讲解雕塑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带领学生理解
3. 展示与讲解:
- 展示不同材料和工具,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观察与讨论:
- 展示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
5. 创作实践:
- 分发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实践雕塑创作
-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创作任务
6. 组织展示与评价:
-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评价活动
- 学生可以互相欣赏、讨论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教学评价:
- 老师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讨论作品
- 通过展示和评价活动,了解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表现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了解更多的雕塑作品和艺术家
- 组织类似的创作活动,让学生继续发展和提升雕塑创作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其他形式和风格的雕塑创作。
美术教案雕塑艺术范文

美术教案——雕塑艺术优秀范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雕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一、导入:欣赏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雕塑艺术教师展示一些国内外著名的雕塑作品,如《掷铁饼者》、《断臂维纳斯》等,引导学生关注雕塑艺术的美感特点。
二、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教师讲解雕塑的定义:雕塑是指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造等手段,创造出具有三维空间艺术形象的作品。
2. 分析雕塑艺术的特点:立体性、空间性、动态性、材质美等。
三、雕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雕塑作品,如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等,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讨论雕塑艺术在生活中的价值:美化环境、丰富文化、传承历史、表达情感等。
四、雕塑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1. 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欣赏雕塑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雕塑作品的欣赏心得。
五、雕塑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1. 教师示范雕塑创作的基本技巧,如雕刻、塑造等。
2. 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简单的雕塑创作,体验雕塑创作的乐趣。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2. 评价学生在雕塑创作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创作作品,综合评价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雕塑材料的探索与使用1. 教师介绍不同种类的雕塑材料,如石材、木材、金属、塑料等。
2. 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材料的质感,了解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小规模雕塑创作,锻炼对材料的运用能力。
七、雕塑艺术与情感表达1. 教师讲解雕塑艺术如何表达情感,如通过造型、线条、色彩等。
幼儿园雕塑课教案

幼儿园雕塑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雕塑基础知识,包括材料、工具、技巧等;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及艺术修养;3.培养幼儿的耐心和坚持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雕塑基础知识的介绍:材料、工具、技巧等;2.雕塑作品示范;3.幼儿动手制作雕塑作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雕塑基础知识和技巧,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及艺术修养。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设计1. 雕塑基础知识的介绍1.教师介绍雕塑基础知识,包括常用材料、工具、技巧等。
2.同时向幼儿展示不同材料和工具所制作的雕塑作品。
2. 雕塑作品示范1.教师现场演示制作雕塑作品的过程,介绍技巧和注意事项。
2.向幼儿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和过程。
3. 幼儿动手制作雕塑作品1.分发雕塑材料和工具,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设计和创作自己的作品。
2.教师在旁边指导,提供相关帮助。
4. 作品展示和分享1.让每个幼儿介绍自己的雕塑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2.通过互相欣赏和赞赏作品,激发幼儿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兴趣。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提供针对性建议和指导。
2.评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评估幼儿自主创作并完成的作品。
六、教学资源1.雕塑材料:黏土、废物、纸张等;2.雕塑工具:刀子、剪刀、剪纸、鼻子等;3.雕塑作品范例。
七、教学注意事项1.防范意外伤害,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加强监护;2.注重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增强教育的尊重性,加强个体化教育。
初中雕塑教案

初中雕塑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技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雕塑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1. 雕塑的基本概念:雕塑的定义、分类和技法。
2. 雕塑的材料与工具:了解并掌握不同材料的特性及使用方法。
3. 雕塑的创作过程:从构思、草图到完成作品的步骤。
4. 雕塑的表现手法:线条、形状、空间、色彩等方面的运用。
5. 雕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学会欣赏雕塑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雕塑作品,引发学生对雕塑的兴趣,简介雕塑的基本概念和技法。
2. 讲解:详细讲解雕塑的材料、工具和创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雕塑的表现手法。
3.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雕塑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雕塑的制作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雕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教师总结评价。
教学资源:1. 雕塑作品图片:用于导入和欣赏教学。
2. 雕塑材料:如泥、木、石等。
3. 雕塑工具:如刀、凿、刷等。
4. 展示平台:用于展示学生作品。
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完成度: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力。
2. 学生作品的创意: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了解学生对雕塑创作的认知和反思能力。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勇于尝试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
3. 注重雕塑创作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4. 组织学生参观雕塑展览或艺术家工作室,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5. 定期举办雕塑作品展示活动,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术交流。
欣赏雕塑艺术教案

欣赏雕塑艺术教案【篇一:湘美版《雕塑》教案】走近雕塑--雕塑认知嘉善中学杨扬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初步理解雕塑的含义,对雕塑作品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别及材料的雕塑作品的解读,使学生能够简略阐述对雕塑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雕塑作品的欣赏,体会雕塑的形体美感,丰富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对空间艺术的感受能力及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解读雕塑的含义,观看大师的雕塑作品,从而获得对雕塑艺术语言的体验,尤其是对雕塑作品中艺术家参与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掌握对一件雕塑作品从欣赏到到鉴赏的能力。
教学准备:1.ppt课件2.石膏模具3.绘画作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ppt展示问题:什么是雕塑?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雕塑应该具备哪些特点?生:出示课题——《走近雕塑——雕塑感知》二、新课教学:a:讲“空间性”1.教师展示大卫眼睛的石膏模具问题:这是谁的眼睛?(大卫)2.教师展示大卫像以及素描大卫眼睛范图问题:大卫像给人以怎样不同于绘画作品的感受?(雕塑:直观的体量感和空间感具有触感全方位观看??)3.小结:雕塑首先应具备空间性,即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中,运用实体的物质材料进行造型的一门艺术。
问题:仅仅具备空间性就一定是雕塑作品吗?那房屋是不是雕塑?我们手中的笔又是不是雕塑?(不是,雕塑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门类,不具备实用性的,仅仅是用来欣赏的。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建筑、文具虽然也能用来欣赏,但是它更突显的是实用性。
)小组讨论:除了具有“空间性”,你们认为雕塑还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应当还具有“技术性”和“艺术性”)b.讲“技术性”1.案例分析题:“小明在河边捡到一块很像人的石头,请问这是雕塑作品吗?为什么?”(不是未经雕琢,是天然的成品没有人的参与)2.案例分析题(升级版):“小明在河边捡到一块很像人的石头,经过自己的雕刻,做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现代雕塑艺术教案大班

现代雕塑艺术教案大班教案标题:现代雕塑艺术教案(大班)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现代雕塑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1. 现代雕塑艺术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样本。
2. 不同材料的雕塑工具和材料,如黏土、纸板、塑料瓶等。
3. 准备展示学生作品的展板或展示空间。
教学活动:1. 引入(10分钟)- 展示一些现代雕塑艺术的图片或实物样本,并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讨论它们的特点。
- 向学生解释现代雕塑艺术的概念和其与传统雕塑的区别。
2. 知识讲解(15分钟)- 向学生介绍现代雕塑艺术的不同形式和材料,如抽象雕塑、装置艺术等。
- 解释现代雕塑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3. 创作实践(30分钟)- 提供不同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现代雕塑作品。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和形式进行创作。
4. 展示与分享(15分钟)- 让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想法。
-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5. 总结(10分钟)- 综合讨论学生对现代雕塑艺术的理解和体验。
-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雕塑艺术对他们的启发和意义。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
教学延伸活动:1. 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和多样性。
2. 邀请专业艺术家或雕塑家来班级进行讲解和互动活动。
3. 组织学生合作创作大型雕塑作品,展示在学校或社区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2. 评估学生展示作品时的表达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3.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和反馈,评估他们在艺术创作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教案指导: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互动,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和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现代雕塑艺术的特点和意义,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雕塑课教案

篇一:欣赏课雕塑艺术教学设计雕塑艺术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雕塑及其艺术特点难点:雕塑艺术的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兵马俑的书籍和图片教学过程:导引:1、两位同学上讲台摆一个他们自己认为很酷的姿势,在让下面的同学讨论一下两位同学的姿势如何?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
2、问一下同学们平时见过哪些雕塑?给他们留下怎么样的印象?能看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一、导入新课:先出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作品的图片各一张。
问美术分为哪几类?再问一下同学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由此引出雕塑念。
雕塑:可雕性、可塑性的材料,通过雕、塑、铸、焊等手段制作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二、雕塑的分类:1)、按材料:石雕、木雕、竹雕、泥雕、金属雕、冰雕、石膏像等2)、按空间形制(形态):圆雕、浮雕、透雕圆雕:不附着背景的完全立体的可从四面观赏的一种雕塑。
如《思想者》、《菊花仙子》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厚度,根据凸起的高度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透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重视一面艺术效果的单面雕,也有双面雕。
如室内的屏风3)、按功用和所放的位置: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性雕塑、室内雕塑等三、雕塑艺术的特点:1、雕塑的形体: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
形体美是雕塑的形式美的灵魂。
雕塑的形体,不仅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更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例如,a、罗丹的《思想者》。
罗丹是法国近代最著名的雕塑家,被称为“近代雕塑之父”。
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最初一位雕刻家。
这尊雕塑是罗丹为《地狱之门》中央的门楣而作的。
雕塑的人物形态是弯腰屈膝,右手托着下颚,嘴咬着自己的粗手,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
眉弓突起,双眼深陷隐于暗影之中,咬肌凸起,全身肌肉紧张。
雕塑课程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雕塑艺术欣赏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对象:高中美术课程学生四、教学目标:1. 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艺术风格。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点:1.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风格。
六、教学难点:1. 如何欣赏和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2. 雕塑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与区别。
七、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图片。
2. 教学用具:绘画工具、雕塑作品图片、教材等。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幅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雕塑艺术。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包括雕塑的定义、种类、制作材料等。
2. 教师介绍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雕塑到现代雕塑,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
3. 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如:写实、抽象、象征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挑选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2.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工具,将所选雕塑作品进行绘画表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雕塑艺术的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雕塑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与区别,如:雕塑与绘画、雕塑与建筑等。
2. 教师展示一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体现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的?”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雕塑特点的绘画作品。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雕塑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班艺术教案:城市雕塑

中班艺术教案:城市雕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雕塑的定义和特点,知道雕塑艺术家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城市雕塑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城市雕塑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城市雕塑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雕塑艺术家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2.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城市雕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雕塑创作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城市雕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雕塑的美感,激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
2. 基本概念:教师介绍城市雕塑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家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3. 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城市雕塑作品,帮助学生理解雕塑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4. 创作实践:教师分发雕塑创作的材料和工具,指导学生进行雕塑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让同学们互相欣赏、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城市雕塑的认识和欣赏水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城市雕塑的分类,包括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抽象雕塑等。
2. 分析不同类型雕塑的特点和创作手法。
七、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城市雕塑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抽象雕塑等分类。
2. 分析各类雕塑的特点和创作手法,让学生理解雕塑艺术家如何通过不同的形象表达思想情感。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知识,包括雕塑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雕塑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雕塑的定义与分类2. 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3. 代表性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4.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价值5.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小型雕塑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知识、代表性作品欣赏及艺术价值。
难点: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知识、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小型雕塑作品,提高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价值及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欣赏:展示代表性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 实践: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小型雕塑作品,教师给予指导。
5. 讨论:分组讨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价值及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中国古代雕塑的信息,加深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3. 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4. 学生动手制作小型雕塑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雕塑欣赏相关教材或图片。
2. 网络资源:关于中国古代雕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雕塑材料:泥、石膏等雕塑制作材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知识。
雕塑类美术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制作方法,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制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雕塑作品的创意构思和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介绍雕塑的基本知识、种类、制作方法等。
2. 教学用具:雕塑泥、雕塑刀、雕塑工具等。
3. 学生准备:提前收集关于雕塑的资料,了解雕塑的历史和发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雕塑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雕塑吗?雕塑有哪些种类?3. 教师简要介绍雕塑的定义、种类和制作方法。
(二)新课讲授1. 雕塑的基本概念:雕塑是一种三维艺术形式,通过塑造立体形象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
2. 雕塑的种类:包括圆雕、浮雕、透雕等。
3. 雕塑的制作方法:a. 圆雕:在雕塑泥或石材上直接进行塑造,形成立体形象。
b. 浮雕:在石材或木板上刻画出凸起的形象。
c. 透雕:在石材或木板上刻画出镂空的形象。
4. 雕塑的基本技巧:观察、构图、塑造、修整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雕塑泥和雕塑工具。
2. 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技巧,并进行示范。
3. 学生按照所学知识,进行雕塑作品的创作。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制作方法和技巧。
2. 拓展: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雕塑艺术,了解雕塑的历史和发展。
五、板书设计1. 雕塑的基本概念2. 雕塑的种类3. 雕塑的制作方法4. 雕塑的基本技巧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雕塑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雕塑主题创意美术教案

雕塑主题创意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雕塑创作。
4.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雕塑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3.学生的创意发挥和作品呈现。
三、教学内容:1.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雕塑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塑造材料来表现人物、动物或抽象主题的艺术作品。
雕塑起源于古代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从古希腊的雕像到现代的抽象雕塑,雕塑艺术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2.雕塑的材料和工具。
雕塑的常见材料包括石头、木头、金属、陶瓷等,而雕塑的工具则有锤子、凿子、刀子、锉刀等。
在进行雕塑创作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非常重要。
3.雕塑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雕塑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塑造、雕刻、拼接等,而在进行雕塑创作时,需要注意形体比例、结构稳固、细节处理等问题。
4.雕塑的主题和风格。
雕塑的主题可以是人物、动物、风景、抽象等,而雕塑的风格则可以是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不同的主题和风格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5.雕塑创意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一些雕塑创意美术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雕塑的创作过程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雕塑的基本概念、材料、工具、方法、技巧、主题和风格等内容,让学生对雕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示范法,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雕塑的创作过程和技巧,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雕塑的乐趣。
3.实践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自己的雕塑作品。
五、教学过程:1.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雕塑的起源和发展轨迹。
2.讲解雕塑的材料和工具。
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雕塑常见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和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塑选修教案主讲:张涛艺术学院美术系艺术设计教研室2011年春季期雕塑选修教案教学大纲:名称、编写者:《雕塑》课程教学大纲湖北民族学院艺术设计教研室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时间、出版社:《雕塑》陈刚编著2008年3月第二次印刷西南师大出版社教学目的要求:通过雕塑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一下目的:1、了解雕塑的概念、发展史与表现形式。
2、掌握三维空间造型能力和雕塑基本技法的应用。
3、熟悉雕塑的创作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措施:1、本课程属专业技法课以实践为主、讲授为辅,讲授、示范、课堂辅导、讨论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课外以学生自学为主,注重对学生兴趣、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主要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幻灯、示范相结合的方式。
3、题式教学,作品组织专业习作展览。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内讲授法、图片资料展示法、提问法、讨论法、案例比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网络辅助、演示示范、教学实验。
教学重点:雕塑概述,雕塑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雕塑的造型。
课内学时:36学时讲授内容:第一章雕塑概述一、泥塑的主要的理论1、泥塑的工具与材料泥塑工具的好坏可以说是直接影响泥塑的关键问题之一。
这里着重讲角色泥塑所用的工具,因为我们学习泥塑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动画角色的造型。
①工作室: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陶艺工作室。
②工具:a、木槌、木棒:这两件工具是在泥塑造型第一步上大泥时使用。
特别是在尺寸较大的泥塑塑造过程中使用较多。
木槌是用来拍实泥块的,使用的同时,它还可以利用木棒的平面在拍泥塑造型大形时,拍打出大形体块、面向和基本形体结构。
这些工具的尺寸可大可小,主要是根据泥塑的尺寸而定。
木棒的四个面中,可以把其中两个面加工平滑,另外两面保持粗糙,以便根据不同的表面需要而做出多种表面肌理效果。
b、泥塑刀:泥塑刀多种多样,材质也各不相同。
它们主要有:木质和金属,也有用合成塑做到,木质泥塑刀使用和方便携带、手感好,不易沾泥,可塑造多种多样表现效果;且木质刀压过的泥塑表面具有弹性,不死、不腻。
木质刀一般选用木质细腻、材质坚硬,具有韧性的木材制作,常见的有黄杨木和竹刀。
金属刀常见的有不锈钢刀和铜刀。
泥塑刀类别主要分:大号刀、中号刀、小号刀、刮泥刀、柳叶刀、圆头尖刀等。
c、泥塑转台:泥塑转台包括三部分:泥塑架、平面压力轴承和台面。
③材料:a、主料:泥塑最常用且最廉价的主材是泥。
它具有可塑性强,改动方便,保存难度小,温度适应范围大等优点。
从小泥塑稿子到大型雕塑,都是用泥塑造原型。
但不是所有的泥都适合做泥塑。
它必须黏性强、质地细的泥土。
目前我国常用的你有:黄泥土、青灰土、红色泥、陶土等。
b、辅材:泥塑辅材较多,它们主要都是用来加强泥塑的强度,这些材料有木质(木方、木块、木板等)、金属(钢筋、角铁、铁丝等)、综合材料(棕绳、棕丝、塑料薄等)等。
2、角色泥塑内部骨架:a、角色头像泥塑架子:角色头像泥塑架子有两种:一种是60cm左右的木方棒做芯棒,下端用短方木块在台面中心位置卡死钉牢即可。
另一种是用角铁或水管做约60cm左右长的芯棒,下端焊成”十”字架形,角铁连接,并钻孔。
以便用铁钉在台面的中心固定位置。
b、角色全身人体泥塑架子:由于角色全身造型的动态更为复杂,所以一根直的芯棒已经无法扎出动态复杂的形体了。
角色人体架子根据其角色设计稿决定其尺寸(一般不小于20cm,不大于50cm)。
人体架子由三部分组成:底部T形结构主要起巩固连接作用;中部是支撑部位,主要从泥塑的背部插入起到承重作用;上不是“”形部分,这部分的两端有孔,前端的可以插入三组铁丝,分别作为头、手、腿的内骨架造型;下部孔与中部孔连接,可调整泥塑的高度。
3、泥塑应注意的问题a、泥塑的观察方法:泥塑观察方法不同于绘画固定视点,泥塑观察应多角度观察,由大到小,制作过程中应多转动泥塑转台。
切忌一个角度长时间不变。
b、泥塑重心的把握:泥塑重心是泥塑制作过程中重中之重,一定要把握好重心,尤其是内部架子的重心,否则可能在制作过程中发生坍塌。
c、泥塑形体的把握及其塑造:泥塑制作过程中要对造型形体做到充分的把握,并在塑造过程中力求体量感的表现。
第二章雕塑的制作一、准备材料1、制作泥塑架子:按照角色设计稿造型、动态制作泥塑架子。
主要动态和空间形体的扭转。
2、泥巴:我院泥塑课程所使用的泥巴为陶泥,需同学砸碎后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揉泥,至软硬适中,即不易沾手,又易于捏塑。
3、泥塑工具:木棒、中号泥塑刀、小号泥塑刀、刮泥刀、铁丝、塑料薄膜等。
二、制作泥稿1、搭泥塑架子:按照角色设计稿造型、动态制作泥塑架子。
主要动态和空间形体的扭转。
2、上大泥:上大泥首先要求在相应的位置加一定体量的泥,把它用大木棒拍紧密,做出各部分的基本形,如头的卵形、颈的柱形、肩的方形、胸的倒梯形、梯形的盆骨、四肢的柱形、基座的方体或其他形体。
然后以基座台边的一边为基准面,确定基座的正面,塑出胸体的正面、头部的正面,并塑出或标出它们各自的长、宽、高尺寸以及相互间的比例。
再根据动态需要,做出头、胸、盆骨的仰俯、偏倒、扭转关系。
同时还应该注意整个泥塑的重心问题。
重点注意头、胸、盆的三大关系。
一般来说盆腔的正面动态由腿决定,重心在哪一条腿,则哪一边髂脊高,盆腔向放松腿倾斜。
而胸腔一般与盆腔运动关系相反,胸、盆腔侧面动态由脊柱的基本形决定。
一般来说胸腔为上仰,盆腔成下俯,头的关系由角色设计稿的形象设计决定。
正面解决各部的偏倒关系,侧面解决各部的仰俯关系。
另外再加上各部旋转关系。
整个泥塑拍紧压实后,再严格地检查耻骨、大转子、膝、踝关节、臀线、髂脊、胸角、颈窝、头顶的尺寸是否准确,再检查盆骨、肩、胸廓宽是否准确,并进行反复核对。
应向设计稿设计尺寸靠近。
最后强调基本型,头型、脸型、颈的长短粗细,胸的长宽厚薄,盆骨的大小与形状等等。
做完这些工作后还要检查有无掉泥、垮泥等现象;检查有无露架现象。
如有则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没有问题,用棕绳把泥稿缠绕一次,加强内部结构,以便深入。
3、塑大形:塑大形应先检查尺寸,看是否有不准确的地方,然后及时调整。
这种调整往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尺寸错了,很多尺寸都应相应变动,往往要调整动态和重心。
用线锥反复校队泥塑的重心,当明确对象的重心后,其他的形体一定要与这一重心和动态相协调、符合。
重心脚在受力情况下,从正面通常向外弯;从侧面看则向后弯。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一要多观察、多思考、多理解、而少多手,看准再动手;二要用变化、发展、运动的观点来观察和塑造对象;三是要时时强调基本型。
在头脑中明确基本型的概念,才能有步骤地深入。
基本型是指形体的主要骨点所概括出的几何形体。
这些几何形体把运动和变化中的形体静止和固定下来了。
也唯有这些固定和静止下来的几何形体,才能让泥塑得以深入塑造和表现。
为调整泥塑动态基本型和体量关系,就需要把手的骨架动态弯好,加上大泥,并塑出基本型。
然后是进一步地深入塑造对象,塑出大的对称和解剖结构。
首先是内在的骨骼解剖;看看各个关节是否贯穿,有无由于肌肉的覆盖导致骨头变弯曲或被打断的感觉,应记住,无论对象怎么运动,骨骼长短,粗细是不变的,注意检查是否动态过大而违背了的自然结构,显于表皮的骨点。
肌肉的起止、穿插、挤压、拉扯和肌肉的走向。
应注意骨头的方硬,转折要明确;肌肉圆软,转折要模糊。
最后归纳整理,让局部的形和解剖从整体的形和解剖,体量上进一步靠拢设计稿。
4、进入细部刻画校正比例尺寸,加足体量,然后多角度调整动态和重心。
细节的深入。
入手的刻画,应把手掌和手指理解正方体。
要注意每个手指的方向性、面向的相互转换、体的翻转。
骨节与肉的关系,以及由于用力和动作的不同而产生的拉扯变形。
另外,骨节要方一些。
对脚的刻画,要注意对脚跟、脚弓、脚掌的体的理解;注意脚趾的小体积的变化、面向的变化、体的翻转,注意骨与肉软硬的变化,与手同样会形成挤压、拉扯、变形等等。
解剖关系要进一步准确。
解剖关系由大入小,关节部位的结构应强调做出骨点的方、硬,且转折要明确。
骨肉由大骨到小骨,起止要清晰,相互穿插覆盖要明确,甚至要注意肌肉的厚薄、弹性、受力紧张、非受力松弛、等情况。
节奏的安排,疏密松紧的调整要恰当准确。
表面形体肌理的塑造方面,光滑的、粗糙的、规则的、非规则、有意识的、无意识的等等要细心地体会。
同时要追求造型的特征和气质,以及作者的个性与个人感受。
有很多人不敢深入或无法深入,感觉越调整问题越多,无处下手。
经过多次的反复调整,这时,你可以按照步骤,像照片显影一样,一次一次的加深,但每一次都是从整体入手,使彼此牵制而不使某一处走快或过多,把每一步作品的完整性放到重要的地位。
你也可以从一个你有感觉或感兴趣的细节开始做起,使作品从这点扩展开去,从而越做越多,达到“做加法”的目的。
注意,每深入一步,就要时时回头照顾整体,以防破坏整体的形体关系。
5、调整完成在经过深入处理的“做加法”后的泥塑,有时给人感觉破碎而不结实、不饱满,或使人感觉到处紧张,不轻松。
这时就应整体调整,把过于紧张的地方放松,过于破碎的地方统一,不饱满的体量加足,不结实的地方尽量少去破坏它的表面,消除表面的阴影就行了。
从整体上对点、线、面和形体布局。
一般来说关节、骨点、细节是点;形体的外轮廓、形体的转折线、四肢都是粗细、急缓、长短不同的线;而像盆腔和盆骨这些大块明确的就是面和有量感的形体。
这些点、线、面、形体所产生的一种节奏和对比,使作品充满了变化和活力。
节奏的调整。
主要是调整动态所产生的节奏和形态的开合、松紧。
其次是疏密安排,以及点、线、面、形体的对比,同时体量和体量之间也存在一种大小、强弱的节奏。
再加上运动使这些体量的平衡感被打破,从而加剧了这种对比的节奏感。
虚实的对比。
有的地方“轻描淡写”,有的地方“浓墨重彩”。
一般说来,虚的地方体感减弱,转折简单,基本无细节,多处于阴面;而实得地方则体感较弱,细节多,面向变化丰富,转折明确、较硬。
对于角色造型特征的整体感受调整,以及作者对形体的最后调整处理,不光是指表面形体处理,同时也包括内在形体处理。
比如说调整夸张的动态、简化而概括的形体、拉长的形体、局部体量加大等等一些作者比较主观的东西。
第三章雕塑的后期制作一、泥塑摸具的翻制泥塑完成后,还需翻制成其他材料以便保存,最简单、常见的材料有石膏和玻璃钢(包括聚脂树脂和还氧树脂等)。
这里主要讲石膏材料的翻转。
翻模分为两种:一种“废模”,即一次性模,只能用一次的模具。
一种是“活模”,也叫块模,他可以用很多次,但模块较多,工艺难度大。
主要学习一次性模的翻制。
1、分块划线:即分模,其原则一为“少”而方便,这样是为了减少模具的错位,但如果太少则挖泥和灌浆不太方便。
二是要避阴就阳,多在阳面开模而不在阴面开模,以防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