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专业培养方案1 总体思路和培养模式继续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提高工程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的卓越工程人才。

具体而言,实施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重点提高工科学生的国际视野、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

目标思路:“适合学生成长、切合清华实际、符合国家战略、汇合全球发展”,持续保持清华大学电机系人才培养的优势。

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清华大学电机系确定了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总体目标。

在坚持人才培养总体方向的前提下,面向国民经济和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需求,制定了近期的人才培养战略:将“通才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给“通才”拓宽通道,为“天才”开辟空间。

学生按本科需求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累计不少于1年。

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取得工学学士学位。

同时在本科生中进行遴选,对一部分具有科研能力、创新素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本专业将实行校企联合、本硕贯通的模式,实施“4+1+1”模式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其中,本科阶段按4年制本科完成学业,部分学生通过选拔进入硕士阶段培养。

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安排不少于一年时间的工程实践(实习)。

图1 电气工程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本科培养方案共173学分,分布如下:表1 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分布根据清华大学电机系的生源特点和已有的课程安排,我们认为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提升学生在学期间对工程实践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人文、管理、经济方面的课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沟通、表达、协调能力的训练。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2.2.3 具有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 社会实践,专业实践 计、开发,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成 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业和方法, 确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2.2.4 编制支持产品形成过程的策 划和改进方案的能力; 2.3 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2.3.1 参与改进建议的提出, 并主动 从结果反馈中学习的能力; 2.3.2 具有发现、 评估和选择完成工 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 决方案的能力 社会实践,专业实践 与社会实践,专业实践 社会实践,专业实践
1.3.2 材料加工原理类
1.3.3 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4 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 法规
2.1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 2.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 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 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2.2.2 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 务,并参与相关评价的能力;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科技报告实践,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1.3.6 工程制图 1.4 专业知识 1.4.1 工程材料及其加工
工程材料基础,复合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技术,航空航天材 料及其应用基础,激光加工技术基础,激光加工概论,快速 成形技术,特种加工工艺,生物材料工程与器件 机械系统微机控制, 无损检测与评估, 功率电子技术及应用, 人工智能在机械加工中应用,信号处理,液压传动与控制, 机器人工程基础及应用 结构数字化分析的探讨,有限元分析,工艺过程仿真,机械 系统计算机仿真 制造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学,质量管理学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工程概论,机械工程领域现状与发展 行业系列讲座
2.2 硕士生阶段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能力 1.1 哲学、法律等基本知识 1.1.1 哲学知识; 1.1.2 法律知识; 1.2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 1.2.1 数学与逻辑思维知识 工程硕士数学,运筹学 自然辩证法 知识产权法律及实务 实现(课程名称,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信息之窗2011年第1期(总第1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教务处编 2011年1月5日(内部资料)●编者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学校召开卓越一线工程师教育培养研讨会●学校立项开展“一线工程师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教学研究项目●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关于推进高校毕业学年学生参加青年职业见习计划试点工作的意见●大连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编者按值此奉贤校区落成暨合校十周年庆典之际,我校的《卓越工程师教育信息之窗》正式创刊了。

《卓越工程师教育信息之窗》旨在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要求,传播先进工程教育理念和工程教育改革趋势,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反映我校在培养“卓越工程师”道路上的创新举措和最新动态,为全校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搭建一个思想碰撞的新平台,打开一扇信息交流的新窗口。

办好这份刊物,除了我们的热情和勤勉外,还需要各院(部)和各位信息员的踊跃参与,需要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共同打造培养“卓越一线工程师”的摇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卓越计划”简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该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

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二、“卓越计划”的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培养体系设置与改革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培养体系设置与改革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培养体系设置与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动化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够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动化工程师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当前我国自动化专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设置滞后、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这导致了我国自动化工程师的不足。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自动化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我国开始推行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自动化工程师。

这也是我撰写本文的目的,希望通过对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培养体系设置与改革的研究,为我国自动化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培养体系设置与改革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构建和完善自动化工程师的培养体系,提高培养质量,培养更具竞争力的自动化专业人才。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了解自动化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需求,探讨自动化工程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技能,为课程体系设置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

2. 分析当前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改革方向和路径,提出可行的改革方案和措施。

4. 分析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成果,评估其对工程师培养的效果和影响,总结成功经验和经验教训。

1.3 研究意义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培养体系设置与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该计划的研究,可以探讨如何为工程师的培养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教育体系。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工程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也将促进我国工程师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对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将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对工程师的需求,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工程师人才。

这对提升我国工程科技实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先进制造技术方向)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教育培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应用、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编程、数控机床设备电气设计和安装调试、加工操作及故障诊断、数控机床维护和维修的现场应用型高级机械制造工程师,侧重于先进制造技术的综合运用,不过分强调理论基础的系统化,但要求掌握较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具备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具有跟随技术进步,不断自我完善和长远发展的潜力。

二、培养标准依据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学校专业标准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按课程知识模块分别表述如下:(1)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必要的数理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外语,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广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社科与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电工和电子技术、微处理器应用以及机电系统运行所需的控制理论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掌握常规低压电气元件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方法,掌握可编程控制(PLC)系统的设计与集成方法,掌握数控机床中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使用和维护(维修);(4)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理论和技能,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要求能够熟练编写出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并运用先进制造设备完成机械加工过程;(5) 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所需要的机械CAD和CAM知识,要求熟练使用比较流行的相关软件,培养相应的二次应用开发能力,特别强调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知识的结合和综合运用;(6) 培养学生在掌握数控机床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操作和使用各类数控机床,制造合格的机械零件,并且能够科学合理地维护、保养和维修,以发挥出数控机床的综合效能;(7) 通过专业素质拓展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制造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跟踪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和提升专业技能,并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8) 通过企业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加以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具有现场工程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程意识;(9)通过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合理构思,创新设计和科学实施本专业领域有关的工程项目的能力。

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规范

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规范

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规范本文旨在阐述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规范,旨在培养具备较高技术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工程人才,以适应当前社会对自动化领域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素质的工程师: 1. 掌握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2. 具备创新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交叉能力; 4. 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

二、培养课程本专业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及其自动化基础理论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 2. 及其自动化工程实践课程:如PLC控制、传感器与执行器等; 3. 专业选修课程: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等; 4. 实习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本专业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外出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实际工程项目; 3. 实践项目: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评价机制为了保证培养质量,本专业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学业成绩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实践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 3. 综合评定: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践表现等因素,评定学生成绩。

五、未来发展本专业将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紧跟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培养计划,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自动化工程师,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规范旨在培养具备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人才,为自动化领域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专业培养方案1.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工程型人才标准1.1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清华大学“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计划着力加强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各机械工程领域的卓越工程师。

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在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两个学科方面的科研优势,基于实际工程需求,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社会需求和企业技术问题过程中,提升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并培养个性化的创造性工程人才。

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学习累计不少于1年。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则是培养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1.2 基本标准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3.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9.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及其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实用型和复合型工程师。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电气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学生受到电机电器、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2、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3、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电气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与应用等;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三、学制、毕业最低学分、学位标准学制:4年(其中3年在学校进行课程学习,1年到企业实习实践)毕业学分:170+3(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1学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学分,学科导论1学分)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课程(46.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53学分)、专业课程(38.5学分)及企业学习环节(32学分)组成。

六、各类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教学计划进程表学分)类、生物与医学类、自然科学类、哲学与社会科学类等五类Ⅱ类通识教育课程中各选2个学分部修满))分)八、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3+1)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为我国大中型电气工程骨干企业输送高级工程人才和后备管理人才为目标,以控制科学与工程技术为培养平台,以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为主要培养方向,培养具有扎实自然科学基础和电气工程基础,能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电气工程开发与设计实践能力、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良好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及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系统设计、生产管理、运行维护及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管理科学基础。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基础,包括制图、机械、电工电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扎实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信息处理技术、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了解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发展动态,初步具备分析解决本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新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好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各种电气控制系统、电气设备与装置的初步研究、开发、设计、管理;5)具有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6)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并具有良好的英语交流沟通能力。

7)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本专业需要的各类计算;能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信息的收集和利用;熟练掌握文献检索的各种方法,具备一定的文献数据综合能力;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北京化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自动化二○一二年二月目录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工程师培养整体思路 (1)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工程师培养标准 (5)自动化工程师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10)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工程师培养方案 (14)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 (19)培养方案实现企业导师信息 (30)信息学院具备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承担专业课程 (3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工程师培养整体思路自动化一、指导思想基于“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基于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对化工自动化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卓越工程师自动化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在坚持理论基础、突出化工特色、强化工程实践、培养创新人才的宗旨下,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

依托我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学院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学校优质教学资源,本专业自动化技术和仿真技术科研/工程互动的强项,本专业原有实验班创建和运作的经验,校企的良好合作关系,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方面的经验积累,面向国际交流,强调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企业实训和企业培养等人才培养环节,探索和形成特色鲜明的自动化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

二、培养目标1.具有自动控制、系统工程、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与网络、现代通讯与信息化技术等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实施、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在自动化及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和知识创新的综合能力;3.具备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较高的人文科学素质、宽广的专业知识、持续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他们应是掌握和应用自动化系统理论、方法和技术,并实际应用于国家工程建设,担负着实现国家工业化和企业现代化重任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三、培养标准制定思路强调五种能力塑造自动化本科工程型人才:自动化工程基础知识,熟悉工程技术了解新兴技术的能力;化工工艺知识以及过程控制的开发能力;自动控制系统考察、设计、实施和运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扎实的技术工程素质、一定的人文修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中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决策、企业管理、科学研究等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较高的道德修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5.具备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法规;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1.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自动控制原理、微机控制技术、现代控制理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数字矿山技术等。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方案二0一0年四月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适应浙江省机械装备以及汽车零部件、模具等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构建CDIO 工程教育模式,以机械制造技术为主线,全面推行项目式教学模式,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其它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等工作的优秀后备工程师。

二、培养标准本专业培养标准设计依据为CDIO工程教育大纲和我国机械行业专业本科标准的基本要求,旨在通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热流体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等领域课程学习,学校工程实践和企业现场工程师实践的工程能力与综合素质系统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机械制造工程实践能力。

1.工科通识与人文素养1.1具有宽厚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1.1.1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工程科学知识以数学和基础科学为主,掌握包括数学或数值技术、模拟、仿真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具有从事机械工程所必备的数学、物理及计算机知识。

1.1.2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般知识,常规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文档处理软件,理解一般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知识点。

1.2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及实践能力1.2.1人文知识及实践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丰富的人文知识。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相关的沟通和交流。

1.2.2社会科学知识及实践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社会科学的知识。

2.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2.1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产品及零部件的辅助设计,掌握设计方法学和现代设计方法。

2.2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熟练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应用方法,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生产线和车间平面布置设计方法,具备解决现场工艺和设备问题的能力。

福州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福州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基础理论、科学思维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设计、研究、管理与创新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模式采取“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3年校内培养加累计1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四年级结束时,对满足培养要求的学生发给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文凭。

三、规模和生源每年面向本科第一批理工类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人,从2010级起该专业全部学生均将纳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四、培养措施及特色1、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课程坚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大力开展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加速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培养大批素质高、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综合型人才,除了现有在校的理论课程学习外,将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课程,如安全生产教育、企业现场工种工作、基本设计模式、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检验方法与测试、质量体系认证认识、设备安全检验技术、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成本核算与质量控制、生产组织与管理、产品开发与制造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实习、课题论证调研、基本工艺设计与管理。

2、学生至少一年时间到企业顶岗或挂职,接受工程实践训练通过到企业顶岗或挂职,接受工程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能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确定的质量标准、程序开展工作;能与项目相关方(委托人、承包商、供应商等)协商、约定;能建立和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组织并管理计划和预算,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能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学生参与指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能提出改进建议。

3、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利用机械学院与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院等单位多年开展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与企业双导师制方面积累的经验,在大一和大二的基础阶段配备校内专业导师,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进入大三后再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根据学生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培养方向,并为学生学习、实践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2012级自动化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门类:工学专业代码: 080602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制定日期: 2012年10月
一. 培养目标
通过参及实践课程、企业工程项目和各类交流项目,培养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掌握各种现代自动化系统监测、控制、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能在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能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

二. 培养标准
本培养标准是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自动化类卓越工程师的行业标准,结合电气、计算机、信息等技术飞速发展的需求,体现东南大学自动化学科特色,制定的培养自动化类高层次、高素质、宽口径、设计型、研究型工程师的培养方案。

相对于行业标准,加强了软件设计、运动控制和过程控制技术、工程设计、工程伦理等方面的要求。

本培养标准如下:
1、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及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1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3)
1.1.1工程科学以数学、自然科学、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数学、模拟、仿真和测试及试验的应用。

1.1.2 工程技术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原理性知识的掌握及探究,并侧重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1.1.3 自动化基础知识:掌握自动化基本元件、控制理论基础、控制工程初步设计方法。

1.1.4人文科学: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知识。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交流。

1.2掌握扎实的自动化工程理论及技术,了解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及设
计方法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应国家通用标准4、11)
1.2.1 控制器设计原理及方法
(1)掌握经典和现代控制理论。

(2)掌握基本自动化元件的原理及技术。

(3)能够运用控制理论对实际工程对象进行建模、分析并设计控制器。

(4)能基于各种处理器,实现控制器。

1.2.2 计算机原理及技术
(1)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原理和编程技术。

(2)掌握、、等控制器设计原理及技术。

(3)熟悉典型控制对象和过程对控制器的要求,对编程的要求。

(4)能够针对具体工程问题设计软硬件。

1.2.3 模式识别原理及技术
(1)掌握基本的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原理及技术。

(2)熟悉典型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技术涉及到的软硬件设计技术。

(3)能够针对具体工程问题,拿出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方案,并予以实现。

1.2.4 过程控制原理及技术
(1)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技术。

(2)掌握典型过程控制系统,如化工、水处理等,的基本原理和重要设备机理。

(3)熟悉典型过程控制系统中控制策略和控制器的实现技术。

1.2.5 运动控制原理及技术:
(1)掌握电机、电力电子等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掌握典型的交流电机、直流电机控制方法。

(3)掌握典型运动控制器的软硬件实现技术。

(4)熟悉典型运动控制过程的设计技术。

1.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

(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1)
2、掌握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能力,分析解决工程问题。

(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2、5、6、7、8)
2.1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能够提出改进产品及系统,改善服务效能的方案,探索和发展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领域;
2.2具有主持综合性工程任务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能力,能够整合资
源,综合考虑成本、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能够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
2.3在考虑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制定实施计划;
2.4具有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的能力,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及相关评价;
2.5能够主动汲取反馈信息,改进设计方案;
2.6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及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3、参及项目及工程管理。

(对应国家通用标准7、9、11、12)
3.1掌握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确定的质量标准、程序开展工作;
3.2具有及项目相关方(委托人、承包商、供应商等)协商、约定的能力;
3.3建立和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组织并管理计划和预算,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
3.4具备应对危机及突发事件的能力,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
3.5指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4、有效的沟通及交流能力。

(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0、12、13)
4.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及表达:
4.2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4.3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4.4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4.5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4.6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及合作的能力。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对应国家通用
标准1、8、10)
5.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

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

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5.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5.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三.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1、掌握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前沿知识
3、参及项目及工程管理
4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四.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
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150,即可毕业。

同时,外语达到东南大学外语学习标准、平均学分绩点≥2.0者,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五. 企业实施计划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采用3+1模式,其中前3年是本科课程学习阶段,及四年制本科的模块共用。

充分利用了现有基础和教改成果。

本科课程学习阶段利用了大类学科培养的模式。

采用双导师制,分别由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乐于指导学生的教师和工程师担任,实行联合指导。

企业导师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把握企业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保密性。

校方导师主要是指导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并组织实施学位论文答辩。

下表为企业实施指导性培养计划,因学生实习企业不同培养方案略有区别。

针对不同企业再编制相应的实施计划。

六. 教学安排指导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