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生产运营与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运营与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运营与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产运营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掌握生产流程、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核心知识。

2. 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3. 学生掌握生产运营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能够对生产运营情况进行合理评估。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生产运营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生产运营进行优化和改进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诊断和改进。

3. 学生掌握生产成本核算方法,能够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供合理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产运营管理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生产运营管理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生产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学基础知识,但对生产运营管理的深入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运营管理概述- 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 生产运营战略与规划- 生产运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生产运营规划的步骤与方法3. 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 生产过程的设计与优化-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与执行4.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5. 成本控制与优化- 生产成本构成与核算- 成本控制策略与措施6. 生产运营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常见生产运营管理软件及其应用7. 企业生产运营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案例-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至第三周:生产运营管理概述、生产运营战略与规划2. 第四周至第六周: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质量管理3. 第七周至第九周:成本控制与优化、生产运营信息化管理4. 第十周:企业生产运营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1. 第一章:生产运营管理概述2. 第二章:生产运营战略与规划3. 第三章: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4. 第四章:质量管理5. 第五章:成本控制与优化6. 第六章:生产运营信息化管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关于ERP的课程设计

关于ERP的课程设计

关于ERP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ERP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功能模块和核心作用;2. 学会分析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ERP系统提出解决方案;3. 掌握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了解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ERP软件进行企业资源配置的能力;2. 培养学生通过ERP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使其能在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兴趣,激发其学习ERP系统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运用ERP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企业基础知识,对企业管理有浓厚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ERP系统概述- ERP基本概念- ERP发展历程- ERP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2. 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资源配置- 生产管理- 销售管理- 采购管理- 财务管理3. ERP系统实施与运营- ERP系统选型- ERP系统实施流程- ERP系统运营管理-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4. ERP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析-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与讨论5. ERP系统实践操作- ERP软件安装与使用- 基础数据录入与维护- 业务流程操作演练- 报表生成与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ERP系统概述第二周: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第三周:ERP系统实施与运营第四周:ERP案例分析第五周:ERP系统实践操作(上)第六周:ERP系统实践操作(下)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系统地安排了教学大纲。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编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3. 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制生产计划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控制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调度、监控与调整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生产管理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产管理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计划基本概念:讲解生产计划定义、分类及作用,分析生产计划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生产计划概述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介绍生产计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和常用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计划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 生产控制策略:讲解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生产过程中的调度、监控与调整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生产控制策略4. 生产计划与控制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探讨生产计划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5. 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介绍常用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如ERP、MES 等,分析其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标准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标准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标准1.课程描述1.1 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企业生产运作管理适应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学时标准:60学分标准:31.2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是经济及管理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掌握企业生产运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观念、现实的手段和方法,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对企业的生产线与运输线路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优选判断,从而客观而现实地设计企业的战略规划。

它要以《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经营与管理类理论的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管理技能工作项目设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数字信息和营销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而人们的生活与经济也息息相关。

生产运作管理是管理类的主要课程之一,根据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要求,因此而设置这门课。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

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工作5个学习项目:生产与运作战略、生产运作管理系统设计、生产计划执行、生产现场管理、成本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工厂课程设计课题

工厂课程设计课题

工厂课程设计课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厂的基本概念、类型、结构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工厂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了解工厂的结构和职能分工;掌握工厂的生产流程和运营管理的基本原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工厂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能够分析并解决工厂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工厂运营管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厂产业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工厂建设和运营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工厂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工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工厂的结构和职能分工:讲解工厂的结构类型,如直线型、矩阵型等,以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作用。

3.工厂的生产流程和运营管理:阐述工厂的生产流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4.工厂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知名工厂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工厂的实际运营情况和成功经验。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工厂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工厂的核心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工厂案例,让学生了解工厂的实际运营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工厂,亲身感受工厂的运作,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安排学生参观工厂,亲身感受工厂的运作,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运营管理课程设计》题集

《运营管理课程设计》题集

《运营管理课程设计》题集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运营管理的基本职能?A. 生产计划与控制B. 质量管理C. 市场营销D. 库存管理2.供应链管理中,下列哪项活动不属于物流管理的范畴?A. 采购管理B. 仓储管理C. 配送管理D. 产品设计3.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A. 生产能力B. 市场需求C. 原材料供应D. 员工薪酬4.以下哪项是准时制生产(JIT)的核心思想?A. 最大化库存B. 零库存和高质量C. 最小化生产成本D. 最大化生产批量5.在库存管理中,EOQ模型主要用于确定什么?A. 最佳生产批量B. 最佳订货点C. 最佳安全库存量D. 最佳生产周期6.以下哪项不是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A. 范围管理B. 时间管理C. 质量管理D. 财务管理(特指企业日常财务活动)7.在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不包括以下哪个阶段?A. 计划(Plan)B. 执行(Do)C. 检查(Check)D. 放弃(Discard)8.以下哪项是服务运营与制造运营的主要区别?A. 服务运营不涉及库存管理B. 服务运营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C. 服务运营不需要考虑客户需求D. 服务运营不涉及质量管理9.在设施布局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布局类型?A. 产品布局B. 工艺布局C. 固定位置布局D. 随机布局10.以下哪项不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内容?A. 供应商风险管理B. 需求风险管理C.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D. 企业内部人事变动管理二、填空题(每空10分,共50分)1.运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有效管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活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

2.在库存管理中,安全库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应对_______和_______带来的不确定性。

3.项目时间管理中,关键路径法(CPM)主要用于确定项目的_______和_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10分,共50分)1.运营管理只关注制造型企业,不涉及服务型企业。

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

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

组长:陈腾飞组员:帅啟波李伟米贵阳左权林伟鹏陈超叶俊钦工商管理五班第六小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报告摘要本课程设计课题围绕《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面向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企业,密切联系实际,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中有涉及到设计目的、设计原理、分析与设计过程和计算过程几个方面,小组组织分配好工作,虽然工作不一样,但目标都一样,最终很好的完成课程设计。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实践;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与《生产与运作管理》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

在完成《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际操作性锻炼。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让学生较好的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设计对象的情况、问题和材料有比较好的了解,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决定问题。

二、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分为四个课题,即:网络计划技术的实际应用;采用ERP软件编制物料需求计划;服务业设施规划设计;企业生产现场优化设计。

本课程完全按要求参加了课题设计活动,报告的项目也很齐全,计算步骤十分清楚。

课题一:网络计划技术的实际应用1、设计目的:理解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网络图绘制的方法与技巧,熟练掌握网络时间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网络计划的时间——费用优化。

2、基础原理:(1)选择通信运营企业、设备大修或服务业为研究对象。

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编制作业明细表,进行作业时间的估算及费用预算; (2)绘制网络图,计算网络时间参数;包括: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迟结束时间和时差;关键线路的持续时间。

(3)进行网络计划的时间——费用优化。

根据赶工时间和赶工费用进行时间——费用的优化分析;求出费用最低条件下的最佳工期。

3、分析与设计过程:(1)某项目计划的各工作内容与时间、费用等资料和已知该项目的单位时间的间接费用为5000元,已求出了直接费用变化率。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3篇)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3篇)

第1篇一、培养目标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型工程学科,旨在通过系统的方法对生产、服务等领域的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

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知识面、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业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培养规格1. 知识结构(1)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2)熟悉生产、服务、管理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3)了解国内外工业工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2. 能力要求(1)具备较强的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

3. 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2)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3)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4)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三、培养计划1. 学制与学分(1)学制:本科四年,专科三年;(2)学分:本科学分总数为150-180学分,专科学分总数为120-150学分。

2. 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等;(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业工程基础、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人因工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等;(4)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精益生产、智能制造、系统仿真、安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5)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

3. 实践教学(1)课程实验: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中,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实习:在第三、第四学期,安排为期8周的企业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3)毕业设计:在第四学期末,安排为期8周的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卓越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卓越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卓越运营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卓越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企业运营中的各个环节,如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质量控制等。

3. 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分析在运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运营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运营管理意识。

2. 增强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运营管理对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年级商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3. 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营管理知识。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卓越运营管理概述- 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 卓越运营管理的原则- 卓越运营管理的方法2. 企业运营环节分析- 供应链管理- 生产计划与控制- 质量管理- 仓储与物流3. 数据分析与决策-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分析方法- 运营决策模型4. 案例分析与实践- 知名企业运营管理案例解析- 学生分组讨论实际运营问题- 模拟运营管理决策5.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念- 运营管理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作用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卓越运营管理概述第二周:企业运营环节分析第三周:数据分析与决策第四周:案例分析与实践第五周: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教材章节关联:1. 卓越运营管理概述(教材第二章)2. 企业运营环节分析(教材第三章)3. 数据分析与决策(教材第四章)4. 案例分析与实践(教材第五章)5.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教材第六章)教学内容进度安排:每周一个主题,按照教学大纲逐步推进,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和案例分析。

《生产运作与管理》教学计划

《生产运作与管理》教学计划

《生产运作与管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从社会组织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优化生产与运作管理体系的理论及方法,熟悉制造业生产体系的运行及维护过程,了解当前先进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念。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的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了解本课程最新理论和方法。

结合课程设计和企业实习,使学生具备灵活利用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代制造和服务企业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营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案例研究。

在讲解设施选址和布置、工作设计、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等章节时,应以企业案例分析入手切入教学内容,而在讲授具体内容时也尽可能结合实际加以展开。

课堂教学应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条件还应让学生参观拥有先进生产系统的企业及观摩典型的管理软件的演示,以便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能力。

三、成绩考核1、平时作业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

要求按教学要求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教材所附的练习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课程实践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课程实践,成绩计入课程的总成绩。

3、期末考试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课程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其中平时课程实践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

四、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时1 一、绪论理解生产与运作的概念及发展;了解生产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目标与基本内容;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过程。

明确制造性生产、服务性生产的特点;了解制造性生产、服务性生产的具体分类。

了解生产与运作类型划分的标志;明确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理解定制化生产的概念和特点,基本了解定制化生产的组织。

了解生产过程及其组成;掌握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要求;明确生产过程空间组织、时间组织的具体形式及其特点。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设计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设计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商企业管理的核心概念与基本原则,掌握企业战略、组织结构、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工商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能力,能够为企业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

2. 学生具备设计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流程的能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企业运营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竞争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关注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善于沟通。

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面对企业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工商企业管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工商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工商企业概述:介绍工商企业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企业战略管理:讲解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与评估,以及企业战略的类型和选择。

3. 企业组织结构:分析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变革与优化,探讨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4. 市场营销管理:阐述市场营销的概念、策略与方法,以及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5. 人力资源管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招聘与培训、绩效与薪酬管理等。

6. 财务管理:讲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财务报表分析、投资与融资决策等。

7. 企业运营管理:探讨企业生产、供应链、物流与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

8. 企业法律法规:介绍我国工商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合同法等。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工商企业概述第二周:企业战略管理第三周:企业组织结构第四周:市场营销管理第五周:人力资源管理第六周:财务管理第七周:企业运营管理第八周:企业法律法规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相对应,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知识。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任务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任务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性质和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与《生产与运作管理》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

在完成《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际操作性锻炼。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设计对象的情况、问题和材料有较好的了解,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设计任务及选题要求本课程设计选题围绕《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面向工业企业和服务企业,充分体现本课程的特点,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设计任务分为以下几类:(详细设计内容附后)题目一、企业生产现场优化设计题目二、采用MRPⅡ/ERP软件编制物料需求计划(或不用软件,做理论计算)题目三、服务业设施规划设计选题要求:可在题目一、二、三中自行选取设计题目。

三、课程设计完成形式1、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字数不少于3千。

(必须);2、课程设计图表或图纸(可选);五、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1、每位学生应严格按任务书要求选题。

2、课程设计报告项目要齐全。

一般应包括:设计任务,目的、设计思想、基本原理、分析与设计过程、结果分析,有关说明等。

报告应说明设计思路、依据、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课程设计报告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设计方案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选用的资料、数据必须真实。

3、课程设计报告统一用A4纸打印,按统一格式、统一顺序装订(教务处的统一格式)。

4、课程设计报告严禁出现雷同,凡有雷同者一经发现,相关学生课程设计成绩均按不及格处理。

附:课程设计任务题目一、企业生产现场优化设计目的:理解生产现场的空间组织方式,掌握生产现场的设施布置方式,包括:物料运量图和物料相关图的具体使用技巧,能对现有生产现场进行优化设计。

具体内容:1.通过对某一企业进行现场考察,熟悉企业的产品特点,车间布置,工艺流程,工作地人员配置以及劳动定额执行等情况;2.以企业的主导产品为依据,根据其工艺流程,绘制车间之间或车间内部设备之间的物料运量图或作业相关图;3.按照物料运量图或作业相关图确定车间之间或车间部分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生产现场的优化设计。

《运营管理》教学大纲

《运营管理》教学大纲

《运营管理》教学大纲编制单位:金审学院编写人(执笔人):李卫东审核人:***编制时间:2013年2月课程说明部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也是工程类各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的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了解本课程最新理论和方法。

结合课程设计和企业实习,使学生具备灵活利用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代制造和服务企业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各类组织的运营管理实践,解决组织中的运营问题,为各类组织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为各类组织培养需要的运营管理人才服务。

(三)课程性质《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对完善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有效学习其它各门专业课有重要的作用。

(四)适用对象2011级金审物流管理专业(五)预修课程《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基础》二、课时分配:(一)课时分配说明2011级金审物流管理两个班级的课时要求相同,均为54学时。

(二)课时分配正文部分第一章基本概念【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生产运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地位,重点是生产运作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生产运作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生产运作管理原则和要求,生产运作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结构体系,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环境,现代生产运作理论的发展。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生产运作系统结构机运行原理,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本章难点:生产运作管理概念,生产与运作管理原则与要求。

第一节运营管理的定义【教学内容】一、生产的含义二、运营管理决策的目标三、运营管理决策的范围第二节运营系统类型【教学内容】一、生产运营系统二、服务运营系统第三节运营管理理论的发展【教学内容】一、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二、运营管理理论的发展第四节运营管理的新趋向【教学内容】一、范围更宽二、运作管理与经营管理联系更紧密三、计算机技术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四、运作主流发生改变【实践教学内容】观摩《生产线上》【本章教学建议】注意师生互动第二章运营策略与竞争【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对企业运作系统的影响,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理论,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方法。

食品工厂设课程设计

食品工厂设课程设计

食品工厂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食品工厂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生产流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1.掌握食品工厂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

2.了解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3.熟悉食品工厂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

4.能够分析食品工厂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

5.具备食品工厂设备和工具的使用能力。

6.掌握食品工厂的质量管理和安全检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工厂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以及食品工厂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

1.食品工厂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介绍食品工厂的定义、分类、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食品工厂的基本情况。

2.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讲解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原则、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

3.食品工厂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详细介绍各类食品工厂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掌握食品生产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食品工厂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生产运作管理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践8学时)总学分:3.5 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预修要求:概率和数理统计、经济学、管理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它在整个人才培训计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完整的组织过程;掌握企业生产管理中的综合管理和专项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具有初步理论研究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初步理论研究和较强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在课堂讲授时,应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的视觉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教学辅助资料一般应有:习题集、试卷库,可能时编制CAI课件。

本课程的实验环节主要是大型习题课,企业生产现场考察,在条件成熟时可以上机。

本课程作业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问答题等),二是定量管理管理方法的练习。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将来可考虑部份在计算机上完成。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议:本课程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训安排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适用于工商专业本科教学,与教材配套使用,是教师讲课的参考依据。

本课程作业见教材上的复习题以及教师提供的练习题。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第一章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论总学时:8学时(理论8学时)本章教学基本要求:本章讲授要点:了解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企业生产的定义;生产运作分类;现代生产运作战略。

掌握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

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运营管理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企业运营中的各个环节,如生产、供应链、库存、物流等;3. 了解运营管理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2. 学会运用运营管理工具和技术,如流程图、线性规划等,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运营管理问题进行有效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运营管理的兴趣,激发其探索企业运营的内在规律;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运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其为企业运营管理提出新思路。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年级商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对企业运营管理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3. 创设互动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营管理概述- 企业运营的内涵与外延- 运营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 运营管理的基本原则2. 运营管理环节- 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生产控制-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的构建、供应链协同、供应链优化- 库存管理:库存分类、库存控制、库存优化- 物流管理:物流系统、物流成本、物流服务3. 运营管理工具与技术- 流程图与流程优化- 线性规划与应用- 案例分析:成功企业运营管理案例4.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运营管理概述- 第二周:生产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第三周:库存管理与物流管理- 第四周:运营管理工具与技术5. 教材章节及内容- 第一章:运营管理导论(1-2节)- 第二章:生产与供应链管理(3-4节)- 第三章:库存与物流管理(5-6节)- 第四章:运营管理工具与技术(7-8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一.设计内容与方法步骤生产组织设计,包括车间设计、车间作业计划系统设计二部分内容。

(一)车间设计1、车间生产的产品(零件)进行分类鉴定2、确定生产类型和划分工段(1)计算节拍,假设有效工作日为300天,两班制作业,每班工作8小时,检修停工率为8%,根(2)根据公式K=T/r,求按工序计算的大量系数值,下表所示大量系数汇总表结论:工序的大量系数大于,所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量生产类型。

3、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由于用同种设备,同工种的工人,同样的工艺,加工不同的对象,根据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工艺专业化工段,由于三种零件的节拍大致相同、且流水生产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所以应进行流水生产,又因为是三种不同的零件,所以应组织多品种的流水线,又因为每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不等,所以为间断的流水线。

4、车间设备的计算该流水线共需要采用的设备数为:2+3+3+2+3+2+2+2+4+2+3=28台5、车间面积的核算根据已知的条件X52K 为*2米; F21 为2*米;CW6163 为2*1米; S8139 为2*1米;Y631K 为2*2米; M8612 为3*米;Z535 为*1米; M131W为2*米;钳工台占用面积为1*1米,传送带宽度为米,设备间距为米,设备与传送带的间距为米,(纵向)布置,设备与传送带的间距为米(横向布置)6厂方选择和平面布置(二)车间作业计划系统设计3、作业计划标准的设计4、组织混合流水生产,安排投产顺序1、计算三种产品的生产比例:18000:72000:24000=3:12:4生产比倒数法计算过程关于设备管理的研究摘要设备管理为使设备寿命周期的费用达到最经济的程度,而将适用于机器设备的工程技术、设备和财务经营等其他职能综合起来考虑.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

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选择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修理设备以及更新改造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设备运动过程可分为两种状态,即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和资金运动形态。

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是指设备从研究、设计、制造或从选购进厂验收投入生产领域开始,经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至报废退出生产领域的全过程,对这个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的资金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最初投资、运行费用、折旧、收益以及更新改造自己的措施和运用等,对这个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的经济管理。

设备管理,既包括设备的技术管理,又包括设备的经济管理,设备的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是有机联系、相互统一的。

关键字:,,1.设备管理基础工作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内容凭证管理、数据管理、定额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和规章制度管理。

设备凭证管理含义:在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中,用于记录设备管理和技术活动,以及经济核算,并明确管理各方责任的书面证明,就是设备管理凭证。

凭证设定原则(活动的依据,保证作用)(1)满足需要的原则;(2)简明适用的原则;(3)科学规范的原则。

凭证设置要求(1)一般设置成表格形式,一张表格有固定栏目和每次要填写栏目,固定栏目包括标题、表头、各种线格和文字说明等,标题要意思明确,语言简炼;填写栏目,要求数据来源可靠,易于收集,并要考虑最大的可能值,留有足够的空格余地。

(2)凭证是随着设备物流和价值流的流向而传递的。

传递过程中,有的环节需要保留作为依据,所以凭证的联次设计要合理,并在每一联上注明所缴存的部门。

(3)凭证格式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设备数据管理含义数据管理是指通过对数据收集、处理加工和解释,使其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设备数据管理的作用(1)通过对物质运动形态的管理,保证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正常进行,保证设备完好,为企业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提供可靠保证。

(2)通过对价值流(设备采购、维修等费用)的数据管理,使各级人员及时了解设备各项费用的发生及流向,进行费用控制;同时,通过对凭证上的数据与实物核对,避免资产流失。

(3)通过统计与分析,计算和输出各种数据值与目标值对照,采取措施控制超标指标,并为管理部门制定设务管理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维修决策等提供依据。

2.设备资产状况统计设备拥有量及分类拥有量全部设备:指使用期在一年以上,价值在行业规定限额以上,属于固定资产的所有设备。

生产设备: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它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生产设备管理范围和管理目录,由行业主管部门规定。

主要生产设备指设备修理复杂系数在规定限额及以上的生产设备,是生产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全部设备、生产设备和重要生产设备总拥有量和分类拥有量数据,由设备管理部门统计员根据设备台账,按期统计、制表设备资产原值、净值及新度系数该项统计反映企业每年设备资产规模和老化程度。

设备新度系数为设备资产净值与设备资产原值的比,是价值角度,反映报告期内企业设备新旧程度的一个统计指标。

通过该指标的统计分析,为企业制订设备更新规划提供依据。

设备资产原值、净值数据由企业财务主管部门提供,由设备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统计,填入表格。

设备技术状况统计主要生产:总台数应含企业在用的、备用的、封存的以及正在检修的全部重要生产设备,但不包括尚未安装使用的设备。

主要设备泄漏率泄漏点统计不局限于静密接合处,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管是静密封点,或是焊缝裂纹、砂眼以及其它原因的泄漏,均作为泄漏点统计。

设备运营状况统计主要生产设备台时利用率该率是反映设备时间利用程度的指标之一。

计算设备台时利用率的依据:(1)报告期内主要生产设备实际开动台时由设备制度台时利用情况汇总表(见表2-42)汇总,表中数据由生产运行记录整理得到;(2)报告期内主要生产设备制度工作台时,按企业一班、二班、三班制度工时计算得到。

实有设备利用率实有设备利用率主要是表示生产设备在数量、时间、能力等方面利用程度。

它综合反映了闲置设备,不能使用设备、备用设备及停开设备等方面的潜力,其计算分式为:设备维修状况统计(1)事故(故障)停机率;(2)设备修理复杂系数统计;(3)设备大(项)修计划完成率;(4)年度维修费用总额。

设备定额管理定额管理的含义和基本形式企业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一种数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任务所规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量。

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中,主要定额内容(1)设备日常维护时间定额(2)设备维修时间定额(3)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定额3设备档案与资料管理档案与资料的含义和区分设备技术档案是指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形成,并经整理应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说明、计算资料、照片、录像、录音带等科技文件与资料,通过不断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归档建立的设备档案。

设备资料是指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和改造所需的产品样本、图纸、规程、技术标准、技术手册,以及设备管理的法规、办法和工作制度等。

设备的档案和资料都是设备制造、使用、修理等项工作的一种信息方式,是管理和修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料。

设备档案与资料的区别是:①档案具有专有的特征,资料具有通用的特征;②档案是从实际工作中积累汇集形成的原始材料,具有丢失不可复得的特征;资料是经过加工、提炼形成的,往往是经正式颁布和出版发行的。

设备档案也是一种资料,是特殊的资料。

设备档案与资料的管理是指设备档案与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放保管、供阅传递、修改更新等环节的管理。

档案与资料管理内容设备档案内容设备档案一般包括设备前期与后期两部分。

前期档案包括设各订购、随机供给和安装验收的材料:后期档案包括使用后各种管理与修理的材料。

4设备规章制度管理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是指指导、检查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各种规定,是设备管理、使用、修理各项工作实施的依据与检查的标准。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可分为管理和技术两大类。

管理类包括管理制度和办法;技术类包括技术标准、工作规程和工作定额。

规章制度的管理,是指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与贯彻。

规章制度的制定制订原则①具备政策性: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方针、政策,符合“条例”要求②要有继承性③具有先进性规章制度的内容构成(1)适用范围:按照各部门的业务范围,将设备一生进行科学分段,确定每一段的管理范围和管理对象,编写相应的规章制度。

(2)管理职能:确定有关的职能部门,如设备、供应、财务等部门在该项管理中的责任和权限。

(3)管理业务内容:一般按照设备物流、价值流的流动方向或管理工作程序,规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内容、方法、手段、相应的凭证及凭证的传递路线,应具备的资料等,同时要制订相关部门之间业务上的衔接、协调和制约方式。

制订规章制度的程序(1)确定任务:根据管理工作需要,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制订制度的意见,经主管负责人同意确定起草部门;(2)编写草稿:由起草人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写出草稿,送交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然后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4..2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规章制度只有在企业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同时,通过贯彻执行也是对规章制度的全面验证,其中不够科学或脱离实际的部分将被发现,经组织修订后,使规童制度更加完善。

(1)贯彻规章制度的程序(2)贯彻规章制度的要求5机械设备的管理加强现场,继续突出重点,加强以“一通三防”为重中之重的专项整治工作,继续抓好顶板、机电、运输、防治水,雨季“三防”和治安“三防”工作,加强自制加工和特种设备管理的整治,继续加大对“非标准”问题的整治力度;同时对重大危险源、危险品、要害部门,及交通运输要加强防范,实时监控,消除隐患,不发生事故;一、要注意高温天气对设备的影响,持续高温,设备高效运转,需要注意温度过高的问题,防止设备燃烧和毁坏;1.要注意雨水对设备的影响,进入雨季,空气潮湿,雨水多而勤,设备的防雨、防潮要提上日程;2要注意连续工作对设备的影响。

野外工程项目,都在抢时间,争速度、连续作战,设备也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设备保养、维护一定要跟上。

3.要注意设备状况,设备高效运转,难免因“疲劳”出现损坏或不在正常状态工作,切不可“萝卜快了不洗泥”。

带病作业,必然造成大的损失。

4.要注意对“新手”的培训。

生产大忙季节,难免招用一些临时工。

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也陆续前来报到,对他们的工作热情应当鼓励,但是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使用的的防护措施,一定要向他们交代清楚,经考核他们确定掌握这些技术后,方可上岗,否则,决不能开绿灯。

总之,工作越忙越要注意安全,设备使用率越高,越要加强检修,任何疏忽、侥幸都会酿出不安全的祸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