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2020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学案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神权下的自我课件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神权下的自我课件人民版必修3

成就 发现万有引力 提出宇宙无限论 提倡唯物主义研究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1.《十日谈》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 史料 一个从小①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 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 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 “爸爸,②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理解宗教改革家的人文主义精神 (1)欧洲宗教改革家虽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他们用人文主义宗 教观挑战了至高无上的罗马教皇的权威。 (2)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 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 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3)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主张人只要依靠信仰就能得救, 让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 信仰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 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 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4)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作用,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 的意味,把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 来。
哥白尼
波兰
基人,动摇了神学理论的基础,改变
(1473-1543 年)
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开普勒
认为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提
德国
(1571-1630 年) 出开普勒三定律
伽利略
研制天文望远镜,发现新星体,是近
意大利
(1564-1642 年) 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
国家 英国 意大利 英国
人物 牛顿 (1643-1727 年) 布鲁诺 (1548-1600 年) 培根 (1561-1626 年)
(1)据史料第一段指出马丁·路德是怎样抨击教皇的。有何影响? (2)结合史料,说明你怎样理解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

神权下的自我

神权下的自我

三、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 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 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 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 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 续。
三、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 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 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 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探究思考:
1、文艺复兴运动是在怎样的历史背 景中产生的? 2、有人认为:“文艺复兴就是复兴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你如何看待 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世界伟人看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 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 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 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 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 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
品和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省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 要求
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 《十日谈》、但丁与 《神曲》、彼特拉克、 达· 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 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 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 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敬请批评指正!
拉斐尔(14831520),文艺复兴意大利 “艺坛三杰”之一。从22 岁到25岁,他创作了大量 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 他没有达· 芬奇那样经验丰 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 朗琪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 气概。可是,他创造出最 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被 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 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 并且延续了400年之久, 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 不可企及的典范。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神权下的自我课件人民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神权下的自我课件人民版必修3

【例题】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 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 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 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A.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问题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哪些主要区别与内在联系? (1)区别:①从内容上看,前者宣扬人文主义的世界观,肯定人、反 对神;后者在承认神的前提下,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② 从形式上看,前者借助古典文化批判封建神学,后者则采取宗教异 端的形式。③从目标上看,前者反对封建神学,后者反对天主教会。 ④从实质上看,前者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后者既是一 场思想运动,更是一场政治运动。⑤从影响上看,前者促进了人们 思想的解放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后者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 路。 (2)内在联系:①文艺复兴是宗教改革的理论准备,没有文艺复兴 对封建神学世界观的冲击,就不会有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实际 行动。②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实践和深化,其摧毁了天主教会的 精神独裁,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为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促进 近代文化的繁荣提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 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兴起 从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恢复被基督教禁 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
一二三
二、人性的启蒙 1.表现形式 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 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 “三杰” ①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创作的《神曲》赞颂了人的伟大,并率 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②薄伽丘:《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 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是意大利 文艺复兴初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为 “人曲”。 ③彼特拉克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学案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学案

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学习目标]一、古典文化的“再生”1.背景(1)政治:封建的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2)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的兴起。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根本原因)(3)思想:人们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与基督教的禁欲主张相矛盾)。

(4)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2.发源地:在14世纪城市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

3.含义: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4.旗帜:人文主义。

判断正误(1)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

( √)(2)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实质是把人性从封建统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 ×)易混易错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反对教会扼杀人性,主张将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

二、人性的启蒙1.初期概况(1)代表人物:“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2)表现形式: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

(3)作品内容①《神曲》:赞颂人的伟大,揭露教会的贪腐。

②《十日谈》:讴歌人性;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说的大多是男欢女爱。

问题思考材料阿姆斯特丹大学运用情感分析软件分析名画《蒙娜丽莎》,得出的结论是蒙娜丽莎的表情中有83%是快乐的表情,9%是厌恶的表情,6%是害怕的表情,2%是愤怒的表情。

思考这一分析旨在说明什么?提示《蒙娜丽莎》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2.高潮期概况(1)代表人物:英国戏剧作家莎士比亚。

(2)发展走向: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3)作品内容: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深化理解薄伽丘主要关注的是人的本能,而莎士比亚则更注重人的精神世界。

神权下的自我课件(高二历史)AUAAPP

神权下的自我课件(高二历史)AUAAPP
借助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借助复
链 接
兴基督教的原始教义。
(4)影响: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天主教神学的统治促进 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为启蒙运动 做了思想上准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不同点:
①从背景上看:宗教改革还与西欧各国复杂的社会
矛盾有关,并且各种社会力量都将斗争矛头指向了封建
D.《九十五条论纲》的传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中世纪的
栏 目
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 链
廷在德国势力最大,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1517年,接
教皇兜售赎罪券,搜刮民财,此举激怒了路德,所以进
行宗教改革。
答案:C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二、人文主义的内涵?薄伽丘和莎士比亚对人性的 理解比较。他们的思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什 么?
得大教堂为借口,大量出赎售罪__券________________。
____2__.____揭___开____序___幕_引:发一场马关于丁《赎九罪·十券路五的条德辩论论发纲。》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代表人物及主张——马丁·路德。
① ____信__仰__得__救_________,“因信称义”:思想的 核心,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母像人物表情呆板没有生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三、宗教改革——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1.背景:
①文艺复兴运动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因此需要一场更为广泛思想解放运动。
②德国经济分散,政治分裂,受罗马天主教会的剥 栏
削与压迫最重,有谚语称“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目 链
③直接原因是1517年,教皇在德国以修缮罗马圣彼 接

二 神权下的自我

二  神权下的自我

中世纪 禁欲苦行 压抑人性 麻木顺从 愚昧迷信 神权至上
文艺复兴时期
追求现实生活 张扬人性 追求自由平等 追求理性科学 人性至上
感受文艺复兴
拉斐尔的父亲 是一位宫廷画师, 所以他继承了父亲 的绘画天赋。不幸 的是,他七岁丧母 、十一岁丧父,小 小年纪就进入画室 帮工,三十七岁就 离开了人间。
中世纪圣母子
路德宗教改革时的教皇是利欧十世(1513-1521), 他生活豪侈淫佚,并喜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教堂, 而以售卖赎罪券为筹款的财路。 他的推销员,夸张赎罪券的功能说:“当你购买赎罪 1517年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 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 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运动开始。 中出来了。” 有一名无耻的推销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下银钱, 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 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 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
评价
进步: ①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第 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推动了当时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不足: ①过分推崇个人主义,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 泛滥和社会混乱。 ②文艺复兴的影响仅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 识阶层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思想解放作用
2.罗马天主教廷对德剥削压迫,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薄伽丘与《十日谈》
(1313-1375)
《十日谈》的开端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 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 故名《十日谈》。
《十日谈》:
(第四天故事一)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 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 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丽的 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儿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 虔诚的父亲把女子看作洪水猛兽,要儿子赶快低下头, 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路上对任何 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说: “爸爸,让我带一只回去喂养吧!”

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6.2神权下的自我

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6.2神权下的自我

二神权下的自我目标导航(3)________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

(4)《圣经》代表着________,代表着________。

4.影响(1)创立了________教,其后,欧洲出现了几种新教派。

(2)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________。

(3)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________统治中解放出来,为________做了思想准备。

答案:一、1.(1)基督教(2)世俗人生(3)基督教2.143.意大利4.资产阶级思想解放5.人文主义二、1.欲望人性2.神曲十日谈等级哈姆雷特友谊三、1.(1)知识(2)德国罗马教廷(3)赎罪券2.九十五条论纲3.(1)信仰(2)圣经(3)自由(4)理性思想自由4.(1)路德(2)人文主义(3)神权启蒙运动课堂作业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古典文化的“再生”1.在十四五世纪,西欧社会中酝酿着新世界的曙光,在经济方面表现为新航路的开辟,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文艺复兴。

从根本上推动了新世界思想文化变革的原因是( ) A.自然科学的诞生B.工商业的发展C.探寻新航路成功D.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答案:B解析:由“十四五世纪”“西欧”“新世界”可知,此“新世界”是指资产阶级建立的新社会。

而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根本上推动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2.“这场运动将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的心情结束了,开启了人类思想的一个新的时代。

”这场运动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C.资产阶级革命 D.宗教改革答案:B解析:关键信息是“这场运动将中世纪晚期……结合了,开启了……新的时代”。

由“开启了人类思想的一个新的时代”可以排除A、C;宗教改革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排除D。

知识点二人性的启蒙3.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十日谈》被称为“人曲”,与但丁的《神曲》并列。

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反对封建专制 B.强调人、否定神C.抨击教会的黑暗 D.主张政治革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部作品的相似处。

必修三专题六2神权下的自我

必修三专题六2神权下的自我

二、与上帝直接对话--16世纪宗教改革
1、时间地点: 公元16世纪 德国到欧洲 2、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一 定的思想解放的作用。 (2)德国经济分散、政治四分五裂——遭受 根本原因 罗马天主教教廷的剥削压迫最重,激化了 社会矛盾,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天主教会出售赎罪券 (3)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 3、开始标志: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 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 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 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赎罪券并非救赎的凭证,只不
81.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 过是天主教会掠夺钱财的一种 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 手段而已。 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 83.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捐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 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 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 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阅读这些文献,谈谈马丁路德对赎罪券及教皇的看法
4、马丁路德主要思想:
《圣经》的权威来取代罗马教皇的权威。 --(信仰得救) 因行称义(靠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 (2)人人都有权读和理解《圣经》,与上帝直接 圣礼才能得救)——因信称义
(3)《圣经》代表着理性与思想自由
摧毁了教皇或教会的精神权威, 以 (1)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我 只 要 凡 人 的 幸 福
我 只 是 凡 人
薄伽丘
(1313—1375)意大利作家 1348年,鼠疫(人称“黑 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 薄伽丘因此博得 “欧洲短 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 篇小说之父”的不朽名声。 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

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二神权下的自

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二神权下的自

5、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潮——人文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等级观念 寄托来世 禁欲主义 蒙昧 主义
人性 自由平等 现世幸福 个性解放 理性科学
人文主义: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 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6、如何认识文艺复兴运动意义?
进步性: 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解 除了精神枷锁。(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⑵.促进了欧洲近代思想、文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 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 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 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 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 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资产阶级 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 级思想和文化运动。它发源于意大利,扩展到英、法、 德等西欧国家。是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2课 神权下的自我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它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什么?
西方思想 史上的三 次大的思 想解放运 动
智者运动 (公元前5世纪)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公元14-17世纪)
启蒙运动 (公元17-18世纪)
起源 复兴 成熟
神光笼罩下的中世纪
3、意义:
*创立了新的基督教分支——路德教 *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 展了人文主义。(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在教会内部的发 展,是人文主义的延续。)
不足: 过分推崇个人主义,导致人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影响仅局限在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6.2神权下的自我

6.2神权下的自我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 “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 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 “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本课结构: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二)人性的启蒙 (三)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 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被冲破,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 缚下解放出来。
4、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反对基督教神学,宣扬人文主义,是一场人本主义反 对神本主义的运动
5、旗帜:人文主义
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崇尚个性,追求现世 幸福,要求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6、矛头:基督教神学
《神曲》插图
《幻游地狱》
《幻游炼狱》
《幻游天堂》
彼特拉克提出以“人的学问”代 替“神的学问” 被称为“人文主 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
薄伽丘与《十日谈》
《十日谈》叙述了10个青年男女为逃避瘟疫在佛罗 伦萨郊区的一座别墅里住,其中10天每人每天讲一个 故事。这100个故事分别取材于历史事件、中世纪轶 文趣事、法国寓言、东方民间故事、宫廷传闻和街谈 巷议等 《十日谈》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维护妇 女权利,提倡男女平等。谱写了一首赞美人生和现实 生活的“人曲”。作品也揭露封建帝王的残暴,基督 教会的罪恶,教士修女的虚伪等等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古典文化的“再生”
⑴中世纪欧洲宗教神权统治严重束缚人性 ⑵14世纪的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背景
⑶新兴资产阶级想要冲破宗教神权束缚
⑷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众多人才
2、表达形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 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 督教文化。

6.2神权下的自我

6.2神权下的自我

5.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说:“人是可以随心 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C.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 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6.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 A.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C.是一场宣传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 D.是一场对抗基督教文化的运动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课
神权下的自我
——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精神
智者运动
公元前5世纪
起源
西方 三次 思想 解放 运动
文艺复兴
公元14-17世纪
复兴
启蒙运动
公元17、18世纪
成熟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
请观察图片,提取历史信息。
人文主义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 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 主义的主要诉求。
三、解放自我之宗教改革
利奥十世 (1513-1521)
马丁·路德 (1483—1546)
宗教改革时的教皇, 他生活豪侈淫佚, 并喜爱艺术。 1517年,他以修缮圣 彼得大教堂为名,大 量出售“赎罪券”, 激起了德国民众的愤 慨。
16世纪末 17世纪初 (高潮)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达· 芬奇
《神曲》
《歌集》 《十日谈》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米开朗基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文学 (英国)
但丁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彼特拉克说:“真正高尚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

高中历史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课件人民版必修3【优质ppt版本】

高中历史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课件人民版必修3【优质ppt版本】

二、人性的启蒙 1.初期的文艺复兴 (1)代表人物: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但丁、 彼特拉克、薄伽丘)。 ①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著有《神曲》。 ②彼特拉克被称为“ 人文主义之父 ”。
③薄伽丘的代表作是《 十日谈 》,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
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 等思想。
(2)特点: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2.高潮时期的文艺复兴
(1)代表人物:英国的 莎士比亚 ,其作品刻画了复杂的人类
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代表作为《 哈姆雷特 》等。
(2)特点: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提升人性的尊严。
三、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中世纪的德国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罗马 天主教教廷在德国的势力最大。 2.开端:1517 年,马丁·路德发表《 九十五条论纲 》, 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3.改革思想 (1)人的灵魂得救要靠虔诚的信仰 ,无须教士作为中介。 (2)人人有权阅读和解释《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
解析: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批判天主教会,嘲 笑教会的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 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 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 C 项正确。排除 A、B 两项;D 项“抨击‘灵魂获救’的骗局”是对 宗教的彻底否定,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
答案:C
主题二 宗教改革
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
观点的是( )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③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④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A.①③④ C.①②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解题思路] [答案] A

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二神权下的自我课件2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二神权下的自我课件2人民版必修3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3.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1)“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①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 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 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 问”。 (2)“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
二、人性的启蒙 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
(1)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2)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3)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4)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 准备了条件。
2Hale Waihona Puke 核心:人文主义。基本含义: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 尊严) (1)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 (3)提倡追求自由、平等,崇尚理性和科学。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2课 神权下的自我
学习目标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 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 义的含义。
想一想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14-17世纪)是“人” 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里的“人”被发现和 “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二神权下的自我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

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二神权下的自我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

二神权下的自我记知识纲要必背要点1.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

2.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与思想自由。

知识点一古典文化的再生1.背景(1)西欧陷入“黑暗时期”,基督教建立神权统治。

(2)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与基督教的禁欲主张相矛盾。

(3)14世纪的意大利首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

2.含义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3.性质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后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意义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

【易混易错】文艺复兴运动虽然声称复兴古典文化,但只是借助其形式,其内容主要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

知识点二人性的启蒙1.初期阶段(1)代表人物: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①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著有《神曲》。

②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③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思想,被称为“人曲”。

(2)特点: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2.高潮阶段10莎士比亚。

其作品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1)代表人物:英国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代表作为《□11哈姆雷特》。

(2)特点: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深层点拨】薄伽丘主要关注的是人的本能,而莎士比亚则更注重人的精神世界。

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二神权下的自我素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二神权下的自我素材人民版必修3

二神权下的自我备课资源参考教材百家1.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他们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2.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影响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欧洲宗教改革家虽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并不迷信传统、陈规,他们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3.主流版本教材对相关内容的处理人民版、岳麓版和人教版教材均以欧洲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发展为核心,从时代背景、基本过程和重大意义等方面,介绍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关内容,呈现出线索清晰、图文并茂的编撰特色。

其中,人民版和人教版教材均安排了1课时的篇幅,岳麓版教材则以2课时的篇幅进行阐述,且人教版教材的教学内容最为简约。

就具体内容而言,三大主流版本教材存在如下差异:人民版教材详述了薄伽丘的《十日谈》、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增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地位、新教与旧教的主要不同;岳麓版教材详述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宗教改革的历史评价,增述了文艺复兴的艺坛三杰、“因行称义”与“因信称义”、加尔文宗教改革;人教版教材详述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增述了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影响、文艺复兴运动的传播等内容。

资料卡片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意大利半岛最早萌发了资本主义经济。

14、15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工商业发达,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具有新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满足于当时天主教会控制下的陈腐、呆板的生活。

高中新课标 新课标文化史 文化史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二 神权下的自我(17张PPT)

高中新课标  新课标文化史  文化史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二 神权下的自我(17张PPT)
提示:人文倾向,张扬个性,市民文化
• 请分析这些倾向出现的根本原因。
提示: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成长
• 说明这些倾向在中国为什么没能形成 思想解放潮流?
提示:思想是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产物
专题六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课 神权下的自我
本课小结
神学世界观 天主教会 封建专制 天主教会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 ?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 ;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2020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课 神权下的自我

2020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课 神权下的自我

是人文主义思想,故 C 项正确;动摇罗马天主教统治是宗
教改革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答案:C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文主义者们,从但丁开始,讽刺和反对的就是作 为政治力量的教会,而不是精神意义上的上帝。所以,与 其说是“人神对立”,不如说是社会阶级对立;与其说是“发 现了人”,不如说是回归了个人和上帝之间的对立统一关 系,简单点说,就是反教权不反神权。……在神权作为基 础的前提下,人们寻求和上帝的直接接触、对话。……人 文主义产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所谓复兴,就是人文主义掀 起希腊文学以后的一次文学高潮。……人文主义文学作家 提倡希腊古典文化,研究推广古典名著。……可以说,希 腊、罗马文化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理性精神来源。 ——摘自《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和 启蒙运动中“理性”的对比》
二、人性的启蒙 1.初期的文艺复兴 (1)代表人物: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但丁、彼特 拉克、薄伽丘)。 ①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著有《 神曲 》。 ②彼特拉克被称为“ 人文主义之父 ”。 ③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 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 类平等思想。 (2)特点: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解析:由材料“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 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等信息可知,宗教改革得到社 会广泛支持,说明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 项正确。各阶层 由于利益不同,其目标也就不同,排除 A 项;B 项并非材料 中心意思,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并非强调其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排除 C 项。 答案: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
2。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5。下图所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画面的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而天平的左端站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图画体现了对教皇、教会权威的否定,宣扬了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
主题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1。从《十日谈》看人文主义思想
史料 《十日谈》故事摘录之绿鹅的故事:一个①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②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2。“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他们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 )
A。完全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
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
C。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继续倡导天主教的价值观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的“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他们的中心主题”说明当时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是在借助于宗教形式来表现人文精神,故选C。
①指中世纪对人性的禁锢和压制,②指人性的复苏。
(1)薄伽丘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什么道理?该故事体现出什么思潮?
(2)从这个故事中,你能体味出人文主义的哪些含义?
提示 (1)道理:人的自然天性是无法压制的。思潮:人文主义。
(2)含义:提倡人性,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肯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追求现世的幸福,反对泯灭人欲的观念。
③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④两次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的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得到了封建诸侯的保护。
(2)不同点
①采取的斗争形式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宗教改革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把斗争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
4。“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B。信仰即可得救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D。主张因行称义
答案 B
解析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换句话说就是信仰上帝就不用再信仰他人。
5。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此言最大的意义是( )
2。高潮期概况
(1)代表人物:英国戏剧作家莎士比亚。
(2)发展走向: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3)作品内容: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思维点拨]
薄伽丘主要关注的是人的本能,而莎士比亚则更注重人的精神世界。二者的共同点是都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赞美人的力量和智慧,强调以人为中心,否定神的权威。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Hale Waihona Puke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答案 B
解析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上去分析。材料中“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也说明了这一点。“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反映出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智者运动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D。宗教改革
答案 C
解析 “失踪的古典文化”“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均和文艺复兴有关,因为文艺复兴把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所以本题答案选C。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
3。(教材第105页学习思考)
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有哪些不同?
提示 薄伽丘主要关注的是人的本能;莎士比亚更注重人的精神。
4。(教材第105页学习思考)
资料显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潮是什么?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提示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潮是人文主义。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赞美人的力量和智慧,强调以人为中心,以现实生活的创造为中心,崇尚现世享受。
A。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B。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
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D。从根本上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答案 B
解析 马丁·路德认为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从而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B项符合题意。
[基础达标]
1。“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与之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1。背景
(1)政治:封建的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2)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的兴起。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3)思想:人们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与基督教的禁欲主张相矛盾)。
(4)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2。发源地:在14世纪城市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
3。含义: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2)人文主义的精神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结合,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涵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崇尚科学,追求知识。
(3)主张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精神追求,反对教会禁欲主义。
主题二 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
史料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因信称义”说是指信徒可以由于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可以免去天主教会规定的繁文缛节。
②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开始,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上层;宗教改革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
③产生的作用不同。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扫荡了封建势力,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教思想还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画线部分说明马丁·路德的观点是“因信称义”,挑战了教廷的权威,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是一致的。
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联系?
提示 主张:只要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
冲突:教会认为只有购买“赎罪券”,人的灵魂才能升入天堂,而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
1。背景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
(2)中世纪的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剥削和压迫最重。
(3)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
2。开始: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思想主张
(1)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2)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圣经》代表着理性和思想自由。
结合史料,说明你怎样理解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
提示 马丁·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天主教会精神独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史料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它的意思。我日夜思索着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二、人性的启蒙
1。初期概况
(1)代表人物:“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2)表现形式: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
(3)作品内容
①《神曲》:赞颂人的伟大,揭露教会的贪腐。
②《十日谈》:讴歌人性;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说的大多是男欢女爱。
3。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创作了许多关于圣母的画像,右面这幅画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他的创作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
A。倡导人文主义
B。面向现实世界
C。崇尚科学民主
D。追求自由平等
答案 A
解析 这幅画像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重视人、重视情感的人文主义精神。
联系:这一主张否定了教皇与罗马教廷的权威,质疑了各种形式赎罪的真实性,这与人文主义思想是一致的,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封建要求有相似之处。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处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②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高中教育】2020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学案人民版必修3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