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培养及无血清培养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优势、特点与实验研究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优势、特点与实验研究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优势、特点与实验研究摘要: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相比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等传统培养基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组成成分相对清楚,制备过程简单,日益得到生物技术界的重视。

运用统计学实验方法,可科学有效地考察细胞培养基中多因素、多水平间的交互作用。

应用新型蛋白质组分分析技术及生物芯片技术定位胞浆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膜表面的生长因子受体、激素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粘附分子等,用以确定细胞培养基中调控分子的添加组合。

对无血清培养基的优势特点及常用的实验研究进行概述。

以期为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与研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实验设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当今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生产实践方面都得到生物技术界的重视。

随着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规模的扩大和生物药物需求的增长,基于细胞及产品特性的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制已成为细胞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有关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制和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推动了基因工程产品及产业的发展。

1 无血清培养基的优势特点及分类细胞培养基是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重要因素。

无血清培养基是继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之后的第三类培养基。

与传统的培养基相比,无血清培养基是一种不含有动物血清或其他生物提取液,但仍可以维持细胞在体外较长时间生长、繁殖的一种培养基。

无血清培养基由于其组成成分相对清楚,制备过程简单,在现代生物技术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无血清培养技术也是阐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及基因表达调控的基础研究问题的有力工具。

常规细胞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相应量的血清或组织提取物,其中最常用于培养基的血清是一种组分很不明确的混合物。

所以常规血清细胞培养基存在以下缺点:(1)血清来自于动物体,其对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生长因子、激素、结合蛋白,并提供保护作用,但同时也有细胞生长抑制因子和毒性因子,所以存在潜在毒性。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通过无菌操作将动物细胞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可以获得大量纯化的细胞、细胞器和生物制品,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疾病研究和药品生产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一、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历程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随着无菌技术和培养基的不断改进,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得以飞速发展。

1961年,美国学者Eagle首次提出了MEM培养基,可以支持多种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成为现代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断头草胚胎细胞、合成肝素生产细胞、丝裂素等细胞系,使用纯化技术获得大量细胞产物。

随着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细胞培养技术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培养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1. 细胞学研究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为细胞生长、分裂和传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以用于生物学、医学、药学等多个领域的细胞学研究,例如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2. 疾病研究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某一疾病的细胞,可以研究该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例如,培养癌细胞可以研究癌症的发生和治疗。

3. 生物制品研发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量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酶、抗体和疫苗等生物制品。

例如,利用CHO细胞或HEK293细胞表达可溶性蛋白,或利用CHO细胞表达单抗和Fc融合蛋白,都在药品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1. 三维培养技术传统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通常采用二维培养方式,细胞长期生长在平坦的表面上,存在许多限制。

三维培养技术可以让细胞在三维环境中生长,更接近自然情况。

三维培养技术可以在细胞核、蛋白质和代谢等方面呈现更真实的情况,更适合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

2. 纳米技术和微流控技术纳米技术和微流控技术可以为细胞培养提供更优化的环境。

动物细胞培养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动物细胞培养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动物细胞培养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物细胞培养已经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动物细胞培养可以为现代医学、生物制药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近年来动物细胞培养的最新研究进展备受关注。

一、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原理动物细胞培养是指将动物细胞从体内分离出来,通过特定的营养物质、环境和条件,在实验室中重新使其生产生长。

动物细胞培养的实质是建立体外的生态环境,为细胞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通过控制细胞的生理状态,使其合成和分泌目的分子。

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步骤包括:细胞分离和纯化、获得种子细胞、筛选培养基、培养细胞、细胞检测和应用开发等环节。

其中,种子细胞的选择和培养基的筛选是关键环节,它们对于培养细胞的稳定性和细胞代谢的正常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生物制药、制备疫苗、生产基因工程产品、组织工程、细胞毒性试验、检测环境和食品污染物等领域。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动物细胞培养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1、生物制药生物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

动物细胞培养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生产各种人工合成的蛋白质药物。

比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人胰岛素,就是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

除此之外,细胞培养还可以被用于研究生物制药药物的生产工艺、药效、药代动力学等。

2、制备疫苗疫苗是指预防传染病以及控制疾病传播的一种预防措施。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制备疫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细胞培养,可以生产单克隆抗体、疫苗等免疫药物,为对抗病毒和细菌感染提供有效手段。

3、生产基因工程产品基因工程产品是指利用基因技术获得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基因工程产品的研究和生产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细胞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基因工程细胞,为制备基因工程产品提供了充足的细胞来源。

此外,细胞培养也可以用于研究基因表达、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江西畜牧兽 医杂 ̄>)2o18年第 1期
文 章编 号 :1oo4—2342(2018)0l一0004—05 中图分 类号 :Q813.1 文献标识码 :A
·专论与综述 ·
无 血 清 培 荠 基 的 研 夯 进 展
张松 。-一,乔 自林 。王家敏 (1.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 学与工程学院)

·
从 牛 胎 儿 中获 得 血 清 引起 了国 际 社 会 对 动 物 福 利 的 关 注 ,如 对 实 验 动 物 造成 伤 害 ,存 在 着 道 德 和 伦 理 上 的 问 题 … 1-3 血 清批 间差 异 问题
季 节 的交 替 、地 域 的跨 越 、动 物 个 体 或 群 体 的 差异 ,这 些不 同均 会造 成血 清 的批 次 间差 异 。另外 , 血 清 的组 成存 在 可 变性 和 不 一致 性 .这 也会 导 致 培 养 基对 细胞 具有 不 一致 的促 生长 能 力 。此 外 ,每批 培 养 基 的 质 量会 随着 供 体 奶 牛 的饮 食 和身 体 状 况 的变化 而变化 这种变 化也 会导 致 培养基 的促 生 长 特 性 发生 显 著差 异 ,最 终 导致 细 胞培 养 过程 的生 长 能 力和 速度 的 巨大差 别 。 1.4 成 分 问题
人 类 历 史 上 第 一 次 培 养 动 物 细 胞 时 所 用 的添 加 物是 动 物血 清 (如新 生牛 血 清 、优级 胎 牛 血清 等 . 添加 量 ~般 在 5%~15%之 间)等 天然 的动 物体 液性 补充 物 。这些 天然 的体 液性 补充 物 可 以在 较长 的~ 段 时 间里维 持细 胞生 长 。它们 主要 是可 以 向培养 细 胞 提供 激 素 、生 长 因子 、贴 壁 因子 、结 合 蛋 白和 其它 营 养 物质 等 。然 而 ,尽 管 血清 对 细胞 具 有 良好 的 生 长促 进 作 用 ,但使 用 血 清作 为 培养 基 的 添加 剂 依然 存 在很 多 问题 。 1,1 高成本 和 可用性 问题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优势、特点与实验研究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优势、特点与实验研究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优势、特点与实验研究摘要: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相比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等传统培养基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组成成分相对清楚,制备过程简单,日益得到生物技术界的重视。

运用统计学实验方法,可科学有效地考察细胞培养基中多因素、多水平间的交互作用。

应用新型蛋白质组分分析技术及生物芯片技术定位胞浆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膜表面的生长因子受体、激素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粘附分子等,用以确定细胞培养基中调控分子的添加组合。

对无血清培养基的优势特点及常用的实验研究进行概述。

以期为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与研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实验设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当今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生产实践方面都得到生物技术界的重视。

随着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规模的扩大和生物药物需求的增长,基于细胞及产品特性的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制已成为细胞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有关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制和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推动了基因工程产品及产业的发展。

1 无血清培养基的优势特点及分类细胞培养基是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重要因素。

无血清培养基是继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之后的第三类培养基。

与传统的培养基相比,无血清培养基是一种不含有动物血清或其他生物提取液,但仍可以维持细胞在体外较长时间生长、繁殖的一种培养基。

无血清培养基由于其组成成分相对清楚,制备过程简单,在现代生物技术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无血清培养技术也是阐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及基因表达调控的基础研究问题的有力工具。

常规细胞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相应量的血清或组织提取物,其中最常用于培养基的血清是一种组分很不明确的混合物。

所以常规血清细胞培养基存在以下缺点:(1)血清来自于动物体,其对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生长因子、激素、结合蛋白,并提供保护作用,但同时也有细胞生长抑制因子和毒性因子,所以存在潜在毒性。

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作者:杜秀冬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21期摘要:由于血清会增加支原体、病毒和朊病毒污染,使纯化过程复杂化,因此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的悬浮培养最好使用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但是没有通用的SFM以用于所有细胞系的培养。

因此,需要针对每种单独的细胞系开发特定的SFM。

本文综述了CHO细胞SFM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基因工程蛋白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已被最广泛地用于治疗性抗体的商业生产。

随着对治疗性抗体需求的不断增加,CHO细胞的流行性可能会持续存在。

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基因工程蛋白是获得糖蛋白(例如用于治疗目的的单克隆抗体)的常用方法。

由于其表达量低于原核和酵母表达系统,故提高外源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效率至关重要,这对培养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临床上使用的生物技术产品应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生产,因为动物来源的血清价格昂贵,并且可能含有不合格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

其次,CHO细胞使用悬浮培养方式,与静态培养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剪切力。

因此,为提高CHO细胞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量,需要通过大量的知识和合理的技术来设计适用于CHO细胞培养的SFM[1]。

1 CHO细胞表达系统CHO细胞表达系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是目前全球研究较多的一种外源基因表达系统,在生物制药领域中应用广泛[2]。

CHO细胞是抗体生产中最常用的宿主细胞系,因为它们能够对治疗用途的mAb进行适当的翻译后修饰。

CHO细胞表达系统原核表达系统优势较大,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目的蛋白易于表达,且能被分泌至培养基中;(2)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外源蛋白与天然产物生物学特性及相关理化性质相同;(3)能在无蛋白、无动物源培养基中进行高密度的悬浮培养,利于工业化生产;(4)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较少,利于重组蛋白的分离和纯化[3]。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张云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摘要]:动物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可分为原代和传代培养,有贴壁、悬浮和固定化培养等培养方式。

细胞生长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性质,需要无菌、恒温和充分的营养环境。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光明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细胞培养;微载体;中空纤维;微囊;生物反应器1885年,W Roux尝试使组织离体培养,被认为是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萌芽; 1907年Harrison和1912年Carrel开始把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方法,用于研究离体动物细胞的培养,标志着细胞培养技术(Cell culture technology)的诞生。

此后,随着抗生素、培养基、培养装置以及工艺方法的不断改进,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的研究和应用逐步增多和深入,发展至今已成为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

利用细胞培养开展体外试验,成为了阐释生命现象、发病机理和筛选药物的重要手段;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结合细胞融合(Cell fusion) 、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以及转基因(Transgene)技术进行基因重组、组织构建是遗传和组织工程的重要工具;利用细胞培养生产具有重要医用价值的酶、生长因子、疫苗和单抗等,已成为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部分[1]。

1 基本概念[1,2 ]细胞培养是指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模拟体内生存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及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从体内取出细胞首次培养即为原代培养( Primary Culture),这是细胞培养的最初和必经阶段。

当原代培养细胞生长到一定时期,受到群体环境限制,就需要转移到另一容器才能继续生长,称为传代或继代培养( Subculture)。

根据原代培物性状的一致性与否,传代成功后称为细胞系( Cell line)或细胞株(Cell Strain)。

无血清培养基在CHO细胞培养中的应用进展-细胞生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无血清培养基在CHO细胞培养中的应用进展-细胞生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无血清培养基在CHO细胞培养中的应用进展-细胞生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疫苗和各种生物活性蛋白等生物制品在诊断和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其需求量增加,因此,通过体外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生物制品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青睐。

CHO 细胞是生产蛋白类生物制品最重要的表达系统,采用无血清培养CHO 细胞相比含血清培养,能避免对实验动物的伤害、潜在的污染源影响、不同批次血清间的生物活性和因子的不一致及价格高等诸多弊端,因而受到生物制药领域的广泛关注。

1 CHO细胞CHO 细胞即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ell),是最具代表性的动物细胞表达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

它建株于1957 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Theodore T. Puck 从一成年雌性中国仓鼠卵巢中分离得到,是一种连续细胞系,能传百代以上,具有永生性。

后来陆续又有很多科学家用药物加压、极端条件筛选和导突变等方法筛选得到了一系列不同表型的CHO 细胞株[1],如DUKX-B11、DG-44 和CHO-K1 等。

CHO 细胞能用于表达各种复杂的重组蛋白。

据统计,70%以上的动物细胞表达药物产品都是以CHO 细胞为表达宿主[2]. 2011 年 6 月批准的27 种单克隆抗体中,其中13 种就是通过CHO 细胞表达的,占了约50%的比例。

CHO 细胞之所以成为最受欢迎的宿主细胞,主要在于其易于培养以及基因操作,而且相比其他表达系统,它还具有许多优点[3-4]:①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糖基化药物蛋白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于天然蛋白分子;②具有产物胞外分泌功能,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③具有外源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④既可贴壁生长也可以进行悬浮培养,且有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外源蛋白表达水平较高;⑤CHO 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利于外源蛋白的后分离。

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的现状与研究

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的现状与研究

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的现状与研究摘要:非洲緑猴肾细胞(Vero细胞)是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生物制品规程认可的疫苗生产细胞系。

其来源方便,可连续传代,生长速度快;对多种病毒的感染敏感、病毒增殖滴度高;遗传性状稳定,恶性转化程度低,生物安全性较高;培养条件要求不苛刻,易于在生物反应器实施大规模培养而被广泛使用。

随着对疫苗质量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大范围的健康人群,因此其质量和安全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首要问题。

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的生产方式及其过程。

用无血清培养基取代含血清培养基培养,Vero细胞已成为病毒疫苗生产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我们对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现状,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工艺做了讨论,对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非洲緑猴肾细胞;无血清培养;疫苗Vero细胞是日本学者Yasumura 等于1962年从正常成年非洲绿猴肾分离获得的贴附依赖性细胞系[1],Vero 一词由世界语中的verde(意为绿色的)和reno(意为肾脏的)两个词合并而成。

二十世纪50年代末, 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进入了一个繁盛的阶段, 由于生物科学和技术科学互相渗透出现了各种诱变出遗传缺欠细胞株、传代细胞株及肿瘤细胞株。

细胞基质的培养技术为生物制品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途径[2]。

如何采用传代细胞基质进行机械化和自动化培养, 是传代细胞培养的重大课题。

WHO曾几次推荐采用低代次Vero 细胞制备各类疫苗, 鉴此我们对Vero细胞进行研究以期达到用于疫苗培养细胞基质的目的。

1. Vero细胞的现状Vero细胞是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生物制品规程认可的疫苗生产细胞系[3-4]。

与用作疫苗生产的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和其他一些传代细胞基质相比,Vero 细胞具有以下特点:①来源方便,可连续传代,生长速度快;②对多种病毒的感染敏感、病毒增殖滴度高;③遗传性状稳定,恶性转化程度低,生物安全性较高;④培养条件要求不苛刻,易于在生物反应器实施大规模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不仅包括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还涉及到化学、物理等多学科交叉的内容。

在现代医学、化学、农业、生命科学等领域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因为它可以体外培养和控制动物细胞的生长繁殖,实现对细胞的操纵和操作,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重要的基础所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使大家更深入了解这项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1.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历程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当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细胞培养方法,科学家们往往需要靠体内实验来探究有关细胞的生长、分化以及不良环境对其的影响等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体外培养细胞,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培养和管理经验,取得的结果并不理想。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才真正地开始发展。

1962年,GailR.Martin博士首次成功利用培养出的哺乳动物细胞来生成淋巴细胞,从而奠定了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工作。

此后20年间,科学家们陆续发展出了多种先进的细胞培养技术,并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生物病毒的生产、细胞外表达系统的建立等。

2.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是生物药物的制造。

由于许多药物是由动物细胞产生的蛋白质或抗体制成的,因此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已经成为制造生物药物的主要手段之一。

此外,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基础医学研究和生物学研究。

在这些领域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体外培养细胞来模拟不同的环境,以便深入地研究细胞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同时,还可以通过细胞培养技术来开发新型的治疗方法,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

3.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发展的挑战虽然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历史,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工艺研究进展

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工艺研究进展

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工艺研究进展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制药研究得到快速发展,产生了抗体药物、基因工程药物、诊断试剂、疫苗以及血液制品等五大类生物技术药物。

目前每年都有300-500种生物药进入临床试验,远远超过小分子化学药物的研发速度,是当前最活跃的医药研发领域[1]。

近年来,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表达重组蛋白成为生物制药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占重要地位,在医学研究及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1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概况1.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动物细胞体外培养从1885年Roux等人进行鸡胚胎组织培养开始,20世纪50年代人类对病毒疫苗的大量需求促进人们大规模培养哺乳动物细胞,并开始生产工艺过程设计研究[2]。

1975年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问世,以及后来的基因重组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分别掀起了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研究的两次高潮,最终获得能够稳定表达重组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使其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

哺乳动物细胞具备完整的转录翻译系统,保证重组蛋白(特别是抗体)在表达过程中准确进行复杂的翻译后修饰,包括多肽链的折叠、二硫键的形成、糖基化等,而正确进行翻译后修饰是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前提条件[4,5]。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最接近人源蛋白质,与天然蛋白有最大的相似性, 使其成为蛋白类生物产品的理想宿主细胞。

早期的哺乳动物细胞系生产能力远比不上基因工程菌,但目前已有文献报道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生产重组蛋白的最终浓度达到3-13 g/L,生产能力大大提高[6,7]。

总的来说,哺乳动物细胞相对于生产重组蛋白的基因工程菌(不能进行糖基化等翻译后修饰的原核生物)仍然具有优势,对于保证蛋白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单克隆抗体有“生物导弹”之称,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包括疾病诊断,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的治疗。

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研究进展

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研究进展
动 物 医 学 进 展 。0 2 3 ( ) 8 —0 2 1 , 3 2 :79
Pr gr s n V e e i r e cne o e s i t rna y M dii
Veo细 胞 无 血 清 培 养基 研 究 进 展 r
苏晓蕊 , 岳 华 , 汤 承
( 西南 民 族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 物 医学 四 川 省 高 等 学 校 重 点 实 验 室 , 动 四川 成 都 60 4 ) 1 0 1
无血 清 培养基 由基 础 培养 基 和添 加 因子 两 大部 分组 成 。不 同 的基 础 培 养 基 中 , 加 因 子 的种 类 和 添 浓 度是不 同的 , 体试 验过 程 中要根 据需 要优 化 。 具
1 1 基 础 培 养 基 .
病毒 和 支原 体 污染 l 。此 外 , 清 中大 量 成 分 复 杂 2 ] 血 的 蛋 白质会 给 疫 苗 、 胞 因 子 和 单 克 隆 抗 体 等 生 物 细
定 性考 虑 , 统 的培 养 基 还 是 有 一 些 缺 陷 。 由于 血 传 清所 含 的化 学 成分 不 确 定 , 个 批 次 之 间 也 存 在 着 每
差异, 同时血 清 的价格 昂贵 , 还容 易 引起 细 菌 、 菌 、 真
1 Veo细 胞 无 血 清 培 养 基 的组 成 r
养 基培 养 Veo细胞 已成 为病毒 疫 苗生产 的 一个 重要 发展 趋 势 。Veo细胞无 血 清培 养基 的组成 包括 基 础培 r r
养 基和 添加 因子 两大部 分 , 常见 的添 加 因子 有 转铁 蛋 白 、 岛素 、 量 元 素 、 长 因子 和 维 生素 等 。论 文 对 胰 微 生 Veo细胞 无 血 清培 养基 的研 究 进展 做 一 综 述 , r 以期 为 Veo细 胞 的 无 血 清 培 养 基 研 制 及 疫 苗 的 生产 提 供 r 参考。 关 键词 : r Veo细胞 ; 无血 清培 养 ; 展 进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进展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进展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进展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它可以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可以用于生物制药、生物医学等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成为了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细胞培养的历史、技术进展、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来说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历史最早关于细胞培养的实验可追溯至19世纪中期,当时的法国生物学家Lionel S. Beale使用兔子标本,成功地将细胞在玻璃注射管中维持生长了20天以上。

此后,人们开始尝试利用试管和培养基来培养细胞。

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Ross Harrison用鸡胚的神经细胞成功地将神经元分开培养,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动物细胞培养的成功实验。

20世纪40年代,建立了细胞培养的基础技术,包括培养基的选择和制作以及培养环境的控制等。

二、技术进展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培养时间、数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高。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无血清培养,也称为无血清减少培养(serum-free or reduced medium culture),这种培养方式不需要使用动物源性血清,使得培养环境更加卫生、纯净、可控。

同时,由于血清的来源有限,而且还可能存在病毒、影响研究可靠性,使得无血清培养技术在组织工程、生物技术、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细胞培养还可以分为立体培养和平面培养两种。

立体培养最为常见的就是三维细胞培养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组织环境,在生物医学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应用领域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人类医疗保健、药品开发、疾病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癌症治疗中,锁定细胞表面的化学信号分子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对细胞机理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找到治疗癌症的有效药物。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还包括:1. 组织工程:三维细胞培养和其他技术一起被用来制造人工组织和器官,如骨骼、肌肉、心脏和肝脏等;2. 生物制药:动物细胞培养被用于制造人类蛋白质药物,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等;3. 疫苗研发:培育细胞,制造疫苗成分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K e x u e s h i y a n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并且使其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在科学水平进步的同时,为了使生物细胞培养技术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其有效的利用到医药产业与生命科学的研究当中,已经成为了目前细胞工程的重要发展目标。

所以,本篇文章主要对动物细胞的种类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其在生物制药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有效的推动了细胞工程与生物制药的发展进程。

在!"世纪#"年代中期,佐藤等科学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在做动物实验的时候发现在动物垂体瘤细胞中添加生长因子能够有效的保证细胞的生长,这一发现在当时的生物界中引起了轰动,并且让动物细胞在无血清的培养环境中生长得到了学界的高度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在!"""年以后,动物细胞的培养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生物制药领域,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利用血清培养基培养细胞的缺点,所以让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细胞被生物界的学者们重视起来。

这便出现了在!"""年召开的关于无血清培养基的会议,并且在会议中提出“要改进细胞的培养方法,尽量不再使用胎牛血清培养动物细胞”。

在此会议结束后,大范围内减少了在培养细胞中的血清使用,而且在后来的发展中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的种类、特点和应用范围(一)细胞无血清培养的种类、特点细胞无血清培养从研究成功之初,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一直都是使用能够代替血清的材料来进行细胞的培养,但是这种材料中的成分有很多不明确的因素,导致很多医药厂家都比较担心药物的安全问题,并且在审批的过程中非常困难。

这就使得细胞无血清培养进行到了第二个阶段,这种培养方式不再使用动物原料,在医药公司进行审批的时候也更加顺利,并且提高了药物的安全质量,而且不把动物成分作为原料,也节省了对细胞提取、检测等工序的成本,使这种细胞培养方式在当时的生物制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医药公司的工作效率,并且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1 无血清培养基的重要性 传 统 的生 物 制 药 在 细 胞 培 养 阶段 都 使 用 动
物 血 清 提 供 细 胞 贴 壁 、增 殖 和 维 持 生 长 所 需 的 营 养 成 分 和 生 物 因子 , 由于 批 量 使 用 的 动 物 血 清 来 源 于 自然 生 物 体 (主 要 是 新 生 牛 )本 身 携 带 和 采 集 加 工 过 程 有 污 染 外 源 微 生 物 和 致 病 因 子 的 可 能 , 因 此 ,使 用 新 生 牛 血 清 存 在 生 物 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世 70年 代 ,Satof】 等 发 现 GH3细 胞 株 能 在 添 加 了 生 长 因 子 的基 础 培 养 基 中 可 以维 持 生 长 ,此 后 ,动 物 细 胞 的 无 血 清 培 养 技 术 开 始 逐 渐 引 起 人 们 的关 注 。21世 纪 后 ,随 着 生 命 科 学 研 究 的 深 入 和 生 物 制 药 产 业 的 发 展 ,细 胞 细 胞 培 养 所 用 的 含 血 清 培 养 基 的 缺 陷 逐 渐 显 现 ,使 得 动 物 细 胞 的无 血 清 培养 技 术 引 起 了高 度 重 视 。 2003年 4月 召 开 的 “改 进 体 外 培 养 方 法 ,减 少 胎 牛 血 清 使 用 ” 的 会 议 号 召 全 球 范 围 内减 少 血 清 的 使 用 [2I,此 后 十 几 年 来 ,动 物 细 胞 无 血 清 培 养 技 术 在 多 个 领 域 得 到 了广 泛 应 用 。
2018年 第 48卷 ·第 10期
Illz咽 -u
产 领 域 深 受 欢 迎 口]。 第 三 代 无 血 清 培 养 基 是 化 学 组 分 限 定 的 无 血 清 培 养 基 ,这 类 完 全 不 含 血 清 、无 蛋 白或 蛋 白 含 量 极 低 的 培 养 基 亦 被 称 之 为 双 无 培 养 基 。与 过 去 的培 养 基 相 比 ,第 三 类 培 养 基 具 有 无 可 比 拟 的 优 越 性 ,其 成 分 明 确 , 且 无 蛋 白成 分 ,更 有 利 于 生 物 制 品 的纯 化 和 下 游 加 工 。

昆虫细胞无血清培养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昆虫细胞无血清培养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激光生物学报ACTA LASER BIOLOGY SINICAVol. 32 No. 3June . 2023第32卷第3期2023年6月收稿日期:2023-03-16;修回日期:2023-04-20。

作者简介:黎宏,技术员,主要从事细胞和微生物培养基的研究工作。

* 通信作者:扶星星,主要从事细胞和微生物培养基的研发工作。

E-mail: 562737459@ 。

昆虫细胞无血清培养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黎 宏,郭清源,郭拉杨,扶星星*(四川百诺吉科技有限公司,绵阳 621000)摘 要: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细胞工程愈来愈受到重视。

昆虫细胞培养技术作为生物工程的新领域,在现代生物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以昆虫杆状病毒为载体,以昆虫细胞为受体的基因工程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体外培养的昆虫细胞可以高效地表达外源基因,且昆虫杆状病毒具有对人畜无害等特点,使得昆虫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医药学和农业等各个领域。

本文综述了昆虫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了体外培养昆虫细胞培养基的基础成分及无血清培养基的添加物、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昆虫细胞和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及其应用,为昆虫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昆虫细胞;杆状病毒;无血清培养;大规模培养中图分类号:Q 813.1+1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007-7146.2023.03.002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Serum-free Culture of Insect CellsLI Hong , GUO Qingyuan , GUO Layang , FU Xingxing *(Sichuan Benoji Technology Co., Ltd., Mianyang 6210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bioengineering, cell engineering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sect cell culture technology, as a new field of bioengineering, has important value in modern biology, among which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research using insect baculovirus as the carrier and insect cells as the receptor has also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 Insect cells cultured in vitro can express foreign genes efficiently, and insect baculoviruses are harmless to humans and animals, which makes insect cell culture technology being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biology, medicine and agriculture.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sect cell culture is reviewed, including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insect cell culture medium in vitro , the addition of unclear medium, the bioreactor for the large-scale culture of insect cellss and the vector system of insect baculovirus express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rum-free culture medium for insect cells.Key words: insect cells; baculovirus; serum-free culture; mass cell culture(Acta Laser Biology Sinica , 2023, 32(3): 200-207)昆虫细胞培养始于1915年,理查德·戈德施密特[1]使用惜比古天蚕蛾(Hyalophora cecropia )的精子进行体外培养并成功保持了惜比古天蚕蛾的精子活性,但是由于没有适合的培养基用于细胞体外培养,所以没有看到细胞分裂;1962年Grace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胞系[2],昆虫细胞系的建立工作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开展。

动物细胞培养及无血清培养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培养及无血清培养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培养及无血清培养研究进展动物细胞培养及无血清培养研究进展摘要:细胞培养是生物学中一项重要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已渗透到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临床检验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而且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其中发展较快的无血清培养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

为未来实际的研究和生产作一些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动物细胞;细胞培养;无血清培养基1 引言组织培养技术创建于18世纪末,之后于1907 年美国生物学家Harrison在无菌条件下,以淋巴液为培养基在试管中培养蛙胚神经组织宣告成功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从机体获取细胞,模拟体内生存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及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结构和功能的实验技术。

这种技术为细胞学、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生命科学迅速发展,各种在分子水平的实验如核移植、细胞杂交、DNA 介导的基因转移等,都是借助细胞培养技术而得以实现的。

然而各领域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发展并不平衡,存在许多的局限性,使用范围有限,还未出现适合整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培养体系。

因此本文对细胞培养及大规模培养、无血清培养做一些总结。

2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培养方式包括原代和传代培养。

培养方式有贴壁、悬浮以及固定化培养等方式。

2.1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细胞培养指的是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并为其提供一个无菌、具有适当温度及酸碱度的环境,给予充分营养,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从体内取出的细胞进行的首次培养式细胞培养最初的阶段,也称为原代培养。

原代培养式细胞培养当中重要的必经环节。

原代培养细胞生长到一定时候后,由于受群体环境影响,需要转移到另一个容器,这种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传代后的动物细胞与原代培物形状一致的话,则表示传代成功,这些细胞称为细胞系或细胞株。

2.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内容2.2.1培养的环境要求1)无菌无毒:无菌无毒的操作环境是保证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成功的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细胞培养及无血清培养研究进展摘要:细胞培养是生物学中一项重要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已渗透到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临床检验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而且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其中发展较快的无血清培养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

为未来实际的研究和生产作一些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动物细胞;细胞培养;无血清培养基1 引言组织培养技术创建于18世纪末,之后于1907 年美国生物学家Harrison在无菌条件下,以淋巴液为培养基在试管中培养蛙胚神经组织宣告成功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从机体获取细胞,模拟体内生存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及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结构和功能的实验技术。

这种技术为细胞学、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生命科学迅速发展,各种在分子水平的实验如核移植、细胞杂交、DNA 介导的基因转移等,都是借助细胞培养技术而得以实现的。

然而各领域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发展并不平衡,存在许多的局限性,使用范围有限,还未出现适合整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培养体系。

因此本文对细胞培养及大规模培养、无血清培养做一些总结。

2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培养方式包括原代和传代培养。

培养方式有贴壁、悬浮以及固定化培养等方式。

2.1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细胞培养指的是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并为其提供一个无菌、具有适当温度及酸碱度的环境,给予充分营养,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从体内取出的细胞进行的首次培养式细胞培养最初的阶段,也称为原代培养。

原代培养式细胞培养当中重要的必经环节。

原代培养细胞生长到一定时候后,由于受群体环境影响,需要转移到另一个容器,这种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传代后的动物细胞与原代培物形状一致的话,则表示传代成功,这些细胞称为细胞系或细胞株。

2.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内容2.2.1培养的环境要求1)无菌无毒:无菌无毒的操作环境是保证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成功的前提。

体外培养细胞面临着被微生物感染或受自身代谢物质影响的难题,因此,在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时,要及时清除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确保为体外培养的细胞提供一个无菌无毒的生存环境。

2)气体:气体主要是O2和CO2,O2可以给细胞提供能量,而CO2不仅是细胞增殖所需的物质,也是其自身的代谢产物,此外,CO2还有着调节培养基pH 的作用。

3)温度:适宜的温度能够维持细胞持续旺盛生长,若温度超出适宜温度范围,不仅会影响到细胞的正常代谢,损伤细胞,甚至会使其致死。

4)缓冲环境:缓冲环境的作用是为细胞提供一个酸碱度在培养细胞生理范围内的培养液,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5)培养基: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两种,它是细胞生长繁殖的直接环境,为细胞提供所需的营养。

天然培养基是从动物体液或组织中分离提取获得的。

血浆、血清以及淋巴液等物质都可作为天然培养基。

动物细胞培养主要用的是合成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无机盐、糖类、维生素、氨基酸等基本物质,有特殊要求的还会添加适量血清。

2.2.2培养方式1)贴壁培养:对于那些具有贴壁依赖性的细胞一般使用贴壁培养的方式。

一般这样的细胞需贴附于不起化学作用的物质的表面生长,最终在表面生长至单层,当整个平面被铺满时,细胞会出现接触抑制的现象。

2)悬浮培养:悬浮适应细胞、肿瘤细胞等非贴壁依赖性细胞不需要生长的支撑面,细胞可悬浮于液体培养基,并大量增殖。

因此,悬浮培养是大规模细胞培养的理想方式。

尽管,动物细胞培养当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困难,科研人员还是会不断提高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水平,扩大研究范围,因为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多个学科研究领域当中重要的工具。

3)固定化培养:无论是贴壁依赖性细胞还是非贴壁依赖性细胞都可用固定化培养方式进行体外细胞培养。

固定化培养属于包埋培养方式,目前已有的固定化培养方式包括微载体培养、中空纤维培养以及微囊发培养三种方式。

固定化培养不仅剪切力较低,传递效果较好,而且还易于收集并分离纯化细胞产物。

用此种方式培养的细胞也具有较强的抗污能力,细胞生长较为集中,生长密度也高。

2.2.3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将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放入培养瓶内,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般细胞繁殖1~10 代,就发生接触抑制,这种培养叫原代培养。

原代培养的细胞由于接触抑制不再分裂,还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后,再分瓶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这种培养叫传代培养。

传代培养一般传至10~50代就不能再分裂了,这时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形成的细胞群叫细胞株。

传代培养过程中有个别细胞传至50代以后,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失去接触抑制,成为无限增殖的癌细胞形成的细胞群,叫细胞系。

3无血清培养3.1血清血清是一种很好的营养物质,绝大多数细胞在含有胎牛或新生牛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得最好,但它来源比较难,而且它的成分不确定,使得生长过程不易检测和控制。

任何血清使用前必须经过鉴定,只有无菌、无内毒素、无溶血或低溶血、蛋白质以及营养素达到一定标准以上的血清才能使用。

有的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用渐适法可使本来需要血清的细胞适应于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

3.2无血清培养1976 年,Sato等发现 GH3细胞株能在添加了少量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维持生长。

此后,无血清培养技术得到了逐渐完善发展。

21 世纪后,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细胞有血清培养表现出严重的不足,因而动物细胞的无血清培养技术日益引起同行专家的高度关注。

2003年4月5日至7日,Vera Baumans 等组织召开了题为“改进体外培养技术方法,替换胎牛血清”的会议,并号召在全球范围内减少 FBS 的使用。

3.2.1特点分类自从第一次使用无血清细胞培养获得成功之后,至今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制与应用大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代无血清培养基是一类用各种可替代血清功能的生物材料配制成的细胞培养基。

由于这类培养基含有大量动物来源蛋白和不明的添加成分,许多厂商基于生物药物安全和药品开发报批考虑,致力于开发第二代无血清培养基。

这类培养基中完全无动物来源组分,对于从事生物药物开发生产的厂家来说,既加快了药品申报的进程又保证了药物的使用安全和产品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在生物医药的研发和生产领域深受欢迎。

近几年来,由于生命科学研究和基因工程药物开发的需要,第三代化学组分限定培养基也已被开发出来,并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好地效果。

这类完全不含血清、无蛋白或蛋白含量极低的培养基亦被称之为双无培养基。

与过去的培养基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成分明确,增加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性能一致,使得细胞培养和试验结果有更好的重复性。

无蛋白成分,有利于纯化和下游加工;;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细胞生长和表达的不利因素,使得生长更好和产量更高;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了血清源性污染等。

3.2.2无血清培养基的构成无血清培养基一般由基础培养基和替代血清的补充因子两部分组成。

基础培养基通常是按一定比例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和维生素等组合而成的合成培养基,它是维持组织或细胞生长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

而补充因子,替代了传统培养基中的血清,既能有效避免血清带来的诸多问题,也能满足动物细胞培养的要求。

补充因子根据需求的必要性一般分为必需补充因子和特殊补充因子。

必需补充因子是所有细胞株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时都需要的,包括胰岛素和转铁蛋白等。

特殊补充因子一般含有激素、生长因子微量元素、贴壁和铺展因子、维生素和酶抑制剂等。

3.2.3无血清培养基的应用无血清培养基最初主要用于生物制品和生物药物的研制与生产,随着近年来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无血清培养基已广泛地应用于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生命科学、肿瘤学和细胞工程等各个领域。

其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细胞的分化条件: 许多在含血清的培养基中不能保持原代细胞分化现象的细胞系,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成功地保留着分化能力和分化现象。

2)用于激素、生长因子和药物等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3)用于从多种细胞混杂的培养中选择目的细胞,通过对无血清培养基中的某些成分的取舍,可抑制原代组织培养物中非目的细胞的过度生长,达到选择目的细胞的目的。

3.3研究水平与应用状况3.3.1无血清培养基的设计优化在无血清培养基的具体应用中,可以通过选择或优化适当的基础培养基和补充因子的种类及用量,使其更符合培养要求。

例如,细胞工程的常用细胞CHO往往是利用DMEM ∶F12∶RPMI 1640(2:2:2)或者EX-CELLTM320作为基础培养基,而Vero的常用基础培养基则为M199、DMEM或F12等。

如必需补充因子中的胰岛素,因其费用昂贵,目前有研究报道可利用金精三羧酸作为胰岛素替代物培养CHO细胞,细胞的生长正常,并极大降低了成本。

Rourou等在研究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时认为,维生素C和柠檬酸铁混合使用可以替代转铁蛋白,这为寻求转铁蛋白替代品提供了参考。

3.3.2无血清培养应用状况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药用蛋白在 CHO 细胞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其中部分药物已投放市场,例如 EPO、t - PA、EGF、GCSF 等多种重组蛋白和细胞因子。

常用的 CHO 细胞包括原始 CHO 细胞株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双倍体基因缺失型( DHFR- ) CHO 突变株。

CHO 细胞是目前重组糖基蛋白生产的首选体系,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CHO 表达系统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贴壁悬浮兼性生长、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产物胞外分泌功能且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以及适于高密度培养等多方面的优点。

近年来,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血制品带来的潜在危害性,动物细胞生产开始使用无血清培养基( SFM) 。

但 SFM 往往导致细胞活力差,贴壁性差,分泌外源蛋白的能力差等缺点。

有研究者尝试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IGF 基因和转铁蛋白基因转入 CHO 细胞获得能自身分泌必需蛋白的“超级 CHO”,无需在培养基中添加转铁蛋白和胰岛素,细胞可在 SFM 中生长良好。

Gaurav Backliwal 等用编码细胞周期调节因子 p18、p21 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FGF) 的基因序列对表达载体进行优化,可以大大提高载体的表达能力。

而且,他们在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丙戊酸使得 HEK293E 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最高生长浓度为 8 × 106 cells / ml,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达到1g / L 以上。

3.3.3大规模培养20 世纪 50 年代后,以疫苗为主的生物制品生产迅速扩大,细胞转瓶培养成为细胞生产的主要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