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课堂实录(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学校提供的在线学习管理系统(LMS),如Moodle或Blackboard,用于发布课程资料、作业和进行讨论。
-电子版的《先秦诸子选读》教材和相关阅读材料。
3.信息化资源:
-网络搜索引擎,用于查找和验证相关信息。
-相关在线学术资源,如学术论文数据库、哲学论坛等。
-教育视频网站,如Khan Academy、TED-Ed等,提供相关的教学视频。
-庄子相对观:大小、长短、高低等都是相对的,万物皆平等。
-庄子辩证法:事物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
3.庄子哲学的其他重要观点
- “道”的概念:万物运行的根本原理,无形无象,变化无常。
- “德”的概念:个体顺应大道的表现,内在的道德品质。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能对庄子的独特哲学思想和人生观感兴趣,尤其是“逍遥游”中的自由与限制、大小、有无等相对论观点。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便分析和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此外,学生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庄子的思想观察和认识世界。在学习风格方面,学生应注重合作与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真人境界: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摆脱世俗,与道合一。
6.庄子的美学思想:
-万物皆美:庄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美好之处,需用心去感受。
-自然之美:庄子崇尚自然之美,反对人工的矫揉造作。
-审美态度:庄子主张以审美的心态看待世界,超越功利。
7.庄子的方法论:
-直观感知:庄子认为认识事物需直接感知,而非依赖理性分析。
(2)点评与反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针对作业中的错误,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解答和解释,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含答案
_无_相_生对应学生用书P76[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车毂(ɡǔ) 2.埏埴(shān zhí) 3.户牖(yǒu)4.不彰(zhānɡ) 5.自矜(jīn) 6.不长(zhǎnɡ) 7.赘形(zhuì) 8.易泮(pàn)二、通假字1.自见者不明同现,表现2.死而不亡者寿通妄,荒谬3.其脆易泮通判,分离4.起于累土通蔂,一种盛土的工具三、古今异义1.跨者不行古义:走不远今义:不可以对应学生用书P78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评析] 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
这段话集中鲜明地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的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评析] 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以恬淡无味为滋味。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来解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完成它。
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事。
这段话旨在阐发“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提醒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是由小到大,由少至多,由易到难的,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
这也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的方法论,暗合着对立统一的法则,隐含着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法则,也是老子的一种处世哲学。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评析] 张开两臂才能合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
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了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业。
高二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课件:4有无相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首页
X Z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 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天 下 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 知 道 什么是恶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 相 比 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 后 是 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X Z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 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人 活 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草木活着的 时候是柔软易断的 ,它死后是干枯的(硬挺挺的)。因此坚强跟死亡是同类的, 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因此军队逞强就会被消灭,树木刚强就容易被折断。 逞 强 逞大的人落入下风,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
点评:不 要 过分地暴露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自己的优 势 或 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全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 就能战胜对方。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很大作 用 。 老子“不为天下先”“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 等 ,都是在忍让和委屈中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 这也属于中国式的智慧,它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 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个体、家族和邦国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辨的概念 辩 证 法,而是维护生存的生活辩证法。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堂演练:第四单元有无相生
有无相生林语堂如是评价老子: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美字体轻诺必寡信小人计其功赏美文颠倒的世界与哲学鲍鹏山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
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
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留恋之意,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
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严重的事,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
一个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骨乡梓,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多朋友都摇身一变成为商海健将,红光满面,挥斥方遒,雄姿英发,大有作为。
所以我对自己落伍的行为感到很害羞,很寂寞。
处盛世而无为,对自己也就很灰心。
但灰心的人看老子,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
渐渐地,除了我不大感兴趣的什么宇宙生成构成外,我把老子的五千言理出两条思路:一曰治国,二曰处世。
课内素材老子的人生智慧在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带来一种更超越的人生智慧。
孔子的哲学,处理的是平凡世界中的伦常关系,而“老庄”的哲学——这种探究生命底蕴的浪漫思想,为中国人打开了另一扇门,开辟了另一个心灵的空间。
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老子反对过分强调模式,认为这违背事物发展的本性。
在老子看来,所有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对立统一的。
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难就没有易,而这种对立存在是变化的,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走向反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4有无相生练习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一、夯基训练1.对以下加点词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音声相和和:应和.B.故有道者不处处:处于、居于.C.企者不立企:踮着脚跟.D.自是者不彰彰:表彰.答案: D分析: D 项 ,彰:彰显。
2.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其脆易泮B.死而不亡者寿C.自见者不明D.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答案: D分析: A 项 ,泮,通“判”,分别 ;B 项,亡,通“妄”,荒唐 ;C 项,见,同“现”。
3.以下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常于几成而败之A. {子后代孙无量匮也 ,而山不加增图难于其易B.{师不用贤于弟子人之生也纤弱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草木之生也柔脆D.{孤之有孔明 ,犹 之有水也答案: B分析: B ,介 ,表由来 ,根源 ,从/介 ,表比 ,比。
A , ,表 折 , 但是、却。
C , 气助 ,表停 ,不 。
D , 构助 ,用在主 之 撤消句子独立性。
4.以下句中加点 的意 与 代 同样的一 是 ( )A. 企者不立 ,跨者不可以B. 行者有志.. ..C.其死也枯槁D.自矜者不.. ..答案: C分析: C ,古今 同样 ,枯竭。
A ,古 :不可以走 。
今 :不可以够 ,不被允 。
B ,古 :确立不移、全力 行。
今 :用 制的方式 行。
D ,古 :得不到恭敬。
今 :不可以生 。
5.以下句中加点 的活用 型 ,与其余三 不一样的一 是 ( ) (学号 50730032)A. 是以贤人犹 之B.非能水也,而 江河. .C.无 事无事D. 而攻之而不, ..答案: A分析: A,形容 的意 用法 ,以⋯⋯ ,把⋯⋯ 看作困 ;B 、C 、D 三 都是名 活用作 。
6.以下句子的句式 型 ,不一样于其余三 的一 是 ()A. 于其易B.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C.为之于未有D.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答案: B分析: B 项是宾语前置。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教案 Word版含解析
《有无相生》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3、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平时人们求神问卦时总是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那么你们知道太上老君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认识的道家创始人:老子。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是何许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著作传世?二、老子及《道德经》1、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史记》)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老子出生老子既是神灵,他的降生也不同于一般的凡人。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序》:老子“当周时李氏女妊之八十一,部左腋而生”。
(敦煌本《玄言新纪明老部》引)葛玄《老子序诀》说:“周时复托神李母,部左腋而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
《列仙传》说:“老子母扶李树而生老子。
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姓”。
(《事类赋》卷26引)葛洪《神仙传·老子》说:“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孕,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
老子的形貌及其世系。
老子是2500多年前的人,历史上只说他是个寿者,具体的面貌形像,后代人也是无从知道的。
但在葛洪《神仙传·老子传》里说: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7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诸子思想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项目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2. 教学活动设计:
-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诸子思想的代表人物,进行课堂对话,展现不同思想观点的交锋。
- 实验活动:设计实验来模拟诸子思想的某些理论,如儒家的礼制实验,道家的无为实验等。
2. 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评价思维能力将得到锻炼和提升。他们能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 文化理解与传承:学生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4. 语言能力:通过解读《先秦诸子选读》中的经典文章,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得到提高。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典故和修辞手法。
题目: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有无相生”思想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答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有无相生思想体现在努力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比如,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进而获得表扬和奖励,这就是有无相生的体现。
3. 例题三:《有无相生》的对比分析
题目:比较儒家和道家的“有无相生”思想,并指出其异同。
答案:儒家强调礼义道德的有,道家的无为思想则是无的境界。相同点在于都认识到有和无的相互依存性。不同点在于儒家更注重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修养,而道家更注重自然和个人的自由发展。
(3)文章观点的提炼和表达能力:学生需要能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要观点,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个挑战。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 讲授法:用于阐述诸子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以及文章的背景知识。
- 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具体的诸子思想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课堂实录(4页)
《有无相生》课堂实录霍邱一中赵仁宏(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老子及其《道德经》的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老子思想。
熟读本课所讲的七则内容,做到提前把握大意。
一、导入新课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的做人的最高境界,因为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这种状态接近于道德境界。
正可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子的另一种思想:有无相生有非无。
二、作家简介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有多少呢?生: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道德经》(师展示板书)师:张颖说得很好,老子姓李名聃,今山东曲阜人。
传说他的母亲因吃了河上飘来的一个李子感而受孕,生下了白眉毛、白胡子的老子。
因为他显老,母亲就给他取名为老子。
他自己指着院中的一棵李树对母亲说:“李树是我的姓。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问礼于老子,回来后他的学生问起老子。
孔子说:“龙,它腾云驾雾、直上九天,我不知道怎么形容他了。
我今天所见到的老子,他就是一条龙啊!”由此可见,孔子对老子的钦佩之情。
(展示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三、整体感知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节选片段,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把握大意,理清结构层次;二是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
(学生通读全文,感知选段内容)师:我们首先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教师展示,学生回答)师:这些都是文中重要的通假字,同学们要掌握。
下面我们再来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及特殊句式。
(接着老师展示选文中的重要词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强调重难点。
)师:下面同学们把缺少的句子填出。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及简析历年来考题动向)四、品味探究师:同学们阅读第一则,看看这则中写了哪些对立面?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生:美与丑(互知),善与恶(互知),有与无(相生),难与易(相成),长与短(相形),高与下(相盈),音与声(相和)(学生齐声回答)师:恒也,老子说这是永恒的规律。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4Word版含解析
《有无相生》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联合说明 , 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特别句式。
2.研究课文 , 理解老子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课要点】理解老子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课难点】理解老子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课方法】朗诵法、合作研究法【教课课时】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课内容】第一课时一、借老子个人简介导入。
老子 , 春秋末期人 , 姓李名耳字聃 , 道家首创人。
生卒年代不可以考 , 约生于公元前 580 年, 约死于公元前 500 年。
史载 , 曾任周王室史官 , 孔子以前向他问礼。
暮年见周王室日益衰败 , 便骑青牛而去 , 回故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
《老子》一书 , 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道”就是自然 , 路, 道理 , 法例 , 规律。
他说:“道生一 , 一世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认为人间全部皆有道生出, 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源。
二、生齐读第小节,读准字音,师纠正读音。
三、生自由读 1-4 小节 , 要求:采纳圈点标注法 , 读懂含义 , 读出自己的看法。
四、学习第一小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 难易相成 , 长短相形 , 高低相盈 , 音声相和 , 前后相随 , 恒也。
”1、理解难点词语。
之:主谓之间 , 撤消句子独立性。
斯:就恶:就知道丑形:比较 , 比较盈:充满和:应和2、怎样理解“由易生难 , 由难生易”?师点拨:联合“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理解。
天底下困难的事必定产生于一件件简单的事。
比方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其实不难 ,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做一件好事这是“易”,无数个做一件好事加在一同 , 或许说一辈子做好事 , 这就难了——也正因为很难 , 因此更为难得。
这个例子就显示了“易”生成“难”的道理。
在面对某个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 , 人们因为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难 , 就更为谨慎更为专心更为使劲地去面对它 , 结果问题反倒简单解决;相反 , 人们因为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简单 , 不够谨慎不够专心不够使劲地去面对它 , 结果问题反倒难以解决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含答案
老子(约前600—前470),中国古代思想家。
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有人又称他老聃。
传说老子一生下来,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相传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曾任周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档案),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
老子跟孔子同时,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
著有五千言《道德经》,又名《老子》。
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背景扫描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
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
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
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
昔日的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
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长久之道,他更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
单元导读本单元只有一节,选录了《老子》一书的第二、十一、二十四、三十三、六十三、六十四、七十六章,集中展示了《老子》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
具体而言,第二章集中论述了辩证法思想,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失去了对立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
如美丑、善恶、难易、长短、高下、有无等。
这是《老子》中可贵的部分。
第十一章,认为对一切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无”,而不是“有”。
但从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把“无”看作第一性的东西,把“有”看作第二性的东西是错的。
第二十四章,指出人如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第三十三章,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有克服自己弱点的毅力,这是可取的。
但老子讲知足,说“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第六十三章,讲了“无为”和以德报怨的调和矛盾的思想;还讲了事物的难和易、大和小的互相转化;还指出轻易向人许诺的人,必定缺少实践诺言的诚信。
第六十四章,提出了一些发展、变化的观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优质课评比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2. 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诵读、鉴赏、拓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老子思想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培养学生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分析、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现实意义。
【难点】感知、体悟《老子》思想学说中一以贯之的辩证法思想。
【教学设计】一、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
1.文字文意疏通,学生自主解决,教师辅导;思想性的问题,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再提供自己的想法,与之交流。
2.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时,重点讲授1、2两则,3-7则由学生讨论质疑解惑形式完成。
3.在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现实和师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发学生智慧地把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方面。
【方法指导】诵读法:《老子》行文含蓄隐晦,必须熟读成诵,方能解读思想。
概括法:本节文选涉及到许多相反、相对概念,应加以概括。
拓展法:通过联系现实,举出实例,体会《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一、导入:我们探求字的本源:“道”指那种很远之处可以看清楚人的面目的宽广大路;“德”表示目不斜视,双脚不偏离道路,直达目标。
后期在下面加个心字,表示不但如此做,还要如此想。
两个字都与“眼睛”“行走”有关,所以,可以说,《道德经》是一部告诉我们如何看世界、指导我们如何在世间行走的文化经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老子的教诲。
二、初步感知:学生齐声朗读全文,注意正音。
同学们声音洪亮,读的很流畅,可见做了充分的预习。
但同时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初读老子的迷茫。
没关系,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解读,慢慢品味。
本节课我们把重点放在前两则,希望通过这两则我们能找到解读老子思想的密码。
学生齐读一二两则。
三、具体研读:问题一:第一则中,老子将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概念,这些概念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特点:相反(对立)关系:相反相成(对立统一)老子说:恒也,也就是任何事物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同统一的,既是相反的,又是相成的。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课件(共65张PPT)
老子常常从世人的习性中发掘出其负面因素。在日常生 活中,人们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通常都不太用心、不太慎 重,因而放松自己的努力。老子指出,很多事情终归失败, 根源就在这里,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必须要像对待开始一样 慎之又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自见”“自是”“自伐”“自 矜”的毛病。老子指出,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离目 标越来越远。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B.死而不亡者寿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解析】 A 项,“见”同“现”。B 项,“亡”通“妄”,荒 谬。C 项,“知”通“智”。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一词多义 (1)恶物天或下恶皆.之知美之,为厌美,恶,斯动恶.词已 丑,形容词 (2)强强自.行胜者者有强.志刚竭强力,,形形容容词词
其死也坚强. 硬,形容词
其.死也坚强 他,代词 (3)其当其.无 它,代词
为大于其.细 它的,代词
有车之.用 的,结构助词 (4)之物 民或之.从 恶之事.,常它于们几,成代而词败之
【解析】 B 项,“于”,介词,表所自,从/介词,表比 较,比;A 项,“而”,连词,表转折,可是;C 项,“也”, 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D 项,“之”,结构助词,用在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各诸侯国为了称霸, 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而老子为周王朝藏书 室的官吏,掌管史册典籍。作为一个史官,他从历史看出了 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最终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 衰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可以达到长久之道的,他更 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选自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有无相生”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章节。内容包括《老子》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哲学思想,以及《庄子》中“逍遥游”的人生态度。这些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先秦诸子关于“有”与“无”的哲学辩论,探讨其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2.能力层面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直接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教师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素质层面的影响:学生的素质水平决定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投入程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对哲学思想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能力层面:
-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逐渐成熟,但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能力,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哲学思考可能存在恐惧心理,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
-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较为内向,课堂参与度不高。
3.素质层面:
-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表现良好,尊重师长和同学,但部分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可能表现出较低的承受能力。
2.辅助材料:
-准备与《老子》和《庄子》哲学思想相关的图片、图表、名言警句等,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哲学概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说课课件(26张PPT)
26
20
思考领悟
❖ 3.读第四、五、六则,找出你认为对自己的 生活最有指导意义的一句话,并把自己的感 受和大家分享。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清]彭端淑
21
感受鉴赏
比较思考老子和孔子不同的语言风格。
15
课程设计
❖ 1.重点与难点:感受老子“形象性强、凝练纯净 、感染力强”的语言特色。 探究老子的思想特 点,即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知行合一。
❖ 2.方法选择:启发式教学法与自主、合作、探究 式学习相结合。
❖ 3.课时安排:1课时
❖ 4.教学过程
16
月 亮 的 味 道
17
梳理探究
❖ 诵读第二则选文,思考老子写了哪些“有”,用意 是什么?
2
梳理探究
❖ 2.诵读第一段选文,大家边听边找出该段中对立 的词语,并探究老子的思维特点。 辩证思维
❖ 清浊 强弱 荣辱
❖ 从这些词语中任意选取一个,用简洁的语言,说 说你的理解。
要求:句式对称,不超过二十个字
3
知其荣,守其辱 。——《老子》第二十八章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老子》第三十六章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老子》第十五章
月 亮 的 味 道
1
梳理探究
❖ 诵读第二则选文,思考老子写了哪些“有”,用意 是什么?
通过“有”来阐述“无” 逆向思维
❖ 补充:老子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相传生活在春秋 时期,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 员),后隐退著书,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 不知所终。著有五千言《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 人,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4 有无相生 Word版含解析 (1).doc
课时作业16 有无相生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自见者不明B .起于累土C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 .死而不亡者寿【解析】 A 项“见”通“现”,B 项“累”通“蔂”,D 项“亡”通“妄”。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长短相形.形:形状。
B .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C .慎.终如始 慎:慎重。
D .柔弱者生之徒.徒:同类。
【解析】 A 项“形”应为“对照”“比较”的意思;B 项“伐”应为“夸耀”的意思;C 项“慎”应作动词用,解释为“慎重对待”。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生也柔弱民之.从事 B.⎩⎪⎨⎪⎧ 为之于.未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 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 D.⎩⎪⎨⎪⎧死而.不亡者寿常于几成而.败之 【解析】 A 项与“也”构成状语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B 项介词,“在”/介词,“从”;C 项均为“……的人”;D 项转折连词/修饰连词。
【答案】 C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B .民之从事..C.强行..者有志D.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解析】A项“不行”在句中指“不能走远”,B项“从事”在句中指“做事”,C 项“强行”在句中指“竭力实行”【答案】 D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为无为,事.无事名词用作动词,做事B.味.无味名词用作动词,品尝滋味C.是以圣人犹难.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D.死而不亡者寿.名词用作动词,长寿【解析】B项,“味”应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滋味。
【答案】 B6.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为之于未有A.自矜者不长B.图难于其易C.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D.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解析】例句和B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B7.名句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优秀教学设计(3页)
《有无相生》教学设计安徽省芜湖一中汪贲教材分析本文为高中《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选文,《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选修课程系列中的“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中的一个模块,其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散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各种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老子—有无相生》既包含了大量的文言知识,又蕴含深厚的情感因素,其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大体有韵,几近诗歌,显示出浓郁的诗性特征,“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乃是我国先秦时期辩证思维萌芽的主要表现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我确立了以下四个关注点:1、学习掌握有关的文言字词。
2、通过诵读涵泳体味老子语言的诗性之美。
3、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
4、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
学情分析《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是在高二必修教学结束之后进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本文课下注释详尽,所以文言字词的梳理交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总结补充,不占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这也体现出选修教学与必修教学的差异。
关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辩证思维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本文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特殊句式2、诵读课文,体会《老子》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的声韵美3、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4、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
教学重难点1、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2、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
教法设计1、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参与对文本的解读2、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3、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声韵美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阅了解老子其人及主要思想2、结合课下注释,分组整理本文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特殊句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学生展示PPT,介绍老子其人及主要思想(教师做适当补充)二、导入: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某年有这样一道试题:“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各位同学你们的意见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三、梳理全文,整体感知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则,从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四个角度整理相应的文言字词,并口头翻译相应文段。
高中语文41有无相生第四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教案
3、在现实生活中,如宣传能够包治百病的药物以及电视上夸大其词的广告往往适得其反,那种自以为是、自吹自擂的人往往受到人们的鄙视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2导入、
②朗读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第3则研读
1、本则的字词较为复杂,比如“企”、“跨”、“ 自见”、“自伐”、“不长”、”“赘形”等,应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特别是“物或恶之”中的“物”字,课下注释译为“畜生”也只是一家之说而已。
2、具体内容解说: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可以理解为一个比喻。“企”就是踮起脚跟。“跨”指跨步行,踮起脚跟的人站不稳(自然也站不久),大迈两腿跨步而行的人走不远。这是比喻的喻体。“自见”即“自现”,指自我显示、自逞己见。“自是”即自以为是。“自伐”即自我夸耀;“伐”指自吹自擂、夸耀自己。“自矜”即自夸、自尊自大,这里有自以为贤能的意思。“长”(zhǎng),指得到敬重,或者被认为有贤能并且得到人们的敬重。自逞己见的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意见,却往往不能使人明了自己的意见;自以为是的人,本意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本意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自以为贤能的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贤能,却往往不被人们认为有贤能、不被人们敬重。这是比喻的本体。因此,“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要不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无相生》课堂实录
霍邱一中赵仁宏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老子及其《道德经》的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老子思想。
熟读本课所讲的七则内容,做到提前把握大意。
一、导入新课
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的做人的最高境界,因为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这种状态接近于道德境界。
正可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子的另一种思想:有无相生有非无。
二、作家简介
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有多少呢?
生: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道德经》
(师展示板书)
师:张颖说得很好,老子姓李名聃,今山东曲阜人。
传说他的母亲因吃了河上飘来的一个李子感而受孕,生下了白眉毛、白胡子的老子。
因为他显老,母亲就给他取名为老子。
他自己指着院中的一棵李树对母亲说:“李树是我的姓。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问礼于老子,回来后他的学生问起老子。
孔子说:“龙,它腾云驾雾、直上九天,我不知道怎么形容他了。
我今天所见到的老子,他就是一条龙啊!”由此可见,孔子对老子的钦佩之情。
(展示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
三、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节选片段,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把握大意,理清结构层次;二是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
(学生通读全文,感知选段内容)
师:我们首先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教师展示,学生回答)
师:这些都是文中重要的通假字,同学们要掌握。
下面我们再来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及特殊句式。
(接着老师展示选文中的重要词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强调重难点。
)师:下面同学们把缺少的句子填出。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及简析历年来考题动向)
四、品味探究
师:同学们阅读第一则,看看这则中写了哪些对立面?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美与丑(互知),善与恶(互知),有与无(相生),难与易(相成),长与短(相形),高与下(相盈),音与声(相和)(学生齐声回答)师:恒也,老子说这是永恒的规律。
第一则告诉我们世间的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是相辅相成、互利互用的。
师:阅读第二则,看看作者是怎么阐述有与无之间的关系的?
生:以车、器、室为例,告诉世人有了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
从而得出了和第一则相同的观点:有无相生。
师:阅读第三则,把握大意。
领悟有道者所厌恶的是什么?
生: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来看人性,有道者不喜欢这些品质。
师:说得很好。
读到这儿我想起了司马迁《史记》中的一个人,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他是谁?临死之时,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对,同学们知道了,他就是项羽。
因为这些不好的品质犹如“余食赘形”,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有道者是不会把自己处在这种境地中的。
师:阅读第四则,阐述的是什么道理?
生:自知比知人重要,自胜比胜人重要,知足者富有,强行者有意志。
师:是的,人啊,你要认识你自己。
一个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是长久的,死得不荒唐的人是长寿的。
师:同学们再看第五则,阐述了什么观点?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师:把顺任自然即“无为”的态度当作有为,以无事的态度来做事,无事
是我们追求的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因为无后顾之忧。
把没有滋味当作有味道,这就是我和同学们所讲的“大道至简,大味至淡。
”
同学们再看第二层讲的是什么?“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讲得是做大事是从小事开始的,大累于小。
第三层同学们一起读一遍,这里就告诉我们要重视困难,谨慎行事。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六、七两则,写了什么?
生:第六则有三行,从三个方面来说。
一是做事要有预见性,二是要注重积累,三是要慎终如始。
师:过去在你们高一的时候,我让大家积累的关于慎终如始的成语是什么?八个字。
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师:同学们知道老子的老师是谁?嗯,据说是常枞。
他在临终前,问老子:“经过故乡要下车,经过高大的树木而小步急行,你知道为什么吗?”这告诉我们不能忘本,要尊敬长者。
接着他张开嘴巴给老子看,问:“牙齿掉了,舌头在,明白原因吗?”同学们知道吗?对,这就是以柔克刚的道理。
师:下面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七则阐述了哪些方面的道理?
(大体归纳,总结展示)
一、二则:认识世界
二、四则:认识自己
五、六则:认识人生
七则:认识社会(生存之道)
(生一起朗读小结文字)
五、拓展延伸
师:下面我们来看张默生的一段话:“中国有两部书要注意,一是儒家的《论语》一是道家的《老子》。
”因为《论语》告诉的是做人治世的平实之理,而《老子》告诉我们的是做人治世的最高原理。
这也告诉我们,儒家是以人为至高存在,道家是以道为至高存在。
同学们想一想,在当今这个社会中,我们如何汲取这两家的思想为世所用呢?
生:吸取儒家的进取精神,借鉴道家的超然态度。
(展示板书)
做敢于担当的堂堂“君子”,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六、课堂小结
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天地之始;有,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无相生,是一种无中生有、有中生无的哲学思想。
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无,无生于有。
有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时所看到的一幅对联(阐述真假和有无关系的),大家想一想。
(生思考,一起作答)
生: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七、课下作业
师:同学们课下思考一下,老子的思想对现代人立身处世有什么借鉴和启示?请把你的想法写在周记中。
好,下课。
点评:
本课开始以“上善若水”导出“有无相生”的观点,引入本课内容。
接着通过对老子主要思想的简析,让学生体会到《道德经》的深邃。
课堂中我以分析字词句为重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选段文意。
品味鉴赏时,我引导学生重点解读前五则,力求讲解深刻简练、层次分明。
老师在对有无相生观点进行归纳时,引导学生从一个高度来解读本文,进一步体会儒道两家的思想。
最后以《道德经》第一章内容结束,回归文题:有无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