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1)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即此前的保皇派 的办报活动,在20世纪初到清末这段时间, 以1906年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为界经历 了两个发展阶段。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进一步活跃
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 订,给中国带来了更为深重的灾难,也促 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四、新式官报的出版与新闻出版法规的制颁
受近代化报刊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 的旧式官报戊戌维新前后逐渐向新式的官 报转变。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96年到1902年,为新式官报 的萌芽时期。第二阶段从1902年《北洋官 报》的诞生到1911年,是近代新式官报的 大发展时期。
《商务官报》的宗旨:
(一)发表商部之方针 (二)启发商民之智识 (三)提倡商业之前途 (四)调查中外之商务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 报刊活动 第二节 “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 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一、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 士开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东南亚因为 是华侨聚居地,因此最早的华文报纸在那 里出现。
【学习思考题】
• 1.试论述资产阶级各派别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 刊的基本情况。 • 2.试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报人和报刊活 动。 • 3.苏报案的基本情况。 • 4.1902年后中国本土报刊事业的发展状况。 • 5.试评析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 • 6.试介绍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新闻业务的进步情 况。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 人士逃亡海外。1899年7月首先在加拿大创立了 保皇会(全称为“保救大清皇帝会”),随后又 陆续在南洋、欧、美、澳洲等建立了170多个分 支机构,从事保皇和君主立宪活动,被称为“保 皇派”或“保皇党”。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时报》
戍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重点创 建的舆论阵地。 1904.6.12-1939.9.1,上海,狄平子、罗普分任经理与主笔。 业务创新: 将粱在《新民丛报》上所创时事短评移植日报,评论与报 新报道紧密结合; 设“北京特约通信”专栏,聘黄远生写新闻通讯; 设周刊专版,聘专家任主编,轮流刊出; 1至6号字排版,新闻标题和新闻、评论的重点加圈点; 全张式版面模式
(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统 治; (2)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 国招致瓜分。
二、“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 展
(一)“慈禧新政”与清末民营新闻事业 的发展 (二)立宪派报刊活动的复苏与发展 (三)革命派报刊的进一步活跃
3.上海新老商业报纸
《中外日报》 前身1898.5.5《时务日报》 改革: 日出两张,双面印刷,四版,每版四栏, 首创“片面分栏,新闻分类” 重视新闻报道 政治:保守爱国主义
老牌民营报纸
改进经营 《申报》:史量才
《新闻报》:副刊《庄谐丛录》后改《快 乐林》
(二)立宪派报刊活动的复苏与发展
“苏报案”
起因:与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密切相关,直接 导火索是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 的发表 经过:1903.6,从日回国邹容出版《革命军》, 《苏报》刊文对其加以大力介绍和鼓吹。 1903.6.29,刊登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 系》 结果:1904年5月21日,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监 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配套题库-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一、不定项选择题1.最早的华文报纸出现在()。
A.东南亚B.非洲C.东亚D.北美洲【答案】A【解析】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士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
东南亚因为是华侨聚居地,因此最早的华文报纸在那里出现。
l9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大批“契约华工”被诱拐到北美加州的金矿做苦力,50年代开始,华文报刊开始在美洲出现。
2.“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指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李大钊D.李根【答案】D【解析】华文报纸《东涯新录》(The Oriental)于1855年1月4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斯卑尔)创办,中国留美学生李根(Lee Kan的译音)担任华文编辑。
李氏是第一批旅居美国的华侨知识分子,曾经在澳门马礼逊学校读书,与容闳同学,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
3.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
A.《旧金山唐人新闻纸》B.《唐番公报》C.《华人记录》D.《华西申报》【答案】ABCD【解析】19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
这一时期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旧金山唐人新闻纸》为1874年7月15日创刊。
美国人创办,旅美华侨主编,周刊,声称以“欲华人多闻广见”为办报宗旨,分各货行情、来往船期、上海新闻、花旗薪闻、大埠新闻、羊城杂报新闻等栏。
《唐番公报》为1875年9月11日创刊,周刊,由旅美华侨黄卓(Chock Wong的译音)与美国人霍夫曼(J.Hoffman)联合创办,翌年旅美华侨林赞(Lira Dane的译音)接办后改名为《华番汇报》。
《华人记录》为1876年在旧金山创办。
《华西申报》为1883年在旧金山创刊。
4.有“南洋第一报人”之称的是()。
A.薛有礼B.叶季允C.张泽黎D.薛荣樾【答案】B【解析】《叻报》主笔一职则由原任职于香港《中外新报》的叶季允担任。
叶氏主持《叻报》笔政40年.以“惺噩生”为笔名,先后撰写过数百篇社论和评论,文笔流畅,立论新颖,开华侨风气之先,有“南洋第一报人”之称。
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版)章节题库(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圣才出品】
第四章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一、名词解释1.《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复旦大学2009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 答:《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25日创刊于香港,由孙中山亲自操办并确定报刊名称,陈少白担任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
它的宣传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揭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②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鼓动人民争取民主权利;③对义和团的反侵略反帝活动表示支持,热情歌颂起义志士的革命精神;④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它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和联络工作,就是在报馆内进行的。
辛亥革命后,迁至广州出版,1913年8月被袁世凯在广东的代理人龙济光查封。
2.《时报》答: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
《时报》为大型日报,1904年6月12日创刊于上海。
该报是在康梁的直接筹划下创办的。
它标榜其主张适合于时,随时而变。
着力于报刊业务改革,现在一般报纸通用的对开分为4版、两面印刷的版式是《时报》首创的。
3.《大公报》答:创刊于1902年6月17日。
创办人英敛之。
创办的目的在于冲破封建顽固势力禁锢,运用西方学术观点,对读者进行思想启蒙。
以“敢言”著称。
它敢于揭露封建顽固派的弊政,赢得不少读者,销量可观。
《大公报》到1949年1月停刊,历时47年,是我国历史悠久且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份时事政治性日报。
4.《京话日报》答:1904年8月16日创刊于北京。
这是一份以市民为读者对象的小型日报。
其创办者为彭翼仲。
京话日报》猛烈抨击官场腐朽,鼓吹反帝爱国、社会改良和君主立宪。
《京话日报》销量相当可观,最多时达1万多份,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份销量逾万份的报纸。
5.《新民丛报》答:《新民丛报》是改良派在戊戌政变后最重要的机关报和宣传阵地,于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创刊。
中国新闻史讲义之六:清末民初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史讲义之六:清末民初新闻事业第四章清末民初《清议报》:1898年由康有为、梁启超创刊于日本横滨,是变法失败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报刊,梁启超为主编和第一撰稿人。
1901年因报馆失火而停办。
特点:①样式模仿《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比《时务报》有明显提高,栏目丰富,门类清楚。
②开设了中文报刊中的第一个时事短评专栏。
内容:①痛斥慈禧、荣禄、袁世凯等人,歌颂光绪皇帝,在保皇报刊中掀起了要求光绪归政的热潮。
②宣传维新,更明确地主张君主立宪。
《新民丛报》1901年《清议报》因报馆失火而停办后,梁启超于1902年创办《新民丛报》并自任主编及第一撰稿人。
内容:①阐述国民的权利与义务、国家与国民的关系等问题,大力鼓吹“民族御侮论”和“民权救国论”。
②介绍西方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的思想和学说。
③批判封建专制统治。
影响:①出版后立即风行海内外,成为保皇会最主要的言论阵地。
②“时务文体”这时也被称为“新民文体”,风靡报界和文坛。
积极: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学说的介绍和对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消极:在政治改革上是宣扬改良的。
后来梁启超政治态度大变,反对共和,《新民丛报》从此开始反对民主革命,宣扬“预备立宪”、“开明专政”等倒退言论,逐渐为爱国青年所厌弃。
《东方杂志》:1904年在上海创刊,清末时是一份大型文摘杂志,以启导国民为宗旨,主张“和平改革”。
设有内务、外交、财政、教育、实业等栏目,分门别类地摘选国内外报刊的文章。
后来不断改进,成为材料丰富、翔实的综合性杂志。
《时报》:1904年由保皇会创办于上海,是保皇会在国内的重要喉舌。
为和《申报》竞争,该报业务上锐意革新:①版式新颖。
②注意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
③大量刊载知识性强、品味较高的文学作品,受到知识阶层欢迎,很快成为上海的着名报纸。
《京话日报》:1904年创刊于北京。
该报以“开民智”为宗旨,以中下层市民为主要对象,报价低廉。
特点:①全用口语写作,但内容和简单启蒙的白话报刊不同,该刊热情宣传爱国,大胆揭批官府豪门,勇于为下层民众鸣不平,提倡社会公益事业。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配套题库-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1.试论述资产阶级各派别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刊的基本情况。
答: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纷纷在海外创办各类报刊,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1)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刊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变成“保皇派”或“保皇党”。
自1898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保皇派在海外创办和控制的报刊有30多家。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在日本出版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①《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旬刊,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
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并开办了中文报刊上最早的时事短评专栏——“国闻短评”。
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停刊。
②1902年2月8日,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该报是按照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的模式创办起来的,半月刊,封面有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并有重要内容的目录。
内容共分25个栏目。
《新民丛报》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和君主立宪,最终于1907年8月悄然停刊。
(2)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刊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到武昌起义这段时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逐步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革命派的办报活动空前发展的时期。
海外共出版革命或有革命倾向的报纸有60多种。
①《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
由孙中山指派他的战友陈少白主持,报纸专载新闻和评论。
《中国日报》的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反清革命;二是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赞美共和制度;三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该报于1913年8月被袁世凯在广东的代理人龙济光查封,共存在了13年零8个月。
②在《中国日报》的带动和孙中山的指导下,1905年同盟会成立前,粤港和南洋等地出版了很多革命报刊,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郑贯公创办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和《有所谓报》。
第四章清末新闻法制建设与
毛泽东谈《民立报》
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 力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 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 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 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 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 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现今大公报首次问世了,自以为有必要为此 作个序言:什么叫大公?忘掉自己就是大我,没 有私心就是为公。本报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刚愎 自用;也不会流于世俗、颠倒是非。报道那些有 益于国家有助于学术的东西,其他偏激歪谬的言 论不是我们所选择的,猥邪琐屑的事是我们所鄙 弃的。希望海内外的有识之士能够加以教诲,以 发扬我报宗旨,开启民智,简化陋俗。我的同仁 们应当奋起自我鞭挞,坚持与人为善共同扩大大 公无我的志向,这是顾名思义不至辜负所学的。 但愿能移风易俗,国富民安,没有天灾人祸,百 姓安康这样我们就如愿以偿,如此,我们的心也 能得到了宽慰。
4、《大江报》案
由于《大江报》言论激烈,特别是1911 年7月《亡中国者和平也》与《大乱者 救中国之妙药也》发表后,湖广总督瑞 徵震怒,派兵包围报社,逮捕了詹大悲。 何海鸣当时不在报社,次日投案。后来 两人被判监禁,报纸被查封。
詹大悲
五、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新闻理论与 业务的发展
1、《民呼日报》:1909年5月创办 2、《民吁日报》:1909年10月创办 3、《民立报》 :1910年10月创办
啊!《民呼日报》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现 呀?我们的主张是《民呼日报》,是黄炎子孙之 人权宣言书。有世界而后有人民,有人民而后有 政府。政府有保护人民之责,人民亦有监督政府 之权。政府不能保护其人民,则政府的资格就丧 失。人民不能监督政府,则人民的权利就等于没 有。古往今来统治人民的人,往往恃其有无上的 魔力,对于人民不为道之行为。在人民之上的人 既时时专一凭借权柄蹂躏民权之心法,那么在下 之人也必时时心怀仇耻的感情来对待。人民压郁 既久,势必发生不良后果,或联合万众之同志, 以求逞于一二人。当此之际,欲设一策,以巩
清末新闻事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次办报高潮但戊戌政变后,各地报纸纷纷停刊,国人自办报刊走向低谷,“圣主幽囚,新政隳堕,内地报馆封禁无存。
天津、上海、澳门为权奸势力所不能及,巍然存者,仅二三焉。
”不过,报业很快恢复并加强了发展势头。
1901年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实行“新政”,遂步放开报禁与言禁。
在经历了由戊戌政变所导致的发展低谷后,国人自办报刊很快恢复,掀起了报业扩展的第二次高潮。
这次办报的热潮一直持续到1912年,成为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的重要时期。
一、海外保皇报刊的活跃: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被迫逃亡海外,他们以日本为基地,奔走于世界各华人聚居地区,短短几年,在世界各地广泛建立了“保皇会”,创办和控制了30多种报刊,将海外华文报刊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海外华人报刊的出现与初步发展: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版由来已久。
鸦片战争前在东南亚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等是最早的一批。
其后,从19世纪50年代到1998年,主要在美国和东南亚,先后出现过20多种华文报刊。
1854年的《金山日新录》——第一份以华人华侨为读者对象的华文报刊,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纸;1856年的《沙架免度新录》——在美国出版的第一份由华侨自己创办的的华文报纸,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日报;李根——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1875的《唐番公报》(《华番汇报》)是19世纪在美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华文报纸;1883年的《华美新报》是纽约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纸;2、海外保皇报刊:上述海外华文报刊大都多是宗教或商业性的,主办者有外国人也有华侨,这些报刊都以当地华人为读者对象,与中国国内的联系较少。
而保皇会在海外创办的控制的报刊,则有很强的政治性。
其中在日本和东南亚出版的,还大量发行到国内。
保皇会在海外创办和控制的报刊主要有:1898的《天南新报》——新加坡;1898年的《清议报》——日本横滨;1899年《文兴报》——美国旧金山;1900年的《新中国报》——檀香山;1902年《新民丛报》——日本横滨;1902年《东华报》——澳大利亚。
中国新闻史第四章
LOGO
• 若纯从“道理”上说,立宪派无疑更有“道理”。然而,它的理论 前提是清政府在压力下必能“让步”,实行立宪。 • “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 一大工场也” ——梁启超:《现政府与革命党》
LOGO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大发展
1、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 A、上海的革命派报刊 《中国女报》(1907.1,仅出版两期)秋瑾 《神州日报》(1907.4.2-1908.6.20)这是于右任办 的第一份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 型日报。该报不用光绪年号,而用干支和公元。办 了80天,报馆被焚。 “竖三民” 《民呼日报》(1909.5.15-9.8被查封)“大声疾呼, 为民请命”。 《民吁日报》(1909.10.3-11.19)“长吁短叹” 《民立报》(1910.10.11-1913)
• 此四者,实惟我《清议报》之脉络之神髓,一言 以蔽之曰,广民智、振民气而已。 …… • 《清议报》之在中国,其沧海之一栗乎!《 清议报》之在世界,其大千之一尘乎! 虽然, 其寿命固已亘于新旧两世纪,无舌而呜;其踪迹 固已遍于纵横五大洲,不胚而走。 今请与阅报 诸君一为戏言,斯亦可谓文字界中之得天最厚者 耶?且勿具论。要之,《清 议报》时代,实为 中国与世界最有关系之时代,读者若能研究此时 代之历史,而有所心 得,有所感奋,则其于天 下事,思过半矣。 ……
LOGO
•
《中国日报》特点:不仅是革命党人的 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 ,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 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
LOGO
• 留日学生报刊 《开智录》 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留日 学生团体开智会的机关刊物。1900.11,由郑贯公、冯 自由、冯斯栾创办,郑贯公主编。 以“开通民智”为宗旨,印刷、发行要依附《清议报》, 内容和《清议报》相似,后有革命倾向,改铅印
中国新闻传播史6:清末新闻事业
上海《时报》自4月份起连续报道江令被害案,揭露王安之 行凶杀人的凶残面目。 五月中旬,该报登出江召棠笔迹照片一张。上面写着 ‚竟是逼我自刎,我怕痛,不致死。他有三人,两拉手腕, 一在颈上割有两下‛,又小字云:‚痛二次,方知加割两次, 欲我死无对证。‛
用不容争辩的事实戳穿了所谓江系自杀的谎言,使王安之杀 害南昌县令江召棠的真相昭然若揭。
《中华报》——文化程度较高的中上层
有影响力的报道:
南昌教案真相的揭露
“南昌教案”:即1906年2月25日南昌群众毁教堂、杀教士事件。 1.1906年2月22日,法国天主教南昌主教王安之强求南昌知 县江召棠扩大传教特权。江坚拒不允,遂被刺死。
2.全城顿时鼎沸,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25日, 各县民众数万人集会,连毁法、英教堂、学堂4处,打死王安 之等传教士9人。
3、新昌(今宜丰)县棠浦镇发生教民罗检强奸一位老师女 儿的案件。老师向县衙投诉,法国传教士王安之挟迫县令以 ‚诬告罪‛将老师下狱。
4、乡民怒不可遏,与罗检论理,罗仗教会欺民,乡民忍无 5、县衙惊恐万分,即去棠浦抓人。棠浦百姓举起‚官逼民
忍将罗殴打致死。
反‛旗臶与官兵对臷。
6. 江召棠得悉后,禀请上司和平解决,经过上司同意,江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二节 “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清末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二、资产阶级立宪派报刊活动的复苏与发务的发展
一、“慈禧新政”与清末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多大部分政治上比较温和、主张改革的报纸。
《京话日报》 《东方杂志》 《中外日报》
汪汉溪(1874—1924年)
字龙标,浙江温州人,著名报人,经营家。 汪汉溪为《新闻报》总经理兼董事。 汪汉溪事必躬亲。他提出‚经济自主‛、‚无偏无党‛的 办报宗旨,集中主力开辟经济新闻。 他坚持不卷入政治旋涡,不在报业以外经营他业的原则, 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办报上,形成《新闻报》的一大特色, 使之成为在商界人士中有重大影响的报纸,中国第一家经 济独立的报纸。 因为重视经济新闻,满足了本地读者对于商界动态、商业 行情的资讯需要。 不仅上海的工商界,大至工厂、公司、洋行,小至澡堂、 理发店,都订阅一份《新闻报》。即使江南各县镇较大的 商号,凡需向沪批发商品,要随时了解上海行情的,也要 订阅《新闻报》。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作者xxxx------------------------------------------日期xxxx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1)起始和发展脉络: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
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两汉时期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传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
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主要是童谣和谣言。
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木简、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2)古代报纸的诞生: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一种手段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互动有无,交流情况,判断敌情和获取生产物资,甲骨卜辞、情报信、烽火狼烟等都算是传播的手段。
则中原始的新闻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体系。
直到报纸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3,唐代官报新闻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4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四章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活动内容提要: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一)兴中会阶段。
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孙中山和《中国日报》(二)同盟会阶段。
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联合起来,在东京成立了中国革命联合会。
同盟会建立。
孙中山和《中国日报》《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
1900年1 月5 日在香港创办,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
《中国日报》早期宣传内容①宣传反清和反对封建制度;②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③报道革命党人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④宣传反帝救亡,号召人民起来救国;⑤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
《中国日报》仿日本报纸采用短行排印,这对传统的竖行长行版式来说实为一项业务革新。
还出旬刊《中国旬报》,主要发表译文和长篇论文,还发表文艺作品。
它的“杂俎”专栏后改名《鼓吹录》,是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
《中国日报》特点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
留日学生创办的革命刊物《开智录》:横滨,郑贯公主编,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
略迟于它出版的是《译书汇编》。
《国民报》、《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
留日学生印发的革命宣传小册子: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
通俗易懂,发行面广,革命的教科书。
民报是近代政论杂志,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
其前身是《20世纪之支那》。
该报最高发行量达到1.7 万份,第6 至24期由章太炎主编。
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进步性: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整理
1884年5月8日,《申报》又办起《点石斋画报》,由着名风俗画家吴友如主编,每旬出一本,内容以新闻时事画为主,兼刊人物及风俗画和铜版照片,绘印精美,为同时期出版的其他画报所不及。
《申报》的创办与飞速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是我国商业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
“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
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因仗义执言 ,为民请命,而被查封,该报只办了92天〈民呼日报〉被封二十余天后,于右任又在上海租界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又因揭露日本政府企图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而触怒日本人,于是日本人串通清政府和租界当局又查封了〈民吁日报〉,该报只存在了48天,〈民吁日报〉被查封一年,1910年10月于右任有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该报因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而阵容强大,〈民立报〉后来实际上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的,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有互相衔接,故人们称它们为“竖三民”。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
第三节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率先勃兴,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第一重要基地。
《香港船头货价纸》: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该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创刊,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读者主是商店职员。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2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中国新闻史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
命名:取意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新民,在止于至善”。在梁启超看来,中 国积贫积弱的根源,不在列强的侵略,也 不在于清政府的腐败,而在于国民素质低 下,缺乏“公德”和“私德”,缺乏国家 思想、义务思想和权利思想、缺乏进取、 冒险、自治、自尊、合群、尚武等精神, 只有通过教育手段提高国民素质,造就一 代“新民”,中国才能富强,国家才有希 望。所以,从创刊号起,该报就连载梁启 超的《新民说》,直到1906年刊完。
1.《中国日报》(1900-1913)
1900年1月,创办于香港,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 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 纸。名称取意为“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孙 中山的占有陈少白主持报政。 宣传内容:反清革命;天赋人权、自由、人权、 民主;与保皇派展开论战。 辛亥革命后,该报前往广州出版,卢信担任社 长和主编,1913年被袁世凯政府查封。共出版了 13年8个月。
3.马来西亚出版的华文报纸:影响较大的有 《槟城新报》
1895年8月创办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1896年7月, 改为日报,是马来半岛最重要的中文报纸。
19世纪70年代后,华文报纸在世界很多国 家出版,如日本东京、英国伦敦、朝鲜、 德国、加拿大等。这些报纸的影响都不大。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 传 (一)背景与概况
2.“新政”的积极意义 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新式知识分子 群体迅速形成,中国民族报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 的时期,使清末10年出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上的第二次国人办报的高潮。 3.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时期国内报业发展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1906年新创办报刊113种、 1907年110种、1908年118种、1909年116种、 1910年136种、1911年209种。 从办报地点看,覆盖了60多个城市和地区,几 乎遍布全国。 比较著名的有《京话日报》《东方杂志》和上 海的新老商业报纸、
第4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复习笔记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1.l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1)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士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
这一批报刊主要有三种:①已知最早的《金山日新录》于l854年4月22目在华工比较集中的旧金山创刊,由美国基督教会主办,发行人为威廉·霍华德,周刊。
该报内容有新闻、中西商业广告、国内外船期和货物行情等,具有浓重的新闻性和商业色彩。
仅出了几个月即告停刊。
②《东涯新录》于1855年1月4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斯卑尔创办,中国留美学生李根担任华文编辑。
李氏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
《东涯新录》初为双日刊,每星期出版三次,前两次用中文,后一次中英文合刊,几个月后改为中英文合刊的周报,出至l856年末停刊。
③第三份是1856年12月创刊的《沙架免度新录》。
该报由旅美华侨、广东四邑人司徒源创办并任主编,是首次由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华文报纸。
初为日报,不久后改为周二刊,以刊登与华人社会有关的新闻为主。
出至1858年停刊,出版时间不满两年。
由于它是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因此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2)19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
这一时期出版的华文报刊,绝大多数诞生在美国和南洋地区。
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被迫取消禁止华工出国的法令,除华工之外,远涉重洋的还有一批商人和知识分子,他们成为日后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
①这一时期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旧金山唐人新闻纸》、《唐番公报》、《文兴报》、《华人记录》、《金山新报》、《华英经报》、《华美新报》、《檀山新报》、《华夏报》等。
②南洋一带也是海外华文报刊发展得比较繁荣的地区。
主要报刊有:《日升报》、《叻报》、《星报》、《日新报》、《中兴日报》、《晨报》、《华报》、《岷报》、《槟城新报》、《益友新报》、《飞龙报篇》等。
中国新闻事业史(超详细!!!)
中国新闻事业史(超详细)中国新闻事业史中新史总结(1-3章)第一章古代露布 3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帛制在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
内容:虽然大谈国威帝德,但更主要的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特点: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唐代进奏院状 4唐代进奏院状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官报的雏形。
机构: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立办事机构,称为邸或进奏院。
进奏院的负责人称为邸吏或进奏官。
内容:①皇帝的活动。
②诏旨。
③官吏任免。
④臣僚章奏。
⑤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①不定期,无报头,由进奏官从首都直接发给各地的主官。
②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但不同于一般的公文,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比正式的公文要早。
③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些与收阅者并无直接关系。
有不少是进奏官自行采集或筛选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的主官所关心的那一部分内容。
“开元杂报”8见于唐代人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一文,其中提到的“开元杂报”可能是流传下来的开元年间“留邸报状”的原件残件,也可能是抄件。
属于进奏院状一类的古代报纸。
特点:无正式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自己随意加的称呼)、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意义:为唐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留邸报状”即后来的“进奏院状”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敦煌进奏院状”9是两份现存的进奏院状的原件,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
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曾长期被封存在敦煌莫高窟,故称“敦煌进奏院状”。
这两份进奏院状现分别存于伦敦和巴黎的图书馆。
①存于伦敦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皇帝的临时驻地陕西凤翔发回归义军的。
只残存了开头60行,没有结尾。
内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兴元、凤翔两地的活动情况。
②存于巴黎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长安发回归义军的。
我国最早的报纸
填空(10*2)名解(4*5)简答(4*)论述(1*)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官报2、小报始见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3、检查制度(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过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定本进行发报。
宋代的定本制度,起始于真宗咸平二年,一直沿用到宋末。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创刊于1815年8月5日地点为马来半岛的马六甲。
报道内容——1 带宗教性质,以传教为宗旨,主要介绍《圣经》;2 宣讲伦理道德,如《论仁》;3 介绍天文学等科学文学知识,如《论日食》;4 后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5 体裁:有论说,短论,杂句,书信,编者按,插图,也有故事,寓言等。
2、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
除《香港华字日报》、《香港中外新报》外,还有其他中文报纸。
3、在传教士所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前身是《中国教会新报》,1968年9月5日创刊,由传教士林乐知主编。
4、《上海新报》是上海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
其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重信息的商业化阶段;重教化的综合化阶段;重经营的娱乐化阶段。
《上海新报》是国内最先使用白纸印刷的报纸。
其所刊登的新闻大多译载或转载自沪、穗、港等地出版的中外文报纸,有时也摘录一些《京报》上的消息。
5、《申报》 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由英国商人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
是上海的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
为提高新闻的实效性,《申报》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了电报。
1876年后,《申报》开始使用新闻图片。
6、《申报》的新闻改革与创新:A,发表政论文章, 创刊时头版就刊载“论说”B,改革新闻报道, 重视新闻的真实性C,重视发表副刊性的文字创办《自由谈》等副刊,发表民主自由言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日报》不仅是宣传机关, 还是革命党南方党务军务的总机关,兼宣传与组织双 重功能。
《中》出版两月后,又出版约一年的《中国旬 报》,用广东民间喜闻乐见的粤讴、南音、班本等文 艺体裁,讽刺昏庸腐朽的清朝官吏。《中国旬刊》停 刊后,有关内容移入《日报》,改名《鼓吹录》,是 我国最早的副刊之一。 ► 《中国日报》的出版改变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的 宣传方式,并使革命的宣传从此进入了一个大众传播 的新阶段。
►
于是,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的第一份机 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
《民报》是一份大型的时事政论性刊物, 它的宗旨是为革命运动建立理论基础。《民 报》发刊辞中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从此《民 报》致力于这一主义的宣传。 ► 设有论说、时评、纪事等栏目,并以刊 登政论文章为主,此外还大量地介绍各国的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 方的各种新思潮,成为当时革命宣传的一面 鲜明的旗帜。
►陈 ►少 ►白
►陈 ►少 ►白
陈少白(1869-1934)原名闻韶,后改名白,字少白, 号夔石,广东新会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重要的报 刊活动家。与孙中山、尤列、杨鹤龄并称反清“四大 寇”。 ► 1888年入广州格致书院。1890年入香港西医书院, 与孙中山拜盟为兄弟。每于学课余暇,与孙中山、尤列、 杨鹤龄聚会于杨耀记,畅谈革命,无所忌讳。 ► 1895年参与组织香港兴中会,筹备广州起义,事败 与孙中山、郑士良逃亡日本,成立兴中会横滨分会。 1897年去台湾设立兴中会分会。 ► 1899年奉孙命回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 与保皇会刊论战。同时联络三合会、哥老会,与毕永年 等组织兴汉会,推孙为总会长。
►
《新民说》梁启超发表的代表作 长达11万字之多。
政治上,《新民丛报》总的倾向是保皇立宪,但前 期和后期有所区别。1903年以前的《新》适应时代潮流, 发表和许多高谈革命的文章,引起保皇派的不满。也为 此销量大增,达14000份。在国内外设立97个代销处。 1903年低,梁启超赴美洲游历考察之后,公开宣布不再 谈革命,与共和告别。 ► 《新民丛报》的这些介绍改变了中国思想界的闭塞状 态,打开了受传统观念束缚的知识分子的眼界,启发了 他们民主革命的觉悟,给他们提供了反封建的斗争武器。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尚未自觉承担起这些宣传工作时, 《新民丛报》在思想上起到了引导青年知识分子的桥梁 作用。 ► 《新民丛报》中文章是新民文体。前面有时务文体。
►清
►议 ►报 ► ►
► 1898年由康有为、梁启超创刊于日本横滨,是变
法失败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报刊,梁启 超为主编和第一撰稿人。1901年因报馆失火而停 办。 ► 其办报宗旨“主持清议,开发民智” ► 宗旨:主持清议; 开发民智 ;
《清议报》办报目的
► 激发国民之正气; ► 增长国学之学识; ► 交通中日两国关系;
►新
►派在海外最重要的一份机关报。
► 1902年2月8日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半月刊。
主编是梁启超。
► 该报前期办报宗旨是开民智、造新民。该报的命
名就是取义《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新民,在止于善。”在梁启超看来,中国积弱 的根本原因是国民素质低下。
►
►
《开智录》是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份刊物,由 郑贯公主编。郑贯公、冯樊龙、冯斯栾三位创办人, 分别用“自立”、“自由”、“自强”的笔名,在 该刊上发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文章, 人称“三自”。 《译书汇编》由戢元丞、杨廷栋、杨荫杭、雷奋于 1900年12月 6日在东京创刊,与第1 个留日学生团 体“ 励志会” 关系密切,曾译载过不少介绍 18、 19 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文章。 《国民报》1901年5月10日创刊于东京,其第4期发 表章太炎的《正仇满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 改良派思想理论的第 1篇文章。
►
五、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
► 《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论战
《民报》创刊第一期上,就发表汪精卫、陈天华的文章,矛头 直指梁启超等人创办的《新民丛报》,由此双方展开了新闻史 上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 ► 《民报》第三期发行号外,发表文章列举了双方对立的观点12 条,并宣告从第四期起逐一予以驳斥。此后陆续发表文章,对 改良派展开全面攻势。
►
郑贯公办报活动
►
(1880—1906)名道,字贯一,笔名自立,广东香山人。清末著 名革命报人。他的文章对列强和清政府大加鞭挞,深刻犀利,在港粤 报人中首屈一指,赢得爱国人士的普遍尊敬。26岁即染病去世。 经 历: ①16岁因家贫辍学,东渡日本在太古洋行横滨支店佣工,业余 时间自学维新派书报,任《清议报》助理编辑而受知于梁启超,准其 免费入横滨大同学校学习。在校学习期间,他接受了卢棱、孟穗斯鸠、 达尔文、斯宾赛等人的学说,同时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交往,遂倾向 于革命。后主编《开智录》,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思 想倾向的刊物。因谈及革命而被《清议报》解职。 ②后经孙中山介绍任香港《中国日报》记者,其文常有新颖思 想,受到欢迎,名声渐起。因与陈少白意见不和离开。 ③先后在香港创办《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谓》 等革命报纸。其中《有所谓》庄谐并重,雅俗共赏,成为当时港粤报 纸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
►
►
《民报》是月刊,但每月出版日期不定, 且经常脱期或中途停刊。主要撰稿人有章 太炎、陈天华、胡汉民、汪精卫、宋教仁、 黄侃等。
► 主编先后为胡汉民、 ► ►
章太炎、
汪精卫。
►
章太炎
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 ► 经历: ► ①担任过《时务报》等多家报刊的撰述和主笔。 ► ②为《苏报》撰稿,为《革命军》作序,在 “苏报案” 中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 ► ③是《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 ► 特点: ► ①有很好的古典文学素养和丰富的历史知识。 ► ②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激情充沛在当时产 生过重大影响。 ► 缺点: ► ①好用古字、奇字,文章常难于通晓,限制了读者范 围。 ► ②内容方面也有不少消极的东西。
►
►
►
►民
►报
► 前身为留日学生的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
《二十世纪之支那》是华兴会的机关报, 1905年6月创刊,由宋教仁等主持。
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后,华兴会领袖 黄兴、宋教仁决定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为 同盟会的机关报。但在移交之前,遭到日本政府 的查禁,不能再使用原刊物名称。同盟会决定改 名《民报》出版。
►
报刊
时间
地点 旧金山
创办人
内容、地位
1、《金山日新录》 1854
美国基督教会 第一份以华人华侨为 读者对象的华文报刊。 新闻综合性报刊
2、《东涯新录》
1855
旧金山
基督教长老会 内容与前者接近 牧师威廉.斯 俾尔
广东人司徒源 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 创办的华文报刊 美国人主办、 以“欲华人多闻广见” 旅美华侨主编 为办报宗旨。 旅美华侨黄卓 19世纪在美国出版时 与美国人霍夫 间最长的一份华文报 曼联合创办 纸。
►
►
最高发行量17000份,其中半数以上是在国内秘 密发行的。 与此同时,《民报》也日益受到清廷的嫉恨与日 本政府的关注。 1908年10月,《民报》第24期因发表汤增璧鼓 吹暗杀注意的《革命之心理》一文,被日本政府已破 坏治安为借口封禁。
►
►
四、留日学生的办报活动
从1898年开始,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1905年 达8000多人。 ► 留日学生刊物以1902年为界限分两个时期。 ► 前期比较重要的刊物主要有:《开智录》、《译 书汇编》、《国民报》
►
►
►
在反种族压迫、反封建专制、反帝国主义的宣传上, 该报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舆论阵地,也曾发挥过重要的 作用。 ► 此外,在版式上,《中国日报》也成为时代的先行者。 它完全仿照日本报纸,创多栏横排,标题长短不一,版面 活泼大方。是中国近代报刊中第一份首开横排分栏的报纸。 ► 因此,《中国日报》被国民党报人称为“党报元祖”。
►
►
►
留日学生创办的第 2批革命报刊,是1902以后在东京出版 的《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浙江潮》 、《直 说》 、《江苏》、《二十世纪之支那》等。 这些刊物多由各省留日学生同乡会主办,带有不同程度的 地方色彩。 主编人黄兴、 宋教仁、刘成禹、许寿裳、秦 毓鎏等, 都是拒俄义勇队、 军国民教育会或华兴会、光 复会的成员。这些刊物起初主要从爱国爱乡土的感情出发, 歌颂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祖国的壮丽河山,分析帝国主 义侵略造成的危急形势,呼吁爱国救亡刻不容缓。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资产阶级各派系在海外、港澳报刊活动 “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 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资产阶级各派系在海外、港澳 报刊活动
► 一、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
在国人自办报刊在神州大地兴起的前后,海外华文报 刊也开始在华人华侨旅居之地诞生与发展。 ► 在美国、南洋诸国、日本东京、伦敦、德国、加拿 大、澳大利亚等地创办。
3、《沙架免度新 录》 4、《旧金山唐人 新闻纸》 5、《唐番公报》
1856 1874 1875
萨克拉 门托 旧金山 旧金山
报刊
时间
地点
创办人
内容、地位
6、《华美新报》 1883
7、《华美新报》 1890
纽约
芝加哥
旅美华侨黄 清福
旅美华侨黄 清福 程蔚南等主 持报务 薛有礼
纽约出版的第一家 中文报纸
效仿西方的杂志,封面是彩色图片,中国地 图,卷首一共有25个栏目,在此之前报纸比最多 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 所不谈。其内容之丰富,编辑之严谨,印刷之精 美,确实是“中国报纸之前所未有的”——梁启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