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试题专题(有答案)百度文库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哪一项是正确的文言文表达?A.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C.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D.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哉答案:C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A. 曹操B. 诸葛亮C. 刘备D. 孙权答案:B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下面自然形成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果实却能吸引人们前来。

C.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

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比喻人有德行,自然能吸引人。

答案:D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出自?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左传》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C. 谦虚的态度D. 尊师重道答案:C7.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复习旧知识,可以学到新知识B. 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问题C. 复习旧知识,可以巩固新知识D. 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知识答案:D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用尺子,不能画出方形和圆形B.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完成事情C. 不用尺子,就无法画出方形和圆形D.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成功答案:B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自私的行为B. 公平的原则C. 道德的规范D. 个人的权利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爱之深,恨之切。

B. 之乎者也,古之学者。

C.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D. 之江之滨,有女如云。

答案:C(C项中的“之”字用作代词,其余选项中的“之”字用作助词)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作者?A. 李白B. 苏轼C. 杜甫D. 王安石答案:B(苏轼《赤壁赋》)3. 以下哪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D(王维《相思》)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吸引了人们。

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花朵吸引了人们。

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美丽吸引了人们。

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和花朵吸引了人们。

答案:A(比喻有德行的人,即使不自夸,也能受到人们的敬仰)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经典?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易经》答案:A(《诗经·周南·关雎》)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死亦为鬼雄。

”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答案:生当作人杰2. “________,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海内存知己3. “________,对影成三人。

”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

答案:举杯邀明月4. “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5. “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

”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答案:此情无计可消除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 之二虫又何知答案:D2. “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省”的意思是:A. 每天反省三次B. 每天反省三件事C. 每天反省三次D. 每天反省三遍答案:C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应解释为: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服答案:B4.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表示:A. 愤怒,郁闷B. 愤怒,启发C. 郁闷,启发D. 郁闷,郁闷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焉”字的用法是:A. 语气词,无实义B. 代词,指代“他们”C. 语气词,表示肯定D. 语气词,表示疑问答案:A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字应解释为:A. 这B. 正确C. 就是D. 表示判断答案:C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勿”字的意思是:A. 不要B. 忘记C. 忽视D. 忽略答案:A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分别表示:A. 迷惑,危险B. 危险,迷惑C. 迷惑,迷惑D. 危险,危险答案:A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A. 心胸宽广,心胸狭窄B. 心情愉快,心情忧郁C. 心胸宽广,心情忧郁D. 心情愉快,心胸狭窄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

答案:孔子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

答案:孟子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______》。

答案:易经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知”和“仁”分别指:答案:智慧,仁德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______思想。

高中文言文试题专题(有答案)doc

高中文言文试题专题(有答案)doc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B.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C.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D.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

高中文言文试题练习题(有答案)百度文库

高中文言文试题练习题(有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

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

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

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

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

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

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

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感稍霁,首肯久之。

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

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近习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

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置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

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梁壤,更铨法,通褚币。

”上谓辅臣日:“胡晋臣言可行。

”除度支郎,系迁侍御史。

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

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回:“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晋臣拜谢。

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

其所奏陈,以温清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续密,人无知者。

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注释】①近习:君主宠爱亲信的人。

(节选自《宋史·胡晋臣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B.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C.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D.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在,即“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专指天子巡行天下所到之地。

天津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天津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天津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B.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请求)C. 吾何爱一牛,不若善用之(不如)D. 吾欲之南海,何如?(如何)答案:D(何如:怎么样)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 吾何爱一牛,不若善用之。

B.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C. 吾欲之南海,何如?D. 吾妻之美我者,妻也。

答案:D(例句中“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D选项中“美”也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二、填空题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翻译:我妻子之所以说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

4. 请根据所学文言文知识,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__。

” 这是《岳阳楼记》中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简答题5.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备的忠诚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刘备的知遇之恩深感感激,二是在刘备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忠心耿耿,三是在国家危难时刻,他毅然决然地北伐,以实现刘备的遗愿。

四、阅读理解题6.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言文?答案:这段文字出自《出师表》。

(2)文中的“先帝”指的是谁?答案:文中的“先帝”指的是刘备。

(3)文中的“臣”指的是谁?他为何要写这段文字?答案:文中的“臣”指的是诸葛亮。

他写这段文字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刘备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愿意为实现刘备遗愿而努力的决心。

结束语:通过本次天津文言文试题及答案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能力。

高中文言文试题专题(有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专题(有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授修撰。

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

华有器度,在讲幄[注]最久,孝宗甚眷之。

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

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

瑾败,乃复故。

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土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

决囚江北,引疾归。

起补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戡宁王宸濠乱。

嘉靖六年,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

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硃子格物大指。

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

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

而硃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注释】讲幄:指天子、太子听讲官进讲之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B.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C.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D.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称礼部尚书。

高中文言文题

高中文言文题

1.下列对“之”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与“马之千里者”两句中的“之”,用法相同,都表示定语后置的标志。

(答案)B.“句读之不知”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两句中的“之”,都是助词,表示提宾的标志。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与“蚓无爪牙之利”两句中的“之”,都是助词,相当于“的”。

D.“吾欲之南海”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中的“之”,都是动词,表示“到、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博学”,意思是广泛地学习。

(答案)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意思是游水。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中的“神明”,意思是人的智慧。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的“镂”,意思是雕刻。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答案)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中的“句读”,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

C.“小学而大遗”中的“小学”,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与“大学”相对。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智”,指智慧,与“愚”相对,这里指智者的见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答案)B.①木直中绳, 以为轮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②蟹六跪而二螯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意思是: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答案)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意思是: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意思是: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高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愉快)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这)D. 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答案:C2.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君子不器(名词作动词)B. 学而不厌(形容词作动词)C. 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词作动词)D.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动词)答案:A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温故而知新(温:使动用法)B. 君子不器(器:名词作动词)C. 学而时习之(习:使动用法)D. 吾日三省吾身(省:使动用法)答案:B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习:名词作动词)B. 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动词作名词)D. 吾日三省吾身(省:名词作动词)答案:D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B. 温故而知新(温:复习)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知道)D. 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曰:“学而不厌,_________。

”(《论语·雍也》)答案:诲人不倦2. 子曰:“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答案:温故而知新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________。

”(《论语·为政》)答案: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 子曰:“________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答案:知之为知之5. 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卫灵公》)中的“器”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局限于一种用途的工具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文言文试题专题(有答案) 百度文库

高中文言文试题专题(有答案) 百度文库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草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节选自苏辙《东轩记》)(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2)颜子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出自《________》(作品名),后来有成语“________”形容颜回这一品质。

(3)作者举颜回的事例有何作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析/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2)论语;安贫乐道(3)用颜回的箪食瓢饮、甘居陋巷与自己的疲累现状对照,揭示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习的道理。

【解析】【分析】(1)本题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连旁人都忍受不了那样一种愁苦,而颜回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

我暗自认为,即使不想当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吏,至少可以自给自养生活,也不致于对治学有所妨碍,何必弄到这样贫穷、这样自苦的地步呢。

“颜子”做主语,此前应断开;“私以为虽不欲仕”省略主语“我”,此前应断开;“然”、“尚”、“而”,连词,引出下一话题,此前应断开。

(2)本题中,要求掌握关于《论语》的文学常识,知道“颜子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出自此书,然后根据这一句话找出相应的词语,即“安贫乐道”。

(3)本题中,作者举颜回的事例,从手法上看,是为了与下文“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相对比,从效果上看,为了揭示本段文末的道理“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即: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习。

高中文言文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库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昔有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哪部古典文学名著?(2分)A. 《诗经》B. 《左传》C. 《列子》D. 《庄子》2.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分)A. 为了开垦土地B. 为了改善交通C. 为了建造房屋D. 为了种植庄稼3. 愚公的妻子提出了哪些疑问?(4分)(1)愚公是否有能力移山(2)移山后土石应该放在哪里4. 愚公移山的过程中,谁给予了帮助?(4分)A. 他的子孙B. 京城氏的孀妻C. 京城氏的孀妻的遗男D. 所有邻居5. 愚公移山的故事寓意是什么?(8分)(1)持之以恒,可以克服困难(2)团结协作,可以达成目标(3)面对挑战,不应轻易放弃(4)智慧与勇气,是成功的关键(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10题。

(2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哪三种快乐?(6分)(1)学习并不断复习(2)朋友来访(3)不被理解时不生气7. “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字是什么意思?(2分)A. 习惯B. 复习C. 习惯D. 练习8. “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字在古代是什么意思?(4分)A. 朋友B. 同学C. 同门D. 同乡9. “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字是什么意思?(4分)A. 愤怒B. 悲伤C. 忧虑D. 快乐10. 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理念?(4分)A. 重视学习与复习B. 重视友谊与交流C. 重视个人修养与心态D. 重视社会地位与名声二、文言文翻译(共20分)1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B(“知”在B项中为动词,意为“知道”;其余三项中“而”为连词,表修饰或递进)2.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吾属今为之虏矣。

答案:B(“见疑”、“被谤”均为被动用法)二、填空题1. 请根据《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填写下列空缺处:“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

答案:后天下之乐而乐2.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个人的得失而感到悲伤。

2. 翻译《出师表》中的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军队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接受命令。

四、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渔人因为迷路而偶然发现了桃花源。

2. 《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的?答案:范仲淹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五、论述题1. 请结合《史记》中的内容,论述司马迁的史学观。

答案:司马迁在《史记》中展现了其深厚的史学观,他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史学家的任务是真实地记录历史,同时,他还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高中文言文试题练习题(有答案)doc

高中文言文试题练习题(有答案)doc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t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

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

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魏王以为太仆。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荣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荣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其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宰:主持割肉的人。

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陈涉起而王陈________ ②使使归项王(内心)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A.放弃B.捐税C.捐赠D.收集②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A.满意B.意外C.意图D.怀疑(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4)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代词的是哪一句?A.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 之虚所卖之C. 辍耕之垄上D. 无丝竹之乱耳答案:B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以下哪部古代典籍?A. 《诗经》B. 《尚书》C. 《孟子》D. 《礼记》答案:D3. 下列句子中,表示“如果”意思的是:A. 苟富贵,无相忘B.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C. 吾尝终日而思矣D.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案:B二、填空题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的名言。

答案:范仲淹三、翻译题6.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答案:在大道通行的时代,世界是人们共有的。

7.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答案: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饥饿,使他身无一物,使他所做的事颠倒混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四、阅读理解8.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落,并回答问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问题:(1)解释文中“辍耕”一词的含义。

(2)陈涉所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什么意思?答案:(1)辍耕:停止耕作。

(2)这句话的意思是,燕雀这样的小鸟怎么会理解鸿鹄(大雁)的远大志向呢?陈涉用这句话比喻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无法理解他的远大抱负。

五、作文题9. 根据你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撰写作文)【注】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以实际考试为准。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战国策燕策三》(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战国策燕策三》(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战国策·燕策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

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面笑。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

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

今田先生死,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

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

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

唯荆卿留意焉。

”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

”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

然后许诺。

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B.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C.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D.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置之匈奴”与“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两句中的“置”字含义不同。

高中文言文试题练习题(有答案)百度文库

高中文言文试题练习题(有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毛璩字叔琏。

弱冠,右将军桓豁以为参军。

寻遭父忧,服阙,为谢安卫将军参军。

淮肥之役,苻坚迸走,璩与田次之共蹑坚,至中阳,不及而归。

迁宁朔将军、淮南太守。

海陵县四面湖泽,皆是菰葑,逃亡所聚,威令不能及。

璩建议率千人讨之。

时大旱,璩因放火,菰葑尽然,亡户窘迫,悉出诣璩自首,近有万户,皆以补兵,朝廷嘉之。

安帝初,进征虏将军。

及桓玄篡位,遣使加璩散骑常侍、左将军。

璩执留玄使,不受命。

璩传檄远近,列玄罪状。

武陵王令曰:“璩忠诚悫亮,自桓玄萌祸,平殄凶逆,肃清荆郢,当即授上流之任。

”初,璩弟宁州刺史璠卒官,璩兄球孙祐之送丧,葬江陵。

会玄败,谋奔梁州。

璩弟瑾子修之时为玄屯骑校尉,诱玄使入蜀,既而修之与祜之共杀玄。

安帝反正,诏曰:“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可进征西将军,都督五州军事。

”又诏西夷校尉瑾为持节、监梁秦二州军事。

瑾弟蜀郡太守瑗为辅囯将军、宁州刺史。

初,璩使参军谯纵领巴西、梓潼二郡军下涪水,当与璩军会于巴郡。

蜀人不乐东征,纵因人情思归,于五城水口反,还袭涪,害瑾。

而璩下人受纵诱说,遂共害璩及瑗,并子侄之在蜀者,一时殄没。

璩子弘之嗣。

义煕中,诏曰:“故益州刺史璩,事乖虑外。

葬送日近,益怀恻怆,可赠先所授官,给钱三十万、布三百匹。

”论璩讨桓玄功,追封归乡公,千五百户。

又以祐之斩玄功,封夷道县侯。

自宝至璩三叶,拥旄开国者四人,将帅之家,与寻阳周氏为辈,而人物不及也。

(节选自《晋书·卷八十一》,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B. 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C. 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D. 夫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璩体识弘正/诚契义旗/受命偏师/次于近畿/匡翼之勋/实感朕心(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服阙,指古代官员至亲去世,回家守丧,守丧期满将丧服去除,出来做官。

高中文言文试题专题(有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专题(有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

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简,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

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

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

仁宗即位,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

”朝廷是之。

迁南台御史。

建康多水,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

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

是时,蜀省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

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

”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

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

”和尚服辜。

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

”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

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

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

”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

”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

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

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

”居一岁,以老去官。

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

(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B. 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C. 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D. 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简,古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称为“策”。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四(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四(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9-12题。

(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节选自韩愈《师说》)(乙)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4分)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理②其.皆出于此乎:大概③仆.道不笃:谦称,相当于“我(的)”④未见可师.者:学习⑤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尊称,相当于“您”⑥邑犬群吠,吠所怪.也:责怪A.①②B.①⑥C.②④D.③⑥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A.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B.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C.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D.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选文甲开头连用三个叹词,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不从师学习的社会风气的深刻感慨。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B. 蚓无爪牙之利C. 吾欲之南海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意”的意思是()。

A. 意图B. 意义C. 意志D. 意见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

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标准和方法D. 圆规和画圆的工具4. “温故而知新”出自()。

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的“锲”的意思是()。

A. 雕刻C. 放弃D. 放弃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指的是()。

A. 道路B. 河流C. 树木D. 果实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

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论语》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焉”的意思是()。

A. 哪里B. 怎么C. 什么D. 为什么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的意思是()。

A. 知识B. 知道C. 认识D. 了解10.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青”指的是()。

A. 绿色B. 蓝色D. 紫色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死而后已。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2. “______,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3. “______,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4. “______,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

5. “______,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

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将“君子不器。

”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岩山居记[明]王袆青岩去义乌县南十里,其山由东阳两砚峰西来,三十里至于龙门,势益宵隆,由龙门而西又二十里,是为青岩。

至是山支为二.南支则重峦叠嶂,北支则崇岭峻娇,皆迄通西行。

方二支之分也,有山从中出,峰享圆粹,累累若联珠,曰齐山。

而其势遂卑,南北两山,势相环护,左昂右伏,当其前如龙虎。

齐山俨然而中居,齐山之阳坦为平壤,广衷可一里.民居庐杂处其间者皆傅氏。

其外烧以双涧,涧源出于二支之所分,夹齐山而出,至是乃合而为一。

行二三里与群水汇为大被,曰新塘,而塘适当西山昂伏之会。

塘外复有一小山,岿然特起,若遏水之冲者。

大抵双涧之外两山之间,陵谷幽邃,川原夷旷,而草树甚繁茂,推宜为隐者之居。

初,傅氏有以才学显闻,仕为侯官主薄曰光龙者,与予外祖毋为同产,故傅氏予外家也。

至正乙未之春,予始至焉,爱其双涧内属,两山外拱,清淑之气若有所钟,乃即傅氏居旁度平壤之中,买隙地数亩,结屋居之。

为屋仅三数楹间,屋外植以竹木,右偏别为小轩,皮书其内。

读书之余,出,缘涧而行。

南涧水稍深,菖蒲生石上,与异草青翠相错,绝可爱。

北涧水浅,稍雨,水激石面,声潺泼辄不休。

有老梅数株,惬赛横岸侧。

由双洞所合,直两山之间而西望,金华芙蓉峰近在目睫,可揽也。

予于是居而乐之,若将终身焉。

或谓予曰:“仕与隐,其趋不同也,古之君子未尝不欲仕,特恶不由其道耳!吾子学先王之道.且将为世用.胡为而遮言隐耶?”予告之曰:“仕隐二趋,吾无固必也。

十年以来,吾南走越、北走燕,而惟利禄之是干,其劳心苦思殆亦甚矣,是岂志于隐者乎?今天下用兵.南北离乱.吾之所学非世所宜用.其将何求以为仕?籍使世终不吾用,吾其可以枉道而构人?则吾终老于斯,益研穷六艺百家而考求圣贤之故.然后托诸言语,著成一家之书,藏之名山,以俟后世,何不可哉?君子之行止,视时之可否,以为道之屈伸。

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

一山之限一水之涯,特吾寄意于斯焉耳。

吾之行止安敢固必乎哉?”或者无以话,因疏其言揭诸壁间,为青宕山居记。

(选自《王忠文公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青岩去义乌县南十里去:离开B. 其趋不同也趋:追求C. 以俟后世俟:等待D. 特吾寄意于斯焉耳寄意:寄托情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岿然特起苍然幕色,自远而起B. 傅氏有以才学显闻以其无礼于晋C. 缘涧而行与赢而不助五国也D. 吾其可以枉道而徇人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叙述青岩山的地理位置,山水层次错落有致,叙述条理清晰,青岩山如在目前。

B. 文章介绍了青岩山环境清幽,隐居读书观景可为至乐,又通过主客问答,表露出自己不得已而隐居的原因。

C. 青岩山环境清幽,景致优雅,因傅光龙才名显著,所以作者和他一起隐居于此,以读书为乐。

D. 作者深得孔子“用行舍藏”之旨,从文中不难感受到他有经世济民之心,对建功立业存在热切的希望。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①大抵双涧之外两山之间,陵谷幽邃,川原夷旷,而草树甚繁茂,雅宜为隐者之居。

②十年以来。

吾南走越、北走燕,而惟利禄之是干,其劳心苦思殆亦甚矣,是岂志于隐者乎?【答案】(1)A(2)A(3)C(4)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5)①大致在两条山涧以外和南北青岩之间,山谷幽深僻远,原野平坦开阔,草木特别茂盛,非常适合作为隐士的居处。

②十年以来,我在南方踏遍了吴越山水、在北方走遍了燕赵大地,只是追求功名利禄,也够劳心费神的了,这难道可以说我是想要隐居吗?【解析】【分析】(1)A项,“去:离开”错误。

去:距离。

故选A。

(2)A.两个“然”都是助词,放在形容词词尾,表示状态。

意义用法一样。

B.介词,“凭借”的意思,“以才学”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显闻”/连词,因为,连接前后分句。

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D.副词,表反洁,难道/副词,表揣测,大概。

故选A。

(3)C项,“作者和他一起隐居于此”理解错误。

作者并没有和傅光龙一起隐居。

故选C。

(4)“则行”“则止”表示前面条件产生的结果,其后均应断开;“……者……也”表示判断,“者”“也”后应分别断开;“勇功智名”修饰“徒”,“勇”前应断开。

(5)①“大抵”,大致;“夷旷”,平坦开阔;“雅”,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

②“南”、“北”都是名词做状语,在南边、在北边;“而惟利禄之是干”是宾语前置,为“而惟干利禄”,干,追求;“是岂……乎”这难道是……吗?故答案为:⑴A;⑵A;⑶C;⑷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⑸①大致在两条山涧以外和南北青岩之间,山谷幽深僻远,原野平坦开阔,草木特别茂盛,非常适合作为隐士的居处。

②十年以来,我在南方踏遍了吴越山水、在北方走遍了燕赵大地,只是追求功名利禄,也够劳心费神的了,这难道可以说我是想要隐居吗?【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青岩山距离义乌县南部有十里之遥,这座山是由临县东阳县的两座山峰延伸过来的.(这两座山峰)往西三十里就到了龙门山,山势越发高峻,从龙门山再往西二十里,就是青岩山。

到了这,山就分为两支,南青岩山峰连绵,北青岩陡峭险峻,(南北两山)都向西方曲折连绵,延伸过去。

正当两山分开之处,有一座山从分支处出现,山峰圆圆地聚在一起,堆积的样子看上去好像是把珠子串起来,(这座山)叫作齐山。

但齐山地势较低,南青岩和北青岩看起来是在环绕着这座齐山,左边高,右边低,齐山前面南北两山好像呈现出龙虎的形状。

齐山整齐地在两山之间,齐山的南面有一块平地,方圆大约有一里,在此聚居的百姓都姓傅。

齐山外围有两条山涧环绕,这两条山涧源头就是南北青岩分开的地方,从南北两边伴着齐山向西流去,到了这块平坦的地方就合为一条水流。

又往西流淌了二三里路,与许多水流汇聚成一个大池塘,叫作新塘,新塘正对着西山起伏相交之处。

塘外又有一座小山,高峻挺立,好像要挡住水流。

大致在两条山涧以外和南北青岩之间,山谷幽深僻远,原野平坦开阔,草木特别茂盛,非常适合作为隐士的居处。

当初,傅氏有一位因为才学出名,出仕做了侯官县的主簿,名叫傅光龙的人,和我的外婆是同母所生,所以傅氏就是我的母舅家。

至正十五年春,我才来到这里,喜欢两条山涧在两山之间流淌,南北青岩朝外环绕,清和秀美之气好像聚居在这里,(我)就到了傅氏居住的地方,在那买了几亩空地,盖了房子住在里面。

总共造了为数不多的几间房屋,屋子外面种上了凤竹草木,右边另外隔了一间小屋,作为藏书的地方。

(我)在读书的闲暇时光,出门沿着两条山涧行走。

南边山涧的流水稍深,涧石上长着菖蒲,(菖蒲)和奇花异草长在一起,青翠相杂,十分好看。

北面山涧的水比较浅,下点小雨,流水冲在石头上,涧水潺潺,流个不停。

有几株老梅树,枝干曲折横斜,生在岸边。

这里是双涧的交汇处,正对着两山之间向西看去,金华的芙蓉峰近在眼前,好像可以揽入怀中。

我在这住着很适意,似乎有终老于此的意思。

有人对我说:“出仕和隐居,这二者追求不同,古代的读书人没有不想出来做官的,只不过是厌恶当朝不用自己的主张罢了!您学习先王圣言,况且即将被当朝任用,为什么突然说要隐居呢?”我对他说:“出仕和隐居这两条不同的路,我是不会固执拘泥的。

十年以来,我在南方踏遍了吴越山水、在北方走遍了燕赵大地,只是追求功名利禄,也够劳心费神的了,这难道可以说我是想要隐居吗?如今天下大乱,使用武力,大江南北战乱不断,我学的知识不适合当世,难道我一定要追求什么来做官吗?假如我始终不被当朝任用,我难道可以违背正道而曲从他人吗?那么我就在这里住到老,更要仔细研究诸子百家的著作,探究先贤的宗旨,然后通过文辞,写成自成一家的著作,把它藏在名山之中,来等后人发现它的价值,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君子的进退,要看时局是否行得通,以此来作为检验理想能否实现的标准。

所以,(对我来说,)遇到好的时机就要出来做事,长期隐居在深山密林之中而不肯出山,是不对的。

生不逢时就停止,急切地来干谒世俗,博取时誉,建功立业,有智谋喜欢积极入世而不懂得及时抽身退步,也是不对的。

在一座山的角落里,一条山涧的边上,我特意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里。

我的进退出处怎么会固执拘泥呢?”那人没有办法再追问我,我就整理了上面的话,张贴在我居处的墙壁之间,作为青岩山居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十六年,秦复与赵数击齐,齐人患之,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臣闻古之贤君,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教顺非洽于民人也,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

甘露降,时雨至,年谷丰孰,民不疾疫,众人善之,然而贤主图之。

今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于秦也;怨毒积怒,非素深于齐也。

秦赵与国,以强征兵于韩,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

秦非爱赵而憎齐也,欲亡韩而吞二周,故以齐啖天下。

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劫魏、赵。

恐天下畏己也,故出质以为信。

恐天下亟反也,故征兵于韩以威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