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之《欧姆定律》知识点

初中物理之《欧姆定律》知识点

初中物理之《欧姆定律》知识点(一)知识框架(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作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R两端的电压大小;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至于过高。

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应该选择合适的量程。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来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控制变量法该实验中,第一步是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规律;第二步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定值电阻的大小,观察阻值和电流之间的变化规律。

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4、注意该试验中,可能的电路故障常见的故障有:电表无示数、示数偏低、实验数据或结论错误等。

(三)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内容I=U/R 变形式:U=IR 或R=U/I描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①该定律中涉及到的电流、电压、电阻是针对同一段导体的或电路的;具有同时性。

②使用该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电压、电阻、电流的单位分别是V、Ω、A。

③该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液体导电,对气体、半导体导电一般不适用。

④该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结论(注意前提条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电阻的串、并联(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Rn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nR0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其总电阻一定比每个导体的电阻大。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其总电阻为R=R0/n把n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其总电阻比每一个导体的都要小。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一.教学内容: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二.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一)知识框架(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 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初二物理第一课》PPT课件

《初二物理第一课》PPT课件

.
14
经典例题
1.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以判断 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 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
.
15
经典例题
2.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
.
13
新格列佛游记
电影导演用动得很慢的录音带来记录小人演 员的说话;相反地,用动得很快的录音带来记录 比佳的说话。在银幕上却用普通的速度放映这影 片。
放映的结果正合需要是不难理解的。小人的 声音来到听众耳朵里的时候,既然比正常的声音 振动次数多,那末音调当然就变高。比佳的声音 来到听众耳朵里的时候就比正常的声音振动次数 少,这样音调当然就变低。
.
12
新格列佛游记
在影片《新格列佛游记》里,那些小人是用 高音说话的,因为只有高音才跟他们的小喉头 配合,而大人比佳却用低音说话。
但是在拍摄这张影片的时候,扮演小人的 是些成年演员,扮演比佳的是个孩子。那末, 影片上的声调又是怎样使它改变的呢?导演用 了一种根据声音的物理特点而想出来的方法, 这就改变了音调。
.
33
经典例题
【例9】一面镜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米处,从镜子 里只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要看到自已的全身,则 ( ) A.应后退到距镜2米远处。 B.应前进到距离O.5米远处。 C.应后退到距离4米远处。 D.无论前进或后退都不能实现。
【例10】按照我国交通管理的规定,“红灯停、绿灯行、黄 灯预备”,规定红灯发出的光作为交通的停止信号,其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上物理书电子版

八上物理书电子版

八上物理书电子版物理光学知识点【杨氏干涉实验】杨格于年设法平衡两光源之相位差,首次作出红外线之干预实验,并由此谋出来红外线波之波长。

其方法就是,并使太阳光通过一挡板上之小孔凵单一光源,再并使此单一光源箭至另一挡板上,此板上存有两相距很将近的小孔,且各与单光源等距离,则此两同增益之两光源在屏幕上构成干预条纹。

因为通过第二挡板上两小孔之光因源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长成正比,并且保持一定的增益关系(通常均保持同二者),因而能够在屏幕上构成紧固维持不变的干预条纹。

若x为屏幕上某一清(或亮)条纹与中心点o的距离,d为双孔所在面与屏幕之间的距离,2a为两针孔s1,s2间之距离(通常大于1毫米),λ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收到的光之波长。

两光源收到的两列光源必然在空间相迭提,在传播中两波各存有各的波峰和波谷。

当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二者重合之点必为亮点。

这些亮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的整数倍。

在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二者重合之点必为暗点,这些暗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2的整数倍。

【薄膜干涉】水面上的薄层油膜,机动车在干燥柏油道上所遗留下来的油迹,或是肥皂泡等,都会在白光中发生美好的彩色。

所有上述的各例中,均是由薄膜干涉现象引发的。

若将皮炎平金属细丝做成的矩形框架,浸以肥皂水构成一层薄膜,然后用弧光灯的白光或阳光反射于其上时,就呈现典型的薄膜干预。

其中一部分就是由反射光产生的干预条纹,而其余的则从皂液膜中透过去。

此时从反射光中可以看见许多与水平框架上缘平行的彩色斜条纹。

不但如此,这些斜条纹还可以慢慢地向上移动,愈紧邻框架上缘则愈阔。

此外,反射光在白幕上也表明出来许多彩色斜条纹,但较之反射光中的条纹必须黯淡得多。

如果用单色光替代白光,则彩色现象可以立即消失,而发生的就是一些彩色条纹的花样类似浓淡相间的条纹。

在年英国科学家杨格表示薄膜彩色条纹之构成,是因为干涉现象所致。

【牛顿环】又称“牛顿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长度的单位2、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

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5、体积的单位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m。

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2、质量的单位:国际主单位是千克(kg)其他单位有:3、托盘天平的使用调节方法: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横梁水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上。

测量方法:将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大小,由大到小,用镊子向右盘放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侧摆的幅度基本相同,或者静止在中央刻线上;把右盘里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得到物体的质量。

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三、物质的密度1、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

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

2、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3、密度的公式:ρ=m/v。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与思想方法ppt课件

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与思想方法ppt课件
(思想方法体系)
精选ppt课件
5
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主要 包括哪些内容?
《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 容组成,这实际上就规定了初中物理的主要思想方法 和主要知识体系。
精选ppt课件
6
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体系:
一级主题 1.物 质
二级主题
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2 物质的属性 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4 新材料及其应用
精选ppt课件
18
问题2:如何构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物理知识体系里主要包含物理现象、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其中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网络结构中的关 节点,而物理规律则是物理知识网络结构中的骨架。
精选ppt课件
19
案例研讨1、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
精选ppt课件
20
认识“力”
——形成概念
感知“力”
精选ppt课件
27
认识 “牛顿第一定律”
(建立规律)
1. 选取运动物体只受阻力的实例
2. 展示两种对立的观点
3. 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 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建立规律
5.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精选ppt课件
28
1.选取实例
——只受阻力的情况
精选ppt课件
29
2.展示观点
——两种对立观点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 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还应注重纳入物理科学的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注 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 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等。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框架文字版完整版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框架文字版完整版

知识框架力学第7章力第一节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力用符号F表示力,单位是牛,符号N。

2.力的作用效果一,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叫运动状态不变。

3.力的3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2节弹力1,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挤压。

3,弹簧测力计会读数。

第3节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G表示。

2,重力的大小: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第8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受到了阻力。

静止的物体之所以会动起来,是受到了动力。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4,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只能说具有,不能说“受到或者惯性力”)第2节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口诀:静止或匀速→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口诀:等大反向,同物共线。

3,二力平衡的应用:十字架第3节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作用点:整个接触面上,等效到一个点上,该点可以取在接触面上,也可以取在重心上。

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大小(探究题,控制变量法)。

①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②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接触面所受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口诀:静止时摩擦力=推力(f=F)匀速滑动时,f=F,加速减速f不变第9单元压强第一节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PPT课件 图文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PPT课件 图文

细化条目,明确要求.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
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
化。
——《标准》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
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修改稿”
3.删减的内容:
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 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与化学关系 密切 。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改为“知道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的关系”)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在 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删去“颜色混合”)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 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 现象。
——《课标》
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 色光混合的现象。
——“修改稿”

(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 (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 带来的影响。 例1.阅读有关的科普资料,了解超导现象以及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 电等方面可能的应用。 (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例2.收集有关信息,了解纳米材料的有关知识。
——“修改稿”
降低要求.
理解物体的惯性——《标准》 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修改稿”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删去“关系”二字 ,不出定量公式)
理解机械效率 知道机械效率
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初中物理框架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框架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框架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概念和原理,这些知识点构成了物理的框架。

下面我们将对初中物理的框架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力和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通常用V表示,其计算公式为V=Δs/Δt;加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通常用a表示,其计算公式为a=Δv/Δt。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其中,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动力学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作用-反作用定律表明一切作用都会有相等的反作用。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描述多个力合成后的效果和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指两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形成一个合力;力的分解指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使物体运动或保持平衡。

4.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描述物体运动和位置状态的物理量。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公式为K=1/2mv^2;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高度有关,公式为Ep=mgh。

5. 力和功力和功是描述物体受力运动过程的物理量。

力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功表示力对物体进行的作用,计算公式为W=Fs。

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和热量是描述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运动速度的量度;热量是能够导致物体温度发生变化的物质性质。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描述物体热状态变化规律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导定律、热传递定律和热膨胀定律。

其中,热传导定律指出热量会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热传递定律描述了热量的传递方式和效果;热膨胀定律表明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收缩。

3. 热量的传递热量的传递是描述物体热状态变化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单位:基本工具:刻度尺基本工具:停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主单位:米/秒(m/s)公式:tsv=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tsv=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长度的主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时间的主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运动的描述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参照物: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条件: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较慢、气体最慢)声音的传播特点(1)需要介质(2)真空不能传播(4)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5)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音色又叫做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噪声噪声的来源和危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波声音的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检查身体、回声定位等声音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第三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单位:摄氏度(℃)温度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测量工具:温度计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4)读数时,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再读数,且视线应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相平(2)使用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3)测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熔化需要吸热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事例:自然界中冰熔化成水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事例:自然界中水结成冰,冰川、冰雹的形成凝固需要放热晶体和非晶体常见晶体有海波、冰、萘、和各种金属熔化、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有蜡、松香、玻璃和沥青等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汽化蒸发过程要吸热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的沸腾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液化过程要放热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事例:雾、露、墙壁“出汗”、“白气”等现象都属于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温压缩体积升华过程要吸热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事例:北方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事例:冰花、雾凇、雪、霜等自然现象都属于凝华凝华过程要放热第四章 光现象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光的色散 色散: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事例:雨后彩虹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外线——作用:紫外线验钞机和紫外线消毒灯 看不见的光线 红外线——作用:红外线遥控器和红外线测温仪光现象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 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光的传播 事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直等 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 光的反射 现象:光遇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规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类型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时,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 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应用 改变光路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所成的像是虚像光的折射 现象: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线垂直射入时不发生折射事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变浅”、海市蜃楼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及其应用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光心: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透镜的几个名称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焦点(F):与光主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透镜的种类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心线有会聚作用应用:照相机、放大镜、幻灯机、老花镜等凹透镜中间薄边沿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应用:近视镜凸透镜成像规律②2F是放大的实像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1)几个特殊点①F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③物体越靠近F点,像越大,像距越大②当f<u<2f时,应用有: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为ν>2f(2)成像规律①当u>2f时,应用有: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f<ν<2f③当u<f时,应用有: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和眼镜眼睛的结构矫正:戴凹透镜近视眼起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距过长矫正:戴凸透镜远视眼起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距过短眼镜的读数=f100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七章 力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号G 表示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状的特性叫做弹性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 单位:牛顿(N ) 力 力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测量单位:弹簧测力计 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特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力 塑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做塑性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为G=mg ,其中g=9.8N/kg 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叫做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第八章 运动和力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的惯性 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惯性及惯性定律 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 二力平衡 意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减少摩擦力的最有效方法: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接触面彼此脱离 增大摩擦力的常用方法: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种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第九章 压强压强 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用符号p 表示 减少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少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压强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1.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
叫机械运动
1.讨论:树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你会发现,要想准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情
况必须选择
3.小组讨论举例说明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树木的运动情况不同
4.交流并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活动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谈谈你对“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 般也不一样”。针对你的正确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及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
专题问 题设计
下的运动状态。 2.知道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3. 结合二力平衡及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理解力和运动的关
系有关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电脑、多媒体,常规资源:二力平衡实验仪器 实验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自学检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指名让学生回答。) 2、自然界中是否存在不受力的物体?(分组讨论回答。) 生: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 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 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 么联系呢? 活动二:合作探究实验 二力平衡条件 1.分组探究: 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书包受重力和手对它向上的拉力,为什么书包 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静止?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 力和阻力。为什么水平方向汽车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讨论: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显然向上的拉力将使书包下 落的效果抵消了。使书包不至于下落;同样道理,汽车牵引力将阻力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及常考实验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及常考实验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及常考实验汇总Ⅰ力学部分常考实验实验一:天平测量【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N,最小分度值是0.2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g;(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 20ml;(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40cm3。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ρ=m/(V2-V1)。

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一、测量1. 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2. 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3. 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 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a 比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则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3. 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公式:v=s/t 单位:m/s;1m/s=3.6km/h。

三、力1. 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2.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测力计。

3.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5.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N/kg 读作:9.8牛顿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顿。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物体可以用悬挂法。

6.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保持静止状态,也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7. 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初中物理课堂思维导图(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课堂思维导图(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课堂思维导图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课堂思维导图1. 引言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物理学科以其独特的逻辑结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本文将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 思维导图与初中物理教学2.1 思维导图的定义与特点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关键词、颜色、图像和连接线为要素,通过放射性思维方式表达大脑思考过程的图形工具。

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以下环节:(1)课前预习: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预测和梳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课堂讲解: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3)课后复习: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记忆,提高复习效果。

3. 初中物理课堂思维导图的构建策略3.1 明确思维导图的核心要素在构建初中物理课堂思维导图时,应注重以下核心要素:(1)关键词:提炼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中的关键信息,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

(2)颜色:运用色彩对比,突出重点知识,增强记忆效果。

(3)图像:采用适当的图形和符号,形象地表达物理现象和原理。

(4)连接线:展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3.2 设计思维导图的步骤(1)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2)梳理知识点,提炼关键词。

(3)选择合适的颜色、图像和连接线,构建思维导图框架。

(4)填充具体内容,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

4. 案例分析以初中物理《力的作用》一课为例,构建思维导图:4.1 课堂导入利用思维导图展示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课堂讲解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引导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原理。

初中物理各章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各章思维导图

实验用汲度计
分类
寒胥表
L 体温计
测责: 溫度 计
9
使用方法
、区别 (体汲计冇檢口)
熔化
炫■化特点. /坡化图线
< 吸热
晶体 非晶体
凝固
凝同特点 凝固图线
L 放热
第四章《光现象》
龙路的寸这性琛
甩念
定癉
拽面反射
翻尸型*
特点
应用戶刪*
实利
規德
光现象
價念
光的三原色
物体_色X^®7
较科的溫合
思维导图
齡 ―久分类 条件: 同种均 匀介质
工作的戎f =J于) 碎~ 工士企卜说〜A企/当时, 尸<7>», 当时,
原理:/* U1 伏安法「治成 电流表、电/K表、視动变阳器
。笑即林牛与胡〜神丰;当1/=%心
测量:
电路图
利用电能•表和if时工具泪•!家用 也器功率的原
电源、小灯泡等
, =早
第十九章《电功率》思维导图
'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电压农的读数: <1)看淸置程》<2>忍濟分皮值
电池的 申联: 串联屯他两斕 的总电LE■等于各申.也的 电压之fli
•⑴串联: U^LT* 4-cr, _、.并联 电路中申.咏的规# 并联
f慨念,释体对电豫■的ffi■碑 ■作用
电姐的中-伩及换溥关系:!■ kfi - i(r 打,i Mn.= w*a 电阻4彭响闪窠: 蚌体的材科、长度、横截面积 、粗f 半汙体: 导电能力 介于导体和绝缘休之阑的物质
推叫器|
第二-一章《电功率》思维导图
传播路梭近似直线, 不能沿 地球表£传楼, 每珐大约5叫 Qi 3 立古建议一个錄波寸魅 站徴波通信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关于研究物质本质特性的科学。

在学习物理时,学生需要掌握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可分为动力学、能量、电磁学和光学4大类,它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物理的框架。

动力学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学、力学和流体力学。

运动学包括一般运动学、瞬时量和定性运动学,其中,一般运动学是关于实体运动的描述,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时速度、加速度、位移和瞬时量之间的关系。

力学是研究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物体运动的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包括弹性力学、摩擦力学、柱构力学和截面力学等。

流体力学是研究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变形和作用力的学科,它包括流体动力学和流体力学。

能量知识点是指有关物体交换能量的规律,主要包括能量守恒定律、势能、动能和热能。

能量守恒定律规定:在一个物理系统中,能量总量是不变的,且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势能是由于质点的位置而产生的能量,是受物体的重力和其他力的影响而产生的。

动能是指物体在有加速度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它可以由运动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来决定。

热能是指物体之间所释放或吸收的可以改变温度的能量。

电磁学是关于电场、磁场和电磁波及其互作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电磁感应、电磁辐射和可见光学。

电磁感应是指电磁辐射会产生电磁力,电磁力可以改变金属物体的磁性,从而使其产生磁场或电场,从而产生电磁力矩。

电磁辐射是指电流运动时所产生的电磁波,它可以作为信号传播,也可以用来探测物体的存在等。

可见光学是指电磁波的可见光部分,它具有可见光的连续谱线,其中包括紫外光、红外光和可见光等。

光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干涉光学、衍射光学、折射光学和可见光学。

干涉光学是一种技术,其中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干涉光束在物体表面上生成一种类似“彩虹”般的光现象。

衍射光学是指物体表面上可以形成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可以有效地改变光的方向。

折射光学是指光从不同介质进入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现象的发生取决于光的入射角度和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框架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框架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1.运动的快慢 (1)速度①速度的公式:tsv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②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3.6 km/h 。

③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大致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程度.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tsv =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2.长度(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 (2)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②单位换算:1 km=103m , 1 m=10 dm=102cm=103mm=106μm=109nm . 3.时间(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60 min ,1 min=60 s 。

(2)测量工具是钟表。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梳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合1224 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 m/s.4.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基本工具:刻度尺基本工具:停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主单位:米/秒(m/s)公式:tsv=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tsv=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长度的主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时间的主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运动的描述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参照物: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条件: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较慢、气体最慢)声音的传播特点(1)需要介质(2)真空不能传播(4)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5)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音色又叫做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噪声噪声的来源和危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波声音的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检查身体、回声定位等声音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第三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单位:摄氏度(℃)温度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测量工具:温度计(4)读数时,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再读数,且视线应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相平(2)使用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3)测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熔化需要吸热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事例:自然界中冰熔化成水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事例:自然界中水结成冰,冰川、冰雹的形成凝固需要放热晶体和非晶体常见晶体有海波、冰、萘、和各种金属熔化、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晶体同一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有蜡、松香、玻璃和沥青等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汽化蒸发过程要吸热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沸腾沸腾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的沸腾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液化过程要放热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事例:雾、露、墙壁“出汗”、“白气”等现象都属于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温压缩体积升华过程要吸热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事例:北方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事例:冰花、雾凇、雪、霜等自然现象都属于凝华凝华过程要放热第四章 光现象光的色散 色散: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事例:雨后彩虹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外线——作用:紫外线验钞机和紫外线消毒灯 看不见的光线光现象 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 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光的传播 事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直等 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 光的反射现象:光遇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规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类型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时,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应用改变光路(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所成的像是虚像光的折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线垂直射入时不发生折射事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变浅”、海市蜃楼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及其应用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光心: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透镜的几个名称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焦点(F):与光主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透镜的种类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心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沿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应用:近视镜凸透镜成像规律②2F是放大的实像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1)几个特殊点①F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③物体越靠近F点,像越大,像距越大②当f<u<2f时,应用有: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为ν>2f(2)成像规律①当u>2f时,应用有: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f<ν<2f③当u<f时,应用有: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和眼镜眼睛的结构矫正:戴凹透镜近视眼起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距过长矫正:戴凸透镜远视眼起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距过短眼镜的读数=f100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七章 力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号G 表示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状的特性叫做弹性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 单位:牛顿(N ) 力 力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测量单位:弹簧测力计 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特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力 塑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做塑性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为G=mg ,其中g=9.8N/kg 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叫做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第八章 运动和力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的惯性 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惯性及惯性定律 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 二力平衡 意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减少摩擦力的最有效方法: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接触面彼此脱离 增大摩擦力的常用方法: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种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第九章 压强压强 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用符号p 表示 减少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少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压强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被压物体的表面。

压力的 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物理学中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 。

压强的国际主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少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 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 保持相平。

常见的连通器有: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少,沸点降低 首先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可用气压计测量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第十章浮力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求浮力还可以用二次测量法,此时F浮=G—F拉基础知识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力比上表面的压力大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公式:F浮=G排=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当F浮<G物时(或ρ液<ρ物),物体下沉当F浮>G物时(或ρ液>ρ物),物体上浮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浮=G物时(或ρ液=ρ物),物体悬浮另,对于漂浮的物体,有F浮=G物,但ρ液>ρ物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水舱中的水重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应用轮船、密度计是利用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的性质来工作的热气球和飞艇是通过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现升空的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功和机械能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省力的机械必然费距离功的计算公式:W=FS功功的含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力学上就说这个力做了功,用字母W表示判断力做功的两要素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1J=1N•m功率计算公式:tWP功率定义:功与做功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单位:主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1KW=1000W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高度。

质量相同的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位置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能量的定义: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物体具有能量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

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弹性形变大小。

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机械能及其转化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的单位是J机械能守恒: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若没有阻力,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机械能守恒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是:F1l1=F2l2杠杆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