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发展
文章作者:陈高华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以胡塞尔的四部主要著作为路标,绍述了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发展路程:从现象学的建立,到先验现象学的转变,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的提出,生活世界理论的探讨,勾勒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描述心理学、先验现象学、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生活世界理论
象20世纪初众多的西方哲学家一样,胡塞尔(E·Husserl)也是从数学入手开始其学术生涯的。起初,胡塞尔在大学里学的是天文学和数学,热衷于对数学基础的探求,并在维也纳大学取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后来还成为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K·Weierstrass)的助手,在这里,魏尔斯特拉斯的人格和学问对胡塞尔有深刻的影响,同时,数学所要求的明晰性和精确性也始终影响着他。对数学基础的探求使他转向逻辑的基础的探求,这种对数学和逻辑的基础的探求使他一步步地进入到哲学的领域。在他的同乡,后来成了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总统的马萨里克(T·Masaryk)的引导下,胡塞尔重返维也纳大学,听了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布伦塔诺(F·Brentano)的课,最终在布伦塔诺的影响下,胡塞尔完全地转向了哲学,开始了其一生的“哲学漫游”。他后来回忆说:“我是听了布伦塔诺的讲演之后才决心选择哲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的,这是因为他的讲演使我树立了这样一种信念:哲学也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它也能以最严格的科学精神来对待,而且必须以这种精神来对待。”[1]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胡塞尔把建立一门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从而为其它一切科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作为其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目标。胡塞尔的一生是典型的德国学院哲学家的一生,就象海德格尔曾经对亚里士多德所做的描述一样,“他生出来,他工作,他死了。”[2]不仅如此,胡塞尔还视哲学如同他的生命,对哲学有一种献身精神,是一个有着宗教般虔诚的哲学家,为此,胡塞尔为了建立他心目中的严格科学的哲学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而他自称是一个哲学的“永远的”探索者和漫游者。我们且不管事实上胡塞尔是否达到了他心目中所谓的“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也不管别人怎样对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所作出的评价,至少在胡塞尔看来,他的现象学就是这样一门严格科学的哲学,他甚至不无自豪地宣称:“现象学可以说是一切近代哲学的隐秘的憧憬。”
[3]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胡塞尔的现象学仍属于近代西方哲学的传统,而胡塞尔则可能是现代西方哲学家中最后一位传统意义上的“纯粹哲学家”,盖因在他之后的现代西方哲学家们,几乎没有人象他那样把哲学当成一门严格科学去追求,也没有哪个哲学家再去探寻一种绝对的、永恒不变的基础;相反,他们试图把哲学排除在科学之外,同时去消解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也许,正因为这一点,胡塞尔及其现象学更显其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性。
胡塞尔的思想以《逻辑研究》为标志,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前现象学时期和现象学时期,笔者基于考察的需要,在这里主要对胡塞尔现象学时期的思想发展作一描述性的绍述。这一简单的绍述则是以胡塞尔的四部主要著作为其“路标”。
(一)《逻辑研究》与现象学的建立
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卷发表于1900年,正是这部著作的发表标志着现象学的建立,“现象学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4]由于这部著作是对心理主义的批判,胡塞尔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又被称为批判心理主义(反心理主义),胡塞尔自己则称这个时期的思想为“描述心理学”的现象学。
众所周知,胡塞尔发表的第一部著作是《算术哲学》,在这部著作中,胡塞尔试图通过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澄清来寻找数学的基础,但是,胡塞尔是在对心理行为的描述分析中来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的,这就与当时流行的心理主义哲学思潮相一致。这是一种把数学逻辑规律奠基在心理规律之上的心理主义,它把逻辑把握成为一种思维的艺术,把逻辑规律最终归结经验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从而否定逻辑规律的普遍性、绝对性,进而不承认绝对真理的存在。总之,在《算术哲学》这部著作中所流露的是这样一种观点:逻辑规律奠基于心理规律之中。因此,这部著作一经发表即招来了众多的指责,其中最为重要的批评来自当时著名的数理逻辑学家弗雷格(G·Frege),弗雷格在对《算术哲学》所写的书评中指责胡塞尔把数学逻辑规律心理学化。弗雷格的这种指责是完全符合事实的,而胡塞尔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胡塞尔后来回忆这个转折时说:“然而,思维的心理联系如何过渡到思维内容的逻辑统一(理论的统一)上去,在这个问题上我无法获得足够的连贯性和清晰性。此外,数学的客观性以及所有科学的客观性如何去俯就心理学对逻辑的论证,这种原则性的怀疑就更使我感到不安了。”[5] 因此,一方面由于弗雷格的批评,一方面由于自己研究的深入而对心理主义产生的怀疑,胡塞尔逐渐放弃了他在《算术哲学》中所持的心理主义观点,并因此取消了《算术哲学》第二卷的写作计划。此后,胡塞尔主要研究兴趣就集中在“纯粹逻辑学”上。
这一研究的最终成果,就是标志着现象学“受洗”(即正式出现)的《逻辑研究》,并由此引发了欧陆哲学中蔚为壮观的“现象学运动”。在这部著作中,胡塞尔的矛头针对的是当时依然在哲学界占统治地位的心理主义哲学,这也正是胡塞尔早期自己的观点,因而对这种心理主义哲学的批判其实也就是对自己早期观点的反驳。为此,胡塞尔曾引用歌德的话来形容自己对心理主义哲学的批判:“没有什么能比对已犯过的错误的批评更严厉了。”[6]胡塞尔指出心理主义哲学的根本错误在于混淆了自然规律和逻辑规律,因为自然规律是关于事实之间的联系的规律;而逻辑规律是关于观念之间关系的规律;自然规律是经验的概括,只有偶然性;而逻辑规律则是先天的原理,具有必然性;因此把逻辑规律归结为心理规律显然是错误的。胡塞尔进一步认为心理主义哲学的这种错误是因为没有区别心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所涉及的内容而产生的。并因此而断定心理主义哲学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怀疑论。可以说,胡塞尔对心理主义哲学的这种批判是极其有力的,“随着这一卷的发表,心理主义这种形式的怀疑论连同有关心理主义的讨论在哲学史上最终被归入了档案。”[7]通过第一卷对心理主义哲学的批判,胡塞尔指出了逻辑规律的客观性,自在性以及普遍有效性,因此被认为是“拯救了共相的客观实在性”,但也被认为是一种柏拉图式的实在论,这也是弗雷格的立场。但是胡塞尔不愿意采取这样的一种实在论,在随后发表的《逻辑研究》第二卷中,通过他的六项研究中对意识的现象学本质分析,揭示了逻辑对象的观念性,并认为“数”等概念是由意识构成,可以通过“本质直观”来把握。
(二)《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8]和先验现象学的正式形成
随着《逻辑研究》这部著作的发表,胡塞尔确立了在德国哲学界的地位。在《逻辑研究》第二卷发表的那一年,胡塞尔来到了哥廷根大学,同时被教育部建议任命为该校的哲学教授,只是因为“同行相轻”的缘故遭到了哥廷根大学哲学教授们的抵制而被拒绝,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胡塞尔的学术声誉,很快,在他周围就聚集了一批热爱现象学的青年学者,且逐渐形成了一种“现象学运动”。这个时期,胡塞尔经常与“慕尼黑现象学派”和“哥廷根现象学派”进行交流,年轻的现象学开始了它的第一个繁荣期。在这期间,产生了一批有名的现象学者,同时也有大批的现象学著作问世。这些著作大部分最后都汇集在胡塞尔主编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第一卷上(1913年),胡塞尔本人也在上面发表了一步著作:《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这部著作的发表公开表明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先验现象学时期。但是,胡塞尔思想的这种变化并没有得到这一阶段的“现象学运动”成员的赞同和理解。相反,在一开始就被他的同伴们指责为是向先验唯心主义的倒退,是在某种程度上的“回到康德去”。这种看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了解哲学史的人都知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新康德主义依然占据着德国哲学的统治地位,在这种氛围中的胡塞尔多少是受到了影响的,不过这还是其次;更为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