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对土壤环境的污染与植物修复的研究与展望

合集下载

我国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抗生素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我国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抗生素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我国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抗生素污染特征研究进展一、内容概要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抗生素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环境质量改善面临的重大挑战。

抗生素在水体、土壤、大气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特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我国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抗生素污染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抗生素污染现状与趋势:综述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环境介质(如水体、土壤、大气)中抗生素的检出率、浓度及分布特征。

指出抗生素污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分析了其可能的原因。

抗生素的来源与去向:分析了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农业养殖、医疗废水排放等。

探讨了抗生素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生态风险。

抗生素对生物的影响:论述了抗生素对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基因突变等方面的影响。

指出抗生素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抗生素污染的削减与修复技术:介绍了国内外在抗生素污染削减与修复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国际合作与政策建议:强调了加强抗生素污染控制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推动我国抗生素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对我国不同环境介质中抗生素污染特征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抗生素污染的现状、成因及其生态风险,为完善抗生素污染防治政策和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与不可避免的污染问题随着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抗生素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进入到了自然环境中,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抗生素的污染首先来自于制药企业的排放。

为了追求利润,一些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将抗生素添加到废水、废气中排放,造成地下水、河流等水体污染。

有学者对某大型制药厂的废水排放进行检测,发现废水中的抗生素浓度极高,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农业领域的抗生素污染也不容忽视。

在畜牧业中,为了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养殖户往往会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通过动物的粪便排放出来,渗透到土壤和水体中。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问题日益突显。

这些抗生素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畜禽养殖、医疗废水以及抗生素制造过程中的废水排放。

这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积极探索抗生素污染物的来源、分布、生态效应以及去除方法,为抗生素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抗生素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农业和医疗。

在农业方面,抗生素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养殖动物的疾病,以提高养殖效率。

然而,大量的抗生素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被使用,其中一部分被动物吸收,而另一部分会通过动物排泄物以及饲料、土壤、水源等途径进入环境。

根据研究,农业领域对环境的抗生素污染最为突出。

医疗废水也是抗生素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在医疗过程中,大量的抗生素被使用,因此医疗废水中的抗生素污染物十分严重。

这些废水通过下水道进入污水处理厂,但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并不能有效去除其中的抗生素污染物,导致抗生素污染物进入水体系统,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目前研究者们在抗生素污染物的检测和监测方法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传统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液体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抗生素污染物的存在和浓度,为抗生素污染的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检测方法,如基于纳米材料的检测技术和光谱分析等。

这些新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快速、便携等优点,可为实时监测抗生素污染提供了新思路。

在抗生素污染物的生态效应研究方面,研究者们发现,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物不仅会对水生生物和陆地生物造成毒性影响,还可能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传播。

抗生素过量使用和选择压力造成了许多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而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物可能进一步促进这一过程。

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因为耐药细菌的出现使得常见感染病变得难以治愈。

针对抗生素污染物的去除技术也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水土壤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吸附行为研究进展

水土壤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吸附行为研究进展

综上所述,水土壤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 重视。对抗生素吸附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归 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一领域的 研究,以应对这一全球性的挑战。
参考内容
一、引言
近年来,抗生素污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 威胁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这个背景下,对鄱阳湖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特征 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保护该地区的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 究将重点探讨鄱阳湖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以及典型抗生素在湿地环境 中的吸附和降解规律。
三、鄱阳湖水环境抗生素污染特 征
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我们发现鄱阳湖水体中的抗生素检出含量总体较低, 检出浓度均在ng/L级。从检出频率或检出浓度看,四环素类抗生素、磺胺类抗 生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鄱阳湖水体主要抗生素检出类型。其中,土霉素无标抗生素的检出浓度处于中等或低于平均水平。
水土壤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 及吸附行为研究进展
目录
01 一、水土壤环境中的 抗生素污染现状
03 三、未来研究方向
02
二、抗生素的吸附行 为研究进展
04 参考内容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抗生素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问题。 抗生素在水土壤环境中的存在和吸附行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本次演示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概述当前的研究进展。
一、水土壤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 现状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排放是导致水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废水处 理系统、农业和医疗废物的排放,抗生素进入水土壤环境,对生态系统产生严 重影响。
1、水体中的抗生素污染
水体中的抗生素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制药厂和医院废水等。这些废水中的抗 生素不能完全被处理系统去除,导致其在水体中残留并逐渐累积。此外,人类 和动物的排泄物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也会通过水生生物的 吸收和富集进入水体。

《2024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对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s, TC)污染已成为环境领域面临的严峻问题。

这种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和人类疾病治疗中,然而,大量未经充分代谢的药物及其代谢物随污水、粪便等排放至环境中,导致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去除环境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就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问题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制药废水、农业活动、家庭医疗废物等。

这些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难以被自然环境所降解,长期累积后对土壤、水体等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四环素类抗生素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耐药性细菌的滋生和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针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者们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进展。

以下将主要介绍几种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1.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法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技术,包括吸附法、混凝沉淀法、氧化法等。

其中,活性炭吸附法因其良好的吸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

此外,一些新型的吸附材料如纳米材料、生物炭等也在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2. 生物法生物法是一种环保、经济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吸附和生物积累等。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一些微生物能够通过代谢作用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这为生物法处理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3.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处理方法,包括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湿式氧化法等。

这些技术能够产生强氧化性的自由基,有效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

其中,光催化氧化法因其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4. 土壤修复技术针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土壤的污染问题,研究者们也开展了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2024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对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s,TCs)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些药物进入环境中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微生物和人体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的处理技术来减少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紧迫任务。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现状及原因,同时梳理近年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污染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概况四环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和人类医疗中,但由于其广泛使用和不合理处置,使得四环素类抗生素大量进入环境。

它们不仅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三、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一)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改进吸附材料和优化膜分离技术,提高了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效率。

例如,利用纳米材料、活性炭等作为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吸附和去除水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

(二)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光催化氧化法、高级氧化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将其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的化合物。

其中,光催化氧化法利用光催化剂(如TiO2)在光照条件下产生强氧化性物质,从而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

(三)生物法生物法主要包括微生物降解法、植物修复法等。

微生物降解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四环素类抗生素转化为无害物质。

植物修复法则利用植物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收和转化作用,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浓度。

此外,生物强化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提高生物处理的效果。

(四)组合法组合法是将上述几种方法进行组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处理方法。

例如,物理法和化学法的组合、物理法和生物法的组合等。

这种组合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提高处理效果和效率。

抗生素环境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抗生素环境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抗生素环境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抗生素环境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引言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存在和传播成为一个新兴的环境问题。

抗生素环境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是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综述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行为和环境效应,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行为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行为主要涉及其来源、输送、迁移和转化等方面。

抗生素主要来源于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施用的农药等。

这些抗生素源头释放到环境中,进入水体和土壤中,引发了抗生素的环境行为。

水体是抗生素环境行为的重要载体之一。

研究发现,抗生素通过排泄物直接进入水体,或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释放入环境。

水体中的抗生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也有部分以生物附着态存在,并进一步被微生物降解。

抗生素在水体中的迁移受到水体流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部分抗生素可以通过附着颗粒物沉积到河床和湖底等沉积物中,而另一部分抗生素则会通过水流径流到下游水域。

土壤是抗生素的另一个重要媒介,主要来源于施用抗生素的农田。

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受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黏土颗粒等对抗生素具有吸附作用,降低了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

然而,抗生素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较慢,长期施用可能导致土壤中的抗生素积累,进一步增加环境风险。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转化是指抗生素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抗生素的转化通常由微生物、光照和化学反应等因素驱动。

其中,微生物降解是抗生素转化的主要途径。

一些细菌和真菌具有对抗生素的降解能力,通过产酶分解抗生素的化学结构,进而降解抗生素。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环境效应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存在不仅对水体、土壤和生物体产生直接的环境效应,还对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

抗生素直接释放到水体和土壤中,可能导致水体和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转归、生态风险以及消减对策

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转归、生态风险以及消减对策

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转归、生态风险以及消减对策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转归、生态风险以及消减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土壤环境中抗生素成为环境污染的新兴问题。

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可有效治疗各类感染疾病。

然而,随着人们过度使用抗生素,大量抗生素残留于人类及动物的排泄物中,进而进入土壤环境,引发一系列生态风险。

本文将探讨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转归、生态风险以及消减对策。

二、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1.农业和畜牧业的使用抗生素在农业和畜牧业中被广泛使用,用于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以及促进动物生长。

然而,农业和畜牧业废水中未经完全代谢的抗生素及其代谢物进入土壤环境,成为主要来源之一。

2.人类排泄物人类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大量抗生素残留物。

这些排泄物经过处理后进入土壤环境,成为土壤中抗生素的重要来源。

3.医疗废水医疗废水中含有大量未经完全代谢的抗生素,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或通过污水处理厂进入土壤环境。

三、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转归1.吸附与解吸抗生素分子在土壤颗粒表面存在吸附与解吸过程。

部分抗生素分子与土壤颗粒表面结合,随着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增加,抗生素分子被解吸,并进入土壤溶液中。

2.生物降解与转化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抗生素分子,将其转化为无活性或低活性的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可能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

3.迁移与累积一部分抗生素会随着水分在土壤中迁移,进入地下水体,可能对地下水质造成污染。

另外,一些抗生素则在土壤中累积,可能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

四、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1.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抗生素的残留可能抑制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破坏土壤微生物的平衡。

有益微生物的减少可能导致土壤养分循环和有机物降解的减缓。

2.抗生素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持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抗生素残留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3.抗生素对土壤植物的影响抗生素的残留可能影响土壤中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抗生素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探讨

抗生素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探讨

1环境中的抗生素1.1抗生素的存在现状抗生素指的是由微生物产生或者是化学合成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主要有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

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是人工合成使用最为广泛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对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菌都具有广谱抗菌性。

它通过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来阻止细胞分裂,已被证明具有基因毒性。

抗生素广泛地应用于医疗、畜牧养殖及农业生产。

据估计全球每年使用的抗生素达100000到200000吨,而中国每年的使用量超过22000吨,其中超过70%是以药物原形随粪尿排出而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或直接进入环境。

在农业生产中,粪便常被用作肥料,粪便中的抗生素会渗出进入土壤及底下水,极大地威胁到农产品的安全,如珠三角地区农场土壤及蔬菜被普遍检出抗生素,含量高达1537.4μg·kg-1,而每份土壤及蔬菜样品中环丙沙星都被检出,浓度范围为5.3-119.8μg·kg-1,这些农场都普遍使用粪肥[1,2],由此可见粪肥的使用是导致农场被抗生素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水环境系统的试验中,大多数化合物都是持久性的,只有少数才是可生物降解的。

有基因毒性的化合物如喹诺酮类和甲硝唑类并不能够被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会强烈吸附到污泥、土壤和沉积物当中而不被生物降解。

此外,由于污水处理系统对抗生素的去除率低于50%,污水厂出水中仍然含有高浓度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未能在污水处理过程或环境中降解或消除,它们将进入到地表水或地下水甚至是饮用水中,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

由此可见,施用粪肥和废水排放是导致农业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

图1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及其在环境中的可能的转移途径[3] 1.2环境中抗生素的危害及迁移近年来,环境中不断被发现的抗生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它潜在的生态风险如对环境中微生物参与的关键进程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如养分的再生、碳氮循环以及污染物的降解等过程。

土壤中抗生素污染及修复技术展望探究

土壤中抗生素污染及修复技术展望探究

土壤中抗生素污染及修复技术展望探究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抗生素对土壤的影响。

然而,由于它的隐蔽性和潜在的危害,对它的研究仍然落后于传统的污染防控技术。

本文将深入探讨抗生素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它的侵蚀、传播和生态风险,并探讨如何通过植物来修复这些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抗生素;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抗生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可能会污染我们的环境。

这些化学物质通常是由医疗废物、废水、废气、废物、废物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其中,医疗废物通常是指过期的药物,废水、废气、废物等可能会污染我们的健康。

农业上的抗生素可以分为三大类(1)由于兽药的滥用,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2)由于滥用抗生素,水产养殖业受到严重的影响;(3)由于滥用药物,动物体内会出现残留物。

例如,在中国,已经批准了十七种抗生素和杀菌剂作为饲料添加剂,而且这些抗生素中,四环素类和奭胺啶类的应用最为普遍。

一、环境中的抗生素(一)抗生素的存在状况抗生素是一类特殊的药物,它们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抵御疾病,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

一般来说,四环素、喹诺酮、大环内酯以及氯霉素是最常用的抗生素。

其中,CIP是人工合成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它能够有效地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并且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有效地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的活性,从而阻碍细胞的生长发育,并且具有显著的基因毒性[1]。

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一大障碍,它们不仅会污染土壤,还会渗透到底下水体,对农作物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过度使用粪肥已经成为影响农场抗生素污染的主要因素。

大多数化学物质对水环境的影响很长时间,但少数物质却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例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基因毒性,它们很难从污泥、土壤或沉淀物中去除,从而导致它们无法被完全分解。

由于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有效地降低50%以上的排放,从而减少了污水厂出水中抗生素的残留,并且可以有效地将其进行分解和清除,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抗生素的使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成为治疗感染疾病的必备药物。

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抗生素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其中包括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抗生素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用于预防和治疗动植物的疾病。

然而,这些抗生素并不完全被生物体吸收,一部分会通过排泄物或施用的残留物进入土壤中。

抗生素残留在土壤中会对土壤微生物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抗生素可能导致部分土壤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抗性,从而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多样性。

其次,抗生素的残留会抑制一些敏感微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此外,抗生素还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土壤中的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减少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农业生产中应该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抗生素。

其次,应该加强对抗生素在环境中的监测和追踪,及时发现抗生素残留现象。

此外,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开发一些对抗生素敏感的土壤微生物,来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重建。

综上所述,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和生态未来。

抗生素滥用对环境的影响

抗生素滥用对环境的影响

抗生素滥用对环境的影响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医药领域的药物,它们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来治疗感染病症。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其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滥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抗生素滥用导致环境污染抗生素在人类和动物体内使用后,残留的药物成分通过排泄物和废水进入环境中。

这些废水通常经过污水处理厂,然而许多污水处理厂并不具备完全去除抗生素残留的能力,导致抗生素进入水体。

此外,农业领域中的抗生素滥用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养殖业广泛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但部分抗生素被动物排泄后会进入土壤和水源,从而对环境产生污染。

二、抗生素滥用导致抗药性的传播抗生素滥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加剧了抗药性的传播。

抗生素残留在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后,细菌逐渐进化演变,形成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这些抗药性细菌可以通过空气、水源和食物等途径传播到人类和动物中,使得原本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变得难以治愈。

这对于临床治疗和养殖业的健康管理构成了巨大威胁。

三、抗生素滥用破坏生态平衡抗生素在环境中的积累不仅对细菌产生了选择压力,也对其他微生物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或抵抗抗生素,但其他微生物则可能受到抑制或杀死。

这可能导致微生物群落的不平衡和多样性的丧失。

从而破坏土壤健康和其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决方案:1. 加强抗生素的监管和合理使用政府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政策来控制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限制药店和医院的滥用现象。

医生应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开具抗生素处方。

同时,农业部门应推行科学养殖模式,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

2. 加强废水处理厂的抗生素去除能力提升污水处理厂对抗生素的处理效率,使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物理化学方法,尽量去除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

此外,加强对废水中抗生素浓度的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废水排放的安全性。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研究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研究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研究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研究引言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养殖业的一类重要抗生素。

然而,它们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排放物,以及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引发了人们对它们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的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相关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归趋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是研究的重点。

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四环素类抗生素进入土壤中的途径主要有人为排放、农田施用、养殖废弃物的肥料化,以及污水灌溉等。

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农田施用和养殖废弃物的肥料化,这导致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浓度明显上升。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行为主要包括吸附、解吸、迁移和降解。

吸附是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主要行为方式,其吸附程度与土壤性质、溶液pH值、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和环境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粘性土壤对其吸附能力较强,而砂质土壤则相对较弱。

此外,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解吸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行为,它可能导致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进一步污染。

降解是四环素类抗生素从土壤中移除的一种方式,但其降解速率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降解。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生态毒性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长期存在和积累可能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它们可能通过干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抑制酶活性、影响土壤中的氮、磷、铁等元素循环过程,而对土壤呼吸、有机质分解和养分释放等关键生态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和土壤健康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存在会抑制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存在还会引发土壤酶活性的下降,抑制土壤中氮循环、磷循环等关键元素的释放过程,进而导致土壤中的养分利用率降低。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和人类医疗领域的一类重要抗生素,然而,其广泛使用和排放导致了环境中的污染问题。

本文对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现状进行了介绍,并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目前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吸附和膜分离技术,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高级氧化技术,生物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降解和植物修复技术。

各种技术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未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开发高效、环保的污染处理技术,以减少四环素类抗生素对环境的危害。

关键词:四环素类抗生素,环境污染,处理技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1. 引言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来源广泛,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和人类医疗领域的重要抗生素。

然而,其大规模使用和排放导致了环境中的污染问题。

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长期存在和难降解等特性,对环境和生物产生潜在的危害。

因此,研究和开发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牧业和人类医疗活动。

畜牧业是主要的源头,因为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家禽和畜牧业动物的疾病。

同样,人类医疗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源头,因为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抗生素。

3.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处理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中,吸附技术是常用的一种物理方法,通过吸附剂吸附抗生素分子来实现去除。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沸石等。

另外,膜分离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方法,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将四环素类抗生素分离出来。

4.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高级氧化技术。

氧化还原技术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四环素类抗生素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用的氧化还原剂包括臭氧、过氧化氢等。

高级氧化技术利用高级氧化剂产生的自由基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降解。

《2024年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范文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已经对自然水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以及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

二、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抗生素的使用,包括兽用和人类医疗使用,经过人类排放、污水排放和降雨径流等方式进入自然水环境。

各种河流、湖泊、地下水等自然水体均被检测出含有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残留。

这些抗生素不仅可能改变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还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毒性影响。

三、抗生素污染的来源1. 医疗废水:医院等医疗机构在使用抗生素后,未经有效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

2. 农业活动:畜牧业和养殖业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这些抗生素随动物粪便和冲洗水进入自然水体。

3. 家庭排放:人类生活中使用的含有抗生素的清洁产品和药品,通过家庭排水系统进入自然水体。

4. 工业生产:部分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抗生素作为防腐剂或生长促进剂,这些抗生素可能随工业废水排放进入自然水体。

四、抗生素污染的危害1.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抗生素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毒性影响,影响其生长、繁殖和基因表达等生理过程。

2. 微生物生态平衡的改变:抗生素会破坏自然水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平衡,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3. 抗药性细菌的产生: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可能导致抗药性细菌和抗药性基因的产生和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五、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现状与分布:通过检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水体中的抗生素含量,了解其污染现状与分布情况。

2. 来源解析:通过分析不同来源的抗生素排放量,确定其对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贡献程度。

抗生素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探讨

抗生素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探讨

抗生素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探讨1 环境中的抗生素1.1 抗生素的存在现状抗生素指的是由微生物产生或者是化学合成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主要有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

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是人工合成使用最为广泛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对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菌都具有广谱抗菌性。

它通过抑制 DNA 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来阻止细胞分裂,已被证明具有基因毒性。

抗生素广泛地应用于医疗、畜牧养殖及农业生产。

据估计全球每年使用的抗生素达 100000 到 200000 吨,而中国每年的使用量超过 22000 吨,其中超过 70%是以药物原形随粪尿排出而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或直接进入环境。

在农业生产中,粪便常被用作肥料,粪便中的抗生素会渗出进入土壤及底下水,极大地威胁到农产品的安全,如珠三角地区农场土壤及蔬菜被普遍检出抗生素,含量高达1537.4 μg·kg-1,而每份土壤及蔬菜样品中环丙沙星都被检出,浓度范围为 5.3-119.8μg·kg-1,这些农场都普遍使用粪肥[1,2],由此可见粪肥的使用是导致农场被抗生素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水环境系统的试验中,大多数化合物都是持久性的,只有少数才是可生物降解的。

有基因毒性的化合物如喹诺酮类和甲硝唑类并不能够被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会强烈吸附到污泥、土壤和沉积物当中而不被生物降解。

此外,由于污水处理系统对抗生素的去除率低于 50%,污水厂出水中仍然含有高浓度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未能在污水处理过程或环境中降解或消除,它们将进入到地表水或地下水甚至是饮用水中,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

由此可见,施用粪肥和废水排放是导致农业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

1.2 环境中抗生素的危害及迁移近年来,环境中不断被发现的抗生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它潜在的生态风险如对环境中微生物参与的关键进程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如养分的再生、碳氮循环以及污染物的降解等过程。

《2024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畜牧业的广泛规模化,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使用量显著增加。

然而,这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与不恰当处置导致其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介质中,尤其是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等。

这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质量,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环境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问题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议题。

本文旨在阐述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及其处理方法的技术研究进展。

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问题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其在环境中的积累和持久性,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首先,这些抗生素在排放到水体后,通过地表径流、渗滤等途径进入地下水系统,进而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其次,这些药物成分被植物吸收后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三、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为了有效解决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问题,科研人员提出了多种处理技术。

1. 物理法: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生物炭等材料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吸附去除。

膜分离法则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截留和分离。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但往往需要与其他技术结合以提高处理效果。

2. 化学法:包括氧化法、还原法等。

氧化法利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臭氧等将四环素类抗生素分解为低毒或无毒的产物。

还原法则通过还原剂将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破坏或转化为其他形态。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物。

3. 生物法:包括微生物降解、植物修复等。

微生物降解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将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碳源进行降解。

植物修复则是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共同作用去除四环素类抗生素。

这些方法具有环保、成本低等优点,但处理速度较慢,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四、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处理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方面,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被广泛应用于吸附法和膜分离法中,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吸附容量。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中污染物的研究备受关注。

抗生素污染物作为一类严重污染环境的物质,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梳理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抗生素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医学发现,其广泛应用在保护人类免受细菌感染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问题。

抗生素不仅存在于医疗废水中,还通过农业用药、养殖业等途径进入环境。

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物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对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潜在的危害。

首先,抗生素污染物对水体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研究表明,水体中含有抗生素的多个种类,这些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不断积累,对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抗生素污染物还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产生抗生素耐药菌株,进而威胁人类健康。

其次,土壤中的抗生素污染物也日益引起关注。

研究显示,通过废水灌溉、施用含抗生素的肥料等途径,抗生素污染物进入土壤系统,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造成负面影响。

抗生素污染物还可能通过生物链转运到植物体内,最终影响人类的膳食安全。

抗生素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需要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物可能破坏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此外,抗生素污染物还会干扰环境内的自然循环过程,如碳循环和氮循环,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针对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严重问题,需要综合施策来解决。

一方面,应加强废水处理和农业用药的管理措施,减少抗生素排放和使用量。

另一方面,要开展抗生素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

此外,研发新型的环境友好型抗生素药物和环境修复技术,有助于减少抗生素污染物的生成和迁移。

总之,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显示了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加强对抗生素污染物的相关研究,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2024年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范文

《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和药物研究的快速发展,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

然而,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不当处置导致了其在水环境中的大量残留和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现状、环境效应及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二、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1. 污染来源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主要来源于医疗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活动和畜牧业废水等。

其中,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是抗生素进入水环境的主要途径。

此外,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兽用抗生素也会导致土壤中抗生素含量升高,进而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2. 污染程度当前,国内外多地水环境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污染问题。

研究表明,许多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中均能检测到抗生素的存在。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水体中抗生素含量存在差异,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三、抗生素污染的环境效应1. 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抗生素的残留对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降低生物多样性。

此外,抗生素还可能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2. 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抗生素对水生生物具有毒性作用,可能影响其生长、繁殖和生存。

长期暴露于低浓度抗生素环境中,可能导致水生生物产生耐药性,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3. 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可能通过饮用水、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长期摄入低剂量抗生素可能导致人体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

此外,某些抗生素可能具有致畸、致癌等副作用,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四、研究进展1. 检测技术与方法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检测抗生素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目前,已经发展出多种高效、灵敏的检测方法,如分子生物学技术、质谱技术等,为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检测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抗生素环境行为研究针对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等行为,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

《2024年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范文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抗生素在人类和动物疾病治疗、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ARGs)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本文旨在综述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现状、降解和去除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二、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现状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主要来源于医疗废水、农业排放、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可能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生态平衡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广泛研究。

研究显示,抗生素在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中广泛存在,而抗性基因的传播和扩散也日益严重。

三、抗生素的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针对抗生素的环境污染问题,国内外学者在抗生素的降解和去除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1. 物理法:如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吸附法利用多孔材料如活性炭、生物炭等吸附抗生素,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浓度。

膜分离法则通过半透膜将抗生素与水分离,达到去除目的。

2. 化学法:如光催化降解、高级氧化技术等。

光催化降解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将抗生素分解为无害物质。

高级氧化技术则通过产生强氧化剂(如羟基自由基)将抗生素迅速氧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

3. 生物法:如微生物降解、生物修复等。

微生物降解利用特定微生物将抗生素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

生物修复则是通过生物工程手段培育出能高效降解抗生素的微生物,用于修复受污染的环境。

四、抗性基因的去除研究进展抗性基因的去除是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的关键之一。

目前,抗性基因的去除方法主要包括基因编辑技术、新型消毒技术等。

1.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系统可用于剪切抗性基因,从而消除其功能。

然而,基因编辑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其应用前景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这一问题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情况,以及目前研究中关于抗生素降解和去除的进展。

一、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1.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抗生素可通过水体、土壤、农田等途径进入环境中,而在环境中有多种形态存在,如溶解态、悬浮态和沉积态等。

其中,溶解态抗生素使水体成为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主要扩散途径。

2.抗生素的降解机制与途径抗生素在环境中被降解主要经历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两个过程。

其中,生物降解是由细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通过代谢活性将抗生素转化为无害或较低毒性物质。

而非生物降解则是在光照、氧化还原、酸碱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将抗生素分解为多种降解产物。

3.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传播抗生素使用过程中,部分细菌可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水平传递,同时环境中也存在水平传递的情况。

抗性基因的传播主要通过转座子、质粒和细胞侵入等途径实现。

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污染为环境中抗生素抗性菌株的扩散提供了条件,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二、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降解研究进展1.生物降解剂的筛选目前,研究人员通过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发现了一些具有抗生素的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种。

这些菌株通过代谢活性可将抗生素转化为无毒或低毒产物。

2.构建降解净化系统针对抗生素污染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采用微生物组合的降解净化系统。

该系统利用不同功能微生物联合作用,对抗生素进行高效降解和去除。

3.光降解技术研究光降解技术是一种有效去除抗生素的方法。

研究人员发现,紫外光、阳光和特定波长下的光照均能降解抗生素。

通过调整光照条件和反应时间,可以实现高效降解。

三、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去除研究进展1.生物吸附技术的应用生物吸附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对抗生素进行吸附,达到去除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对土壤环境的污染与植物修复的研究与展望
作者:黄盼盼, 周启星, 董璐玺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天津,300071
刊名:
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0(11)
1.INGERSIEVH TORANGL;LOCKM L;et a1Primary blodegradation of veterinary antibiotics in aerobic and anaerobic surface water simulation systems 2001
2.Diaz2Cruz M S;Larcelo 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analysis of veterinary and human drugs in soils,sediments and sludge 2003(06)
3.王丽平;章明奎;郑顺安土壤中恩诺沙星的吸附-解吸特性和生物学效应[期刊论文]-土壤通报 2008(02)
4.Angel J.Baguer;John Jensen;Paul Henning Krogh Effects of the antibiotics ox tetracyeline and tyrosine on soil fauna 2000
5.李兆君;姚志鹏;张杰;梁永超兽用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态毒理学报 2008(01)
6.Cerd Hamscher;Sake Sczesny;Heinrich Hoper;Heinz Nau Determination of Persistent Tetracycline Residues in Soll Fertilired with Liquid Manure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Electroe prays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2002
7.S.Thiele-Bruhn;M-0,Aust effects of pig slurry on the sorption of Sulfonamide Antibiotics in soil 2004
8.曹卫东;王旭;刘传平;封朝晖,刘红芳,李芳柏当前部分有机肥料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问题[期刊论文]-土壤肥料2006(02)
9.王丽平;章明奎土霉素污染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07)
10.刁晓平;孙英健;孙振钧;沈建忠安普霉对对不同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的影响[期刊论文]-生态环境 2004(04)
11.孔维栋;朱永官抗生素类兽药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态毒理学报2007(01)
12.周启星;宋玉芳植物修复的技术内涵及展望[期刊论文]-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1(03)
13.安凤春;莫汉宏;郑明辉;张兵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期刊论文]-环境化学 2003(01)
14.王校常;施卫明;曹志洪重金属的植物修复-绿色清洁的污染治理技术[期刊论文]-核农学摄 2000(05)
15.牛建平;吴泽辉;石起增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9(04)
16.章明奎;王丽平;郑顺安两种外源抗生素在农业土壤中的吸附与迁移特性[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8(02)
17.Boxall A B A;Blaekwell P;Cavallo R;et a1The sorption and transport of a sulphonamide antibiotic in soil systems 2002
18.李彦文;莫测辉;赵娜菜地土壤中磺胺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特征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 2009(06)
19.王丽平典型外源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转归及其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相互作用和机理研究 200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xx201011297.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