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5.学习借助关键语句及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想:《猫》描写了作者一家所养三只猫的情景。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时此课教学依“把握”“理解”“品味”“感悟”“创新”五大板块层层推进,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品味文中所塑造的形象及语言美趣。

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

第一课时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课前30秒图片 (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1、走近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字词积累相称(chè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è)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蜷(quán )伏惩戒(chéng)怅然(chàng)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目标本教案旨在全面覆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将提高对语言理解和词汇积累的能力。

2. 语言运用:通过有针对性的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法和语言表达方式。

3. 写作技巧:通过写作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 文学欣赏: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组织课堂讲解:教师将通过讲解课文和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合作完成语言运用和写作练,促进彼此研究和交流。

3. 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扩大知识面和阅读能力。

4. 评价反馈:教师将定期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 课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文和练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2. 板书:教师将通过板书方式呈现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多媒体教具:教师将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安排本教案将根据学校的课程表和学生的研究进度进行教学安排,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计划。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学生将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培养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为未来的研究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教学目标:1. 能按照主题要求,搜集恰当的资料,并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2. 联系自己的上网经历,独立思考网络交友的利弊,并能坦诚地与同学交流看法。

3. 能抓住自己的突出之处作自我介绍,大方得体,富有趣味。

◎课前准备:1. 全班分为学习小组若干,每组4一6人,组内分工,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其他资料。

商定班级交流时的呈现方式。

2. 各学习小组推选1人,参与班级交流展示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并负责邀请科任老师参加此次交流展示活动。

3. 个人拟定自我介绍的提纲,确定自我介绍的方式。

◎教学过程:—、活动一:“准备心得”大家谈主持人:同学们,这是我们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生命的旅途行走了十三四年,今天我们聚首在这里,开启初中三年的同学生涯。

我们是同学,也必定会成为彼此生命中很重要的人——朋友。

现在就让我们论交友之道、展自我风采吧!1. 自由交流搜集、整理材料心得。

示例:⑴资料可从个人储备、学校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捜集。

传统的图书馆捜索是卡片式目录索引,如查找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可按“中国作家作品一现代作家作品一鲁迅作品一《朝花夕拾》”或“散文作品一名家散文集-一鲁迅一《朝花夕拾》”查找。

也可借助图书馆内网直接以“朝花夕拾”为关键词捜索。

互联网捜索常见的是“百度”捜索引擎,例如查找交友名言,直接在捜索框键入“交友”“名言”两个关键词即可。

(2) 捜集到的资料应进行优劣辨別,归类整理。

2. 策划组汇报活动策划、组织心得。

(1) 由策划组简要介绍本次活动的活动名称、组织形式、场地布置、活动过程等拟定和安排初衷,对照教材“综合性学习评价表”,明确学习要求。

⑵邀请任课教师、相关同学(可以与相关任课老师一起)重现邀请情景。

书面邀请出示个性化《请柬》。

示例:请柬亲爱的张老师:我班定于2017年9月9日上午第2节课在本班教室举行“‘展我风采’ T台秀”活动,敬请光临。

2017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电子教案

2017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电子教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一)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部编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ppt课件(34页,含答案)

【部编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ppt课件(34页,含答案)

递!【最后一句话表明作者的感悟,画龙点睛。 】
意见客 秋叶灿灿,任凭季节轮回,物候更替,千娇百媚 终无悔。小作者抓住秋季的特点,将视角聚焦在白桦 叶在秋风中飘落的情景,表现了对秋的观察和思考。 详略得当,选材和视角都很新颖。另外,或引用,或
化用诗句,优美隽永,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二、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
名句默写 ①(2016· 重庆中考A卷)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
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 __________”,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②(2016· 浙江杭州中考)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___________ 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2016· 山东青岛中考)________________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
感悟,写自己经历过一些事情后的成长,对初中生活的认
识。这样,文章的中心就确立下来了,为后文的选材打下 基础。
2.选材巧妙见真功。 刚刚升入初中,大部分同学都会写升入初中的见闻、 军训的辛苦、学习的不适应等苦恼,这些都是普通的选材, 而有的同学独辟蹊径,写升入初中后通过军训场地上同学
相互矫正姿势,学习上相互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相互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
易错字音
嗡 (wēng) ng hè ) 应和(yì
o) 嘹亮 (liá 风筝 (zheng) 镶上 (xiāng) 髻 (jì ) 宽敞 (chǎng) 伦敦 (dūn)
n) 朗润 (rù
(yù n nià ng) 酝酿
喉咙(hó (wǎn) u· ló ng) 宛转 黄晕 (yù n) 响晴 (xiǎng) 烘托 (hōng) 地毯(tǎn) 澄清 (ché ng) 水藻 (zǎo) 肌肤 (jī)

【人教部编版】2017年秋季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全集

【人教部编版】2017年秋季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1 春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酝酿..(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躲藏.(cáng) 和.牌(hú)宝藏.(zàng) 和.药(huò)黄晕.(yùn) 和.泥(huó)头晕.(yūn)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总第19-20课时)2017年9月28日-9月29日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2、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3、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二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二是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1)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

嗅( xiù ) 闻(气味)。

2017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式))-

2017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式))-
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 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 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一篇现代散文《春》。(展示课件) 二、作者介绍: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 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醒学生看 P64 注解①) 3、(展示课件)补充介绍。 三、初步感知课文: 1、课件展示:生字词。 (要求学生找写在作业本上) 2、听朗读(配画配乐) 要求:对照课文,找找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注意停顿;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3、解决生字词。 (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利用课件订正) 4、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 参考: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 四、具体分析: 1、春天的草。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 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修辞:拟人) 。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 参考: 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 (间接描写) ▼⑸小结: (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 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 参考: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春天的花。 ⑴齐读 (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⑵评价朗读。 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集-精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集-精编

初语七上教案执教者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2017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17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目录1 春 (4)2济南的冬天 (10)3*雨的四季 (15)4古代诗歌四首 (18)写作训练1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25)5秋天的怀念 (29)6散步 (35)7*散文诗二首 (39)8《世说新语》二则 (44)写作训练2学会记事 (48)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2)10*再塑生命的人 (58)11*窃读记 (62)12《论语》十二章 (65)写作三写人要抓住特点 (69)13纪念白求恩 (73)14植树的牧羊人 (78)15*走一步,再走一步 (82)16诫子书 (86)写作训练4思路要清晰 (89)17猫 (93)18鸟 (98)19* 动物笑谈 (102)20狼 (105)写作训练五如何突出中心 (109)21皇帝的新装 (112)22诗二首 (117)23*女娲造人 (122)24寓言四则 (125)写作训练六发挥联想和想象 (130)1 春知识与技能学会体会本文从不同侧面描绘的春景之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并加以欣赏。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春的热爱之情。

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难点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朱自清的画像。

2.江南春季的图片。

2课时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刚才说的都是古人对“春”的描绘,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今人是如何称颂“春天”的。

请打开课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春》(板书课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7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春【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明确目标。

一、读春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描写了春天的代表性事物:山、水、日、草、花、风、雨;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品春1.寻美句:《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春花的绚丽多彩,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2.赏妙笔: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优秀教案
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区别在于,正面描写是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特征,侧面描写则是通过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烘托出主要人物的特征。这种方法对描写人物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再塑生命》中“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这句话通过“我”的心理活动,来反映出莎利文老师教育得当,引导有方。
人物描写的方法,从描写对象来说,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从描写角度来说,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下面我们就这些描写方法进行详细解说。
1.肖像描写: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饰、体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要写好人物的外貌就要细心观察,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人之处,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将其扩大,运用一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同时不要忽略对眼睛的描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眼神也各不相同。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个大眼镜”,简单的外貌描写,让人觉出了老先生的威议和值得尊敬的地方。
写作要领
1.“画”肖像时,可写人物容貌(如脸型、五官)、衣着、体态、神情等,但不见得写其全貌,抓住其不同于他人的地方落笔,如忧郁的眼神、乐观的笑容等,更能准确描摹。
2.借鉴其他同学的写作经验,进一步完善你的片段文字。注意补充一些能体现这个同学个性的事例,在事中写人。
3.安排好事情的详略,但详写的事例也不能面面俱到地展开叙述,而应该突出重点,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
听老师讲。
用学生自己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写作指导
记叙文除了要记事,也常常要描写人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人内向,有人泼辣;有人粗犷,有人细腻;有人幽默,有人朴实……写人要细心观察,认真比较,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把“这个人”写“活”,写成“他”自己。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方面入手,找出人物在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异于常人之处,抓住最有特点的方面进行细节描写,使人物鲜活起来。

部编版2017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部编版2017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第一单元歌咏自然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

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

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

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

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

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

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第一单元单元教课内容第一单元是描绘光景的一组优异诗文,具三美:美景、美情、美言。

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多姿多彩的四时美景,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抒发了亲密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春》和《济南的冬季》都是写景抒怀的名篇。

单元教课目的1、学会朗诵(重音和停连),声韵之美;进入情境;领会感情。

2、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取感情体验。

3、推测和品尝作品语言,经过语言品尝,探情寻意。

4、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领会表达成效。

教课要点1、学会朗诵(重音和停连),声韵之美;进入情境;领会感情。

2、推测和品尝作品语言,经过语言品尝,探情寻意。

教课难点1、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取感情体验。

2、推测和品尝作品语言,经过语言品尝,探情寻意。

教课举措1、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给例子,给方法,贯通融会,激发念书的兴味。

2、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好多状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

3、两种课型不一样,功能也有不一样,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达成阅读教课。

4、讲一篇课文,附带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单元教课准备熟习教材内容,准备好有关的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春/ 朱自清 2 课时济南的冬季 / 老舍 2 课时雨的四时 / 刘湛秋 1 课时古代诗歌四首 1 课时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2 课时单元备课第二单元单元教课内容这一单元以“亲情”为主题。

《秋季的》一文中作者经过回想身患绝症的母亲忍耐着病苦, 精心珍爱自己的故事 , 表现了伟大无私的母爱和对母亲的深深。

《漫步》一文中作者经过一家三代人一同漫步这一平时的小事, 表现了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散文诗二首》的作者泰戈尔和冰心都抒写了儿女对母亲的爱, 他们分别借助不一样的意象表达了与母亲之间的亲情, 在母亲自边 , 孩子洗浴着母爱的光芒 , 是何等幸福快乐 , 远离母亲 , 思母之情是何等哀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单元备课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是描写景物的一组优秀诗文,具三美:美景、美情、美言。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朗读(重音和停连),声韵之美;进入情境;体会情感。

2、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3、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通过语言品味,探情寻意。

4、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学会朗读(重音和停连),声韵之美;进入情境;体会情感。

2、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通过语言品味,探情寻意。

教学难点1、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2、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通过语言品味,探情寻意。

教学措施1、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2、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散文诗二首》的作者泰戈尔和冰心都抒写了子女对母亲的爱,他们分别借助不同的意象表达了与母亲之间的亲情,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远离母亲,思母之情是何等哀伤。

《<世说新语>二则》中的《咏雪》勾画出家庭浓重的亲情氛围,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刻画了一个聪明机智、据理力争的儿童形象。

单元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2、掌握情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的方法。

3、体会文中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描写的作用。

4、掌握插叙、倒叙的写作方法。

5、感悟亲情、友情。

教学重点1、掌握情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的方法。

2、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感悟亲情、友情。

教学难点1、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2、体会文中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措施1、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2、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

3、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4、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5、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要做到准确,在此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教学应进行多角度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思考、感悟文章,也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家庭矛盾,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和训练我们对文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单元教学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秋天的怀念 2课时散步 2课时散文诗二首 1课时《世说新语》二则 2课时写作学会记事 2课时综合性学习有朋远方来 1课时单元备课第三单元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时有关童年学习生活的课文,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

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窃读记》《论语》十二章,主要是回忆童年,童真童趣;寻觅旧影,人生感怀。

重点学习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速度。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呵成读课文,可以使用猜读法和跳读法,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重视初读体验,学会抓要素,抓关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乐园之乐与读书之趣(第三题);小时候的鲁迅与写作时的鲁迅(第五题);写作技法:描写,叙事,过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百草园,也有一个充满复杂情绪的三味书屋。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重点感恩莎莉文老师:开启智慧与再塑生命;追寻心路历程,体会作者情感;内容的照应与心理的表达。

《窃读记》把握快乐与惧怕交织的矛盾心理,孩子的小心思;好学的精神,人间的关爱;精巧的布局谋篇(悬念、顺叙与插叙、前后对照营造张力)《<论语>十二章》读书求学,修身立德;掌握常用词语,诵读揣摩;积累成语。

单元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2、养成不出声,不分心,不停顿,一气呵成读课文的习惯。

3、练习猜读法和跳读法。

4、学会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抓要素,抓关键。

教学重点1、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2、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感悟亲情、友情。

教学难点1、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2、学会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抓要素,抓关键。

教学措施1、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2、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

3、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4、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单元教学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课时《再塑生命的人》 2 课时《窃读记》 1 课时《<论语>十二章》 2 课时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2 课时 1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1 课时单元备课第四单元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关于人生的一组课文。

树立榜样,以形象动人;阐释经验,传达人生智慧。

《纪念白求恩》一文中作者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 ,并且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赋予白求恩精神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

《植树的牧羊人》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回忆了童年时一次遇险脱险的经历,感悟到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困难可以化整为零,“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战胜困难。

《诫子书》是诸葛亮教育儿子的名篇。

我们阅读这篇短文,除了在背诵的基础上,梳理它的大意,更主要的是理解它的思想内容,理解它的教育价值。

尤其对其中的名句的理解,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

2、继续学习默读,侧重圈点勾画。

3、读书“三到”:眼到,手到,心到。

4、理解语言的三个层面:词句层面、理解层面、结构层面——怦然心动,若有所思,有疑问处。

5、理清作者思路。

包括整体思路与局部思路,梳理一些文章思路展开的模式。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

2、继续学习默读,侧重圈点勾画。

3、理清作者思路。

教学难点1、继续学习默读,侧重圈点勾画。

2、理清作者思路。

教学措施1、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2、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

3、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4、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5、教给学生圈点勾画哪些内容(重要的/精彩的/有疑问的)。

6、指导学生如何清理思路(划分层次,连缀大意)。

7、区别整体思路与局部思路。

单元教学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 13 课纪念白求恩 2 课时第 14 课植树的牧羊人 2 课时第 15 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1 课时第 16 课诫子书 2 课时写作思路要清晰 1 课时综合性学习 1 课时单元备课第五单元单元教学内容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

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

本单元课文就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也有的表现了与动物的矛盾冲突。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让我们更加尊重动物、善待生命。

教学目标1.积累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2.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3.领会和概括文章表达的基本情感语主张。

4.了解作者表达感情的主要方法,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5.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欣赏优美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情感。

2.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3.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指导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主动阅读文本,反复诵读课文。

3.深入思考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与动物如何相处、共存的严肃命题,树立起建设美好地球家园的责任意识。

课时安排《猫》2 课时《动物笑谈》1 课时《狼》 2 课时写作 2课时单元备课第六单元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

这些作品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

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 400 字。

阅读时尽迸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童话这种体裁、感受童话的魅力。

2.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3. 发展学生想象力,明白童话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4、增加阅读量,锻炼学生续写和仿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2. 增加阅读量,锻炼学生续写和仿写能力。

3. 发展学生想象力,明白童话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教学指导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主动阅读文本,反复诵读课文。

3.可采取课本剧、对话、讲故事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加学生实际体验。

课时安排《皇帝的新装》2 课时《天上的街市》1 课时《女娲造人》 1 课时《寓言四则》 2课时写作 2课时综合性学习 1课时名著导读 2课时课外古诗词诵读 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