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中国地理总结教程知识点
![中国地理总结教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67a4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c.png)
中国地理总结教程知识点一、概述中国地理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分布在东亚的东部。
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51'到53°33',东经73°34'到135°00'之间。
由于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中国西部高原,地势起伏较大,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中国的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气候变化、资源分布、地形地貌等地理要素。
二、地理环境1. 地势地貌中国的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平原、丘陵、川地、高原、山地、盆地等地貌类型。
其中,西部地区以高原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地形为主。
中国境内有著名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
地势地貌分布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生态、农业、水资源等方面。
2. 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同时,西藏等西部地区是严重干旱的高原气候。
中国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分布不均,温度变化较大。
三、自然资源1. 植被资源中国有着丰富的植被资源。
主要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草原、沙漠等。
中国境内有著名的亚热带植被带、温带植被带和寒带植被带。
同时,中国拥有众多的植物资源和动植物物种,保护植被资源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锌等。
其中,中国的煤炭储量位居世界第一,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居世界前列。
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经济结构。
3. 水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水系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同时,中国境内有许多湖泊,最著名的包括洞庭湖、鄱阳湖等。
中国的水资源对农业生产和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文地理1. 人口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衡。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边疆地区人口稀少。
中国的人口问题对资源配置、城乡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地理教程考研课件王静爱
![中国地理教程考研课件王静爱](https://img.taocdn.com/s3/m/c3bdce2e7c1cfad6185fa72b.png)
水土流失主要分布
第二节 水土流失
CHENLI
第二节 水土流失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过程
(一)水土流失的成因
不稳定的地质地貌,不稳定的季风降水和较低的森林覆盖度 阶梯状地势和多山的地貌,通过坡度、坡长、沟壑密度、倾斜侵蚀面 等对水土流失产生作用。 土壤与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有厚层黄土沉积物、紫色页岩风化物和花岗 岩风化物,及其发育的黑垆土、娄土、紫色土、红壤等。在地表植被遭到 破坏的情况下,土壤抗侵蚀特性很差,极易受外营力的侵蚀而被搬 运。 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内降雨量分布很不均匀,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多 暴雨,常造成流水侵蚀和洪水灾害。
CHENLI
土地退化类型组合呈现南北差异:
第一节 土地退化的特征
北方以沙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为主要类型组合 南方以水土流失、石漠化、土地污染和潜育化为主要类型组合
CHENLI
(三)危害严重
第一节 土地退化的特征
土地退化加剧土地资源短缺,影响食物安全
近50年来, 因水土流失平均每年毁掉耕地7×104 hm2以上 造成草地退化约100×104 km2 每年50×108 t泥沙流失 年均损失粮食30×108 kg
土地 环境
土地退化特征
水土流失
基本状况
环
境 沙漠化
成因与过程
区 域
问
生 态
题 草地退化
影响与危害
安 全
盐渍化
CHENLI
第六章 中国的土地退化
第一节 土地退化的特征 第二节 水土流失 第三节 沙漠化 第四节 草地退化 第五节 土地盐渍化
CHENLI
第一节 土地退化的特征
一、对土地退化的理解
土地退化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中国地理》王静爱
![《中国地理》王静爱](https://img.taocdn.com/s3/m/e747a77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c.png)
《中国地理》王静爱第⼀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第⼀节中国地理区位与国⼟⼀,中国在地理坐标系中的位置我国位于亚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候温和,区位优越。
⼆,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中国位于亚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临近印度洋,西部和北部深⼊内陆,远离海洋。
中国处在最⼤陆地与最⼤海洋之间,海陆热⼒对⽐强烈,东部地区盛⾏东南季风,加上青藏⾼原季风和来⾃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是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国家。
中国国⼟辽阔,西部深⼊内陆,且⾼⼭盘踞,受海洋影响微弱,降⽔有东南向西北减少,由湿润、半湿润向半⼲旱、⼲旱⽓候逐渐更替,⾃然景观呈现出明显的海陆分布地带性差异。
中国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交汇的位置,中国所处的这⼀全球⼤地构造板块位置,就决定了其境内⼭系的⾛向,以贺兰⼭为界,东部⼭系⼤为北东向,西部⼭系则⼤多为北西向。
从海陆分布看,我国位于全球最⼤陆地与最⼤海洋之间,季风⽓候明显,加以青藏⾼原的影响,使季风⽓候更加显著,季风在⼀年内的交替与进退,对我国⾃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及地域差异,起着⾮常重要的作⽤。
由东部海洋性湿润⽓候⾄西部⼤陆性⼲旱⽓候间的⽔平变化,使得⾃然景观的经度⽅向的⼲湿带性差异颇为显著。
此外,我国⼤陆东海岸的地理位置,使得西风带影响微弱,即使在东部季风区,⼤陆性⽓候也有所表现,夏季较世界同纬度地区⽓温⾼,⽽冬季较同纬度地区⽓温低。
我国国⼟约有98%的地区位于北纬20°~50°之间,温带和亚热带所占⾯积⼴阔。
在⾏星风系影响下,亚热带在世界⼤多数地区属回归带信风带,⼲燥少⾬,往往形成⼴阔的荒漠带,但在我国受季风影响,⽔分条件和温度条件都较好,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基地。
和其他国⼟⾯积较⼤的国家对⽐,没有像俄罗斯、加拿⼤那样具有⼴阔的严寒冻⼟地区,也不像位于热带的巴西、印度尼西亚那样湿热,相⽐之下,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明显的。
(⼀)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半球、东半球是地球陆地最集中的两个半球,我国就在此。
中国地理教程(王静爱主编)
![中国地理教程(王静爱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da4c6ffaf61fb7360b4c659f.png)
9.湖北省与山西省
? 答:区位,湖北九省通衢,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历史悠久。山西省位于一二阶梯交界处和黄河中
游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位,全国最大的产煤地,湖北是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自然环境,湖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文河流众多,无冰期,流域面积广。山西,河流稀少,含沙量大,冰期长。人文环境:湖北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农业占比重大,人口众多,米食为主。山西经济依托煤炭资源,农业比重小,人口众多,一面食为主。
2. 与世界同纬度国家相比,中国的水热格局有何特点?
答:(1)气温与温度带:①冬寒冷夏暖热②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③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④6个温度带(2)降水与干湿地带:①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③降水变率大④4个干湿地带(3)水热组合与气候地带:①雨热同期②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气候地带分异
3. 如何理解中国人口数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分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布局变化的特征和驱动力?
5. 中国地理分区的意义是什么?
6. 简述中国水污染状况和主要成因.
答:成因:向水体排放未经妥善处理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状况:中国水污染的总体情况相当严重,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而且随着人口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分担率上升。与此同时,农村以农药、化肥等化学品为主要组成的面源污染迅速上升,并且难以控制。
7.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
答:长三角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起镇江,东到海边,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区域内交通方便,以轻工业为主,发展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4056cca98271fe910ef9ea.png)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解析——适用于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GIS专业1、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的复习建议( 地学考研中心提供)《中国地理》( 1) 侧重于考查教材基础知识, 因此平时复习要认真全面;( 2) 喜欢在某些领域出些综合性题目, 需要你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解, 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因此在看课本时候, 一定要理解其含义。
不能只局限于一本书, 还应看其它相关书籍。
………………( 7) 中国地理方面, 华大出题并不完全来自该书, 这与地理科学导论方面不同。
因此, 建议大家有时间时, 还应参考李振泉版《中国经济地理》, 如各种经济地理区方面, 该书介绍更为详细。
( 8) 《中国地理》更加注重对运用地理学知识来分析、解释、解决当前与地理学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的地理学能力的考察。
8道题目中, 有5道题目在教材中都没有答案。
因此对于中国地理的复习, 一方面要把握教材重点, 特别是往年真题经常考察的理论、规律、特征等内容。
另一方面, 要在平时培养地理思维, 用地理学视角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要关注当前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往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低碳经济, 和今年的循环经济、城市群发展战略, 其它的如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的最新发展规划, 特别是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战略。
, 国家及湖北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将出台, 这里面凡是牵涉到地理学的内容都要格外重视。
平时能够针对这些热点问题, 找一些相关的地理学期刊论文, 归纳其中的要点, 使自己对这些热点问题有总体上的认识。
总之, 中国地理的复习单看教材是不够的, 地理学知识在现实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中国地理考察的是大家的地理学能力, 而并不再是记忆力。
总之, 从基础开始, 在看书背诵的时候多多地思考, 要求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储备, 但并不是脱离课本, 而是要把热点知识与课本理论联系起来。
中国地理(第二版)赵济王静爱
![中国地理(第二版)赵济王静爱](https://img.taocdn.com/s3/m/ace4145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0.png)
《中国地理》第一章绪论1.中国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季风影响显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自然历史发展独特、人类影响活动深刻,资源丰富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发展迅速地域差异显著。
第二章自然结构一、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二、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②山脉众多,起伏显著(南北,东西,北西,北东)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二、中国地貌格局对自然景观形成的作用及其影响:三、中国水热结构的特征:1.气温:冬季西北风,极地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南北差异大夏季东南风,气温上升,暖湿气团控制,全国气温上升2.降水:①我国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②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其特点是:降水量越大变率越小;降水量越小变率越大(极锋气旋性降水的区域和季节,降水变率小;湿润地区雨季;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干季;山地迎风坡背风坡)四、几种天气变化及影响1.寒潮:①成因:北极地区冷空气迅速南移时其前缘即为寒潮冷锋,常造成大风降温风速猛增,偶尔伴有雨雪天气②影响:在黄河以南地区冻雨给交通、通信、工业带来影响;很多地区出现冻害,有时的暴风雪甚至给牧区带来严重灾害2.梅雨:成因:初夏太平洋副高脊北移到北纬20度附近此时大陆低压强青藏热低压形成,西南季风盛行,而中纬度冷空气南下锋面发生波动造成江淮流域降雨3.台风:赤道辐合带和东风波,使大量湿热空气上升释放潜热五、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②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③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④土地利用强度大退化现象严重⑤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六、土地资源结构1.耕地数量与质量:①总体偏低,分布集中,经济发展区域与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复合②中部东部地区等别较高,西部东北地区等别较低耕地限制类型:受洪涝限制、盐碱限制、土质过黏过沙的限制、水分限制与温度限制2.后备耕地资源:①后备耕地资源数量与分布a.区域分布:以西北干旱地区最多,黄土高原与黄淮海平原较少且分布零散;b.社会经济:主要分布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开发历史短经济欠发达地区;c.水热条件:一年一热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②后备耕地资源质量:较差可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地(改良困难)七、中国水资源特征:1.总量大,类型多2.时空分布不均①空间分布:很不均匀,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②时间分布:受季风环流影响,年际和年内变化都很大☆水资源总量: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中国地下水划为:松散沉积物孔隙水、裂隙水、孔隙裂隙水和岩溶水。
中国地理教程(王静爱主编)
![中国地理教程(王静爱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9f00930690c69ec3d5bb75c5.png)
1.与美国相比,为什么我国的荒漠区偏北?答:。
中国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太平洋水汽难以到达。
中国北部荒漠受蒙古高压的影响,常年干燥少雨,经常被高气压控制②地势低洼,大陆性强,增温快③南部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进入。
美国①美国西部有高大的落基山脉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形成半干旱气候,又受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②中部平原贯穿南北,冬季极地冷空气可以从北冰洋直达墨西哥湾,所以北部不干旱。
③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减温减湿2.与世界同纬度国家相比,中国的水热格局有何特点?答:(1)气温与温度带:①冬寒冷夏暖热②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③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④6个温度带(2)降水与干湿地带:①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③降水变率大④4个干湿地带(3)水热组合与气候地带:①雨热同期②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气候地带分异3.如何理解中国人口数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分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布局变化的特征和驱动力?5.中国地理分区的意义是什么?6.简述中国水污染状况和主要成因.答:成因:向水体排放未经妥善处理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
状况:中国水污染的总体情况相当严重,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而且随着人口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分担率上升。
与此同时,农村以农药、化肥等化学品为主要组成的面源污染迅速上升,并且难以控制。
7.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答:长三角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起镇江,东到海边,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区域内交通方便,以轻工业为主,发展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
8.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答: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系黑龙江、嫩江、松花江、辽河等河流冲击而成,以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为特色。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55923a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2.png)
美国:①美国西部有高大的落基山脉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形成半干旱气候,又受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②中部平原贯穿南北,冬季极地冷空气可以从北冰洋直达墨西哥湾,所以北部不干旱。
③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减温减湿。
□三、如何从人地关系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1)地理景观复杂多样且地域差异显著首先体现在地形上,主要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五种在建筑景观方面,高原、山地的房屋为了防止低温风冻等灾害多以砖瓦结构为主,而平原和盆地由于气候炎热,夏季多降雨,考虑到通风排水等因素,多以茅草结构为主由于各地区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造成人类经济、社会、文化、行为认知上相异。
(2)自然环境时空变化显著: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季风降水不稳定,构造运动活跃,地表起伏显著,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发(3)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
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两方面。
在中国农业化的进程中,人们圈地造田、伐木毁林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地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一、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特点1、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2、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单元的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边界与主要构造线吻合,且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二、中国地势及其地理意义1、地势的特点: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地理意义:西高东低的地势趋向,使得水循环呈反时针方向加强了东部季风的大陆性,控制着大河走向,便于东西航运地形阶梯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阶梯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地势高及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不相同,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呈现出多样化三、季风气候与多山地形对中国土地利用格局有何影响(1)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特别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但季风的年际变率很大,易出现旱、涝自然灾害。
(2)从气候区看,耕地分布在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 400mm 等降水线以东地区;从地势看,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第三阶梯。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4f57f02f78a6529647d5312.png)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辅导资料湖北武汉V10.1辅导资料之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http://目录前言 (1)上篇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简述中国地理区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简述我国的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简述我国地势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试述我国地貌形成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简述我国气候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简述我国气候形成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简述长江与黄河水文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试述长江水道的改造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试述黄河的改造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地理教程笔记
![中国地理教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89777e281c758f5f61f674f.png)
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第一节中国地理区位与国土一、中国在地球坐标系中的位置(一)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陆地最集中的1/4半球,受陆地影响最强烈的地区⏹东方大国⏹与南半球相比的巨大差异(流体右偏、四季变化相反)(二)经纬度位置中纬度大国⏹98%的疆土位于20 ~50 N之间, 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好⏹国土辽阔生存空间大⏹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中纬度,四季更替典型,季节变化明显(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及万物变化)二、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东部北东向山系,西部北西向山系⏹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南邻热带印度洋⏹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三、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一)在世界政治地图中的位置东北与朝鲜接壤,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西北依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相接南部相邻的国家是: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中心的三大经济集团:欧洲经济区(EEA)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形成三足鼎立(三)在世界交通中的位置中国处在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北亚、西北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南下印度洋与大洋洲的陆上、海上交通经过之地。
中国位于东亚、中亚与欧洲的重要铁路线——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地区。
第一条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珲春,经满洲里出境,跨俄罗斯,西至荷兰的鹿特丹。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连云港,在中国境内穿过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和甘肃,最后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进入中亚地区,西至荷兰的鹿特丹。
中国处于亚欧交通要道和海上门户的重要地理区位,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8d3eeaf90f76c661371a74.png)
中国地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王静爱主编)课后思考题答案(个人总结版)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中国地理(专业课1)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编辑出版学陈世超2015.08.07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1、对比中国与美国地理位置,分析地理特征的异同点。
思考下列问题。
(本题课本上无答案答案来源:网络+自己总结)(1)为什么美国东部的亚热带较中国的亚热带位置偏北?(2)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荒漠区位置都在西部,而且中国的荒漠位置区偏北,美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南?中美地理位置的异同点:①相同点:a:两国都位于北半球,中国的纬度范围为4°N~53°N,美国的本土纬度为20°N~47°N,两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
b:两国都是太平洋沿岸国家,海岸线漫长,沿海都有许多优良港湾。
c:两国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②不同点:a: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经度范围大致为73°E~135°E,美国经度范围为70°W~180°W。
b:从所属大洲来看,中国属于亚洲东部,美国属于北美洲,位于北美洲南部。
c:两国虽都属于太平洋沿岸国家,但分别从属于太平洋两岸,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则位于太平洋东岸,同时位于大西洋西岸。
d:中国纬度范围更广,接近50度,美国本土纬度不到30度。
e: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一面沿海,大陆海岸线是一条完整的相连的,美国三面临海,大陆海岸线分成三段不相邻的部分。
f:从邻国角度看,中国邻国众多,美国北部只有加拿大,南部只有墨西哥,邻国较少。
g:两国内陆山脉走向不同,中国山脉走向多种多样,而美国主要为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
h:山地格局及面积不同,中国山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山地面积较大,距海较远,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呈阶梯状分布,美国山地主要在大西洋沿岸,高度不及中国,山地占有面积也比较少。
(1)美国东部受墨西哥暖流影响,水热条件好,且一路向北,故亚热带位置更偏北。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dfba54b4daa58da1114a7d.png)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1、中国地理景观的地域差异:总的来说中国地理景观的差异,首先表现为东西差异,其次表现为南北差异。
首先,从宏观上看,中国景观差异为海陆差异,由东到西呈现为海洋景观、海岸带景观和陆地景观。
在陆地上,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随着降水量的减少,依次呈现出受海陆分布影响的分异的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
在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随着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变化,依次呈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等自然景观。
其次,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巨大水平地带性自然景观破碎化,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递变成各种相似于水平地带性的自然景观类型,形成垂直带分异的自然景观谱系,由于东西地理差异,呈现出东南湿润海洋性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带谱系,到西北干旱区内陆型自然景观带谱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型垂直自然景观带谱系。
最后,在自然景观多样和区域分异的基础上,伴随土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国还形成了东部发达的都市景观、中部较发达的城乡景观、西部欠发达的农牧景观。
2、自然环境的时空变化:①气候、季节变化明显。
②季风降水不稳定③构造运动活跃④地表起伏显著⑤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3、简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地势特征: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理意义:①中国西高东低,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控制着大河的走向,自西向东奔流,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②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另外陡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形障碍。
③地势高低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个相同,使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地势高差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中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4、、我国三大阶梯的分界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之间——昆仑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之间——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5、、季风环流的特点:①冬夏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特别是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②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③雨热同季,利于农牧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加剧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
中国地理教程考研课件 王静爱
![中国地理教程考研课件 王静爱](https://img.taocdn.com/s3/m/90168d260066f5335a8121d2.png)
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复合的态势
由工业、城市生活中排放物和农业面源带来的水体有机污染、 富营养化问题,以及大气二氧化硫、颗粒物污染等老环境问题还没 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例如: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土 壤污染问题、以及在社会消费转型过程中,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 电子废物与有害建筑材料等问题;从而形成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 复合的态势,增加了防治污染的难度。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第三节 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被人体吸入后绝大部分阻留在鼻腔和咽喉部,只有很少 部分进入气管和肺内。 粒径0.01~1.0μm的细小粒子在肺泡的沉积率最高,成为肺癌的致病因子,许 多重金属化合物也会危害健康。 二氧化硫的危害较普遍又严重。SO2进入呼吸道后,因易溶于水,大部分被阻 滞在上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影响体内的代谢作用。SO2慢性中毒后,可能抑制 机体的免疫机能。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表6–1 中国土地退化分布、面积与变化
第一节 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
二、人为因素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环境中获 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也日益增加,同时,污 染物的种类越来越复杂。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以及人口剧增等因 素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污染
第一节 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
(二)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
人口环境容量——以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在 保证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提下,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 中,对人口最大的抚养或负荷能力。也是经济适度人口。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详细精要,免费分享)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详细精要,免费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c5363fc7aa00b52acfc7caff.png)
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330f738bd63186bdebbca9.png)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1、中国地理景观的地域差异:总的来说中国地理景观的差异,首先表现为东西差异,其次表现为南北差异。
首先,从宏观上看,中国景观差异为海陆差异,由东到西呈现为海洋景观、海岸带景观和陆地景观。
在陆地上,由东南沿海到西北陆,随着降水量的减少,依次呈现出受海陆分布影响的分异的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
在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随着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变化,依次呈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等自然景观。
其次,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巨大水平地带性自然景观破碎化,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递变成各种相似于水平地带性的自然景观类型,形成垂直带分异的自然景观谱系,由于东理差异,呈现出东南湿润海洋性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带谱系,到西北干旱区陆型自然景观带谱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型垂直自然景观带谱系。
最后,在自然景观多样和区域分异的基础上,伴随土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国还形成了东部发达的都市景观、中部较发达的城乡景观、西部欠发达的农牧景观。
2、自然环境的时空变化:①气候、季节变化明显。
②季风降水不稳定③构造运动活跃④地表起伏显著⑤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3、简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地势特征: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理意义:①中国西高东低,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控制着大河的走向,自西向东奔流,加强了沿海与陆的联系;②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另外陡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形障碍。
③地势高低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个相同,使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地势高差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中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4、、我国三大阶梯的分界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之间——昆仑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之间——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5、、季风环流的特点:①冬夏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特别是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②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③雨热同季,利于农牧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加剧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围。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45d5325901020207409c92.png)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年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解析——适用于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GIS 专业 1、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的复习建议(地学考研中心提供)《中国地理》(1)侧重于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所以平时复习要认真全面;(2)喜欢在某些领域出些综合性题目,需要你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解,并进行总结和归纳,所以在看课本时候,一定要理解其含义。
不能只局限于一本书,还应看其他相关书籍。
……………… (7)中国地理方面,华大出题并不完全来自该书,这与地理科学导论方面不同。
所以,建议大家有时间时,还应参考李振泉版《中国经济地理》,如各种经济地理区方面,该书介绍更为详细。
(8)《中国地理》更加注重对运用地理学知识来分析、解释、解决当前与地理学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的地理学能力的考察。
2011 年 8 道题目中,有 5 道题目在教材中都没有答案。
因此对于中国地理的复习,一方面要把握教材重点,尤其是往年真题经常考察的理论、规律、特征等内容。
另一方面,要在平时培养地理思维,用地理学视角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要关注当前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如往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低碳经济,和今年的循环经济、城市群发展战略,其他的如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的最新发展规划,尤其是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战略。
2011 年,国家及湖北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将出台,这里面凡是牵涉到地理学的内容都要格外重视。
平时可以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找一些相关的地理学期刊论文,归纳其中的要点,使自己对这些热点问题有总体上的认识。
总之,中国地理的复习单看教材是不够的,地理学知识在现实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中国地理考察的是大家的地理学能力,而并不再是记忆力。
总之,从基础开始,在看书背诵的时候多多地思考,要求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储备,但并不是脱离课本,而是要把热点知识与课本理论联系起来。
2、考试范围和重点(地学考研中心提供)考试范围:华大官方没有关于考试范围的具体说明,但人文地理学科本身肯定是有重点和难点的,并且老师在出题的时候,也不会随意而出,因为试卷本身一方面要保证一定的难点,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考生对该专业真正掌握的程度,特别是一些老师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4f57f02f78a6529647d5312.png)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辅导资料湖北武汉V10.1辅导资料之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http://目录前言 (1)上篇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简述中国地理区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简述我国的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简述我国地势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试述我国地貌形成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简述我国气候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简述我国气候形成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简述长江与黄河水文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试述长江水道的改造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试述黄河的改造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解析——适用于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GIS专业1、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的复习建议(地学考研中心提供)《中国地理》(1)侧重于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所以平时复习要认真全面;(2)喜欢在某些领域出些综合性题目,需要你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解,并进行总结和归纳,所以在看课本时候,一定要理解其含义。
不能只局限于一本书,还应看其他相关书籍。
………………(7)中国地理方面,华大出题并不完全来自该书,这与地理科学导论方面不同。
所以,建议大家有时间时,还应参考李振泉版《中国经济地理》,如各种经济地理区方面,该书介绍更为详细。
(8)《中国地理》更加注重对运用地理学知识来分析、解释、解决当前与地理学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的地理学能力的考察。
2011年8道题目中,有5道题目在教材中都没有答案。
因此对于中国地理的复习,一方面要把握教材重点,尤其是往年真题经常考察的理论、规律、特征等内容。
另一方面,要在平时培养地理思维,用地理学视角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要关注当前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如往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低碳经济,和今年的循环经济、城市群发展战略,其他的如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的最新发展规划,尤其是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战略。
2011年,国家及湖北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将出台,这里面凡是牵涉到地理学的内容都要格外重视。
平时可以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找一些相关的地理学期刊论文,归纳其中的要点,使自己对这些热点问题有总体上的认识。
总之,中国地理的复习单看教材是不够的,地理学知识在现实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中国地理考察的是大家的地理学能力,而并不再是记忆力。
总之,从基础开始,在看书背诵的时候多多地思考,要求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储备,但并不是脱离课本,而是要把热点知识与课本理论联系起来。
2、考试范围和重点(地学考研中心提供)考试范围:华大官方没有关于考试范围的具体说明,但人文地理学科本身肯定是有重点和难点的,并且老师在出题的时候,也不会随意而出,因为试卷本身一方面要保证一定的难点,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考生对该专业真正掌握的程度,特别是一些老师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历年真题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度解析,我们将华大人文所参考的两本教材一一进行总结分析,以下列出各教材的考试范围:1)《地理科学导论》(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是龚胜生老师侧重的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基本内涵、相关理论以及现代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的研究。
(2)近代地理学中的地理大发现、各种思想流派、区位理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3)现代地理学与近代地理学在思想观念、理论方面的进展,新技术下的未来发展趋势。
(4)地球自转、公转、与太阳关系、圈层结构、地域分异规律、演化等方面常识考察。
2)《中国地理教程》………………考试重点以白光润编著《地理科学导论》,赵济、陈传康编著《中国地理》为基础,人文地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具体如下:1)《地理科学导论》(1)第一章:掌握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地理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演化的过程和特征;地球表层的构造,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第四章:掌握近代地理学、现代地理学主要理论、代表人物、代表观点;理解地理科学不同思想流派的主张,特别是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环境生态学派;掌握地理科学研究方法,特别是现代地理学与3S结合的新方法的使用;了解地理科学在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掌握现代地理学特征、面临的挑战及任务。
2)《中国地理教程》上篇:总论(1)中国地理区位:掌握第二节中国的地理特征,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地理景观格局:掌握我国大地构造格局、地势即其地理意义、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及地理景观的影响、我国水热条件特点、自然带的分异、LUCC。
(3)人口与城镇化:掌握我国人口结构、人口密度分布、城市化进程阶段;重点掌握“胡线”及其地理意义。
(4)国土开发: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了解其他资源与其开发;熟知我国工业化进程,掌握区域开发战略。
(5)区域划分:掌握自然区划的理论、行政区划的原则和经济区划的原则,掌握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特征。
中篇:专论………………下篇分论………………3、出题特点和趋势(地学考研中心提供)华大人文地理参考两本教材,2013年之前分别是白光润编著《地理科学导论》,赵济、陈传康编著《中国地理》,2013年将《中国地理》更换为王静爱版《中国地理教程》,两本教材内容差别不是太大,王静爱版《中国地理教程》较新,内容全面,并且在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国土整治方面都有详细叙述,另外在中国自然地理方面分析更为透彻,通过专题形式编排教材体系,让人复习更加系统和全面;而赵济版《中国地理》虽也是一本经典教材,但版本太老,无法紧跟时代,并且大部分内容在《中国地理教程》中均有对应叙述。
故建议大家,以王静爱版本为主。
但毕竟赵济版教材用了七年了。
所以,在有时间的前提下,可适当翻阅赵济版《中国地理》。
这两本教材是分开来考的,以下分别总结下其出题特点和趋势;华中师范大学城环院《中国地理》重点知识问答(王静爱版,145道)GIS遥感地理学,考研我们做的更专业适合科目: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GIS资料有效期至2015年1月份地学考研中心人文、自然小组倾力打造之精品资料目录一、上篇总论 (1)1、与美国相比,为什么我国的荒漠区偏北? (1)2、荒漠化气候的特点? (1)3、简述中国地理特征。
(1)4、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真题★★★) (1)5、简述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及其影响。
(2)6、概述我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2)7、简述我国线性构造带的主要特点 (2)8、简述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12年真题★★★★)。
(2)9、简述我国水热条件的特点 (3)10、简述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征(2011年真题★★★★)。
(3)11、简述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真题★★★)。
(3)12、简述台风的定义、成因、在我国的登陆地域、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3)13、评价我国的气候。
(4)14、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4)15、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地质地貌的影响 (5)16、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水文的影响 (5)17、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植物的影响 (6)18、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6)19、什么是土地资源,它具有哪些属性? (6)20、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真题★★★)。
(7)21、试述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真题★★★)。
(7)22、什么是土地利用,我国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7)23、什么是土地覆盖,我国土地覆盖状况? (8)24、LUCC及其变化 (8)25、叙述我国大地构造的特点,思考其对地貌的影响。
(城环院,基地班,2014真题) (10)26、青藏高原隆起对地理景观格局的形成有何影响?(城环院,基地班2013论述题) (10)27、中国城市景观 (10)28、论述影响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真题★★★★★) (11)29、中国人口迁移的特征 (11)30、“胡线的地理意义” (11)31、为什么“胡线”所框定人口密度格局始终未变?(城环院,基地班2013真题)1232、简述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形成原因(真题★★★) (13)33、简述中国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扩散的走向、结果及其成因 (13)34、论述中国各主要区域文化及特征 (13)35、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并概述其精华和糟粕(真题★★★★)..1436、简述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14)37、简述我国村镇建设近年发展变化及今后建设的主要目标(真题★★★★)..1438、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简述土地的持续利用 (15)39、简述我国大农业开发的战略构想 (15)40、试述长江中下游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及大农业开发的方向和重点地区 (15)41、试述西南区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其大农业开发的方向和重点地区 (15)42、论述中国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貌、降水的关系 (16)43、论述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真题★★★★)。
(16)44、试比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的优缺点。
(16)45、简述我国煤炭工业分布格局特点。
(17)46、简述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分布格局特点。
(17)47、简述高新技术产业分布规律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特征(真题★★)..1848、试述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城环院,基地班2010、2013真题) (18)49、简述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18)50、论述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表现。
(18)51、论述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空间特征(★★★★)。
(19)52、论述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各经济景观地带的主要特征。
(19)53、论述景观划分的实质、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20)54、试述我国土壤---植物水平地带的分布规律和成因(城环院,基地班2014真题) (2)55、简述经济区划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21)56、简述行政区划的概念及原则 (21)57、简述中国行政区划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趋势。
(21)58、试论我国“中部五省经济区”的范围和主要特点,并论述中部崛起战略的现实意义(2007、2010年真题★★★★★)。
(21)59、中国综合区划中如何协调自然与行政边界的关系? (22)60、简述区域规划的含义以及自然结构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真题★★★) (22)61、简述划分国土整治区必须具备的特征。
(23)62、试述我国国土整治的内容和重点区域 (23)63、简述实施我国TYIs战略必须加速的各项建设及相关的国土治理战略 (23)二、中篇专论 (23)64、土地退化及中国土地退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城环院,基地班2013真题) (23)65、水土流失的成因 (24)66、对比黄土丘陵与喀斯特丘陵区水土流失过程的异同。
(24)67、水土流失的区域影响 (24)68、试述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城环院,基地班2014真题) (24)69、阐述沙漠化土地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24)70、沙漠化的区域影响 (25)71、我国草地退化的分布 (25)72、草地退化的成因 (25)7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意义是什么?(城环院,基地班2012真题) (26)7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6)75、简述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减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