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真实的自己》读后感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精选9篇)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b7613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9.png)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精选9篇)《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精选9篇)《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篇1《活出全新的自己》真的很适合现在状态的我读,如果一个词来概括,我会选择“治愈系”,也可能我目前的状态更关注其中调整自己的方法,毕竟我们的大脑总是选择他需要的内容。
其中几点我喜欢的,简单分享。
1、“一位有识之士说过,如果现在把人类所有的财富重新公平地平均分配,不出几年,所有人的财富状态又会恢复到现在这样,所以决定你此刻状态的,不是外在的遭遇,而是你内在意识层次的水平。
”我个人对此段话很有感触,虽然很多人也出面反驳此观点,我在参加《现金流游戏》中已经充分体会到,我们打工者和老板的理财理念是很大的不同的,所以你我们打工的理念就算有一大笔资金,也不会让他迅速成长出更多资金。
所以对于整个结果我是相信的。
而这些确实是我们的内在意识层次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出的境况、遭遇以及幸福与不幸,还是从我们内在来找原因,也就是内求!2、学会接受自己,有自己内在的小孩和平相处,我总是会发现我的一些性格缺陷,而这些性格缺陷我总是很排斥,但是最近我慢慢的学会接受他,并去理解他,用善和爱与他交流,我会发现,慢慢的,我就走出了这个性格缺陷,《活出全新的自己》在书中做了更全面的介绍,说明并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与之前自己的思想有共鸣,更多的是完善了我之前的思想,并希望在之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多的应用这些方法,让自己内在更加强大起来。
3、我目前需要走出迫害者牢笼,目前已经不会再有受害者的感受,但是还是很难不去做拯救者,可能还是需要从自己的童年阴影中找到原因,并加以安抚,还需要自己研究,之后有了心得在来分享。
4、最后做好平衡男女特质的工作,让自己越来越多些女性特质,从思想,在外貌都来改变!我相信,我回得到我真正的自我,也会得到追中的幸福,平静和喜悦!《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篇2书中一开始用简单的图,两个圆形,分别代表身和心,一个方形,代表灵,我的理解是生命中的那个掌握命运的真我。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5d5494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2.png)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1《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秘密》》这本书给我一印象深刻的启示:与其做一个好人不如做一个完整的人。
做一个好人,只是活出一半真实的自己;而做一个完整的人,则是活出全部真实的自己。
荣格曾问,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一一阴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
于是,我们不惜代价、竭力伪装成人人喜欢的好人,活得很累。
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你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阴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
有人说,这本书应该读三遍,读第一遍会认同,读第二遍会改正,读第三遍会进化。
也有人说,这本书应该买十本,一本留给自己,九本送给朋友。
一人看,一人改变;十人看,十人改变。
却是会有如此的情况,下面跟我一起走进这本书的世界吧!这本书告诉我们:心灵的阴影包括了许多层面:胆怯、贪婪、恼怒、自私、懒惰、丑陋、轻浮、脆弱、报复心、控制欲……总之,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上,而我们又往往极力掩饰和压抑的特质,全都属于阴影的范畴。
这些特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否认而消失,只会在潜意识中隐匿起来,悄悄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感。
当我们偶然接触到自身阴暗面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与这些“消极”特质的关系,哪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在所不惜。
然而,恰恰是这些特质最需要我们关注,因为它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宝贵的收获。
如果我们故意忽视“消极”特质的存在,它们就会尽量唤起我们的注意,当我们的注意力稍微松懈的时候,它们就立即从潜意识里重新浮现出来。
为了压抑它们,我们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而这种付出完全没有意义。
诗人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把阴影形容为“每个人背上负着的隐形包裹”,我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会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塞进包裹里。
《活着》读后感14篇
![《活着》读后感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759b2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61.png)
《活着》读后感14篇《活着》读后感1王尔德曾经说过:“生活是世界上最罕见的事情。
很多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
”当我读完《活着》这一书后,很庆幸主人公福贵不是那很多人之一,他真实的活着,而非简单的存在过。
余华所作的《活着》从福贵自叙年轻时游手好闲嗜赌成性为始,以暮年时与同样垂垂老矣的老牛作伴消失在暮色中作结,期间伴随着父母﹑妻儿﹑女婿﹑外孙先后离去的失亲之痛,又经历了战争﹑土改﹑人民公社﹑饥荒﹑文革……这是他的一生,又或许可以说这是那一代人的缩影。
只不过相较于他人,福贵似乎拥有了更多的苦难。
在阅读时我几次克服住了不再翻阅的冲动,因为当作者用最最客观的语调将残酷的现实一层层剖开呈现在眼前时,那种悲苦更甚﹑那种震撼愈发让人难以平静。
然而当我们由旁观者的视角转化为主人公的身份时,当一切的不幸变成了现实,摆在面前时,我们会惊讶的发现福贵的快乐其实多于苦痛,甜蜜可以大过心酸。
一夜输光家产从地主沦为平民,却因此在土改中逃过一劫,福贵是幸运的。
大户人家的小姐甘愿一生守护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恰恰印证了她的名字“家珍”,是家里最珍贵的财富。
又聋又哑的凤霞勤快能干,最终也觅得一桩好姻缘。
有庆长跑能手运动会第一,受老师表扬,作为父亲同样骄傲。
二喜女婿懂得责任与担当,孝顺长辈,给凤霞以最好的生活。
我们不可否认福贵生活遇见的变故之多,但我们同样应该知道这些最亲近的家人,美好而又温馨的回忆会是支撑着他一直活下去的力量。
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有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他与命运相处的模式并非对抗,而是顺其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软弱与妥协。
他看见了苦难也看见了幸福,尽管美好总是短暂,仅余的些许温存总是在不经意间最惨烈的方式从他生命中抽离,但他依旧选择了不断向前,不断生活。
读活法第三章读后感
![读活法第三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1a99c6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0.png)
读活法第三章读后感
【引言】
作为一名热爱阅读的人,我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启迪心灵、丰富生活的佳作。
最近阅读了活法第三章,深感这一章节为我们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生价值。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活法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概述】
活法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如何活出真实、快乐的自己。
作者通过讲述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短暂,要学会珍惜当下;活出真我,不必在乎他人的眼光;勇于尝试,才能收获成长的喜悦。
这一章节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核心观念:活在当下,做真实的自己,追求内心的幸福。
【活法第三章的读后感悟】
阅读活法第三章,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太久以来都在为别人的期望而活,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追求所谓“成功”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和兴趣。
这本书使我意识到,要活得真实、快乐,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我开始尝试着去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勇敢地去追求。
【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应用】
活法第三章让我明白,生活并非只是一场物质的追逐,而是心灵的成长。
在现实生活中,我开始尝试着用书中所提到的方法去面对困境,调整心态。
当我遇到挫折时,我会告诉自己: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只要勇敢去面对,总会迎来曙光。
同时,我也学会了珍惜与家人、朋友的相处时光,用心去感受生活
的点滴美好。
【结语】
总之,活法第三章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勇敢地追求内心,活出真实、快乐的自己。
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新审视生活,还给了我无尽的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断地成长、进步。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5篇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12565b0029bd64793e2cbc.png)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5篇《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最近看了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神清气爽。
我以前读过一些书。
看完之后,我似乎觉得那只是一句空话,留给我的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说教,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然而李开复的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评判别人,研究对手,却很少花时间去静下心来认识自己,所以一定要迷失自己。
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告诉我们:做一个男人,不仅仅靠自省是完美的,时不时的自省可以让自己更加清醒;做人不需要简单的树立理想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没有理想的人一定很茫然;做人一定要胸怀宽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有超凡的世界气度;做人一定要有勇气。
只有真正敢于追求梦想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机会留在自己身边。
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社会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舞台,只要你在自己的舞台上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无论是卓越还是平凡,都是成功的。
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构成,,改变我们的心态,调整我们的情绪,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不断超越自己,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充分燃烧,做我们自己。
盖茨说,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你必须去适应。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勇敢快乐的活着,而不是等着世界来适应我们。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唯一能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所以,一定要越来越努力,做到最好。
自己的路是另一边,可以看到脚下的颠簸;别人的路是另一边,只能在远处看诗看画。
李开复通过这本书提醒我们,要想成功,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成功的基础。
在生活和工作中对别人诚实,不辜负别人的期望,信任自己,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另外,人生态度包括勇气、自信、共情、胸怀、自省、积极,态度是人生的基本原则。
行为手段是实现价值的途径,发现兴趣、追求理想是行为手段的源动力。
一个人只有有了理想,才能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做出人生的果断决定,沿着自己的成功之路稳步前进。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2李开复博士撰写的第一本中文书——《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成功同心圆”的法则,希望以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中国青少年成为“一个做最好的自己”。
活出生命的本真的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本真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269545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a.png)
活出生命的本真的读后感《活出生命的本真》是一本由杨绛所写的散文集,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活出真实自我的重要性,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坚持追求内心的渴望。
这本书以杨绛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蓝本,与读者分享她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从书中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勇敢坚定的女性形象,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保持本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和困惑。
社会的压力和他人的期待让我们容易失去自己。
然而,正是通过读《活出生命的本真》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不迷失自己、不被他人左右。
在书中,作者以真实的生活故事为例,告诉我们应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
在我看来,困难和挫折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然而,关键是我们面对困难时是否能够坚守内心的信念,并从中寻找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记得书中提到作者小时候的经历,在她杂乱无章的书房里,她的母亲竟然找到了一本她小时候与父亲一起制作的抄本,上面写着“顶“。
这个在儿童眼中代表坚持和支持的“顶”字,成为了作者一生的动力。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就能够找到力量和勇气。
而这种力量和勇气正是我们活出生命本真的源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触。
我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逐物质的繁华,而是要追求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对于幸福和成功的定义,所以我们应该去寻找并追求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盲目地追随他人的脚步。
此外,在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关于家庭、友情和爱情的描写。
这让我意识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与他人建立真挚和深入的关系。
只有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才能找到情感的寄托和归宿,才能真正活出我们内心的本真。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读后感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8c78d11524de518974b7d14.png)
个人收集整理 -ZQ在老师推荐地众多书目中,我选择了马丁.塞利格曼地经典著作《活出最乐观地自己》,因为仅仅是这本书地书名就足以吸引我地全部注意力了.是地,我想做一个乐观地人,而且我相信有很多人同我一样希望能够活地乐观向上,因此,我选择了阅读这本书籍,并希望能从中获益,事实上,这本书也没有让我失望.下面就是我在这本书中地收获:要想活出最乐观地自己,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什么是乐观,什么是悲观,两者又有着怎样地区别 .“悲观地人地特征是,他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地错,这件事会毁掉他地一切,会持续很久 .乐观地人在遇到同样地厄运时,会认为现在地失败是暂时性地,每个失败都有它地原因,不是自己地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地后果.这种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马丁 .塞利格曼地这段话明白地道出了悲观者与乐观者地区别,而这样地区别,无疑也会造就出两者完全不同地人生.悲观者首先面临地问题是他们更容易滑向抑郁地深渊,这会使得他们对自己、对世界、对未来地看法都变成灰色地,即使是一丁点地小障碍看起来都将像是一座不可逾越地高山,他们甚至有无数地理由将自己地成功看做是一种失败.在这样地情况下,悲观者地各个方面都开始变得不对劲起,他们开始出现消极地情绪,悲伤,焦虑,而且易怒,他们地行为也会变得被动,犹豫不决,甚至可能出现自杀行为,另外他们地身体上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没有胃口,失眠,性冷淡等等,这一切使得悲观者地生活变得无比糟糕.而乐观者却正好与悲观者相反,他们会积极地看待生活中发生地各种事件,甚至是一次次地失败,他们会看到事情好地一面,而且会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些都使得他们更容易摆脱失败和其他不如意地事情带来地烦恼,并更容易走向成功.乐观使得他们获得更优秀地成绩,并且在赛场上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得成功.而且,乐观者更容易成为一位深得民心地好领袖.另外,乐观所带来地愉快地情绪能使乐观者地心理处于怡然自得地状态,这益于人体各种激素地正常分泌,有利于调节脑细胞地兴奋和血液循环,使他们地身体也处于更加健康地良好状态,正如马丁 .塞利格曼所说地:“乐观地身体不生病”.那么,既然悲观者和乐观者有着如此大地区别,而且谁好谁坏一目了然,为什么还是有着那么多地悲观者地呢?这就需要我们来了解一下悲观是如何产生地悲观来自于我们地无助感和我们对于事件地消极地看法与态度. “所谓无助感是说不论你怎么做都无法改变你地命运”,这种无助地感觉可能来自于我们地童年经历,或者是人生其他任何阶段发生地事件,这些事件使我们陷入了习得性无助之中,而这种无助感使得我们在遭遇到痛苦和失落时变得懒散、被动、无精打采,而不是立刻开始反抗,以图走出消极地情绪. 这就是我们悲观甚至抑郁地原因,看似简单,实际是却是一个难以解决地问题.好在,难以解决并不代表无法解决,在《活出最乐观地自己》一书中,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解决抑郁症地方法. 首先,自然是服用抗抑郁药物,这对于缓解抑郁症地症状有着相当显著地效果,但是,可惜这并不能让患者变得乐观起来.所以,我们还可以继续采用认知疗法,这种疗法侧重于将悲观地解释风格变成乐观地解释风格,这样地治疗越多,患者地思维向乐观风格转变得就越彻底,而越转向乐观,那么患者离抑郁症也就越远.事实上,我认为这样地治疗之所以有效,一方面是因为它首先减轻了患者地病痛,然后又进一步扭转了患者悲观地思想,使得他们走向了获得性乐观,走出了抑郁地折磨.但是,仅仅走出抑郁和悲观是远远不够地,因为“如果你是商人,你需要乐观,渡过金融危机地猛烈冲击.如果你是职场人士,你需要乐观,扛过每一个难关和挑战 .如果你是家长,你需要乐观 .给孩子一个积极地榜样 .如果你是学生,你需要乐观,以应对学业地压力.如果你是运动员,你需要乐观,抓住最后秒地胜利机会⋯⋯”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成为乐观地人,我们要努力活出最乐观地自己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其实,乐观者地生活和悲观者地是一样地,其间也会有挫折或者不如意地事情发生,只是乐观者比悲观者处理地更为合理.乐观者即使是收到了打击,也能够很快地复原,这使得他们在事业上、学业上、运动场上能够有更加出色地表现.而悲观者则不同,即使是生活如他地意,他还是会为未来不可预知地灾难而忧心.知道了这一点以后,我们就可以明确我们要改进地方向,我们要通过学习来变地乐观,我们要学会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如何与自己对话,我们要学会如何在受到打击地时候从更具鼓励性地角度来考虑挫折和困境.而具体地做法就是在《活出最乐观地自己》一书当中介绍地乐活人生地这一方法,在原书中,这种方法已经讲述地非常浅显易懂,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但是,是否是我们学会了乐观之后,就应该时时刻刻都采取乐观地态度了呢?答案是否定地 .乐观并不应该被盲目地、无条件地应用到所有地情境当中去,真正地乐观应该是有弹性地,是以增强我们对不利环境地控制力为目地地.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应该乐观呢?其实,做出选择并不难.使用乐观技术有着它地基本原则,那就是根据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失败地代价是什么来做出抉择.假如说失败地代价很高,那么我们就不应该盲目乐观,而假如失败地代价很低,那我们就应该使用乐观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正确地对待困境并解决它.以上都是我在《活出最乐观地自己》一书当中学到地宝贵知识还有变地乐观地方法等等 .另外,在读这本优秀地著作地同时,我还有一些别地思考:首先是为什么明明大多数地人都是渴望成为一个乐观地人地,还会有那么多地悲观者,甚至是抑郁症患者呢?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地社会如今物质发展地速度太快,而对人们地心理素质地提高却不够重视所造成地. 这造成了在社会迅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地今天,很多人由于无力或者无法获得与他人一样甚至比他人更加舒适地生活而加深了自己无助感,这就使得人们在面临现实地残酷挑战时更加脆弱,更加容易掉落进悲观与抑郁地深渊,而不是像他们所期盼地那样能够成为一个乐观地人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样地问题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只把自己地目光集中在如何使一个悲观者变得乐观起来,我们还需要做地事是预防人们变地乐观. 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是什么让一些人天生就是永远地乐观者,我们应该去了解是什么促使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样地挫折和失败都不会动摇自己地内心和信念. 我们应该知道这些,并将我们得到地理论应用到实际当中去 .我们也应该去努力去推进社会地进步和改造,我们需要做地不只是改变一个人地心理,我们应该去努力尝试改变一个社会或者说一个时代地心理特点,尽管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地.让我们都来努力地活出最乐观地自己吧,活得乐观才能在事业上、学业上、生活上发挥出我们真实地、最佳地水平. 学习心理,告别悲观,变得乐观,这正是本书想要我们做到地,而这也是符合我们地需要地,那么就让我们来按照书中所说地做吧 .。
周国平的成为你自己读后感
![周国平的成为你自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871e17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8.png)
周国平的成为你自己读后感周国平是当代中国的著名作家和学者,他的著作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文学、哲学、心灵成长等。
其中,他的《成为你自己》这本书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有了很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
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被外界的压力和期望所左右,追求名利、物质享受,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思考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
而《成为你自己》则告诉我们,真正重要的是活出真实的自己,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不要总是为了追求外在的成功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渴望。
读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追求自我认同和内心的满足比追逐名利更重要。
其次,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成长和自我价值。
在书中,周国平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轨迹,不能简单地与他人比较。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和他人的比较而产生焦虑和自卑。
然而,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进步和成就,而不是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和眼光。
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这本书引发了我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在书中,周国平谈到了人生的意义问题,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功成名就,而是在于拥有一颗平静、善良的心,去关爱他人和珍惜生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什么才是我追求的目标。
我逐渐明白,人生意义的追求应该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满足,而不是外表的成功和享受。
最后,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去关爱自己和他人。
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被工作、家庭和社交等各种压力所困扰,很难找到自己的内心平静和喜悦。
然而,《成为你自己》通过分享一些个人经历和心灵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并学会爱护自己。
同时,也要学会关爱他人,通过分享和帮助,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通过关爱自己和他人,我们能够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幸福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周国平的《成为你自己》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活着为真实》读后感
![《活着为真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30e79a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9.png)
《活着为真实》读后感
《活着为真实》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和真实的重要性。
这是一本让人思考人生意义的书籍,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描述,让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一生,展现了生活的残酷和不易。
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困苦,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活出了自己的真实。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让我意识到了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出自己真实的一面。
在这个物欲横流,虚荣膨胀的社会,人们往往追逐名利和金钱,忽略了内心的真实和灵魂的呼唤。
而这本书则告诉我们,真实的生活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和名利的追逐,而在于心灵的宁静和灵魂的净化。
只有活出真实的自己,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意义。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我意识到了自己曾经追逐虚荣和物质,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和真实的需求。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态度。
我决定放下虚荣和功利,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实的生活。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宝贵,让我明白了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我将永远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出真实的自己,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灵魂的净化。
我相信,只有活出真实的自己,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总的来说,《活着为真实》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我会永远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出真实的自己,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灵魂的净化。
我相信,只有活出真实的自己,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271c86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6.png)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1“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大部分人都会被物质左右,为那些看得到但却虚无的东西所困扰,意识不到内心真实的自己。
就是书中所提到的“灵”,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对我而言最困难的是接受自己的短处!就算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短处,但有时候承认真实的自己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我想这就是书中提到的心、身、灵之间不相适应的反射吧!人总是能够轻易观察到别人的不足,却不善于觉察反省自己的不足。
所以我们应该注重“灵”的培养,要跳脱出来,犹如内心有一个人在看着我们,觉察我们的情绪,观察我们的行为;同时我们也要进得去,这个所谓住在我们内心的第三者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意识。
我们要学会,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引导自己,这样才不会受恶魔的教唆伤害别人、伤害自己!要全面地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错误,接受自己的阴暗面,不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找借口,坦然接受才能彻底地消化这些消极因素带来的影响!不断地自我激励会让自己更有信心成为更好的自己。
”情绪往往和七情六欲相关,我们纵容自己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但“坚忍”和“正信”却可以帮助我们驾驭情绪,坚持原则,守住底线。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2这个假期读了一本书,叫做《活出全新的自己》,这本书是张德芬写的。
读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整个人都开阔了,透过这本书,可以跟着书中主人公一起体验心灵的自我解脱,享受更深、更广、更大格局的生命探索。
文中的男人幸雄遇到了生命的困境,遭遇了工厂倒闭、股票套牢,接到老婆的离婚要求,以及儿子监护权的通知书等等,遭遇到这一切之后,他觉得自己万念俱灰,每天浑噩的`过日子。
而北京的女强人向东聪慧美丽、衣食无忧,她领养了一个小女孩,质疑自己的人生。
最后幸雄和向东经历了一个旅程,慢慢地疗愈旧时伤痛,两人都寻回了自己生命的源头,进而活出了全新的自己!下面我来简单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我一直觉得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
世界不完美,但并不代表它不美。
谁不是在磕磕绊绊中成长,谁不是在跌跌撞撞中学会了坚强,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活出生命的本真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本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274519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9.png)
活出生命的本真读后感读完这本书,我就像在迷雾中突然被一道光照亮了前行的路,那种感觉很奇妙,又有点小兴奋。
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特别实在的朋友,没有那些弯弯绕绕的大道理,直接就跟你说,生命的本真啊,其实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
想想我们平时,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为了迎合别人的眼光,为了达到那些所谓的标准,都快把自己整成一个变形金刚了,各种伪装,各种变形。
书里有好多例子,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让我看到自己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拼命追求那些物质的东西,房子要更大的,车子要更豪华的,以为这样就会幸福。
可实际上呢,就像背着重重的壳的蜗牛,虽然壳看起来很光鲜,但自己累得要死。
而真正的生命本真,可能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坐在小板凳上,喝着一杯自己喜欢的茶,享受着微风拂面,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烦恼和压力。
我还特别喜欢书里讲的关于人际关系的部分。
现在的人啊,交朋友都变得很功利,好像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才是朋友。
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朋友是能接受你最真实的样子的人,你不需要在他们面前装酷或者装温柔。
这就像找到了一种解脱,让我觉得以后交朋友也不用那么小心翼翼了。
而且,活出生命的本真也不是让你任性胡来。
它是在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则的基础上,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
比如说,你要是喜欢画画,那就别管别人说什么画画不能当饭吃,拿起画笔就尽情地画呗。
就像一只鸟,它天生就喜欢在天空飞翔,你不能因为地上有虫子吃就不让它飞了。
这本书读完,我感觉自己像是被重新洗了一遍脑,有一种要重新开始生活的冲动。
我要把那些伪装和不必要的包袱都扔掉,去寻找生命中最纯粹的快乐。
不再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小的声音,那个一直在说“这才是我想要的”的声音。
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吧,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向真实生活的大门。
活出生命的本真的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本真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b59b89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e.png)
活出生命的本真的读后感活出生命的本真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它给了我很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这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写的,作者通过讲述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如何活出生命的本真,实现内在的自由与成长。
在书中,作者首先谈到了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和压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成功和社会地位,而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真正的幸福感。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并不是外在的光鲜和金钱,而是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热爱,并将其转化为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内心声音,活出真正的自己。
接下来,作者给出了实现内在自由的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是坚持自我认同。
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而不应该被他人的评价和期待所左右。
只有保持真实和自信,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
其次是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互动和交流。
通过建立真诚、平等、尊重的关系,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也能够更好地发展个人能力和实现自我成长。
最后是培养积极的心态。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而我们能否积极应对和面对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成长和幸福感。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是实现内在自由的关键。
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特别讲述了如何处理内心的冲突和解决心理问题。
作为一位心理学家,作者通过案例和技巧向读者传授了一些实用的方法。
作者强调了自我反思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对自己内心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作者还提到了寻求专业帮助和倾诉的重要性。
有时候,我们无法自己解决内心的问题,这时候,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内心有了很多的触动和启示。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不再盲目追求外在的成功,而是更加关注内心的需求和真实的幸福感。
同时,我也更加重视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建立更加真实和深入的关系。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454abdb6c85ec3a86c2c53e.png)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1我读完张德芬的《活出全新的自己》,真的是受益匪浅,这也是我想谈谈它的原因。
它对我很有指导意义,当我有意识去洞察自己的时候,我感觉我已经站在新的层面去审视曾经的自己,那种进步的力量,是我不知不觉间感知,并为之感动的。
一、要学会观察自己当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你要能够觉察到,然后告诉自己:”哦!此刻我有负面情绪了。
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内在,而不是放在那个引起你负面情绪的人事物上。
这点,我已经在生活中得以运用,每次自己生气的时候,我都会倾听自己的思想。
劝诫自己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总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任何事物,这样自己就会很快的从烦恼之中摆脱出来。
二、学会让心灵的房子变宽敞我们的身心灵如果用一栋房子来比喻的话,我们的身就是房子的框架,也就是结构本身、硬体的部分;而心,也就是我们的思想、情绪,感官觉受等,就等于是房子的装潢、色调、家具等部分。
“而房子的空间,在这里就可比喻为我们的心灵。
我们的身体如果不健康,就像房子的结构、框架有问题;心理如果不健康,就像房子装修的品味很差,而且塞满了垃圾——各种负面思想和情绪,那么这个房子的空间就无法使用,或是房子看起来就很不舒服,而住在里面的人一定也不会觉得舒适、开心。
”我们都要尝试学会让自己心灵的房子变宽敞。
思想要干净、纯净,而不能在家里放满了垃圾——负面情绪;心灵更要空旷,就不能满怀心机,任何事情都斤斤计较。
我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世界就怎样对待我们,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就是反射原理,我们内心发出什么,最后这事物就会返回到我们自己身上。
三、人生——学会换一种思考方式书中列举了幸雄对父亲的怨恨,一直责怪父亲没有尽到责任,其实父亲从小就是个寄人篱下的遗腹子,他其实也可以责怪他的父亲没有尽到责任,没有立下一个做好父亲的榜样让他学习。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b5b12dbf111f18582d05acb.png)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人的大脑总是健忘的,开始进行2019年的第一篇读书笔记。
其实也就是把对我触动很深的话摘录在这里,不停地省视自己。
1.“地球上一位有识之士说过,如果现在把你们人类所有的财富重新公平地分配,不出几年,所有人的财富状态又会恢复到现在这样。
所以,决定你此刻状态的,不是外在的遭遇,而是你内在意识层次的水平。
”所感:财富分为暂时的和永久的,那些可以衡量的可视的金钱其实是暂时的财富,是可以断舍离的。
只有不断地追求内在意识水平的提高,不断追求生活的真正水平,才能够和地球和睦共处,自己身心愉悦,地球也呼吸顺畅。
今天在碧桂园学校附近的油菜花地停留了一会儿,闻着春天的气息,油菜花的清香,尝了尝花蕊深处的甜蜜的味道,可是脑子里却也挥之不去从学校路边通过一个小门进到菜地的路上,首先要越过一片垃圾场,那些垃圾,出了一部分是清扫的秋冬天的落叶腐烂在那里,还有很多食品包装垃圾,有了钱就能吃更多高级食品,可是却带来了大量的包装污染,明明知道那些都是有害于人类的,却过得心安理得。
2.地球现在面临着很多危机,但大部分人都选择不去看它,因为这些消息是不受欢迎的。
3.有时候你的灵魂发出求救信号,自己都不知道。
不过在下意识里,你应该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有种渴望吧?那就是求救信号啦。
所感:这样就可以理解时不时就会有的忧郁情绪了,人们理解为忧郁症、更年期,其实人都是有灵魂的,只不过这个灵魂又都是自私的,只有灵魂的主人才能满足灵魂的需求。
那么这个灵魂求救信号到底怎么回事呢?我想下面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能够真正地认识自己。
4.人类常常说自己是身心灵的产物,这并不完全正确。
人类是拥有身和心的灵体,而不是身心灵并重之下的产物。
身和心是车轮,灵体是车厢。
读后感·这样的组合就会跑起来很快。
如果以现在地球人的心态来说,大部分人都不重视灵性,反而重视下面的两个车轮,本末倒置,甚至身体的轮子还要大过心的轮子,这样不但跑不快,而且造成了失衡。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d5bca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a.png)
活出全新的自己读后感书中提供的许多观点和方法都非常实用和有效。
例如,一章中提到了“重建自我形象”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然而,这种追求外在认可的需求往往会导致我们在乎他人的评价,而不是真正活出自己。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失去了自我。
通过本书中所提供的一系列方法,我明白了重新塑造自我形象的意义。
我们应该树立起自信和自尊的态度,不再为他人的看法所限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追求我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
此外,书中还提出了很多个人成长和自我依赖的观点。
例如,书中强调了个人责任感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把人生的责任推给别人。
相反,我们应该承担起挑战和困难的责任。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自我依赖的概念。
我们应该努力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而不是过度依赖他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通过全力投入到学习和发展自己的事业上,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成功和满足感。
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从个人关系到职业生涯,从开发领导能力到改善身体健康等等。
每个章节都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和实用的方法。
通过书中的案例研究和个人故事,我更加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哪些问题,并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书中关于个人关系的章节中,我意识到我在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常常遇到困难。
通过学习书中所提供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我现在能够更加自信和有效地与他人沟通,解决问题。
此外,书中对领导力的讨论也非常有启发性。
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区别在书中有详细的解释,并给出了开发领导能力的具体方法。
这对于我个人来说尤其有价值,因为我一直想要扮演更积极主动的角色,但往往不知道如何做到。
通过书中的指导,我现在明白了成为一名好的领导者需要培养自己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保持谦虚和学习的心态。
我相信这些技能和特质将对我的职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强调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由于忙碌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活好》读后感
![《活好》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af27d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4.png)
《活好》读后感活好是一本深入人心的书,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通过活出自己的真实和热情,获得内心满足和成功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也是作者本人,通过自己真实的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首先,活好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生活的重要性。
太多时候,我们在琐碎的事务中迷失了自己,追求名利和物质的满足,而忽略了生活本身的意义。
通过书中的故事,我明白了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无论是与亲人相聚、与朋友分享快乐,还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自己的价值,都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其次,活好让我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
书中的主人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曾经因为过于拼命而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然而,他逐渐意识到,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通过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我们能够更加充满活力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健康是一种财富,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基础。
再次,活好给了我勇气追求自我。
书中的主人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始终坚持做自己,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事物。
他不被他人的眼光所束缚,不被社会的压力所影响,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这激励着我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声音,不断地超越自我,追求自己热爱和擅长的事物。
只有真正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我们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最后,活好告诉我,成功背后是付出和坚持。
在书中,主人公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放弃,坚定地走下去。
他知道,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不断地付出和坚持,才能达到心中的目标。
这让我明白了成功背后的辛苦和努力,也让我更加坚信,只有不断地努力奋斗,我们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活好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活着不仅仅是简单地生存,更是追求真实的自己,寻找内心的满足。
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追求健康,勇敢地追求自我,并通过付出和坚持走向成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活好自己的生活。
真实的自我读后感
![真实的自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3374d7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f.png)
真实的自我读后感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
在社会的压力和期望下,我们常常迷失了自己,背离了真实的自我。
然而,只有找到真实的自我,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的人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真实的自我》的书籍,它给予了我深思的启示。
这本书由一位心理学家撰写,旨在帮助人们寻找和拯救他们迷失的真实自我。
作者以自己的研究和案例为基础,深入剖析了社会对个体的影响以及如何回归真实的自我。
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和思考方式,令我深感共鸣。
首先,作者强调了社会对个体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我们处于不断被期望和评判的压力之下。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我们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迎合他人的期待。
这种迎合社会的需求,会导致我们在追求所谓成功和喜欢的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我们不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迷失在他人的期待中,甚至隐藏了自己的梦想和渴望。
其次,作者提出了回归真实自我的路径。
他认为我们需要停下来反思自己,找到内心真实的声音。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探索,并对自己敞开心扉。
我们需要面对自己的恐惧和矛盾,找到真实的内心欲望和价值观。
只有通过面对内心的真实需求,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然而,寻找真实的自我并不容易。
我们需要跨越无数的阻碍和障碍,包括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他人的社会压力。
我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担心他人的评判和失去对方的认同。
但是,只有勇敢地面对这些恐惧,追求内在的真实,我们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读完《真实的自我》后,我对于寻找和活出真实自我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我是否真正地按照自己内心的愿望和价值观行动。
我意识到,要活出真实的自我,我需要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独特之处,并相信这些特质是我最珍贵的财富。
为了更好地活出真实的自我,我不再局限于他人对我的看法和期望。
我要学会对自己投入真正的关爱和时间,尊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我要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不畏惧失败和困难。
我相信,只有通过实现真实的自我,我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活法读后感悟100字
![活法读后感悟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d94e9e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4.png)
活法读后感悟100字活法是作者冯仑的一本畅销书,书中讲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活法的理解。
读完这本书,我在思考如何活出真实的自己,以及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以下是我从中得到的一些感悟和启示。
首先,我被冯仑在书中所阐述的“没有压力,就没有故事”所震撼。
他认为,生活中的压力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压力是成就的一种动力。
这让我意识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不应该退缩或者逃避,而是要积极面对,并从中找到成长的机会。
每一个压力都是一个故事的开端,只有我能决定如何书写下去。
其次,冯仑在书中提到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他认为,我们不能被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所左右,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力。
这让我深思自己是否经常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冯仑提醒我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要被他人的意见束缚和迷惑。
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快乐。
除此之外,冯仑还强调了自律的重要性。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纵和无责任的生活,而是通过自律和纪律来实现内心的自由。
这让我认识到自律是实现个人发展和成就的关键。
我们应该有目标、有计划、有纪律,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只有通过自律,才能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和成就。
此外,冯仑还提到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习惯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的影响。
他强调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心态等方面的重要性。
这让我意识到细微的改变和习惯的养成都可以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开始思考如何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养成更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只有通过细节的调整和改变,才能真正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读完《活法》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压力是成长和进步的动力,独立思考和自律是实现内心自由的关键,而细节和习惯的调整则是改变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我希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和实践,活出真实的自己,过上更有意义、更幸福的生活。
愿你不为世界所累,活得更像自己读后感
![愿你不为世界所累,活得更像自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f6cd01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7.png)
愿你不为世界所累,活得更像自己读后感《愿你不为世界所累,活得更像自己》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和心灵成长的励志书籍。
该书通过一系列真实的故事和深刻的感悟,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引导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活出真实、快乐的自己。
我阅读这本书后,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一、认识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书中强调,认识自己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迷失在社会的喧嚣中。
通过自我反省和探索,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梦想,从而活出真实的自己。
这个过程并非易事,但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活出快乐和满足。
二、勇敢追求,克服恐惧和担忧书中告诉我们,追求梦想和幸福需要勇气。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恐惧失败、担忧未来而选择放弃。
然而,人生就像一场冒险,不尝试,就永远不会知道结果。
勇敢地追求梦想,意味着我们要承担风险,也要拥抱可能带来的失败。
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书中的人物故事激励着我,要学会面对恐惧和担忧,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三、学会释放,不为世界所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然而,真正的自由源于内心的释放。
书中提倡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受外界观念的束缚。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树立自己的信念,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同时,释放并不意味着孤立,而是学会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平衡。
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断。
这样,我们才能不为世界所累,活出轻盈的人生。
四、关注当下,珍惜每一个瞬间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过去的失误和未来的担忧而痛苦。
书中提醒我们,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我们要关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未到来,唯有珍惜当下,才能真正拥有人生。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
当我们学会活在当下,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到幸福的光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出真正的自己》读后感
一、精彩语言摘录:
在一切生命滋味中,最难以吞咽的要属后悔。
后悔之所以令人难以承受,就在于我们以为使我们后悔的事情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事实上,每当回首过去,我们总忍不住惊讶,今日看来一目了然的情形当初怎么就像迷魂大阵一样,将我们团团迷住,使我们无从做出明智的抉择。
自我负责,意味着从此以后我们不再抱怨,为自己负起生活的责任。
我们在生活中投入更多的意识,我们不让自己的意识之光泯灭,我们不躲避在大大小小的瘾中,我们要如实地直面生活,立身于事实的基础上。
李嘉诚同样也用对付肺结核的方式对付着贫穷。
贫穷有各种枷锁,最大的枷锁是愚昧,为了打破这个枷锁,他养成了终身追求知识的习惯。
在过去的七十多年里,他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下班后还不忘学习。
他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每一点新的时事进展都被纳入学习范畴。
即便在八十多岁的高龄,他依然孜孜不倦地理解进化论演算法,只为了解人工智慧的发展和它对未来的意义。
人的力量和环境的力量是此消彼长的,一个人一旦过分低估自己,就会过分高估环境,他的特征是常常怨天尤人,将失意归咎于外界,将自己视为受害者,这样的人尚未进入
格里高利•贝特森所说的成长过程,而进入成长过程的一个标志,就是自我负责。
自我负责的人,会对于他今时今地的生活状态全然负责,对于明天的命运走向也一力承担。
一旦具有这种意识,一个人就开始实现精神上的直立行走,他的力量逐渐醒来,他会着意发展能力,以能力为载体,将自己运往梦想之地。
二、内容梗概
一个人的自我认识越透彻,人生使命越清晰,价值观越明确,信念越坚定,心灵地图就越为分明、越为广阔,将一切生活细节涵容其中,在做每一个选择的时候都会胸有成竹,果断明智。
《活出真正的自己》以贝特森的成长之路为线索,以NLP(NLP是关于人类行为与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知识铺路,从人际关系、安全感、焦虑感、爱与被爱、积极态度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从而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充分完善和完成个人的成长,助你扩展心灵地图,走到你内心深处想去的地方。
三、读书体会
人是多么奇怪,尽管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没人能代替另一个人去享受和体验生命,但人却总是活给别人看的。
从穿衣戴帽到言谈举止,无不如此。
单说人生中个体体验最强的婚礼吧。
婚礼是生命的重要环节,应该是两个相爱的人见证神圣爱情的仪式,然而却被演化成了别人的大餐,演化
成诸如车队数量、赴宴人数等豪华气派与否的比拼。
别人的喧闹掩盖了婚姻的誓言,更扭曲了自身的美好感受。
婚礼主人想的是,自己受点苦累不要紧,要紧的是别怠慢了客人,更要紧的是客人一定要满意和高兴。
人是多么奇怪,尽管每个人了解自己都胜过了解别人,但别人给自己的评价,却胜过自己关于自己的定性。
也许是出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原因,我们总是千方百计获取别人的肯定。
当别人的肯定与自身相左时,自然是前者占上风。
不信?假如“你是个无趣的人,毫无幽默细胞”,“真怀疑你的能力,对你而言,创新简直是奢望”等等评价摆在一个人面前时,足以摧毁自信,让人一整天闷闷不乐。
人是多么奇怪,尽管每个人都是上帝的神来之笔,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做自己,可从童年到成人,似乎大都是在做别人。
相信每个人在小学时都写过《我的理想》的命题作文,大都写的是当科学家、作家之类的崇高理想,举例时也绝对跑不出爱因斯坦、托尔斯泰等伟大的“别人”。
你可能会说,这样写会得高分,但事实是,当时我们的确就这么想的。
等到了成人,在一个熙来攘往的世界里如蚁般地生存,更是不自觉地就迷失了自己。
“这位是某某的妻子”,“这位是某集团公司总裁”,“欢迎著名经济学家某教授讲课”,我们呈现在生活中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种符号,一种别人的影子。
在这其中,我们找不到多
少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了。
生命,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词汇,但它的美却被日复一日的琐屑和功利湮没了,以至于某一天我们猛然驻足,却发现从来没有活出过趣味,甚至迷失了自我。
有些比喻恰当得很,要么是为喝彩而表演的演员,要么是为生存而赚钱的机器,一生大都为虚名浮利所左右,却舍不得花时间愉悦生命本身,实现自身真正的价值。
常常,当生命真正受到威胁的时候,人才会幡然醒悟,原来过去所追求的一切,对生命来说都无足轻重。
可是晚了,人生如弈棋,落子即成历史。
当然,人在世上,总要有现实的依托。
别人也罢,事业也罢,爱情也罢,都会帮助人实现定位,但这终究是人生的依托而不是关键。
关键在于人要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要有对自我独特的领悟和坚守。
唯此,心灵才会绽放出个性的光华。
《圣经》有言:“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自我,又有何益?”这话蛮有意思。
活了一辈子,从没做过自己,也实在遗憾。
树上每一片叶子都是相似的,每一片叶子又都是不同的。
芸芸众生也是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他有统帅三军之才,你有诗文辞赋之长;他善歌,你善舞;他能力拔大山,你能泅渡大河。
没有一个人是为了和别人相同而出生。
人各有天赋,各有使命。
米兰花虽小却清香扑鼻,罂栗花虽艳却淡而无味。
鄙浅有鄙浅的妙处,华贵有华贵的悲哀。
高官厚禄者与庸常贫贱者,一个在山顶一个在山脚,所处的位置是那么地悬殊,然而,两者所看到的对方却是同样的大小。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拿自己与别人比较,他们把自己和别人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比前后的差距,比薪水的多少,比职务的高低,甚至比房子的大小,比儿女的异同。
这种看似人有三六九等的比法,其实是人性之外的一种社会比较,这种比较最易使人用别人的模式来框定自己的人生,让本是活鲜而独特的生命失去自己应有的张力。
作为人,最智慧的处世方式是珍爱自己的风格,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尊严,使自己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