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
新时期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
![新时期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f9f7f223169a4517723a3cc.png)
新时期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摘要:绿色生态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它强调建筑设计与生态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建筑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是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完美结合。
本文对新时期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我国是一个资源不很丰富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紧张已经给我们亮起了红灯,积极推进生态建筑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时期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含义所谓绿色生态建筑,其实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要做到四点:一是在建筑工业中实现高效、节能,使用再生、不产生副作用的建材产品。
二是建材的研发应更多地致力于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并尽快扩大这种材料的使用范围。
三是注重工程建设中的能源节约,尽量使用节能降耗、能够再生的天然材料。
四是建材原料从使用到回收是否影响环境的污染,也是划定生态建筑的重要标准。
最关键的是,把这种绿色理念贯穿到人居环境中去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只有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生态化。
二、新时期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 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
同时, 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人要具体操作的对象。
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 对设计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这里以生态要素为主要对象, 扼要阐述其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
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没有认真做到合理设计和以人为本。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很难再有所发展,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生态建筑如何因地制宜设计
![生态建筑如何因地制宜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64e6e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5.png)
生态建筑如何因地制宜设计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建筑作为一种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生态建筑的设计并非千篇一律,而是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设计。
因地制宜设计生态建筑的首要任务是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
这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特性、水资源状况以及植被分布等方面。
气候条件对建筑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炎热的地区,建筑需要注重遮阳和通风,以减少室内的热量积聚。
例如,可以采用大挑檐、遮阳板等设计元素来阻挡阳光直射,同时通过合理的窗户布局和通风廊道来促进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
而在寒冷的地区,则需要加强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热量散失。
加厚墙体、使用高效的保温材料以及设置封闭的阳台或阳光房等都是常见的设计策略。
地形地貌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果建筑位于山地或丘陵地区,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设计出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减少土方开挖和填方,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可以借助地形优势,设置自然排水系统,避免雨水积聚。
在平原地区,则可以更加注重建筑与周边景观的融合,创造开阔、通透的视觉效果。
土壤特性对于建筑的基础设计和植物种植有着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的土壤承载力不同,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确保建筑的稳定性。
此外,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酸碱度等特性,有助于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打造生态友好的景观环境。
水资源状况同样不容忽视。
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考虑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
而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则要注重节水设计,采用高效的用水设备和灌溉方式。
除了自然环境,当地的文化背景也是生态建筑设计中需要考量的因素。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传统建筑风格。
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生态建筑的设计中,不仅能够增强建筑的地域特色,还能够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遗产。
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74946b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8.png)
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不断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行业对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建筑设计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中心话题。
生态建筑是指在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能源、水资源和材料的有效运用。
本文将探讨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一、生态设计的原则1. 系统性原则生态设计的第一原则是系统性原则。
这意味着设计师必须在生态和人工系统之间保持平衡。
设计师应该完全了解自己工作的生态系统,并努力使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他们必须了解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些系统中人的角色。
2. 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
设计师必须关注建筑的潜在影响以及长期节能性和环保性。
这包括使用可再生资源和回收材料,以及选择符合节能标准的设备和材料。
3. 环境友好原则环境友好原则是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之一。
设计师应该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建筑应该被设计成可以动态适应周围环境的结构,既能够反映当地文化和气候条件,又可以呼应自然环境。
4. 协同性原则设计师必须密切与供应商和建筑团队合作,以确保建筑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这也意味着在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保持有意义的对话和协作。
二、生态建筑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材料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是选用环保、可再生材料,同时确保建筑的能量需求最小化,材料能够满足当地环境的需要。
钢铁和混凝土等非可再生材料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相反,设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子、木材、稻草等。
2. 优化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优化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双玻璃窗、气密门、保温层、太阳能窗、节能灯具等。
这些都能够有效地保持室内温度,减少能源消耗。
3. 优化建筑净化程度可以使用一些环保技术来净化室内的空气和水,比如使用黄麻衣、植物等。
同时,社区的中央供热和系统(CHP)也能够被设计成更加环保,并提供更好的空调和供暖。
4. 提高能源效率设计师应该优化建筑能源系统,使用取自周围环境的热源和冷源,以实现能量效率。
探析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设计
![探析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2bcb2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8.png)
探析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设计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了建筑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设计以其对环境的友好性和能源的节约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青睐。
本文将探析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设计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其在现代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设计的特点之一就是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传统的建筑大量使用混凝土、砖块等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排放大量碳排放物。
而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设计则大量使用可再生资源,例如采用生态建筑材料和技术,如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雨水回收系统等,有效地减少了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设计师们也会结合建筑的区位特点,合理规划建筑的朝向和布局,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设计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建筑的通风、采光和隔热等方面,确保室内空气清新,灯光明亮,温度适宜,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设计师们还会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提高室内环境的健康性。
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设计还重视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生态功能的提升。
在建筑设计中,会注重绿化和景观的规划,引进自然光线和景观植物,使员工们能够在工作之余享受到自然美景的陶冶,放松身心。
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设计还会注重节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确保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实际应用中,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设计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推广。
不少企业为了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选择在其办公建筑中引入绿色生态设计理念。
一些大型企业在新建办公楼时,都会尽可能地采用环保材料,引入节能设备,并且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而一些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也在新建办公楼时,将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设计列为了首要考虑的因素,从而推动环保理念的普及和推广。
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设计以其对环境的友好和能源的节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fcb9e54afe04a1b071debf.png)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摘要】发展绿色生态建筑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重要举措。
现代建筑工程必须要结合绿色生态节能经济观念,才能满足当前我国城市化生态建设发展的时势要求。
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对生态建筑的实施办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设计:少费多用、修旧利废0、引言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运用人类智慧和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建造的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建筑可以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在总体布局、功能配置、空间组合和技术选择等方向进行优化设计,以有限的经济条件达到建筑设计要求,或在限定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较多使用价值。
我们现在的建筑模式基本上就像一个搭建起来的围场,可以替我们遮风避雨,可以让我们有一些基本的活动。
从生态学角度讲,这样的建筑就是我们自己制造的生产的材料的大集中体,而且使用的是不可再利用能源和资源,并且这些材料从遥远的地方运输到一个特别的落脚点,然后形成一种建筑模式或基础设施;如此的活动势必对环境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
1、建筑的合理性建筑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在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现状,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及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这里所说的经济,不单单是指费用方面而言,而着重指建筑与付出的合理性,即指建筑给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与产生的作用的相对关系。
这是一个长远的考虑,因此不一定省钱就是经济,也不能认为一次投入较大但能很好保持环境的设计是不经济的。
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大挑战是致力于为我们的后代保护环境,但是如果我们仍旧保持现在的人口增长率和消费需求,这项挑战将被激化,而这也将是地球的最后一个千年。
因此对任何一个设计师来说,一个发人深省而紧迫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来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就设计行业而言,最有效的生态解决方法是通过与环境的融合而更持续地发展。
把我们所从事的一切与自然环境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对于环境绝无任何危害。
探讨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探讨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547cdd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e.png)
探讨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变得异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生态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的建筑。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与环保:高层建筑的能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采用节能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和采光设施,可以降低高层建筑的能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绿色植被:高层建筑往往可以利用屋顶空间和立面空间,种植绿色植被,从而提高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环境。
3.水资源利用: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灌溉绿化植物,降低城市雨洪排放,保护水资源。
4.循环利用:高层建筑可以通过废弃物的分类、再利用和资源回收等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从建筑的整体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功能等方面,为高层建筑的设计提供理念和技术支持。
1.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改善城市环境: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提升建筑品质: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品质,增加建筑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
4.树立绿色形象: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可以树立建筑的绿色形象,提高建筑的环保认可度,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引领城市建筑的新风向。
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建筑的品质提供支持,对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论生态建筑设计体会
![论生态建筑设计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8123ef3910ef12d2af9e79b.png)
季要考虑热量 的收集,在夏季滤除多余的太 阳直射
光 等 。通 风应 该 注 重 保 温 性 与气 密 性 ,其 通 风量 只 需 满 足 必要 性 换 气 需 求 即 可 。 通 风 方 式 l 丰要 为 热 压 通 风 ,必 要 时 应 采 用 机 械 辅 助 的 混 合 式 通 风 。 另 ・ 方 面 中庭 空 间 注 重 环 境 改 造 , 扛 要 调 节手 段 是 将 植物 与 水体 引 入 建 筑 内 部 。使 绿 化 、 景观 与 中庭 相 结 合 , 不 仅 增 添 室 内优 美 的景 观 ,而 且还 可 以增 加 室 内湿 度 、 调 节 室 内温 度 、清 洁 和 改 善 室 内 空气 质 量等 。植 物 的 功 能 除 美 化 环 境 外 ,还 可 以吸
对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
![对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a6d32f58fb770bf78a55f6.png)
对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摘要: 生态居住是现代人们生活的追求,对于生态建筑设计内含着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
本文结合其他居住类型生态建筑的实质内容和形式特征的探索, 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对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做一探析。
关键词: 居住区设计生态建筑生态住宅1 前言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生态世界观为生态建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使建筑学从跟随科技的发展而探讨技术世界的问题转向思考人类真正的生活世界的意义, 追问生命的价值, 寻求人类建筑与自然界、社会经济及技术协调发展的健康导向。
随着建筑师的醒悟和思考, 建筑界开始提倡树立生态意识, 一些先进的建筑设计已经把“生态”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的经济要素。
高技术生态建筑的推出, 是人类建筑发展史上的又一迈进, 虽然一定时期内还属于小范围的尝试, 但它的导向不容忽视。
居住区生态建筑是生态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居住区生态建筑的探讨将具有现实与积极的意义。
居住区生态建筑的组成, 可以视具体的规划设计而区分为建筑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 一般包括了占居住区主要建筑比例的生态住宅和外环境中的一些园林建筑及小品。
2 居住区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生态建筑设计内含着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
生态建筑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 涉及城市规划、建筑选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等。
对能源的节约和高效, 对生态环境的理想营造, 始终是生态建筑设计考虑的关键环节。
在当前逐渐建构、形成的生态建筑学理论和方法中, 特别强调了生态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如整体有序原则、永序利用原则、循环利用原则、反馈平衡原则、有偿使用原则等。
结合对居住类型生态建筑的实质内容和形式特征的探索, 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对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做一探析。
2.1 健康舒适健康舒适是生态建筑的主题。
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探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
![探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9a492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3.png)
探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摘要:生态建筑指的是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生态技术和生态思想,而生态策略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其目的是更好地展现建筑本身的生态性。
简单来说,生态建筑与生态策略的关系就是,生态建筑是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物上的具体表现。
生态策略主要应用在建筑物的原材料、建筑结构及建筑空间等上,旨在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能源需求不断增多,特别是建筑行业对能源的消耗增大,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因此,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应积极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行业中,提升建筑行业的资源利用率。
本文就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1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1.1 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自然、建筑、人。
建筑存在的意义就是连接人与自然,因此建筑设计一定要同时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
要做好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应做好两个部分的工作。
(1)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影响。
(2)充分考虑周围环境,主要指的是建筑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建筑所处地形及建筑物的高度等。
设计人员应在设计过程中结合科学的方法,以减轻建筑带给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生态策略的意义设计人员将生态策略有效融入建筑设计中,可充分满足人们对亲近自然的渴望,这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1)满足了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与需求。
人类作为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自然具有基本的热爱,因此应该尽量尊重自然、顺从自然。
自人类文明开始,人类始终对自然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即便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也始终无法完全剥离自然对人类的影响。
(2)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有利于人类身心的健康发展。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研究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d7b10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d.png)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研究本文旨在研究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探讨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生态建筑设计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结合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以实现能源效率、资源循环和环境友好的方式来构建建筑物的设计理念。
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系统梳理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分析了其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和优势。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能源效率;室内环境质量本文概述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基础概念,包括能源效率、水资源管理、废物处理和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
其次,通过对现有的生态建筑案例和实证研究的分析,我们发现生态建筑设计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舒适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就能源效率而言,生态建筑采用高效的建筑外壳和能源系统,能够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在资源循环方面,生态建筑通过回收利用水资源和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此外,生态建筑设计注重室内环境质量,通过保证通风、采光和声学等方面的需求,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一、生态建筑设计思想的重要内涵生态建筑设计思想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其重要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建筑设计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传统建筑设计往往忽视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而生态建筑设计则强调了环境与人的共生关系。
它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利用自然资源,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减少建筑对生态系统的损害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使建筑环境更加宜居,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生态建筑设计思想追求可持续发展。
传统建筑设计往往过度消耗自然资源,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而生态建筑设计则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通过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提高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等方式,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生态建筑设计也注重建筑的生命周期考虑,从设计、建设阶段到使用、维护阶段都要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国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
![我国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13da6c6da38376baf1fae6d.png)
近 几 年来 , 国困建 设用 地 平 均 每年 减 我 少 5 万 h 地, O m耕 由建 国 5 0年人 均耕 地 面 积 0h: . m 多减少 到 01m, 关节 约 土地 的 方 2 . 2 h 故有 针十 分重 要 。 积极 推进 墙 体材 料 的改 革 , 大 力 发展 要 节能 、 地 、 废 、 节 利 保温 、 热 的 新 型 墙 体 材 隔 料 , 励采 用绿 色建 材 。 鼓 采用各 种板 材 , 空心砖 砌 块等 来减 少 墙体 厚 度 , 并对 墙体 进 行 合 理
水、 雨水 、 地下水 、 污水等, 均要统一 3 人考虑 -J J  ̄
范 围, 行 系统优 化设 计 。 进 由于 资 源 性 缺 水 和 水 质 性 缺 水 同 样 严 重 , 针对 不 同情 况制 定强制 性措 施 。如 实行 应
小 区 应 建 立 水 的 同收 和 再 利 用 系 统 , 缺 另 外 , 要 注 意避 免 由附 近建筑 的玻璃 折 射 还 水地 区应 设 立小 区雨 水收 集和 再利 用 系统 。 以及其 他 的光 污染 。 24节 约能 源 . 31 水热 环境 的实 现 .3 . 我 国是 一 个 能 源 储 量 并 不 丰 富 的 国 家 , 绿 色 生 态 建筑 的建 没关 键 是节 水 , 时 同 又 存在 着能 源 利用低 , 费严重 等 问题 。 浪 要 考虑 水 质和 水量 两个 问题 。 一般 的 , 绿色 生 我 国一些 工 业产 品 的能 耗 比发 达 国家要 态 建 筑 可采 取 的 节 水措 施 有 : 采用 节水 节 能 高 4倍 , 国民生 产总 值 的能耗 为 日本 的 6 型供 水 设施 ; 雨 水 收集 系统 、 单位 建立 污水处 理 系 倍 , 国的 3 , 国 的 4 倍 。 美 倍韩 . 5 统 就 地 将 污水 处 理 成 中水 ( 意为城 市 污 中水 能 源 结 构不 合 理 , 占 7%, 于 清 洁煤 水 或 生 活用 水 经 处 理 达 到 一 定 的水 质 标 准 。 煤 0 由 技术 尚未普 及, 气污染 严 重 。 空 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景观 ; 我 国 建筑 能耗 占全 国能 耗 的 2%, 宅 用 水要 专 门设 计 并将 其 纳入 中水 系统 一并 考 5 住 每 平方 米能 耗为 相 同气候 能耗 国家 的 3 。 倍 虑。 我 国石 油储 量 仅 占世 界 总量 的 23 可 . %, 热环 境 的 实现 更为 重要 。建筑 区的热 系 开 采 的 只有 2 .年 , 大低 于世 界平 均 年 限 统 应 满 足 居 民 的供 热舒 适 度 的要求 ,以及 建 06 大 4 .年 。 28 筑 节 能 和环 保 的要 求 。冬季 供 暖的 室内温 度 2 强调 整体 性设 计’ . 5 宜 在 2 % ̄ 4 夏季 空 凋 的室 内适 宜温 度 为 0 2 %, 建 筑 设 计 应 强 调 “ 体 设计 ” 想 , 须 2 ℃~7 整 思 必 2 2 ℃。可采 用 采 暖 、 冷 、 热水三 联 制 生活 结 合气 候 、 文化 、 济等 诸 多 因素进 行综 合 分 供 的热 环 境技 术 ,或在 各 户安 装散 热器 温 控 经 析 、 体设 计 , 勿 盲 目照 搬所 谓 的先 进 生 态 阀, 免 不必要 的浪费 。 整 切 避 技 术 , 不能 仅 仅 着 眼于 一个 局 部 而不 顾 整 也 3 建筑 外部结 构 要素 的实 现 - 2 体。 建 筑 外部 结 构要 素 主要 体 现在 环境绿 化 3 绿色 生态 建筑 要素 的实 现策 略 上边 。 一方 面应 该 注重建 筑 周围环 境 的绿化 。 下边 着 重 刘绿 色生 态 建筑 要素 的实 现 进 应该 尽 量 减 少 硬 质铺 地, 大草 坪 面积 , 尽 扩 并 行 分析 , 给 出其实 现策 略 : 并 可能 多种 植 高 大乔 木 。 因为乔 木 的绿化效 果 31建 筑 内部结 构要 素 的实现 . 要 比同 面积 的 草坪 高几倍 。目前 , 多数住 宅小 31 . 1能源利 用 的实现 . 区 常采 用水 泥 砖铺 地 , 对小 区环 境很 不利, 这 绿色 生态 建筑 能 源 利用 的实 现 ,不但 要 应 尽量 采 用 具 有渗 透 性 的 生态铺 地 , 如格 状 对 常规 能 源 系统进 行优 化 设计 ,更 要 注币 绿 铺 地砖 , 格 中可 以种 草 等 。另 一方 面 , 化 方 绿 色 能源 的利用 , 将 建筑 节能 放在 了首位 。笔 可 以有 创造 性 思路 , 要 可以 与 当地 自 环境 、 然 资 者 认 为绿 色 生态 建筑 节能 ,设 计 师首 先要 做 源 、 社会 、 文 等 背 景 相 结 合 , 造 性地 保 护 人 创 好 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①把建筑设计提高到 和 利用 已有 条 件 。例 如 从整 体 出发 , 过借 通 比较 高 的水 准 。② 找 到合 理 的优 化 的新 能源 景 、 景 、 景 、 组 分 添景 多种 手 法 , 住 区 内外环 使 的解 决方 案 。③ 寻求 建 筑艺 术 与能 源方 案 的 境 协调 。这 样 , 过 两个 方 面的努 力 , 通 建筑外 完 美结合 。例如 , 建筑 的 围护 结构 和供 热 、 部 结构 要 素就 得 以实现 。 剥 4 绿 色生 态建 筑 的发展 前景 制 冷系统 进 行节 能 设计 ; 可设 置 温度 阻 尼 区 ; 利 用 自然光 , 少 电能 浪费 ; 理控 制建 筑 物 减 合 随着 社 会 经 济 的 发展 , 的发 展 , 科技 人们 体 型系数 , 低建 筑 能耗 ; 化建 筑 建筑 布局 ,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短缺 。从 可持 续发展 的 降 优 资源 尽 量 保 证建 筑建 筑 单 体 有 足 够 的 迎 风 面 , 高 方 针 出发 , 色 生态 建 筑愈 来 愈受 到世 人 的 绿 低 建筑 错列 布 置 以利 于建筑 通 风 ;优化 平 面 青 睐, 势 必成 为 2 世 纪 建筑 的弄潮 儿, 的 它 l 它 设 计 , 面 形状 尽量 规 整 , 小 外 围护结 构 面 发展 前景 十 分广 阔。 随着各 种 绿色 建材 的 出 平 减 科 信 积 , 理 组织 穿 堂风 , 强空 气对 流 , 宜人 现 , 技 、 息业 的 发展 定 会 带动 绿 色建筑 的 合 加 创造 的室 内环境 。当然 , 做好 上述 的工作 后 , 在 还 发展 , 的建筑 将会 更 加理想 。 未来 参 考 文 献 可 以冈 地制 宜 地利 用 绿 色能 源 , 采用 太 阳 如 能 、风 能 和 地热 能 等 , 些能 源 都具 有 无 污 『 刘春 关. 色生 态建筑之 思 考. 这 1 1 于绿 【 谢 小 刚. 色生 态建 筑探 究. 2 1 绿 染 、 再生 的优 势 。 可 31 . 2声 光环 境 的实现 . 在 绿 色生 态建 筑 平面 没计 时 ,没计 师 应 考 虑 将 卧窜 设 置在 背 向噪声 源 的方 向, 样 这
探讨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探讨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c98e02f58fb770bf78a55e4.png)
探讨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摘要:当前,我国建筑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其中生态建筑的建设已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
生态建筑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具有有机、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有节制地改造,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支撑环境。
本文主要讲了生态建筑的内涵、生态建筑的主要类型和今后生态建筑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化1 引言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区面貌日新月异,但同时伴随着迫在眉睫的环境危机,世界性的生态观念和共识的逐步形成。
在今天这个变革的时代,生态全球化的浪潮使我们清楚的看到,面向新世纪,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选择必然,城市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另一方面它为城市生态建筑设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 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内涵2.1 生态建筑的含义生态建筑涉及面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与参与。
从其本质上说,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建筑设计,使建筑像一个有生命的健康的肌体一样,既有自身的良性循环系统,又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
它是当今可持续思想和生态意识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生态建筑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设计理念的起点,重新寻找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位置,重新审视人类自己以及努力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建筑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更不是仅仅靠几位建筑设计师就可以来实现了,生态建筑设计代表了人类社会的未来,需要更多的设计师和人们一起来完成。
生态建筑是连接自然、人和建筑的一条纽带,是对自然大环境的保护,也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创造出一个更加适合居住的一个小环境。
从建筑设计上来讲,生态建筑其优势主要表现为:可以改善小气候,通过多种绿化方式,注重遮阴与自然采光,更加注重自然通风设计,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增强空间适应性方面,生态建筑设计一般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而其他方面,诸如:水资源的循环再次利用,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等等,都充分表现出生态建筑人性化的设计特征。
对生态建筑设计
![对生态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fe7472168884868762d6f6.png)
对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摘要:本人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生态建筑;现状;问题;对策一、引言生态建筑的理论与实践反映建筑师应对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丰富现代建筑的设计理论,开拓出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可以预见,在当今社会高度提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大前提下,生态环保型的建筑设计无疑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生态建筑将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
生态源于人类对自身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健康就成了目前人类最关心的话题。
世界卫生组织(w h o)对健康的定义是,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据此定义,而“健康住宅”不仅仅是房地产住宅+绿化+社区医疗保健,并且是指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立体绿化、自然景观、噪音降低、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方面,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
因此人在这个墓础上发展上,建立了生态建筑,为人类提供舒适居住环境的场所。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时时刻刻从生态角度考虑问题,下面其体谈谈设计中的问题二、生态建筑设计要点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美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
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
简单说来,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住宅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智能化住宅区,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白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关于生态建筑的探讨
![关于生态建筑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5314e8cbceb19e8b8f6baf7.png)
充 分 考 虑 其对 自然 环 境 的适 应 与 影 响 ,以及 建 筑 与 自然 之 间 物 质 能 量 的 交换 。 现 在 资 源 匮 乏 的状 况 下 , 别 强 调 建筑 在 资 源 在 特 币用方面体现 5 H R原则, R vleR nwR ue e ueR cce 即 eau、 ee 、es、 d c、eyl。 R
个 生 态 系 统 , 过 组 织 建筑 内外 空 间 中 的各 种 物 态 因素 , 物 通 使
质 、能源 在 建 筑 生 态 系统 内部 有 秩 序 地 循 环 转 换 ,获得 一种 高 效 、 废 、 污 生 态 平衡 的建 筑 环 境 。 无 无 二 、 态建 筑 的 特 征 生 生 态 建 筑 的 特 征可 以概 括 为 节 能 、 用 可 再 生 能 源 、 材 的 利 建 再 生利 用 、 减少 废 物 的排 放 。 既利 用 天 然 条 件 与人 工 手 段 创造 良 好 的 富 于生 气 的环 境 ,而 同时 又 要 控 制 和 减少 人 类 对 于 自然 资 源 的使 用 , 现 向 自然 索取 与 回报 之 间 的平 衡 。 实 三、 生态 节 能 建 筑 设计 的基 本 原 则 和 目标 ( ) 则 一 原 传 统 的建 筑 设 计 往 往 注 重 建 筑 的位 置 、 能 、 态 , 忽 略 功 形 而 他 们 与 设 计 元 素 、 源 、 源 、 用 过 程 中的 能 耗 、 弃 物 的 回收 能 资 使 废 利 用 等 关 系 。 生态 节 能 建 筑 设 计 是将 建 筑 这一 人 工 物 置 于 自然 环 境 中 时组 成 建 筑 物 与 生 态 环 境 之 间 相 互 作 用 的 生 态 系 统 , 并
供应不足的问题。
研 究 生态 建 筑 的 目的 就 在 于处 理 好 人 、建 筑 和 自然 三 者 之 间 的关 系 , 既 要 为 人创 造 一 个 舒 适 的 空 间 小 环 境 , 它 同时 又 要 保 护 好 周 围 的 自然 环 境 。 态建 筑 期 望 的 是运 用 生 态 学 原 理 , 过 生 通 构 建 自然 通风 系统 , 求 贴 近 自然 , 造 出舒 适 宜 人 的 建 筑 物 。 追 建
关于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
![关于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8e935a1d1f34693daef3e17.png)
关于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现代生态建筑设计,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生态建筑概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据此定义,“健康住宅”不仅仅是住宅+绿化+社区医疗保健,还指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立体绿化、自然景观、噪音降低、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方面,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
1.1生态住宅定义健康住宅又称“生态住宅”,生态住宅居住区的总体布局、生态住宅建筑单体的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和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1.2生态住宅原则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来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亏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为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努力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生态住宅的特征是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
1.3生态住宅的技术策略1.3.1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此外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
在心理方面,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居住功能——安全性和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环境交融等要求。
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即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d6a81203169a4517723a344.png)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摘要:建筑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任何建筑都会消耗到大量能源和材料,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仍会不断消耗下去。
生态建筑是现代建筑学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就是使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
关键词:生态建筑、人与自然、建筑技术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由此兴起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不断变快,但是,过快发展的建筑行业带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加。
能源的消耗指数不断攀升,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把“可续化发展”观念作为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对环境的重视。
在进行建设的时候,把生态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对于目前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尊重自然环境的设计,是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这个举措对地球生物的多样性,植被保护和原生的土壤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这对尊重历史和文化,保护历史人文脉络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自然环境对建筑物的容纳程度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建筑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以致生态体系失去了其应有的平衡,环境质量也会因此下降。
现在,西方国家出现了反城市化的现象,这实质上是一个城市建筑过于密集、庞大,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反映。
城市中的空间构造是极不合理的,社会景观所占的空间比例往往很大,相反的,自然景观只能被压缩在一个十分狭小的区域内。
为维持城市的活力和环境的质量,人们采取两种方式来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一种是栽植绿色植物,另一种是输入很多的自然能源来换取人工的自然。
通过对建筑物容量的限制,来提高自然空间的占有率,已经成为目前改善环境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自然生态观念还有一种方式是处理好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建筑和自然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在建筑中使自然再现。
对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思考
![对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0fcc706844769eae009ed3f.png)
对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思考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人们环保意识逐步提高,对生态建筑设计也越来越重视,为了给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环保、全面的建筑,也成了建筑设计工作者亟需面对的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生态建筑设计的若干问题,提出笔者的思考成果。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现代技术1、建筑设计中的人本思想国际建筑师联合会早已提出了建筑的人本思想,并提出对城市规划和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的新要求,即要满足人们不断发展变化的各种需求。
符合人类生存、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建筑的发展同样要符合这一原则。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中,要认识到人是社会的主体,满足自然和人类双向互动的关系,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体现对人的关心和尊重,适应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类型的市民的多样化要求。
生态建筑设计受到资源经济利用等问题的约束,考虑到生态学的进化论,我们发现土地的利用是首要的问题。
城市在今后的发展只能利用固定有限的土地资源,只有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才能节约有限土地,比如建立充满人情味并贴近大自然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充分发挥生态技术的作用建立巨构城市,提高空间效益。
建筑物是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桥梁,在设计建筑时要更多的引入自然的元素,这体现了重要的生态原则。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也属于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活动是基于生态化之上的,要让人与环境相互协调。
考虑到建筑物从设计建造到使用报废对环境的影响,只有生态建筑更符合需要。
在外观上与自然呼应,在内部设计上采用绿色化是生态建筑的独特之处。
通过设计,在室内引进室外的绿色,制造氧气,吸收废气和噪音,为生态建筑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划分空间时采用水面划分或绿色划分等可以使建筑室内室外融合,比如屋面绿化,既美化了环境又能起到维护刚性屋顶的作用。
生态建筑可以提高人居自然舒适度并能很好的保护生态平衡。
2、建设生态建筑2.1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首先,使建筑物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2b0683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8.png)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态建筑旨在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
本文将探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包括节能设计、自然采光与通风、绿色材料的运用、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景观设计等方面。
一、节能设计节能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优化建筑的体形系数和窗墙比,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的冷热负荷,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在寒冷地区,加厚外墙保温层、使用双层甚至三层玻璃窗,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冬季采暖的能源需求;在炎热地区,合理设计遮阳设施、增加通风开口,能够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
此外,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是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风力发电设备等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或全部的能源供应,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同时,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能够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自然采光与通风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开窗设计可以使室内获得充足的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不仅节约能源,还能提高室内的视觉舒适度和居住者的身心健康。
例如,将主要功能房间朝向阳光充足的方向,设置采光中庭和天窗,能够有效地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
自然通风可以通过建筑的开口位置、形式和大小的设计来实现。
利用风压和热压原理,使空气在建筑内部自然流动,带走室内的热量和湿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在设计中,可以设置通风廊道、高窗和低窗的组合、屋顶通风口等,促进空气的流通。
此外,与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机械通风系统可以在必要时提供辅助,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
三、绿色材料的运用选择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74b9c360912a2161479293d.png)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摘要:建筑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任何建筑都会消耗到大量能源和材料,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仍会不断消耗下去。
生态建筑是现代建筑学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就是使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
关键词:生态建筑、概念、标准、技术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建筑设计就是运用生态学的思想,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人、建筑、自然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出发,设计出能够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最优关系的建筑,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周围的大环境。
生态建筑是更高层次上的回归自然,它依赖于许多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根据具体条件对这种技术的最佳搭配,无论使用何种技术一定要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索,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例如再生资源的利用与减少废物的排放,都是生态建筑应具有的特性。
、能利用再生资源。
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减少废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
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应考虑建筑物周边环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及建筑物室内环境对居住者健康的危害等因索。
二、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生态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
摘要:生态建筑,常常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从其本质上说,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建筑设计,是建筑像一个有生命的健康的肌体一样,既有自身的良性循环系统,由于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它也是当今可持续思想和生态意识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针对生态建筑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
前言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 ,原意为“家”和“住所”。
1869年,德国科学家海克尔( haokel) 首先将这一概念用于科学的意义,提出了生态学( ecology) 的概念,1960 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 polo soleri) 将生态学( ecology) 和建筑学(architecture) 两次合并为arcology ,创立了生态建筑学。
生态建筑学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创造生态建筑环境的途径和设计方法。
1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历经数十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原则、方法。
如健康原则、环境原则、人文原则等。
其中最重要的
是节约原则,亦即著名的3r 原则———reduce (质与能量的消耗及效率的高低) 、reuse (重复使用) 、recycle (循环使用及重复使用) 。
强调节约能源,如设计中使能源使用集约化,运用建筑热工原理节约能源,利用高技术营造低能耗的环境,结合气候进行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运用新材料、新构造、新建筑体系,降低建筑内耗能量,合理利用气候和阳光等自然能源因素。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
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选择适宜生态技术原则从其复杂难易程度上区分,大致可分为简单技术(低技术) 、常规技术(中间技术) 和高新技术(高技术) 三个层次。
其中“低技术”一般对应的是造价低廉、注重民俗习惯,使用当地材料,适应当地气候的传统技术;“中间技术”旨在传统基础上加以改进或适当引进较新技术所形成的生态技术。
“高技术”
是将其他领域的高新技术结合生态建筑的要求移植改进到建筑中来。
能源技术能源技术中与生态建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和风能利用技术以及节能措施。
材料技术材料技术是生态建筑赖以发展的基础,材料的革新往
往引起技术上的革命。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新材料的问世,如透明蓄热材料、高强轻质材料、高保温玻璃等,大大推动了生态建筑的发展。
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已在建筑中得到了应用,如智能的室温调控系统、智能的采光系统,对阳光的自动追踪系统等等,智能技术为生态建筑智能化提
供了可能,而生态建筑的智能化也将是其发展方向。
1) 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作,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取得同等地位,这是生态设计的最基本内涵。
必须了解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必
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作关系。
对自然环境的关心是生态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
它首先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分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心。
2) 善于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
然资源。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
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
其次是建筑节能和生态平衡,也就是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如太阳能的利用和建筑保温材料就是针对这方面研究的。
3) 减少人工层次,更加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重视,确定“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4) 注重生态建筑的地方性。
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之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肌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如地方建筑材料的利用强度和持久性,以及当地的各种限制条件等等。
5) 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生态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
活性的要求上。
2 设计对策
根据以上原则,生态建筑设计可以在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上进行操作:
2.1周边环境的一体化设计
环境与生态:提到环境设计,首先要了解环境的概念。
环境即“围绕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总体。
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在环境设计时人们往往更注重人工环境而忽略自然环境。
其实,自然环境和我们的关系更密切:我们既要利用,适应自然环境;又要改造,保护自然环境。
它对人类的影响是根本的,也应成为我们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生态学正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建筑周边环境设计正是从自然环境特点出发结合建筑自身的功能特点进行的。
微气候:建筑作为以人工环境形式存在的资源,在与总体平衡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时,其中的邻里、建筑开场空间、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的功能系统和交通通讯系统等,都必须遵循自然界循环更新的原则,使自身始终处于不断调整和更新的过程中。
由于环境结构的不同也表现出局部微气候的不同。
对微气候的改变是提高环境舒适度,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方法。
我们要建立新的发展观念,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充分利用各种“亲环境”的能源对微气候进行调节。
2.2无害化、健康化策略
生态建筑的一个主要任务,简单说,就是“关注健康”: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环境的“健康”。
这应该是生态学方法研究的一个立足点,因为现在人们热门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治理及建筑设计,无一例外都是与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环境的“健康”密不可分的。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往往采用全封闭的外围护体系,这是
由于对能源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而造成的,建筑师在塑造舒适稳定环境时,完全依赖空调系统。
事实上,依靠自然通风满足室内空间需求,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空调能耗,还能塑造一个较之以往更加健
康的室内环境。
加强绿化设计:绿化布局上可以向立体发展,向空中拓宽,采用
屋顶绿化,窗、墙、阳台绿化等手段。
今天许多建筑师都梦想着能够在作品中重塑自然,把清新的绿意带回人们的身旁。
3 结束语
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值得探讨之处尚多,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
应发展,并将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在今天这个变革的时代,生态全球化的浪潮使我们清楚的看到,面向新世纪,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选择必然,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另一方面它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