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第4章PPT课件
城市经济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城市经济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62333d8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9.png)
Urban Economics(chapter 1)
• 结论—— • 1.只有考虑了运输成本之后的贸易净收
入为正数时,放松“相同的生产率”假 设,才会导致区域内贸易的发生 • 2.在运输方式既定的前提下,运输成本 的大小取决于交易地点(市场)的位置 ,能够使运输成本尽可能低的地点将受 到贸易者的青睐
庭进行分工 • 北部家庭专门生产毛料,南部家庭专门
生产小麦
Urban Economics(chapter 1)
•
小麦(公斤) 毛料(码)
• 北部家庭
8
1
• 南部家庭
12
6
• 运用机会成本,找出北部家庭和南部家庭具 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Urban Economics(chapter 1)
•
• 北部家庭 • 南部家庭
• 486: Number of UAs
• 3,087: Number of UCs
• 249,253,271—— Total urban population
• 219,922,123: UAs population
• 29,331,148: UCs population
• 59,492,276—— Total rural population
• 不考虑运输成本 • 4公斤小麦 = 1码毛料 • 北部家庭单位时间的净收益1码毛料 • 南部家庭单位时间的净收益12公斤小麦
Urban Economics(chapter 1)
• 考虑运输成本 • 北部家庭行走2小时,到达交易地点 • 贸易净收益为负数 • 北部家庭行走0.5小时,到达交易地点 • 贸易净收益为正数
• 80.7%—— Percent of the U.S. population
《城市经济学》课件
![《城市经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35b4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c.png)
城市劳动力市场是区域劳动力市场的 核心,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市 场信息流通快,劳动力流动性强。
结构
城市劳动力市场结构包括产业结构、 行业结构、职业结构等,这些结构决 定了城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和就业结 构。
城市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
就业规模
城市就业规模是指城市中一定时期内的劳动力数量,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 平和人口规模。
总结词
城市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
详细描述
城市产业布局是指城市内部各产业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合理的产业布局有利于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产业 集聚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众多企 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产业集聚可以 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创新。
城市产业转移与升级
VS
详细描述
城市经济学主要关注城市经济活动,包括 城市发展、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管理 等方面的经济问题。它旨在揭示城市经济 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 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总结词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经济活动,包括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土地利用、城市财政与税收 等方面。
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
要点一
总结词
城市产业结构演化规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包括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 软化、产业结构服务化和产业结构生态化等。随着经济的 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度化、服务化 和生态化方向演化,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城市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
城市住宅市场的特点与运行机制
城市住宅市场特点 城市住宅市场运行机制
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趋势
城市经济学4
![城市经济学4](https://img.taocdn.com/s3/m/215baaf7f61fb7360b4c659a.png)
在客户、劳动力方面竞争
“企业集群”的3 个可能的优势 企业集群”
1. 2. 3.
共享中间投入的供应商 共享劳动力资源 (Labor Pool) 共享信息 “袜都之战” 袜都之战”
可观察到的城市相似企业集群一定意味着 优势超过了劣势
城市经济学
35
规模的内部和外部经济
规模的内部经济: 规模的内部经济:
花炮企业协会
浏
阳
花
炮
产
业
社
区
花炮制造企业
花炮燃放企业
培训教育机构 印刷、 印刷、包装材料公司 (花炮专业学 专业运输公司 校,花炮研究 所) 电子商务和软件开发 信息服务机构
城市经济学
37
共享投入的供应商
企业会从聚集在共同供应商周围而获益
对于单个企业对投入要素需求不足以获得规 模经济 例如:制衣厂与纽扣厂 投入要素的运输成本较高 投入要素大量、易碎或者易腐烂
城市经济学
40
企业集聚使得工人更换工作更容易
工人具有较低的工作寻找成本: 工人具有较低的工作寻找成本:
与工作有关的信息非正式扩散 预期的雇主位置很近
雇佣工人的寻找成本很低 ⇒ 企业工资成本很低
城市经济学
41
工人的预期收入
工资 产业分 散 产业集 聚 $16 $0 .50
城市经济学
工作变更 成本
更换的概 率
城市经济学
29
中间选址 - Ann’s Pizza (II)
Pizza送货与中间选址 送货与中间选址 W X Y S 0 1 2 3 距 W点距离 点距离 消费者数量 2 8 1 0 Z 4 0 5 0 6 0 7 0 8 0 9 10
城市经济学课件
![城市经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21e60676eeaeaad0f330b4.png)
第一章绪论一、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内容(一)基本概念1、城市•经济学概念:城市是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交互存在的场所。
•地理学概念:具有一定的人口和建筑、绿化、交通等用地规模,第二及第三产业高度集聚的居民点。
•建筑学的概念:城市是不同种建筑物最密集的场所,是建筑文化最发达的地方。
•环境学:城市是一个不完全的、脆弱的环境系统。
•城市经济学概念:城市是区域的经济中心和社会发展中心,是富有效率的非农产业的集中地,是人们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地。
(1)、城市存在的原因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基于机会成本的原则的,在这个过程中运输成本对两个地区的交易产生具有重大的影响。
如果运输具有规模经济,则贸易会导致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出现的原因是专业化和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
前者强调了劳动的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后者,则强调了这种投入对生产过程来说的不可分性。
生产的规模经济导致了市场域的存在,促进了城市人口的集中化。
生产的集聚经济大型工业的发展由于彼此距离较近在生产中形成了集聚经济,使得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
包括两种类型: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地方化经济:如果某行业的企业生产成本随着行业总产量的提高而降低,就会出现地方化经济。
要实现地方化经济,企业必须靠近同行业的其他企业。
地方化经济出现的原因是: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劳动力市场共享和知识的溢出。
城市化经济:当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时,出现了城市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的特点表现为:城市化经济源于整个城市经济的规模,而不仅仅是单个行业的规模,其次,城市化经济为整个城市中的企业带来利益,而不只针对某一行业中的企业。
(2)、城市发展的类型商业企业和贸易型的城市商业企业所在地的选择导致了贸易型城市的发展。
这些地方为商品的收集和配送提供了便利。
传送导向型的工业企业传送导向企业是以运输成本为主导因素的企业。
城市经济学第四章
![城市经济学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33c7010d0740be1e650e9ad0.png)
2、经济区的运行机制
(1)、横向联合、经济开放 (2)、平等竞争、利益共享 (3)、区域协调、优势互补
三、经济区的基本特征
1.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 2.次与性质相同的经济区共享相同的空 间。 3.对外联系的开放性 4.组合上的层次性
(3)、业已形成的经济网络 主要指区域内产业联系(部门间、上下游产 业间)、区域间的协作联系(垂直与水平),表 现为资源和要素的流动、市场供需、信息传输等 通过交通、通信网络与组织联系构成复杂的经济 网络,并为经济活动开展创造条件。
二、经济区的基本结构与运行机制
(4)、畅达的流通渠道和便捷的交往条件
四、经济区的组织与布局
经济区划 指在全国或者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根据一 定的经济条件进行分区,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 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四、经济区的组织与布局
我国解放后区域开发的三次调整 改革前的平衡发展战略 1992年以前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1992年以来的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中部崛起 东部率先发展
假定只存在甲、乙两国,生产A、B两种商品, 甲乙两国经济发展条件存在着绝对差异,甲国生产A 商品的生产成本低于乙国,乙国生产B商品的生产成 本低于甲国 甲国专业化于A商品,乙国专业化于B商品,然 后交换。两个交易地区都以最低成本获得了最大社 会满足,并因此获取了区域贸易利益。
地域分工理论(绝对成本论)
如海南的椰子、湖南的橘子、山西的煤、河 北的粮食、美国、印度的计算机软件、日本 的家电。 一般而言,受自然因素影响越大的产业, 其区域分工越明显。
又一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 城市集聚经济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城市集聚经济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a8d25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a.png)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集聚经济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集聚经济:基本理论
【三】城市集聚经济的类型
二 城市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urbanization economies),主要是由于产业之间存在外部经济,一个产业的发展通 过其前向和后向联系,可能对多个产业降低成本作出贡献。它既可以通过一个行业的地区集中 化,进而带动其他行业发展(即不平衡发展的形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多个相互关联的产业同时 平衡发展的方式实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集聚经济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集聚经济:基本理论
【五】城市集聚经济的度量
对于城市集聚经济的测度通常基于以下城市生产函数:
Q=G(N)F(L,K)
城市集聚经济:基本理论
【四】城市集聚经济的成因
三 知识信息的外溢
马歇尔--“由于地理上的临近性,具有各种不同技能的劳动力由于相互的接触产生了知识外溢。 而正是这种不受限制的知识溢出推动着经济增长”。
雅各布斯(Jacobs)和卢卡斯(Lucas)--当地化信息和知识溢出既是经济活动之所以在城市 集聚的原因,也是促使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研究与开发以及其他知识溢出不仅会产生 外部性,而且也有证据表明企业倾向于在新知识产生的地区集聚。”。
米尔斯和汉密尔顿认为,假如规模经济存在于某种 经济活动中,那么从事这种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为 了获得规模经济就必须在某地(具体的区位选择取 决于经济活动的性质和内容)进行大规模生产,这 就是经济活动的地方化(localization)过程。这 个经济主体的雇员为了避免通勤成本而在附近定 居,这样就引起了人口(需求)的集中,在需求指向 下,一些相关的经济活动及其从业人员也就近选址 (克服运输成本和通勤成本)。聚集在一起的人口 和经济活动又会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即聚集经济。 聚集经济甚至吸引了那些与最初活动无关的人口 和经济活动的进一步聚集,从而开始了城市化 (urbanization)过程。
城市经济学地租分析ppt课件
![城市经济学地租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ffc16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8.png)
要素不存在替代时写字楼的竞价租金
距离 (方 格)
总收 入
(元)
建筑物 的资本 成本 (元)
其他 非土 移动 土地的 占地面 地成 成本 WTP 积(公
本 (元)值(元) 顷) (元)
竞价 租金 (元/ 公顷)
0 500 100 150 0 250 0.25 1000
1 500 100 150 36 214 0.25 856
5 500 100 150 200 50 0.25 200
R(元) 要素不存在替代性时写字楼的竞价租金曲线
1000 856
400 200
1
每公顷土地的竞价租金
4
5
X=方格到中心的距离
要素存在替代性时写字楼的竞价租金曲线 ❖ (1)建筑物的选择:写字楼的等产量线
占地规模、建筑物高度和资本成本
高层建筑
许可证提高了房屋的均衡价格
2.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土地分区)
❖ 土地利用分区制:类型及其市场效应
❖ 目的:为了降低城市发展的社会成本(提高公众健康、安 全和福利水平)。达到这些目的的基本手段是将使用目的 互不相容的土地分离开来。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
城市土地租金 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土地分区) 城市土地市场(土地价格) 城市土地管理(视频)
基本概念
❖Q:什么是土地,什么是城市土地?
❖ 土地(Land):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 以下一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以及 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空间的某些结果所 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住宅的密度
❖ 越靠近就业区,人口密度越大。主要原因在于: ❖ (1)消费者替代 ❖ (2)要素替代
城郊
住宅面积 2000
城市经济学第4章
![城市经济学第4章](https://img.taocdn.com/s3/m/8d439f45767f5acfa1c7cd64.png)
•
假设在一个只有一个城市的社会里,城市政 府要对有限的城市做两种性质不同的分配:用于 当前扩建城市的投资和用于研究城市保护以实现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前者是当期的生产行为,后 者是长期的投资行为。现在假设城市政府每年研 制的环境保护措施能够使未来每一年都能持续获 得△X 的城市产出流。而这样做的机会成本是, 如果环保的费用去扩建城市,可以获得△x的当期 产出。所以,城市的报酬率△x /△X,图中的 XX线清楚地表明了这个跨期替代的过程。
• 从凯恩斯乘数增长模型中,了解到城市输 出部门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 城市发展政策的决策者应该努力寻找到那 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输出产品的生产部 门,并为这些部门的发展制定产业政策。 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其制定工 作主要有如下内容:
•
1.确定城市基础部门。城市基础部门的经济特征一般表 现在:(1)输出产品的产值占本市总产出的很大比重;(2) 较多地采用本地投入品,增长乘数高;(3)较高的边际输 入倾向转化为输出产品;(4)在全国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 城市增长政策制定者要搜集足够的资料研究哪些产业具有 这样的特征。这可以通过城市基础部门模型、乘数增长模 型和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 • 2.制定扶持城市基础部门的产业政策。确定了城市 基础部门,然后要研究采用哪些政策措施扶持其迅速发展, 以带动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从城市政府的角度看,要在 国家总体产业政策的指导下,确定本市的产业政策重点, 通过地方财政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资源政策及收益政策 等扶持城市基础部门的发展。
(二)就业量指标
• 就业量(employment)对城市经济来说是一个重要 的测度指标,它甚至比国民收入指标更常用,也 更有用。在采用就业量作为测度指标时,是用一 个城市经济系统中的就业量来代表该城市的经济 规模,用就业量的变动来表示城市经济的运动。 在现实运用中,就业量指标实际上是一个系列指 标,总就业量是各部门就业量的总和。总就业量 一般被分解为两个部分:向城市域外提供产品和 劳务的部门,即“输出部门”的就业量和向城市 内部提供产品和劳务的部门即“本地部门”的就 业量。
城市经济学(共44张PPT)
![城市经济学(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1ad723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8.png)
❖ 经济活动集中在某些特定的有限的范围,并 带来厂商成本降低的经济现象。
❖ 城市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动力。为什么?
理论基础1
❖ 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韦伯
❖ 1909《工业区位论》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 聚因素 。
❖ 韦伯认为区位因子的合理组合使得企业成本和运费最小化, 企业按照这样的思路就会将其场所放在生产和流通上最节 省的地点。
❖ 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促进劳动力组织的专业化,产 业集群可以规避中间商,节省交易成本,也就是说, 随着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企业可以得到成本节省 的好处,产业集聚可以共享道路、煤气、自来水等 公共设施。
理论基础2
❖ 经济学家巴顿
❖ 讨论了企业集群与创新的关系:(1)企业地理上
的集中必然会带来竞争,而竞争促进创新。(2) 地理上的集中本身就有助于商品制造者、供 给者与顾客之间产生一种更为自由的信息传 播,相当数量的创新正是由于顾客需要和解 决供给问题而产生的结果。(3)集中地优越 的通讯工具加快了区域内企业采纳创新成果 的速度。
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
3.集聚经济效益的表现:
①本地市场的潜在规模
②大规模的本地市场能够促使较高程度的专业化,减少
实际生产费用。
③在提供某些服务设施之前,需要有个人口规模的
门槛。
④某些产品在地理上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地区,有利于 促进一些辅助性工业的建立,以满足其生产需要。
⑤同类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使日趋积累起来大量熟
❖ 当该区位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足以容纳产 业集聚的程度时,此时集聚存在着规模经 济;而当该区位的承载能力元法容纳超负 荷的产业集聚时,交通拥挤、城市污染等 现象就会相继出现,我们称之为集聚的规 模不经济。
城市经济学_第4讲
![城市经济学_第4讲](https://img.taocdn.com/s3/m/c54f0f5afe4733687e21aa63.png)
· A 农、林、牧、渔业· B 采矿业· C 制造业· D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F 地质勘探业· G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H 批发和零售贸易、饮食业· I 金融保险业· J 房地产业· K 社会服务业· L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M 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N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O 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业· P 其他行业
15
4、经济组织规模结构
城市的经济组织规模结构是指城市的主要 经济活动单位中,大、中、小规模等级的单位 数量及其比例构成。其中,企业规模结构,尤 其是工业企业规模结构,是城市经济组织规模 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结构比例关系之一。
16
企业规模的划分方法:
在我国, 1、对于以手工劳动为主的行业,一般按职工 人数划分; 2、对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行业,一 般按工业生产能力划分; 3、对于不宜按上述方法划分的行业,通常用 固定资产原值作为标准。
11
(4)按生产要素分类。按照不同产业部门对资 金、劳动力、技术三大生产要素的需求强度,可 以相应地将城市产业结构划分为劳动密集型(纺 织、服装)、资金密集型(石化、机械、冶金)、 和技术密集型(生技、电子、航天)三种产业类 型。
(5)按三次产业分类。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以 各行业劳动对象的加工顺序为主,将社会所有的 行业部门归并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 产业共三大产业类别。
行业分类标准 (16种)
10
(2)按产品使用分类。按照产品的用途,将全 部物质产业部门分为两大类:上游产业和下游产 业。上游产业是指生产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产 业。下游产业是指生产最终产品的产业。
第四章 城市规模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
![第四章 城市规模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10486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9.png)
【二】城市规模经济
城市规模经济的具体表现可以从居民个人、企业和城市三个层面分析。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考察,城市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居民货币收入和公共设施的便利两个方面。 居民货币收入可以用工资水平来表示。 假设城市生产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函数:
可以得出城市工资的估计方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规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规模经济与适度规模
【二】城市规模经济
其次,从厂商的角度考察,相应的城市规模效益的主要内容来自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两方面。有大量证 据证实,生产效率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对私人企业和公共事业都是如此。例如,斯维考特曾经发现, 城市人口增加一倍,与之相联系的似乎是劳动生产率增长6%;而市场容量无疑是与城市规模正相关的。 市场容量越大,厂商的生产就可以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撑,并且市场容量越大,劳动队伍以及这种队伍所擅 长的技能范围越广泛,可以迅速获得的服务与物资等的范围也越广阔。所有这些因素,都趋向于增加厂 商的利益。
图4-5 “城市病”的表现形态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规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成长与规模边界
【三】城市蔓延与城市增长边界
(一)城市蔓延的表现
城市蔓延(urban sprawl)是指在城市核心区以外的一种低密度、蛙跳式的空间发展模式。
实际上,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是互为促进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feb862647d27284b7351c5.png)
4.1城市经济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4.1.2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城市功能分布结构以传统的三大传统模式(同心圆 模式、扇形模式和多中心模式)最为著名。 1.同心圆模式
1.中心商务区(CBD) 2.过渡性居住带-移民和平民居住带 3.工人阶级居住带 4.中产阶级住宅带 5. 近郊区或卫星城镇高级住宅带或通勤 人士住宅带
4.2城市空间经济及城市经济空间市场
4.2.3城市经济空间的竞争与均衡 城市空间的竞争通过要素市场得以进行,它是经济活 动主体对其经济活动空间,如市场范围、生产地点、 原料地点等的竞争。 城市经济空间的竞争,必然带来空间经营的问题。城 市空间经营至少涉及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城市经济空间供求 城市经济空间定价 城市经济空间垄断 城市经济空间均衡 城市经济空间规划布局。
4.2城市空间经济及城市经济空间市场
所谓空间均衡,一般是指根据现有的约束条件, 经济主体感到比较满意且无力加以改变的一种空间 配置状态,一般是指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所表现出 来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经济活动主体没有 改变空间配置现有水平或状态的压力或动力。 空间均衡是空间营运的最佳状态,实际中很难达 到,或者即使达到也难以长期维持这种状态。
4.2城市空间经济及城市经济空间市场
城市空间经济的存在形态可以有多种划分,例如: 如果从其最终表现来看,可以将其分为地方化经 济和城市化经济,它们是空间集聚带来的空间经济 形式; 如果从其本源来看,城市空间经济又可以划分为 城市级差空间经济和城市结构空间经济。
4.2城市空间经济及城市经济空间市场
4.1城市经济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4.1.3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经济解析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代表了古典经济学对农业社会 城市空间结构的看法。 在这之后,西方学术界对城市空间结构又出现了 以新古典主义学派、政治经济学派以及新经济地理 学派三个派别为代表的经济解析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城市经济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4.1.3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经济解析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代表了古典经济学对农业社会 城市空间结构的看法。 在这之后,西方学术界对城市空间结构又出现了 以新古典主义学派、政治经济学派以及新经济地理 学派三个派别为代表的经济解析理论。
11
4.2城市空间经济及城市经济空间市场
18
4.3中国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其调整
4.3.1城市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中国城市的状况 4.3.2中国城市经济空间结构调整的背景与方向 4.3.3中国城市经济空间结构调整的政策选择
19
4.3中国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其调整
4.3.1城市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中国城市的状况 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城市空间密度的演变; 二是城市空间布局的演变; 三是城市形态的演变。
4.2.1城市空间经济及其存在形态 4.2.2城市经济空间的价值与成本 4.2.3城市经济空间的竞争与均衡
12
4.2城市空间经济及城市经济空间市场
4.2.1城市空间经济及其存在形态 城市经济空间的稀缺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 济空间资源的供给缺乏弹性;二是不能用任何其他 资源来完全代替空间资源;三是一般不能被推迟使 用,也不能被提前投入到经济行为中去。 人们认同空间是一种经济资源,这种经济资源能 够带来时间所无法带给市民、企业以及城市的经济 效益的提高或成本的降低。
17
4.2城市空间经济及城市经济空间市场
所谓空间均衡,一般是指根据现有的约束条件, 经济主体感到比较满意且无力加以改变的一种空间 配置状态,一般是指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所表现出 来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经济活动主体没有 改变空间配置现有水平或状态的压力或动力。 空间均衡是空间营运的最佳状态,实际中很难达 到,或者即使达到也难以长期维持这种状态。
16
4.2城市空间经济及城市经济空间市场
4.2.3城市经济空间的竞争与均衡 城市空间的竞争通过要素市场得以进行,它是经济活 动主体对其经济活动空间,如市场范围、生产地点、 原料地点等的竞争。 城市经济空间的竞争,必然带来空间经营的问题。城 市空间经营至少涉及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城市经济空间供求 ✓城市经济空间定价 ✓城市经济空间垄断 ✓城市经济空间均衡 ✓城市经济空间规划布局。
3.低级居宅区;4.中级住宅区 5.高级住宅区;6.重工业区 7.外围商务区;8.近郊住宅区 近郊工业区
9.近郊工业区
图4-3 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图
9
4.1城市经济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顾朝林等(2000)对现代城市内部空间地域结构模 式进行了总结,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现代模式: (1)迪肯森的三地带模式。 (2)塔弗的理想城市模式。 (3)麦吉的殖民化城市模式。 (4)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模式。 (5)穆勒的大都市结构模式。
4
4.1城市经济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本书认为,城市空间可以分为城市内部空间和城市 外部空间。其中: 城市内部空间是城市行政区范围内的空间, 城市外部空间则是城市行政区范围外的空间,包 括城镇群体空间。
5
4.1城市经济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本 书认为: 所谓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经济要素及影响这 些要素的要素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状态 ,以及反映这种分布和状态的空间集聚程度和规模 ,它是城市经济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印记、表现、 投影和存在形式。 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表现: 一是密度。二是布局。三是城市形态。
图4-1 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图
7
4.1城市经济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2.扇形模式
1.中心商务区(CBD) 2.批发和轻工业带 3.低收入居住带 4.中收入住宅带 5.高收入住宅带
图4-2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图
8
4.1城市经济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3.多核心模式
1.中心商务区(CBD);2.批 发和轻工业区
4.2.2城市经济空间的价值与成本 城市经济空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经济空间的级差价值; 二是城市经济空间的分布价值; 三是城市经济空间的虚拟占有价值。
15
4.2城市空间经济及城市经济空间市场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城市空间成本,一是从形成的 角度看,可以把城市空间成本大致分为: 土地成本 构筑物与建筑物的建造成本 城市经济空间虚拟占有成本。 如果从城市空间的使用角度看,则可以把城市空间成 本分为: 土地使用成本 构筑物和建筑物使用成本 虚拟占有成本 空间联系成本。
3
4.1城市经济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4.1.1城市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一般认为,空间是指事物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空间除有地理空间、数学空间和经济空间之分外, 还有其他诸多组合概念。 空间是城市的基本要素之一,城市的精华在于空间 。尽管如此,在20世纪以前,在分析和认知城市的 过程中,还没有提出明确的城市空间的定义,人们 只是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塑造着各种城市空间形式。
6
4.1城市经济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4.1.2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城市功能分布结构以传统的三大传统模式(同心圆 模式、扇形模式和多中心模式)最为著名。 1.同心圆模式
1.中心商务区(CBD) 2.过渡性居住带-移民和平民居住带 3.工人阶级居住带 4.中产阶级住宅带 5. 近郊区或卫星城镇高级住宅带或通勤 人士住宅带
13
4.2城市空间经济及城市经济空间市场
城市空间经济的存在形态可以有多种划分,例如: 如果从其最终表现来看,可以将其分为地方化经 济和城市化经济,它们是空间集聚带来的空间经济 形式; 如果从其本源来看,城市空间经济又可以划分为 城市级差空间经济和城市结构空间经济。
14
4.2城市空间经济及城市经济空间市场
城市经济学
谭善勇 王德起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第4章 城市经济空间及中国 城市经济空间结构调整
4.1城市经济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4.2城市空间经济及城市经济空间市场 4.3中国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其调整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2
4.1城市经济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4.1.1城市空间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4.1.2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4.1.3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经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