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案

合集下载

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案教师版

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案教师版

§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学习要求】1.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理解实数运算在数轴上的几何意义.2.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3.掌握数轴上向量加法的坐标运算.4.理解向量相等及零向量的概念.【学法指导】通过数轴上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拓展到数轴上向量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得到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研究平面解析几何奠定扎实的基础.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1.数轴:一条给出了 原点 、 度量单位 和 正方向 的直线.2.如果点P 与实数x 对应,则称点P 的坐标为 x ,记作 P(x) .3.向量: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叫做 位移向量 ,简称为 向量 ,从点A 到点B 的向量,记作AB →.线段AB 的长叫做向量AB →的 长度 ,记作 |AB →| .4.相等的向量:数轴上同向且 等长 的向量叫做相等的向量.5.向量的坐标或数量:我们可用实数表示数轴上的一个向量AB →,这个实数叫做向量AB →的 坐标或数量 ,用AB 表示.若O 是原点,点A 的坐标为x 1,点B 的坐标为x 2,则AB =OB -OA ,所以AB =x 2-x 1.6.数轴上两点AB 间的距离公式为:d(A ,B)= |x 2-x 1|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探究点一 直线坐标系问题1 数轴是怎样定义的?答:一条给出了原点、度量单位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或者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直线坐标系.问题2 实数集与数轴上的点有怎样的关系?答:实数集与数轴上的点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例1 (1)如果点P(x)位于点M(-2),N(3)之间,求x 的取值范围;(2)试确定点A(x 2+x +1)与B ⎝⎛⎭⎫34的位置关系.解: (1)由题意可得,点M(-2)位于点N(3)的左侧, 而P 点位于两点之间,应满足-2<x<3.(2)∵x 2+x +1=⎝⎛⎭⎫x +122+34, ∴当x =-12时,A 、B 两点重合; 当x ≠-12时,x 2+x +1>34,∴A 点位于B 点右侧. 综上所述,A 、B 两点重合,或A 点位于B 点右侧. 小结: 根据数轴上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自左到右对应的实数依次增大.跟踪训练1 不在数轴上画点,判断下列各组点的位置关系(主要说明哪一个点位于另一个点的右侧):(1)A(-1.5),B(-3); (2)A(a),B(a 2+1); (3)A(|x|),B(x).解: (1)∵-1.5>-3, ∴A(-1.5)位于B(-3)的右侧.(2)∵a 2+1-a =⎝⎛⎭⎫a -122+34≥34>0, ∴a 2+1>a ,∴B(a 2+1)位于A(a)的右侧. (3)当x ≥0时,|x|=x , 则A(|x|)和B(x)为同一个点. 当x<0时,|x|>x ,则A(|x|)位于B(x)的右侧.探究点二 数轴上的向量问题1 阅读教材65页~66页,回答什么是向量?如何表示?答:如果数轴上的任意一点A 沿着轴的正向或负向移动到另一点B ,则说点在数轴上作了一次位移,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简称为向量,从点A 到点B 的向量,记作AB →.问题2 什么是向量的坐标或数量?答:我们可用实数表示数轴上的一个向量AB →,这个实数叫做向量AB →的坐标或数量.问题3 如果把相等的所有向量看作一个整体,作为同一个向量,那么实数与数轴上的向量有什么关系?答: 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问题4 位移AB →与位移BC →的和是怎样定义的?答: 在数轴上,如果点A 作一次位移到点B ,由点B 再作一次位移到点C ,则位移AC →叫做位移AB →与位移BC →的和.记作AC →=AB →+BC →.问题5 对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具有什么关系?答: AC =AB +BC.问题6 设AB →是数轴上的任意一个向量,O 为原点,A(x 1),B(x 2),那么AB 如何用x 1,x 2表示?答: AB =OB -OA =x 2-x 1.问题7 数轴上两点AB 的距离公式是怎样的?答: d(A ,B)= |AB|=|x 1-x 2|.例2 已知A 、B 、C 是数轴上任意三点. (1)若AB =5,CB =3,求AC ; (2)证明:AC +CB =AB.(1)解: ∵AC =AB +BC , ∴AC =AB -CB =5-3=2.(2)证明 设数轴上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x A 、x B 、x C ,则AC +CB =(x C -x A )+(x B -x C )=x B -x A =AB. ∴AC +CB =AB.小结: 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条件联想到AC →可用AB →、BC →两个首尾相连的向量来表示,再运用相反向量的定义将之转化为已知条件,从而解决问题.跟踪训练2 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a +b ,x 2=a -b ,求AB 、BA.解:∵A 点的坐标是x 1=a +b , B 点的坐标是x 2=a -b ,∴AB =x 2-x 1=(a -b)-(a +b)=-2b , BA =x 1-x 2=(a +b)-(a -b)=2b.例3 已知数轴上两点A(a),B(5).求:当a 为何值时,(1)两点间距离为5? (2)两点间距离大于5? (3)两点间距离小于3?解: 数轴上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AB|=|a -5|.(1)根据题意得|a -5|=5, 可解得a =0或a =10.(2)根据题意得|a -5|>5, 即a -5>5或a -5<-5, ∴a>10或a<0.(3)根据题意得|a -5|<3, 即-3<a -5<3, ∴2<a<8.小结: 一个实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跟踪训练3 已知M 、N 、P 是数轴上三点,若|MN|=5,|NP|=3,求d(M ,P).解: ∵M 、N 、P 是数轴上三点,|MN|=5,|NP|=3,∴(1)当点P 在点M ,N 之间时(如图所示),d(M ,P)=|MN|-|NP|=5-3=2.(2)当点P 在点M 、N 之外时(如图所示),d(M ,P)=|MN|+|NP|=5+3=8.综上所述,d(M ,P)=2或d(M ,P)=8.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1.不在数轴上画点,确定下列各组点中,哪组中的点C 位于点D 的右侧 ( A )A .C(-3)和D(-4)B .C(3)和D(4)C .C(-4)和D(3)D .C(-4)和D(-3)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数轴上的向量的坐标一定是一个实数;②向量的坐标等于向量的长度;③向量AB →与向量BA →的长度一样;④如果数轴上两个向量的坐标相等,那么这两个向量相等.A .1B .2C .3D .4解析: ①③④是正确的,故选C.课堂小结:1.相等的向量的起点与终点并不一定一致,可以通过平移将所有相等的向量视作同一个向量.因数轴上每一个向量的坐标为一个实数,如果把相等的所有向量看作一个整体,作为同一个向量,则实数与数轴上的向量之间是一一对应的.2.重要结论:①对于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有AC =AB +BC ;②AB=-BA 或AB +BA =0.3.向量与数量的区别与联系向量是不同于数量的一种新的量.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其大小可以用正数、负数或零来表示,它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各种代数运算;数量之间可以比较大小.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由于方向不能比较大小,因此“大于”“小于”对向量来说是没有意义的.4.数轴上的向量的坐标计算公式:AB =x B -x A ;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d(A ,B)=|AB|=|x B -x A |.。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案1新人教B版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案1新人教B版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案1(新人教B版必修2)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坐标系.2、理解平移向量及其坐标教学重点:1、理解直线坐标系.2、理解平移向量及其坐标.教学过程:(一) 结合初中所学的知识引出几个基本概念1、直线坐标系2、位移向量3、相等的向量4、向量的坐标(数量)5、数轴上点的坐标与向量的坐标(数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6、沙尔定理:设A、B、C是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那么不论它们的位置怎样,都有AB+BC=AC的关系,(推广:设A 、A ......A 是同一条直线上的几个点,那么不论它们的位置如何都有:A1A2+A2A3+...+An-1An=A1An的关系)7、坐标轴上向量的坐标公式:8、坐标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二)例子1、设线段AB的中点为M,点p为直线AB上任意一点,求证:(1)PA+PB=2PM2、A、B是数轴上两点,点B的坐标是-1,且|AB|=2,则点A 的坐标是()。

A.-3或1B.-3 C.1 D.3或-33、设A、B、C、D是同一直线上四个不同点,证明:【巩固教材--稳扎马步】1.已知A(1,5)、B(,2)两点的距离是5,则的值为()A.5B.-3C.5或-3D.-5或32.以A(1,0)、B(3,1)、C(4,-1)为顶点的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3.点M(4,3)关于点N(5,-3)的对称点是()A.(4,-3)B.C.D.(6,-9)4.已知点A(,-5)、B(0,10)的距离是17,则的值是()A.8B.-8C. 8或-8D.【重难突破--重拳出击】5.已知的顶点A(3,-2)、B(5,2)、C(-1,4),则顶点D的坐标为()A.(1,1)B.(-3,0)C.(3,0)D.(―1,―1)6.在轴上与点A(5,12)的距离为13的点的坐标是()A.(0,0)B.(10,0)C.(0,0)或(-10,0)D.(0,0)或(10,0)7.已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3,-6)、B(-5,2),若C点的横坐标为6,则它的纵坐标为()A.-9B.9C.-13D.138.的顶点A(3,7)、B(-2,5),若AC的中点在轴上,BC的中点在轴上,则顶点C的坐标为()A.(2,-7)B.(-7,2)C.(―3,―5)D.(―5,―3)9.已知三点A(,5)、B(-2,y)、C(1,1),且点C平分线段AB,则+的值为()A.-1B.1C.-2D.410.已知点P(,2)、Q(―2,―3)、M(1,1),且|PQ|=|PM|,则x 的值是()A.-2B.2C.D.11.三角形的顶点是A(2,1)、B(-2,3)、C(0,-1),则的BC 边上的中线AM的长为()A.9B.3C.17D.12.已知点P的横坐标是7,点P到点Q(-1,5)的距离等于10,则点P的纵坐标是()A.11B.-1C.11或-1D.41【巩固提高--登峰揽月】13.求连结下列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和中点坐标:(1).A(7,4) B(3,2)(2).M(3,1) N(2,1)(3).P(6,-4) Q(―2,―2)14.已知三点A(1,-1)、B(3,3)、C(4,5)求证:A、B、C三点共线。

高中数学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2

高中数学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2

数轴上根本公式示范教案整体设计教学分析这一小节,在教学上往往被无视.但一维坐标几何是二维、三维坐标几何根底.教师一定要下些工夫,让学生结实掌握.首先复习数轴,建立数轴上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引入位移向量概念,建立直线上向量与实数一一对应.以往在平面解析几何中,不引入向量概念,由有向线段代替.对有向线段,也没有引入运算概念,这样数轴上根本计算公式,证明起来比拟麻烦.现在高中数学中已引入平面向量知识,如果在数轴上引入向量及其加减运算,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坐标几何根本公式推导.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坐标几何打下坚实根底.值得注意是本节内容比拟容易承受,可以指导学生自学完成,或指定一名具有表现力且成绩优秀学生给同学们讲解.三维目标1.通过对数轴复习,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点对应关系,提高学生应用能力.2.理解实数运算在数轴上几何意义.掌握用数轴上两点坐标计算两点距离公式,掌握数轴上向量加法坐标运算,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培养数形结合思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线坐标系与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向量有关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设计1.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今天,我们从向量角度来分析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教师点出课题.设计2.从本节开场,我们系统学习坐标系,并利用坐标系解决几何问题,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二章第一大节第一小节,教师点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错误!(2)阅读教材,给出向量有关概念.(3)相等向量坐标相等吗?坐标相等向量相等吗?(4)试讨论AB→+BC →. (5)对于数轴上任意一个向量,怎样用它起点坐标与终点坐标来计算它坐标.(6)写出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讨论结果:(1)给出了原点、度量单位与正方向直线叫做数轴,或者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直线坐标系.点P 与实数x 对应法那么是:在数轴上,点P 与实数x 对应法那么是:如果点P 在原点朝正向一侧,那么x 为正数,且等于点P 到原点距离;如果点P 在原点朝负向一侧,那么x 为负数,其绝对值等于点P 到原点距离.原点表示数0.依据这个法那么我们就在实数集与数轴上点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对于数轴上每一个点都有唯一确定实数与之对应;反之,对于任何一个实数,数轴上也存在一个确定点与之对应.假设点P 与实数x 对应,那么称点P 坐标为x ,记作P(x).(2)如以下图所示.如果数轴上任意一点A 沿着轴正向或负向移动到另一点B ,那么说点在轴上做了一次位移,点不动那么说点做了零位移.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本书简称为向量.从点A 到点B 向量,记作AB→AB →起点,点B 叫做向量AB →终点,线段AB 长叫做向量AB→长度,记作|AB →|. 数轴上同向且等长向量叫做相等向量.例如图中AB→=BC →. 我们可用实数表示数轴上一个向量.例如上图中向量AB→,即从点A 沿x 轴正向移动3个单位到达点B ,可用正数3表示;反之,用-3表示B 为起点A 为终点向量,3与-3分别叫做向量AB→与BA →坐标或数量.一般地,轴上向量AB→坐标是一个实数,实数绝对值为线段AB 长度,如果起点指向终点方向与轴同方向,那么这个实数取正数;反之取负数.向量坐标绝对值等于向量长度.起点与终点重合向量是零向量,它没有确定方向,它坐标为0.向量AB→坐标,在本书中用AB 表示. (3)例如在以下图中AB =4,BA =-4,|AB|=4,|BA|=4.显然AB =-BA 或AB +BA =0.容易推断,相等向量,它们坐标相等;反之,如果数轴上两个向量坐标相等,那么这两个向量相等.如果把相等所有向量看作一个整体,作为同一个向量,那么实数与数轴上向量之间是一一对应.(4)在数轴上,如果点A 做一次位移到点B ,接着由点B 再做一次位移到点C ,那么位移AC →叫做位移AB →与位移BC →与.记作AC→=AB →+BC→. 由数轴上向量坐标定义与有理数运算法那么,容易归纳出,对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具有关系:AC =AB +BC.(5)设AB→是数轴上任一个向量,例如以下图 O 是原点,点A 坐标为x 1,点B 坐标为x 2,那么OB =OA +AB ,或AB =OB -OA.依轴上点坐标定义,OB =x 2,OA =x 1,所以AB =x 2-x 1.(6)用d(A ,B)表示A 、B 两点距离,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得到,数轴上两点A 、B 距离公式是d(A ,B)=|x 2-x 1|.应用例如思路1例1点A(1),B(3),求AD +DB 与|AB|(D 是数轴上任一点).解:AD +DB =AB =3-1=2.|AB|=|2|=2.变式训练A 、B 是数轴上两点,B(-1),且|AB|=2,那么点A 坐标是______.答案:1或-3思路2例2设A 、B 、C 、D 是同一直线上四个不同点,求证AB·CD+BC·AD+CA -BD =0.证明:设A(a),B(b),C(c),D(d).AB·CD+BC·AD+CA·BD=(b -a)(d -c)+(c -b)(d -a)+(a -c)(d -b)=bd -bc -ad +ac +cd -ac -bd +ab +ad -ab -cd +bc=0.那么AB·CD+BC·AD+CA·BD=0.变式训练设线段AB 中点为M ,点P 为直线AB 上任意一点.求证:PA +PB =2PM.证明:设A(a),B(b),P(x),那么M(a +b 2),PA +PB =a -x +b -x =2(a +b 2-x)=2PM ,即PA +PB =2PM. 知能训练1.关于位移向量说法正确是( )A .数轴上任意一个点坐标有正负与大小,它是一个位移向量B .两个相等向量起点可以不同C .每一个实数都对应数轴上唯一一个位移向量D.AB→大小是数轴上A 、B 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差绝对值 答案:B2.化简AB→-AC →-BC →等于( ) A .2BC→ B .零位移 C .-2BC → D .2AC→ 解析:AB→-AC →-BC →=(AC →+CB →)-AC →-BC →=-2BC →. 答案:C3.假设A(x),B(x 2)(其中x∈R ),|AB|最小值为( )A.12 B .0 C.14 D .-14解析:|AB|=|x 2-x|=|(x -12)2-14|≥0,当x =0时取等号. 答案:B4.数轴上到A(1),B(2)两点距离之与等于1点集合为( )A .{0,3}B .{0,1,2,3}C .{1,2}D .{x|1≤x≤2}解析:画出数轴可知,满足条件点在线段AB 上.答案:D拓展提升对x∈R总有|x-1|+|x-2|≥m恒成立,求实数m取值范围.分析:对|x-1|与|x-2|赋予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解决.解:设A(1),B(2),P(x),那么|x-1|+|x-2|=|PA|+|PB|.如以下图所示:那么|PA|+|PB|≥|AB|=1,那么m≤1,即实数m取值范围是[1,+∞).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1.直线坐标系及其两点间距离公式;2.直线坐标系中向量及其坐标.作业本节练习A 5题,练习B 3,4题.设计感想本节教学设计首先通过对数轴温故知新,学习一维坐标系,沟通实数及其运算与数轴上点及两点间相对位置之间关系.创立直线坐标系中根本计算公式.按本节教学设计讲解效果很好.备课资料备选习题1.以下说法中正确是( )A.零向量有确定方向B.数轴上等长向量叫做相等向量C .AB =-BAD .|AB|=BA 答案:C2.1在数轴上对应点是A ,在数轴上把A 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点C 对应数是什么?向量AB→与向量BC →坐标分别是什么?向量AC →坐标为多少? 答案:C 对应数是0,向量AB→与向量BC →坐标分别是-4、3,向量AC→坐标为-1. 3.数轴上A 、B 两点坐标为x 1=a +b ,x 2=a -b ,分别求AB 、BA 、d(A ,B)、d(B ,A).解:AB =x 2-x 1=(a -b)-(a +b)=-2b.BA =-AB =2b. d(A ,B)=|x 2-x 1|=|-2b|=2|b|,d(B ,A)=d(A ,B)=2|b|.。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2.1.1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2.1.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2.2.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教学目的】1. 通过对数轴的复习,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理解实数运算在数轴上的几何意义。

掌握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掌握数轴上的向量加法的坐标运算。

通过探讨得出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及线段中点坐标公式。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公式的应用。

3. 理解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了解在直角坐标系中,平面上的直线与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

二、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和掌握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坐标法的应用;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两点的连线的斜率公式;几种形式直线方程的推导,其中点斜式是重点中的重点;根据所给条件灵活选取适当的形式和方法,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 难点:对各个概念的正确理解及基本公式的探索;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的推导;使用坐标法证明几何问题时坐标系的建立;斜率的概念和两点的连线的斜率公式的推导;清楚各种形式直线方程的局限性,把握求直线方程的灵活性,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 教学过程:(一)数轴上的基本公式1. 基础概念:(1)数轴:一条给出了原点、度量单位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或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直线坐标系。

实数集和数轴上的点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

如果点P与实数x对应,则称点P的坐标为x,记作。

(2)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本书简称为向量。

从点A 到点B的向量,记作,点A叫做向量的起点,点B叫做向量的终点。

(3)向量的长度:线段AB的长叫做向量的长度,记作。

(4)向量的坐标或数量:向量的坐标,用AB表示。

2019版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课件

2019版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课件
思路点拨:依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首先判定不等式或方程表示的点集,然后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如图 (1)d(x,2)<1表示到点A(2)的距离小于1的点的集合.所以d(x,2)<1表示线段BC(不 包括端点); (2)|x-2|>1表示到点A(2)的距离大于1的点的集合,所以|x-2|>1表示射线BO和射 线CD(不包括端点); (3)|x-2|=1表示到点A(2)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集合,所以|x-2|=1表示点B(1)和点 C(3).
(C)AB=AO+OB
(D)AB+AO+BO=0
解析:A正确,因为AB=AO+OB=OB-OA; B正确,因为AO+OB+BA=AB+BA=0; C正确,因为AO+OB=AB; D不正确,因为AB+AO+BO不一定为0,故选D.
4.数轴上A、B两点间的距离是5,点A的坐标是1,则点B的坐标是
.
解析:设B点的坐标为x, 则|x-1|=5,所以x=6或-4. 答案:6或-4
类型二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的应用 【例2】 已知数轴上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a+b,x2=a-b.求AB,BA,d(A, B),d(B,A).
解:AB=x2-x1=(a-b)-(a+b)=-2b; BA=x1-x2=(a+b)-(a-b)=2b或BA=-AB=2b; d(A,B)=|x2-x1|=2|b|;d(B,A)=|x1-x2|=2|b|.
方法技巧 (1)记住公式,理解符号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2)明确向量的 长度及数量的区别与联系;(3)注意区别:|AB|=d(A,B)=|xB-xA|,AB=xB-xA.
变式训练2-1:已知A,B,C是数轴上任意三点: (1)若AB=5,CB=3,求AC; (2)若A(-2),BC=1,AB=2,求C点的坐标;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轴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掌握数轴上加、减、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和基本性质;3.通过练习加深对数轴和基本公式的理解和掌握;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数轴上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基本公式;2.帮助学生建立坐标系,并进行加、减、相反数、绝对值等计算。

难点: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基本公式。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数轴的概念首先,讲授数轴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了解数轴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数轴是一条直线,上面画有一些关键点,用于表示数值大小。

通常,我们可以将数轴看作是一条无限长的直线。

其中,0点是数轴的中央点,它将整个数轴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正半轴和负半轴。

同时,还要介绍坐标系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如何用坐标表示一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以及怎样画出坐标轴。

2. 加、减、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其次,讲授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包括加、减、相反数、绝对值等等。

这些基本公式是数轴上的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

•加法:两个正数相加,实际上是在数轴上将起点右移,移动的距离是两个正数的和;两个负数相加,实际上是将起点左移,移动的距离是两个负数的和。

•减法:减数标对起点做翻转,转化为加法。

•相反数:数轴上每个数都有一个相反数,它们在0点处相遇,相同但方向相反。

•绝对值:一个数轴上的点与0点的距离,它总是非负的。

3. 练习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数轴和基本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选取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例如:•已知 A、B 在数轴上的坐标分别为a和b,则 A, B 间的距离为|a−b|•已知 C 在数轴上的坐标为c,则|c−a|+|c−b|的最小值为|a−b|。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亮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轴和基本公式的工具性,并通过课堂练习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高一数学高效课堂资料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高一数学高效课堂资料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则|PA|+|PB|≥|AB|=1,则m≤1,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1].
【补偿训练】已知数轴上有点A(-2),B(1), D(3),点C
在直线AB上,且有 AC=1 .问:在线段DC上是否存在点
BC 2
E,使 d(C,E)=1 ?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
d(E,D) 4
请说明理由.
【自主总结】1.向量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1)向量AB 与线段AB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向量 AB 的起 点和终点分别是线段AB的两个端点,向量 AB 的长度等 于线段AB的长度,但向量 AB 的两个端点有起点、终点 的顺序之分,而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有顺序,向量既有长
度又有方向,而线段只有长度没有方向.
(2)注意向量、向量的长度,线段、线段的长度的表示 的区别,向量记为AB ,向量 AB 的长度记为| AB|,线段 记为AB或BA,AB的长度记为|AB|或|BA|.
B.OB=| OB| D.BA=OA-OB
【解析】选B.由于点A在原点的右侧,点B在原点的左 侧,可知点A表示的数x1比点B表示的数x2大, 即OA=x1>0,OB=x2<0, 所以OA=|OA |=|x1|=x1, OB=x2≠| OB |=|x2|=-x2, AB=x2-x1=OB-OA,BA=x1-x2=OA-OB.所以选项B不正确.
【解析】AB=x2-x1=(a-b)-(a+b)=-2b,BA=-AB=2b. d(A,B)=|x2-x1|=|-2b|=2|b|,d(B,A)=d(A,B)=2|b|.
【方法技巧】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应用思路与方法
(1)已知向量 AB,BC,AC 中的两个的坐标,求另外一个 的坐标时,使用AC=AB+BC求解.

高中数学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2

高中数学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2

2.1.1 数轴上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公式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会表示数轴上某一点的坐标.
2. 掌握数轴上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并能用这两个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3.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数轴上的距离公式、中点公式.
【教学难点】
距离公式与中点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分组教学法.先从数轴入手,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后,给出数轴上点的坐标的定义及记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轴上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本节教学中,始终要坚持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积极大胆的猜想,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和归纳两个公式,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AB |2 a2 | CD |2 a2
A (0,0)
x B (a,0)
坐标法 | AD |2 b2 c2 | BC |2 b2 c2 第二步:进行有
| AC |2 (a b)2 c2 | BD |2 (b a关)2 代 c数2 运算
| AB |2 | CD |2 | AD |2 | BC |2 2(a2 b2 c2 )
A
B
-3等长的向量 叫做相等的向量
相等旳向量
坐标相等
4、位移旳和 (即向量旳和简称和向
(B) C
A
B
量)
-3 -2 -1 0 1 2 3
x
在数轴上,假如点A作一次位移到点B,接着由 点B再作一次位移到点C,则位移AC叫做位移AB与 位移BC旳和。
记作: AC=AB+BC 基本公式1
| AC |2 | BD |2 2(a2 b2 c2 ) | AB |2 | CD |2 | AD |2 | BC |2 | 运A第C算三|成2步果:|把翻BD代译数|2成
所以,平行四边形四条边旳平方和等于两几条何对关角系线。
旳平方和。
对数轴上任意三点A,B,C,都具有关系
AC=AB+BC
AB
o x1
x2
3.向量旳坐标表达:
A
B
x1 o x2
设 AB 是数轴上旳任意一种向量,点A旳坐标为x1,点B旳
坐标为x2,因为OB=OA+AB
AB= OB-OA
而OB= x2 OA= x1
则 AB = x2-x1
基本公式 2
4.数轴上两点间旳距离公式:
用d(A,B)表达A、B两点间旳距离, 则 d(A,B) = AB = |x2-x1|.

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3向量的表示方法(一):
A
B
3 2 1 0 1 2 3 4 x
从点A到点B的向量,记作AB
(1)点A叫做向量AB的 起点. (2)点B叫做向量AB的 终点.
(3)线段AB的长度叫做向量AB的 长度.
记作| AB |
4特殊的向量:
单位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它没有确定的方向. (或起点和终点重合的向量.)
记作:AC AB BC
AC AB BC
若:AB 3,BC 4
AC AB BC 7
(1)OB OA AB
AB OB OA
(2)AB BC CD DE __A_E_____
(3)AB BC CD DA 0
O
A
3 2 1 0 1 2 3 4 x
AB x2 x1 向量坐标公式
d(A,B) | AB || BA || x2 x1 | 两点距离公式
8练习:
(1)已知A(2),且的d(A,M) 3求M点的坐标?
M(1)或M(5)
(2)已知| AB | 5,| BC| 3求 | AC | __2_或__8__
(3)A(x1), B(x2)求AB中点M的坐标.
3
(2) | 2x 1| 6
{x |
5 2

x

7} 2
解方程:
(1)| x 3 | | x 1| 5 (2)| x 3 | | x 1| 4 (3)| x 3 | | x 1(1) | 5 (4)| x 3 | | x 1| 4
思考
| AB || BA | 2 | AC || CA | 4

课件5:2.1.1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课件5:2.1.1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题型一 数轴上点的坐标 例 1 数轴上 A、B、C 三点分别表示-5.2、-2.5、3.5, 此三点距原点的距离分别为 a、b、c,求出 a,b,c 的值, 并比较它们的大小,说明其几何意义,反过来,如果数轴 上的点 P、Q、R 到原点的距离分别为上述所求的值 a、b、 c,问点 P、Q、R 所对应的坐标是否为 P(-5.2)、Q(-2.5)、 R(3.5)呢?
作向量A→B的坐标或数量,向量A→B的坐标用 AB 表示.
(5)起点和终点重合的向量是 零向量 ,它没有确定的方向, 它的坐标为 0 ,其长度为零. (6)位移的和:在数轴上,如果点 A 作一次位移到点 B,接着 由点 B 再作一次位移到点 C,则位移A→C叫做位移A→B与位移B→C 的和,记作A→C=A→B+B→C.由于向量可用数量表示,因此,位 移的和可简单地由数量和表示.
称 点P的坐标为x ,记作 P(x).
2.向量 (1)定义:如果数轴上的任意一点 A 沿着轴的正向或负向移 动到另一点 B,则说点在轴上作了一次位移,点不动则说点 作了 零位移 ,位移是一个既有 大小 又有 方向 的量, 通常叫做 位移向量 ,本书简称 向量 .
(2)向量的长度:从点 A 到点 B 的向量,记作A→B,点 A 叫做向 量A→B的 起点 ,点 B 叫做向量A→B的 终点 ,线段 AB 的长叫 做向量A→B的 长度 ,记作|A→B|. (3)相等向量:数轴上 同向 且 等长 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4)向量的坐标:在数轴上向量A→B的长度连同表示方向的符号称
2.1.1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自学导引 1.数轴上点的坐标
(1)定义:一条给出了 原点 、 度量单位 和 正方向 的直线叫 做数轴,或者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 直线坐标系 .

2.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人教B版必修二教案

2.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人教B版必修二教案

2.1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人教B版必修二教案作者:AI小助手一、教学目标•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绘制数轴;•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移项、合并同类项,能够熟练使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数轴上的问题;•能够应用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价格、温度等问题。

二、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和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应用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价格、温度等问题。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问学生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和数量有关的事情,引出数轴的概念,然后请学生以图示的方式绘制一条数轴。

2.讲解数轴的性质和标注方法首先,讲解数轴是一个有无限个点的直线段,同时介绍数轴上的正负号标记方法和重点数的标记方法。

其次,讲解数轴上两个数之间的距离是它们差的绝对值,即|a−b|,并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计算两个数在数轴上的距离。

示例:请计算-4和2在数轴上的距离。

解:-4和2之间相差6个单位,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6的绝对值,即6。

3.引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介绍方程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最后发放纸笔让学生自己尝试解一元一次方程。

4.进一步研究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介绍如何应用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优惠、天气温度等问题,并通过强化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在本课中,我们通过讲解数轴的性质和标注方法,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同时,我们通过讲解如何应用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了课堂效果。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师版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师版

§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一、基础过关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向量不能比较大小,所以向量无大小 B .零向量是没有方向的C .向量的长度也是向量的数量D .若AB =4,则BA =-4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点确定一条有向线段B .有向线段AB →的数量AB =-|BA |C .若A ,B ,C 是数轴上的任意三点,则一定有AB =AC +CBD .点A (2),B (-1),则AB =33. 如图所示,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每相邻两个点相距1个单位,点A 、B 、C 、D 对应的数分别是整数a ,b ,c ,d ,且d -2a =10,那么数轴的原点应是(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4. 若点A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BA =6,BC =-2,CD =6,则AD 等于 ( )A .0B .-2C .10D .-10 5. 已知数轴上两点A (a ),B (5.5),并且d (A ,B )=7.5,则a =______;若AB =7.5,则a =________.6. 下列各组点中,点B 在点A 右侧的是________.①A (-1)和B (-4);②A (a )和B (a +1);③A (a )和B (3a );④A (-2)和B (0);⑤A (a )和B (b )(其中a <b );⑥A (2x )和B (x 2) (x ≠0).7. 根据下列条件,在数轴上分别画出点P (x ).(1)|x |<2; (2)|x |>2; (3)|x |=2; (4)|x -1|>2; (5)|x +1|>2.二、能力提升8. A 、B 为数轴上的两点,A 点的坐标是-1,AB =6,那么点B 的坐标为( ) A .5 B .-7 C .5或-7 D .-5或79. 三个不相等的实数a ,b ,c 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点A ,B ,C ,如果|a -b |+|b -c |=|a -c |,则点B 在点( )A .A ,C 的右边B .A ,C 的左边 C .A ,C 之间D .A 或C 上10.数轴上一点P (x ),它到点A (-8)的距离是它到点B (-4)距离的2倍,则x =__________.11.已知数轴上有点A (-2)、B (1)、D (3),点C 在直线AB 上,且有AC BC =12,延长DC 到E ,使d (C ,E )d (D ,E )=14,求点E 的坐标.三、探究与拓展12.在数轴上,运用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下列方程:(1)|x +3|+|x -1|=5; (2)|x +3|+|x -1|=4; (3)|x +3|+|x -1|=3.答案1.D 2.C 3.B 4.B 5.-2或13 -2 6.②④⑤7.解 (1)|x |<2表示与原点距离小于2的点. (2)|x |>2表示与原点距离大于2的点.(3)|x |=2表示两个点A (-2),B (2). (4)|x -1|>2表示与点P (1)的距离大于2的点.(5)|x +1|>2表示与点P (-1)的距离大于2的点.8.A9.C10.0或-16311.解 设C (x ),E (x ′),则AC BC =x -(-2)x -1=12,x =-5, 所以C (-5).因为E 在DC 的延长线上,所以d (C ,E )d (D ,E )=x ′+5x ′-3=14. 所以x ′=-233,即点E ⎝⎛⎭⎫-233. 12.解 ∵|x +3|+|x -1|表示数轴上的任意点P (x )到A (-3)和点B (1)的距离之和|P A |+|PB |,∴当P 位于点A 的左边时,|P A |+|PB |>|AB |=4;当P 位于点A 和B 之间时(包括点A 和点B ),|P A |+|PB |=|AB |=4,当P 位于点B 的右边时,|P A |+|PB |>|AB |=4,∴任意点P (x )都有|P A |+|PB |≥4.(1)∵|x +3|+|x -1|=5>4,∴P (x )应该在点A (-3)的左边或点B (1)的右边,容易验证:x =-3.5或x =1.5.(2)∵|x +3|+|x -1|=4,∴点P (x )应该在点A (-3)和点B (1)之间,并且点A 、B 之间的任意点P (x )都满足|x +3|+|x -1|=4,∴x ∈{x |-3≤x ≤1}.(3)∵任意P (x )都能使|P A |+|PB |≥4,∴|x +3|+|x -1|=3<4无解,即x ∈∅.。

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用坐标法解决问题,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的应用学法教具三角板投影仪板书


2。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6、零向量:起点和终点重合的向量,它没有确定的方向,它的坐标为0。
7、数轴上任意三点A、B、C都具有关系:
8、数轴上向量的坐标公式:设点 的坐标为 ,点 的坐标为 则:
9、用 表示A,B两点的距离,则数轴上A,B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0、数轴上两点 ,线段AB中点M的坐标为
11、平面内任意两点 , 间的距离公式:
(1)当 不平行于坐标轴,也不在坐标轴上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师生活动
从点 , 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
,其中直线 相交于点 :
由勾股定理:得 ,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当 平行于坐标轴,或在坐标轴上时,公式仍然成立
可分步计算:(1)给两点的坐标赋值:
(2)计算两个坐标的差,并赋值给另外两个变量,即
4、直线 上的两点 的横坐标分别是1,5,则 为
5、在 轴上,已知 ,则 ______________
6、在数轴上,已知 ______________
7、已知正三角形的边长为a,在平面上求一点P,使 最小,并求此最小值答案: 最小值为:
反馈练习
《红对勾》
教学后记
课题
2。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坐标为x2,O为原点,则
OB=OA+AB,即AB=OB-OA .根据
数轴上点的坐标的定义有OB=x2,
OA= x1,所以 AB =AB=x2-x1
距离 公式
用d(A,B)表示AB两点的距离,则有
d A, B AB x2 x1 .
已知 AB=3,CD=-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C→D B.|AB|>|CD| C.AB=3 表示数轴上的向量A→B的坐标为 3,C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 M(x)位于点 N(2x)的左侧 B.数轴上等长的向量是相等的向量 C.向量A→B在数轴上的坐标 AB=-BA D.数轴是有方向的直线
【解析】 逐个判断可知.
【答案】 C
3.若在直线坐标系中,有两点A(6),B(-9),且AB+ BC=2 014,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
【解】 (1)因为-2.3>-3.2,所以 A(-3.2)位于 B(- 2.3)的左侧.
(2)因为 m2+1-m=m-212+43≥34>0, 所以 m2+1>m,所以 B(m2+1)位于 A(m)的右侧.
【问题导思】
位移向量:如果数轴上的任意一点A沿着轴的正向或负向移动 到另一点B,则说点在轴上作了一次位移,点不动则说点做了 零位移.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称为位移向 量,简称向量.
解析几何简介
解析几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也是科 学技术中最基本的数学工具之一.十七世纪初,法 国数学家迪卡儿和费马首先认识到解析几何学产 生的必要和可能.他们通过把坐标系引入几何图形 中,将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与代数的基本研 究对象—“数”对应起来,从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 代数问题,将曲线或曲面转化为方程、函数进行解 决。由于变量数学的引进,大大地推动了微积分 的发展,使整个数学学科有了重大进步,那次解 析几何的产生,可说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教学设计1:2.1.1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教学设计1:2.1.1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理解实数运算在数轴上的几何意义.2.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3.掌握数轴上向量加法的坐标运算.4.理解向量相等及零向量的概念.重点:理解实数运算在数轴上的几何意义难点:掌握数轴上向量加法的坐标运算.【学法指导】通过数轴上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拓展到数轴上向量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得到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研究平面解析几何奠定扎实的基础.知识达标:1、 给出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或者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 。

2、 在数轴上,点P 与实数x 的对应法则:如果点P 在原点朝正向的一侧,则x 为 数,且等于原点到P 的距离;如果点P 在原点朝负向的一侧,则x 为 数,其绝对值等于点P 到原点的距离,实数集与数轴上的点之间建立了 的关系。

3、 位移是一个既有 又有 的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叫做向量的长度,记作 ; 数轴上 的向量叫做相等的向量。

4、数轴上向量的坐标是一个 ,实数的绝对值为 ,如果起点指向终点的方向与轴同向,这个实数取 ,反之取 。

零向量的坐标是 。

5、 对于轴上任意三点A ,B ,C ,向量的坐标分别是:AB , BC , AC 则AB ,BC ,AC 的关系是 。

6、点A 的坐标为,点B 的坐标,则AB = ;d (A ,B )= 。

典例精析:例1 (1)如果点P (x )位于点M (-2),N (3)之间,求x 的取值范围;(2)试确定点A (x 2+x +1)与B ⎝⎛⎭⎫34的位置关系.AB AB AC BC AB ,,1x 2x解 (1)由题意可得,点M (-2)位于点N (3)的左侧,而P 点位于两点之间,应满足-2<x <3.(2)∵x 2+x +1=⎝⎛⎭⎫x +122+34, ∴当x =-12时,A 、B 两点重合; 当x ≠-12时,x 2+x +1>34,∴A 点位于B 点右侧. 综上所述,A 、B 两点重合,或A 点位于B 点右侧.小结 根据数轴上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自左到右对应的实数依次增大.跟踪训练1 不在数轴上画点,判断下列各组点的位置关系(主要说明哪一个点位于另一个点的右侧):(1)A (-1.5),B (-3);(2)A (a ),B (a 2+1);(3)A (|x |),B (x ).解 (1)∵-1.5>-3,∴A (-1.5)位于B (-3)的右侧.(2)∵a 2+1-a =⎝⎛⎭⎫a -122+34≥34>0, ∴a 2+1>a ,∴B (a 2+1)位于A (a )的右侧.(3)当x ≥0时,|x |=x ,则A (|x |)和B (x )为同一个点.当x <0时,|x |>x ,则A (|x |)位于B (x )的右侧.例2 已知A 、B 、C 是数轴上任意三点.(1)若AB =5,CB =3,求AC ;(2)证明:AC +CB =AB .(1)解 ∵AC =AB +BC ,∴AC =AB -CB =5-3=2.(2)证明 设数轴上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x A 、x B 、x C ,则AC +CB =(x C -x A )+(x B -x C )=x B -x A =AB .∴AC +CB =AB .小结 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条件联想到可用、两个首尾相连的向量来表示,再运用相反向量的定义将之转化为已知条件,从而解决问题.跟踪训练2 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a +b ,x 2=a -b ,求AB 、BA . 解 ∵A 点的坐标是x 1=a +b ,B 点的坐标是x 2=a -b ,∴AB =x 2-x 1=(a -b )-(a +b )=-2b ,BA =x 1-x 2=(a +b )-(a -b )=2b .例3 已知数轴上两点A (a ),B (5).求:当a 为何值时,(1)两点间距离为5?(2)两点间距离大于5?(3)两点间距离小于3?解 数轴上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AB |=|a -5|.(1)根据题意得|a -5|=5,即a -5>5或a -5<-5,∴a >10或a <0.据题意得|a -5|<3,即-3<a -5<3,∴2<a <8.小结 一个实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跟踪训练3 已知M 、N 、P 是数轴上三点,若|MN |=5,|NP |=3,求d (M ,P ). 解 ∵M 、N 、P 是数轴上三点,|MN |=5,|NP |=3,∴(1)当点P 在点M ,N 之间时(如图所示),d (M ,P )=|MN |-|NP |=5-3=2.(2)当点P 在点M 、N 之外时(如图所示),d (M ,P )=|MN |+|NP |=5+3=8.综上所述,d (M ,P )=2或d (M ,P )=8.练习达标:1.不在数轴上画点,确定下列各组点中,那一组中的点M 位于点N 的右侧( ).(A )M (-3)和N (-4) (B )M (3)和N (4)(C )M (-3)和N (4) (D )M (-4)和N (-3)2.A 、B 是数轴上两点,B 点坐标=-6,且BA =-4,那么点A 的坐标为( ).(A )-10 (B ) -2 (C ) -10或-2 (D ) 103.数轴上三点A 、B 、C ,已知AB =2.5,BC =-3,若A 点坐标为0,则C 点坐标为( ).(A )0.5 (B )-0.5 (C )5.5 (D )-5.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x(A )零向量有确定的方向 (B )数轴上等长的向量叫做相等的向量(C )向量的坐标AB =-BA (D )5.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3,M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等于( )(A ) (B )3 (C )6 (D )1 6.已知A ,B ,C 是数轴上任意三点,(1)、若AB =5,CB =3,求AC ;(2)、证明:AC +CB =AB ;(3)、若求7.(1)若点位于点与点C (8)之间,求x 的取值范围;(2)若点位于点的右侧,求x 的取值范围.课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两点A 、B 唯一确定一个向量.(B )起点为A ,终点为B 的向量记作AB .(C )有向线段的数量AB =.(D )两点A 、B 唯一确定一条线段.2.对于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O ,如下关于有向线段的数量关系不恒成立的是( ).(A ) AB =OB -OA (B ) AO +OB +BA =0 (C ) AB =AO +OB (D ) AB +AO +BO =03.若点A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BA =6,BC =-2,CD =6,则AD 等于( ).(A ) 0 (B ) –2 (C ) 10 (10) –104.如图,设是x 轴上的一个向量,O 是原点,则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B O A x(A ) (B ) (C )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B AB =),(B A d ),(M A d 23,3,5==CB AB AC )(x A )2(B )(x A )8(C AB BA -AB ||OA OA =||OB OB =OA OB AB -=OB OA BA -=(A ) 零向量是没有方向的 (B ) 零向量的长度为0(C )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是相等的向量 (D ) 零向量的坐标不是0二.填空题6.在数轴上已知点B 的坐标为3,AB =4,则点A 的坐标为7.数轴上一点P (x ),它到点A (-8)的距离是它到点B (-4)距离的2倍,则x =8.已知数轴上A 、B 、C 的坐标分别为-3、7、9,则AB +BC +CA = ,++= .三.解答题9.数轴上一点M (-5),它到点A (-6)的距离是它到点B (x )距离的,求实数x 的值10.已知 点A (-9),B (-3),在数轴上求点P ,使.参考答案:知识达标:1、原点,度量单位,正方向 2、正数,负数,一一对应 3、大小,方向;线段AB;同向且等长 4、实数,线段AB 的长度,正数,负数,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理解实数运算在数轴上的几何意义.
2.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掌握数轴上向量加法的坐标运算.
4.理解向量相等及零向量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2.熟练应用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教学关键
1.判断一个量是否为向量,就是要判断该向量是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注意向量的长度与向量的坐标之间的区别:向量的长度是一个正数,而向量的坐标是一个实数(正数,负数,零);
3.数轴上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其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
教学过程
一、研习点
研习点1:直线坐标系
1.直线坐标系:一条给出了原点、度量单位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或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直线坐标系.如图:
2.数轴上的点P 与实数x 的对应法则:
如果点P 在原点朝正向的一侧,则x 为正数,且等于点P 到原点的距离;如果点P 在原点朝负向的一侧,则x 为负数,其绝对值等于点P 到原点的距离;如果点P 在原点,则表示x =0,由此,实数集和数轴上的点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3.如果点P 与实数x 对应,则称点P 的坐标为x ,记作P (x );
研习点2:向量
1.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位移向量,简称向量.从点A 到点B 的向量,记作AB ,
读作“向量AB ”.点A 叫做向量AB 的起点,点B 叫做向量AB 的终点;
2.向量的长度:线段AB 的长叫做向量AB 的长度,记作|AB |;
3.相等的向量:数轴上同向且等长的向量叫做相等的向量;
4.数量:用实数表示数轴上的一个向量,这个实数叫做向量的坐标或数量.
常用AB 表示向量AB 的坐标.
研习点3:如何理解相等向量?
1.数轴上同向且等长的向量叫做相等的向量,定义中没有对向量的起点和终点作出限制,实际上不管起点在什么位置,只要方向相同,长度相等,这样的向量就是相等向量.
2.相等的向量,坐标相等,反之,如果数轴上的两个向量的坐标相等,则这两个向量相等.
3.如果把相等的所有向量看成一个整体,作为同一个向量,则实数与数轴上的向量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研习点4:基本公式
1.位移的和:在数轴上,如果点A 作一次位移到点B ,接着由点B 再作一次位移到点C ,则位移AC
叫做位移AB 与位移BC 的和,记作AC AB BC =+ ;
2.数量的和:对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有关系AC =AB +BC ;
3.数量的坐标表示:使AB 是数轴上的任意一个向量,点A 的坐标为x 1,点B 的坐标为x 2,则AB =x 2
-x 1;
4.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用d (A ,B )表示A 、B 两点间的距离,则d (A ,B )=|x 2-x 1|.
二、例题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 =AB (B )AB =BA
(C )零向量是没有方向的 (D )相等的向量的坐标(数量)一定相同
解:根据向量和数量的定义可知D 正确.
例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点:A (-3),B (-1),C (1),D (2),并找出与C 的距离是1 两点M 、N ,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解:如图
与C 的距离是1的点M 、N 分别位于点C 的两侧:M (0),N (2),点N 与点D 重合
例3.已知A 、B 、C 是数轴上任意三点,
(1)若AB =5,CB =3,求AC ;
(2)证明:AC +CB =AB ;
(3)若|AB |=5,|CB |=3,求|AC |.
解:(1)AC =AB +BC =AB -CB =2.
(2)设数轴上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x 1,x 2,x 3,则AC =x 3-x 1,CB =x 2-x 3,AB =x 2-x 1,∴AC +CB =(x 3-x 1)+(x 2-x 3)=(x 2-x 1)=AB .
(3)AC =2或8.
三、教考动向与演练
1.在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D )
(A )两点A 、B 惟一确定一条有向线段
(B )起点为A ,终点为B 的有向线段记作AB
(C )有向线段AB 的数量AB =-|BA |
(D )两点A 、B 惟一确定一条线段
2.对于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O ,如下关于有向线段的数量关系不恒成立的是( D )
(A )AB =OB -OA (B )AO +OB +BA =0
(C )AB =AO +OB (D )AB +AO +BO =0
3.若点A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BA =6,BC =-2,CD =6,则AD 等于( B )
(A )0 (B )-2 (C )10 (D )-10
4.如图所示,设AB 是x 轴上的一个向量,O 是原点,则下列各式中不成立的是( B )
(A )OA =||OA (B )OB =||OB (C )AB =OB -OA (D )BA =OA -OB
5.在数轴上已知点B 的坐标为3,AB =4,则点A 的坐标为 -1 ;已知点B 的坐标为2,||BA =2,则点A 的坐标为 0或4 ;已知点B 的坐标为-1,BA =2,则点A 的坐 1.
6.数轴上一点P (x ),它到点A (-8)的距离是它到点B (-4)距离的2倍,则x = 0 或163

7.已知数轴上A 、B 、C 的坐标分别为&-3,7,9,则AB +BC +CA = 0 ,||||||AB BC CA ++ = 24 .
8.在数轴上M 、N 、P 的坐标分别为3,-1,-5,则MP +PN 等于( A )
(A )-4 (B )4 (C )-12 (D )12
9.数轴上任取三个不同点P 、Q 、R ,则一定为零值的是( D )
(A )PQ +P R (B )PQ +R Q (C )PQ +Q R+P R (D )PQ +Q R+R P
10.数轴上两点A (2x ),B (2x +a ),则A 、B 两点的位置关系为( D )
(A )A 在B 左侧 (B )A 在B 右侧 (C )A 与B 重合 (D )由a 的取值决定
11.在数轴上从点A (-2)引一线段到B (3),再延长同样的长度到C ,则点C 的坐标为( C )
(A )13 (B )0 (C )8 (D )-2
12.已知数轴上两点A (x 1),B (x 2),则线段AB 中点坐标为 122
x x + . 13.已知数轴上两点A (a ),B (5.5),并且d (A ,B )=7.5,则a = -2或13 ;若AB =7.5,则a = -2 .
14.下列各组点中,点B 在点A 右侧的是 ②④⑤ .
①A (-3)和B (-4),②A (a )和B (a +1),③A (a )和B (3a ),④A (-2)和B (0),⑤A (a )和B (b ),(其中a <b ),⑥A (2x )和B (x 2),
15.对于数轴上任意四点A 、B 、C 、D ,求证:AC +BD =AD +B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