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合集下载

重症医学科设立与管理指南(2023版)

重症医学科设立与管理指南(2023版)

重症医学科设立与管理指南(2023版)1. 引言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重症医学科设立与管理的指导,以帮助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的重症医疗服务。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关键的部门,负责处理危重病患的治疗与护理。

正确的设立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度。

2. 设立重症医学科的考虑因素在设立重症医学科之前,医疗机构需要考虑以下因素:2.1 医疗需求评估评估本地区危重病患的数量和需求,确保设立重症医学科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2.2 人员需求评估评估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的人员需求,确保能够配备足够的高素质专业人员。

2.3 设备与设施确保重症医学科能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设施,包括监护设备、呼吸机、手术室等。

2.4 政策和法规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要求,确保设立的重症医学科符合相关标准。

3. 重症医学科的管理指南以下是重症医学科的管理指南:3.1 人员管理- 招募和培训合格的医生和护士,确保他们具备处理危重病患的能力。

- 建立持续的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 设立合理的人员轮班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质量。

3.2 设备管理- 确保重症医学科的设备正常运作,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

- 保证设备的充足性和先进性,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 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买、维修和淘汰等。

3.3 患者管理- 建立患者登记和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制定患者评估和监测方案,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 设立合适的转诊和转运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紧急治疗。

3.4 质量管理-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质量指标和评估方法。

- 定期进行质量审核和改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 推行经验分享和医学研究,促进重症医学科的学术发展。

4. 结论设立与管理重症医学科需要综合考虑医疗需求、人员需求、设备与设施以及政策和法规等因素。

遵循本指南的建议,能够确保重症医学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度。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解读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解读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ONE
KEEP VIEW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解读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CATALOGUE
目 录
• ICU建设概述 • ICU的设施与设备 • ICU的管理制度 • ICU的护理服务 • ICU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 ICU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ICU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提高救治效率。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护理床
具备升降、旋转等功能,方便护 理人员进行操作。
护理用具
包括吸痰器、氧气面罩等,用于 日常护理工作。
环境设备
空气净化设备
保证病房空气质量,减少感染的风险。
消毒设备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空调设备
调节病房温度和湿度,为患者提供舒 适的环境。
PART 03
ICU的管理制度
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资质
备正常运行。
设备使用
03
对医护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避免设备
损坏和事故发生。
环境管理
清洁卫生
保持ICU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减少感染风 险。
噪音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内最关键和最严格的部门之一。

重症患者通常需要严密的监护和高度专业的治疗,因此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和管理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重症监护病房建设和管理的指南。

1.重症监护病房的位置和大小重症监护病房应该在医院的中心位置,方便医务人员和其他部门的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的面积应该不小于300平方米,这样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用于医疗设备和病床,并为医务人员提供宽敞的工作区。

2.设备和物品重症监护病房必须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工具,如呼吸机、血液透析机、心脏监护仪、无创血压仪等。

此外,还有必要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床位,为医务人员提供洗手间和休息区域。

3.护理团队重症监护病房应该配备合适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技师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

医护人员应该接受合适的培训,以确保他们具备严格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

4.感染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可能会面临来自不同病区的病人。

为此,必须严格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感染传播。

这包括适当的隔离和消毒措施,以及涉及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和防护装备。

5.病例管理为确保齐备的病例记录和严格的医疗和护理程序,必须建立适当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

这可以跟踪每个患者的医疗历史、记录医疗操作的明细、支持实时远程协作和报告疾病流行情况。

6.持续的教育和培训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更新他们的医疗和护理知识以及技能,以便保持他们的专业水平,例如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提醒、临床会诊、技术培训等。

总之,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和管理非常重要,这对于患病的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关注这一部门,提供最好的条件来支持病人和医护人员。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4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引言】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

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 管理单元以8到12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是为了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以满足重症患者的特殊需求。

本指南于2024年发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设备配置、功能布局、人员配置、质量管理等。

一、建筑设计方面,ICU的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建筑结构:ICU应位于医院主楼或主楼相邻部位,便于各科病人转运和抢救。

建筑区域应合理布局,不宜过小。

2.空间布局:ICU需要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病房、护士站、医疗设备室、洗手间等。

3.通风与照明: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且要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和人工照明。

二、设备配置方面,ICU需要配备一系列的医疗设备,以满足重症患者的监测和治疗需求,例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无创血压监测仪等。

三、功能布局方面,ICU需要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

例如,病房区域应包括病人床位、观察区、诊疗区等;护士站应设置在能够全面观察病人情况的位置上,方便护理操作和监护工作。

四、人员配置方面,ICU需要有合适的专业医护人员。

医务人员要对重症患者有全面的了解和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处理各种急危重症状况。

五、质量管理方面,ICU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同时,对ICU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24)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有指导性的建设和管理原则。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设备配置、功能布局、人员配置和质量管理,我们能够做到为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73145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73145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

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

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构建与管理重症医学科:2023版指南

构建与管理重症医学科:2023版指南

构建与管理重症医学科:2023版指南
简介
本指南旨在为医院和医疗机构构建和管理重症医学科提供指导。

重症医学科(ICU)是一个关键的医疗部门,负责治疗危重病患者。

本指南将提供一些简单的策略,以帮助医院顺利建立和管理高效的
重症医学科。

构建重症医学科
构建重症医学科需要以下步骤:
1. 需求评估:评估医院的需求,包括危重病患者数量、设备需
求和人员需求。

2. 空间规划: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ICU所需的床位、医疗设备和工作站。

3. 设备采购:购买适当的医疗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和药物
输液泵。

4. 人员招聘和培训:招聘合格的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并提
供必要的培训。

5. 制定流程和协议: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和协议,确保医疗团队
在处理危重病患者时能够高效运作。

管理重症医学科
管理重症医学科需要以下策略:
1. 领导团队:建立一个专业的领导团队,负责协调和管理ICU 的日常运作。

2. 持续培训:为医疗团队提供持续的培训和研究机会,以保持专业水平。

3.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机制,监测ICU的运作质量并持续改进。

4. 多学科合作:促进ICU内外的多学科合作,提供综合的医疗服务。

5. 危机管理:制定危机管理计划,以应对突发情况和灾难。

结论
通过遵循本指南提供的简单策略,医院和医疗机构可以成功构建和管理高效的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在救治危重病患者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重视其建设和管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引言】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

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ICU的人员配备】(一)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以上。

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

ICU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指南ICU的定义►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基本要求►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ICU的规模►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ICU的人员配备►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以上►ICU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ICU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3 : 1以上。

►ICU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

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ICU医师应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以胜任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监测与治疗的要求。

►ICU医师应经过规范化的相关学科轮转培训。

►ICU医师必须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

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ICU医师应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复苏▪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免疫功能紊乱。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一、ICU建设1.空间规划:ICU应具备较大的空间,包括病房、观察室、办公室等。

合理划分空间以确保病人的隐私和治疗需求。

2.设施设备:ICU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和器械,例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体外膜肺氧合机等。

同时应考虑到辅助设备的布局和通风系统的设计,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3.人员配置:ICU需要配备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等。

合理的人员配置可以提高抢救效率和病人的康复速度。

4.卫生与消毒:ICU是病人密集型区域,因此卫生与消毒工作非常重要。

要定期清洁病床、仪器设备以及环境,加强手部卫生和病区通风,做好感染控制。

二、ICU管理1.医疗流程:制定科学的医疗流程,确保每个病人都能得到规范化的治疗。

例如,对于各类危重病患的入院评估、监护要点、抢救流程等,都应有明确的操作规范。

2.人员培训:医护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进入ICU工作。

定期举行学术讨论和培训班,加强团队合作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3.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机制,包括ICU日常例会、病房巡查、医疗纪录整理等。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和协作,实现跨科室的连续性护理。

4.质量评估: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医疗安全检查,加强医疗质量监督和风险控制。

同时进行病例讨论和模拟演习,总结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ICU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5.病患沟通:ICU患者多为危重病患,他们及其家属对医疗情况往往心急如焚。

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时解答疑问,给予心理支持,提高病患满意度。

总之,ICU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综合性且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医院全员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施和设备建设,科学的管理和培训,质量评估与沟通,才能提高ICU的医疗水平和满意度,为危重病患提供更好的治疗。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最新版2022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最新版2022

最近发布的"重症护理部门建设与管理准则(2022年)",就像你建造和经营顶尖重症监护室的最终指南一样。

这本最新版本充满了所有最新的技巧和技巧,包含了你需要知道的一切在危急情况下提供尽可能最好的护理。

这就像一张基于证据的图将帮助你浏览不断变化的保健环境。

系好安全带准备潜入令人兴奋的重症监护医学世界
新的指南涵盖了很多关于ICU的内容,比如如何设置地方,如何管理人员配备和员工队伍,你需要什么样的设备和技术,以及如何确保患者安全并获得顶级护理。

他们也谈论你需要思考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在关键护理。

他们还给你一些如何应对特定重大疾病的提示,比如败血症、急性呼吸困难综合症(ARDS)和创伤性脑损伤。

这都是为了帮助医护人员为重症患者提供尽可能最好的护理。

准则的最新版本着重强调促进伊斯兰法院联盟小组内部以及与参与连续护理的其他部门和保健提供者的跨学科协作和有效免疫。

这符合我们优先考虑团队协作、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以及持续改善关键护理医学的政策。

鼓励卫生保健领导人、行政人员和一线提供者参考2022年版指南,了解宝贵的见解和实际结果,以指导成功的重症护理医学部门的发展和管理。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者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者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 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科建设和ICU 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 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一) 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 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 ICU 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 ICU 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 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普通以该ICU 服务病床数或管理单元以8 到12 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 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一) ICU 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 以上。

ICU 日常工作中可有部份轮科、进修医师。

ICU 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二) ICU 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 2.5~3 : 1 以上。

重症医学科建立与管理指南(2023版)

重症医学科建立与管理指南(2023版)

重症医学科建立与管理指南(2023版)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重症医学科建立与管理的指南,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医生有效地管理重症患者。

本指南基于2023年的最新研究和实践经验,旨在促进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和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指南内容
1. 重症医学科的定义和目标
- 定义重症医学科的范围和职责
- 重症医学科的目标和使命
2. 重症医学科的建立和组织
- 重症医学科的必备条件和要求
- 重症医学科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
- 重症医学科的设备和资源配置
3. 重症医学科的管理原则
- 重症医学科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 重症医学科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和协调
4. 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实践指南
- 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监测
- 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和疼痛管理
5. 重症医学科的人员培训和发展
- 重症医学科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 重症医学科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计划
6. 重症医学科的研究和学术交流
- 重症医学科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重症医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机会
结论
通过本文档的指导,医疗机构和医生可以更好地建立和管理重症医学科,提高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我们鼓励各个医疗机构根据本指南的原则和建议,进行适当的改进和优化,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重症医学科的需求。

如需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全文。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1. 引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中提供给重症患者的专门护理服务的病房。

ICU的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以便医院在建设和管理ICU时能够遵循最佳实践,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2. 建设ICU的基本要求为了满足重症患者的特殊需求,建设ICU需要考虑以下基本要求:2.1 空间规划ICU的空间需要足够宽敞,以容纳各种医疗设备和人员活动。

通常需要包括病房区、护理站、医务人员休息区、会诊室等。

同时,需要合理规划通风、照明和消防设施,以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患者的安全。

2.2 设备配置ICU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床位、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稳定性、可靠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及时监测和治疗。

2.3 护理人员配置ICU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处理重症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工作。

护士和医生的配置应根据病房规模和患者病情确定,确保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

3. ICU的管理流程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ICU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流程。

以下是常见的管理流程:3.1 入院和出院评估每位患者入院时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医学评估。

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

同样,当患者出院时,也需要进行评估和出院指导,确保患者的顺利康复。

3.2 临床路径管理ICU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指为特定疾病或治疗的患者设计的一套预定的、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通过临床路径的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

3.3 感染控制由于ICU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较弱,感染控制尤为重要。

ICU需要制定严格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范,包括手卫生、消毒与无菌操作、床位管理等。

通过正确的感染控制措施,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35214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35214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4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引言】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

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

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

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第九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第十条医院相关科室应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持能力,能随时为重症医学科提供床旁B超、血液净化仪、X线摄片等影像学,以及生化和细菌学等实验室检查。

第十一条重症医学科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患者的需要,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医院病床总数的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该适度扩大规模。

重症医学科每天至少应保留l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

第十二条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第十三条重症医学科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宜接近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血库)等。

第三章质量管理第十四条重症医学科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重症医学科应当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医疗、护理、医院感染等管理部门应履行日常监管职能。

第十六条重症医学科收治以下患者:(一)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或者系统功能衰竭,经过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恢复的患者。

(二)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严密的监护和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三)在慢性器官或者系统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或接近原来状态的患者。

(四)其他适合在重症医学科进行监护和治疗的患者。

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肿瘤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加强监测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重症医学科的收治范围。

第十七条下列病理状态的患者应当转出重症医学科:(一)急性器官或系统功能衰竭已基本纠正,需要其他专科进一步诊断治疗;(二)病情转入慢性状态;(三)病人不能从继续加强监护治疗中获益。

第十八条重症医学科的患者由重症医学科医师负责管理,患者病情治疗需要时,其他专科医师应及时提供会诊。

第十九条医院应采取措施保证重症医学科医师和护士具备适宜的技术操作能力,并定期进行评估。

第二十条对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应进行疾病严重度评估,为评价重症医学科资源使用的适宜性与诊疗质量提供依据。

第二十一条医院应建立和完善重症医学科信息管理系统,保证重症医学科及时获得医技科室检查结果,以及质量管理与医院感染监控的信息。

第二十二条重症医学科的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的管理和使用应当有规范、有记录。

第二十三条重症医学科的仪器和设备必须保持随时启用状态,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由专人负责维护和消毒,抢救物品有固定的存放地点。

第四章医院感染管理第二十四条重症医学科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对特殊感染患者的隔离。

严格执行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的各项措施,加强耐药菌感染管理,对感染及其高危因素实行监控。

第二十五条重症医学科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和控制医院感染。

第二十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

具备足够的非接触性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第二十七条对感染患者应当依据其传染途径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对经空气感染的患者应当安置负压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第二十八条重症医学科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

第二十九条重症医学科应当严格限制非医务人员的探访;确需探访的,应穿隔离衣,并遵循有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规定。

第三十条重症医学科的建筑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通道。

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原则。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三十一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设置省级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中心或者其他有关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科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或者其他组织开展对重症医学科的检查和指导,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三条设在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内开展本科重症患者治疗的科室和病房参照本指南管理。

第三十四条本指南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附件:1.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要求2.重症医学科基本设备附件1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要求一、医师(一)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要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常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免疫功能紊乱。

要掌握复苏和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三)除掌握临床科室常用诊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心肺复苏术、颅内压监测技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持续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

二、护士(一)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给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胸部物理治疗技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

(三)除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外,应具备以下能力:各系统疾病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重症监护的心理护理等。

附件2重症医学科基本设备一、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

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

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

每个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

重症医学科应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每个电路插座都应在主面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

二、应配备适合的病床,配备防褥疮床垫。

三、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

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强治疗单元至少配备1台便携式监护仪。

四、三级综合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原则上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二级综合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呼吸机。

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

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强治疗单元至少应有1台便携式呼吸机。

五、每床均应配备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其中微量注射泵原则上每床4台以上。

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六、其他必配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管道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纤维支气管镜、升降温设备等。

三级医院必须配置血液净化装置、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三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