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专题三“样板戏”与当代戏剧实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家浜》
简评: 文革中最流行的 反面人物唱词
智斗
胡传魁:(唱)【西皮二六】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流水】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 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 若无其事地从 屋里走出。]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 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 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背影,唱)【反西皮摇板】 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接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西皮摇板】 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接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接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西皮流水】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西皮摇板】 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西皮流水】 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西皮摇板】 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三) 样板戏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
1、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时代,主要指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个阶段“十 七年时期”中的后半段,即从1958年到1964年。这个时期,刚刚进行 了对中国文坛的一系列批判运动,特别是“反右运动”,并还在继续 开展反右倾运动。社会上,又出现了“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 人民公社)的大规模运动。1962年后,“阶级斗争”学说的提出,而 1964年刚刚开始的“四清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更加 剧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气氛。 2、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文化语境,主要指当时的文化背景。一方面, 传统文化作为文艺的“旧基地”遭到全面清除,在此之前的几乎所有 文学创作都遭到否定和质疑,另一方面,“二革”创作方法(即“革 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成为了创造 “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指导原则。文艺问题作为“上层建筑”中一 个重要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而戏剧,作为一种影响面大, 涉及人广的特殊文艺形式,更是得到了比其他文艺形式更多的关注。
“样板戏”剧照
光辉照儿永向前
铁梅:(唱)【二黄快三眼】 爹爹给我无价宝, 光辉照儿永向前。 爹爹的品德传给我, 儿脚跟站稳如磐石坚, 爹爹的智慧传给我, 儿心明眼亮永不受欺瞒; 爹爹的胆量传给我, 儿敢与豺狼虎豹来周旋。 家传的红灯有一盏, 爹爹呀! 你的财宝车儿载,船儿装, 千车也载不尽, 万船也装不完, 铁梅我定要把它好好保留在身边。
(四)《红灯记》
《红灯记》最早的戏剧演出出现在沪剧舞台上 , 改编自电 影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由凌大可、夏剑青改, 1962 年上海爱华沪剧团演出。 1964 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 会在京举行,中国京剧院和哈尔滨京剧院同时选取了这一题材 进行移植,后者仍延用原名,由梁一鸣、赵鸣华、云燕铭主演; 前者则更名为《红灯记》,剧本由阿甲、翁偶虹据沪剧改编, 李少春、高玉倩、刘长瑜、袁世海主演,“文革”中被确定为 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钱浩梁(浩亮)替代李少春成为该剧主 演,其余角色的饰演者保持原班人马。
二、《红灯记》等样板戏
(一)、样板戏的概念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 提出京剧《海港》、《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 《沙家浜》,这八个革命样板戏, 突出地宣传了光焰无际的毛泽东思想, 突出地歌颂了历史主人翁工农兵,它贯穿着毛主席的为工农兵服务, 为 无产阶级服务的革命文艺路线, 体现了“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 的方针, 做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
C、《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 要》, 经过毛泽东多次亲自修改。可说是代表了毛泽东 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基本思想。《纪要》否定了十七年 的文学艺术, 提倡的是:“我们要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 导下, 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去创造无 愧于我们伟大的国家, 伟大的党, 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 军队的社会主义的革命新文艺。这是开创人类历史新纪 元的,最光辉灿烂的新文艺。”肯定的是:“歌颂我国 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战线 上的大跃进,歌颂我们的英雄人物,歌颂我们伟大的党, 伟大的领袖英明领导的文艺作品。”《纪要》还提出建 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样板,这样板便是革命现代京剧。
《红灯记》
片 段 欣 赏
(五)、《沙家浜》
《沙家浜》取材于崔佐夫的“革命回忆录”《血 染着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 20 世纪 50 年代末,上海市人民沪剧团集体将其改编 为沪剧剧本,取名《碧水红旗》,执笔文牧。 1960 年正式公演时又改名为《芦荡火种》。 1963 年初 冬,正醉心于“京剧革命”的江青看中了沪剧《芦 荡火种》,便“推荐”给北京京剧团,令将其改编 成京剧。北京京剧团汪曾祺、杨毓珉、萧甲、薛恩 厚等负责剧本改编,根据原剧突出“地下工作”的 主题,剧名亦改为《地下联络员》,由文化部和中 国京剧院、北京京剧团进行京剧的改编和排演。 1964 年 6 月,在全国的京剧现代戏观察大会上参 加会演,并依据毛泽东的意见改名《沙家浜》。
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成为团结人民, 教育人民, 打击敌人, 消灭敌
人的有力武器。” 以此来“为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 典范。”
(二)、样板戏产生的背景
1、“样板戏”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绝对化发展。 A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说“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 的阶级, 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又说革命的文艺是 “整个革命及其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团结人民, 教育 人民,打击敌人, 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还说革命文艺 “是为工农兵的, 为工农兵而创作, 因此, 作家“必须长 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 到火热的斗 争中去, 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
文中 学国 专当 题代
专题三 “样板戏”与当代戏剧实
验
• 学习要求:
• • • • • 1掌握老舍的戏剧成就 2老舍的《茶馆》的创作特点 3样板戏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特点 4高行健《车站》的艺术创新 5样板戏产生文化语境
一《茶馆》与十七年戏剧的发展
• (一)、十七年戏剧的发展 • 1、1949—1952年 旧剧改革 传统剧革新
《沙家浜》
“智斗”是《沙家浜》的精华所在。但是,在这 场戏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主题先行论”的痕迹, 能够透视到中国 20 世纪的政治风云变幻。作为一 个极富象征意味的戏剧段落,这场戏集中表现了 “两条战线、两种形式、三个层次、三个方面”的 “政治斗争”。具体说,就是“武装斗争”与“地 下斗争”这“两条战线”的斗争,文本内显性的 “戏剧斗争”与文本外隐性的“社会斗争”这“两 种形式”的“政治斗争”,“阿庆嫂与胡传魁、刁 德一”、“江青与彭真”、“毛泽东与刘少奇”三 个层面的“政治斗争”,“形象人物”、“演艺人 物”、“政治人物”三个方面人物的“政治斗争”。 所有的斗争,都显示出斗智斗勇的“政治斗争”特 质,都使这场戏显示出神秘诡异的政治色彩。
•
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艺术, 30年代,以茅盾及其《子夜》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学。40年 代,是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标 志,出现了以赵树理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及其创 作。49年以后 “十七年”文学。发展的结果是出现了 《艳阳天》、《金光大道》、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 《沙家浜》等。可以说其间虽有拓展,但总的趋势是,向 着绝对化方向发展。“革命样板戏”就是这种无产阶级革 命文学艺术向绝对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从无产阶级革 命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上去把握,才能更为深刻地、 全面地、客观地了解和把握“样板戏”。换句话讲,“样 板戏”并非有了一个江青就一下子凭空创造出来了,而是 一种历史的积淀。因此,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及其发展,为 “样板戏”的出现提供了历史、文化语境,“样板戏”是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语境下,绝对发展的必 然结果。二者之间与本质上是一致的。
《沙家浜》
沪剧《芦荡火种》说的是 1939 年阳澄湖畔沙家浜 地区的中共地下联络员、春来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机 智巧妙地掩护郭建光等十八个新四军伤病员的故事,正 面表现的是“地下工作”,剧中的头号人物是阿庆嫂, 改编为京剧后主角变成了新四军排长郭建光,但阿庆嫂 与胡传魁和刁德一的斗智斗勇仍然是全剧中最精彩的片 断。
B、毛泽东在1963~64年,有两个关于文学艺术的批示。
第一个批示是:“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 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 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 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不能低估电影、新诗、 民歌、美术、小说的成绩,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少。至于 戏剧部门,问题就更大了。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 为这个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 大问题。这需要从调查研究着手,认真抓起来。”许多 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 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第二个批示是: “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据说有少数 几个好的),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 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 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最近几年,竟然跌倒了修正主义 的边缘。如不认真改造,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 像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那样的团体。”
1 《红灯记》
片 段 欣 赏
光辉照儿永向前
铁梅:(唱)【二黄快三眼】 爹爹给我无价宝, 光辉照儿永向前。 爹爹的品德传给我, 儿脚跟站稳如磐石坚, 爹爹的智慧传给我, 儿心明眼亮永不受欺瞒; 爹爹的胆量传给我, 儿敢与豺狼虎豹来周旋。 家传的红灯有一盏, 爹爹呀! 你的财宝车儿载,船儿装, 千车也载不尽, 万船也装不完, 铁梅我定要把它好好保留在身边。
胡与刁的区别
心理分析,突出阿 庆嫂机智和敏锐.
剧情: 讲述日本统治下的东北,铁路工人李玉和作为地下交通员,以 红灯为信号和标志来接应战友并传递情报。不料,王连举卖友 求荣、叛变革命,导致李玉和被捕,李玉和的母亲李奶奶、女 儿李铁梅也先后入狱。最后,李玉和及李奶奶英勇牺牲,李铁 梅继承遗志前赴后继,把密电码送交游击队。 “赴宴斗鸠山”是样板戏的一个经典段落,它很好地反映出 了当时人们对于政治与文艺关系的深刻理解,体现出了无产阶 级革命文艺的“政治特点”,惟其如此,在这场戏中,“戏剧 冲突”就变成了“政治冲突”。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龙须沟》话剧的开山之作
• 2、1953—1957年 当代戏剧第一个高潮
• 昆曲《十五贯》一部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 • • •
3、1957—1960年 历史剧兴起 老舍、田汉等 4、1960年代初—1966年 第二次高潮 吴晗、《红灯记》等。
• • • • • •
(二)、总体特征:四个方面 P49 1、艺术与政治 2、剧种全面 3、姿态多样 4、现代主题的尝试
《红灯记》
片 段 欣 赏
浑身是胆雄赳赳
李玉和:(庄重接酒)(雄伟地) (唱)【西皮二六】 临行喝妈一碗酒, 浑身是胆雄赳赳。 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 千杯万盏会应酬。 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 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 (亲切地、含义深长地接唱) 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 来往“帐目”要记熟。 困倦时留神门户防野狗, 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 家中的事儿你奔走, 要与奶奶分忧愁。
• • • •
(三)、老舍与茶馆 1、老舍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 P50 A现实与北京B人物刻画见长 C北京特色的语言
•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344033&i id=4692270&cid=23 • 2、《茶馆》的创作特点: • A戏剧结构: 人像展览式、舍弃情节但又充满戏剧冲突 • B语言:京味 • C人物形象:王利发、常四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