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计算方法分析
负荷计算的需要系数法
![负荷计算的需要系数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dd248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c.png)
1、在工程中380/220V三相平衡负荷旳计算电流:
I js
Pjs
Pjs
1.52Pjs
3 Ue cos 0.658 cos cos
式中:Ue ----三相设备旳额定电压, Ue 0.38kV
2、在工程中220V单相负荷旳计算电流:
。
I js
U ed
Pjs cos
Pjs 0.22 cos
4.55Pjs cos
方案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
1、方案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拟定计算容量时,采用单位指标法
计算,并根据所计算旳成果,拟定本工程所需电力变压器旳台数和每 台旳容量。
注:1)当空调冷水机组采用直燃机时,用电指标一般比电动压缩
机制冷时旳用电指标降低25—35VA/㎡。 表中所列旳用电指标为上限值,是按空调采用电动压缩机制冷
在0.85~1。
KQ—无功功率同步系数。对于配电干线计算负荷,K取值范围一般在 0.93.~0.97;对于变电站总计算负荷,K取值范围一般在0.95~1。
4
二、二项式法 三、利用系数法 四、利用多种用电指标旳负荷计算法
当用电设备台数及容量还未拟定,但须作出初步旳负荷计算时。如:供配 电系统处于规划阶段时;
8
二、设备容量旳计算:
1、单台设备旳容量为设备名牌上旳额定容量和额定功率。 2、多台设备旳容量为总设备容量之和,再乘以需要系数。 3、季节性负荷,如:空调制冷设备和采暖设备,取其大者计入总 设备容量。 4、成组用电设备旳设备容量计算时,不涉及备用设备。 5、消防设备遇火灾时,必须切除旳设备取其大者,计入总设备容 量。 6、照明设备旳设备容量,必须将灯泡旳功率加上灯具旳功率。如: 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高压汞灯,均将灯泡旳额定功 率加上镇流镇流器旳损耗功率。如:低压钠灯、低压卤钨灯、均需 要将灯泡旳额定功率再加上灯具上旳变压器旳功耗。
负荷计算方法
![负荷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e649c5b8f67c1cfad6b83e.png)
负荷计算方法供电设计常采用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有:需用系数法、二项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和单位产品电耗法等。
需用系数法计算简便,对于任何性质的企业负荷均适用,且计算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尤其对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较小,且用电设备数量较多的用电设备组,因此,这种计算方法采用最广泛。
二项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大的场合,如机械加工企业、煤矿井下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等。
利用系数法以平均负荷作为计算的依据,利用概率论分析出最大负荷与平均负荷的关系,这种计算方法目前积累的实用数据不多,且计算步骤较繁琐,故工程应用较少。
单位产品电耗法常用于方案设计。
一、设备容量的确定用电设备铭牌上标出的功率(或称容量)称为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P N ,该功率是指用电设备(如电动机)额定的输出功率。
各用电设备,按其工作制分,有长期连续工作制、短时工作制和断续周期工作制三类。
因而,在计算负荷时,不能将其额定功率简单地直接相加,而需将不同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额定功率换算成统一规定的工作制条件下的功率,称之为用电设备功率P Nµ。
(一)长期连续工作制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长期连续运行,负荷比较稳定,如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水泵、电动发电机等。
机床电动机,虽一般变动较大,但多数也是长期连续运行的。
对长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有P Nµ=P N (2-9)(二)短时工作制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工作时间很短,而停歇时间相当长。
如煤矿井下的排水泵等。
对这类用电设备也同样有P Nµ=P N (2-10)(三)短时连续工作制用电设备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周期性地时而工作,时而停歇。
如此反复运行,而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如电焊机、吊车电动机等。
断续周期工作制设备,可用“负荷持续率”来表征其工作性质。
负荷持续率为一个工作周期内工作时间与工作周期的百分比值,用ε表示100%100%t t T t t ε=⨯=⨯+ (2-11) 式中 T ——工作周期,s ;t ——工作周期内的工作时间,s ;t 0——工作周期内的停歇时间,s 。
负荷计算的目的、方法以及原则,一网打尽!
![负荷计算的目的、方法以及原则,一网打尽!](https://img.taocdn.com/s3/m/4583c2f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9.png)
负荷计算的目的、方法以及原则,一网打尽!负荷计算目的和意义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中负荷的统计计算是一项重要内容,负荷计算结果对供电容量报装、选择供配电设备及安全经济运行均起决定性的作用。
负荷计算的目的是:(1)计算变配电所内变压器的负荷电流及视在功率,作为选择变压器容量的依据。
(2)计算流过各主要电气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熔断器等)的负荷电流,作为选择设备的依据。
(3)计算流过各条线路(电源进线、高低压配电线路等)的负荷电流,作为选择线路电缆或导线截面的依据。
(4)计算尖峰负荷,用于保护电器的整定计算和校验电动机的启动条件。
负荷计算方法我国目前普遍采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系数法确定用电设备的负荷,其中需要系数法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确定计算负荷的方法,最为简便;而二项式系数法在确定设备台数较少且各台设备容量差别大的分支干线计算负荷时比较合理;在建筑配电中,还常用负荷密度法和单位指标法统计计算负荷。
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指标法;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宜采用需要系数法。
负荷计算原则进行负荷计算时,应按下列原则计算设备功率:对于不同工作制的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应换算为统一的设备功率。
整流器的设备功率是指额定交流输入功率。
成组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不应包括备用设备。
当消防用电的计算有功功率大于火灾时可能同时切除一般电力、照明负荷计算有功功率,应按未切除的一般电力、照明负荷加上消防负荷计算低压总的设备功率、计算负荷。
否则计算低压总负荷时,不应考虑消防负荷。
当消防负荷中有与平时兼用的负荷时,该部分负荷也应计入一般电力、照明负荷。
单相负荷应均衡分配到三相上,当单相负荷的总计算容量小于计算范围内三相对称负荷总计算容量的15%时,全部按三相对称负荷计算;当超过15%时,应将单相负荷换算为等效三相负荷,再与三相负荷相加。
举例电线负荷:电力系统中的负荷一般是指的有功功率,而我们口头上长说的电线的负荷,一般是指它能承受的电流值,目前1KW相当于2A的电流。
负荷计算的方法
![负荷计算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6680a6f01dc281e43af0b2.png)
A相 PcA2=KdPeA=0.35×40.73=14.26kW QcA2=KdQeA=0.35×37.74=13.21kvar
B相 PcB2=KdPeB=0.35×40.4=14.14kW QcB2=KdQeB=0.35×42.4=14.84kvar
C相 PcC2=KdPeC=0.35×36.5=12.78kW QcC2=KdQeC=0.35×39.84=13.94kvar
3.各相总的计算负荷(设同时系数为0.95) A相 PcA=K∑(PcA1+PcA2)=0.95×(28+14.26)=40.15kW QcA= K∑(QcA1+QcA2)=0.95×(0+13.21)=12.55kvar B相 PcB= K∑(PcB1+PcB2)=0.95×(35+14.14)=46.68kW QcB= K∑(QcB1+QcB2)=0.95×(0+14.84)=14.10kvar C相 PcC= K∑(PcC1+PcC2)=0.95×(35+12.78)=45.39kW QcC= K∑(QcC1+QcC2)=0.95×(0+13.94)=13.24kvar
解 : (1) 冷加工机床:查表A-1,可得Kd1=0.2,cosφ1=0.5,tgφ1=1.73
Pc1= Kd1Pe1=17.72kW Qc1=Pc1tgφ1=17.72×1.73=30.66kvar (2)通风机:Kd2=0.8,cosφ2=0.8,tgφ2=0.75 Pc2= Kd2Pe2=0.8×1.5×4=4.8kW Qc2=Pc2tgφ2=4.8×0.75=3.6kvar (3)电阻炉:因只1台,故其计算负荷等于设备容量
三相用电设备的负荷计算方法
![三相用电设备的负荷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357d3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c.png)
三相用电设备的负荷计算方法一、引言三相用电设备的负荷计算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环节。
正确计算设备负荷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过载和故障。
本文将介绍三相用电设备负荷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二、三相电流计算三相用电设备的负荷计算首先需要计算三相电流。
三相电流的计算公式为:三相电流=设备功率/(√3×线电压×功率因数)其中,设备功率指的是设备的额定功率,单位为瓦特(W)或千瓦(kW);线电压指的是三相电压,单位为伏特(V);功率因数是设备的功率因数,通常为0到1之间的小数。
三、负荷计算方法在掌握了三相电流的计算方法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设备的负荷。
设备的负荷通常分为主要负荷和附加负荷两部分。
1. 主要负荷计算主要负荷是指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负荷。
主要负荷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常用的途径:(1)根据设备的额定功率计算。
根据设备的额定功率和功率因数,可以直接计算设备的主要负荷。
例如,一台额定功率为100kW,功率因数为0.8的设备,其主要负荷为:主要负荷=100kW/0.8=125kVA(2)根据设备的电流计算。
根据设备的额定电流和电压可以计算设备的主要负荷。
例如,一台额定电流为50A,电压为380V的设备,其主要负荷为:主要负荷=50A×380V×√3=44kVA2. 附加负荷计算附加负荷是指设备在特定条件下需要的额外负荷。
附加负荷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1)设备启动时的附加负荷。
设备在启动时通常需要比正常运行时更大的负荷,这是因为启动时设备需要克服静止摩擦力和惯性力。
启动时的附加负荷可以通过设备的起动电流来计算。
(2)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附加负荷。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额外的负荷,例如电机的负载扭矩、风机的风阻力等。
这些附加负荷可以通过设备的负载特性曲线来计算。
(3)其他特殊情况下的附加负荷。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设备可能需要额外的负荷,例如电弧炉的电弧负荷、焊接设备的焊接负荷等。
用电负荷计算
![用电负荷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a402a0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6.png)
用电负荷计算电负荷计算是指对其中一特定区域或其中一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进行估算和计算的过程。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确定该区域或设备所需的电源容量,从而实现合理规划和供电设计。
电负荷计算一般包括用电功率计算、用电能量计算和电流负荷计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计算方法及其对应的公式。
1.用电功率计算:用电功率是指消耗电能的速率,通常以瓦特(W)表示。
用电功率是电负荷计算的基础。
根据不同的设备和用途,可以使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1.1高级数学计算:对于其中一时间段内的用电功率波形进行详细的计算,可以利用高级数学中的积分和微分等方法来计算。
此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用电设备和系统。
1.2平均功率计算:如果电流和电压波形是简单的正弦波形,则可以使用平均功率计算方法。
平均功率可以通过电流有效值和电压有效值的乘积来计算。
P = U * I * cos(θ)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θ表示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cos(θ)为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是衡量电路对电能的利用效率的参数,取值范围为0到1之间。
2.用电能量计算:用电能量是用电设备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的总量,通常以千瓦时(kWh)表示。
用电能量计算可以通过用电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
E=P*T其中,E表示用电能量,P表示用电功率,T表示使用时间。
3.电流负荷计算:电流负荷是指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电流负荷计算常用于电路设计和配电系统规划。
可以通过电流的加法原理来计算电流负荷。
I=I1+I2+ (I)其中,I表示总电流,I1、I2、..、In表示各个分支电路的电流。
除了以上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电负荷计算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和因素。
例如,峰值负荷和谷值负荷的计算,不同用电设备的启动电流和运行电流的计算,以及用电设备的多次启停对电路的影响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路容量和供电系统的装置容量与负荷的匹配,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电负荷计算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和应用知识。
计算负荷的方法
![计算负荷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b844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a.png)
计算负荷的方法在电力系统中,负荷是指电力系统所需的电能。
计算负荷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中的重要工作,合理的负荷计算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负荷的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计算负荷的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历史负荷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负荷的日、月、年等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负荷的峰值、谷值等特点。
这种方法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提供依据,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参考。
其次,还可以采用负荷曲线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负荷大小的顺序排列的曲线,通过绘制负荷曲线,可以直观地了解负荷的变化规律。
利用负荷曲线,可以进行负荷分段、负荷平滑等操作,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依据。
另外,还可以采用负荷率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率是指实际负荷与额定负荷之比,通过对负荷率的计算,可以了解电力系统的负荷利用率,从而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参考。
此外,还可以采用负荷预测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预测是指通过对负荷变化规律的分析,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和模型来进行负荷的预测。
通过负荷预测,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预测性的依据,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最后,还可以采用负荷抽样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抽样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负荷进行抽样观测,通过对抽样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负荷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通过负荷抽样,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实时的负荷数据,为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计算负荷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负荷计算,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施工现场用电负荷计算
![施工现场用电负荷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bef4c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5.png)
施工现场用电负荷计算施工现场用电负荷计算是确定施工现场所需电力设备的能力和用电负荷的一个关键步骤。
准确的负荷计算能够帮助施工单位合理配置电力设备,提高施工现场的用电效率。
下面将介绍施工现场用电负荷计算的一般流程和常见的负荷计算方法。
1.初步确定用电负荷种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需要用电的设备种类,如照明、动力、机械设备等。
2.收集用电设备参数:收集每种设备的功率、电压、电流等参数,可以通过查找设备说明书、现场勘测或询问设备供应商获取这些参数。
3.计算设备负荷:根据设备的功率、电压和电流等参数,计算每种设备的负荷。
对于需要连续使用的设备,可以乘以负荷系数来考虑设备的使用率。
使用率较高的设备,负荷系数一般取1;使用率较低的设备,负荷系数可以适当减小。
4.汇总计算结果:将每种设备的负荷汇总计算得到总负荷。
可以根据设备的使用时间和负荷系数,计算每天、每周或每月的用电量。
5.安全裕度考虑:考虑到施工现场用电的不确定性和需求变化,可以根据经验或规范,增加10%至20%的安全裕度,确保用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负荷计算方法包括:1.静态负荷计算法:根据设备的功率、电压和电流等参数,计算每种设备的负荷,并将其加总得到总负荷。
这种方法适用于用电设备较少、负荷变化不大的情况。
2.动态负荷计算法:根据施工现场的用电情况,分析设备的工作时间、工作状态和负荷需求等因素,计算每种设备的负荷,并将其加总得到总负荷。
这种方法适用于用电设备较多、负荷变化较大的情况。
3.负荷曲线法:根据设备的用电时间、功率和负荷需求等参数,绘制负荷曲线。
负荷曲线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施工现场的负荷变化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计算用电负荷。
在施工现场用电负荷计算中,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因素,如气候条件、施工工艺和用电设备的特殊要求。
同时,为了确保用电系统的可靠运行,还需要进行配电线路的选择和电压降计算。
总之,施工现场用电负荷计算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需要仔细分析施工现场的用电需求,准确计算各种用电设备的负荷,并合理配置电力设备,以确保施工现场用电的安全、稳定和高效。
负荷计算方法和步骤详解
![负荷计算方法和步骤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d207c8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f.png)
负荷计算方法和步骤详解在进行电力系统和电气设计时,负荷计算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常见的负荷计算方法及其步骤。
1.需用系数法需用系数法是一种根据最大负荷和需用系数来确定负荷的方法。
需用系数是指设备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
通过乘以额定功率,可以得到设备在额定工况下的功率。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中小型电力负荷计算。
步骤:a.收集设备的功率数据和运行时间;b.计算设备的需用系数;c.将所有设备的需用系数相加,得到总需用系数;d.将总需用系数乘以额定功率,得到电力负荷。
2.利用系数法利用系数法是一种考虑设备运行时间对负荷的影响的方法。
它基于设备的利用系数来确定负荷。
利用系数是指设备在额定工况下的运行时间与总运行时间之比。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考虑到设备运行时间因素的场合。
步骤:a.收集设备的功率数据和运行时间;b.计算设备的利用系数;c.将所有设备的利用系数相加,得到总利用系数;d.将总利用系数乘以额定功率,得到电力负荷。
3.单位指标法单位指标法是一种根据单位面积或单位产品所需的功率来确定负荷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或工业生产线的负荷计算。
通过将单位指标乘以面积或产量,可以确定电力负荷。
步骤:a.确定单位面积或单位产品的功率指标;b.乘以面积或产量,得到电力负荷。
4.功率平衡法功率平衡法是一种通过平衡输入和输出的功率来确定负荷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功率平衡计算。
通过测量输入和输出的功率,可以确定电力负荷。
步骤:a.测量输入和输出的功率;b.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功率,确定电力负荷。
5.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面积功率法是一种根据单位面积所需的功率来确定负荷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住宅和办公楼等建筑物的负荷计算。
通过将单位面积功率乘以面积,可以确定电力负荷。
步骤:a.确定单位面积的功率指标;b.乘以面积,得到电力负荷。
6.单位产品功率法单位产品功率法是一种根据单位产品所需的功率来确定负荷的方法。
负载计算方法
![负载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ac0c13d6c175f0e7cd1377c.png)
tanwm值见附录表3。
(3)视在计算负荷:Sca2
P2 ca2
Q2 ca2
计算目的:用于选择各组配电干线及其上的开关设备。
28
当Kd值有一定变动范围时,取值要作具体分析。如台 数多时,一般取用较小值,台数少时取用较大值;设 备使用率高时,取用较大值,使用率低时取用较小值。 当一条线路内的用电设备的台数较小(n<3台)时, 一般是将用电设备额定容量的总和作为计算负荷,或 者采用较大的Kd值(0.85~1)。
者用于低压母线的选择及车间变电所电力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30
4. 确定车间变电所中变压器高压侧的计算负荷
Pca·4=Pca·3+ΔPT Qca·4=Qca·3+ΔQT
Pca·4、Qca·4、Sca·4-车间变电所中变压器高压侧的有功、无功及视在计算 负荷(kW、kvar及kVA) ΔPT、ΔQT-变压器的有功损耗与无功损耗(kW、kvar)。
4
5
6
2.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1)年最大负荷Pmax 年最大负荷Pmax就是全年中负荷最大的工作班内消耗
电能最大的半小时的平均功率,因此年最大负荷也称为 半小时最大负荷P30。 (2)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又称为年最大负荷使用时间 Tmax,它是一个假想时间,在此时间内,电力负荷按年 最大负荷Pmax (或P30)持续运行所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 该电力负荷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
供配电技术
第3章 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工程系
第3章 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3.1 负荷曲线与计算负荷 3.2 用电设备额定容量的确定 3.3 负荷计算的方法 3.4 功率损耗与电能损耗 3.5 变电所中变压器台数与容量的选择 3.6 功率因数与无功功率补偿
计算负荷的方法
![计算负荷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0dfc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5.png)
计算负荷的方法在电力系统中,负荷是指电力系统所需要供给的电能,它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础。
正确地计算负荷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将介绍计算负荷的方法。
首先,计算负荷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静态负荷计算和动态负荷计算。
静态负荷计算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根据负荷的统计数据和负荷特性,对负荷进行分析和计算。
静态负荷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负荷种类、获取负荷数据、负荷分析和负荷计算。
首先是确定负荷种类。
负荷种类包括工业负荷、商业负荷、居民负荷等。
不同种类的负荷具有不同的特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分析。
其次是获取负荷数据。
获取负荷数据是进行负荷计算的基础。
负荷数据包括负荷的大小、负荷的变化规律、负荷的峰值等。
通过对负荷数据的获取和整理,可以为后续的负荷分析和计算提供依据。
然后是负荷分析。
负荷分析是指对负荷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负荷的特性和规律。
通过负荷分析,可以揭示负荷的变化规律、负荷的峰谷差等重要信息,为后续的负荷计算提供依据。
最后是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是根据负荷数据和负荷分析的结果,进行负荷的预测和计算。
通过负荷计算,可以得到负荷的大小、负荷的分布规律等重要信息,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动态负荷计算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负荷的实际变化情况,对负荷进行实时预测和计算。
动态负荷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负荷预测、负荷调整和负荷优化。
首先是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是指根据负荷的实际变化情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负荷进行预测。
通过负荷预测,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提供依据。
其次是负荷调整。
负荷调整是指根据负荷的实际变化情况,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以满足负荷的需求。
通过负荷调整,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最后是负荷优化。
负荷优化是指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正确地计算负荷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基础。
静态负荷计算和动态负荷计算是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它们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加厂房负荷计算分析
![机加厂房负荷计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5a0c0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e.png)
机加厂房负荷计算分析机加厂房负荷计算分析随着现代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机加工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机加厂房作为机加工业的重要场所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机加厂房的负荷计算分析是机加厂房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机加厂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机加厂房负荷计算的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一、机加厂房负荷计算的原理机加厂房的负荷计算是指对机加厂房电力负荷进行计算和分析的过程。
负荷是指机加厂房内各种电器设备消耗电能的总和。
机加厂房内的电器设备种类多样,每种设备的负荷特性各异,其负荷特性随着使用环境、工业生产的需要和使用方式等因素都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机加厂房的负荷计算中,必须分析各种设备的负载特性,以及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功率、功率因数、使用时间等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地评估机加厂房的电力负荷,以满足生产需求。
二、机加厂房负荷计算的方法机加厂房的负荷计算方法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按照各电器设备的定额功率进行计算,即根据每种设备的额定功率来计算其在实际使用中所占用的负载比例。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不够准确,无法考虑到各种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容易使计算结果偏差较大。
第二种是综合考虑设备的定额功率和实际使用情况,按照设备在实际使用中的功率因数、使用时间和负载率等因素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计算比较繁琐,需要收集大量实际数据,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
第三种方法是借助于计算机软件进行负荷计算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计算速度快,准确性高,推广应用也比较广泛。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专业的机加厂房负荷计算软件,用户可以直接使用。
三、机加厂房负荷计算的实际应用机加厂房负荷计算是机加厂房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机加厂房安全管理的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机加厂房负荷计算可以帮助企业科学规划机加厂房,合理配置各种设备和电力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可以为机加厂房的电力负荷控制和调节提供依据,更好地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可以评估机加厂房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6第六章电力负荷特性和计算分析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6第六章电力负荷特性和计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e0f62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9.png)
16
第二节 负荷计算的方法
根据长期观察所测得的负荷曲线可以发现: 对于同一类型的用电设备组、同一类型车间或 同一类企业,其负荷曲线具有相似的形状。因 此,典型负荷曲线就可作为负荷计算时各种必 要系数的根本依据。利用这种系数,根据工厂 所提供的用电设备容量、将其变换成电力设备 所需要的假想负荷——计算负荷。
Kz
Pca Pav
5、附加系数Kf
附加系数可定义为
Kf
Pm Pav
21
第三节 工厂供电负荷的统计计算例如
考虑到在变配电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用电设备都 同时运行,即使同时运行的设备也不一定每台都到达 额定容量,因此不能用简单地把所有用电设备的容量 相加的方法来确定计算负荷。 一、计算负荷的估算法
在作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阶段,尤其当需要进 行方案比较时,车间或企业的年平均有功功率和无功 功率往往可按下述方法估算。
25
第三节 工厂供电负荷的统计计算例如
〔二〕多组用电设备的负荷计算 多组用电设备求计算负荷的常用方法如下:
1、需要系数法 用需要系数法求计算负荷的具体步骤如下:
⑴将用电设备分组,求出各组用电设备的总额 定容量。
⑵查出各组用电设备相应的需要系数及对应的 功率因数Pc。a1Kd1PN1 Pca 2Kd2PN2
位为kW/m2〕时,车间的平均负荷按下 式求得
Pav A
式中 A —车间生产面积。
24
第三节 工厂供电负荷的统计计算例如
二、求计算负荷的方法
〔一〕对单台电动机
供电线路在30min内出现的最大平均 负荷即计算负荷为
Pca
PNM
N
PNM
式中 PNM-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供电系统负荷计算方法
![供电系统负荷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6cf00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9.png)
供电系统负荷计算方法计算负荷是供电系统设计计算的基础,为选择变压器台数和容量,选择电气设备,确定测量仪表的量程,选择继电保护装置等提供重要的计算依据。
所以负荷计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供电设计的质量。
对于各种类型的用户,由于其供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都是相同的,所以在工程实践中根据不同的计算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负荷,总结出的各种负荷的计算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因此,本章以工矿企业用户为例来论述计算负荷的意义及求计算负荷的方法。
一、负荷的基本概念工厂供电系统运行时的实际负荷并不等于所有用电设备额定功率之和这是因为用电设备不可能全部同时运行,每台设备也不可能全部满负荷,各种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因此,工厂供电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找出这些用电设备的等效负荷。
所谓等效是指这些用电设备在实际运行中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与等效负荷产生的热效应相等,产生的最大温升与等效负荷产生的最高温升相等。
我们按照等效负荷,从满足用电设备发热的条件来选择用电设备,用以计算的负荷功率或负荷电流称为“计算负荷”。
通常规定取30分钟(min)平均最大负荷P30、Q30和S30作为该用户的“计算负荷”,并用Pj、QJS和Sj分别表示其有功、无功和现在计算负荷。
为什么取用“30分钟平均最大负荷”呢这是考虑:对于中、小截面的导体,发热时间常数(即表示发热过程进行快慢的时间数值)大约为10min左右,在短暂的时间内通过尖峰负荷时,导体温度来不及升高到相应伍而尖峰负荷就消失了,所以尖峰负荷虽比P30,Q30和S30大,但不是造成导体达到最高温升的主要原因。
实验表明,导体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约为3T—4T,所以对于中、小截面导体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可近似为3T30min;对于较大截面导体,发热时间常数大多大于10min,因而在30min时间内,一般达不到稳定温升,取30min平均最大负荷为计算负荷偏于保守,但为选择计算的方便和一致性,如上规定还是合理的。
计算负荷概念
![计算负荷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908e3e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7.png)
计算负荷概念
负荷概念是指在某个系统或设备上承受的工作量或压力。
在不同领域中,负荷的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1. 电力负荷:电力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所需要的电功率总和。
电力负荷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来计算,公式为:电力负荷(Watt)= 电流(Ampere) ×电压(Volt)
2. 载荷负荷:在工程领域,载荷负荷是指物体或结构所承受的外部力或荷载。
可以通过分析结构的强度和受力情况来计算载荷负荷。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楼板负荷、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3. 网络负荷: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荷是指网络上的流量和传输的数据量,可以用于评估网络的性能和带宽需求。
网络负荷可以通过测量流量或数据包数来计算。
4. 人体负荷:在健康和人体工程学领域,人体负荷是指人体在工作或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力和压力。
人体负荷可以通过测量肌肉活动、心率和呼吸率等生理指标来评估。
总而言之,负荷概念是指在某个系统或设备上承受的工作量或压力,并且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
![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49c32c7375a417866f8f85.png)
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一、需要系数法(二)负荷计算的需要系数法 2.单组设备计算负荷当分组后同一组中设备台数>3台时,计算负荷应考虑其需要系数。
∑==ni Ni d c P K P 1φtg P Q c c =3.多组设备计算负荷∑=∑=mj cj P c P K P 1∑=∑=mj cj Q c Q K Q 122c c c Q P S += rc c U S I 3=二、二项式法1.单组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台数≥3时的计算负荷x ni Ni c cP P b P +=∑=12.多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m ax 11)()(x m j ni Nij j c cP P b P +=∑∑==φφtg cP tg P b Q x j m j ni Nij j c m ax 11)()(+=∑∑==三、利用系数法四、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适合于用电设备台数及容量尚未确定时所作的负荷计算。
1.负荷密度法 S P c ρ= 2.单位指标法 N P c α= 3.住宅用电指标法 N K P c β∑=五、各种负荷计算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指标法中除了住宅用电量指标法外的其他方法一般只用作供配电系统的前期负荷估算。
2、需要系数法计算简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适合用电设备数量较多,且容量相差不大的情况。
3、二项式法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大容量设备的作用,因此,当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使用二项式法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4、利用系数法是通过平均负荷来求计算负荷,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概率沦与数理统计,因此是一种较为准确的计算方法。
供配电负荷计算方法详细解答
![供配电负荷计算方法详细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9095abbbf78a6529657d531a.png)
供配电负荷计算方法详细解答负荷计算的方法有: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需要系数法和利用系数法等。
1)单位面积功率法和单位指标法:利用负荷密度或者单位用电指标来确定计算负荷的方法。
2)需要系数法:用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
3)利用系数法:采用利用系数求出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再考虑设备台数和功率差异的影响,乘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得出计算负荷。
单位面积功率法和单位指标法1、单位面积功率确定计算负荷是已知不同类型的负荷在单位面积上的需求量,乘以建筑面积或使用面积得到的负荷量。
式中 P js——有功计算负荷,KWP eˊ——单位面积功率,或称负荷密度,WM2S——建筑面积,m2单位面积功率法一般在方案阶段使用。
(已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未知用电设备的数量和额定容量)2、单位指标法确定计算负荷已知不同类型的负荷在单位核算单位上的需求量,乘以单位核算单位得到的负荷量。
式中 Pjs——有功计算负荷,KWPeˊ——单位用电指标,W∕户,W∕人,W∕床N——单位数量,如户数、人数、床位数单位指标法一般在方案阶段使用需要系数法1、需要系数确定计算负荷定义需要系数是表示配电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同时使用的程度。
通常其值小于1.用电设备的工作制设备:能长期连续运行,每次连续工作的时间超过8小时,运行时负荷比较稳定。
在计算其设备容量时直接查取其铭牌上的额定容量。
短时工作制设备:这类设备的工作时间较短,停歇时间较长,在计算其设备容量时,直接查取其铭牌上的额定容量。
反复短时工作制设备:这类设备的工作呈周期性,时而工作时而停歇,如此反复,且工作时间与停歇时间有一定比例。
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功率1.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功率是指所有单个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之和,但不应包括备用设备在内。
2.配电干线计算负荷时,用电设备组应是本配电干线内的单个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之和。
3.变压器计算负荷时,用电设备组应是本变压器内的单个用电设备功率之和。
负载计算方法
![负载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c3f032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6.png)
式中:Sca·3-变压器低压母线上的计算负荷(kVA)。
30
5. 确定全车间变电所中高压母线上的计算负荷
Pca·5=ΣPca·4+P4m
Qca·5=ΣQca·4+Q4m
Sca5
P2 ca5
Q2 ca5
P4m、Q4m—车间高压用电设备的有功及无功计算负荷。
计算目的:用于选择车间变电所高压配电线及其 上的开关设备
29
在计算负荷时,车间变压器尚未选出,无法根据变 压器的有功损耗与无功损耗的理论公式进行计算,因此 一般按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对SJL1等型电力变压器:
ΔPT≈0.02Sca·3 (kW) ΔQT≈0.08Sca·3 (kvar)
对SL7、S7、S9、S10等低损耗型电力变压器:
ηwl——线路供电效率; η——用电设备组在实际运行功率时的平均效率。
22
实际上,上述系数对于成组用电设备是很难确定 的,而且对一个生产企业或车间来说,生产性质,工 艺特点,加工条件,技术管理,和劳动组织以及工人 操作水平等因素,都对Kd有影响。所以Kd只能靠测量 统计确定,见附录表3~5。上述各种因素可供设计人员 在变动的系数范围内选用时参考。
—用电设备功率因数角。
计算目的:用于选择分支线导线及其上的开关设备。
25
2. 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1)有功计算负荷:Pca·2=Kd∑Pe
Kd—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见附录表3; ∑Pe—用电设备组的设备额定容量之和,但不包括备用设备容量。
(2)无功计算负荷:Qca·2=Pca·2tanwm
tanwm值见附录表3。
用电负荷计算方法
![用电负荷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ff228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7.png)
用电负荷计算方法电负荷计算是电力系统设计与规划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用户准确、合理地评估电力需求,为电网规划和电力设备的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电负荷计算主要包括负荷分类、负荷估算和负荷预测三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负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一、负荷分类电负荷按照其性质和使用方式可以分为稳定负荷、间歇性负荷和突变负荷。
1.稳定负荷:稳定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相对恒定、不发生较大变化的负荷,如工厂的基础负荷、城市的居民用电负荷等。
稳定负荷一般不会对电力系统产生较大的冲击,其计算方法主要是基于历史数据和实际测量数据。
2.间歇性负荷:间歇性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以间隔时间出现、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负荷,如空调、电梯、电炉等。
间歇性负荷的计算需要考虑负荷启停特性和使用频率,一般可以通过测量和统计分析来获取。
3.突变负荷:突变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突然出现和消失的负荷,如启动大电动机、短时间内大量用电设备同时启动等。
突变负荷对电系统运行稳定性和设备的选择均有较大影响,其计算方法一般采用模拟和推算的方式。
二、负荷估算负荷估算是指在缺乏实际测量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对负荷特征和系统参数的分析与计算,预测电力系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负荷情况。
负荷估算分为静态负荷估算和动态负荷估算两种方法。
1.静态负荷估算:静态负荷估算主要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际测量数据的分析,推算出负荷的基本特征,如负荷的平均值、峰值、谐波内容等。
静态负荷估算一般用于短期负荷预测和负荷曲线的绘制。
2.动态负荷估算:动态负荷估算是指通过建立电力系统负荷模型,结合外部条件和负荷特征的变化,对未来负荷进行逐时、逐日或逐月的预测。
动态负荷估算可以基于统计学方法、智能算法、指数平滑法等进行。
三、负荷预测负荷预测是指根据历史负荷数据、外部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对未来电力系统的负荷进行预测。
负荷预测可以帮助电力系统规划者合理安排电力资源,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1.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对历史负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负荷与时间、气温、经济因素等因素的关系,并据此建立预测模型,进行负荷预测。
生产负荷的计算方法
![生产负荷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8bd0f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e.png)
生产负荷的计算方法生产负荷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劳动力的总量。
它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对于企业的生产安排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产负荷计算方法。
1.人工生产负荷计算方法人工生产负荷是指完成一定生产任务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
人工生产负荷的计算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人工预算法和劳动时间法。
(1)人工预算法:人工预算法是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工时,预算出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劳动力资源。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生产任务中的每个操作的生产时间;2)计算每个操作的人工需求(根据操作时间和每个工人的产能);3)根据每个操作的人工需求来计算总的人工需求。
(2)劳动时间法:劳动时间法是根据已知的工人数量和单个工人的生产时间,计算出所需的总人工时间。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生产任务中每个操作的生产时间;2)根据单位时间内工人的产能计算所需的工人数量;3)将人工需求乘以单个工人的生产时间,得到总人工时间。
2.设备生产负荷计算方法设备生产负荷是指完成一定生产任务所需要的设备资源。
设备生产负荷的计算一般采用两种方法:设备能力法和设备开工率法。
(1)设备能力法:设备能力法是根据设备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时间,计算出所需的设备资源。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生产任务中每个操作的生产时间;2)将每个操作所需的设备数量和设备开工率相乘,得到每个操作对设备的需求;3)计算总的设备需求。
(2)设备开工率法:设备开工率法是根据已知的设备数量和设备的开工率,计算出所需的总设备资源。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生产任务中每个操作的生产时间;2)将每个操作所需的设备数量乘以设备的开工率,得到每个操作对设备的需求;3)计算总的设备需求。
3.原材料生产负荷计算方法原材料生产负荷是指完成一定生产任务所需要的原材料资源。
原材料生产负荷的计算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原材料需求法和材料单位法。
(1)原材料需求法:原材料需求法是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材料消耗量,计算出所需的原材料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
(Load calculation method analysis)
张华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0920118131)
摘要本文回顾了空调负荷计算方法的发展简史,综述了应用较为广泛的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等计算方法及各自
的优缺点;并介绍了空调负荷模拟的意义和现行
发展概况。
关键词:空调负荷计算方法冷负荷计算谐波反应法冷负荷系数法概算法
1空调负荷计算发展简史
人们能够比较系统地进行空调负荷的计算是从20世纪40年
代开始的。
1964年美国的C.O.Mackey和L.T.Wight提出了用当量温差法(ETD)计算通过围护结构的负荷计算方法;50年代初,苏联的A.T.IIIkojiobep等人又提出了谐波分解法。
这两种方法共同的缺点是对得热量和冷负荷不加区分,所以空调冷负荷计算量往往偏大。
1968年加拿大D.G.Stephonsen 和G.P.Mitalas提出反应系数法后,掀起了空调负荷计算方法革新的研究潮,使负荷计算从粗放的稳态计算发展到较
为精确的动态计算。
1971年D.G.Stephonsen和G.P.Mitalas
又用Z传递函改进了反应系数法,并提出了适合手算的冷负荷系数法合手算的冷负荷系数法(CLF)。
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展了计算方法的研究,并评议通过了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两种新的计算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自70年代末,动态负荷计算从古典的单点计算过渡到以典型设计日为基准的负荷计算。
到80年代又发展到以设计年为基准,进行HVAC系统全年的负荷计算与模拟。
至此,负荷计算进入了建筑能耗模拟的新时代。
2 几种典型的负荷计算方法
1谐波反应法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作用下形成空调负荷有两个过程:一是室外综合温度作用(外扰)产生室内得热量;另一个是室内得热量经围护结构和室内家俱等吸热、放热,最后形成冷负荷的过程。
两者的共同点是扰量具有周期性和围护结构及整个房间对扰量具有衰减和延迟作用。
当室外综合温度作用于围护结构外表面,则内表面温度和热流将产生衰减和延迟。
该热流值即为室内得热量,其中对流部分直接变为室内冷负荷;辐射部分经室内围护结构和家俱等的吸热—放热反应后再形成冷负荷,该负荷有衰减和延迟。
因此,衰减度和延迟时间是谐波法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与材料热阻和蓄热系数有关,通过求解导热微分方程来求得。
对于多层围护结构,衰减度是多层衰减度之积,延迟时间是各层延迟时间之和。
谐
波法对扰量(室外综合温度)进行谐波分解,用指数式表示谐波反应法ξτ-∆=t KF CLQ T
图墙体、屋顶得热形成冷负荷的过程
(1)墙体、屋顶内表面得热量形成的冷负荷对流得热直接变成冷负荷,辐射得热在室内。
吸、放热过程中有衰减和延迟。
从而某一时刻墙体、屋面得热形成的总冷负荷为
2 冷负荷系数是建立在Z传递函数基础上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口。
该方法把得热计算和负荷计算两步合并成一步,通过冷负荷系数直接从各种扰量源求得分项逐时冷负荷。
冷负荷系数可以根据某地的标准气象、室内设计参数、不同建筑类型等典型条件事先计算成表格查用。
对日射得热采用与负荷强度意义类似的冷负荷来简化计算。
1.1外墙和犀面传热冷负荷计算公式
外墙或屋面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
(W),按下式计算:
(1)式中F一计
算面积,m^2;T一计算时刻,点钟;T一ζ一温度波的作用时刻,即温度波作用于外墙或屋面外侧的时刻,点钟;△t t~
通过外墙或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ζ作用时刻下,
温差,℃。
注.例如对于延迟时间为5小时的外墙,在确定16点房间的传热冷负荷时,应计算时刻T=16,时间延迟为ζ=5,作用时刻为T一ζ=16—5=1 1。
这是因为计算16点钟外墙内表面由于温度波动形成的房间冷负荷是5小时之前作用于外墙外表面温度波产生的结果。
式(1)为谐波反应法计算方法。
冷负荷计算法外墙和屋面传热冷负荷计算为:
1_2外窗的温差传热冷负荷谐波反应法中,通过外窗温差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按下式计算:
式中△t,一计算时刻下的负荷温差,℃;K一传热系数。
冷负荷计算法外窗的传热冷负荷公式与以上相同。
因为玻璃的蓄热系数可忽略不计,在计算传导得热时,可不计温度波的相位延滞,只考虑衰减度。
1.3外窗太阳辐射冷负荷透过外窗的太阳辐射形成的计算时
刻冷负荷Q T,谐波反应法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
1.3.1当外窗无任何遮阳设施时
式中J。
,一计算时刻下太阳总辐射负荷强度,W/m2;
1.3.2当外窗只有内遮阳设施时
1.3.3当外窗只有外遮阳板时
1.3.4当窗口既有内遮阳设施又有外遮阳板时
(7)式中Jo,一计算时刻下,标;佳玻璃窗的直射辐射照度,W/m2:J。
,~计算时刻下,标准玻璃窗的散热辐射照度,W,m2;F,一窗上收
太阳直射照射的面积;F一外窗面积(包括窗框、即窗的墙洞面积)m2;Ca.窗的有效面积系数;C广窗玻璃的遮挡系数:Cn^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冷负荷系数法用一个总的公式:
D。
耐一最大日射得热冈数;C。
r窗玻璃冷负荷系数。
1.4内围护结构的传热冷负荷
1.4.1当邻室为通风良好的非空调房间时,通过内窗的温
差传热负荷,可按式(3)计算。
1.4.2当邻室为通风良好的非空调房间时,通过内墙和楼板的温差传热负荷,可按式(1)计算。
1.4.3当邻室有一定发热量时,通过空调房间内窗、隔墙、楼板或内门等内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负荷,按下式计算
《9)式中Q一稳态冷负荷,W;t。
一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tn一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度,℃:△tls一邻宰温升,可根据邻窜散热强度采用
1.5灯光、人员和设备得热的得热量这三种得热在其使用期都为一常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一致。
3 空调负荷的模拟
空调的负荷模拟是一种广义的空调负荷计算和分析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对建筑节能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负荷计算的重点逐渐偏向长期负荷。
对空调的负荷模拟可预测系统的性能,以便利用模拟结果修改空调和建筑节能设计;也可运用各地气象条件和资料预测-./0系统的装机容量;同时还可通过模拟研究负荷组成的各因素对负荷和能耗的影响,从而实现空调系统的最优设计和运行。
空调负荷模拟计算主要分为静态模拟和动态模拟两种。
静态模拟是一种简化的能耗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较为粗略,但计算速度快,易于手算。
可用于研究能耗趋势,进行系统比较与替代。
此类方法主要
包括度日法、温频法(123法)、满负荷系数法、有效传热系数法等。
动态模拟方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能耗模拟方法,是自4)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该方法比较耗时,主要用于系统能耗分析和评估、经济性分析和优化,是当今国内外能耗模拟的研究重点。
该类方法主要有加权系数法、热平衡法等。
各国学者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很多较为成熟的软件如DOE-2,HASP等。
目前,各国还在进一步研究建筑物热过程的动态模拟计算,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还比较薄弱。
4 几种方法的比较
通过利用这两种计算方法的软件对空调工程在相同计算参数的情况下进行冷计算,同时采用概算指标简要计算,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概算法远远大于谐波法和冷负荷系数法,为1.6倍多,谐波法和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结果相当。
所以在实际的负荷计算中不宜采用概算指标,概算法只能在系统初步方案确定时用来参考。
对于各城市的计算,该结果与建筑热工分区相符合。
根据国家规范要求,空气调节区的空调冷负荷应按所服务空气调节区同时使用情况、空气调节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按各空气调节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或各空气调节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入各项有关的附加冷负
荷。
一般设计人员在计算夏季冷负荷时大多利用负荷计算软件进行计算,这些软件一般也按照规范中所给公式计算围护结构传热、外窗日射得热、室内热源散热及新风冷负荷等附加冷负荷,而忽略了空气调节系统的类犁及调节方式对夏季冷负荷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冷负荷的影响一般只能通过人工计算,建筑物逐时空调负荷应在软件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加以人工计算调整才能更加准确。
所以,即使软件使用者非常准确地输入各项数据,所得结果也不一定可以作为进一步空调系统设计的依据,有时仍需要考虑不同的空调系统对空调冷负荷的影响和特殊区域的空调冷负荷而进一步手工计算。
参考文献:
1单寄平空调负荷实用计算法[M1中国建筑工业出社.1989.
2 陆亚俊暖通空调I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魏大俊软件计算空调冷负荷中应注意的问题【JI.广东建材2006 9:137—138.
4 顾小松,傅俊萍空调动态负荷计算软件开发【J】.制冷与空调2005.5(1):21—24
5 顾小松用谐波反应法计算空调负荷应注意的问题暖通空调【J】2004.34(4):7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