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如账务处理、报表生成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流程,包括系统初始化、凭证录入、账簿查询、报表生成等。

2、教学难点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各项参数的设置和财务数据的安全性管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4、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会计电算化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企业由于手工记账效率低下、错误率高,而引入会计电算化系统后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引出会计电算化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约 30 分钟)(1)介绍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讲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功能模块,如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报表管理等。

3、软件演示(约 30 分钟)(1)打开会计电算化软件,向学生演示系统初始化的操作过程,包括建立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录入初始数据等。

(2)演示凭证录入的方法,包括如何填写凭证的各项内容、如何进行凭证的审核和记账。

(3)展示账簿查询的功能,如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查询和打印。

(4)演示报表生成的操作,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和输出。

4、学生实践(约 60 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练习,教师在旁边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教案三篇

会计电算化教案三篇

会计电算化教案三篇【篇1】会计电算化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

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

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归纳讲授法,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备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图示法,以图表示会计的产生及会计概念的归纳。

三、重点难点1、理解会计的目标2、掌握会计的概念四、课时安排一次课(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本节分别阐述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目标和会计的概念(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观点,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总结扩展。

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目标、特点和概念。

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七、板书设计剩余产品的出现会计产生文字的产生【篇2】会计电算化教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在非会计专业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及其他经济类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习的需求非常明确:为专业服务,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是“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

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员,而是要了解会计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抉择,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

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

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
教案标:会计电算化入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

3. 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

2. 难点: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引入会计电算化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新课呈现(30 分钟)
- 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 演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如登录、创建账套、录入凭证等。

- 引导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如财务报表生成、账目管理等。

3. 课堂讨论(10 分钟)
- 组织学生讨论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和优势。

4. 总结归纳(5 分钟)
- 总结会计电算化的要点和重要性。

5. 课后作业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进行简单的账目处理操作。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技能。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后续的课程中加强练习。

同时,应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教案

《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教案

《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X学时课程学分:X学分授课对象:专业名称年级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会计电算化实务是一门将会计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为今后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意义。

(2)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如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账簿管理、报表生成等。

(3)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和安全管理。

2、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数据的录入、处理和输出。

(2)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和参数调整。

(3)能够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解决常见的操作问题。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一)课程内容1、会计电算化概述(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和作用。

2、财务软件的应用基础(1)财务软件的安装和启动。

(2)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包括账套管理、用户管理、基础档案设置等。

3、总账系统(1)总账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如会计科目设置、凭证类别设置、期初余额录入等。

(2)凭证处理,包括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等。

(3)账簿管理,如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查询与打印。

4、报表系统(1)报表格式设计,包括表头、表体、表尾的设置。

(2)报表公式定义与计算。

(3)报表的生成与输出。

5、工资管理系统(1)工资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如工资项目设置、人员档案设置等。

(2)工资数据的录入与计算。

(3)工资分摊与凭证生成。

6、固定资产管理系统(1)固定资产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如资产类别设置、部门设置等。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会计电算化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3. 学时安排:共计75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5 学时,实践教学30 学时。

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2. 会计软件的分类及其功能3. 会计软件的实施与运行4. 会计科目设置与账户体系5. 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操作流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会计软件的应用和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流程。

3. 上机操作法: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会计软件上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共计45 学时,每课时45 分钟。

2. 实践教学:安排30 学时,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

3.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50%)、实践报告(30%)和课堂表现(2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电算化教程》2. 教学辅助材料:PPT、案例资料、实践指导书等。

3. 会计软件:财务软件、ERP 软件等。

4. 计算机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上机操作的环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授: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会计软件的应用和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流程。

3. 上机操作:安排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50%。

2.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占总评的30%。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参与度,占总评的20%。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 能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工作。

4. 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和优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2.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会计软件的安装和启动录入和修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3. 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运用初始化设置和参数设置录入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期末结算和结账4.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云计算和大数据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移动会计和远程会计的应用智能会计和自动化会计核算的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让学生能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工作。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交流和探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积极程度。

2. 操作技能: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熟练程度。

3.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正确率和质量。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适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材,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会计电算化软件:选择一款适合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供学生实践操作。

3. 课件和教案:准备详细的课件和教案,方便学生理解和教师授课。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第5-8课时:学习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第9-12课时:练习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运用。

第13-16课时:探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七、教学实践1. 实践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实践。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能力和素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种类和功能。

3.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 会计电算化实践案例分析。

5.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比较和优缺点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种类和功能。

2. 演示法:演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电算化的优缺点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

2. 课件:制作会计电算化课程的PPT课件。

3. 会计电算化软件:准备会计电算化软件供学生实践操作。

4.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言: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引起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兴趣。

2. 讲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种类和功能,让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作用。

3. 演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

4. 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电算化的优缺点。

5. 总结讲解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比较和优缺点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和局限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评估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2. 软件操作演示:观察学生在模拟操作中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5.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情况。

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案

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案

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3.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4.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学习;2.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实践;2.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电算化处理。

四、教学内容: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会计电算化的定义和特点1.2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1.3会计电算化对会计职业发展的影响2.会计电算化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2.1会计电算化的硬件设备介绍2.2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工具介绍2.3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选择和应用原则3.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3.1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3.2电子表格软件的常用函数和公式3.3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排序和筛选3.4电子表格软件的图表功能4.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电算化处理4.1会计科目的电算化处理4.2会计凭证的电算化处理4.3财务报表的电算化处理4.4财务分析指标的电算化处理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解释概念和原理,介绍发展历程等;2.实例演示: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悉和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应用;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问题;5.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实践操作的情况;2.作业和实验报告: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质量;3.考试成绩: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教学用电脑和投影仪;2.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WPS表格等;3.讲义和教材:相关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和资料。

《会计电算化》电子教案

《会计电算化》电子教案

《会计电算化》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2、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和功能。

3、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流程,如账务处理、报表生成等。

(2)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规范与要求。

2、难点(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和参数配置。

(2)如何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会计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有系统的认识。

2、演示法现场演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通过讲述传统手工会计的繁琐和局限性,引出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和优势。

(2)举例说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解释会计电算化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中,实现会计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管理。

回顾会计电算化从简单的数值计算到集成化的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硬件、软件、人员和数据等要素。

详细讲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报表生成等主要功能模块。

(3)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以常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例,演示从系统初始化、凭证录入、审核记账、期末结账到报表生成的全过程。

强调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4)会计数据的安全与风险防范分析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可能面临的数据丢失、泄露、篡改等风险。

介绍数据备份、加密、权限管理等安全措施和风险防范方法。

3、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在计算机上安装会计电算化软件,并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案(2024)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案(2024)

系统初始化
设置账套、用户权限、基 础档案等,确保系统正常 运行。
2024/1/30
日常业务处理
包括凭证录入、审核、记 账、结账等操作流程,需 遵循会计制度和规范。
期末处理
进行自动转账、结账、生 成财务报表等操作,确保 会计周期完整。
9
数据安全与备份策略
数据安全
采取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措施,确保 系统数据安全。
评价自己在团队合作和沟通方面的表现,分析原因并提出提升策略。
2024/1/30
未来发展规划
结合所学知识和个人兴趣,制定未来在会计电算化领域的发展规划。
29
行业发展趋势及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分析
分析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包括就 业领域、职位需求、薪资待遇等方面。
行业发展趋势
介绍当前会计电算化行业的发展动 态和未来趋势,如云计算、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
工资数据自动传递
02
工资模块与账务处理模块集成,工资发放数据自动生成记账凭
证。
其他模块数据交互
03
实现其他相关模块与账务处理模块的数据自动传递和处理。
17
报表模板设置和自定义报表生成
报表模板丰富多样
系统提供多种报表模板,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自定义报表灵活便捷
用户可根据需要自定义报表格式和内容,生成个性化报表。
凭证审核智能化
系统内置审核规则,对录入的凭 证进行自动审核,提高审核效率

记账过程自动化
审核通过的凭证,系统自动进行 记账处理,确保数据准确性。
2024/1/30
16
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数据自动传递
2024/1/30
固定资产数据自动传递

会计电算化教案1

会计电算化教案1

会计电算化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使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和功能模块。

3、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流程,包括账套建立、基础设置、凭证录入、账簿查询等。

2、难点(1)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各项参数的设置和理解。

(2)如何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情况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生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

2、演示法:通过实际演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讲述传统手工会计处理方式的繁琐和局限性,引出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知识讲解(约 30 分钟)(1)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讲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系统构成和功能模块,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3、软件操作演示(约 40 分钟)(1)打开会计电算化软件,演示账套建立的过程,包括账套信息的设置、会计科目体系的建立等。

(2)进行基础设置的演示,如部门档案、人员档案、往来单位档案等的录入。

(3)详细演示凭证录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凭证的填制、修改、审核等操作。

(4)展示账簿查询和打印的功能,如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的查询和打印设置。

4、学生实践操作(约 60 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实际操作练习。

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和答疑,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5、总结与评价(约 20 分钟)(1)邀请学生分享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室,配备电脑和会计电算化软件。

2024精选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

2024精选会计电算化教案中职

0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介绍了如何利用会计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会计基础知识,熟悉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能够独立完成企业的日常账务处理。
学习方法
我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听讲、阅读教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这些 方法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数据处理
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等操作, 生成有用的信息。
数据存储
将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方 便用户随时查询和分析。
系统安全与风险控制
访问控制
通过设置用户权限和角色,限制用户对系统的访 问和操作,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备份与恢复
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并在必要时进行数据恢 复,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02
从手工会计到电算化会计的演变过程。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03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加强财务管理等。
课程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相关法规和制度。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日常账务处理,生成财务报表和分 析数据。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 质。
编制方法
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 资料,按照规定的报表格式和内容, 采用一定的编制方法进行编制。编制 过程中应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 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PART 03
电算化系统基本原理
REPORTING
电算化系统组成及功能
系统硬件
包括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 设备,用于数据的输入、输出和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 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学会使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会计软件的种类和选择。

3. 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4. 会计软件在日常会计业务中的应用。

5. 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会计软件的种类和选择。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软件在日常会计业务中的应用。

3.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会计软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网络环境:校园网或互联网,保证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输。

3. 软件环境:配备必要的会计软件,如金蝶、用友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考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会计软件的操作任务,考察其操作熟练程度。

4. 期末考试:设置会计电算化相关的试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案例素材:收集和整理实际会计电算化应用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操作指导:提供详细的会计软件操作指导文档和视频教程。

5. 练习题库:编制丰富的练习题,涵盖各个知识点。

七、教学安排1. 第1-2周: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第3-4周:介绍会计软件的种类和选择。

3. 第5-6周:学习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4. 第7-8周:练习日常会计业务处理。

5. 第9-10周:讨论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6. 第11-12周:课程总结和复习。

会计电算化教案

会计电算化教案

会计电算化教案教案:会计电算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常用软件应用。

3.能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核算。

二、教学内容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a.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发展背景b.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a.常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介绍b.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和功能c.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3.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处理a.电算化会计科目的设置和管理b.电算化会计凭证的录入和管理c.电算化会计报表的自动生成和分析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达到对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2.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熟悉软件的界面和功能。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会计核算案例,理解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引入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意义。

b.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背景和相关的技术进步。

2.理论讲解(30分钟)a.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b.介绍常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和其功能。

c.分析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案例。

3.软件操作(60分钟)a.展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界面和操作方法。

b.讲解会计科目的设置和管理。

c.演示会计凭证的录入和管理。

4.案例分析(30分钟)a.选取实际的会计核算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b.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报表的自动生成和分析。

5.总结与小结(10分钟)a.总结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和应用优势。

b.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用具1.黑板和粉笔2.多媒体投影仪3.会计电算化软件(根据具体软件情况选择,如金蝶、用友等)六、教学评价1.平时考勤:按时到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作业成绩:完成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作业。

3.考试测试:对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原理、软件操作和应用进行考察。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常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

会计电算化教案

会计电算化教案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结构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核算信息子系统
管理信息子系统
决策支持子系统
账务处理工子资系核统算固子定资系产统核存算子货系核统算成子本系核统算销子售系核统算子报系表统子成系本统管理财子务系分统析子系财统务预测 财务决策
1. 1. 3会计电算化
• 1. 会计电算化含义 •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
了条件
1. 2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 1. 2. 1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原因 • 1. 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 • 手工会计数据处理 •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的收集
、会计数据的处理、会计信息报告的编制 都是人工完成的;会计数据存储在纸张上 ,其表现为数据处理工作量大、差错多、 效率低。
2. 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原因
会计电算化教案
项目一 会计电算化理论及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内容和发 展方向
• 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过程 •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 • 掌握单位电算化的工作组织
1. 1基本概念
1.1.1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
1. 会计数据 是记录下来的经济事实,它是产生会计 信息的源泉。在会计工作中。各种原始 资料,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等都属于会 计数据。
4.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 (1)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质量 • A 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 B 缩短会计数据处理时间, 提高会计数据的实效性
。 • C 提高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 (2)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 A 为企业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条
件 • B 为由事后管理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转变创造
• 会计任务、会计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的发展变化, 会计数据处理技术面临 新的挑战;

(完整版)会计电算化教案

(完整版)会计电算化教案

(完整版)会计电算化教案固定资产一、教学目标1、掌握固定资产的账套的创立2、掌握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3、掌握固定资产的业务处理4、掌握固定资产和总账系统的核对二、重点难点重难点:1、固定资产的业务处理2、固定资产和总账系统的核对三、教学方法演示、讲授教学、提问、指导练习四、教学时数理论教学4学时,五、教学过程(一)、固定资产系统的特点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1、固定资产核算系统的特点(1)初始化数据量大,数据保留时间长。

(2)日常数据输入量少,数据处理方式单纯。

(3)统计功能要求较高,内容输出较多。

2、固定资产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联系(数据传递联系)(1)账务系统(通过转账凭证)(2)成本系统(折旧费用)3、固定资产的功能(1)管理固定资产卡片(2)处理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功能(3)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净值的功能(二)、固定资产的初始化1、启用固定资产以账套主管身份登录系统管理,在账套选项下进行固定资产的账套启用设置。

2、以账套主管身份进入用友通,进行固定资产账套的创建。

注意事项:(1)、固定资产账套启用日期要在账套启用日期之后(2)、与总账系统的对应科目的设置,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这两个科目。

(3)折旧方法的设置。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3、部门设置:根据企业实际部门机构情况,进行设置4、对应折旧科目设置(1)选择“设置”/部门对应折旧科目设置,进入部门编码表(2)选择“**部门”,然后单击修改,选择对应的折旧科目,例如管理部门,对应科目为管理费用,单击保存。

5、资产类别设置(1)选择“设置”/“资产类别”,进入资产类别编码表(2)单击增加按钮,输入类别名称、净残值率、选择计提属性“正常计提”,折旧方法“***”,依次设置其他资产注意事项:资产类别编码不能重复,同一级类别名称不能相同,已近使用过的类别不能设置新的下级6、增减方式设置(1)选择“设置”/增减方式,进入增减方式对话框(2)单击“直接购入”,然后点击“修改。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本课程性质与教学对象】《会计电算化》课程是我院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为了培养和检验学生运用会计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进行各种财务软件操作与维护的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课程之一。

我院学生在修完《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以后即可开设此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系统全面把握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发展,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构成、初步培养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维护方法与技巧,比较熟练地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特别是财务软件各个模块的使用方法与步骤。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

【本课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为主,其他手段为辅。

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信息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之间关系,了解系统的定义及系统的基本功能与类型,进而认识会计数据、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掌握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会计电算化工作内容。

重点掌握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点。

【本章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了会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特别是掌握了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2、本章知识包括: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要求、流程与内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构成,会计电算化产生与发展、会计电算化的结构、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会计电算化的意义等,由此决定本次教学的顺序。

【本章教材分析】1、本章重点:(1)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之间关系(2)会计信息处理的方式和要求(3)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4)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5)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与实施2、本章难点: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职能结构【本章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多媒体形式【课时分配】6~8学时【参考书目】1、《电算化会计》(武汉大学,欧阳电平编)该参考书对于会计信息内容的表述、会计信息处理的方式、要求等内容阐述比较透彻、易懂,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会计电算化教案

会计电算化教案

会计电算化教案第一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1.1 会计电算化的定义1.2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1.3 会计电算化的优点和缺点1.4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领域1.5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第二章: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2.1 会计软件的启动与退出2.2 会计软件的用户界面介绍2.3 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2.4 会计软件的资料管理2.5 会计软件的账务处理功能第三章:会计凭证的录入与审核3.1 会计凭证的录入界面及操作步骤3.2 会计凭证的审核流程及要求3.3 会计凭证的修改和删除3.4 会计凭证的查询和打印3.5 会计凭证的导出和导入第四章:会计账簿的管理4.1 会计账簿的概述4.2 会计账簿的创建和修改4.3 会计账簿的查询和打印4.4 会计账簿的期末结账操作4.5 会计账簿的导出和导入第五章: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5.1 财务报表的概述5.2 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5.3 财务报表的公式与模板5.4 财务报表的编辑与打印5.5 财务报表的分析与应用第六章:会计科目设置与管理6.1 会计科目的分类与编码规则6.2 会计科目的设置方法6.3 会计科目的修改和删除6.4 会计科目的查询和打印6.5 会计科目的导出和导入第七章:工资核算与管理7.1 工资核算的基本概念7.2 工资核算的操作流程7.3 工资条的与发放7.4 工资数据的查询和打印7.5 工资数据的导出和导入第八章:固定资产管理8.1 固定资产的基本概念8.2 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和报废8.3 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8.4 固定资产的查询和打印8.5 固定资产的导出和导入第九章:销售与采购管理9.1 销售管理的基本概念9.2 销售订单的创建和处理9.3 采购管理的基本概念9.4 采购订单的创建和处理9.5 销售与采购数据的查询和打印第十章:税务管理10.1 税务管理的基本概念10.2 税务申报的操作流程10.3 税务数据的查询和打印10.4 税务数据的导出和导入10.5 税务管理的注意事项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其在现代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目录《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 (2)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2)第二章系统服务 (15)第三章基础设置 (24)第四章总账 (32)第五章会计数据综合查询 (51)第六章 UFO表 (54)第七章工资 (60)第八章固定资产 (63)《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本课程性质与教学对象】《会计电算化》课程是我院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为了培养和检验学生运用会计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进行各种财务软件操作与维护的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课程之一。

我院学生在修完《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以后即可开设此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系统全面把握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发展,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构成、初步培养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维护方法与技巧,比较熟练地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特别是财务软件各个模块的使用方法与步骤。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

【本课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为主,其他手段为辅。

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信息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之间关系,了解系统的定义及系统的基本功能与类型,进而认识会计数据、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掌握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会计电算化工作内容。

重点掌握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点。

【本章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了会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特别是掌握了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2、本章知识包括: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要求、流程与内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构成,会计电算化产生与发展、会计电算化的结构、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会计电算化的意义等,由此决定本次教学的顺序。

【本章教材分析】1、本章重点:(1)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之间关系(2)会计信息处理的方式和要求(3)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4)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5)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与实施2、本章难点: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职能结构【本章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多媒体形式【课时分配】6~8学时【参考书目】1、《电算化会计》(武汉大学,欧阳电平编)该参考书对于会计信息内容的表述、会计信息处理的方式、要求等内容阐述比较透彻、易懂,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2、《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崔也光主编)该教材对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及其结构的讲解比较清晰,易懂。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内容:分成五小节,前一节组成一个模块,后四节再组成一个模块。

时间:前一模块为1~4 学时;后一模块也为1~4学时。

第一部分复习与新课有关的知识1、回顾手工会计实验基本内容(账务处理流程各环节的利与弊的分析);2、得出手工会计工作量大与繁杂、工作效率低等特点;3、由以上两个问题引出本讲论题,并告诉学生本章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二部分上新课第一节、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一、信息、数据(一)会计数据(Accounting Date)即记录下来的会计事实,是产生会计信息的源泉。

包括两种:数字数据如;原始凭证上有关数字金额非数字数据如:原始资料、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二)会计信息(Accounting Information)即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有用数据。

主要包括:1、会计核算:(1)填制和审核凭证:收集数据,初步确认信息。

(2)设置账户(会计科目):取得某种信息,预先设置好塑造该信息的模型框架,如设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及利润类各会计账户(会计科目)。

(3)复式记账是信息的分类。

(4)登记账簿是进一步确认信息。

(5)财产清查是确认账面信息,如进行各资产盘点(永续盘存和实地盘存)。

(6)成本计算是通过各种分类方法,把有关成本信息从发生总费用中提炼出来,成本只是对象化的费用。

无关直接计入总费用直接成本(本期投入成本+期初在产品=期末完工产品成本)有关间接计入间接成本(期间费用)(7)编制会计报表是汇总信息。

2、会计管理:利用会计核算所得的会计信息加上数学模型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

3、会计检查:审查会计信息。

比率分析4、经济活动分析趋势分析(三)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区别与联系1、两个有着本质区别的不同的概念,2、数据加工处理有意义=信息,3、视具体情况而定才有意义。

例如:人事管理信息职工记录数据工资核算会计数据加工、处理会计信息二、会计信息处理(一)对会计信息的要求1、正确:待输入的信息要正确会计人员(1)输入正确:录入人员人机控制录入信息审核人员正确校验程序开发人员处理程序正确设计人员(2)处理正确:计算机性能人机控制处理规程正确开发人员使用人员用户需求(3)输出正确:查询、打印屏幕规格(打印机性能)高级管理人员:要求不高2、及时:中级管理人员:介于中间下级管理人员:要求高物流3、畅通:人流成本信息信息流资金信息利润信息效益4、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成本(二)会计信息的流动保存会计数据和信息输入处理输出中心环节例:现金日记账:各种与现金有关凭证: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及银行存款付款凭证(会①输入..计分录为:DR:101 CR:102)。

取上一日余额;②处理:取今日相关凭证:..得出今日收、付、余额,保存信息③输出:现金日记账..(三)会计信息处理方式收集、输入、加工、处理、传递、存储、检索和输出(四)会计信息的处理特点1、对大量的会计数据进行重复处理;2、对原始数据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或逻辑判断;3、由于数据的分类、汇总、合并、整理问题较多,故会计数据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对会计数据进行严密的管理;4、会计数据处理的过程和结果,要有一定的可审计性,要留有一定的审计线索;5、会计数据的安全性、正确性要求高,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可靠、正确;6、会计信息处理的结果往往需要以文档资料方式加以保护,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会计信息保存方式从纸质转为磁性介质,从可视转变为不可视。

三、信息系统物资供应系统生产管理系统1、企业是个产供销系统产品销售系统工艺技术系统会计核算系统财务与会计系统人事劳动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2、系统特征独立性整体性目标性层次性动态性四、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AIS)凭证账簿报表1、会计信息系统内容计账方法账务处理程序2、会计信息的分类资产负债表(1)财务信息:过去的信息利润表外界用现金流量表(2)定向信息:现在、过去的信息管理用(3)决策信息:未来信息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事后核算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事中控制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事前决策【本课小结】本课主要讲授了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容,其中,重点讲述了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处理的流程、特点与要求、会计电算化信息构成等内容,这些内容为下次课奠定了基础。

【作业】1、复习本课重点与难点内容,包括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特点与要求;会计电算化信息构成。

(书面作业)2、预习下次课部分内容:会计电算化产生与发展;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实现会计电算化意义等。

【教后记】通过学生所做的作业和课堂提问来看:1、学生学习效果是: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课程的重点内容,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2、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对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不能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对于谈两者之间关系的这一类型的问题不能从联系与区别去考虑,而只是片面地从区别来分析。

3、改进的地方是: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学会上完新课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第三部分复习与新课有关的知识1、提问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构成。

2、提问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要求,并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处理有何区别。

3、有以上两个问题引出本章内容。

第四部分上新课第二节、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1、硬件设备输入设备控制器加工处理设备CPU中央处理器A.运算器存贮设备:(内存与外存)输出设备:(打印机与显示器)B、目前常见的硬件结构单机结构多机松散结构联机结构局域网网络结构城域网广域网Internet2、软件软件..是运行管理应用与维护计算机所编制的各种程序的总和。

操作系统BASIC系统软件COBOL语言系统DBASEⅢFOXPRO2.5A、C语言汉字处理系统通用软件数据输入程序应用软件报表生成程序专用软件:财务软件(会计软件)其它管理软件B、财务软件的取得方式成本小买入商品化财务软件特性少共性多委托开发针对性强系统集成自行设计成本高(二次开发)(定点开发) 自行开发周期长风险大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职能结构包括三大模块:财务模块、购销存模块、管理分析模块工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存货(材料)销售模块成本模块账务处理模块转账凭证会计报表模块第三节、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一、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电算化概念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将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与报账。

(二)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1、第一阶段:手工操作阶段2、第二阶段:机械化操作阶段3、第三阶段:电算化操作阶段特点:(1)电动运算;(2)速度快;(3)具有记忆功能;(4)能连续工作;(5)具有选择、判断以及作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6)具有多功能输入、输出设备。

(三)会计电算化产生与发展1、产生(1)1946年,美国宾州世界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2)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第一次在UNIVC-1计算机上计算职工的工资,从而引起了会计处理设备的革命;(3)1981年8月,在我国财政部、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的支持下,于长春召开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专题学术讨论会,正式把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2、发展(1)国外:①主要体现在会计软件的发展上,20世纪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发了许多会计应用软件;②软件开发具有一般特点:A、通用软件开发与定点软件开发并存;B、二次开发与专业会计软件开发合为一体;C、会计软件的功能模块划分渐趋一致;D、对会计软件开发应用进行控制及对用户使用会计软件的行为进行规范。

(2)我国:①尝试阶段(1983年以前):A、1979年在长春一汽试点缺乏设备B、原因:缺乏人才缺乏重视②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9)年:A、计算机闲置B、会计软件层次低③有组织、计划发展阶段(1989—1994)年:A、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体系逐渐形成;B、会计电算化管理法规颁布;C、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形成;D、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