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入口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对比
旋风分离器计算结果
旋风除尘器性能的模拟计算一、下图为旋风除尘器几何形状及尺寸,如图1所示,图中D、L及入口截面的长宽比在数值模拟中将进行变化与调整,其余参数保持不变。
图1 旋风分离器几何形状及尺寸(正视图)旋风分离器的空间视图如图2所示。
图2 旋风分离器空间视图二、旋风分离器数值仿真中的网格划分仿真计算时,首先对旋风除尘器进行网格划分处理,计算网格采用非结构化正交网格,如图3所示。
图3 数值仿真时旋风分离器的网格划分(空间)图4为从空间不同角度所观测到的旋风分离器空间网格。
图4 旋风分离器空间网格空间视图本数值仿真生成的非结构化空间网格数大约为125万,当几何尺寸(如D、L及长宽比)改变时,网格数会略有变化。
三、对旋风分离器的数值模拟仿真采用混合模型,应用Eulerian(欧拉)模型,欧拉方法,对每种工况条件下进行旋风分离器流场与浓度场的计算,计算残差<10-5,每种工况迭代约50000步,采用惠普工作站计算,CPU耗时约12h。
以下是计算结果的后处理显示结果。
由于计算算例较多,此处仅列出了两种工况条件下的计算后处理结果。
图5是L=1.3m,D=1.05m 入口长宽比1:3,入口速度10m/s时,在y=0截面(旋风分离器中心截面)上粒径为88微米烟尘的体积百分数含量分布图。
可以明显看出由于旋风除尘器的离心作用,灰尘被甩到外壁附近,而在靠近中心排烟筒下方筒壁四周,烟尘的体积浓度最大。
粒径88微米烟尘的空间浓度分布(空间)粒径88微米烟尘的浓度分布(旋风分离器中心截面)粒径200微米烟尘的空间浓度分布(空间)图5 L=1.3m、D=1.05m、长宽比1:3,入口速度10m/s时烟尘空间分布粒径88微米烟尘的空间浓度分布(空间)粒径88微米烟尘的浓度分布(旋风分离器中心截面)粒径200微米烟尘的空间浓度分布(空间)图6 L=2.3m、D=1.5m、长宽比1:1,入口速度15m/s时烟尘空间分布四、计算结果计算中,首先确定几何尺寸L,按照给定的两种烟尘颗粒,分别对L=2.3m、L=1.8m、L=1.3m、L=0.8m四种情况进行对比计算,对比计算结果为L=2.3m、L=1.3m时除尘效率较高。
入口截面高宽比对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的影响
"#!
#!
#$
"$!
类型 * 类型 + 类型 ,
#% #"-!
Hale Waihona Puke #"-)"-"
径向位置 &'
"-)
"-!
"%! "!-#
"!-)
!-!
径向位置 &'
!-)
!-#
图6 z = 6 7 0m m 处轴向速度分布
图3 z = 5 5 0m m 处切向速度分布
!"
类型 + 类型 , 类型 -
2 . 2 旋风分离器压降 旋风分离器的压降是其内部流场的能量损失, 是评价旋风分离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3种类型 。由表 1可知, 旋风分离 旋风分离器的压降见表 1 器压降随着高宽比的增大而增加。当高宽比增大 时, 最大切向速度的径向位置向壁面靠近, 外旋涡的 厚度减小, 近壁面区颗粒浓度增大, 从而增大了气流 a r t h 与分离器器壁之间的摩擦力, 导致压降增大。 B 模型是基于平衡轨道理论的模型, 考虑了摩擦对旋
A b s t r a c t :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g a s s o l i dt w o p h a s ef l o wi nc y c l o n es e p a r a t o r h a v i n gi n l e t s e c t i o n 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d e p t h w i d t hr a t i o s a r e s i m u l a t e db y R e y n o l d s s t r e s s m o d e l f o r t h e g a s p h a s e a n dt h e p a r t i c l e s t o c h a s t i ct r a j e c t o r ym o d e l i nL a g r a n g ec o o r d i n a t es y s t e mf o r t h ep a r t i c l ep h a s e .U s i n gt h ea p p r o p r i a t e d e p t h w i d t hr a t i oe n a b l e s k e e pah i g ha i r v e l o c i t ya n ds t r e n g t h e nt h eo u t e r v o r t e xi nt h en e a r w a l l o f c y c l o n es e p a r a t o r a n da l l o w s p a r t i c l et ob ec a p t u r e da n ds e p a r a t e db yt h ew a l l m o r ee a s i l y ,w h i c hp l a y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i ni m p r o v i n gt h es e p a r a t i o ne f f i c i e n c y . K e yw o r d s : c y c l o n es e p a r a t o r ; d e p t h w i d t hr a t i o ;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 s e p a r a t i o ne f f i c i e n
螺旋型旋风分离器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螺旋型旋风分离器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易林;王灿星
【期刊名称】《应用数学和力学》
【年(卷),期】2006(27)2
【摘要】对螺旋型旋风分离器进行了两相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气体流场通过求解三维N_S方程得到,湍流模型采用了雷诺应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流场分为两部分:螺旋通道内比较稳定的流场和筒体中心区域的复合涡结构流场.对颗粒运动轨迹的计算表明,颗粒在入口处的初始位置对颗粒分离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同时得到了不同入口速度下颗粒的分级效率曲线,并给出了气体流量对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气体流量的增加会提高分离效率,但同时导致压力损失的急剧增加.
【总页数】7页(P223-229)
【关键词】螺旋型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颗粒轨迹;分离效率
【作者】易林;王灿星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59;TQ051
【相关文献】
1.螺旋式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J], 张泽虎;高广德;何璐璐
2.旋风分离器内三维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J], 林玮;王乃宁
3.螺旋面双入口旋风分离器流场及分离效率的数值模拟 [J], 梁文龙;戴石良
4.基于数值模拟的螺旋式旋风分离器气相流场分析 [J], 张泽虎;高广德;何璐璐
5.扩散式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J], 操波;高广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
精选课件
6
3 计算:模型选择
采用稳态,压力基求解器,不考虑重力。湍流模型采用k-epsilon(2 epn) 模型,激活Swirl Dominated Flow(强旋流)。离散相采用DPM模型。颗粒采 用煤粉,颗粒粒径为1um,密度为1000kg/m3
为何不采用Reynolds Stress模型?
精选课件
12
谢 谢!
精选课件
13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从其速度矢量图可以看出, 两侧的速度主要为周向速度,排 气管的速度主要为轴向速度,而 且速度逐渐减小,与已知相符。
精选课件
11
4 后处理
创建z=645截面的压力云图和速度矢量
从压力云图可以看出进口截面中间有个明显的低压区,其速度矢量图可 以明显的看出造旋运动,且中间区域有明显的空白,即周向速度分量很小。
由于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动非常复杂,用 试验或者解析的方法研究分离器内部的流动 状况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 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值 方法成为研究旋风分离器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对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进行数值模拟, 揭示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为优化旋风分离 器的结构提供思路,也为进一步提高分离性 能奠定基础。
因为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是旋流占优, 所以采用Swirl Dominated Flow,不采用 Reynolds Stress模型是因为三维雷诺应力模 型需要求解七个方程,计算量大。
精选课件
7
3 计算:设置参数并求解
入口速度为30m/s,湍流强度为10%,水力直径为0.0543m。迭代3000, 并以出口质量流量判断其收敛与否。
旋风分离器计算结果
旋风分离器计算结果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旋风除尘器性能的模拟计算一、下图为旋风除尘器几何形状及尺寸,如图1所示,图中D、L及入口截面的长宽比在数值模拟中将进行变化与调整,其余参数保持不变。
图1 旋风分离器几何形状及尺寸(正视图)旋风分离器的空间视图如图2所示。
图2 旋风分离器空间视图二、旋风分离器数值仿真中的网格划分仿真计算时,首先对旋风除尘器进行网格划分处理,计算网格采用非结构化正交网格,如图3所示。
图3 数值仿真时旋风分离器的网格划分(空间)图4为从空间不同角度所观测到的旋风分离器空间网格。
图4 旋风分离器空间网格空间视图本数值仿真生成的非结构化空间网格数大约为125万,当几何尺寸(如D、L及长宽比)改变时,网格数会略有变化。
三、对旋风分离器的数值模拟仿真采用混合模型,应用Eulerian(欧拉)模型,欧拉方法,对每种工况条件下进行旋风分离器流场与浓度场的计算,计算残差<10-5,每种工况迭代约50000步,采用惠普工作站计算,CPU耗时约12h。
以下是计算结果的后处理显示结果。
由于计算算例较多,此处仅列出了两种工况条件下的计算后处理结果。
图5是L=1.3m,D=1.05m 入口长宽比1:3,入口速度10m/s时,在y=0截面(旋风分离器中心截面)上粒径为88微米烟尘的体积百分数含量分布图。
可以明显看出由于旋风除尘器的离心作用,灰尘被甩到外壁附近,而在靠近中心排烟筒下方筒壁四周,烟尘的体积浓度最大。
粒径88微米烟尘的空间浓度分布(空间)粒径88微米烟尘的浓度分布(旋风分离器中心截面)粒径200微米烟尘的空间浓度分布(空间)粒径200微米烟尘的浓度分布(旋风分离器中心截面)图5 L=1.3m、D=1.05m、长宽比1:3,入口速度10m/s时烟尘空间分布粒径88微米烟尘的空间浓度分布(空间)粒径88微米烟尘的浓度分布(旋风分离器中心截面)粒径200微米烟尘的空间浓度分布(空间)粒径200微米烟尘的浓度分布(旋风分离器中心截面)图6 L=2.3m、D=1.5m、长宽比1:1,入口速度15m/s时烟尘空间分布四、计算结果计算中,首先确定几何尺寸L,按照给定的两种烟尘颗粒,分别对L=2.3m、L=1.8m、L=1.3m、L=0.8m四种情况进行对比计算,对比计算结果为L=2.3m、L=1.3m时除尘效率较高。
旋风分离器除尘器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将已划分好的网格导入 Fluent 中进行模
用 时 间 平 均 的 方 法, 若 系 统 烟 气 入 口 平 均 流
图 4 颗粒轨迹
— 65 —
区域供热 2021. 2 期
此时随着灰 尘 颗 粒 反 弹 加 重 和 气 流 的 湍 流 速
度增加等原因反而造成分离效率下降。
3. 2 温度
分离效率受除 尘 器 内 温 度 的 影 响。 将 温
模拟气 流 在 旋 风 分 离 器 内 部 的 强 旋 湍 流 运
次网格划分的总数,为 保 证 计 算 精 度,实 施 网
旋 风 分 离 器 内 颗 粒 相 的 运 动, 选 取 颗 粒 随 机
为 0. 5 mm,总网 格 数 72 435 个,接 着 增 拟
— 63 —
区域供热 2021. 2 期
切向进入,在圆筒壁 内 做 旋 转 向 下 的 运 动,通
过惯性将 大 颗 粒 分 离 至 圆 筒 壁 上, 然 后 进 入
下部除尘斗。 用于分离 5 至 10 μm 或更大的
灰尘颗粒的分离器,特 别 地,更 大 的 灰 尘 颗 粒
的分离器被用作流化 床 反 应 器 的 内 部 分 离 装
0 引言
离除尘器就是重要 的 组 成 部 分 之 一。 在 灰 尘
我国的公用事业燃煤锅炉和工业锅炉
较 多 的 工 厂 中, 如 果 使 用 旋 风 分 离 除 尘 器 作
主 要 以 煤 为 原 料 ,由 于 包 括 流 化 床 在 内 的 一
为 第 一 级 除 尘 器, 然 后 安 装 配 备 其 他 除 尘 器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温 度、颗 粒 大 小 和 入 口
流速。
如 图 1 所 示 ,当 含 有 尘 埃 的 气 流 从 进 口
旋风分离器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旋风分离器在工业上的应用已有百年多的历史。
它是利用气固两相流的旋转,将固体颗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干式气-固分离装置[1]。
与其它气固分离设备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设备紧凑、性能稳定和分离效率高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建筑、矿山、机械和环保等工业部门。
由于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动非常复杂,用试验或者解析的方法研究分离器内部的流动状况比较困难。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及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3],数值方法成为研究旋风分离器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对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进行数值模拟,揭示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为优化旋风分离器的结构提供思路,也为进一步提高分离性能奠定基础。
1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一般来说,旋风分离器由进气管、柱段、锥段、排气管和集灰斗等部分组成(图1)。
含尘气流以12m/s ~25m/s 的速度从进气口进入旋风分离器,气流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产生高速旋转的涡旋运动。
旋转气流中的固体颗粒由于离心加速度的作用,向器壁运动,接触器壁后失去惯性力而靠入口速度的动力和向下的重力沿器壁螺旋形向下,经锥段排入灰斗中。
向下旋转的净化气体到达锥段下部某一位置时,由于负压作用,便以相同的旋转方向在分离器内部由下而上螺旋运动,经排气管排出旋风分离器外。
2旋风分离器流场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虽然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但是其内部的三维旋转湍流流场却相当复杂。
工程应用对该流场的数值模拟,基本上是基于求解Reynolds 时均方程及关联量输运方程的湍流模拟方法。
描述湍流运动的数学基础仍然是连续性方程和瞬时N -S 方程。
连续性方程:N -S 方程:收稿日期:2012-04-11;作者简介:韩婕(1984-),女,电邮hanjie854@ 。
旋风分离器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进展韩婕,刘阿龙,彭东辉,吴文华(上海化工研究院化学工程及装备研究所,上海200062)摘要:介绍了旋风分离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综述了国内外旋风分离器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对研究过程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描述,分析比较了研究成果。
旋风分离器内部温度场数值模拟
旋风分离器内部温度场数值模拟张振伟(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摘要:本文利用FLUENT软件RSM湍流模型对旋风分离器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CLT/A型旋风分离器内部温度分布,总体温度都是373° C,只是不同区域有小于一度的温度差异,锥体部分温度最高,进气管及分离器圆筒部分温度最低;同时近壁面温度稍高。
下部温度稍高是由于气流的压缩引起的,锥体部分温度最高,这是由于转速增大空间变小,气流压缩作用增强引起的,近壁面的温度稍高是由于气流与壁面摩擦造成的。
关键词:分离器;数值模拟;温度场Abstract:Key words:1、前言本文研究马铃薯颗粒全粉干燥系统中CLT/A型旋风分离器气固分离过程中的流场现象,采用离散耦合模型进行模拟,离散耦合模型模拟的前提假设需要温度恒定。
然而由于干燥过程中热气流温度比较高,其内部温度场情况不能确定,所以对CLT/A型旋风分离器中的温度场模拟有其必要性。
2、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CLT/A 8.0 M型旋风分离器组的筒体部分体积比较大,整个分离器分为四个旋风子筒体,对称布置,结构完全相同,本文仅对单个筒体进行模拟。
图1 CLT/A 8.0 >4型旋风分离器组结构图Fig. 1 Structure group graph of CLT / A 8.0 4-type cyclo n>利用UG强大的实体曲面建模功能建立CLT/A型旋风分离器组中旋风子的三维实体模型,如图2所示图2 CLT/A型旋风分离器三维实体模型Fig. 2 Three-dimensional solid model of the CLT / A-type cyclone3、有限元模型将UG建立的三维实体模型导入到GAMBIT中进行网格划分,为了便于在GAMBIT中进行网格划分,先在UG中对模型进行多次布尔运算处理,使得建立的模型由两个实体构成:排气蜗壳与排气管形成的一体Volom1,进气管与筒体以及下边锥体构成的一体Volom2。
两种不同入口结构旋风分离器内涡核摆动的对比
两种不同入口结构旋风分离器内涡核摆动的对比高助威;王娟;王江云;毛羽【摘要】为了探究入口结构对旋风分离器内涡核摆动的影响,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eynolds stress model,RSM)对两种不同入口结构旋风分离器内旋转流动进行了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切向速度在截面上呈现明显的非轴对称现象,主要表现为等值线分布不对称,零值所在位置与几何中心不重合,零值靠近壁面的一侧,切向速度较大,零值远离壁面的一侧切向速度较小.直切式旋风分离器内部偏心比(|Δr|/D)多在0.025~0.050,而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部偏心比则多在0.000~0.025,偏心程度明显下降.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在90~270°截面和180~360°截面上的旋转中心偏移轴线值(|Δx|和|Δy|)的平均值均减小,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偏心距(|Δr|)的平均值相对于直切式减小23.5%.【期刊名称】《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年(卷),期】2018(034)004【总页数】10页(P297-306)【关键词】旋风分离器;入口结构;数值模拟;涡核摆动;偏心距【作者】高助威;王娟;王江云;毛羽【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过程流体过滤与分离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过程流体过滤与分离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过程流体过滤与分离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过程流体过滤与分离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51.8旋风分离器是用于气固分离的工业设备,虽然结构简单,但其内部流场却为复杂的三维湍流旋转流场[1-3]。
旋进涡核(Precession vortex core,PVC)是旋转流场的一种非稳态现象[4-7],涡核在流场中做偏心摆动,摆动强烈的位置会触及边壁[8],造成颗粒的返混,对分离效率极为不利。
多入口气液旋风分离器的模拟研究
多入口气液旋风分离器的模拟研究
气液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气液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
为了提高气液分离的效率和性能,研究人员对旋风分离器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在旋风分离器中引入多个入口,能够增加分离效果和处理能力,因此多入口气液旋风分离器的模拟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课题。
多入口气液旋风分离器的模拟研究主要涉及流场分布、颗粒运动和分离效果等方面。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多入口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流动规律和颗粒分布情况,从而对其性能进行优化和改进。
在模拟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建立了多入口旋风分离器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气体和液体的流动特性、旋风分离器的几何形状以及入口速度等因素。
通过求解这个模型,可以得到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流场分布和颗粒运动轨迹。
模拟研究发现,多入口旋风分离器中,气体和液体在不同入口处形成不同的旋流,形成了复杂多层次的流动结构。
这种流动结构可以增加颗粒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分离效果。
另外,多入口旋风分离器还可以增加处理能力,提高分离效率。
模拟研究还发现,多入口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入口速度、颗粒大小和旋风分离器的几何形状等。
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优化多入口旋风分离器的性能,提高分离效率。
综上所述,多入口气液旋风分离器的模拟研究对于提高气液分离效率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多入口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流动规律和颗粒分布情况,从而优化设计和改进工艺。
这将为石油、化工、环保等行业提供更高效、更节能的气液分离设备。
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及方法分析
环 境 工 程 2004 年 4 月第 22 卷第 2 期
39
旋风水膜除尘器的捕尘性能和结构设计
陈喜山 梁晓春 玄克勇
( 青岛建 筑工程学院 , 山东 青岛 266520) 摘要 关键词 借助于 Leith 和 Licht 的边界层 分离理论 , 对轴向出风旋风水膜除尘器的捕尘性能 进行了分 析 , 得出 了捕尘效 率 旋风水膜除尘器 边界层分离理论 捕尘空间 相似准数
文献[ 3] 给出了修正后所采用的模拟常数, 标准 模型的模拟常数列于附表。
附表
模拟常数 标准 k 模型 C 0. 09 0. 09
湍流模型中的常数
C1 1. 44 1. 15 C2 1. 92 1. 90 C3 0. 25
k
1. 00 0. 75
1. 33 1. 15
Chen K im 修正
3
模拟工况及计算方法 为了简化便于给定边界条件和划分网格 , 作者对
法 , 离散后的代数方程组用交替方向的 TDMA 算法 进行求解至收敛。
阻杆减阻机理研究 ( No. 10172055) 。
38
环 境 工 程 2004 年 4 月第 22 卷第 2 期
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为: ( 1) 入口根据流量给定旋转速度和径向速度, 轴 向速度为零。 ( 2) 出口给以湍流充分发展条件 压力基准。 ( 3) 轴线上旋转速度和径向速度均为零 , 其它变 量为 z = 0。 ( 4) 固体壁面为无滑移条件 , 采用壁面函数 行相应的修正。
求解区域进行了简化 , 简化后的计算工况见图 1。其 中, H = 475 mm, H in = 90 mm, R = 2 r = 95 mm, H s 2 5r
[ 4]
H in 控制方程的求解 采用交错网格下的 SIMPLE 方
两种入口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对比
两种入口截面形式的旋风分离器流动分布的对比研究魏彦海(中国石油大学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555)摘要:针对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气相流动,采用RNG ε-k 双方程湍流模型模拟得到不同截面形状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分布,同时,使用随机轨道模型模拟得出不同粒径时的颗粒轨迹。
结果表明,长方形入口相比于正方形入口来说,能使分离器内部连续相流场和分散相的轨迹更加条理和规整,因此旋风分离器一般使用长方形入口形式。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入口截面;RNG 模型;数值模拟Study on Flow in Two Different Inlet Cross-section CycloneWei Yan-hai(College of Pipelin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26655, China )Abstract: The gas flow distribution in two different inlet cross-section cyclone is simulated by using RNG model. Meanwhile, the discrete phase model is used to get the track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size partic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s flow distribution and particle track in quadrate inlet cross-section cyclone is more neat and regular than foursquare inlet cross-section. So the cyclone mostly use quadrate inlet cross-section.Key words: cyclone separator; inlet cross-section; RNG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旋风分离器是利用离心场中的介质的密度差将固体颗粒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分离设备。
单_双进口扩散式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
旋风分离器是利用含尘气 体旋转时所产 生的离心 力, 将 粉尘从气流中分 离出 的一种 干式 气固分 离装 置。扩散 式旋 风分离器装有倒锥形反射屏, 能有效防止 两次气流 将已分离 的颗粒相重新卷起, 因而能捕集到更细颗 粒进而提 高分离效 率 [ 1] 。传统的扩散式旋风分离器多采用单进 口式, 这样布置 虽结构简单, 旋风分离器内会出现气流偏 心或气流 轴不对称 问题 [ 2] ; 由于分离器内部流 场的 复杂性, 目 前对 其内部 的流 体运动、气固分离 机理, 尚不 能建 立一套 完整 体系。现 有分 离效率及压力损失模 型, 往往是经验性 的公式, 通用性、准确 性较差。因 此, 拟 通 过 数 值 模 拟计 算 的 方 法, 使用 成 熟 的 CFD 软件 F luen t, 来实 现 对 扩散 式 旋 风 分离 器 分 离 性能 的 研究。
旋风分离器的 结构参 数和 操作参 数对 其性 能的影 响十
收稿日期: 2010 - 07- 07 基金项目: 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资助项目 ( 2009FJ10080- 4 ); 国
家重点新产品计划资助项目 ( 2007GRD 20023 )
分显著, 到目前为止, 国内 外已 有大量 的有 关旋 风分离 器的 数值模拟计算 [ 3- 7] , 但多数 是对 传统 锥形 分离 器的 研究, 针 对扩散式旋风分离器研究, 陈由旺 [ 8] 对扩散段截面为 方形的 旋风分离器的流 场进 行了研 究; 冷 碧霞 等 [9] 采用 激光 相位 多普勒 ( PDA ) 手段对圆型 截面 扩散式 旋风 分离 器进行 了实 验研究, 得到了分离器 内部 的速度 分布 情况; 清 华大学 王玉 召 [ 10] 等对带入口加速段的方形分离器 内气固 两相流 动进行 数值模拟, 得出了颗粒的运行轨迹。
入口下倾旋风分离器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
( laigC mb s o n n ryU izt nR sac etr f ui rvn e J i nv r t, Cenn o ut nadE eg tiao eerhC ne j nPo ic , i iesy i l i oF a me U i
Xi n3 1 2 ,C ia a 6 0 1 hn ) me
mo e ( M) su e ac l eg sf w,t ed sr t p ae mo e ( M ) su e i l e p r cef w, d lRS wa s d t c lua a o o t l h i ee h s d lDP wa sd t smua at l l c o t i o
关 键 词 :入 口下 倾 旋 风 分离 器 ;数 值 模 拟 ;雷 诺 应 力 模 型 ;随 机 轨 道 模 型 ;混 合 网 格 中 图 分 类 号 :T 2 B16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7 0 2 1) 60 3 —6 0 684 (0 0 0 —5 1 0
c l u a e c l c i n e ce c .T e r s l h w h t c mp r d wi h r d t n lc c o e sr c u e t e r mp d a c lt o l to f i n y h e u t s o t a , o e i s a e t t e ta ii a y l n tu t r , h a e h o e ta c t c u e c co e c n r d c e fc mp e so fg sf w n e i frn x si g i e r o f y ln n r n e sr t r y l n a e u e s l- o u r s i n o a o a d g t d o g e itn t o fo c o e, l r i n h c h n er d c n n r e c e u i g i e l a r so n wa l b a i n, r d cn r s u e d o y l n n h n i c e sn e a a i n e c e c . e u i g p e s r — r p i c c o ea d t e n r a i g s p r to f i n y n i
不同入口高宽比下旋风分离器的压降
图 7 3种 类型旋风分离器的粒级效率
3 结论
通过比较 3种不同类型的旋风分离器同一轴向 高度上切向速度的分布, 发现随着旋风分离器高宽
作者简介: 李强 ( 1983- ), 男, 湖 南永 州人, 硕 士 生, 主要 从事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的研究。
E - ma il: 010- 01- 28; 修回日期: 2010- 02- 06
效率, 切割粒径是分离效 率为 50% 时的颗粒粒径。 粒级效率图可以清晰表明旋风分离器对不同粒径颗 粒的分离性能。 3种类型旋风分离器的粒级效率见 图 7。由图 7可知, 类型 B 旋风分离器的切割粒径 最小。 3种类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分别为: A: 88. 71% , B: 91. 54% , C: 90. 27% 。因此, 当入口高 宽比增大或减小时, 分离器的切割粒径都变大, 从而 使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变差。在实际工程运用中, 应 当保持旋风分离器入口高宽比在一个合适范围内, 使得旋风分离器具有最佳的分离效率。
敷设管网 23. 2 km, 管道沿道路敷设, 采用顶管及开挖方式进行。 总造价: 4. 87 ! 108 元。 进展阶段: 报批可研。
A 04
[ 4] 曹晴云, 姬 广勤, 金有海, 等. 不同结 构参 数下 旋风分 离器气相流场的数值研究 [ J]. 流 体机械, 2008, ( 1): 34- 39.
[ 5] 宋健斐, 魏耀东, 时铭显. 旋 风分离器内颗粒浓度场的 数值模拟 [ J].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8, ( 1): 90- 94.
[ 2] 王海刚, 刘石. 用 雷诺应力 模型计 算旋风 分离 器中气 固两相流 动 [ J]. 工程 热物 理 学报, 2004, ( l): 189 192.
双进气道旋风分离器内不同粒径颗粒流动特性
双进气道旋风分离器内不同粒径颗粒流动特性王江云;李雅琴;姜龙俊;王娟;毛羽【摘要】采用改进的RNG k-ε湍流模型和欧拉多相流模型,对一种单入口双进气道旋风分离器内的气固多相紊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旋风分离器内不同粒径颗粒速度和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粒径颗粒比小粒径颗粒轴向速度分布更平坦,切向速度峰值位置和外准自由涡区也越向壁面靠近;与普通单入口旋风分离器相比,相同处理量时,此种旋风分离器内速度和不同粒径颗粒浓度分布轴对称性更好,大粒径颗粒切向速度峰值位置外移更明显,筒体段颗粒有更向壁面浓集的趋势,锥体段不同轴向位置处中心旋流区双进气道的颗粒浓度低于单进气道的.小粒径颗粒捕集能力增强,有助于提高分离器分离效率,减少不稳定流动导致结焦的颗粒源供给,从流动角度保证了抗结焦和长周期稳定操作.%Having the improved RNG k-ε turbulence model and Eulerian multiphase mode employed to simu-late gas-solid multiphase turbulence flow in a cyclone separator with single inlet and double passage was imple-mented;and the regularities of velocity an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iz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calcul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size particle's axi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is more flat than that of the small ones,and the tangential velocity's peak position and free vortex region become clos-er to the pared with general cyclones with single inlet and the same process load,the axial symmetry of this double-passage cyclone's velocity and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s better.The peak position of large-size particle's tangential velocity moves outside more obviously.In cylinder section,the particles have the tenden-cy of concentrating towardthe wall surface.In central vortex area of conical section, the double passage's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s lower than that with single passage.The enhancement of small-size particles' capture capacity can increase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decrease the particle supply of the unstable flow coke gener-ation.This can reduce the coke generation and ensure long stable operation in view of the flow.【期刊名称】《化工机械》【年(卷),期】2018(045)002【总页数】7页(P225-231)【关键词】旋风分离器;单入口单进气道;单入口双进气道;颗粒浓度;轴向速度;切向速度;捕集能力;分离效率【作者】王江云;李雅琴;姜龙俊;王娟;毛羽【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过程流体过滤与分离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过程流体过滤与分离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51.8+4旋风分离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气固多相分离系统中,尤其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内作为油气和催化剂分离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态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反再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6年第35卷第5期·1360·化 工 进展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分析陈俊冬1,宋金仓1,曾川2,邹鹏程1,王晓天2,陈海焱1(1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2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摘要:以XLPB-5.0和XCX-5.0两种旋风分离器为原型,采用CFD 软件对这两种旋风分离器进行了流场与分离效率的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入口蜗壳形式与芯管结构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模拟结果显示:旋风分离器内流场呈各向异性分布特点,切向速度是影响分离效率的首要因素,径向速度的存在会造成“流场短路”现象,使轴向速度呈不对称分布,导致分离效率的降低。
轴向速度与径向速度的共同作用促使颗粒在旋风分离器内做螺旋运动;XLPB-5.0和XCX-5.0的分离效率分别为92.55%和94.96%,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且不同芯管参数下XCX 型的分离效率比XLPB 型高;螺旋式入口蜗壳(XCX-5.0型)对旋风分离器上部流场的影响相比直流式入口蜗壳(XLPB-5.0型)复杂;对于两种旋风分离器,随着芯管直径的增大,分离效率逐渐变小;随着芯管深度的增大,分离效率先增大后减小。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分离效率;入口蜗壳;芯管中图分类号:TQ 05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5–1360–06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5.015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n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cyclone separatorCHEN Jundong 1,SONG Jincang 1,ZENG Chuan 2,ZOU Pengcheng 1,WANG Xiaotian 2,CHEN Haiyan 1(1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Sichuan ,China ;2 Schoo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621010,Sichuan ,China )Abstract :Taking two cyclone separators XLPB-5.0 and XCX-5.0 as the prototyp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heir flow field and separation efficiency were conducted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The influence of inlet volute form and central tube structure on separation efficiency was discuss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w field in the cyclone separator presented anisotrop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angential velocity was the primar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while the existence of the radial velocity would cause the phenomenon of short circuit flow field and make the axi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asymmetrical ,hence , reduced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The combined action of axial and radial velocity promotes particles to make spiral movement inside the cyclone separator.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XLPB-5.0 and XCX-5.0 were 92.55% and 94.96%,respectively. Thi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XCX-5.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XLPB-5.0 under different core pipe parameters. Compared with the spiral once-through entry (XLPB-5.0),the influence of spiral inlet volute (XCX-5.0)on upper flow field of cyclone separator are complex. Besides ,for the two cyclone separators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矿物加工工程研究。
旋风分离器的安全性能分析及数值模拟
从入 口段进 入切 入式 旋风 分离 器后 , 由于 受到 旋风 分
离器 本身 结构 的影 响以及 边界 条件 的约 束 ,当空 气进
G棚 甚 用 蜘 誓
、 ~ w . e 啊x . c o n l 2 0 1 7  ̄ 第5 期
通 用 机 械 制造
出的,排尘 口在做纯 _ 丰 I 】 流 动数他模拟做近似看成是壁
2 5 3 e _ l 2_ 3 4 卜 ol 2l 5 卜 o1 1 . 9 6  ̄ + 0l
l 7 7 1 . 5 8 l 1
’
3 . 0 9 刮 1
l 3 9 e 4 01 l 2 0  ̄ + 0l
l Ol l
果进行处理 ,能够很好地给 出旋风分 离器任何截面位 置 上 的速 度云图和矢量图 ,通过对云 图的仔细研究 ,能够 直观地 看到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的流动分布情况 ,对于
气 口小 圆柱段 、分离空间圆筒体和颗粒捕集 圆锥 段。本
文研究的切 入式旋风 分离器基本结构如 图1 所示。 分离 器总高H= 8 0 0 mm、锥 体高 度H. = 5 0 0 mm、分 离器简体截面的直径D - = 2 0 O mm、排气 口直径 . = 1 0 0 mm、
拟 ,观 察其速度 云 图得 出,在旋 风分 离器 中心 区域 有一
明显 的气芯柱 ,且 切向速度和轴 向速度都 具有较好的轴 对称 性 。通过 改 变控 制 参 数研 究旋 风 分 离器的分 离效
L . ・ )
一
—
—
_
率 ,得 出的结论是 :当增大 入口 气体流量 、提 高颗 粒相 浓度将有利 于提 高旋风 分离器的安 全分离性 能 ,粒径较
咄 2 9 o e + o’
两种不同入口形式的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对比研究
不同湍流模型下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结果比较
不同湍流模型下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孙化鹏;姜昌伟;童永清;盛存清【期刊名称】《广东化工》【年(卷),期】2012(039)016【摘要】文章分别采用重整化群(RNGk-ε漠型)、线性压应力(LinearPressure.strain)和二次压应力(QuadraticPressure—Strain)的雷诺应力模型(RSM)及不同的方程离敞格式对旋风分离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对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二次压应力雷诺应力模型(RSM)模型下模拟结果更为精确。
%In order to choose the better turbulent model for cyclone separator, different turbulent models which include RNG k-ε model, Linear Pressure-Strain RSM (the Reynolds stress model ) and Quadratic Pressure-Strain RSM and different difference scheme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urbulent flows in cyclone separator, and then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the results provided tha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yclone separator with Quadratic Pressure-Strain RSM would be more accurate.【总页数】3页(P150-152)【作者】孙化鹏;姜昌伟;童永清;盛存清【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杭州美宝炉窑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4;杭州美宝炉窑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相关文献】1.扩散式方形分离器数值模拟湍流模型的比较研究 [J], 李阳;胡斐2.基于RSM和LES湍流模型的旋流分离器流场数值模拟 [J], 徐艳;柯林;吴泽民;吕凤霞;张佳良3.轴入式旋风分离器分步湍流模型的数值模拟与试验 [J], 龚光彩;杨周周;朱少林4.不同湍流模型在旋风分离器三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和比较 [J], 王海刚;刘石5.旋风分离器内三维强旋湍流流动数值模拟的修正压力应变项模型 [J], 胡王乐元;周力行;时铭显;张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入口截面形式的旋风分离器流动分布的对比研究魏彦海(中国石油大学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555)摘要:针对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气相流动,采用RNG ε-k 双方程湍流模型模拟得到不同截面形状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分布,同时,使用随机轨道模型模拟得出不同粒径时的颗粒轨迹。
结果表明,长方形入口相比于正方形入口来说,能使分离器内部连续相流场和分散相的轨迹更加条理和规整,因此旋风分离器一般使用长方形入口形式。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入口截面;RNG 模型;数值模拟Study on Flow in Two Different Inlet Cross-section CycloneWei Yan-hai(College of Pipelin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26655, China )Abstract: The gas flow distribution in two different inlet cross-section cyclone is simulated by using RNG model. Meanwhile, the discrete phase model is used to get the track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size partic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s flow distribution and particle track in quadrate inlet cross-section cyclone is more neat and regular than foursquare inlet cross-section. So the cyclone mostly use quadrate inlet cross-section.Key words: cyclone separator; inlet cross-section; RNG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旋风分离器是利用离心场中的介质的密度差将固体颗粒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分离设备。
旋风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无运动部件、能适用于苛刻的生产条件等优点。
因此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煤炭发电和环境保护等部门。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形式对分离器的内部流场和分离效率有较大的影响,许伟伟[1]等人就研究了直切式和涡壳式旋风分离器内不同的流场分布,得出涡壳式进口具有更适合造旋,分离空间切向速度比直切式大,气流旋转强度高等优点的结论。
笔者采用CFD 软件FLUENT 对具有相同截面积的不同截面形状的直切式旋流风分离器进行了内部流场模拟,揭示了其对分离性能和流场分布的影响机理,为旋风分离器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1 数学模型与边界条件1.1数学模型的选择目前旋风分离器中气相旋流数值模拟的计算模型主要有标准ε-k 模型、RNG 模型、雷诺应力模型(RSM )以及代数应力模型(ASM )。
标准ε-k 模型具有简单、计算速度快等优点,但是它基于各向同性假设,对于各向非同性湍流的强湍流分离器流场的模拟偏差较大。
代数应力模型(ASM )虽然能够模拟湍流各向异性,但是对各向异性特征的描述能力有限。
RSM 模型虽然是最适合求解各向异性湍流运动的,但是RSM 模型在三维情况下需要求解7个方程,比双方程模型多了3倍还多,计算量比较大,因此笔者采用RNG ε-k 双方程湍流模型进行模拟。
RNG ε-k 双方程湍流模型的控制方程是:ρεμαρρ++⎥⎥⎦⎤⎢⎢⎣⎡∂∂∂∂=∂∂+∂∂k j eff k j i i G x k x x ku t k )()( k C G k C x x x u t k j eff ji i 221)()(ερεεμαρερεεεε-+⎥⎥⎦⎤⎢⎢⎣⎡∂∂∂∂=∂∂+∂∂*其中,i eff μμμ+=ερμμ2k C i =0845.0=μC ,39.1==εααk30111)/1(βηηηηεε+--=*C C 42.11=εC ,68.12=εCεηkE E ij ij 21)2(⋅=⎪⎪⎭⎫⎝⎛∂∂+∂∂=i jj i ij x u x u E 21 377.40=η,012.0=β旋风分离器内固相对于气相来说是非常稀疏的,所以本模拟采用Euler-Lagrange 方法,固相颗粒采用随机轨道模型[2]。
颗粒在Lagrangian 坐标系下的运动方程为x p p x p D p F g u u F dtdu +-+-=ρρρ/)()(式中:24Re182D pp D C d F ρμ=,μρuu D p p -=Re ,u 是气体的分子粘性系数,ρ、p ρ分别为气体与颗粒的密度,p d 为颗粒直径,D C 安文献[3]的方法计算。
颗粒轨道可以通过式p u dtdx=得到。
1.2 几何模型本文采用的几何模型是具有相同截面积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旋风分离器,基本结构如图1a ,图1b 是计算时所划分的网格,其结构尺寸列于表1。
a b 图1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及其网格 Fig.1 Structure of Cyclone and its mesh表1 不同入口截面旋风分离器尺寸 mmTable 1 Size of cyclone separators with different sectional area mm1.3边界条件本模拟中所使用的边界条件规定如下: (1)入口边界。
取入口为常温下的空气,沿入口截面法相速度为30m/s ,湍流强度为10%。
在使用分散相模型时设置材料密度1000kg/m ,颗粒的质量流动速率是0.05kg/s 。
(2)出口边界。
此处设出口处流动已经充分发展,,因此出口处设为自由出流边界条件。
(3)下灰口边界。
设此处气体流量为0,即无气体流从此口出流,因此为壁面边界条件。
(4)壁面边界。
壁面采用无滑移边界条件,湍流采用标准壁面函数法处理。
(5)交界面。
出气口下端面与筒体的相交的界面采用交界面边界条件。
1.4 差分格式选择离散方法采用有限体积法。
差分格式采用一阶迎风格式,采用标准压力插补格式,采用SIMPLE 算法耦合连续性和动量方程。
2 结果分析与讨论2.1 气相流场分布 2.1.1 切向速度分布图2给出了RNG ε-k 双方程湍流模型计算得到的Ⅰ、Ⅱ型2个分离器内z=645mm 截面的切向速度矢量图。
该图显示旋转地气流基本上是关于轴心对称的,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模型Ⅰ的流场要比模型Ⅱ的规整,更加条理化。
a.模型Ⅰb.模型Ⅱ图2 z=645mm 截面切向速度矢量分布图 Fig.2 Tangential speed vector distribution atsectional cut z=645mm图3给出了Ⅰ、Ⅱ型两个旋风分离器内z=360mm 截面的切向速度矢量图。
该图显示了旋转气流并不是关于轴心对称的,这说明在旋风分离器中气流并不是严格沿着轴心上升的。
同时可以看出模型Ⅰ的流场要比模型Ⅱ的规整、条理。
a.模型Ⅰb.模型Ⅱ图3 z=360mm 截面切向速度矢量分布图 Fig.3 Tangential speed vector distribution atsectional cut z=360mm2.1.2轴向速度分布 图4分别给出了由RNG ε-k 双方程湍流模型计算得到的Ⅰ、Ⅱ型2个旋风分离器内x=0截面的轴向速度矢量图。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模型Ⅰ的流场比模型Ⅱ的更加的规整,模型Ⅰ在筒体上部产生的旋流要比模型Ⅱ强烈,并且可以看出模型Ⅱ在筒体上部出气口壁的外侧产生的与主旋流方向相反的旋流要比模型Ⅰ强烈的多。
同时可以观察出旋风分离器中气流并不是严格沿着轴心上升的,特别是在筒体下部和灰斗中,这印证了截面z=360mm 切向速度的分布情况。
a.模型Ⅰb.模型Ⅱ图4 x=0截面轴向速度矢量分布图Fig.4 Axial speed vector distribution at sectionalcut x=0 2.2 颗粒的轨迹分布图5显示了Ⅰ、Ⅱ型2种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直径为1μm、30μm、100μm粒子轨迹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直径1μm的颗粒随气流旋转向下运动,部分颗粒到达锥部灰斗之后又随内部的上升气流螺旋上升,进入排气管,还有部分颗粒没有达到底部时就进入内旋流,通过旋转气流上升,直接进入排气芯管。
从30μm和100μm的颗粒轨迹图中可以看出,两种大直径的颗粒由于受到较大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向壁面,沿壁面螺旋下滑至分离器底部灰斗,被分离出来;还可以看到,与30μm颗粒轨道不同的是,100μm颗粒由于惯性大,更容易保持原先的螺旋运动状态。
通过模型Ⅰ的颗粒轨迹与模型Ⅱ的颗粒轨迹的对比可以看出,模型Ⅰ的颗粒运动轨迹要比模型Ⅱ的规整,这对降低分离器的内部的压力损失,提高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是有利的。
a.Ⅰ型1μm颗粒b.Ⅰ型30μm颗粒c.Ⅰ型100μm颗粒d.Ⅱ型1μm 颗粒e.Ⅱ型30μm 颗粒f.Ⅱ型100μm 颗粒图5 颗粒轨迹图 Fig.5 Track of particles3 结论(1)相同截面积不同截面形状的旋风分离器在同样的条件下其内部流场是不同的,长方形入口相比于正方形入口来说,能使分离器内部连续相流场和分散相的轨迹更加条理和规整。
(2)旋风分离器可以将直径较大的颗粒完全分离,直径较小的颗粒可能会被内旋流带出分离器。
(3)由于长方形入口相比于正方形入口的优势,因此旋风分离器的入口大部分设计为长方形。
长方形入口的具体的最优化的尺寸,还需要进一步的模拟来确定。
参考文献:[1] 许伟伟,金有海,王建军.两种不同入口形式的旋风分离器内流动分布的对比研究.流体机械,2009,37(10):1~6.[2] 苏亚欣,郑安桥,杨翔翔.进口结构对方形旋风分离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热科学与技术,2009,8(4):318~325.[3] HAIDER A, LEVENSPIEL O. Drag coefficient and terminal velocity of spherical and nonspherical particles[J]. Pow Tech, 1989, 8(1):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