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微澜艺术特色赏析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水微澜艺术特色赏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

论李劫人小说《死水微澜》的艺术特色

课程名称:《经典名着赏析》

上课时间: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李坤

学号:

院系: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11城市规划

任课教师:史连成

职称:统计师

摘要:《死水微澜》的作者李劫人,现在的读者可能比较陌生,但他的作品在中国长篇小说的现代演进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是新文学中最早试验做白话小说的一位作家,1912年就发表了以讽刺四川立宪派的共和党人选举为内容的白话小说《游园会》,是传统小说向“五四”新小说过渡的一个代表人物。“五四”运动期间,曾应李大钊等人的邀请共同发起中国少年学会,随后留学法国。1924年回国后,一边办工厂、办报纸,一边写小说、翻译法国文学作品。1936至1937年李劼人出版了三部反映中国近代史的连续性长篇《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概括了自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十余年间中国社会的政治风云和人间悲欢,其中《死水微澜》在艺术上最具特色。

关键词:四川乡土小说近代史社会心理动机创造性

《死水微澜》是史上知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在把握历史进程中,传统历史小说住住笔触集中在上层社会政治、军事、外交事件和显赫活动的狭小范围内,而《死水微澜》则突破了这一局限。作者有意识地追求历史与世情、上层的动荡与普通人的命运、社会矛盾与生活纠葛的有机统一,力求多层次、大容量、全方位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为读者展现出异常开阔的社会生活全景。

一、创作的动机:

1、源于作者大规模描写中国近代历史的雄心和企图。《死水微澜》就是这一创作意图的最初尝试,也是最为成功的实践。

2、据李劫人回忆:“从1925年起,一面教书,一面仍旧写一些短篇小说时,便起了一个念头,打算把几十年来所生活过,所切感过,所体验过,在我看来意义非常重大,当得起历史转捩点的这一段社会现象,用几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一段落一段落地把它反映出来。”

二、赏析内容

1、创作方法上:《死水微澜》是一部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实的优秀长篇小说,但是它与同样是描写中国社会现实的茅盾的小说《子夜》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死水微澜》受法国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叙事客观,注重写实。

2、作为历史小说,它开创了历史小说的新路子。《死水微澜》与以往的中国历史小说两样,它不是神话史、英雄史、阶级史、道德史,而是风俗史、人情史、人性史,为我国现代汉语历史小说另辟新路,另创新局。

三、思想内容

《死水微澜》以成都郊外的天回镇为主要场景,以民女蔡大嫂、掌柜蔡兴顺、袍哥罗歪嘴、土粮户顾天成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为基本叙事脉络,在弥漫川西文化风情的大背景中,活画出草根阶层中的袍哥与教民两股势力之间相生相克、相激相荡的风貌。

通过人物命运的变迁,展现了中日甲午战争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期间内地民间死水微澜的生动景观,从底层、民间和政治经济地理的边缘,预示了近代中国更加殖民化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动向

《死水微澜》描写的是成都附近一个小小的、十分封闭的天回镇在甲午战争后社会世态所发生的变化。由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

物质和文化的渗透,使这个被封建地方宗派势力所盘踞的小乡镇发生了震荡,犹如一潭死水掀起了微微的波澜。这部小说所涉及的社会矛盾也是多方面的,但在小说的艺术构思上它又区别于比它稍早出版的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它不像《家》那样以“网伞”结构将矛盾封闭在一个大家庭内部,也不像《子夜》那样在层次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来凸现社会几种本质性矛盾的棱角。《死水微澜》所采取的是一种我称之为“漫反射”折射生活的艺术方式,也就是通过民俗风情和人物心态的漫散而细致的描绘,来折射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世态的变迁。

四、人物形象

《死水微澜》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是以人写史,以人物命运的变化写历史的变动,以人性的复杂写历史演变的错综。因此,着力塑造人物形象就成为作家写好历史的关键。蔡大嫂、罗歪嘴、顾天成是李劫人在《死水微澜》中塑造得最为丰满的三个人物形象,这也是作者对现代汉语历史小说的特殊贡献。

(一)、蔡大嫂:是小说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

1、其性格特点:她是一个生命意识开始复苏,企图主宰自己的命运,敢爱敢恨,外表泼辣,心地善良,性格复杂的女性。“不安分”构成其性格的核心。

(1)、成为蔡大嫂之前的邓幺姑,是四川乡村社会底层的一个普通少女,略为不同的是性格更为倔强,有对追求物质生活的强烈向往

(2)、嫁给蔡兴顺成为蔡大嫂后,与罗歪嘴“偷情”,体现了她遵循自然生命欲望,敢于冲破封建道德樊篱,无视世俗羁绊,敢爱敢恨、敢作敢为、大胆泼辣的一面。

(3)、为了解救丈夫和情人,嫁给猥琐庸俗、改吃洋教的土粮户顾天成,既有追求物欲的一面,也体现了她心地善良的一面,可见其性格的复杂性。

这时的蔡大嫂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堕落还是背叛,我们很难一言以蔽之,而这正是蔡大嫂这个人物的魅力所在,也是李劫人对人的认识的独特发现。

2、蔡大嫂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邓幺姑→蔡大嫂→顾三奶奶,既是一个女人的成长史、性格史、人性史,又牵动和折射出闭塞停滞如死水般的内地社会波澜初兴,各种变动潜滋暗长的历史讯息。

(1)、邓幺姑对城市文明的向往意味着现代意识对乡村世界的侵入。

(2)、蔡大嫂对罗歪嘴的偷情,无疑有性情相投、两情相悦的因素,这只是表象,从深层次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更是一种象征行为,延续几千年的道德伦理、价值秩序已在蔡大嫂和罗歪嘴无视一切的越轨行为中分崩离析;罗歪嘴对蔡大嫂的征服也说明,至少在蔡大嫂时期,传统的乡村社会在地方势力的支配下依然维持着既有的格局。

(3)、但到后来,当大胆泼辣的蔡大嫂有条件的降服为顾三奶奶以后,吃洋教的打败了袍哥,占据了上风,逐渐成为乡村社会的实际支配者时,这种格局已然被打破,中国社会的殖民化已经扩展到乡村,渗透到草根阶层。历史正是在这里打了个楔子,掀起了一个微澜,种下了“暴风雨”和“大波”的因由。

邓幺姑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人物。小说对邓幺姑三次嫁人的虚荣心态,写得真实生动、细致入微,作者正是以“心态”来折射“世态”,让我们看到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渗入,不仅引起社会力量的变动,而且还诱发了隐蔽在人身上的物欲与情欲的恶性滋长。邓幺姑这个形象,带有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影子,但形象的内涵还是有所不同,福楼拜是写爱玛受浪漫主义小说和资本主义糜烂生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