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的思考
地方政府职能定位的新思考
l n a ayig t aiu oln h oa oen n h ud i l n , a d cn f e te a m ns ai i , n l n e v r sw r g te l lg vrme tso l o z h o d c mpe t n of n d iit t n me i i h r o c s , s u a vn ae ted v lp n s g t o it a d e o ( l, e b rt g t i ee t t n o ls a 0H d a t . h eeo me t t e o sce e n l g a yn  ̄ y l oai e df rn ai f a n h i o telc l oe n n okn . h o a g vmle t ri w g
(ntueo iha oiyadSine hnd 10 1 C ia Isi t f cunSc t n cec ,C egu607 , hn) t S e
Ab ta t T e at l OlII t sr c : h r ceC nT 1  ̄ i lB C tem c so i b c g n f el a gv rme t okn a i h a r c pc a k mu d o c l o en n rigp ・ o h t o w s
背景。
Hale Waihona Puke 府职能转变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管理创 新的中心任务 。 中央政府率先进行 的机构改革 以 ” 及 温家宝 等政 府首 脑对政 府 职能转 变 的重视 和他们 的一系列讲话 ,对地方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 化机构改革具有借鉴 、指导和指示作用。
2 .当前我 国社 会处 于转 型 时 期 ,整 个 社 会 正 处 于一 种从农 业 社会 向工业 社会 、从 传统社 会 向现 代社会 的转 变时 期 ,社会 主义 市场经 济体 制虽 已初 步建立 但 尚未完 善 ,在 社会 转 型过程 中存 在着 一定 的震荡 。比如社 会转 型 中人 们普 遍存 在 的过渡性 心 理 失衡 、国企 改 革 中存 量 和增量 资产 的分 配和处 置 的不公 、城 市 化 过 程 中农 民 的土 地 征 用 问 题 ,等 等 ,由此 而造 成 的社会 问题 及社 会震 荡均需 各级 政
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
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①.决策职能。决策职能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职能。
▪ 战略性决策(隆中对) ▪ 执行性决策 ▪ 一位老处长工作能力强,曾因业绩突出而
受过表彰,但总与下属人员发生冲突,并因此 而多次调换工作部门,现在其下属又纷纷向你 反映他的问题。作为该部门的领导你将如何处 理这个问题。
三、法国市政府的行政职能。
▪
(1)城市建设
管理 (2)城市社会管理 (3)城市文教卫生管
理
四、日本市政府的行政职能
▪ (1)公安行政 ▪ (2)服务行政 ▪ (3)设施行政 ▪ (4)开发行政
▪ 官员点菜银行买单,于是出现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有商业银行法吗银行行长知道信贷资金不安 全时,可以不贷呀其实,银行行长有很多苦衷,能提拔与否,当 地主要官员的意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制约机制下,银行 行长敢逆当地主要官员的意见而不予贷款么而贷款发放出去,上 亿资金形成沉淀,迄今为止,还没见真正追究过哪个银行行长的 责任。
公正等。
③.文化职能
▪ 文化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的思想道德建 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 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
▪ 具体内容是:
▪ 制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并负责具 体实施;
▪ 颁布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政策、法令和规定; ▪ 指导、监督、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组织协
调的事情,比如组织会议、参观、聚会、旅 游等等,请举一个你在工作或生活中做得比 较成功的例子,谈谈计划、组织、协调方面 的情况。
关于我县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乡镇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关于我县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乡镇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关于我县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20xx年深化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以来,我县乡镇政府进一步转变了政府职能,各乡镇党委、政府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围绕“三农”搞好服务。
但目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近期按照省市统一安排,我们针对全县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及原因乡镇政府是联系“三农”最为密切的基层政府,其职能转变,不仅是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实施的要求。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应该按照基层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而进行,服务型与公共型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基层政府的本质要求。
(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困境:1、部分镇职能还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现象。
一是越位问题。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对镇政府的职权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实际落实不太理想,乡镇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多,镇政府在某些领域存在职能越位现象;二是错位问题。
在经济发展中,政府长期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管理、经营等多重角色。
有的随意为企业、农民担保造成沉重债务负担,有的代替中介组织和农民签订合同,形成了大量纠纷。
花钱办错事,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三是缺位问题。
不恰当地把本应由政府或政府为主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推向市场。
农技站、畜牧兽医站等涉农部门,有部分乡镇处于虚设、瘫痪状态,某些还在运作的也多是经营单位,经营农业生产物资并获利成为这些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
对于农村急需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先进生产技术的传递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乡镇干部队伍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
一是观念有待更新。
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乡镇干部认为以前事好做、民好管,干部地位高;现在乡镇干部没地位、事难办、民难缠。
“民可所使之,不可所知之”的思想还影响了一些干部,缺少公仆意识、服务观念;二是素质有待提高。
中国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逐步朝向成熟的方向迈进,但仍与中国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形势不相适应。
需要对地方政府机构进行优化。
一、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理论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它既受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内发展规律的支配。
总体而言,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与职能相适应,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机构设置要具有系统性,并依法进行。
(一)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从根本上要适应职能的需要中国各级地主政府发行具体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能,诸如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领导和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民政、公安、监察、民族事务、国防建设等工作。
要承担这些具体的工作,就必须合理地设置相应的行政机构。
(二)机构设置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地方政府机构变化的总趋势是职能不断扩展,机构不断增多,结构日趋复杂。
(三)机构设置具有内的在系统性地方政府机构作为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具有内在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地方政府要充分履行政府职能,必须构成一个功能齐全、机构协调、运转灵活、效率较高的行政管理体制。
只有作为有机整体,机构才能发挥整体效益。
(四)机构设置须依法进行当代许多国家对设置地方政府机构的性质、地位、职权、编制、工作程序等,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出明确的规定。
这使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走上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防止随意设置机构的现象。
二、政府机构存在的问题中国地方政府机构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一个长期、令人困扰的问题,就是地方政府机构过于庞大。
中国地方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顶峰时期的机构设置:省政府达80-90个;市政府机构达60-70个;县政府机构达50-60个;乡镇一级也达20个左右。
虽然其后几经改革,但机构设置处于精简------膨胀的循环之中,至今各级政府的机构仍然偏多。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评价和现实思考
外贸和国际经济合作, 其工作范围相当于我们十几个 部委的工作。 澳大利亚在近几年的改革中把大量职能 相近的部委加以合并, 使中央的机构数量大大削减, 也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目前条件下, 除按照市场经 济体制要求加强综合性经济管理部门和一些监督、服 务机构外, 对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应坚决予以精简, 职能 目标消失的要坚决撤销, 职能目标转移的要及时转并, 需要改组为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要尽快改组。 只有这 样, 政府的机构规模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控制和精简。 其次要切实精简领导者的职数。 翻开中国历史可 以看出,“官冗”一直是各封建王朝头痛至极的问题。西 汉近 6000 万人口, 官僚骨干队伍不过 7500 人。 明初, 全国总人口大致相同, 但官员比西汉扩大了 2. 29 倍。 到清初发展到 2. 7 万人, 是西汉的 3. 6 倍。[5] 清朝后 期, 一个县的胥史高达 3000 人之多。由于冗官庞大, 封 建统治内部门户纷争, 妒贤忌能, 假公济私、贿赂公行, 致使人们不断发出“治民难、治吏尤难”的感叹。历史发 展到二十世纪末, 冗官现象同样成为我国政治稳定和 社会发展的一大隐患。据有关资料报道: 一些省级机关 厅、处级干部数占全部干部总数的 40% 左右, 某县的乡 镇干部中, 副乡级以上者占 65% , 县直机关副乡级以上 干部占 55. 7%。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形态已开始倾斜、 倒置。 人们普遍认为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已不再 是精兵简政, 更确切地说是要精“官”简政。要彻底改变 副职多、闲职多、兼职多的“三多”现象, 为领导者的职 数设定一个适中的数额。 第三, 要精简机关工作人员数量。R. B 苛希纳公式 得出一个结论, 如果在编人员超出实际所需人员的 3 倍, 工作时间就要多耗费 2 倍, 管理成本就要加大 6 倍。 我国编制管理中所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则, 就是“任 务大于编制”,“一个人的饭可以供三个人吃, 但一个人 的活绝不能交给三个人来干”。这都是在告诫人们冗员 过多会给组织职能造成严重危害。 国家统计局的材料 显示, 本已拥有近 4000 万在职干部职工的机关、事业 单位, 1997 年上半年竟比上年同期增加 135. 2 万人, 上 涨幅度为 3. 8% , 增加的人数比国有企业减少的人数 (126. 9 万人) 还多。 其中事业单位涨势更猛, 上半年增 加达 107. 9 万人。[6“] 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矛盾日益 加剧。为此,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发出要 “坚决裁减冗员”的警示, 同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富余人 员”的表述相比, 语气重, 态度坚决, 精减的决心勿庸置 疑。 第四, 要精简行政程序和办事环节。这是简政的重 要内容之一, 也是体现组织功效的根本所在。行政程序 繁杂、办事环节多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事业和社会 发展进步的桎梏, 它使得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无法充 分发挥, 经济规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市场干预代替市 场调节; 使得政府部门陷入审批和一些具体微观的管 理环节, 无力去抓宏观调控等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 也
对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考
对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考对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考2010-02-01湖南省常德市编委办何斌县级政府在整个行政管理体系中处于基层的位置,接近群众,其运行效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的位置,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新形势下,搞好县级政府的机构改革,推进县级政府职能转变、合理进行县级政府机构设置和进行人员编制规范管理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目前县级政府职能定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先后经历了5次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历次改革都部分实现了特定时期的改革任务,但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和条件制约,许多深层次的体制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导致县级政府机构运行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党政职能重叠。
目前我们县级政府还习惯用传统的目光看待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变成了具体领导,除了重要的干部任免外,县委与政府几乎管理相同的事,例如文教卫,县委有常委、宣传部长分管,政府有副县长分管,政法委代表县委管理全县的政法工作,设立了维护稳定办公室,与信访局的职能重复,职能交叉。
由于县委和政府几乎管理着同样的事,党政职能的重叠不可避免的造成工作效能低下。
在县里调查中我们就听到这样的反映:推动一项工作,由于党政两套班子都要过,职能部门的汇报次数常常不下10次。
(二)职能转变滞后。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是指政府职责和功能为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的转换、变化和发展。
[1]受传统全能主义、大一统思想和利益驱动以及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县级政府还是习惯于审批和管制,不愿分权,导致政府无限制地侵入和管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全能政府造成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第三部门对政府部门的“依附”,缺乏独立自主意识,习惯依赖政府部门组织处理一切公共事务,导致政府仍然管着许多“管不了、管不好和不该管”的事务,职能转变困难,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普遍,主要表现在政府习惯干预企业活动、统揽社会事务,政事和政市不分等。
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国家已经从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市场机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我国政府机构的设臵却仍然沿袭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职能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
封闭、半封闭、政企不分、企业办社会的运行机制,使企业正常的市场行为受到众多的婆婆”的干预,这就使市场在配臵资源方面的基础作用被削弱。
同时,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上的庞大的政府机构,由于分工过细,权力过大,以致造成了机构臃肿、人员过多、政企不分,滋生出了官僚主义,助长了不正之风,也给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政府机构改革,正是要破除现行政府机构的种种弊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这也是实现我国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机构格局的需要,是把现行的官本位色彩较强的行政机构变为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是一场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深刻革命。
一、膨胀———欲拨不能的困惑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形成于建国初期至50年代中期。
该体制借鉴了原苏联的政权建制模式,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为前提和基础,以部门管理为主要标志和特点。
近40年来,我们党和政府为建立和完善一个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灵活高效的党政体制,先后进行过6次机构改革,即1951年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内容的政府机构改革;1956年以扩大地方自主权为主体的政府机构改革;1960—1964年以收回50年代后期下放的权力,中央精简以事业单位为重点的政府机构改革;1982年以大幅度撤并经济管理部门,并将条件成熟的单位改建为经济实体组织的政府机构改革;1988年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三定”的政府机构改革以及1992年以政企分开为中心的政府机构改革。
六次机构改革,虽然都有一定的成效,却一直未能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完善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思考
3 . 确保地方 的社会稳定 , 为当地的可持续发 展创 造条
作者简介 :王莎( 96 )女, 18- , 云南贡山县人,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中外行政体制比 较。
I h o y Re e r hI e r s a c T
1 . 贯彻和执行国家 的各项法律法规 、 方针 、 政策和 区域 性 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并根据 自身所处的特殊环境 , 在
一
定范围内进行补充。
2积极推进各项行政事务 , . 完善和发展社会服务体系 ,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核心作用与协调功能 。
5实效性原则 。 . 讲求实效 , 有利于地方政府的运转协调 和行为规范 。各项行政工作 应以政府 的价值实现为 目标 ,
国地方政府具有双重性 。 按照宪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现的规律也很难表述 , 地 但是在
实现这些政府 职能 的时候 , 必须遵循 以下基本原则 : 1 . 合法性原则。 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 国策 , 地方政府职 能 的实现必须以法律为基础 , 这样才能防止 和避免地方政 府职能的随意性 , 有利于依法行政 。
府” 的角度 出发 , 地方 政府应按 照市场经济条 件下实现 政
府 与市场的有机的结合 , 把政府 的作 用范围局 限到弥补市 场 的缺陷上 。从“ 限政府” 渡到 “ 无 过 有限政府 ” 。地方政府
利益的代表机关和 自身利益的代言人 , 面对不 同的经济环
境, 运用特殊 的“ 指挥棒” 干预着市场化韵实现 。“ , 政企分
创造一个 良好 的环境 , 为社会经济 的发展和居 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支持 。
5加强社会 主义的精神 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 造公 . 创
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以浙江省情况为例
人产品的边界 、 政府失是和 市场 是是的领域 根据 这样 两个基 准 . 可以把 经济 生活 中的所有 事 情划分为四种类 型, 政府要选择 既需要做 卫能够做好 的事情。兢 浙江本地 的情况来说 . 作者认 为下一步政府最 重要的是提供服 务性和斟度性 的舟共产品。 关键词 : 政府职能 ;\ ,共产品 ; ^ 市场机制 中圈分类号: 6 17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74 20 )1 0 3 0 1 7 —2 1 (0 2 0 —0 2 — 4
市场经 济 发 展过 程 一 直就 是 一 个 不 断探 索 协调政 府与市场 、 政府 与企业 ( 人) 系合 理模 个 关 式 的过 程 。产业 革命 以来 的两 个 多世纪 里 , 资本
主义各 国的经 济 制度 一直 在 如 何正 确 处理 政 府
范围都会发生偏颇 , 使政府的实际作 用偏离经济
正确定 位政府 功能 , 主要应该 考 虑 以下两个
基准:
第一个 基 准 , 共 产 品 和 私人 产 品的 界 限。 公 从斯 密时代 起 , 济学就把 政府 的 基本功 能界 定 经 为是提供公 共产 品 。需要提 供 的公 共产 品越 多 , 政府功能 也 应该 越 大 。 因此 , 么是 公 共 产 品 , 什 什 么不是公 共产 品 , 这对 定位政 府功 能来 说非 常 重要 。公共 产 品 一般 分 为 纯 公共 产 品和 准公 共
须搞清 楚 目前 社会 经 济 运 行 中 , 么是 公 共 产 什 品 , 么是 私 人 产 品, 者 的边界 发 生 了哪些 新 什 两
的变化 。
第二个 基 准 , 府效 能 和市 场 效能 的 限度 。 政
一
般认 为市 场机 制在 解 决 资 潦 配置 方 面 的 同题
法国地方政府的职能与机构设置
国外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政府管理’978法国地方政府的职能与机构设置倪 星 一、法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法国的行政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实行中央集权制。
戴高乐曾说过:“高度中央集权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是法国统一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五共和国宪法虽然指出“地方领土单位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由选举产生的地方议会自由地进行管理”,但又明确授权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表“负责维护国家的利益、监督行政并使法律得到遵守”,所谓地方自治的权力是有限的。
在法国,行政事务分为国家(即中央)行政事务和地方行政事务两种。
中央行政由中央政府及其驻地方的机构承担,地方政府不得干预;地方行政由地方政府承担,中央政府通常也不加干预。
但是地方议会就地方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决议时,须经中央政府批准生效。
中央在大区和省派驻共和国专员,在市镇由市长兼任中央代表,负责协调中央行政和监督地方自治行政。
中央政府还通过“委托”、“代理”方式,将相当多的中央行政事务交地方政府办理。
法国地方政府的主要权力限于表决地方预算案和负责地方税收事务,此外就是制订市政规划,成立保健事业,管理地方公路,发展文化娱乐,装备教育设施,处理空气污染等公用事业。
(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中央控制的基本作用,是使地方政府的权限行使符合中央政府预期的目标和规范。
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法国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
中央政府运用立法、行政和财政等手段,鼓励和援助地方政府的合理行为。
防止和制止其与全国利益相冲突的行为,惩罚其违法和失职行为。
(1)立法控制。
立法控制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第一,中央政府通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各种法律,要求地方遵循。
一旦地方政府的行为违犯了国家制定的法律,中央政府以法律为依据,采取必要的手段,迫使地方政府纠正错误。
第二,中央政府监督地方政府的立法。
当地方政府立法不当(超越权限或违背有关规定),或与宪法、法律相抵触时,中央政府有权要求地方政府修改、暂停实施或废除之。
浅谈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精简篇)
浅谈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浅谈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16〕15号,以下简称《解释》)于2016年6月17日起正式施行。
《解释》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比较系统的法规;也是党的最高纪律检查机关针对机构编制工作专门制定的第一个解释性党内法规。
如何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之中,贯彻落实《解释》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机构编制管理法规文件相配套,更好的发挥监督检查工作的作用,急需从事机构编制监督的工作人员认真思考、深入实践和不断创新。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
它的加强有利于加快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有利于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层次和实效。
同时,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机构编制部门的重要职责,该项工作的成效,是衡量和检验一个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和编制部门整体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2016年以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温家宝总理签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中央编办和监察部联合出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法规性文件,特别是2016年6月17日,中央纪委以中纪发〔2016〕15号文件印发了《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解释》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县紧贴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特点规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方式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由于,监督检查工作起步较晚,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乱挂牌子、有的擅自设立机构、有的违规提升机构规格、还存在条条干预现象等,给监督检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关于地方政府机构编制管理的思考_赵洪旭
analyses the real-nam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organs’ establishment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cost and the tremendous change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 The real-name system has affluent contents and variety diversified
2
research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real-name system management of
administrative organs’ establishment in Songyuan, and presents solu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nnovation keeping pace with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 on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establishment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view of the general character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real-name system,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职能模式创新的思考
族自 治 地方的政府职能 做出 相应的 调整。自 民 族区域自 治 制度实 施以 来, 民 族自 治地方政 府经 历了 管制型 和服务型职能 模
式的建设 , 经过 了三 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 民族 自治地方的环境和社会管理工作有 了新 的形式和 内容 。本文认为 , 为了应对各
种 新 变化 , 新 时期 民族 自治地 方政 府职 能模 式应 采 取 以提 供 公 共 产 品 为 目标 , 建设 “ 规 制 一服 务 型 ” 地 方 政 府 职 能模 式 。
n a t i o n a l a n d l o c a l a u t o n o mo u s a r e a s .S i n c e t h e s y s t e m o f r e g i o n a l e t h n i c a u t o n o my i mp l e me n t e d ,t h e l o c a l g o v e n me r n t s i n t h e
n a t i o n l a a u t o n o mo u s a r e a s h a v e e x p e i r e n c e d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c o n t r o l l i n g a n d s e r v i c e mo d e s . T h a n k s t o o v e r 3 0 y e a r s o f r e f o r m a n d o p e n i n g u p , t h e e n v i r o n me n t s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s o f s o c i l a w o r k i n n a t i o n a l a u t o n o mo u s a r e a s h a v e b e e n i mp ov r e d a l o t . T h i s
英国大部制政府机构设置职能区分启示
英国大部制政府机构设置职能区分启示●英国政府机构设置议会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
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
国会为两院制,由上院和下院组成。
自有议会以来,通常在伦敦的一座古老的建筑--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举行会议。
每年开会两次,第一会期从3月末开始,到8月初结束,第二会期从10月底开始,到12月圣诞节前结束。
英国实行内阁制。
按照英国的宪法惯例,通常由在下议院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组阁,向议会负责。
内阁是英国中央政府的核心,主要由首相挑选的中央政府中一些重要部门的大臣(如外务大臣、国防大臣、财政大臣等)和执政党各派领袖人物组成。
英国现内阁由2010年5月大选后的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组成。
内阁组织机构主要是内阁办公厅和内阁委员会。
内阁办公厅是内阁的常设办事机构,处理内阁日常工作。
其主要任务是协助首相、副首相和内阁工作,协调和实施内阁各部的政策和运作,并强化公务员管理。
内阁办公厅设有首相办公室、副首相办公室、政治与宪法改革、国家安全、国内政策、公共服务与战略、政府信息、公民社会、应急处理以及内阁秘书处等机构。
为有效开展工作,内阁设置各种委员会,其作用主要有两项:一是减轻内阁负担;二是体现连带责任原则。
各部部长不仅对本部门的决策负责,也要对内阁的决策负连带责任。
目前由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组成的内阁,设有一个联合委员会,负责审议有关联合政府的运行问题,下设联合政府运行和战略规划小组;并设国家安全、欧洲事务、社会公正、国内事务、经济事务、金融改革、议会事务与立法、公共开支等委员会。
英国政府部门可以分为内阁各部与非内阁部门。
内阁各部由部长领导,部长属于内阁成员。
截止到2012年8月,英国内阁各部除内阁办公厅外,设商业、创新和技能部等20多个部。
非内阁部门由非内阁成员的资深人士领导,如国家减债委员会等。
执行机构执行内阁部门的某些职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法人,不负责政策的决定。
对健全机构职能体系的若干思考
一、对机构职能体系的理解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这一重要论断是党中央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统筹设计党政军群各类机构和职能,做出的新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系统观念”的经济社会发展原则,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新发展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构建机构职能体系就是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体现。
因为机构职能体系是涵盖机构间横向关系、纵向关系、条块关系等在内的综合性系统,在构建和运行过程中包括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职能的协调配合,通过对各项要素的有效配置实现各项发展目标,推动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机构职能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按一定规律对部门、职能进行归并整合并使之系统化,达到优化协同高效的目的。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是健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总体要求,在推进中应抓住如下几个关键。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把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化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各个领域的机构职能优化重组并形成体系,推动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实现制度化。
二是坚持职能管理。
机构是履行职能的载体,职能是机构的核心。
调整机构设置必须以职能为依据,以职能优化带动机构优化,以理顺职责关系推动机构间、层级间协同高效。
三是坚持转变政府职能。
机构职能体系中,政府职能是最活跃的变量,它直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执行层面千变万化,具体事务千差万别。
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及时调整、科学界定政府职责范围、优化机构布局、明确职责定位,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2018年机构改革实现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从中央到地方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都更加优化协同高效。
地方政权机构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地方政权机构改革的思考与建议首先,要重塑地方政府职能。
地方政府作为政权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现有的地方政府职能存在重叠、交叉等问题,影响了地方政府的高效运转。
因此,地方政权机构应该重塑地方政府的职能,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权限,消除职能重叠,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
其次,要加强地方政府的监管能力。
地方政权机构不仅要强化政府职能,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目前,地方政府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监管存在着不足之处,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和违法行为未得到有效的制约和打击。
因此,地方政权机构应该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确保政府的监管权威和能力。
第三,要优化地方政府的人员配置。
地方政权机构还需要优化地方政府的人员配置,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目前,地方政府存在部门过多、人员过剩的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因此,地方政权机构应该通过调整部门设置和职能配置,优化地方政府的人员结构,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四,要加强地方政府的公开和透明。
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滥用和不透明是当前政治生态中的一大问题。
地方政权机构应该加强政府的公开和透明,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进政府事务公开化。
通过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最后,要构建有效的地方政府和市场的协调机制。
地方政府和市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轮驱动力量。
地方政权机构应该构建一个有效的地方政府和市场的协调机制,促进政府和市场的互动与合作,形成有效的政策执行体系,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地方政权机构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
在推进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重塑地方政府职能,加强政府的监管能力,优化政府人员配置,加强政府公开和透明,构建有效的地方政府和市场的协调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地方政府机构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地方政权机构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地方政权机构改革的思考与建议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地方政权机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治理体系的完善,地方政权机构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认为在地方政权机构方面应该进行以下思考与建议:首先,要建立起权责相适应的监督机制。
地方政权机构的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才能有效地防止腐败、权力滥用和不负责任的现象。
因此,我建议在地方政权机构中,应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措施,建立起权责相适应的监督机制。
这不仅包括内部监督,还包括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和建立内部监督制度来实现;外部监督可以通过强化媒体监督、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来实现。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地方政权机构的权力行使合法、透明和公正。
其次,要优化地方政权机构的职能和结构。
地方政权机构的职能和结构要与时俱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职能方面,地方政权机构要更加强调服务和发展的导向,注重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
在结构方面,要简化地方政权机构的层级,减少过多的行政级别,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效果。
此外,还应该加强地方政权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三,要倡导地方政权机构的创新和意识。
地方政权机构要积极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推进创新,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的变化。
这包括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
例如,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探索政务公开、电子政务等新的管理模式,提高政务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性。
同时,要充分发挥地方政权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各地方政府在方面进行率先探索和创新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最后,要加强地方政权机构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
地方政权机构的需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来推动。
因此,在地方政权机构中,要注重加强干部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此外,还要注重选拔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干部,为地方政权机构的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
关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摘要】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而加强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发展现状作出具体分析,旨在研究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制度创新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及主要方向,从而有效地加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政管理制度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通过不断改革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在转变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依法行政、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促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但是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只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才能健全行政管理运行制度,优化行政管理体制,完善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一、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发展现状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为适应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需要,中国各级政府积极探索政府管理创新。
改革的过程和效果表明,经过30多年的制度变迁,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第一、调整和完善了计划、财政、金融和经贸部门的职能配置,初步建立了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地方经济调节体系,为理顺政府与社会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第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进展,一些地方政府的行政审批项目降幅达50%~ 70%, 1 有力促进了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还通过创建行政服务中心,试行“一站式”服务,探索网上审批和电子政务等,实行政务公开,便利群众和企业办事,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
第三、干部队伍素质有所提高,各地在机构改革中,在精简人员和定岗定编的同时,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竞争的原则,在较大范围内推行了竞争上岗和岗位轮换,从而保证了机关人员分流的顺利进行,同时又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合理改变了政府机关的人员结构,提高了整体素质。
地方政府职权设置新思考
职权可 能会 扩展 地 方政 府 管理 职 能 的范 围 。 由于政 面 看 ,授 权 内 容 和 程 序 都 缺 乏 明 确 具 体 的 法 律 依 府机构都有职权扩张的动力 ,但市场和公 民社会 的 据 , 出多 门 的情 况 时有 发 生 。地 方 政 府 职权 实 际 政
[ 收稿 日期 ] 0 0 0 — 2 2 1 — 8 2
界 定 不 清 或 交 叉 界 定 , 操 作 性 不 强 , 然 导 致 地 参 与 对 国家 及 社会 事 务 管 理提 供 条 件 , 足 公 民的 可 必 满 方政 府 行 为 的“ 位 ” 错 。 合 理 诉 求 , 公 民各 方 面权 利 得 以充 分 实 现 ; 一 使 另
( ) 方政 府职 权 项 目不 配套 。 国家 立 法层 方 面 , 保 护 公 民权 利 的 角度 看 , 是 要 将 公 民权 三 地 从 从 就
对本地涉改部门职能划转、机构设置有什么意见建议
尊敬的读者:在您提出对本地涉改部门职能划转、机构设置的意见建议这一主题时,我认为这是一个涉及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能调整的重要议题。
在文章中,我将通过分析现状、提出问题、展开思考和给出建议等方式,来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我们需要了解目前本地涉改部门职能划转、机构设置的基本情况。
在现代社会,不同的部门和机构负责着各自不同的职能,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重叠和问题。
有些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有些机构设置不合理,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需要对部门职能进行合理划分,对机构设置进行科学调整,以提高政府机构的运转效率和服务水平。
在这一背景下,我认为应该对本地涉改部门职能划转、机构设置进行调查和评估,弄清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对于部门职能划转,可以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和定位进行科学分工,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对于机构设置,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配备进行合理规划,避免机构设置不合理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我个人的观点是,本地涉改部门职能划转、机构设置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的决策者和相关专家共同参与和探讨。
在进行改革调整时,应该注重保障公务人员的权益,合理安置人员,避免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还应该注重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保障改革的公平和公正。
本地涉改部门职能划转、机构设置的改革调整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的决策者、专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来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政府机构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文章中,我将以上观点做一个总结回顾,并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进行具体分析和建议,希望能为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思考。
谢谢您的阅读。
此致,XXX尊敬的读者:在深入探讨本地涉改部门职能划转、机构设置这一重要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和思考。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对相关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接下来,我将继续展开对这一议题的思考,并提出更多的具体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条件下,本世纪我国最后一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已拉开了序幕。
推进机构改革,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任务。
我们必须站在跨世纪的高度准确把握改革的基本目标,在这项涉及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大举措中,下决心解决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力求逐步建立起一个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一、对我国机构改革发展方向的总体认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无不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地进行着政府的机构改革和调整。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经历了由单项改革到综合改革、配套进行;由局部探索到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由改革旧体制到建立新体制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机构改革在国际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背景中,既有着与国际上政府行政改革趋势一致的时代特征,又由于国情不同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差别,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1、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是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的过渡型、渐进式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这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但由于多年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无论从人的思想观念上,还是体制结构上,原有的传统模式,决不会在一两次改革调整后就轻易地脱胎换骨和退出历史舞台。
旧体制以其巨大的惯性在目前的转型时期内依然表现出很强的滞碍作用。
在这种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旧体制依然发生作用的转轨并行时期,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还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渡阶段。
党的十五大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和基本框架,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比重在国民经济中的成份越来越大。
但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尚未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社会经济的市场体系远未发育成熟。
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机构改革,是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基础的发展提出来的。
它必须适应和同步于经济体制改革,即不能过于超前,更不能严重滞后。
因此,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艰巨性、长期性,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这也就是1982年以来的几次机构改革,从严格意义上讲,都是一种阶段性的推进,改革方案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过渡性的根本原因。
因而,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几年一次的发展过程,正体现了这种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不断调整、适应和完善的过程。
2、政府推进是改革进程的主要动力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对政府机构及其管理职能进行了重要改革,这些改革无论从政治需要还是经济所迫,无一例外都是从属和服务于其市场经济的价值需求。
从这一角度讲,世界范围内的政府职能调整和行政体制改革,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而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则从一开始就肩负着转变政府职能与建立市场体系的双重任务。
我国是在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的大背景下,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的。
从培育规范市场体系到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历史任务,只能由各级政府来承担。
如果说西方的政府机构调整是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牵引的话,那么,我们的政府机构改革,则始终是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进行探索了。
由于我们的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是为了适应一个正在建立之中的市场经济,政府既是改革的主体,同时又是改革的客体。
所以相对于其它各国而言,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在其整体目标设计和推进力度上,都要显得沉重、艰巨的多。
政府在体制转换过程中扮演着制度设计者、资源调动者、变革推动者、利益协调者等多重角色。
尽管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努力使自己完成由“台前”走入“幕后”、由微观具体操作者转为宏观间接调控者的转变,但在这一变革中,从国家责任和历史使命上讲,政府始终都是改革舞台上的主角,是推进改革进程的主要动力。
3、行政体制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国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对整个社会经济事务,都是由各级政府机构用直接和微观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政府不仅是社会的管理者和领导人,而且还是具体事务的操作者。
这种面面俱到的大包大揽,不但压抑和管死了经济生产中的活跃因素,而且阻碍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我国的政府职能从范围内容到行使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着重转变经济管理职能。
把政府经济职能的重点转移到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等宏观管理上来。
二是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和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政府开始把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自治组织和开发社区服务系统作为行政服务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