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可对角化的几种证明方法
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条件课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归纳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方法,通过归纳矩阵 的阶数,逐步证明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性质。这种方法适 用于阶数较大的矩阵,但需要严谨的数学推导和证明。
05
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实例分析
二阶矩阵的实例分析存在 两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三阶矩阵的实例分析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实例
三阶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条件是存在 三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对于三阶矩阵A,如果存在三个线性 无关的特征向量α、β和γ,使得 $Aalpha = lambda_1alpha$、 $Abeta = lambda_2beta$和 $Agamma = lambda_3gamma$, 其中$lambda_1$、$lambda_2$和 $lambda_3$是矩阵A的特征值,则 矩阵A可相似对角化。
反证法
总结词
通过假设矩阵不可相似对角化,然后推导出 矛盾,从而证明矩阵可相似对角化。
详细描述
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通过假设矩 阵不可相似对角化,然后推导出一些矛盾的 情况,如行列式值为零或特征多项式无重根 等,从而证明矩阵可相似对角化。这种方法
逻辑严谨,但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归纳法
要点一
总结词
状态空间控制设计
在状态空间控制设计中,通过矩阵相 似对角化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 干个简单子系统,有助于简化控制器 的设计过程。
04
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证明方法
构造法
总结词
通过构造具体的矩阵,证明矩阵可相似对角 化。
详细描述
构造法是一种基于具体实例的证明方法,通 过构造一个具体的矩阵,并证明该矩阵可以 相似对角化,从而证明任意矩阵可相似对角 化的可能性。这种方法直观易懂,但需要一 定的技巧和经验。
矩阵可对角化的几个判定方法
( 可对 角化 , 1 M 即存在 可逆 1阶复方 阵 P使得 P ̄P da ( 。 z… , . 7 , - = i A , , A) A- g A
( ) 有 n个 线 性无关 的特征 向量 。 2 ()n 3 C 可分解 成 的所有 的特 征子 空间 的直 和。 ( ) 的初 等 因子都是 一次 的 。 4A ( 的最 小 多项式无 重根 。 5 ( ) A 的 每一个 特征根 均有 秩 ( 6对 A ) 秩 ( E A) . = A - ( ) A 的任 一 特征根 均有 秩 ( E A) k 其 中 l为 A的重数 。 7对 A . =— , j }
其中 A# i
。
(# ) i j
n /. i' 记 为 A 的属于特征 值 A 的特 征子 空间 , 12 …,  ̄t i ,, .
.
为 引 理 1 +V +… +V 直 和 。 :V
证 : 口 + o … +a=0 q∈V i12 …t 别用 A, …A 左乘 上式 , 由 A A i1 2 设 1 a+ t , ^ = ,, . 分 A, 并 q= ‘ = , , q
矩 阵可 对 角 化 即矩 阵与对 角 矩 阵相似 是 矩 阵论 中一个 重 要 的概念 是 简化 矩 阵运算 和运 用 的一 个
重要理论 。 年 来 , 几 本人给本 科生 上考研 高 等代数 辅导 中发现对 角化 的问题 一 直 困扰着 大部分 人 , 为此 我将这个 问题 归 纳如 下 。以飨读者 。 命题 : 为 复数 域上一个 n阶方 阵 。 A 则下 列条 件等 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口。+ A
第六章矩阵的对角化
2
2
2
4
2 4
2
22 7 0
得 1 2 2, 3 7.
将 1 2 2代入A 1E 0,得方程组
2xx1124xx2224xx33
0 0
2x1 4x2 4x3 0
解之得基础解系
2
0
1 0 , 2 1.
1
1
命题得证.
推 论 如果 n 阶矩阵 A 的 n个特征值互不相等 (即用特征方程算出的特征值都是单重根),
则 A与对角阵相似(A可对角化).
Hale Waihona Puke 明 如果 A 的特征方程有重根,此时不一定有 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从而矩阵 A不一定能 对角化,但如果能找到 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A 还是能对角化.
α11,α12,,α1s1α, 21 ,α22 ,,α2s2 ,,αm1 , αm2 ,,αmsm
是线性无关的。
例1 判断下列实矩阵能否化为对角阵?
1 2 2
2 1 2
(1) A 2 2 4 (2)A 5 3 3
2 4 2
1 0 2
解
1
(1)由 A E 2
可逆矩阵 P就是以这 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作为列向量而成的。
定理 3、设 0是 n阶方阵 A的一个 k重 特征值,则 A的属于特征值 0的特征向量
中,极大线性无关组包 含的向量个数不
多于 k个。即齐次线性方程组
(0 E A)x 0
的基础解系包含的向量 个数最多有 k个。
定理2、设λ1,λ2,λm 是方阵A的m个互不相 同的特征值,αi1,αi2 ,,αisi 是A的属于特征值λi (i 1,2,,m)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则有所有 这些特征向量组成的向 量组
第二十讲 矩阵的对角化
20.1 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设矩阵有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令则是一个对角矩阵其对角元素是的特征值:20.1 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事实上,于是因可逆,故20.1 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若存在可逆矩阵使为对角矩阵,则称矩阵是可对角化的(diagonalized).由上面的分析知,反之也成立. 故有定理:矩阵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有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20.1 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例:的特征值为故只有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因此不能对角化.20.1 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定理:设是的互异特征值,是相应特征向量. 则线性无关.证明:设两边左乘得再左乘得不断左乘直到得故有20.1 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左边第二个矩阵的行列式行列式因此该矩阵可逆,故由于特征向量均为非零向量,故所以线性无关.20.1 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推论:具有个两两互异特征值的矩阵可以对角化.但若矩阵有相同特征值,其也可能对角化.例:有重特征值任何可逆矩阵都使是对角阵. 这反映了所有非零向量都是单位矩阵的特征向量.20.2 特征值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定义:设其中称为特征值的代数重数(algebraicmultiplicity),记作称为特征值的几何重数(geometric multiplicity),记作例:20.2 特征值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例:例:20.2 特征值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一般地,命题:引理1:相似矩阵具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事实上,设可逆,则我们有20.2 特征值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引理2:任意复方阵相似于上三角阵,且其对角元为矩阵的特征值. 证明:对方阵的阶数用数学归纳法.时结论成立. 假设对阶复方阵结论成立.对任意阶复方阵设其有特征值及相应特征向量则可将其扩充得的一组基有记则有20.2 特征值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对阶复方阵由归纳假设, 存在可逆阵使得为上三角阵.令为上三角阵.则结论第一部分得证.由引理1知上三角阵的对角元为的特征值.20.2 特征值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命题的证明:由引理2,相似于上三角阵则和有相同特征值,且对任意特征值因此,不妨设是上三角阵,即于是故20.2 特征值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定理:复方阵可对角化对任意特征值事实上,若则故有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从而可对角化.20.2 特征值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例:判断是否可对角化,若可以求使为对角阵.解:于是又因此,可对角化.20.2 特征值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对的基础解系为对的基础解系为20.2 特征值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令则20.2 特征值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注:可以看到,使对角化的矩阵不是唯一的. 一个特征向量乘以非零常数后仍是属于同一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所以若用任意非零常数乘以的各列,则得一个新的使对角化的矩阵. 而对于重特征值则有更大自由度. 上例中由的任意线性组合得到的两个线性无关的向量都可充当的前两列.20.2 特征值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例:设其中为矩阵.的秩为的秩为故可对角化.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若矩阵可对角化,则可快速计算例:设求解:的特征值可对角化.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对的基础解系为对的基础解系为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令 则故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例(Markov过程):每年海淀区以外人口的迁入海淀区,而海淀区人口的迁出. 这给出一个差分方程:设最初外部人口为内部人口为则一年以后外部人口内部人口即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这个虚构的人口迁移过程有两个特点:(1)人口总数保持不变;(2)海淀区外部和内部的人口数不是负的. 我们称之为Markov(马尔科夫)过程.由性质(1),矩阵每一列元素之和为由性质(2),矩阵元素非负. 同样等也非负.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记取则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于是我们可求和年之后的人口分布: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可以看出,经过很多年之后,会变得非常小,从而这个解达到一个极限状态:此时,总人口仍为与初始状态相同. 但在此极限状态下,总人口的在外部,在内部, 并且这个数据无论初始分布怎样总成立.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注意到即这个稳定状态是Markov矩阵关于的特征向量.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例(Fibonacci数列):数列满足规律这是一个差分方程.怎样由出发,求出Fibonacci数列的通项公式呢?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令则即于是只需求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故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初始值给出于是Fibonacci数是这个乘积的第二个分量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我们希望研究由差分方程描述的离散动力系统的长期行为,即时解的性质.设可对角化,即存在可逆矩阵其中使为对角阵.则其中即可以看出,的增长由因子支配. 因此系统的稳定性依赖于的特征值.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对由一个差分方程定义的离散动力系统,当的所有特征值时,它是稳定的(stable),且;当所有时,它是中性稳定的(neutrally stable),且有界;而当至少有一个特征值时,它是不稳定的(unstable),且是无界的.Markov过程是中性稳定的,Fibonacci数列是不稳定的.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例:考虑差分方程其中的特征值为其对角元和故该系统是稳定的.由任何一个初始向量出发,的解必定最终趋向于如:20.3 矩阵可对角化的应用可以看到从开始,而的实际作用是,若把分解成的两个特征向量的和:则把属于的特征向量化为零,而把属于的特征向量乘以20.4 同时对角化问题:给定两个阶矩阵是否存在可逆矩阵使得同时为对角阵,也即同时对角化?命题:若有相同特征向量矩阵使得为对角阵,则事实上,20.4 同时对角化重要的是,“逆”命题也成立. 我们不加证明地给出:定理:若均可对角化,且则可同时对角化.注意到,若则故和是的属于同一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看简单的情况.假设的特征值两两互异,则其所有特征子空间都是一维的. 于是必是的倍数,也即是的特征向量. 从而有公共特征向量矩阵,可同时对角化.20.4 同时对角化定理:对阶复矩阵若矩阵的特征值两两互异,则可同时对角化.20.4 同时对角化小结:1. 矩阵可对角化,指存在可逆矩阵使为对角阵.2. 矩阵可对角化有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3. 若复矩阵有个互异特征值,则可对角化.4. 复矩阵可对角化任意特征值的几何重数等于代数重数.5. 设可对角化, 即存在可逆阵使则6. 差分方程的解为其中。
n阶矩阵相似对角矩阵的充要条件的证明
矩阵相似对角化是线性代数中重要的概念,它在矩阵的理论和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矩阵相似对角化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矩阵相似对角化的充要条件问题,即何时一个n阶矩阵能够相似对角化成对角矩阵。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证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矩阵相似对角化的条件和过程。
一、n阶矩阵相似对角化的定义n阶矩阵A经过相似对角化可以转化为对角矩阵D的形式,即存在一个非奇异矩阵P,使得P^-1AP=D。
其中D是对角矩阵,P是可逆矩阵。
这个过程称为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那么,n阶矩阵相似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呢?二、矩阵相似对角化的充要条件1. 必要条件若矩阵A能相似对角化成对角矩阵D,则A和D有相同的特征值。
假设A经过相似对角化得到对角矩阵D,即存在一个非奇异矩阵P,使得P^-1AP=D,那么A和D具有相同的特征值。
2. 充分条件若n阶矩阵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则A可以相似对角化成对角矩阵D。
特征向量组成的矩阵P的逆矩阵P^-1是A的特征向量,对角矩阵D的对角元是A的特征值。
三、n阶矩阵相似对角化的充要条件的证明1. 必要条件的证明假设A能相似对角化成对角矩阵D,即存在一个非奇异矩阵P,使得P^-1AP=D。
由特征值的定义可知,对角矩阵D的对角元就是A的特征值。
所以A和D具有相同的特征值。
2. 充分条件的证明假设n阶矩阵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我们知道对角化矩阵P的逆矩阵P^-1是A的特征向量,对角矩阵D的对角元是A的特征值。
那么矩阵P的逆矩阵存在,即P是可逆矩阵。
所以A可以相似对角化成对角矩阵D。
四、总结通过以上的证明,我们可以得出n阶矩阵相似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A和D有相同的特征值,并且n阶矩阵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这一定理为矩阵相似对角化提供了明确的条件,对于理解和应用矩阵相似对角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矩阵相似对角化的应用矩阵相似对角化在科学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矩阵的对角化、微分方程的求解等方面。
任意循环矩阵对角化证明
任意循环矩阵对角化证明任意循环矩阵对角化证明引言在线性代数中,矩阵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数学工具,用于描述线性变换。
对于某些矩阵而言,可以通过对角化来简化其计算和分析。
本文将探讨任意循环矩阵的对角化问题。
定义循环矩阵是指在每行或每列上将该行或该列向右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的矩阵。
具体而言,若$A$为$n\times n$的循环矩阵,则其可以写成如下形式:$$A=\begin{pmatrix}a_1 & a_2 & \cdots & a_{n-1} & a_n \\a_n & a_1 & \cdots & a_{n-2} & a_{n-1}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vdots \\a_2 & a_3 & \cdots & a_n & a_{n-1} \\a_{n-1} & a_n & \cdots & a_2& a_1\end{pmatrix}$$其中$a_i$表示第$i$行和第$i+1$列的元素。
证明首先,我们需要证明任意循环矩阵都可以对角化。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可逆矩阵$P$和一个对角矩阵$D$,使得$A=PDP^{-1}$。
由于循环矩阵的特殊性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特征向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证明:Step 1:求出$A$的特征值。
对于任意循环矩阵$A$,其有$n$个特征值,分别为:$$\lambda_1=\sum_{i=1}^na_i,\quad\lambda_2=a_1+a_n+\sum_{i=2}^{n-1}a_i,\quad \cdots,\quad \lambda_n=a_1+a_2+\cdots+a_{n-1}+a_n$$其中$\lambda_i$表示第$i$个特征值。
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
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学生:翟亚丽 指导老师:王全虎一 引言矩阵可对角化的问题是高等代数和矩阵论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也是人们一直研究的问题之一。
从矩阵对角化的判别法则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从矩阵对角化的方法再到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再延伸到矩阵的广义对角化,本文从矩阵可对角化的各种例子和矩阵可对角化的各种定理归纳总结出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
二 矩阵可对角化的概念定义【2】 设A 是数域F 上一个n 阶矩阵,如果存在F 上一个n 阶可逆矩阵T 使得T -1AT具有对角形式100n a a ⎛⎫ ⎪ ⎪ ⎪⎝⎭ 那么就称矩阵A 可对角化。
三 矩阵可对角化的相关定理定理1【1】 n 阶矩阵A 相似对角矩阵的充要条件是A 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定理2【3】 设i λ是线性变换A 的特征值,它的代数重数为i n ,几何重数为i m ,且1i im n ≤≤则A 可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每个特征值的几何重数都等于代数重数。
定理 3【3】 A 可对角化⇔A 的最小多项式没有重根。
四 由矩阵可对角化的定理所引出的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设【12】()n M F A∈,K 重根按k 个计算,则A 可对角化⇒A 有n 个特征根,自然会问:A 有n 个特征根是否也是A 可对角化的充分条件?看例子11()01n M F ⎛⎫A =∈ ⎪⎝⎭则2()(1)A x x λ=-于是A 有2个特征值为1,但A 却不能对角化,故此例告诉我们A 有n 个特征根只是A 可对角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而且一般形如1,0k k F k ⎛⎫A =∈ ⎪⎝⎭的矩阵都不能对角化。
在给出A 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时需对特征根的特征向量要进一步讨论,若矩阵A 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则该矩阵可对角化,又有定理(二)设()n M F A∈,若在F 中,A 有n 个不同的特征根,则A 可对角化。
因为,不同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必线性无关,则特征向量线性无关时可得出矩阵可对角化。
证明矩阵可对角化
证明矩阵可对角化证明矩阵可对角化在矩阵理论的领域中,证明矩阵可对角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矩阵可对角化,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把一个矩阵变成对角矩阵的形式。
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简化矩阵的计算,从而方便解决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证明矩阵可对角化的问题。
一、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于一个n行n列的矩阵A,如果存在一个实数λ和一个非零列向量v,使得Av=λv,那么λ就是矩阵A的一个特征值,v则是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特征向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可以利用特征向量构造矩阵的对角化过程。
证明矩阵可对角化的第一个重要子问题就是如何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矩阵的行列式和矩阵的迹入手。
矩阵的行列式是它所有特征值的乘积,矩阵的迹是它所有特征值的和。
因此可以利用这两个特征值的性质来推导出一系列公式,求解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二、矩阵的对角化如果矩阵A的n个特征向量能够组成一个线性无关的向量组,那么就可以构造一个矩阵P,使得P的列向量分别是这n个特征向量。
于是就有AP=PD,其中D是对角矩阵,其对角线上的元素是矩阵A对应的n个特征值。
由于这些特征值互不相同,因此这个对角矩阵是唯一的。
这个过程就是矩阵A的对角化。
显然,如果一个矩阵可对角化,那么它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可以迅速算出它的n次幂、逆矩阵等,求解线性方程组也变得非常容易。
但是,并非所有的矩阵都可以对角化。
例如当一个矩阵是奇异矩阵(行列式为0),则它不可能有完整的特征向量组成的线性无关向量组,因此无法对角化。
同样,当一个矩阵的特征值是重复的,有可能就没有足够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也就不能对角化。
对于可对角化的矩阵,它的对角化过程有一个非常简洁的实用公式。
设矩阵A的n个特征向量分别为v1,v2,……,vn,其对应的特征值为λ1,λ2,……,λn,则可通过以下公式求解其对角矩阵D和矩阵P:D = [λ1, 0, ..., 00, λ2, ..., 0...0, 0, ..., λn]P=[v1-v2-...-vn]其中P是一个n行n列的矩阵,其中每列对应一个特征向量,它们都是列向量,按列排列。
可对角化的概念
③
③式减②式得
a1 (1 k )1 a2 (2 k ) 2 ak 1 (k 1 k ) k 1 0
1 , 2 , k 1 线性无关,所以 由归纳假设,
ai (i k ) 0, i 1,2,, k 1.
但 1 , 2 ,, k 互不相同,所以 a1 a2 ak 1 0.
4. (定理9) 设 为线性空间V的一个线性变换,
1 , 2 ,k 是 的不同特征值,而 i 1 , i 2 , iri 是属于
特征值 i 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i 1,2,, k , 则向量 11 , , 1r1 , , k 1 , , krk 线性无关.
0 0 A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于是
0 E A 0 0
1 0 1 0 0 0 0
0 0 n 1
∴ D的特征值为0(n重).
将之代入①,得 ak k 0.
k 0,
ak 0
故 1 , 2 , , k 线性无关.
3. (推论1) 设 为n 维线性空间V的一个线性变换,
如果 的特征多项式在数域 P 中有n个不同特征值, 则 可对角化. 特别地,(推论2) 在复数域C上的线性空间中, 如果线性变换 的特征多项式没有重根,则 可 对角化.
2° 对每一个特征值 i ,求出齐次线性方程组
i E A X 0,
i 1.2. k
的一个基础解系(此即 的属于 i 的全部线性无关 的特征向量在基 1 , 2 , , n下的坐标).
3°若全部基础解系所合向量个数之和等于n ,则
实对称阵可对角化的几种证明及其推广
实对称阵可对⾓化的⼏种证明及其推⼴实对称阵是⼀类常见的矩阵, 它与实⼆次型和实内积空间上的⾃伴随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任⼀实对称阵 A 均正交相似于对⾓阵, 即存在正交阵 P , 使得P ′AP =diag{λ1,λ2,⋯,λn }.实对称阵的这条重要性质, 通常在内积空间的框架中加以证明 (参考复旦⾼代教材第 9.5 节). 事实上, 这⼀性质既可以在引⼊矩阵可对⾓化的定义和判定准则后直接加以证明, 也可以利⽤ Jordan 标准型理论加以证明. 下⾯我们将给出实对称阵可对⾓化的⼏种证明, 为此先来证明三个简单的引理.引理 1 实对称阵的特征值都是实数.证明 设 A 为 n 阶实对称阵, λ0∈C 是 A 的任⼀特征值, α=(a 1,a 2,⋯,a n )′∈C n 是对应的特征向量, 即 A α=λ0α. 上式两边同时左乘 ¯α′, 则有 ¯α′A α=λ0¯α′α. 注意到 α 是⾮零向量, 故 ¯α′α=n∑i =1|a i |2>0. 注意到 A 为实对称阵, 故 ¯(¯α′A α)′=¯α′A α, 即 ¯α′A α 是⼀个实数, 从⽽λ0=¯α′A α¯α′α也是实数. ◻引理 2 设 A 为 n 阶实对称阵, 则 r (A )=r (A 2)=r (A 3)=⋯.证明 由⾼代⽩⽪书的例 3.72 可知 r (A )=r (A ′A )=r (A 2), 从⽽ r (A )=r (A 2m) (m ≥1). 再由矩阵相乘秩相等或变⼩的性质以及夹逼法可知 r (A )=r (A k )(k ≥1). ◻引理 3 设 A 为 n 阶实对称阵, 则 Ker A ∩Im A =0 并且 Ker A =Ker A 2=Ker A 3=⋯.证明 由引理 2 以及线性映射的维数公式即得. ◻定理 1 实对称阵可实对⾓化.证法 1 (有完全的特征向量系) 由引理 1 可设 A 的全体实特征值为 λ1,λ2,⋯,λn , 我们对特征值 λ1 来证明其代数重数等于其⼏何重数. 不失⼀般性, 可设 λ1=⋯=λm , 但 λj ≠λ1(m <j ≤n ), 即 λ1 的代数重数为 m . 由复旦⾼代教材的定理 6.1.2 及其后的注可知, 存在⾮异实矩阵 P , 使得 P −1AP =B C 0D, 其中 B 是主对⾓元为 λ1 的 m 阶上三⾓阵, D 是主对⾓元分别为 λm +1,⋯,λn 的上三⾓阵, 于是P −1(A−λ1I n )P =B −λ1I mC 0D −λ1I n −m.注意到 B −λ1I m 是主对⾓元全为零的上三⾓阵, 这是⼀个幂零阵, 故 (B −λ1I m )m =0, 从⽽P −1(A−λ1I n )m P=B −λ1I mC 0D −λ1I n −mm=0∗0(D −λ1I n −m )m.注意到 (D −λ1I n −m )m 是⼀个主对⾓元全不为零的上三⾓阵, 从⽽是⾮异阵, 于是 r ((A −λ1I n )m )=n −m . 注意到 A −λ1I n 为实对称阵, 再由引理2 可知, λ1 的⼏何重数为n −r (A −λ1I n )=n −r ((A −λ1I n )m )=n −(n −m )=m ,即⼏何重数等于代数重数.证法 2 (全空间等于特征⼦空间的直和) 任取 A 的实特征值 λ0, 由引理 3 可知Ker(A −λ0I n )=Ker(A −λ0I n )2=⋯,再由⾼代⽩⽪书的例 7.13 的证法 1 完全相同的讨论即得结论. 另外, 由 Ker(A −λ0I n )=Ker(A −λ0I n )n 可知, λ0 的⼏何重数 dimKer(A −λ0I n )等于其代数重数 dimKer(A −λ0I n )n , 即 A 有完全的特征向量系, 这⼀⽅法⽐证法 1 更加简洁.证法 3 (极⼩多项式⽆重根) 任取 A 的实特征值 λ0, 由引理 3 可知Ker(A −λ0I n )=Ker(A −λ0I n )2=⋯,()()()()再由⾼代⽩⽪书的例 7.13 的证法 2 完全相同的讨论即得结论.证法 4 (Jordan 标准型之⼀) 任取A的实特征值λ0, 由引理 3 可知Ker(A−λ0I n)∩Im(A−λ0I n)=0,再由⾼代⽩⽪书的例 7.13 的证法 3 完全相同的讨论即得结论.证法 5 (Jordan 标准型之⼆) 任取A的实特征值λ0, 由引理 2 可知r(A−λ0I n)=r((A−λ0)2), 再由⾼代⽩⽪书的例 7.14 的证法 2 完全相同的讨论即得结论.证法 6 (Jordan 标准型之三) 设P为⾮异实矩阵, 使得P−1AP=J=diag{J r1(λ1),⋯,J rk(λk)}.⽤反证法, 若A不可对⾓化, 则不妨设r1>1. 设P′P=(b ij), 则b12=b21并且b11是P的第⼀列元素的平⽅和, 由P的⾮异性可知b11>0. 注意到P′AP=P′PJ为对称阵, 但P′PJ的第 (1,2) 元为b11+λ1b12, 第 (2,1) 元为λ1b21, 这两者不相等, ⽭盾.证法 7 (内积空间理论) 参考复旦⾼代教材的定理 9.5.2 和推论 9.5.2. ◻事实上,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看. 由上⾯的讨论可知, 对任⼀n阶实对称阵A, 全空间 R n等于A的所有特征⼦空间的直和. 容易证明: 在 R n的标准内积下, A的属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必正交, 属于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可以利⽤ Gram-Schmidt 正交化⽅法化成两两正交的单位特征向量. 因此我们可以找到A的n个两两正交的单位特征向量, 将这些向量拼成矩阵P, 则P是⼀个n阶正交阵, 使得P′AP=diag{λ1,λ2,⋯,λn}.这就是A的正交相似标准型, 它对于深⼊探讨实对称阵的正定性和半正定性有着重要的作⽤.注 1 本题是 15 级⾼代 II 每周⼀题第 10 题第 1 ⼩问以及 16 级⾼代 II 每周⼀题第 6 题. 给出上述证法的复旦数学学院学⽣为: 章俊鑫 (证法 1),何陶然 (类似证法 1), 徐钰伦 (证法 2), 杨锦⽂ (证法 2), 杨钊杰 (证法 2), 蒋亦凡 (证法 3), 胡晓波 (证法 5), 杨彦婷 (证法 5), 沈伊南 (类似证法 6).下⾯将实对称阵可对⾓化的⼏种证法进⾏适当地推⼴, 从⽽不利⽤⾣相似标准型理论也可以直接证明: 实反对称阵, Hermite 阵, 斜 Hermite 阵,正交阵, ⾣阵, 以及更⼀般的复正规阵均可复对⾓化. 这是 15 级⾼代 II 每周⼀题第 10 题第 2 ⼩问以及 17 级⾼代 II 每周⼀题第 7 题第 2 ⼩问.我们先给出前三个引理的推⼴.引理 4 Hermite 阵的特征值都是实数. 特别地, 斜 Hermite 阵 (实反对称阵) 的特征值都是 0 或纯虚数.证明 Hermite 阵情形的证明完全类似于实对称阵情形的证明 (参考引理 1). 设A为斜 Hermite 阵, 则 i A为 Hermite 阵, 从⽽ i A的特征值都是实数, 于是A的特征值都是 0 或纯虚数. 实反对称阵是⼀种特殊的斜 Hermite 阵, 故结论也成⽴. ◻引理 5 设A为n阶复正规阵, 则r(A)=r(A2)=r(A3)=⋯.证明由⾼代⽩⽪书的例 3.72 对应的复版本可知: 对任意的m×n阶复矩阵A, 有r(A)=r(¯A ′A)=r(A¯A′).特别地, 若A是 Hermite 阵, 则r(A)=r(A2), 再仿照引理 2 的证明即得结论. 若A是复正规阵, 即A ¯A′=¯A′A, 注意到A¯A′是 Hermite 阵, 故有r(A2)=r(A2¯A2′)=r(AA¯A′¯A′)=r(A¯A′A¯A′)=r((A¯A′)2)=r(A¯A′)=r(A),再仿照引理 2 的证明即得结论. ◻引理 6 设A为n阶复正规阵, 则 Ker A∩Im A=0 并且 Ker A=Ker A2=Ker A3=⋯.证明由引理 5 以及线性映射的维数公式即得. ◻定理 2 复正规阵可对⾓化. 特别地, 实反对称阵, Hermite 阵, 斜 Hermite 阵, 正交阵, ⾣阵均可复对⾓化.证明定理 1 的证法 1--证法 5 可完全平⾏地改写⽤于证明定理 2; 定理 1 的证法 6 适当地修改之后可以证明: 实反对称阵, Hermite 阵,斜 Hermite 阵均可复对⾓化; 我们把具体的证明过程留给感兴趣的读者⾃⾏完成. 证法 7 可参考复旦⾼代教材的定理 9.6.2 和定理 9.6.3. ◻注 2 本⽂中的相关思想可推⼴为⼀般的可对⾓化判定准则, 具体的内容请参考教学博⽂ [3].参考⽂献[1] ⾼代教材: 姚慕⽣, 吴泉⽔, 谢启鸿编著, ⾼等代数学 (第三版), 复旦⼤学出版社, 2014.[2] ⾼代⽩⽪书: 姚慕⽣, 谢启鸿编著, 学习⽅法指导书: ⾼等代数 (第三版), 复旦⼤学出版社, 2015.Processing math: 100%。
矩阵a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一)
矩阵a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一)矩阵a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引言在线性代数中,矩阵的对角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当一个矩阵能够通过相似变换,转化为一个对角矩阵时,我们称它是可对角化的。
矩阵的对角化在许多应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讨论矩阵a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一个矩阵a可对角化的充分条件是:a由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组成。
对于一个n阶矩阵a,如果它具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那么它就可以被对角化。
由于特征向量是相应特征值的根,每个特征向量都可以对应到一个不同的特征值。
因此,通过将这些特征向量组成矩阵P,将特征值组成对角矩阵D,可以将矩阵a用P和D进行对角化。
必要条件一个矩阵a可对角化的必要条件是:a有n个不同的特征值。
当一个矩阵a可以被对角化时,它必然有n个不同的特征值。
因为如果矩阵a的特征值重复,就会导致特征向量无法构成n个线性无关的向量,从而无法对角化。
因此,矩阵a有n个不同的特征值是它可对角化的必要条件。
矩阵可对角化的判定方法除了以上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矩阵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来判定矩阵是否可对角化。
•矩阵的代数重数是指特征多项式重根的个数。
如果矩阵的每个特征值的代数重数等于它的几何重数,则矩阵可对角化。
•矩阵的几何重数是指相应于一个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的个数。
如果矩阵的每个特征值的几何重数等于它的代数重数,则矩阵可对角化。
通过计算矩阵的特征多项式的根和特征向量的个数,我们可以判定矩阵是否可对角化。
总结矩阵a可对角化的充分条件是由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组成,而必要条件是具有n个不同的特征值。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矩阵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来判定矩阵是否可对角化。
对于创作者来说,了解矩阵的对角化条件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线性代数中的概念和定理,从而为我们的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第五章 矩阵的对角化问题
矩阵 A 的相似标准形。 (2)可逆矩阵 P 由 A 的 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作列向量构成。
22
例1: 判断下列实矩阵能否化为对角阵?
1 2 2 2 2 4 (1) A 2 4 2
解:
2 1 2 5 3 3 (2) A 1 0 2 2 2 4 2
3
2 p2 3 p3
取 P p1
1
p2
1 p1 p2 p3 2 1 1 1 p3 0 1 2 1 0 1
2
0 3
21
定理1: n 阶矩阵 A 可对角化(与对角阵相似)
A 有 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推论:若 n 阶方阵 A 有 n 个互不相同的特征值,
则 A 可对角化。(与对角阵相似) (逆命题不成立) 注:(1)若 A , 则 的主对角元素即为 A 的特征值,
如果不计
k 的排列顺序,则 唯一,称之为
1 2
(1) A E 2
2 4
的 n 个特征值为 , ,,
1 2
n
1+2++n a11 a22 ann
aii tr ( A)
i 1 n
称为矩阵A的迹。(主对角元素之和)
2)
i 1
n
i
12 n= A
9
例2 :设 为矩阵 A 的特征值,求 A2 2 A E 的特征值; 若 A 可逆,求 A , E A
等号左边第二个矩阵的行列式为Vandermonde行列式, 当 i 各不相同时,该行列式的值不等于零,所以存在逆矩阵。
矩阵可对角化条件
矩阵可对角化条件
1、阶矩阵可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有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若阶矩阵定理2矩阵的属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是线性无关的。
2、若阶矩阵有个互不相同的特征值,则可对角化。
3、阶矩阵可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每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线性无关的最大个数等于该特征值的重数(即的每个特征值对应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所含向量个数等于该特征值的重数,也即的每个特征子空间的维数等于该特征值的重数)。
矩阵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
矩阵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引言矩阵对角化是矩阵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矩阵的性质和运算。
在实际应用中,对角化可以简化计算和分析过程,因此对于一个矩阵是否可对角化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本文将探讨矩阵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通过理论推导和实例分析,将会全面、详细、完整地讲解矩阵可对角化的各种情况及其判定条件。
I. 列举与分析矩阵的特殊情况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样的情况下一个矩阵可对角化,我们先来列举一些特殊的矩阵情况,并分析它们是否可对角化。
1. 对角矩阵对角矩阵是指主对角线以外的元素都为零的矩阵。
例如:[ A =]对于任意的对角矩阵,由于它的非零元素只存在于主对角线上,所以它必然是一个可对角化的矩阵。
2. 对称矩阵对称矩阵是指矩阵的转置等于其本身的矩阵。
例如:[ B =]对于任意的对称矩阵,它必然是一个可对角化的矩阵。
这是因为对于对称矩阵,其特征值都是实数,且对应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是相互正交的,因此可以通过特征向量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整个矩阵。
3. 可逆矩阵可逆矩阵是指存在逆矩阵的矩阵。
例如:[ C =]对于任意的可逆矩阵,它必然是一个可对角化的矩阵。
这是因为可逆矩阵的特征值都是非零的,且可逆矩阵可以表示为一个对角矩阵和一个正交矩阵的乘积,而正交矩阵的转置等于其逆矩阵,因此可逆矩阵可以通过正交矩阵的逆变换为对角矩阵。
II. 可对角化的充分条件在上一节中,我们列举了一些特殊的矩阵情况,并发现它们对应的矩阵都是可对角化的。
接下来,我们将推导出可对角化的充分条件,并用定理的形式表述出来。
定理1对于一个n阶矩阵A,如果它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那么A是可对角化的。
证明:假设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分别为v1, v2, …, vn,相应的特征值分别为λ1, λ2, …, λn。
根据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Av1 = λ1v1Av2 = λ2v2…Avn = λnv现在,我们将这n个特征向量构成一个矩阵V,即:V = [v1, v2, …, vn]同时,将这n个特征值构成一个对角矩阵Λ,即:Λ = []根据上述等式,我们可以得到:AV = [Av1, Av2, …, Avn] = [λ1v1, λ2v2, …, λnvn] = VΛ由于V是一个可逆矩阵(因为v1, v2, …, vn是线性无关的),所以可以将上述等式两边都左乘V的逆矩阵V^-1,得到:AVV^-1 = VΛV^-1即:A = VΛV^-1因此,我们证明了如果一个n阶矩阵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那么A是可对角化的。
矩阵可对角化条件与方法
矩阵可对角化条件与方法矩阵的可对角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线性代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个矩阵是否可对角化决定着其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对于解决线性方程组、求解线性变换以及简化计算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与方法。
一、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对于一个n阶矩阵A,如果存在可逆矩阵P使得P-1AP为对角矩阵D,则称矩阵A可对角化。
下面是矩阵可对角化的充分条件:1. 矩阵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2. 矩阵A的n个特征向量构成了n维空间的一组基。
3. 矩阵A的特征值都是代数重数等于几何重数的。
这三个条件是矩阵可对角化的充分条件,也是我们在判断矩阵可对角化时常常使用的条件。
二、矩阵对角化的方法1. 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法对于一个矩阵A,我们首先需要求解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求解特征值的方法是通过解方程|A-λI|=0,其中λ为特征值,I为单位矩阵。
解得特征值后,再通过求解(A-λI)X=0,其中X为特征向量。
这个方法是最常用的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法。
2. 判断矩阵可对角化的方法在求解完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后,接下来需要判断矩阵是否可对角化。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检查特征值的代数重数与几何重数是否相等。
如果对于每个特征值的代数重数等于几何重数,则矩阵可对角化。
(2)检查特征向量的个数是否等于矩阵的秩。
如果矩阵的秩等于n 个特征向量的个数,则矩阵可对角化。
(3)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能否构成一组基。
根据线性代数的知识,如果矩阵A的n个特征向量能够构成一组基,则矩阵可对角化。
三、矩阵对角化的应用矩阵的可对角化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对于一个矩阵可对角化的线性方程组,可以通过对角化后的矩阵求解出方程组的解。
2. 线性变换的简化。
在线性代数中,矩阵可对角化可以将线性变换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简化计算。
3. 特征值问题的求解。
矩阵的特征值问题可以通过矩阵的可对角化来求解,从而得到矩阵的特征值。
判断矩阵是否可对角化的方法
判断矩阵是否可对角化的方法1.引言1.1 概述在线性代数中,矩阵的对角化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简化矩阵的计算和分析。
通过对角化,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矩阵转化为一个对角矩阵,使得矩阵的运算变得更加简单和直观。
然而,并非所有的矩阵都可以进行对角化。
有些矩阵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或结构,无法被对角化。
因此,判断一个矩阵是否可以对角化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矩阵理论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判断矩阵是否可对角化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变换法、特征值法和可对角化标准形等。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确定一个矩阵是否可以对角化,以及找出对角化所需的相应变换矩阵和对角矩阵。
文章的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首先,我们将详细描述变换法,并给出相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我们将介绍特征值法,它是判断矩阵可对角化的常用方法之一。
我们将解释特征值的概念,并提供相应的判断条件和计算方法。
最后,我们将介绍可对角化标准形,它是判断矩阵是否可对角化的一个重要的准则。
我们将详细介绍可对角化标准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充分展望未来对于判断矩阵是否可对角化的更深入研究方向。
研究和应用矩阵的对角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矩阵的运算效率和准确性,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矩阵可对角化性质的研究与理解。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判断矩阵是否可对角化的一些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将为矩阵的对角化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促进相关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应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这样编写: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判断矩阵是否可对角化的方法展开讨论。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对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研究目的的介绍。
首先,我们会概述矩阵对角化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
接着,我们会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明确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重点。
对角矩阵
的一个基础解系:(-2、1、0),(1、0、1)
对于特征值-4,求出齐次方程组
7 2 1 x1 0 2 2 2 x 2 0 3 6 3 x 0 3 1 2 的一个基础解系: ( , ,1) 3 3
三、可对角化的条件
1.(Th.7)设 A 为 n 维线性空间V的一个线性变换,
则A 可对角化 A 有 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证明.
A 2.(Cor.1)设 为 n 维线性空间V的一个线性变换,
若 A 在域 P 中有 n 个不同的特征值.则A 可对角化 证明.
3.
(Cor.2) 在复数域C上的线性空间中,
即基 1 , 2 , 3 到 1 ,2 ,3 的过渡矩阵为
1 0 1 T 0 1 0 , 1 0 1 1 0 0 T 1 AT 0 1 0 . 0 0 1
例2. 问A是否可对角化?若可,求可逆矩阵T,使
3 2 1 T 1 AT 为以角矩阵. 这里 A 2 2 2 3 6 1
必有所有的 i 0, i 1,2, , k .
即 ai 1 i 1 airi iri 0. 而 i 1 , , iri 线性无关,所以有
ai 1 airi 0, i 1,2, , k .
故 11 , , 1r1 , , k 1 , , krk 线性无关.
得A的特征值是1、1、-1. 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1 E A X 0, 得 x1 x3 故其基础解系为: (1,0,1),(0,1,0) 所以, 1 1 3 , 2 2 是A 的属于特征值1的两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7.6 可对角化矩阵
的特征多项式是
−3
2
−3
−2
1
+2
−2 = 3 − 12 + 16 = ( − 2)2
−6
+1
特征根是 2,2,-4.
对于特征根-4,求出齐次线性方程组
−7 −2
2 −2
−3 −6
的一个基础系
1
2
, − ,1
3
1
−2
−3
1
0
2 = 0
3
0
对于特征根 2,求出齐次线性方程组
−
根据归纳法假设, 1 , 2 , ⋯ , −1 线性无关,所以
( − ) = , = , , ⋯ , − .
但 1 , 2 , ⋯ 两两不同,所以 1 = 2 = ⋯ = −1 = 0 ,再代入(3),
因为 ≠ 0, 所以 = 0. 这就证明了 , , ⋯ , 线性无关。
()
+ + ⋯ + = . ∈ ,
推论7.6.2 设σ是数域F上向量空间V的一个线性变换, 1 , 2 , ⋯ , 是σ的
互不相同的特征值。又设 1 , ⋯ , , = 1, ⋯ , , 是属于特征值 的线性
无关的特征向量, 那么向量 11 , ⋯ , 11 , ⋯ , 1 , ⋯ , 线性无关.
如果等式
()
+ + ⋯ + = . ∈ ,
成立,那么以 乘(3)的两端得
()
+ + ⋯ + = .
另一方面,对(3)式两端施行线性变换σ,
注意到等式(2),我们有
()
5.2矩阵的对角化
则
P 1 AP diag{1 , 2 ,, n}
例3
0 0 1 A 1 1 1 1 0 0
1 2 3 B 0 1 2 0 0 1
问A
B
是否可对角化?若可以,求
则 1 , 2 ,, n 两两正交。
继续令
n 1 2 1 , 2 , , n 1 2 n
则 1 , 2 ,, n 为一组单位正交向量。
向量组
施密特正交化 单位化
单位 正交向量组
5 正交阵 T A A n 设 是 阶方阵,如果满足 A I , 则称 A 为正交阵. (证明正交阵常用方法)
定理5.2.4 属于实对称阵的不同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彼此正交. 即 1 2 , p1 , p2 分别是属于1和 2 的特征向量, 则 p1 , p2 0.
2 实对称阵可对角化 定理5.2.5 设 A 是 n 阶实对称阵,则必有正交阵 Q, 1 使 Q AQ diag(1 , 2 ,, n ). 3 求正交阵 Q ? 正交阵 Q 可逆阵 P ( p11 , p1r ,, ps1 , psr )
求正交阵 Q, 使 Q AQ 为对角阵.
1
作业 T 1.设 为n 维实列向量, 且 2, T A I 求证 为正交矩阵. 习题5.2, 3(3)
B 的属于 2 4的特征向量
注2 特征值相同的矩阵未必相似
2)若f x 为多项式,则 f ( A)与 f (B) 相似. 1 1 A B A B 3)若 与 均可逆,则 与 相似. 例1
1 1 设矩阵 A 与 0 1 0 0 * 2 1 A , A 2 A I . 求 a b 2
矩阵可对角化的总结
矩阵可对角化的总结矩阵可对角化的总结莆田学院数学系02级1班连涵生21041111 [摘要]:主要讨论n级方阵可对角化问题:(1)通过特征值,特征向量和若尔当标准形讨论方阵可对角化的条件;(2)实n 级对称矩阵的可对角化讨论;(3)几个常见n 级方阵的可对角化讨论。
[关键词]:n级方阵;可对角化;相似;特征值;特征向量;若尔当标准形;n级实对称矩阵说明:如果没有具体指出是在哪一个数域上的n级方阵,都认为是复数域上的。
当然如果它的特征多项式在某一数域K上不能表成一次多项式的乘积的话,那么在此数域上它一定不能相似对角阵。
只要适当扩大原本数域使得满足以上条件就可以。
复数域上一定满足,因此这样假设,就不用再去讨论数域。
引言所谓矩阵可对角化指的是矩阵与对角阵相似,而说线性变换是可对角化的指的是这个线性变换在某一组基下是对角阵(或者说线性变换在一组基下的矩阵是可对角化的),同样可以把问题归到矩阵是否可对角化。
本文主要是讨论矩阵可对角化。
定义1:设A,B是两个n级方阵,如果存在可逆矩阵P,使P-1AP=B,则称B与A相似,记作A~B。
矩阵P称为由A到B 的相似变换矩阵。
[]1[]2[]3[]4定义2:设A是一个n级方阵,如果有数λ和非零向量X,使AX=λX则称λ是矩阵A的特征值,X 称为A 的对应于λ的特征向量,称{|}V A λααλα==为矩阵对应于特征值λ的特征子空间。
[]1[]2[]3[]4定义3:设A 是数域P 上一个n 级方阵,若多项式()[]f x P X ∈,使()0f A =则称()f x 为矩阵A 的零化多项式。
[]2定义4:数域P 上次数最低的首项为1的以A 为根的多项式称为A 的最小多项式。
[]1[]2[]3一、 首先从特征值,特征向量入手讨论n 级方阵可对角化的相关条件。
定理1:一个n 级方阵A 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它有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1[]2[]3[]4证明:必要性:由已知,存在可逆矩阵P ,使121n P AP λλλ-⎡⎤⎢⎥⎢⎥=⎢⎥⎢⎥⎣⎦即12n AP P λλλ⎡⎤⎢⎥⎢⎥=⎢⎥⎢⎥⎣⎦把矩阵P 按列分块,记每一列矩阵为 12,,,n P P P 即12[,,,]n P P P P = 于是有12[,,,]n A P P P ==1212[,,,]n n P P P λλλ⎡⎤⎢⎥⎢⎥⎢⎥⎢⎥⎣⎦,即 121122[,,,][,,,]n n n AP AP AP P P P λλλ= 于是有 ,1,2,,i i i AP P i n λ==。